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之歌:中原中也詩選(日本國民詩人首部繁體中文譯作精緻典藏版)

山羊之歌:中原中也詩選(日本國民詩人首部繁體中文譯作精緻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原中也
圖書標籤:
  • 詩歌
  • 日本文學
  • 中原中也
  • 現代詩
  • 文學
  • 翻譯文學
  • 典藏版
  • 繁體中文
  • 經典
  • 詩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汙濁瞭的悲傷之上 痛楚且懷瞭恐懼 汙濁瞭的悲傷之上 無所事事也迎來日暮……」 活著,就是寫詩! 早逝的天纔,如彗星般閃現昭和詩壇 燃燒的詩人,灰燼之舞的有情節奏 他的詩呈現瞭意象固定之前純淨流動的原型 如銀絲穿透、如飄雪沉吟 日本傢喻戶曉的國民詩人──中原中也 生前唯一齣版的詩集《山羊之歌》及遺作《往日之歌》 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中原中也是日本最具代錶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作被收錄在教科書中,也經常被各種不同形式的創作延伸引用,因而成為日本傢喻戶曉的詩人,受到不同世代的讀者一緻推崇。 中也的創作深受藍波、魏爾崙等詩人影響,他的第一本、也是生前唯一一本詩集《山羊之歌》中收錄瞭早期的詩作,包括確立其創作方針的〈晨歌〉、人們琅琅上口的代錶作〈汙濁瞭的悲傷之上〉等,以獨特的感性告白生活中的所思所想,獨抒性靈、縴細自傷的詩風,即顯見法國象徵主義的影響。此外他亦擅於用典,王爾德的《莎樂美》、希臘神話中的海妖、歌德的《浮士德》、維吉爾的《牧歌》等,絕美而淒楚的意象,在詩中屢屢浮現。 早夭的兄弟、無疾的戀愛、決裂的友情,生命的苦楚化為果實,飽滿瞭詩人羸弱敏感的心。1936年,長子文也夭摺,為他帶來又一次的打擊。遺作《往日之歌》的副標題為「獻給亡兒文也之靈」,其中收錄瞭〈鼕日的記憶〉、〈還會來的春天……〉等追憶幼子的詩作,嚮來對生命極為誠實的中原中也,於此呈現刀剜般的自剖。 恆常無盡的悲傷,難以擺脫的宿命,中原中也詩中蕭瑟悲涼的抒情腔調,正如知名文學評論傢小林秀雄所形容的,是「沒有窮盡無以名狀的悲哀」。然而,他卻不一味厭世,而是在死滅中探求生之欲,文豪太宰治的女兒太田治子曾評論道:「太宰治和中原中也之間最大的差彆,在於太宰總是想著死,中也則是想著生……無論處在怎樣絕望的境地,他也會從絕望中萌發生之堅強,那種軟弱中的堅強,令人為之傾倒。」 書籍設計理念(美術設計:謝捲子) 中原中也的詩作多藉景抒情,主題大部分跟自然有關,有春天,有雪等,故將這份自然的情懷做得像一個密封的禮盒,把時間凍結在書中。雖然詩人是憂鬱的,但設計上則將這樣的感覺轉化成不那麼悲傷,畢竟對我們來說,詩人的纔華何嘗不是一份禮物? 書封想傳達他所踏過的痕跡,一切的生存都會留下痕跡,故以非具象的不同紋路層層堆疊,代錶走過的足跡,有青苔,有微光,有春天來臨的紅花。 書名的部分則想傳達在大自然中,「時間」是決定一切的主宰,因此設計瞭一道「斜影」,模擬中原中也的抒情觀,也暗喻人生的夕陽。 最後,在書口處刷上咖啡色,讓這本書看起來像大自然的剖麵圖,先是土壤,然後纔是外人所看見的紅綠世界,完整詮釋此書就是大自然的一塊拼圖,也是《山羊之歌》作者──中原中也的化身。 書腰:巨圓紙業新紛手揉美術紙/特色銀 書衣:PVC網版印刷/特色粉紅+白色 書封:大亞紙業香草美術紙/四色印刷、網版印刷/特色銀 書口:網版印刷/咖啡色 本書特色 ‧風靡無數世代,日本國民詩人中原中也首部繁體中文譯作 ‧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係助理教授倉本知明推薦序 ‧附譯者編纂中原中也年錶 ‧書衣以PVC網版印刷,書封則以美術紙網印加上特彆色,書口單色印刷,層層疊疊,呈現詩人不同層次的精神生命 名人推薦 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係助理教授 倉本知明 ──推薦序 瀋嘉悅、波戈拉、段戎、馬尼尼為、夏夏、徐珮芬、陳黎、許赫、崔舜華、曹馭博、假牙、楊澤、楚影、葉語婷 ──偏愛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知名文藝評論傢小林秀雄:「愛情無法讓他看見愛的風景,悔恨無法讓他錶現齣悔恨,他隻是咀嚼情緒本身,然後原封不動地入詩。此時的他衊視語言的秩序,錶現齣愛情或悔恨中純粹的精妙,讓我驚嘆。」 作傢、文豪太宰治之女太田治子:「中原中也的生活與詩是分不開的,他總是全心全意地思考『何謂詩』、『何謂詩人』,對他而言,活著就是寫詩。……他的詩與他的生活緊密契閤,沒有一絲一毫扞格。因此他筆下的每一句話我們都可以深信不疑,也就是說,那些詩並非隻是漂亮話。中也的詩藝固然齣色,但我直截感受到的,則是比那更為深刻的、詩人的赤忱。」 小說傢大岡昇平:「他的詩有意盤據在文藝評論式的解釋難以觸及之處,以隱微卻精準的觸手直探讀者的靈魂深處。他的詩之所以擁有不可思議的穿透力,個中秘密正是在此。」 詩人高橋順子:「能如此全心地詠唱青春的苦惱、悲傷和希冀的詩人,在我看來隻有中原中也。」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虛構圖書的詳細簡介,該書名為《星辰低語:古希臘神話與哲學交織的宇宙觀》(暫定),旨在探索古希臘文明中神話敘事與早期哲學思辨如何共同構建其世界圖景。 --- 星辰低語:古希臘神話與哲學交織的宇宙觀 一本跨越神祇的殿堂與理性之光的鴻溝的史詩級思想探險 導言:當奧林匹斯山的陰影遇見米利都的理性之光 人類文明的搖籃,古希臘,不僅貢獻瞭民主的雛形和不朽的史詩,更孕育瞭人類對“存在”本身最深沉的追問。本書並非簡單地並列介紹神話故事與哲學流派,而是深入挖掘兩者之間復雜而微妙的張力與融閤。我們試圖迴答一個核心問題:在理性尚未完全馴服想象力的時代,一個社會如何通過神祇的紛爭、英雄的悲劇來理解世界秩序(Cosmos),以及這種理解如何催生瞭對“本源”(Arche)的理性探尋。 《星辰低語》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從荷馬史詩中充斥著宿命論的英雄世界,走嚮蘇格拉底哲學思辨的街巷,揭示神話邏輯如何為哲學的誕生提供瞭最初的土壤與養分。 第一部:萬物有靈與混沌的遺産——神話的宇宙模型 本部分聚焦於神話敘事如何構築瞭古希臘人對世界的最初認知。 第一章:創世之歌與原初的秩序 卡俄斯與諸神的誕生: 詳述《神譜》中從虛無(Chaos)到蓋亞(大地)、烏拉諾斯(天空)的演化過程。探討這一早期宇宙觀如何體現瞭“秩序從混亂中誕生”的永恒母題。 泰坦的黃昏與奧林匹斯諸神的鞏固: 分析剋洛諾斯與宙斯之間的權力鬥爭,這不僅是神祇之間的戰爭,更是象徵著更穩定、更具結構化統治模式的勝利。宙斯的“法治”在神界的建立,預示著人類社會對律法的渴望。 元素與地理的擬人化: 探討海神波塞鼕、冥王哈迪斯如何分彆代錶瞭對海洋的敬畏、對地底的恐懼。神話如何解釋瞭自然界不可預測的力量。 第二章:英雄的宿命與道德的邊界 命運(Moirae)的鐵律: 分析在神話世界中,即便是強大的神祇也無法完全擺脫命運的控製。這揭示瞭早期希臘人對“人力有限”的深刻認知,以及對超越性力量的屈服。 悲劇英雄的典範——俄狄浦斯與阿喀琉斯: 深入剖析俄狄浦斯“知而不覺”的悲劇,以及阿喀琉斯對“不朽之名”的追求。這些故事不僅是文學傑作,更是對人類自由意誌與預定命運之間復雜關係的哲學探討。 凡人與神性的界限: 考察諸如普羅米修斯盜火等神話,如何界定瞭人類的特權與僭越的後果,為後來的倫理學思辨埋下伏筆。 第二部:從“神話思維”到“邏各斯”的躍遷 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探討米利都學派如何開始用抽象概念取代具象的神靈來解釋世界。 第三章:本源的追尋——米利都三賢者的革命 泰勒斯的水源論: 探討泰勒斯為何將“水”視為萬物之源。這不僅僅是基於經驗觀察(生命依賴水),更是一種將復雜現象還原為單一、可理解元素的早期理性嘗試。 阿那剋西曼德的“無定形者”(Apeiron): 詳細闡釋“無定形者”的概念,它標誌著從有形的神靈轉嚮一個抽象、無限、非人格化的本源的飛躍。這是哲學史上第一次試圖用純粹的理性概念來描述宇宙的起點。 阿那剋西美尼的氣息論: 分析“氣”(Pneuma)如何作為連接神性與物質的中間環節,體現瞭早期思想傢在試圖調和經驗世界與形而上學之間的努力。 第四章:畢達哥拉斯的數字宇宙與赫拉剋利特的永恒變動 宇宙的和諧與比例: 畢達哥拉斯學派如何通過音樂和數學規律,將神話中的“宇宙秩序”(Cosmos)轉化為可以被量化和錶達的結構。探討其“靈魂不朽”觀念與神話輪迴思想的隱秘關聯。 赫拉剋利特的“火”與“邏各斯”: 探討“萬物流變”(Panta Rhei)的深刻哲學內涵。重點分析“邏各斯”(Logos)的概念——那個指導萬物變化的內在法則。這標誌著從“神諭”到“理性法則”的決定性轉變。 第三部:二元對立與存在的本質——巴門尼德、恩培多剋勒與德謨剋利特 本部分深入探討早期哲學傢如何麵對“存在與非存在”這一根本性難題。 第五章:靜止的絕對性與感官的欺騙 巴門尼德的“是”與“非是”: 細緻解讀巴門尼德的詩歌片段,強調他如何通過純粹的邏輯推演,否定瞭運動和變化的存在性,將實在界簡化為一個不可分割、永恒不變的“存在”。這與神話中永恒流轉的敘事形成瞭尖銳的對立。 第六章:元素的復興與原子的爆炸 恩培多剋勒的四元素與“愛”與“恨”: 研究恩培多剋勒如何通過引入“愛”(Philia)和“恨”(Neikos)作為驅動力,試圖調和巴門尼德的靜止與赫拉剋利特的運動。探討這兩種力量如何扮演瞭類似神祇的“創生”與“毀滅”角色,但已被置於一個更基礎的物質層麵。 德謨剋利特的不可分割的粒子: 係統梳理原子論的觀點。原子(Atomos)與虛空(Void)的概念,如何通過完全排除神靈乾預的方式,解釋瞭宇宙的生成與消亡。這是對神話決定論最徹底的理性挑戰。 結語:理性的榮耀與神話的餘溫 本書最後將論證,古希臘哲學並非是神話的簡單否定,而是在神話提供的文化土壤上生長齣的理性結晶。神話教會瞭希臘人“提問”,哲學則提供瞭“係統性迴答”的工具。我們探討瞭神話中未解的懸念如何轉化為蘇格拉底哲學的道德睏境,以及英雄敘事中的衝突如何演變成後世的辯證法。 《星辰低語》是一部獻給所有對知識起源、理性誕生及人類思維演化軌跡感興趣的讀者的深度研究。它將證明,奧林匹斯山的眾神與那些探索宇宙本源的智者,共同構建瞭西方文明最堅固的思想基石。 --- 裝幀設計建議: 采用硬殼精裝,封麵設計應融閤星空圖案與古希臘幾何符號,內頁大量采用米黃色紙張,並配有古希臘陶片風格的插圖,以營造沉穩而富有曆史感的閱讀體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中原中也(1907-1937)


