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手册(精装本)(第七版)

机械设计制造手册(精装本)(第七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机械设计
  • 机械制造
  • 工程技术
  • 机械工程
  • 制造工艺
  • 机械原理
  • 设计手册
  • 工程参考书
  • 工业技术
  • 精装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依据最新CNS规格所汇编而成,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给读者一本基本绘图设计概念之工具书,内容简浅并多方搜集资料将图形、材料数据表格化,节省计算时间,方便读者在设计过程中查阅资料用。适合科大、技术学院之机械相关科系「机械制图」课程使用。

本书特色

  一、本书由八位作者,分别依个人专长及经验,着手编辑而成。

  二、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在在需要多种资料,需翻阅多册书籍,始能获得。本书由国人自编,且依据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所需资料,编辑成册。

  三、本书採集之规格与数据等,均依我国国家标准CNS为主,其他标准如ISO、DIN、JIS等为辅,内容涵盖制图原则、工业材料、公差配合、机械加工、机械造型、机械元件、各种常用符号等。

  四、本书为提供高职机械群、职业训练单位、大专院校机械系所及机械设计与制造界最值得参考之手册。

  五、本书採用中菊版印刷,短小轻薄、不佔空间、携带方便、查阅便捷。
好的,以下是基于您提供的书名,撰写的一份内容不包含《机械设计制造手册(精装本)(第七版)》的详细图书简介: 《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 艾伦·R·汉森 / 玛丽亚·C·桑切斯 出版社: 蓝天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23年 定价: 188.00 元(精装典藏版) 页数: 1280页(含彩色插图及数据图表) 内容概述:跨越学科的宏大叙事 本书汇集了当代全球气候科学、环境经济学、国际政策制定以及前沿技术创新等多个领域的权威见解,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极具前瞻性的视角,审视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如何构建一个真正可持续的未来。 本研究并非仅停留在对气候变暖现象的描述上,而是深入剖析了其复杂的驱动机制、深远的全球影响,并着力构建了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的战略框架,用以指导各国政府、企业乃至个人层面的适应与减缓行动。 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既有扎实的科学基础,又有深刻的政策洞察。 --- 第一部分:气候系统的基石与变化轨迹(第1章 – 第12章) 本部分奠定了理解气候变化所需的科学基础。详细阐述了地球气候系统的基本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并引入了关键的气候反馈机制,如冰雪反照率变化、碳循环失衡等。 重点分析了过去一百五十年间的气候观测数据,包括全球平均温度上升的精确度量、极端天气事件频率的增加、海平面上升的速率及其区域差异。通过对古气候记录的解读,我们得以校准现代模型的准确性,为未来情景预测提供可靠的基准线。本部分特别关注了海洋热量吸收的潜力和影响,这对理解长期气候趋势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影响的地理与社会经济学分析(第13章 – 第25章)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但其脆弱性和响应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存在显著差异。本部分采用了区域异质性分析方法,详细考察了不同地理区域所面临的具体风险。 例如,对低纬度岛屿国家海平面上升带来的生存威胁、中纬度地区农业生产力的波动、高纬度地区永久冻土融化引发的基础设施风险,以及热浪和干旱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 在社会经济层面,本书深入探讨了气候变化如何放大现有的不平等。分析了气候难民的产生机制、对全球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分配的冲击,以及气候风险如何转化为金融系统中的“搁浅资产”风险,为政策制定者敲响了警钟。 第三部分:减缓策略的深度探究(第26章 – 第40章) “减缓”(Mitigation)是控制气候变暖幅度的核心环节。本部分全面评估了现有和新兴的减排技术路线。 能源转型: 详细对比了太阳能光伏、风能、地热能、先进核能(包括第四代反应堆和聚变研究的最新进展)的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电网集成难度及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本书不回避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带来的挑战,并系统论述了储能技术(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长时化学储能)的工程瓶颈与商业化路径。 工业与交通脱碳: 对钢铁、水泥、化工等高排放行业的深度脱碳技术进行了案例分析,如氢冶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成本效益比较。交通领域则聚焦于电动化、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和氨燃料船舶的推广障碍。 负排放技术(NETs): 本部分对生物能源与碳捕集和储存(BECCS)、直接空气捕集(DAC)等负排放路径的土地利用需求、能源投入和长期封存可靠性进行了严谨的生命周期评估。 第四部分:适应性路径与韧性建设(第41章 – 第53章) 即使立即停止所有排放,气候系统的惯性也将导致未来数十年的变化。因此,“适应”(Adaptation)策略至关重要。 本部分专注于构建气候韧性社会。内容涵盖了工程适应(如防洪堤坝升级、耐热建筑标准制定)、生态系统适应(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湿地恢复以应对风暴潮)、以及制度性适应(如早期预警系统优化、气候风险信息在城市规划中的整合)。 书中探讨了“软适应”与“硬适应”之间的权衡,强调了适应性管理框架(Adaptive Management Framework)的重要性,即在不确定性下,决策应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第五部分:全球治理、政策工具与公平转型(第54章 – 第65章) 气候行动的成败取决于有效的全球合作与强有力的国内政策。本部分聚焦于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 详细分析了《巴黎协定》框架下的国家自主贡献(NDC)进程及其有效性。评估了不同碳定价机制(碳税、排放交易体系ETS)的经济效率和政治可行性。 特别设立章节讨论“公正转型”(Just Transition)。确保能源转型不会以牺牲依赖化石燃料行业的工人或社区为代价,探讨了社会保障、再培训计划和区域经济多元化在气候政策中的核心地位。此外,还深入研究了气候融资,特别是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气候资金承诺的履行情况。 第六部分:创新、未来情景与跨代责任(第66章 – 第72章) 本书以展望未来收尾,强调了技术和伦理责任的交汇点。 探讨了前沿科技如何可能突破现有减排瓶颈,包括下一代材料科学、生物技术在碳固存中的潜力,以及“智慧城市”在能效管理中的集成作用。 最后,本书从代际公平的伦理角度审视了当前的政策选择。它提醒读者,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个决策,都将塑造未来世代的气候环境。通过构建一系列基于不同社会选择的未来气候情景(Scenario Analysis),本书呼吁决策者以更长远的视角,承担起对地球系统的托管责任。 目标读者: 政策制定者、环境规划师、能源行业高管、气候科学家、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所有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普通读者。 本书特点: 数据驱动: 包含超过300个最新的气候模型输出和经济预测图表。 跨学科整合: 首次将气候科学、国际法和系统工程学深度融合。 实践导向: 提供了大量国际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的剖析,提供可借鉴的实施路径。 (全书采用环保再生纸印刷,精装典藏,是知识储备和案头参考的理想选择。)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1章 工业标准与工业单位
1-1 标准的意义与目标
1-2 标准数之应用
1-3 工业单位
1-4 度量衡换算表
1-5 国际单位制(SI)

