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施工学

基桩施工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大学与研究所很少教授会传授基桩施工的相关知识,大部分人都是进入产业界,才开始吸收与学习基桩施工的技术,所得到的经验常是较为片段的,缺少能较完整且有系统性介绍基桩施工知识的专业书籍。笔者编着本书期望能提供在校学生、工程从业人员与研究人员基本的基桩施工知识,减少摸索学习的时间。书中很多内容涉及土木施工学,因此也适合参加土木工程高考、特考与专业技师考试之人士阅读。

  本书蒐集与整理日本、美国及中国大陆相关基桩施工文献资料,搭配一些国内施工照片与经验,经笔者的融会理解,进行有系统的编排与说明而成。笔者编着此书纯属基于对此专业的热情,想提供初学者一扇踏入基桩工程领域的大门;与此同时,可希望工程界先进对本书惠予指正,提供建议、批评或更好的施工经验及案例,让本书再版时,可更为完善,能共同提升此一专业领域的知识。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俊鸿


  作者黄俊鸿为台湾花莲人(1960),花莲高中(1978)、台大土木系(1982)、台大土木系大地组博士班毕业(1986-1990)。曾经历陆军测量官(1982-1984)、三井工程公司工程员(1984-1986)、中兴工程顾问公司(1991-1996)、中央大学土木系副教授(1996-2003)与教授(2003~)、中央大学土木系副系主任、中央大学桥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大学育成中心主任、国家地震工程中心大地组组长等职务。具有结构工程技师(1987)与大地工程技师(1990)资格。曾担任高楼结构、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估、行政院永续会等审查委员等服务工作。已发表百篇以上之期刊与研讨会论文。曾荣获三次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会论文奖,与多次中央大学教学及研究杰出奖。至今曾指导过之博士毕业生12位,硕士毕业生65位。主持过的国科会计画约30件,产学合作计画约20件以上。学术研究领域为大地工程,专长基桩工程、土壤动力与土壤液化工程领域。曾主导或参与建筑研究所之「基础工程施工规范」、「挡土支撑施工规范」、「工址地盘调查准则」;隧道工程协会之「隧道水文地质调查准则」、「工程地质测绘准则」;内政部营建署之「基础构造设计规范」、「建筑物基础耐震设计规范」;交通部之「桥梁基础耐震设计规范」、「既有公路桥梁耐震补强评估与设计规范」等研订工作。人生座右铭为「有情、有义、有原则;求真、求善、求完美」。

 

图书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基桩分类与选择

1.1 基桩分类 /1-2
1.1.1  基桩材料 /1-2
1.1.2  基桩施工方法 /1-8
1.1.3  基桩垂直承载机制 /1-18
1.1.4  基桩承载功能 /1-20
1.2  桩种优缺点与选择 /1-22
1.2.1  各种工法之优缺点 /1-22
1.2.2  桩种选择 /1-22
1.3  参考文献 /1-26

第二章  基桩施工计画
2.1  计画制作与流程 /2-1
2.2  计画前之调查 /2-3
2.3  工程计画 /2-4
2.4  品质管理计画 /2-6
2.5  安全管理计画 /2-6
2.6  环境对策 /2-7
2.7  参考文献 /2-10

第三章  打击桩施工与品管
3.1  预铸桩的品质 /3-1
3.2  施工准备 /3-6
3.3  打桩机具设备 /3-11
3.4  试验桩 /3-17
3.5  施工流程与步骤 /3-20
3.6  施工管理 /3-41
3.7  问题与对策 /3-47
3.8  参考文献 /3-54

第四章  场铸桩之施工与品管
4.1  场铸桩工法之种类 /4-1
4.2  施工机具 /4-4
4.3  施工准备 /4-18
4.4  施工试验桩 /4-19
4.5  施工流程与步骤 /4-23
4.6  孔壁安定与稳定液 /4-35
4.7  孔底处理 /4-45
4.8  弃土处理与废液处理 /4-46
4.9  钢筋工程 /4-48
4.10 混凝土打设 /4-52
4.11 桩头处理 /4-57
4.12 施工管理 /4-59
4.13 施工问题与对策 /4-63
4.14 参考文献 /4-74