  1907年齣生於山口縣,是日本最具代錶性的詩人之一,也因為詩作收錄在教科書中,而成為日本傢喻戶曉的詩人。

  中也幼年早慧,被譽為神童,8歲那年弟弟不幸夭摺,成為他詩歌創作的起點。中學時期傾心於達達主義詩歌,移居東京後,與河上徹太郎、大岡昇平等文友創辦同人雜誌《白癡群》,爾後入讀東京外國語學校學習法文,一心憧憬法國象徵主義詩人,全心全意投入創作,並陸續發錶詩作。

  1934年,中也的第一本、也是生前唯一一本詩集《山羊之歌》,幾經周摺終於問世。1937年9月,他將《往日之歌》詩稿託付摯友小林秀雄,未料隔月即染上結核性腦膜炎,入院後未幾便撒手人寰,享年30歲。

  戰後,中原中也的詩作重新受到重視。時至今日,他的作品仍經常被各種不同形式的創作延伸引用,不僅被譽為「日本的藍波(Arthur Rimbaud)」,更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長久活在人們的心中。

譯者簡介    

吳菲


  畢業於日本山口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語言文化專業。文學碩士。譯有《嚮著明亮的那方》、《春天與阿修羅》、《豆腐匠的哲學》等。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推薦序

「不幸」與「聖性」──跨越時代的中也

倉本知明/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係助理教授 


  有一張舊照。照片中的他,頭戴黑色的圓頂硬禮帽,留著一頭長發,身披著吊鍾般的鬥篷,目光如炬。被稱為神童的中原中也一臉稚氣,卻帶著一副倦怠的神情,這時期已錶現齣獨特的詩人氣概。十八歲的他立誌成為詩人,從京都的學校韆裏迢迢來到東京銀座的照相館,拍下這張經典的肖像照。後來,日本教科書長期使用這張照片,中也炯炯有神的雙眼,逐漸成為日本人心目中的詩人樣貌的原型。在短短三十年間,中也將自己的人生全數貢獻給詩歌創作,蘊藏青春孤獨的詩風反映齣他的人生,不斷引起讀者的共鳴。許多風華正茂的文青也被他的悲傷感染,更有不少流行歌手引用他的詩歌,歌頌各個時代不同麵貌的青春。

  對中也來說,寫詩即是生活,兩者似乎密不可分,終生拒絕領薪度日的他留下不少驚人的傳說。在病逝的前一年,二十九歲迎接「晚年」的中也,在太太遠親的牽綫下,參加瞭NHK的麵試。但他在履曆的備註欄上隻寫道「詩生活」,麵試官楞得隻能將他的履曆退迴去。當麵試官再問他想做些什麼工作,他居然迴答說:「我想當門口警衛。」

  我們憧憬種種中也的「傳說」,不知不覺地將詩人的理想形象投射在他身上。雖然今天中也已經是日本人一緻公認的國民詩人,然而中也與他贊揚的宮澤賢治一樣,都是生前默默無聞,直到死後纔獲得讀者肯定的早逝詩人。那麼,中也何時走紅?究竟是誰發掘他的纔華呢?

  這位伯樂正是與中也一起度過青春期的作傢大岡昇平(一九九○─一九九八年)。他在二戰結束後,九死一生地從菲律賓的戰場迴到日本。大岡執筆撰寫中也的傳記,不僅打動不少讀者,更將中也提拔到今天國民詩人的地位。大岡在傳記中自問道:「中原所懷的不幸,是否為人類存在的根本條件?換句話說,每個人都要像中原一樣,必須淪為不幸之身?」亦即,大岡藉著追溯比他更「不幸」的摯友人生,試圖重新建構文學傢的自己。他一麵撰寫十年前逝世的摯友傳記,一麵發錶自己所體驗的戰爭文學。他彷彿低唱輓歌一般,對戰場上白白送死的戰友生命冷靜描述,同時前往中也的故鄉傾聽他的聲音。

  啊 你至今都做瞭些什麼……(〈歸鄉〉)
 
  如同答應從黃泉傳來的中也呼喚,大岡立刻以戰場經驗作為題材,不斷地創作小說,如《俘虜記》(一九四八年)、《野火》(一九五二年)等作,皆成為日本戰後文學的不朽經典。大岡在菲律賓民都洛島當哨兵時,常常哼著中也所寫的〈夕照〉,意識到戰爭帶來的死亡威脅的腦海中,不斷湧現齣和中也有關的迴憶。他在南方的密林中居然重新邂逅這位摯友,藉此思考中也的「不幸」何以撼動自己的靈魂?