第2章 材料符号
2-1 常见的规范名称之代号
2-2 钢铁材料表示法
2-3 分类记号
2-4 非铁金属符号表
2-5 铝及铝合金
2-6 其 他
2-7 硬度对照表
2-8 主要金属元素之物理性质
2-9 材料之使用
2-10 常用塑胶材料符号简介

第3章 几何作图
3-1 制图规范
3-2 几何作图

第4章 投影与交线展开
4-1 投影原理
4-2 交点与交线
4-3 展开图

第5章 视 图
5-1 视图种类
5-2 剖视图
5-3 习用表示法

第6章 尺度标註
6-1 尺度标註之要素
6-2 角度标註
6-3 直径标註
6-4 半径标註
6-5 厚度标註
6-6 狭窄部位之尺度标註
6-7 正方形尺度标註
6-8 球面尺度标註
6-9 去角尺度标註
6-10 弧长标註
6-11 锥度标註
6-12 斜度标註
6-13 相同形态之尺度标註
6-14 基准尺度之标註
6-15 连续尺度之标註
6-16 参考尺度之标註
6-17 对称尺度之标註
6-18 不规则曲线之尺度标註
6-19 稜角消失部位之尺度标註
6-20 表面处理范围之尺度标註
6-21 半视图、半剖视图上之尺度标註
6-22 剖面范围内之尺度标註
6-23 尺度列表标註法
6-24 未按比例之尺度标註
6-25 立体图上之尺度标註
6-26 以座标决定点之位置

第7章 公 差
7-1 公差意义
7-2 公差种类
7-3 公差符号
7-4 公差的标註
7-5 配 合
7-6 公差的选用
7-7 几何公差符号
7-8 几何公差标註
7-9 理论上正确尺度
7-10 几何公差区域
7-11 几何公差范例
7-12 最大实体原理
7-13 最大实体原理之应用例

第8章 机械加工与表面粗糙度
8-1 机械切削加工细部规划
8-2 刀具规格
8-3 切削资料
8-4 表面粗糙度
8-5 最新CNS(ISO)表面符号

第9章 机件造型常规
9-1 铸件圆角
9-2 铸件型体
9-3 铸件加工设计
9-4 轴类加工型体设计
9-5 孔类加工型体设计
9-6 机件强度整体设计
9-7 螺纹加工型体设计
9-8 装配型体设计
9-9 板金弯曲型体
9-10 省料与排列设计实务

