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寻奇:听彭嘉志说故事之街巷探祕

岭南寻奇:听彭嘉志说故事之街巷探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岭南文化
  • 街巷故事
  • 历史探秘
  • 民俗风情
  • 地方志
  • 彭嘉志
  • 广州
  • 岭南寻奇
  • 文化遗产
  • 城市记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广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多元文化在此交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岭南文化」。

  广州,每一条街巷,每一处风景,都隐藏着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你有探索这座城市的好奇心吗?这里,不单单是繁华的都市,还是蕴含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所在。

  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本《岭南寻奇:听彭嘉志说故事之街巷探祕》,探访广州的大街小巷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彭嘉志


  彭嘉志,80后,粤语说书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粤语讲古」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电视台节目主持。可以说是广州最年轻的讲古佬。

  彭嘉志师从粤语说书表演艺术家颜志图12年,致力粤语说书传统技艺传承和推广,且对青少年感兴趣的岭南掌故方面进行过专题研究。因此,在广东曲艺界,彭嘉志是具有鲜明特点的年轻艺术家。

 

图书目录

越秀片
北京路  双门底有三段古
史巷  源自史国光
大小马站  干隆到此一游
高第街  乞儿的「华丽转身史」
大新路  珍奇货物集散地
一德路  亲历两场大火
仰忠街  因抬轿佬得名
「鸡林」 无中生有的站名

东山片
百岁坊  书生103岁中秀才
相公巷  吴八舍命救街坊
东山  皆因太监建寺庙

西关片
长寿路  长寿寺里孝道事
龙津路  好人好报陈龙津
洞神坊  刘懂神知天意
金花街  金花姑娘悲惨事

芳村片
芳村花地  缘起「花埭」
白鹤洞  鹤仙化身女儿

海珠片
广州「河南」 与河南省有关
宝岗  此处山岗宝物多
基立村 「劏」细路趣事

天河片
天河  真的有条河

编审后记

图书序言



  江湖浪迹且安身,十载飘零卖艺人。
  露宿风餐尝冷暖,醉生梦死笑浮沉。
  仁风半折遮华发,陋案一方有泪痕。
  朽木敲来端玉带,提刀上马说三分。

  记得去年 12 月,有一晚突然感怀起这些年来的际遇,便写下了这首七律。正如诗中所讲,自 14 岁随师学艺至今,在说书这一行,霎下眼业已 10 年有多。后学从小就是那种「口水多过茶」 ① ,心里藏不住话的人,或许这样的脾性正正适合做一个「说书人」,因为这两种人通常乐于分享。   

  近一个世纪以来,从事粤语说书的前辈艺术家以至后学这一辈,皆视民国时期的陈公干臣先生为广东地区最德高望重的粤语说书贤士。一方面因为他生在日寇侵华的年代,显示出高洁刚烈的民族气节,一方面则因为他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说书人的影响。陈公少时读过「卜卜斋」 ② ,奠定其深厚的古文学根基。他说书风格慷慨激昂,风韵古雅,又适逢电台刚刚出现,也就成为民国时期最知名的说书先生。公亦注重着书立说,为后人留下资料,写成《百粤掌故丛谈》一书两集,记录广州古蹟、地名背后的典故。虽然所录者不多,但书中文藻古朴、洋洋洒洒,其后的说书人,尚无人能出其右。   

  家师颜志图时常教诲后学人等,应向先贤学习,注重地方典故收集一课。这些年来,后学集得故事一二,东施效颦,模仿从前广东文士半文(文言文)、半① 口水多过茶:说话时喷出来的口水比喝的茶水还多,形容人话语多。白(白话文)、半粤语的「三及第文」风格,写成系列小书几本,与诸君朋友分享,以偿夙愿。

  文化,是生命的文化。需要有生命,有活生生的人,才能造就文化、承传文化。书中的故事,真真假假,不能当成史料来看待。然而,这些故事未成为文字之前,全部源于民众之中,经过几代人口耳相传。所以,从故事里头,不难发现岭南人对善恶的分辨,显示出古时这一方民众的仁孝之心、忠义之气。

  在后学看来,说书人讲故事,在分享故事本身的同时,也在分享古人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不外乎宣导人们学会敬畏生灵,常怀悲天悯人的情怀,尊敬老人爱惜亲人,守法道明礼仪。这些道理,不仅仅是要告诉少年人,其实男女老少都应明白,并且努力付诸行动。不过,要令社会大众都明白做人的道理,关键一步就在于对学童的启蒙。

  后学收集的这些故事,和大家分享之余,更希望各位朋友仔能将之与身边的小伙伴甚至将来自己的子女分享,分享故事中承载着的岭南文化,分享故事中做人的道理。   

  从来,薪火相传的过程,难免多艰难险阻,岭南文化的未来,就靠少年一辈了。后学忝作笔者,以「童说岭南」为书题(编注:繁体版为「岭南寻奇」),就是希望以此书抛砖引玉,等到朋友仔长成大人的时候,有更多人可以为文化的发展出一分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定会有全新的气象。到时,各位朋友仔当好似昆山玉石一样有作为,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栋梁之材。

  是为序。
 
说书后学    彭嘉志
2017 年 6 月 5 日于凫卢

图书试读

北京路
双门底下有三段古

 
说书人话你知
 
北京路的北段,最早叫承宣直街,因为有座拱北楼连贯番山和禺山,而拱北楼楼下有两个门洞,故民间又称这条街为「双门 底 」 , 一 直 沿 用 至 近代。双门底直到清代都是广州城中轴线的一部分。它自古就是商业高度汇集的大街,店铺林立。
 
话说,清朝顺治年以后,双门底的商业更为热闹,其中文房用品、书籍、印刻、古玩金石、成衣、杂货的零售店最为着名。这里的壁鱼堂、汲古堂等书店和曾宗周朱墨店、刘中山笔店,引得骚人墨客常常驻足。双门底周边的铺号,有的也成了如今的名店老字号,例如创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陈李济、清朝干隆年间的致美斋、清朝咸丰年间的三多轩等等。
 
相传,北京路有个「双门底卖猫」的古仔 ① 。晚清时,双门底有很多人卖古董、字画。有一次,一个文人正在摆卖自己画的老虎,谁知一个经过的「细路」 ② 来到档口前,大叫一声:「哗,咁大只猫!」一时引得全场大笑。从此,广州百姓就用「双门底卖猫」一语代替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俗语。由此古仔,可见双门底的影响力。
 
广州俗语称一段时期或时间为「牌」,如:前些日子称「前牌」或「先几牌」;「一牌」就是一段时间;「有牌等」就是要等很久;「嗰牌」就是那段时间⋯⋯为什么呢?说起来是与双门底有关的。在拱北楼楼上,设有古代的计时器「铜壶滴漏」(本是 7 个铜壶的,现在仅存5个,在「镇海楼」广州博物馆中陈列。)每到一个时辰,就在楼前挂出某个时辰的大牌子,很远都可以看到,因为是官方的报时机构,全城都以此时间为准。清干隆年间,诗人叶道泰在《广州杂咏》中有云:「买得玉鱼归未晚,双门才挂午时牌。」就指此事了。广州最早的花市也是在双门底,早在明朝的时候,每到岁晚,卖花的就会在此成行成市。晚清文人徐澄溥〈岁暮杂诗〉里写道:「双门花市走幢幢,满插箩筐大树秾。道是鼎湖山上采,一苞九个倒悬钟。」就说出了花市的盛况。直到今天,北京路仍是广州春节的迎春中心花市。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