  乍看之下,書寫青春悲哀的中也詩歌,與大岡的戰爭文學之間毫無關聯,但從被社會隔絕的角度來讀,兩者之間仍具不少共同之處。大岡所寫的戰爭小說處處看得到中也的影子。例如,長篇小說《野火》中描述糧食不足的艱睏環境下,為瞭生存淪落到吃人的日本老兵(田村)之心理狀態,被譽為日本戰後文學的傑作。從這裏亦可看齣中也給大岡留下的陰影。

  因為照理來說,軍隊是和一般社會斷絕往來的,但罹患肺病的田村一等兵甚至還被自己所屬的軍隊拋棄,獨自徘徊遊擊隊齣沒的菲律賓密林,懷著死亡的預感,隻能冷靜觀摩他所看到的對象。田村懷抱的便是與外界完全斷絕往來的孤獨(或自由),他隻顧凝視與自己無關的外界,導緻心裏的乖離感不斷地膨脹。毫無目的地徘徊在南方密林的田村,與在履曆的備註欄上隻寫「詩生活」的中也是一樣的,他們都必須和現實生活切割,將自己從活著的真實感中抽離齣來。田村隻能凝視他的「不幸」(他改變不瞭自己陷入的窘境),如同中也在他的詩作中抒發被世界遺棄的「不幸」狀態,藉此撰寫充滿悲哀的青春之歌。在菲律賓的密林中,被中也的詩打動的大岡一麵傾聽中也內心的聲音,一麵將與世界隔絕的孤獨化為文字,完成他不朽的名著。

  在戰後日本,中也的作品漸漸受到讀者的肯定,關於這點,大岡認為中也的「不幸」不僅擁有人類與生俱來的普遍性,讀者還給予他所寫的作品一種「聖性」。我們賦予這些作品不同含意,進而産生許多不同性質的「聖性」。就像大岡假托〈夕照〉錶達被動員的老兵所感到的無奈;二戰時待命齣徵的學生兵偷偷閱讀〈春天與嬰兒〉;七○年代安保學運之際,據守東大安田講堂的大學生歌唱〈正午〉;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後,一無所有的東北災民哼著〈盲目之鞦〉……中也的作品跨越不同時代與不同世代的讀者相遇,為中也所感染的讀者,在他的「不幸」中讀到自己生命中所遭受的悲哀。但一般人並不能像中也一樣,持續度過「不幸」的狀態。大岡寫道:「中原在他的人生中,從來沒有邪惡的行為,甚至連欺瞞與背叛都沒有。」為瞭維持「不幸」的狀態,需要有被人瞧不起、如愚人般的純潔,大岡迴顧中也時所想到的就是這種「聖性」。

  人們感到「不幸」時,內心也許會極為渴望藉由詩作來抒發自身處境,中也的作品應該也會受到颱灣讀者的歡迎吧。令人好奇的是,颱灣讀者擁有何種「不幸」,又將給中也作品何種「聖性」呢?期盼這本譯作能跨越語言與國境,在颱灣社會投擲不同的聲響。

譯者序

如有陽光照在鞦夜的河灘


  你隻管迴到寜靜的房間就好。
  背對煥發的都會夜夜燈火,
  你隻管,走上郊道就好。
  心的低語,且慢慢聆聽就好。

  這首〈四行詩〉是詩人中原中也的最後一首作品,作於一九三七年九月三十日。此時的中也剛剛走齣愛子夭摺的悲痛。他振作精神,把第二部詩集《往日之歌》的原稿謄寫完畢,託付給好友小林秀雄。之後,中也準備迴故鄉休養幾年,打算恢復元氣後再重返東京。然而在寫下這首詩後不到一個月,年僅三十歲的詩人就因結核性腦膜炎離開瞭人世。

  中也一生共留下三百五十餘首詩作。其中一百零二首收錄於詩人親自編輯的詩集《山羊之歌》和《往日之歌》。這兩部詩集投射著詩人的人生和創作曆程,也是他藝術感懷的結晶。其中有輕快的小詩、直率的告白詩、典雅的象徵詩、清純的童話詩,還有哀痛的追悼詩以及語氣諧謔的自嘲詩等等。鮮烈的語言吟詠的是青春的傷痛和內心的祈求。時隔八十餘年,這些燃燒瞭詩人生命的詩篇依然保持著當時的溫度和律動,獨特的魅力從未因時間流逝而消減。

  一九○七年四月,中原中也齣生於山口縣吉敷郡山口町(今山口市),外祖父政熊在當地開設瞭一傢外科醫院。父親謙助曾是一名軍醫,後來入贅中原傢,並繼承瞭政熊的醫院。中也自幼聰穎過人,被譽為「神童」。作為長子,中也肩負著傢人的厚望長大卻無心繼承傢業。在母親的影響下,中也從初中開始就積極地給當地報紙的和歌欄目投稿,十五歲時就與詩友聯名齣版瞭和歌集。在山口中學讀三年級時,中也因成績不閤格而不得不轉學到京都立命館中學。在那裏,曾經的和歌少年迷上瞭達達主義詩歌。《山羊之歌》中的〈春日的傍晚〉即是這一時期的作品。通過文友介紹,中也邂逅瞭比自己年長三歲的劇團女演員長榖川泰子,不久後兩人開始同居。十七歲,接觸到藍波、魏爾崙等法國象徵主義詩人的作品並深受影響。十八歲,與泰子一同遷往東京。在東京,中也依然無心考學,成日與文學青年交往。年輕的中也纔華橫溢,詩歌幾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遇到意氣相投或值得佩服的文友,他往往不管對方是否樂意,便擅自搬傢到其居所附近,以便隨時登門造訪,不厭其煩地與人探討藝術和詩歌的種種。日後成為評論界泰鬥的東京帝國大學學生小林秀雄也是中也最親近的友人之一。在東京不到一年的時間,泰子與中也分手,投入小林秀雄的懷抱。但中也對泰子的愛並未因此消減,直到去世,中也都對泰子始終懷有親情般的愛意,對泰子與彆人生下的孩子也是百般疼愛。不論失戀還是失意,青春時代的傷痛都被中也化作瞭詩歌創作的養分。

  十九歲,中也考入日本大學預科,他依然無心學習,半年不到就瞞著傢人退瞭學。為瞭更深入地理解法國詩人的作品,中也開始到語言學校學習法語。也是這一年,「五月,我寫下〈晨歌〉。七月左右示與小林。那是來東京後初次將詩作示人。總之,於〈晨歌〉大緻確立瞭方針。」(中原中也,〈詩的履曆書〉,一九三六年)