第五章  植入桩施工与品管
5.1  工法种类 /5-1
5.2  施工机具 /5-7
5.3  施工流程与步骤 /5-9
5.4  施工管理 /5-13
5.5  问题与对策 /5-18
5.6  参考文献 /5-22

第六章  基桩完整性检测
6.1 概论 /6-1
6.1.1  基本原则 /6-2
6.1.2  检测方法与数量 /6-2
6.1.3  检测结果与报告 /6-3
6.1.4  验证与扩大检测 /6-3
6.2  敲击回音法(Impact Echo Method) /6-4
6.2.1  检测原理 /6-4
6.2.2  仪器设备与试验要点 /6-8
6.2.3  基桩完整性判定 /6-11
6.2.4  能力与限制 /6-11
6.3  跨孔音波透射法(Cross-Hole Sonic Logging, CSL) /6-11
6.3.1  检测原理 /6-11
6.3.2  仪器设备与试验要点 /6-14
6.3.3  基桩完整性判定 /6-19
6.3.4  能力与限制 /6-19
6.4  平行震测法(Parallel Seismic Method) /6-20
6.4.1  检测原理 /6-20
6.4.2  仪器设备与试验注意事项 /6-22
6.4.3  基桩完整性判定 /6-24
6.4.4  能力与限制 /6-24
6.5  高应变动力法(High-Strain Dynamic Method) /6-24
6.5.1  检测原理 /6-24
6.5.2  仪器设备与试验注意事项 /6-27
6.5.3  基桩完整性判定 /6-29
6.5.4  能力与限制 /6-29
6.6  孔中摄影法(Pile-Hole Photography Method) /6-30
6.6.1  检测原理 /6-30
6.6.2  仪器设备与试验注意事项 /6-31
6.6.3  基桩完整性判定 /6-32
6.6.4  能力与限制 /6-32
6.7  钻心取样法(Core Drilling Method) /6-32
6.7.1  检测原理 /6-32
6.7.2  仪器设备与试验注意事项 /6-32
6.7.3  混凝土抗压试验 /6-36
6.7.4  基桩完整性判定 /6-37
6.7.5  能力与限制 /6-37
6.8  参考文献 /6-38

第七章  基桩载重试验
7.1  基桩载重试验之种类 /7-1
7.2  静态轴压载重试验(Static Load Test, SLT) /7-5
7.2.1  极限载重与工作载重试验 /7-5
7.2.2  加载方法与试验方式 /7-7
7.2.3  反力装置与加载设备 /7-10
7.2.4  监测系统与仪器 /7-15
7.2.5  安全要求与试验报告 /7-18
7.3  双向轴压载重试验(Osterberg Pile Load Test, OLT) /7-21
7.3.1  基本原理与背景 /7-21
7.3.2  加载设备与程序 /7-22
7.3.3  监测仪器与配置 /7-26
7.3.4  试验资料解释与观察 /7-27
7.3.5  O-Cell试验优点与限制 /7-31
7.4  静态轴向抗拉载重试验(Tensile Load Test, TLT) /7-33
7.4.1  拉力试验桩之选择 /7-33
7.4.2  反力桩与试验梁之接合 /7-33
7.4.3  反力系统与加载设备 /7-33
7.4.4  监测仪器配置 /7-36
7.5  侧向载重试验(Lateral Load Test, LLT) /7-38
7.5.1  试验目的 /7-39
7.5.2  试验桩之准备 /7-39
7.5.3  加载设备与反力装置 /7-40
7.5.4  监测项目与配置 /7-48
7.5.5  试验加载方法 /7-55
7.5.6  安全要求与试验报告 /7-60
7.6  静动载试验(StaNamic Load Test, SNT) /7-63
7.6.1  基本原理与目的 /7-64
7.6.2  试验设备 /7-66
7.6.3  试验资料解释 /7-70
7.6.4  能力与限制 /7-72
7.7  参考文献 /7-74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