第10章 标准机件
10-1 标准结件
10-2 标准螺栓、螺帽、螺钉与垫圈
10-3 油盅、油窗及黄油嘴
10-4 传动结合件

第11章 传动机件
11-1 滚动轴承种类
11-2 滚动轴承之标称
11-3 轴承之配合公差
11-4 滚动轴承之寿命
11-5 滚动轴承表示法
11-6 滚动轴承及相关元件尺度
11-7 滑动轴承
11-8 滑动轴承元件
11-9 含油轴承
11-10 含油轴承元件
11-11 链轮传动
11-12 齿 轮
11-13 皮带传动
11-14 三角(V型)皮带
11-15 凸轮传动
11-16 弹 簧
11-17 铆 钉

第12章 防漏元件
12-1 油 封
12-2 毡圈密封
12-3 皮封圈
12-4 橡皮V形封圈
12-5 O形环
12-6 O形环装配槽

第13章 液气压符号
13-1 基本符号
13-2 功能符号
13-3 能量转换
13-4 控制阀
13-5 能量之传递与调节
13-6 控制机构
13-7 辅助设备
13-8 单元组元范例
13-9 全套装置范例
13-10 液气压符号画法之建议

第14章 銲接符号
14-1 銲接方法
14-2 銲接型式
14-3 銲道与銲接主要符号
14-4 銲接辅助 符号
14-5 銲接符号及其标註方法
14-6 銲接符号标註范例

第15章 钢架结构图与铆接符号
15-1 型钢之尺度表示法
15-2 结构表示法
15-3 构件之剖面
15-4 垫 片
15-5 尺度标註
15-6 构件件号

第16章 管路符号
16-1 管之种类
16-2 管之接合
16-3 一般概合
16-4 管配件表示法
16-5 立体管路图
16-6 常用管路名词代号

第17章 电机电子符号
17-1 基本电路元件符号
17-2 电 源
17-3 仪器符号
17-4 保护装置
17-5 接 点
17-6 室内配线
17-7 半导体元件
17-8 数位元件符号

第18章 工作图
18-1 组合图
18-2 部分组合图
18-3 零件图
18-4 加工程序图
18-5 标题栏
18-6 零件表
18-7 更改栏
18-8 一般公差
18-9 范 例

第19章 数值控制工具机之准备机能(G机能)及辅助机能(M机能)之符号
19-1 适用范围
19-2 一般事项
19-3 准备机能之符号
19-4 辅助机能之符号
19-5 程式错误及操作警示表(0T/0M)

附录A 中英名词对照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機械設計製造手冊(精裝本)(第七版)》簡直就是我的「聖經」!我是一個對機械充滿熱情的學生,雖然還在學術的道路上,但對於機械設計和製造的知識,我一直有著無比的渴望。這本書的精裝本,拿在手裡就有一種莊重感,彷彿握著知識的寶庫。我聽說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權威,而且更新得非常及時,能夠反映最新的技術發展。我特別關注書中關於機械元件的詳細介紹,像是軸承、齒輪、聯軸器等,我希望它能夠提供各種規格、性能參數、以及選型依據,並且有豐富的圖示和計算公式,讓我能夠在設計課程中,更好地應用這些知識。我最近正在進行一個機械結構的設計專題,需要用到一些比較複雜的傳動機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設計的思路和參考案例,幫助我克服遇到的困難。而且,我對書中關於先進製造技術的介紹也非常感興趣,例如數控加工、模具設計等,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對這些領域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這本書的精裝設計,也讓我感覺到它的收藏價值,我打算把它擺在我的書架上,作為我學習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评分

拿到這本《機械設計製造手冊(精裝本)(第七版)》,我感覺就像得到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朋友。我是一名資深的機械工程師,在行業裡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經歷過不少技術的變革。這本書的精裝版本,質感非常好,拿在手裡就有那種厚重感,讓人覺得很有份量。我之所以會入手這本,主要是因為聽說它的內容非常全面,而且第七版代表著最新的技術發展。我特別想深入了解的是書中關於有限元素分析(FEA)和計算流體力學(CFD)的應用。雖然我日常工作中有接觸,但總覺得在理論和實踐結合上,還需要更系統的梳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比較詳盡的理論基礎,並且有實際的模擬案例,幫助我提升分析能力。另外,我對書中關於新材料的應用和加工工藝的介紹也很感興趣,例如碳纖維複合材料、鈦合金等,這些材料在高性能設備的製造中越來越重要,了解它們的特性和加工方法,對於我們進行產品的創新設計很有幫助。這本書的精裝設計,也讓我覺得很值得收藏,它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代表著機械工程領域的發展歷程。