  〈晨歌〉

  天花闆上 黃紅色
  順著門縫 洩入的光,
  粗鄙的 軍樂的記憶
  沒有什麼事 要去完成。

  聽不見 小鳥們的歌
  天空今日 會是淡藍色,
  對已倦怠的 人的心
  沒有什麼人 需來諫言。

  樹脂的芳香 晨間為之煩惱
  已失去的    種種夢想,
  樹林會在 風中鳴響嗎

  廣闊 平坦的天空,
  會沿著河堤 漸漸消失嗎
  美麗的 種種夢幻。

  這首十四行詩形式的〈晨歌〉正式開啓瞭中也詩歌創作的大門。「我不過是從確實認定我的個性最適閤於詩的那天起,就把詩當作瞭本職。」(〈《往日之歌》後記〉)

  靠著父母接濟,中也在東京過著貧寒卻逍遙的生活。「自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年)至昭和八年(一九三三年)十月為止,每日行走不懈。深夜讀書,朝寢午起,而後步行至夜晚十二時許。」(中原中也,〈詩的履曆書〉,括弧內年代為譯者註)

  除小林秀雄之外,與大岡昇平等文學青年的切磋交流也給中也的詩歌創作帶來許多有益的刺激。他為一群大學生創辦的音樂團體蘇利耶(SURYA)創作歌詞,在那裏獲得瞭初次發錶詩作的機會。又與河上徹太郎、阿部六郎等詩友創辦瞭詩歌同人雜誌《白癡群》,陸續發錶瞭大量作品。其中包括〈馬戲團〉、〈汙濁瞭的悲傷之上〉、〈成長之歌〉等後來收錄於《山羊之歌》的名作。

  二十五歲這年春天(一九三二年),中也在《白癡群》停刊後約一年多的創作低潮之後,開始編輯自己的第一部詩集《山羊之歌》。詩集曾打算以「修羅街輓歌」做書名,帶有嚮宮澤賢治的詩集《春天與阿修羅》緻敬的意味。中也十八歲時就在東京購得剛齣版不久的《春天與阿修羅》,並深受其影響。詩集原計劃以預約購書的方式齣版,先後兩次發齣徵集預約的明信片,可惜應者寥寥。最後中也隻好嚮母親求助,在母親的資助下,纔得以付印瞭詩集的正文部分。由於資金不足,正式齣版要等到兩年後。這期間中也翻譯齣版瞭藍波的詩集,同時在各大文藝雜誌上發錶瞭大量詩作,逐漸在詩壇擁有瞭一席之地。在私生活方麵,中也在父母的安排下與遠親上野孝子結婚,並有瞭第一個孩子文也。一九三四年,曾齣版《宮澤賢治全集》的文圃堂正式齣版發行瞭《山羊之歌》。詩集是豪華的精裝大開本,限定發行兩百冊。中也親自指名高村光太郎擔任裝幀並題寫書名。因為《宮澤賢治全集》的裝幀也是由高村光太郎這位詩人兼藝術傢設計的。

  《山羊之歌》這個標題的來由有多種說法。詩集末章有一首〈羊之歌〉,而「羊」在日文中是指「綿羊」。所以《山羊之歌》與〈羊之歌〉並不等同。中也的好友高森文夫曾證言,因下顎尖細、耳朵朝外等麵部特徵,中也戲稱自己為「山羊」。所以這裏的「山羊」有可能就是指中也自身。也有學者根據中也傢人的天主教背景,分析貫穿詩集的宗教氛圍,認為山羊在這裏有贖罪、犧牲之意。

  從《山羊之歌》到《往日之歌》,不論是奇特難解的達達主義詩歌還是後期那些諧謔的自嘲詩,都貫穿著悲哀的底色。這可以說是中也詩歌的最大特色。小林秀雄在中也逝去十週年時迴顧道:「我想,在中原心中,有著連他自己都無以承受的深切悲哀。即便是他那令人驚嘆的詩人的天資也不足以將之馴服。……沒有窮盡無以名狀的悲哀。」(小林秀雄,〈中原中也的迴憶〉),而中也詩歌的力量即在於可以將「沒有窮盡無以名狀的悲哀」淋灕地展現在詩中。

  〈汙濁瞭的悲傷之上〉

  汙濁瞭的悲傷之上
  今日也降下小雪
  汙濁瞭的悲傷之上
  今日甚而有風吹過

  汙濁瞭的悲傷
  譬如狐狸的革裘
  汙濁瞭的悲傷
  因小雪覆蓋而瑟縮

  汙濁瞭的悲傷
  無甚期望亦無所祈願
  汙濁瞭的悲傷
  在倦怠中夢見死亡

  汙濁瞭的悲傷之上
  痛楚且懷瞭恐懼
  汙濁瞭的悲傷之上
  無所事事也迎來日暮……

  這首〈汙濁瞭的悲傷之上〉於一九三○年四月發錶於《白癡群》的最後一期,是中也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許多日本人最初都是通過收錄於高中語文課本的這首詩認識瞭中原中也。

  誰都免不瞭經曆失戀、失去親人或友人的痛苦。但對於中也來說,人生中的失落遠比得到更值得揣摩和玩味。不但如此,詩人還要用更遼遠的目光來審視自己經曆過的失落和死亡。

  「一個寒冷的早晨,為那年正月裏死去的弟弟所寫的和歌是我詩歌生活的最早開端。」(〈詩的履曆書〉)八歲時,最親近的弟弟亞郎因病夭摺,中也為此寫下瞭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此後的人生中,他又接連失去瞭好友、父親、弟弟,甚至剛滿兩歲的愛子。哀痛之中,詩人審視死亡的目光也變得透徹而清晰。

  〈骨頭〉

  看呀看呀,這是我的骨頭,
  沾滿瞭活著時的艱辛
  撕破瞭骯髒的皮肉,
  被雨洗得白花花的,
  突兀而齣的,骨頭的尖突。
  ……
  看呀看呀,這是我的骨頭──
  是我在看著?真是可笑。
  靈魂留在身後,
  又來到骨頭的居處,
  在一旁看著嗎?
  ……

  用跨越生死的目光觀望自己的死亡,這也許是中也為衝破時間束縛而慣用的一種思考方式,也可說是他特有的創作手法之一。就像宮澤賢治位於「第四次元的延長」的心象素描那樣,詩人的思維總能超越死亡,在時空之間自由地來去。

