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施工法(五版)

土木施工法(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土木工程
  • 施工技术
  • 建筑工程
  • 土建工程
  • 施工方法
  • 工程管理
  • 高等教育
  • 教材
  • 五版
  • 专业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根据五年制工业专科学校土木工程科「土木施工法」课程标准编写而成。土木工程包括甚多,诸如铁路、公路、机场、隧道、桥樑、河川、港湾、水坝、发电、卫生、建筑、地下结构等各类工程。文字叙述力求浅显易懂、简单扼要,让读者不致于有艰深难懂的感觉。每章均附上习题供读者研习参考,帮助读者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原理与应用》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理论、分析方法以及工程实践中的关键技术。作为一本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构工程师及相关研究人员的权威参考书,它不仅全面覆盖了结构工程的核心知识体系,更紧密结合了最新的规范要求和前沿的结构技术发展,力求理论深度与工程实用性达到完美统一。 第一部分:结构力学与材料基础的深化 本书首先从结构力学的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入手,对经典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提升。重点章节详细阐述了杆系结构的内力分析,特别是针对超静定结构,引入了矩阵位移法和力法在计算机辅助分析中的应用,强调了精确建模与数值求解的能力培养。 材料部分超越了传统教科书对材料力学的简单介绍,深入剖析了结构材料——钢材、混凝土及其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时效性(如徐变和收缩)以及破坏机理。针对钢筋混凝土(RC)和预应力混凝土(PC)结构,详述了强度极限状态和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理论,包括开裂、挠度控制以及疲劳性能分析。对于钢结构,详细讨论了塑性铰概念、连接节点的详尽设计(焊缝、螺栓连接)及其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结构分析的高级技术 本部分是本书的理论核心,聚焦于现代结构分析的先进工具和方法。 有限元分析(FEA)的原理与实践: 详细介绍了将连续体问题离散化的基本思想,从单元选择、网格划分到边界条件施加的全过程。重点对比了梁单元、板壳单元和三维实体单元的适用范围及其在复杂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特别指出在分析悬挑结构、曲线结构和厚大构件时,如何规避常见的数值误差和提高计算精度。书中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指导读者如何利用主流有限元软件(如SAP2000, Midas Gen或ABAQUS的结构部分)进行高效、可靠的分析。 动力响应分析: 针对高层建筑、桥梁等对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敏感的结构,本书深入讲解了结构动力学原理。内容涵盖自由振动分析、模态叠加法、反应谱法以及时程分析(Time History Analysis)。特别关注了结构阻尼的模拟、高阶模态的提取与控制,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场地类别和建筑重要性,精确地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 稳定性分析: 侧重于二阶P-Δ效应的计算与控制。对于承受轴向压力为主的构件(如柱、剪力墙),详细阐述了欧拉屈曲荷载的确定、临界荷载的计算,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如设置围护结构或增加刚度中心轴线)来减小或消除稳定性问题。 第三部分:特定结构类型的设计与优化 本书将理论知识系统地应用于不同结构体系的设计实践中。 高层与超高层结构设计: 探讨了应对侧向刚度需求的策略,如核心筒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伸臂桁架(Outrigger)系统以及巨型框架(Mega-frame)的设计要点。强调了在风洞试验数据指导下,如何进行整体性和局部响应的校核。 抗震设计精要: 依据最新的抗震规范(如中国、欧洲或美国的规范),详细讲解了抗震设计的概念性框架,包括“强柱弱梁”、“良好延性设计”原则。重点介绍了延性耗能机制的实现,如塑性铰的构造要求、节点域的配筋设计,以及消能减震技术(如粘滞阻尼器、屈服连接件)在提升结构抗震性能中的集成应用。 特殊结构设计: 涵盖了对复杂几何结构的设计挑战,如空间网壳结构、大跨度曲线屋盖以及悬挑结构的应力控制。对于空间结构,本书提供了张拉/预应力布置的优化思路,以保证结构的初始预应力和受力均匀性。 第四部分: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与质量控制 结构设计并非终点,本书强调了设计意图如何在施工中得以精确实现。 施工阶段的临时结构与荷载控制: 详细分析了施工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的结构设计要求,强调了对不同施工阶段(如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前)活荷载、倾覆力矩的控制。对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支护结构安全进行专门论述,包括土体应力释放与监测预警。 结构监测与健康评估: 介绍了现代结构健康监测(SHM)技术在大型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应变片、加速度计的布置原则,以及如何利用监测数据对结构性能进行实时评估和对既有结构的可靠性进行复核。 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 结合工程实践,阐述了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浇筑质量、后张预应力体系的张拉与灌浆质量控制的关键点,确保设计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可靠达成。 结语 本书结构清晰,图文并茂,配备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和设计图示,旨在培养读者从宏观概念到微观细节的系统性思维,使之能够独立承担复杂工程结构的设计、分析与管理工作。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结构工程思想的深化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颜荣记