评分

這本《機械設計製造手冊(精裝本)(第七版)》,說實在的,我買回來之後,就把它擺在我書架最顯眼的位置,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它拿出來翻一翻,好像一種儀式感。這本書的份量感十足,拿在手裡就有一種紮實的感覺,封面設計也相當專業,很有那種「工具書」該有的樣子,一看就覺得是值得信賴的夥伴。我記得我當初會買它,其實是因為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前輩的討論,大家都很推薦這本,尤其是提到它的內容涵蓋範圍廣泛,從最基礎的機械原理,到最新穎的製造技術,幾乎無所不包。我個人對於機械設計一直有著濃厚興趣,但礙於學識有限,很多時候都會遇到瓶頸,這次入手這本手冊,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引導我一步步深入機械世界的奧秘,解決我在學習和實踐中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症。它的精裝本設計,也讓我感覺到它的價值,這種厚重的紙質和精緻的裝訂,讓人忍不住想細細品味其中的每一個字句,每一次翻閱都是一種享受,而不是像有些書,拿起來就怕它散架。我目前正在學習一些更進階的設計概念,比如複雜機構的運動學分析,還有一些材料力學的進階應用,我希望這本手冊裡能夠有系統地講解這些內容,並且提供足夠的公式、圖表和案例,讓我能夠真正理解並應用。總之,這本書從外觀到我對它內容的期待,都讓我感到非常滿意,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開始我的深度閱讀之旅了。

评分

這本《機械設計製造手冊(精裝本)(第七版)》,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份「設計寶典」。我是一位獨立的機械設計愛好者,平常會自己動手做一些小發明,但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體系還不夠完整,常常在設計過程中遇到瓶頸。這本書的精裝本,拿起來就很有質感,而且書頁的印刷非常清晰,完全沒有模糊不清的情況。我最期待的是書中關於機構設計的部分,我希望它能夠詳細介紹各種常見的機械機構,例如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等,並且提供它們的設計原則、運動分析方法、以及實際應用案例。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學到更系統的設計方法,並且能夠自己獨立完成更複雜的機械結構設計。我還對書中關於材料力學的應用很感興趣,特別是應力分析和強度校驗的內容,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計算公式和驗證方法,幫助我確保我的設計安全可靠。這本書的精裝本設計,也讓我覺得非常實用,就算經常翻閱,也不會輕易損壞,能夠陪伴我度過漫長的學習時光。

评分

說實話,我一拿到這本《機械設計製造手冊(精裝本)(第七版)》,眼睛就亮了。這書的質感,真的不是蓋的,拿在手裡沉甸甸的,封面那種細緻的壓紋,還有書頁的厚度,都透著一股專業和精緻。我本身是機械工程系畢業的,畢業後工作也跟機械設計脫離不了關係,所以對於這類型的參考書,我算是相當挑剔的。以前買過不少,但很多都流於理論,或者更新得太慢,跟不上產業的腳步。這次看到第七版,而且是精裝本,我就覺得非買不可了。我特別關注的是書中關於新興製造技術的介紹,像是3D列印、先進複合材料的應用,還有智慧製造的一些概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比較前瞻性的觀點,並且有實際的應用案例,讓我們這些身在一線的工程師,能夠掌握最新的技術動態,並且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我記得我最近在研究一種新的高強度合金的加工參數,網路上資訊零散,很難找到一個完整的參考。我希望這本手冊裡,能夠有針對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提供詳細的數據和建議,這樣就能省去我很多摸索的時間。而且,精裝本的優勢就是耐用,就算經常翻閱,也不容易損壞,這對於一本需要經常查閱的手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把它擺在我的辦公桌上,成為我工作上的好幫手了。

评分

這本《機械設計製造手冊(精裝本)(第七版)》,光看它的外觀,就知道它不是一本普通的書。我是一個對細節很要求的人,所以對於書的設計、排版、印刷,都特別在意。這本手冊的精裝設計,不僅美觀,而且非常堅固,就算每天拿出來翻,也不怕它有損壞。我特別欣賞它採用的紙張,觸感很好,而且印刷清晰,字體大小也適中,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我本身是機械設計領域的初學者,雖然有接觸過一些基本的原理,但總覺得知識體系還不夠完善。這本手冊的出現,正好填補了我的這個需求。我希望它能夠從基礎開始,循序漸進地講解機械設計的各種概念,並且搭配豐富的圖解和範例,讓我能夠更容易地理解抽象的理論。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設計流程、參數選擇、以及常見失效模式的分析。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學習到一套系統性的設計方法,並且能夠避開一些常見的設計錯誤,提高設計的效率和準確性。我還聽說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詳盡,涵蓋了從材料選擇、結構分析,到加工製造、品質控制等各個環節,這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本百科全書。我已經把我的學習計畫都準備好了,希望這本手冊能成為我學習路上的最佳夥伴。