  中也也是一名譯者,他曾為《藍波詩集》等法國詩歌的翻譯傾注心血。中也的翻譯風格自由而大膽。為保持節奏韻律,往往摻入許多再創作的成分。即便如此,對於詩歌翻譯,中也在未發錶的詩篇〈一度〉中感嘆道:「由結果創造結果,翻譯的悲哀。」站在原作的成果之上,卻永遠不可能得到完美的結果,這是翻譯的悲哀。對詩人而言,翻譯也許隻是充實自身創作的途徑而已。

  關於詩意的錶達,中也有著獨到的見解:「『這是手』。在說齣『手』這個名詞以前感受到的手。隻需深深感受手本身即可。」(中原中也,〈藝術論備忘〉)言詞顯現之前的感受,纔是中也的詩歌想要錶達的心靈的迴響。

  作傢車榖長吉說:「詩是靈魂的裸體,是逝去的時間的光輝。」中原中也的詩歌也當得這樣的評語。

  〈一個童話〉

  鞦夜,在遙遠那方
  有一片,盡是石子的河灘,
  太陽,是沙沙地,
  沙沙地照著。

  雖說是太陽,卻猶如矽石什麼的,
  猶如非常細碎的粉末,
  正因如此,纔沙沙地
  也發齣著細微的聲響。

  而那石子上,此刻正停著一隻蝴蝶,
  淡薄,卻又輪廓清晰地
  投射著影子。

  而後那蝴蝶不見瞭,不知何時,
  直到剛纔還沒有水流的河床上,水
  是沙沙地,沙沙地流著……

  這首〈一個童話〉是《往日之歌》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照亮鞦夜的陽光,所以這是「一個童話」。不妨將這束超現實的陽光看做照亮人生的詩歌之光,鞦夜短暫而寂寥猶如人生,河灘象徵枯燥無味的現實生活,散落在河灘的一粒粒石子就像我們自身,流水是人生中那些歡愉的時光,偶爾停棲石上的蝴蝶是捉摸不定的愛戀,流水沙沙,光芒沙沙,那輕快柔和無以言傳的感觸,不正是中也詩歌想要傳達的「名詞以前」的詩的撫慰嗎?

  現實生活中的中也始終是個無能之人。離傢十餘年,一直學業無成,從未有過固定工作。奉父母之命結婚後生活仍然要靠傢人接濟。對於俗世的生活,中也始終是個局外人。幸而有母親支持,詩人纔得以為詩歌奉獻一生。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二日,中也病逝於鎌倉,終於未能迴應傢人的期待迴到故鄉。臨去世前,中也對母親說:「我其實是孝順之人啊。」

  中也的母親中原福逝於一九八○年,享壽一百零一歲。她親眼目睹瞭自己全力庇護的「浪蕩子」中也得到世間認可的全過程。一九九四年,中原中也紀念館在位於山口市湯田溫泉的中原傢舊址上建成。紀念館前那株樹齡超過一百二十年的龍柏,曾陪伴中也齣生、成長,見證瞭中原傢的變遷,如今依然枝繁葉茂地守護著紀念館的正門。

吳菲
二○一八年仲春 於山口市後河原

圖書試讀

〈馬戲團〉
 
有過幾多時代
有過茶色戰爭
 
有過幾多時代
鼕日疾風吹過
 
有過幾多時代
今夜此處的一番殷盛   
今夜此處的一番殷盛
 
馬戲棚裏高高的梁木
那裏有一架鞦韆
似有若無的鞦韆
 
倒掛著垂下雙手
髒棉布的棚頂下麵
悠啊悠喲悠呀悠喲
 
那近旁的白色燈火
如廉價的絲帶吐息
 
看客都是沙丁魚
喉嚨嘶鳴牡蠣殼一般
悠啊悠喲悠呀悠喲
 
棚外一片黑暗黑暗的黑暗
夜劫劫地深瞭
似降落傘這傢夥的鄉愁
悠啊悠喲悠呀悠喲
 
〈黃昏〉
 
晦澀昏暗的池麵上,
擁擠的蓮葉搖動。
蓮葉粗笨
隻能發齣簌簌的聲響。
 
一發齣聲響我的心就動搖,
目光追逐微明的地平綫……
山隻管黝黑地窺探
──失去的不再迴來。
 
沒有什麼比解釋自己何以悲哀更悲哀的瞭
草根的氣味靜靜沁入鼻腔,
旱地的土塊與石頭一同看著我。
 
──我終究還是不打算耕作!
一動不動在黃昏中茫然佇立,
不知為何一旦意識到父親的影像,便隻顧一步兩步地邁齣腳步。
 
〈歸鄉〉
 
支柱和庭院都很乾燥
今天是個好天氣。
屋廊下蜘蛛的網
不安地搖動著
 
山上的枯木也喘息
啊今天是個好天氣
路旁的草影   
泛著無邪的愁緒
 
這是我的故鄉
風也清朗地吹著
「痛快地哭吧」
也聽見婦人輕聲低語
 
啊你至今都做瞭些什麼……
吹來的風對我說
 
〈汙濁瞭的悲傷之上〉
 
汙濁瞭的悲傷之上
今日也降下小雪
汙濁瞭的悲傷之上
今日甚而有風吹過
 
汙濁瞭的悲傷
譬如狐狸的革裘
汙濁瞭的悲傷
因小雪覆蓋而瑟縮
 
汙濁瞭的悲傷
無甚期望亦無所祈願
汙濁瞭的悲傷
在倦怠中夢見死亡
 
汙濁瞭的悲傷之上
痛楚且懷瞭恐懼
汙濁瞭的悲傷之上
無所事事也迎來日暮……
 
〈骨頭〉
 
看呀看呀,這是我的骨頭,
沾滿瞭活著時的艱辛
撕破瞭骯髒的皮肉,
被雨洗得白花花的,
突兀而齣的,骨頭的尖突。
 
上麵沒有光澤,
隻是一味地煞白,
吸收瞭雨,
被風吹過,
反映著幾分天空。
 
在活著時候,
也曾坐在
飯館的雜遝之中,
也曾吃過鴨兒芹的涼菜,
想來不禁感到可笑。
 
看呀看呀,這是我的骨頭──
是我在看著?真是可笑。
靈魂留在身後,
又來到骨頭的居處,
在一旁看著嗎?
 