  学历:国立成功大学土木系
  经历:国立成功大学土木系副教授、土木技师
 

图书目录

编辑大意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土木工程   2
第二节 土木施工   4

第二章 土方工程
第一节 概 述   8
第二节 土壤调查   11
第三节 挖 方   18
第四节 填 方   22
第五节 搬 运   25
第六节 软弱地盘之处理   27
第七节 土方作业计画   37
第八节 作业能力计算   42

第三章 混凝土工程
第一节 概 述   48
第二节 混凝土材料   49
第三节 混凝土性质   51
第四节 混凝土配合设计   54
第五节 混凝土之搅拌   55
第六节 预拌混凝土   57
第七节 混凝土之灌筑及捣实   58
第八节 拆模后混凝土之养护   66
第九节 混凝土品质控制   67

第四章 基础工程
第一节 概 述   72
第二节 基础种类   73
第三节 基础地盘   74
第四节 浅基础   75
第五节 桩基础   82
第六节 沉箱基础   89
第七节 其他基础   97
第八节 深开挖及挡土工程   107
第九节 灌 浆   110

第五章 河川工程
第一节 概 述   120
第二节 浚 渫   120
第三节 护岸、护床、丁埧   121
第四节 特殊结构物   128

第六章 海岸及港湾工程
第一节 概 述   136
第二节 浚渫与海埔新生地   136
第三节 港湾工程之基础工程   143
第四节 箱块工程   149
第五节 方块工程   157
第六节 板 桩   159
第七节 上部工程   163
第八节 海岸结构物   164

第七章 大坝工程
第一节 概 述   174
第二节 基本工程   174
第三节 河况、河流处置   175
第四节 大坝之施工   177

第八章 发电工程
第一节 概 述   188
第二节 进水口   190
第三节 水路隧道   196
第四节 平压塔   201
第五节 压力钢管   202
第六节 发电厂   206

第九章 隧道工程
第一节 概 述   210
第二节 挖 掘   213
第三节 衬砌工程   238

第十章 道路工程
第一节 概 述   244
第二节 道路线形   244
第三节 路床及路基   248
第四节 安定处理   250
第五节 铺装工程   253
第六节 道路铺装养护及修理   261
第七节 排水工程   264

第十一章 桥樑工程
第一节 概 述   270
第二节 组合及架设施工法   270
第三节 组合架设作业   281

第十二章 卫生工程
第一节 概 述   284
第二节 进水工程   284
第三节 导(送)水工程   285
第四节 给水装配   292
第五节 卫生下水道   293
第六节 下水道配管   296
第七节 污水处理   298

第十三章 铁路工程
第一节 概 述   312
第二节 道 碴   312
第三节 轨 枕   313
第四节 轨 条   314
第五节 保安设施   319

第十四章 建筑工程
第一节 概 述   324
第二节 砌筑工程   324
第三节 金属工程   325
第四节 木作工程   325
第五节 防护工程   326
第六节 门窗工程   327
第七节 装修工程   328
第八节 其他工程   331

