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寶春學術論文集(古文獻捲)

瀋寶春學術論文集(古文獻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古文獻
  • 學術論文
  • 瀋寶春
  • 中國古典文獻
  • 文獻研究
  • 曆史學
  • 哲學
  • 文化研究
  • 學術著作
  • 漢籍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裒輯作者投身學術工作二十五年中,參與颱、中、港、日、韓、馬等學術研討會及發錶於各期刊中有關「古文獻」的論文,探索曆代典籍或人物的諸般課題,尋根振葉,考察幾微,建立其脈絡,闡明其幽隱,能發前人所未發,解析其疑滯,麵嚮廣大,內容豐富,見解獨到,是多曆年所錘鍊齣的結晶,並附多篇當代學者側記與著作年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瀋寶春


  瀋寶春,颱灣雲林縣人,一九五五年生。颱灣師範大學碩士,颱灣大學博士。曾任成功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兼係主任、所長,成功大學教學卓越教師學會會士。現為成功大學中國文學係退休兼任教授,中國文字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訓詁學會監事,《颱大中文學報》編輯委員。著有《商周金文錄遺考釋》、《王筠之金文學研究》、《桂馥的六書學》、《瀋寶春學術論文集(古文字捲)》等專書,期刊研討會論文數十篇。
 

圖書目錄

《說文解字》成書「考之於逵」辨 1
從《說文解字》到《康熙字典》──以釋「小兒」諸字為對象的考察 15
論《汗簡》、《古文四聲韻》引李商隱《字略》書名異稱溯因 33
論戴侗《六書故》的金文應用 63
從黃生與方以智的交集麵談明末清初的小學風貌 87
論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的金文應用 107
段注轉注音轉說探究 127
段、桂注證《說文解字》古文引《汗簡》、《古文四聲韻》的考察 139
由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的取證金文談「專臚古籍,不下己意」的問題 163
談桂馥《說文解字義證》中增補的古文 183
由《未榖遺箸二種》摘鈔顧南原《隸辨》談桂馥的書鈔 195
〈從古文字學方麵來評判清代文字聲韻訓詁之學的得失〉補正──談硃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與《補遺》中的金文應用 205
有溫度的學問──王叔岷先生論學書劄管窺 213
王叔岷先生小學管窺 239
饒宗頤先生與《說文解字》 267
談饒宗頤先生詩詞中的古文字命題 285
從古文字的構形規律談「信」字六書的歸屬問題 307
「沉檀輕注」句解 325
論訓詁學的多邊關係──由唐人「父自稱」或「子稱父」為「哥哥」談起 345
古今共構,內外互補──以颱灣《中文大辭典》、《異體字字典》的編纂為例 367
論閤體結構中的文字位移現象──以「心」部為對象的考察 399
史實與依託──由雲林蒲姓談「蒲」字與「河東角獸」 423

附錄篇
花氣渾如百和香──龍宇純先生側記 443
一樹長存萬古青──談許錟輝老師的古文字學 451
小學於今盡坦途──記伯元師二三側影 455
在權威的縫隙中──以古文字研究為例 459
「好」個什麼──「好」字的曆史 467
真的「我手寫我口」嗎? 473
「清華百年西南地區瀕危文物文獻展暨研討會」側記 479
黃宗義教授華甲書法展序 483
1976-2018著作年錶 485

後記 501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瀋寶春先生的這套《古文獻捲》讓我眼前一亮,原本以為古文獻的研究會是枯燥乏味的,但讀完之後,我纔發現自己錯得離譜。瀋先生的文章,字裏行間流露齣對所研究對象的熱愛,那種鑽研精神令人肅然起敬。他不僅僅是在解讀文字,更是在挖掘文字背後所承載的曆史信息、思想觀念以及社會風貌。比如,在談論某一部重要古籍的傳播過程中,他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版本流傳的層麵,而是進一步探討瞭不同時期社會對該書的接受程度,以及其思想在不同曆史階段所引發的討論和影響。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研究視角,使得他的論述既有深度又不失廣度。我尤其欣賞他那種“見微知著”的能力,能夠從一個不起眼的注釋、一個微小的字詞異文,牽引齣整個學術史上的爭論,並給齣自己獨到的見解。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精彩的考古挖掘,不斷地發現令人驚喜的“文物”,也讓我對古文獻的魅力有瞭全新的認識。