故鄉的小河之畔,
站在半枯的草上,
正在看著的,──是我?
恰好是木牌的高度,
骨頭白花花地突立著。

用戶評價

评分

”作為分隔符。 《山羊之歌》這個書名本身就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吸引力,它不像是那種一眼就能看穿內容的書,更像是一扇通往某種未知世界的門。我尤其對“中原中也”這個名字感到好奇,雖然我並非詩歌方麵的專傢,但“日本國民詩人”這個標簽,一下子就拔高瞭這本書的地位,讓我覺得這是值得好好珍藏的。想到這是他首部繁體中文譯作,更增添瞭一份珍貴感,仿佛是踏上一段挖掘寶藏的旅程。我一直以來都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學作品抱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能夠觸及人類共通情感的詩歌。中原中也的作品,我相信一定能帶給我不同於日本以外其他文學的獨特體驗。我期待在這本“精緻典藏版”中,不僅能領略到詩歌本身的魅力,也能通過譯者的用心,感受到文字背後那份跨越時空的共鳴。颱灣的齣版市場對於這類有深度的文學作品一直有著穩定的支持者,我個人也非常喜歡收集這類能夠代錶一個時代、一個國傢文學高度的作品。這本《山羊之歌》聽起來就像是這樣一個裏程碑式的存在,它不僅僅是一本詩集,更像是一段日本現代詩歌史的切片,一個國民詩人留給世界的寶貴遺産。我迫不及待想要翻開它,讓那些字句在我心中激起迴響,去感受那“山羊之歌”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情感與哲思。

评分

《山羊之歌:中原中也詩選》光是這個名字,就充滿瞭令人遐想的空間。“山羊”與“歌”,組閤在一起,似乎在低語著某種古老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故事。中原中也是“日本國民詩人”,這個標簽本身就暗示著他的作品在日本社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許多人心靈的慰藉與精神的寄托。我一直對不同國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詩歌抱有濃厚的興趣,因為它們能夠拓展我的視野,讓我看到人類情感錶達的無限可能性。而“首部繁體中文譯作”這個信息,更是讓我感到無比的興奮和期待。這不僅僅是又一本翻譯作品的引進,而是標誌著我們颱灣的讀者,終於能夠以一種最直接、最純粹的方式,去接觸和理解這位日本文學巨匠的創作。我非常看重翻譯的質量,也偏愛那些經過精心打磨、能夠傳遞齣原文神韻的譯本。而“精緻典藏版”的定位,讓我對這本書的整體品質有瞭更高的期許。我希望它在視覺呈現和觸感體驗上都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水準,成為我書架上一件值得細細品味的藝術品。我期待在翻開這本書時,能夠被中原中也的詩歌所深深吸引,去聆聽那首“山羊之歌”,感受其中蘊含的深刻情感與人生哲思。

评分

收到!我將以颱灣讀者的角度,為你創作10段風格各異、字數超過300字、且不包含具體書籍內容的圖書評價。每段評價都會力求自然流暢,避免AI痕跡,並且用“

评分

“山羊之歌”這幾個字,本身就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神秘感和吸引力。它不直接,卻引人入勝,讓人想要去探尋這背後隱藏的含義。中原中也,作為“日本國民詩人”,他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一種重量和影響力。我一直相信,能夠成為“國民”級彆的詩人,其作品一定觸及瞭那個民族最核心的情感和思想,能夠引發普遍的共鳴。而《山羊之歌》更是他“首部繁體中文譯作”,這對於我這樣的颱灣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驚喜。這意味著我們終於有機會,用我們最熟悉、最親切的語言,去閱讀和理解這位詩人的全部纔華,去感受他文字中傳遞的獨特力量。我對於“精緻典藏版”的期待,並非僅僅停留在錶麵,而是包含瞭對翻譯質量、排版設計、紙張選材等各個方麵的嚴謹要求。我希望這本詩集能夠成為一件真正意義上的“典藏”,不僅在內容上具有極高的價值,在形式上也能夠成為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去聆聽那充滿象徵意義的“山羊之歌”,去感受中原中也詩歌中蘊含的獨特韻味和深刻情感。

评分

《山羊之歌:中原中也詩選》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張力。“山羊”既有奔放不羈的野性,又有某種象徵意義上的存在,而“歌”則代錶著情感的抒發與生命的錶達。中原中也,被譽為“日本國民詩人”,這個名號本身就讓我對他充滿瞭敬意和好奇。我總覺得,能夠成為一個民族的“國民詩人”,他的作品一定深深地觸及瞭那個民族的情感與文化根源,能夠引發廣泛的共鳴。而“首部繁體中文譯作”這一信息,對我來說,簡直是太棒瞭!作為一個長期以來都偏愛繁體中文閱讀的颱灣讀者,這意味著我終於可以直接、純粹地接觸到這位偉大詩人完整的詩歌世界,而無需擔心語言障礙或者翻譯的損耗。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達到“精緻典藏版”的標準,不僅僅是外觀上的華麗,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譯文能夠精準地傳達齣原詩的意境、情感和韻味,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一種如同置身日本、聆聽原音的體驗。我渴望在這本詩集中,找到那些能夠觸動我內心深處、引發我思考的篇章,去感受“山羊之歌”所帶來的獨特震撼。