评分

這本《機械設計製造手冊(精裝本)(第七版)》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我對「工具書」的看法。我是一名資深的研究員,平常需要大量的參考資料來支持我的學術研究。這本書的精裝設計,不僅美觀,而且非常堅固,讓我對它的內容品質充滿了信心。我對書中關於機械材料的最新發展和應用非常感興趣,特別是奈米材料、生物基材料等前沿領域。我希望它能夠提供關於這些材料的結構、性能、以及在機械設計中的潛在應用,並且有相關的研究數據和前沿的理論分析。這對我進行論文寫作和課題申請非常有幫助。此外,我也很關注書中關於模擬與優化技術的最新進展,例如多物理場耦合模擬、機器學習在設計優化中的應用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前沿的算法和實例,幫助我將這些先進的模擬工具應用到我的研究中,提高研究的效率和深度。這本書的精裝本,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專業的象徵,它會是我的書架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

這本《機械設計製造手冊(精裝本)(第七版)》的入手,對我來說,不僅僅是添購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種對知識的投資。我從事機械維修工作多年,雖然實際操作經驗豐富,但有時候在面對一些複雜的問題時,還是會感覺到理論知識的不足。這本手冊,我聽說它涵蓋了非常廣泛的機械設計與製造的知識,從基礎的機械元件,到先進的加工技術,應有盡有。我特別期待的是書中關於故障診斷與排除的部分。我希望它能夠提供系統性的故障分析方法,並且針對不同的機械設備,提供常見故障的成因、判斷方法以及維修建議。這對於我日常的工作,絕對有極大的幫助。另外,我對書中關於各種材料的性能介紹和應用範圍也很感興趣。有時候,在更換零件或者設計改良方案時,需要根據具體的使用環境來選擇最適合的材料,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往往是經驗難以完全涵蓋的。這本手冊的精裝本設計,也讓我感覺到它的價值,書頁的印刷清晰,文字排版也很舒適,即使需要長時間查閱,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我已經把它放在我的工具箱旁邊,隨時準備翻閱,希望它能成為我解決工作難題的「秘密武器」。

评分

入手這本《機械設計製造手冊(精裝本)(第七版)》,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如獲至寶。我是一位剛入行的機械設計新手,對於這個領域充滿了好奇和熱情,但知識儲備還顯得有些不足。這本書的精裝本,光是拿在手裡的質感,就讓人覺得它很不一般。我特別期待的是書中關於機械原理和基本元件的詳細介紹。我希望它能夠深入淺出地講解各種機械元件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選型方法,並且提供豐富的圖例和計算公式,幫助我紮實地打下基礎。我最近正在學習一些關於機構運動學的內容,對於一些複雜的運動軌跡計算,還有點摸不著頭緒,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講解和計算範例,讓我能夠掌握這些技巧。另外,我對書中關於設計流程和規範的介紹也很感興趣,我希望它能夠教我如何遵循標準的設計流程,並且了解一些重要的行業規範,避免在設計中犯下一些低級的錯誤。這本書的精裝本設計,也讓我感覺到它的價值,書頁的印刷非常精美,文字清晰,我相信這本書一定會成為我學習路上最可靠的夥伴。

评分

這本《機械設計製造手冊(精裝本)(第七版)》,對我這個身處傳統製造業的「老兵」來說,簡直就是一份及時的「充電器」。我已經在這個行業工作了三十多年,見證了機械製造的巨大變遷。這本書的精裝版本,拿在手裡就很有份量,感覺就是一本紮實的工具書。我聽說這本書的內容涵蓋非常廣泛,而且第七版代表著最先進的技術。我特別關注的是書中關於自動化生產和智慧製造的內容。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關於自動化生產線的設計原則、協作機器人的應用、以及物聯網在製造業中的實踐案例。這些新技術對於我們這種需要轉型升級的傳統工廠來說,至關重要。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找到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幫助我們提升生產效率,降低製造成本。另外,我對書中關於品質控制和檢測技術的部分也很感興趣,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先進的檢測方法和設備的介紹,幫助我們確保產品質量。這本書的精裝設計,也讓我覺得它非常耐用,可以經常翻閱,成為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