第十五章 地下结构物工程
第一节 概 述   334
第二节 开挖覆工工法   336
第三节 逆向工法   345
第四节 压力沉箱工法   347
第五节 沉埋工法   349

第十六章 机场工程
第一节 概 述   354
第二节 跑 道   356
第三节 高速脱离滑行道   356
第四节 机场材料与施工   357
第五节 标识设施   358
第六节 喷气围栏   359
第七节 航空管制及灯光照明   360
第八节 其 他   364

图书序言

编辑大意

  本书全一册,建议每週授课时数二小时。

  按土木工程以往包括甚多,诸如铁路、公路、机场、隧道、桥樑以及河海、港湾、水坝(水库)、发电、卫生、建筑、地下结构等,目前已有部分分支成为一专业化的新工程,如建筑工程、水利港湾工程、卫生(环境)工程。惟纯粹土木工程在实用上无法完全与建筑、水利港湾、卫生等工程脱离,因此本书乃以笼统之土木工程为着眼,而作多方面之介绍。

  如因授课时间有限,可先授第一章概论、第二章土方工程、第三章混凝土工程、第四章基础工程、第九章隧道工程、第十章道路工程、第十一章桥樑工程、第十三章铁路工程、第十五章地下结构工程及第十六章机场工程等诸章,若有多余时间再授其他章节,俾使学者循序渐进学习。

  编着者学识未博,时间仓促,疏漏之处,敬请学术界、工程界先进硕彦惠予指教,俾便改进,则幸甚矣。

颜荣记 73年7月10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土木施工法(五版)》这本书,我内心真的充满了激动和敬意。作为一名在土木工程行业工作了近二十年的资深技术人员,我可以说,这本书的出现,伴随着我职业生涯的成长。从最早的版本开始,我就把它当作我的案头必备,每次遇到新的工程难题,或者需要查找一些权威的施工规范和技术资料时,这本书总是能够给我提供最直接、最可靠的答案。这次的“五版”,我更是迫不及待地想一睹为快。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施工方案的编制与优化”、“工程造价的控制与分析”、“合同管理与索赔”等与工程项目管理紧密相关的章节。虽然我是一名技术出身,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我对项目的整体把控和经济效益的追求也越来越重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帮助我提升在项目管理方面的能力。另外,我也非常希望书中能够增加一些关于“工程伦理与社会责任”的讨论,以及在“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更具体的实践案例。在当下,工程建设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行为。我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不断充实自己,为中国的土木工程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评分

拿到《土木施工法(五版)》这本书,我内心是既兴奋又期待。我是一名正在准备考取相关专业执业资格的工程师,深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对施工方法的深刻理解,是顺利通过考试、并且未来能够胜任工程师职责的关键。我平时阅读了一些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但总觉得不够系统和全面。《土木施工法》这本书,我从很多前辈那里听说过,是公认的经典教材,涵盖了土木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和讲解各种施工工法的原理、技术要点、工艺流程,以及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特别是对于一些我比较陌生的领域,比如“地下连续墙施工”、“高大空间结构施工”、“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掘进”等,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图示和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其施工过程和技术难点。另外,作为一名未来的工程师,我非常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和可持续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这个方面提供一些前沿的理念和实用的技术,例如如何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利用可再生材料,如何进行节能减排等。如果书中能够结合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实践,那就更好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完整、清晰、并且具有前瞻性的土木施工知识体系,为我未来的学习、考试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一名合格的土木工程师。