评分

初拿到《瀋寶春學術論文集(古文獻捲)》時,我便被它厚重的質感和沉靜的氣質所吸引。這本書並非那種能讓你在短時間內快速“消化”的讀物,它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陳年佳釀。瀋寶春先生的文風內斂而沉靜,但字句之間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他對古文獻的解讀,不是流於錶麵的考據,而是深入到文本的骨髓,去探究其內在的邏輯和思想脈絡。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關於某位古代學者思想演變的分析,他沒有簡單地羅列觀點,而是通過梳理該學者不同時期的著作,細緻地考察其思想的轉變與升華,將一個復雜的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這種對人物和思想的深入挖掘,讓我對古代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有瞭更深的理解。而且,瀋先生的論證過程也極具說服力,他能夠巧妙地運用多種研究方法,相互印證,層層遞進,直至水落石齣。讀他的文章,是一種智力的挑戰,更是一種精神的享受。

评分

這本《瀋寶春學術論文集(古文獻捲)》是一部充滿智慧和深度的學術著作。瀋寶春先生在古文獻領域的研究,可以用“庖丁解牛”來形容,他對那些晦澀難懂的古籍,能夠遊刃有餘地剖析其結構,揭示其精髓。我特彆喜歡他對於某幾部古代著作的“再發現”,他並非隻是重復前人的觀點,而是能從新的角度,提齣獨到的見解,甚至糾正一些流傳已久的學術誤讀。這種勇於挑戰權威、敢於突破陳規的治學精神,令人欽佩。而且,瀋先生的文章邏輯嚴謹,層次分明,雖然討論的是古老的問題,但他的論述卻充滿瞭現代學術的嚴謹性和清晰性。讀他的書,感覺就像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在浩瀚的古文獻海洋中進行探索,他總能指引我發現那些最精彩的風景。這本書對於提升我們對中國古代學術思想的認識,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评分

這本《瀋寶春學術論文集(古文獻捲)》真是一部令人驚嘆的學術寶藏!當我初次翻開它時,就被那深邃的古文獻研究領域深深吸引。瀋寶春先生的文字功底深厚,對於古籍的考證辨析,其細緻入微之處,常常令我掩捲沉思,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他對於文本源流的梳理,對於字詞訓詁的推敲,都展現瞭非凡的學養。舉例來說,其中一篇關於某段古代文獻的辨析,他不僅引經據典,更能從史料的細微處發掘齣被忽視的綫索,將原本模糊不清的語境還原得清晰透徹。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是許多研究者夢寐以求的。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因為一個新穎的觀點、一個精闢的論證而豁然開朗,也為一些古籍中隱藏的智慧和奧秘感到由衷的驚嘆。這本書不僅僅是文獻的匯集,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迪,一種對曆史和文化的敬畏與探索。對於任何熱愛古文獻,渴望深入瞭解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者或愛好者來說,這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參考之作,其價值難以估量。

评分

對於緻力於古文獻研究的學者來說,《瀋寶春學術論文集(古文獻捲)》無疑是一份珍貴的禮物。瀋寶春先生在這捲論文中展現瞭他多年來在古籍整理、文獻考證、版本研究等方麵的深厚功力。我特彆佩服他在處理復雜文獻時的耐心和細緻,他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影響判斷的細節,無論是某個字的點畫差異,還是某個標點符號的特殊用法,他都能從中捕捉到有價值的信息。他對於古代文獻的“校勘”,絕非簡單的“對勘”,而是基於對曆史背景、作者風格、流傳過程的深刻理解,是一種帶有創造性的學術活動。在他的筆下,那些沉睡在故紙堆中的文字,仿佛重新煥發瞭生命,展現齣它們原有的風貌和意義。這本書不僅為我提供瞭豐富的研究資料,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以一種更加審慎、更加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去閱讀和理解古文獻。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