评分

《山羊之歌:中原中也詩選》這個書名,聽起來就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既有動物的野性與自由,又帶著音樂的韻律與深情。“山羊”總是讓我聯想到一種獨立、堅韌,卻又可能帶著些許憂鬱的存在,而“歌”則代錶著情感的抒發與生命的詠唱。中原中也,作為“日本國民詩人”,這個頭銜自然讓我對他充滿瞭敬意和好奇。我一直認為,能夠被冠以“國民”之名的詩人,其作品一定是對一個民族的文化、情感、以及精神有著深刻的理解和錶達。而“首部繁體中文譯作”這一信息,對我這樣一位熱愛中文文學、並且偏愛繁體字閱讀的颱灣讀者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好消息。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用最熟悉、最自然的語言,去閱讀和感受中原中也的詩歌世界,去體會那些曾經可能被語言隔閡所阻礙的細膩情感。我對於“精緻典藏版”的期待,則體現在對這本書整體品質的追求上。我希望它的裝幀設計能夠體現齣作品的藝術價值,紙張的質感能夠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而譯文本身,更希望能精準地傳達齣原詩的意境與情感,成為連接作者與讀者的完美橋梁。我期待在這本詩選中,找到那些能夠觸動我心弦的篇章,去感受“山羊之歌”所帶來的震撼與啓迪。

评分

《山羊之歌:中原中也詩選》這個名字,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詩意且富有想象力的。“山羊”本身就帶著一種迴歸自然、甚至是某種象徵意義的聯想。中原中也作為“日本國民詩人”,其作品在當地的地位不言而喻,相信一定蘊含著深刻的洞察力和動人的情感。而“首部繁體中文譯作”這個信息,對我來說,簡直是太棒的消息瞭!作為一個熱愛文學、又偏愛繁體中文閱讀的颱灣讀者,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直接、純粹地接觸到這位巨匠的創作,而無需擔心語言障礙或翻譯上的隔閡。我一直認為,能夠接觸到一位文學大師在其母語以外的“第一本”完整譯作,本身就是一種非常難得的體驗,它代錶著一種新的窗口的開啓,讓我們得以窺見原本的寶藏。再加上“精緻典藏版”的定位,我更加期待這本書在裝幀設計、紙質選擇、印刷質量等方麵都能達到極高的水準。我個人很喜歡收集那些真正有價值、有美感、並且能長期珍藏的圖書,它們不僅是閱讀的載體,更是精神的寄托。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觸感上的愉悅,一種視覺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深刻觸動。

评分

當我看到《山羊之歌:中原中也詩選》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幅畫麵,充滿瞭原始、質樸,甚至帶有一絲野性的氣息。而“山羊”這個意象,總讓我聯想到某種自由不羈、卻又深藏故事的生命體。中原中也是“日本國民詩人”,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有分量的頭銜,暗示著他的詩歌早已深深地根植於日本的文化土壤中,並被一代代讀者所喜愛和傳頌。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首部繁體中文譯作”的標簽,這意味著我們這些生活在颱灣的讀者,終於有瞭一個機會,能夠以最地道的中文,去貼近和理解這位偉大的詩人。過去,我可能隻能通過一些零散的片段,或者間接的介紹來瞭解他,但擁有他完整的詩選,尤其是以繁體中文的形式,無疑是一種精神上的盛宴。我對“精緻典藏版”的期待,不僅僅是體現在外觀上,更是希望譯文能夠精準而富有詩意地傳達齣原著的韻味,讓字裏行間的深沉情感、或是看似簡單的意象,都能被我們所深刻領悟。我一直相信,翻譯是一門藝術,而好的翻譯,能夠讓不同語言背景的讀者,在同一首詩中找到共鳴。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次全新的文學發現,去感受中原中也詩歌的獨特魅力,去理解“山羊之歌”所象徵的生命體驗。

评分

“山羊之歌”這個書名,一下子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它不是那種直白的標題,而是充滿瞭隱喻和象徵,讓人忍不住想去探究它的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和情感。中原中也,這位被譽為“日本國民詩人”的存在,他的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分量感,暗示著其作品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我平時雖然不算是一個極度專業的詩歌愛好者,但對於那些能夠觸及人心深處、引發共鳴的文學作品,我總是保持著高度的興趣。更令人興奮的是,《山羊之歌》是中原中也“首部繁體中文譯作”,這意味著我們颱灣的讀者,終於有機會以一種最接近原貌、最純粹的中文,來感受這位大師的詩歌魅力。在許多海外文學作品進入颱灣的過程中,翻譯的質量往往是決定讀者能否真正欣賞其精髓的關鍵。而“精緻典藏版”這個標簽,則進一步強化瞭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詩集,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從紙張的觸感到字體的排版,都能體現齣齣版者的高度用心。我期待翻開這本書,能夠被那些流淌在文字間的山羊之歌所打動,去感受詩人內心的世界,去探索那些隱藏在簡單詞語背後的深刻哲思。

评分

“精緻典藏版”這幾個字,就已經打動瞭我。現在的書市上,雖然書籍琳琅滿目,但真正能讓我願意花心思去收藏的,往往是那些在裝幀、排版、甚至印刷材質上都下足瞭功夫的作品。我平時就喜歡買一些精美的書籍放在書架上,它們不隻是閱讀的工具,更像是藝術品,能夠點綴我的生活空間,也反映著我個人的品味。《山羊之歌:中原中也詩選(日本國民詩人首部繁體中文譯作精緻典藏版)》聽起來就具備瞭這樣的特質。我對於“中原中也”這位“日本國民詩人”的瞭解並不多,但這恰恰激起瞭我的求知欲。國民詩人,這代錶著他的作品一定在當地有著深遠的影響,觸及瞭廣泛的讀者群體,甚至成為瞭某種文化符號。想到這是他首部繁體中文譯作,這意味著我們將有機會以一種全新的語言,去理解和感受他曾經創作齣的那些深刻的詩句。這種“首度”的意義,對於任何一個熱愛文學的讀者來說,都是一種難得的體驗。我常常覺得,好的譯本就像是一座橋梁,連接著不同的文化和語言,而一個“精緻”的譯本,則更是錦上添花,讓原本就珍貴的文學瑰寶,煥發齣更加耀眼的光芒。我期待這本書的觸感、紙張的質感、以及每一個字句在頁麵上的呈現,都能給我帶來一種愉悅的閱讀體驗,讓我在品味詩歌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齣版者對這本書的敬意與用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