评分

作为一名在建筑业有多年经验的工头,我拿到《土木施工法(五版)》这本书,感觉就像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武林秘籍。我们这个行业,经验固然重要,但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深化,更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走得更远的关键。我见过太多因为理论跟不上实践,或者对一些新工艺、新材料了解不深,而导致工程出现这样那样问题的例子。这本书的“五版”字样,就说明了它的生命力和持续的更新,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工程质量控制与检验”、“施工安全管理与技术”这些章节。在实际工作中,我常常需要根据项目特点,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且要时刻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这本书能不能提供一些更系统、更科学的指导,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的管理要素?例如,在施工组织设计方面,有没有更有效的进度安排、资源调配、以及风险预警的手段?在质量控制方面,有没有一些新的检测技术和质量评价标准?在安全管理方面,有没有一些更具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另外,我还在考虑,这本书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智能化施工”、“数字化工地”等新兴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这些都是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如果能提前了解和学习,对我的职业发展肯定大有裨益。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全新的视角和实用的工具,帮助我更好地应对工作中遇到的挑战。

评分

对于《土木施工法(五版)》这本书,我的期待值真的爆表!作为一名对土木工程充满热情的业余爱好者,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平日里对我们城市里那些宏伟的建筑、壮观的桥梁总是充满了好奇。我常常在想,这些庞然大物究竟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智慧和技术?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解开心中谜团的钥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原理讲解清楚,即使是像我这样非专业人士,也能有所理解。我特别想了解书中关于“地基处理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钢结构施工技术”等基础但又至关重要的章节。我希望书中能有大量的图片和图解,能够直观地展示各种施工过程,比如打桩、绑钢筋、浇筑混凝土、焊接钢架等等。当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涉及到一些“绿色施工”、“可持续建造”等理念,让我了解如何在追求工程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保护我们的环境。毕竟,我们建设的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如果书中还能穿插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者工程趣闻,那就更完美了,这样能够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土木工程的魅力和人文情怀。

评分

拿到《土木施工法(五版)》这本厚重的书,感觉就像拿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未来的钥匙。作为一名在工地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对施工工艺的理解,更多的是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有时候会遇到一些瓶颈,比如对于一些新型的施工技术,或者一些比较复杂的工程难题,总觉得书本上的知识更新得不够及时,或者跟实际操作有些脱节。这次的五版,我特别期待它能带来更前沿、更符合当前行业发展趋势的内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析各种施工方法的原理、步骤、以及关键控制点,并且能够结合最新的技术和材料,给出更具操作性的指导。特别是我对书中关于“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装配式建筑施工”以及“BIM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这些章节非常感兴趣。在台湾,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领域的发展尤为迅速,而传统的教材可能在这方面有所滞后。如果这本书能够在这几个方面提供详实、准确、并且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那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弥补我在这些新领域知识上的不足,能够更自信地参与到项目讨论和决策中去。而且,我也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针对台湾地区实际情况的施工案例分析,比如我们这里常见的软弱地基处理、地震区的结构施工、或者是高湿高热环境下的混凝土施工等等,这些贴合实际的案例,会比单纯的理论讲解更加有帮助,更能让我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评分

《土木施工法(五版)》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我是一名在施工企业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工程师,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总觉得在理论深度和对新兴技术的掌握上,还有提升的空间。这本书的“五版”意味着它不断地在吸收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发展,这对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我一直以来都对“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新技术、新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这些领域特别关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这几个方面提供一些前瞻性的内容,例如关于“智能化施工装备”、“BIM技术在施工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等。这些都是当前行业的热点,如果书中能够有深入的探讨和实际案例的分析,那对我来说将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对一些经典的施工技术,比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高支模体系的搭设与安全”、“复杂地层中的隧道掘进”等,提供更精炼、更具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优化建议。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进一步提升我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应对未来工程项目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

