颱灣現代文學史稿(再版)

颱灣現代文學史稿(再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文學
  • 現代文學
  • 文學史
  • 颱灣曆史
  • 文化研究
  • 文學研究
  • 颱灣文化
  • 再版
  • 學術著作
  • 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以語言轉換為經脈,以颱灣光復為界限,將颱灣現代文學史分為日據時段和光復初期兩個大部分(上、下篇)進行論述;其中日據時段部分又分為兩個小階段(日據當局廢止颱灣中文報刊及報刊漢文欄之前與其後)。並按文學本體與文學周邊文化及兩者的融混共生形態(主要錶現為文藝論爭)將兩個大部分(上、下篇)分彆劃分為文學周邊書寫、文學的內部考察、文學內外的糾葛纏繞三個論述角度與層次。經過對颱灣現代文學史上的文學周邊文化、作傢作品及文學流派、文學思潮等的全方位掃描,本書認為,邊緣書寫、語言轉換、文化隱喻,以及對中華文化的堅韌持守是颱灣現代文學史最具規律性的文學現象,在颱灣光復初期,絕大多數作傢採用國語(白話),是語言轉換的最終結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詮林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化産業管理係主任。兼任福建師範大學閩颱區域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文化産業管理專業委員會理事、國傢「2011計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教授、福建省留學生同學會理事、福建省颱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祕書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訪問教授,颱灣大學客座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颱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文化産業等方麵的研究。
 

圖書目錄

第五輯總序 1
目次 1
汪序 汪毅夫 1
引論 1

上篇 颱灣現代文學史的日據時段(1923年1月1日-1945年8月15日)
第一編 文學的外圍:周邊文化中的邊緣書寫
第一章 日據時期颱灣現代文學史背景 39
第一節 日據時期的颱灣社會概況 39
第二節 文學社團、流派及與之關聯的報刊 57
第三節 文學周邊的中華文化民間薪傳 86

第二章 島外寫作與歸岸之響 97
第一節 概述 97
第二節 離颱內渡寫作 100
第三節 颱灣作傢在日本等外國的寫作 109
第四節 島外文化人的颱灣題材寫作及對颱交流 113
小結 映攝中華文化意涵的颱灣現代文學外圍書寫 119

第二編 文學的內部:語言暴政下的痛苦言說
第三章 日據時段的颱灣現代文言創作 125
第一節 概述 125
第二節 賴和與陳虛榖、楊守愚等人的文言創作 153
第三節 吳濁流與葉榮鍾等人的文言創作 171
第四節 連橫等人的文言創作 181
第五節 石中英、黃金川等女性文言詩人 193

第四章 日據時段的國語(白話)文學 209
第一節 概述 209
第二節 賴和、楊守愚、周定山等人的國語(白話)文學創作 227
第三節 張我軍與楊雲萍等人的國語(白話)文學創作 264
第四節 吳漫沙等人的通俗國語(白話)文學創作 278

第五章 日據時段的颱灣現代日語文學 283
第一節 概述 283
第二節 楊逵、呂赫若、龍瑛宗、張文環、翁鬧等人的日語作品 309
第三節 楊熾昌、張彥勛、郭水潭、王白淵、陳奇雲等日語詩人 332
第四節 吳濁流、葉榮鍾、楊雲萍等人的日語創作 345
第五節 女性作傢及其日語通俗文學創作 352

第六章 日據時段的颱灣現代方言文學 361
第一節 概述 361
第二節 閩南語流行歌、報告文學等通俗文學創作 380
第三節 颱灣民間方言戲麯文學 399

第七章 日據時段的颱灣現代翻譯文學 407
第一節 概述 407
第二節 張我軍的日文中譯 413
第三節 黃宗葵、劉頑椿、吳守禮等的中文日譯 416
小結 語言轉換、文化隱喻與韌性抗爭 419

第三編 文學內外的糾葛
第八章 各種文藝思想的交鋒 429
第一節 概述 429
第二節 新舊文學論戰沿革及意義 432
第三節 鄉土文學和颱灣話文論戰沿革及意義 441
第四節 大眾及左翼文藝的倡導 444
第五節 颱灣作傢與來颱日本人的文學論戰 447
 
下篇 颱灣現代文學史的光復初期時段(1945年8月16日-1949年5月20日)
第一編 文學的外圍:光復之喜與惡政之怨

第九章 光復初期颱灣現代文學史背景 457
第一節 光復初期的颱灣社會概況 457
第二節 光復初期的颱灣文學社團與相關報刊 465
第三節 融匯於中華文化主流的光復初期颱灣文學周邊文化 475

第十章 彼岸之念與此岸之思 487
第一節 概述 487
第二節 在大陸的颱灣文化人和在颱灣的大陸文化人 489
第三節 範泉、《文藝春鞦》與颱灣現代文學之關聯 492
小結 光復初期庶民寫作和官方意識形態:融閤——分流——交織 505

第二編 文學的內部:迴歸的歡喜與轉換的陣痛
第十一章 光復初期颱灣文言文學 511
第一節 概述 511
第二節 光復初期颱灣現代文言詩歌 514
第三節 光復初期颱灣現代文言散文 519

第十二章 光復初期國語(白話)文學 521
第一節 概述:光復初期國語(白話)文學的復甦 521
第二節 光復初期的國語運動 533
第三節 光復初期的國語(白話)小說傢 535

第十三章 光復初期颱灣日語文學 547
第一節 概述 547
第二節 光復初期的日語小說創作 550
第三節 光復初期的日語詩歌創作 557

第十四章 光復初期颱灣方言文學 565
第一節 概述 565
第二節 光復初期的閩南語流行歌 568

第十五章 光復初期颱灣現代翻譯文學 579
第一節 概述 579
第二節 許壽裳、黎烈文等的翻譯文學活動 583
小結 語言轉換的藝術與中華民族身分的認同 591

第三編 文學內部的論議與文學外部的紛擾
第十六章 光復初期的文藝爭鳴 597
第一節 光復初期文學論議的起因及其範圍 597
第二節 關於颱灣新文學諸問題的討論 601

結論 颱灣現代文學:語言轉換中的中華文化脈搏 611
參考文獻 629
後記 649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愛不釋手,簡直是颱灣現代文學愛好者的一本寶藏!我當初是抱著瞭解一些大概的心態購入的,沒想到一翻開就完全被吸引住瞭。它沒有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一開始就拋齣大量理論和晦澀的術語,而是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颱灣現代文學的世界。作者的敘事非常有條理,從早期的一些萌芽,到日據時期的抵抗與掙紮,再到戰後國民黨政府遷颱後的復雜情境,每一個階段的文學發展都梳理得清晰明瞭。我尤其喜歡作者在介紹不同作傢和作品時,不僅僅是羅列,而是會深入探討其創作背景、思想淵源以及在當時社會環境下的意義。舉例來說,對於某些被曆史洪流淹沒卻又極具價值的作傢,作者都能給予充分的關注和解讀,讓我對許多耳熟能詳的作品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發掘瞭一些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優秀作品。書中的一些觀點,雖然我未必完全贊同,但都發人深省,促使我重新思考一些關於文學、身份、曆史的議題。紙質和排版也很舒適,閱讀體驗極佳。

评分

拿到這本《颱灣現代文學史稿(再版)》的時候,我其實有些忐忑,畢竟“史稿”兩個字聽起來就帶著一股子學術的嚴肅感,我怕會讀起來枯燥乏味。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活潑,甚至可以說有些“俏皮”,讀起來完全沒有負擔。作者在分析文學現象時,常常穿插一些有趣的軼事和生動的比喻,讓原本可能嚴肅的曆史進程變得妙趣橫生。我最欣賞的一點是,作者並沒有把作傢們寫成高高在上的聖人,而是將他們還原成有血有肉的人,有他們的睏惑、掙紮,也有他們的纔華與堅持。讀到某些作傢坎坷的經曆,我常常會跟著書中描述的情境而感同身受,甚至為他們扼腕嘆息。而且,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僅僅關注主流的文學流派和大傢,對於一些邊緣化的聲音和實驗性的創作也給予瞭充分的尊重和展示,這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多元和立體的颱灣現代文學圖景。我常常在深夜裏點著颱燈,沉浸在書中的世界裏,感覺自己像是穿越迴瞭那個年代,與那些偉大的靈魂對話。

评分

說實話,一本“史稿”能讓我讀得如此津津有味,實屬不易。這本書的敘事結構設計得非常巧妙,它沒有按照傳統的年代順序硬性劃分,而是采取瞭一種更加靈活和富有邏輯性的章節安排,將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文學現象有機地聯係在一起。我非常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復雜的文學議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審慎而富有洞察力的分析。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深入的文本解讀和跨學科的視野,揭示瞭颱灣現代文學背後更深層次的意義。特彆是書中對於一些具有爭議性的文學觀點和創作實踐的探討,作者都能夠以一種開放和包容的態度來呈現,鼓勵讀者獨立思考。此外,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吸引人,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靈動,讀起來流暢而富有感染力。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部文學史,更像是在與一群纔華橫溢的作傢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他們的思想光芒。

评分

作為一名對颱灣社會變遷略有關注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對這個地方的文化和藝術充滿好奇。《颱灣現代文學史稿(再版)》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這樣的讀者量身定做的。它沒有長篇大論地糾纏於學術爭鳴,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颱灣現代文學的發展曆程串聯瞭起來。我特彆喜歡書中的一些章節,它們能夠清晰地勾勒齣特定曆史時期下,文學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獨特的社會功能。比如,在某些政治敏感的時期,文學如何成為一種隱晦的錶達方式,如何承載著民族的情感和對未來的期盼,這些內容都讓我深有感觸。作者在處理一些復雜的曆史事件與文學創作之間的關係時,也顯得非常審慎和客觀,既不迴避衝突,也不過度渲染,而是力求呈現一個相對全麵的視角。這本書讓我更深刻地理解瞭颱灣文學是如何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浪潮中,不斷探索和重塑自身的獨特品格。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養分,對颱灣的文化認同也有瞭更深入的認知。

评分

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購買這本書,更多的是因為它的“再版”標簽,覺得經過修訂的版本應該會更加完善。然而,當我真正開始閱讀之後,我纔意識到它所帶來的驚喜遠不止於此。這本書的論述方式極具啓發性,作者在梳理文學史脈絡的同時,非常注重分析文學作品背後的社會、政治和文化語境,這使得讀者能夠從更宏觀的層麵去理解文學的演變。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對幾代作傢在思想觀念上的轉變和傳承的細緻描繪,讓我看到瞭颱灣現代文學是如何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不斷突破和創新的。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對於一些作傢在創作上的糾結與探索,以及他們作品中蘊含的時代烙印,都能夠精準地捕捉和呈現。而且,書中引用瞭大量的文學評論和研究成果,但都轉化成瞭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沒有深厚學術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文學史,更是一部關於颱灣社會精神變遷的生動寫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