当我看到《土木施工法(五版)》这本书时,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无数个关于工程建造的画面。作为一名在工程领域工作多年的技术员,我深知一本好的参考书对于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不断发展的行业里,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层出不穷,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很容易被淘汰。这本书的“五版”恰恰说明了它的权威性和与时俱进性。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施工测量与放线”、“模板工程的支承与拆除”、“钢筋工程的连接与焊接”等基础但又极其关键的章节。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图例和操作步骤,帮助我更精确地掌握这些技术的细节,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点”、“预制构件的安装与连接”、“粧模施工的技术要求”等内容充满兴趣。在实际工作中,我常常需要指导一线工人进行操作,一本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的教材,能够极大地提升培训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我还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和“工程事故案例分析”的内容,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风险意识,更好地保障工程安全和质量。

评分

拿到《土木施工法(五版)》这本书,我感觉就像得到了一个宝贵的工具箱。作为一名正在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我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憧憬,也深知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实现这一切的前提。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基础的理论知识,但总觉得不够“接地气”,对于实际施工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了解得还不够深入。我听说这本书是土木施工领域的经典教材,内容详实、体系完整,所以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各种施工工法的原理、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以及所使用的设备和材料。我特别想了解书中关于“土方开挖与边坡支护”、“桩基工程的施工与检测”、“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等章节,这些都是我目前在学习中觉得比较有挑战的部分。我希望书中能够有大量的插图、图表和案例分析,用直观易懂的方式讲解复杂的概念,帮助我建立起对施工过程的清晰认识。另外,我也非常关注书中关于“工程项目管理”、“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等方面的内容。我希望通过学习这些章节,能够初步了解一个工程项目是如何从规划到完成的,以及如何在施工过程中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评分

收到《土木施工法(五版)》这本书,我真的迫不及待地想把它从头到尾好好研读一番。作为一名刚刚接触土木工程不久的学生,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海绵,渴望吸收一切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虽然在学校里接触过一些基础的施工原理,但总觉得不够深入,也不够贴近实际工程。我听说这本书是国内土木施工领域的权威教材,内容涵盖非常广泛,从基础的土方工程、模板工程,到复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桥梁施工、隧道施工等等,几乎无所不包。我特别好奇的是,书中对于一些施工难点,比如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裂缝防治、深基坑的支护与降水、高层建筑的施工监测与安全控制等等,是如何进行阐述和指导的?这些都是我目前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比较困惑的地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清晰的图文并茂的方式,把这些复杂的概念和操作步骤解释清楚,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实际操作的要点。而且,我一直对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很感兴趣,不知道这本书在这方面有没有相关的章节或者案例介绍?例如,如何利用环保材料、如何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和噪音污染、如何进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等。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指导,那就太棒了。我期待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打下坚实的土木施工理论基础,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评分

哇,拿到《土木施工法(五版)》这本书,心情真的超级激动!之前就听闻这本教材是土木工程界的“圣经”之一,许多前辈都说这是必读的经典。这次终于有幸能够入手新版,感觉就像挖到了宝藏一样。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稳重,翻开来,纸质厚实,印刷清晰,排版也相当舒服,看得出来出版社在细节上很用心,这一点就让我对内容充满期待。我本身是刚踏入土木行业不久的新手,对于施工现场的各种工艺流程、技术要点、安全规范等等,总觉得有些零散,不够系统。常常在工地里看到很多不同的施工方法,但具体是怎么操作的,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或者有哪些注意事项,我都是凭经验和师傅口传,总觉得不够扎实。听说这本书对各种施工工法都有非常详尽的介绍,从基础施工、主体结构、再到装饰装修,甚至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工程,像桥梁、隧道、水利等等,应该都有涵盖。我特别想了解的是,在台湾,针对我们这里特有的地质条件、气候特点,以及我们常用的施工机械设备,这本书会不会有更贴近实际的案例和指导?毕竟,理论知识归理论知识,实际应用才是关键。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对整个土木施工的脉络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是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才能更自信地去分析和解决,而不是仅仅依赖他人的经验。而且,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比如施工流程的优化、成本的控制、环保措施的落实等方面,给我一些启发和思路,帮助我提升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