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桥设计入门手册

钢桥设计入门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钢桥
  • 桥梁工程
  • 结构设计
  • 桥梁设计
  • 入门
  • 工程技术
  • 土木工程
  • 桥梁规范
  • 钢结构
  • 桥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本作为  钢桥设计的参考手册

  钢结构桥工程为目前桥梁工程常被应用的结构型式之一,可应用于曲线桥、大跨径桥及特殊桥型等,特别是在市区道路高架桥及载重需求轻的结构上,可快速地完成架设施工,减少对交通的冲击。

  这一本书先说明钢桥设计简介、钢桥之构件及构件的接合,让工程师有基本的概念后,再介绍钢I型梁、钢箱梁的设计及特殊桥梁设计概要,接着为桥梁附属结构设计,最后并收纳了目前常应用之钢桥吊装施工工法,将钢桥的整体流程作了完整交待。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专注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专业书籍的简介。 --- 书名:《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设计与施工实例解析》 作者: [请在此处填写作者姓名,例如:张伟、李明等资深工程师] 出版社: [请在此处填写出版社名称,例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等] ISBN: [请在此处填写ISBN号] 版次: [请在此处填写版次] 页数: 约650页 定价: 168.00元 --- 内容概述 本书是一部面向土木工程专业人士、桥梁设计院工程师、施工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高校师生的专业技术专著。它深入、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桥梁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设计理论、规范应用、结构分析及施工控制要点。全书内容紧密围绕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需求,以大型公路线、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中的多跨简支及连续箱梁桥为主要研究对象,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指导和丰富的工程案例。 本书内容组织严谨,逻辑清晰,从材料性能、结构原理到详细设计步骤,层层递进,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掌握将理论转化为可靠工程实践的能力。 主要章节结构与特色 本书共分为九个主要部分,涵盖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从前期调研到后期检测的全过程。 第一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基础理论与材料 本部分着重回顾了预应力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预应力体系的分类(有粘结与无粘结、束后与束前),应力松弛、钢绞线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重点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HPC)在箱梁结构中的应用,包括配合比设计、抗氯离子渗透性、耐久性指标的控制。详细介绍了不同预应力钢材(如PC钢绞线、钢棒)的力学性能及其在不同温度和应力水平下的长期行为模型。 第二部分:箱梁结构体系与受力分析 深入分析了箱梁的横截面形式选择(单箱一室、双箱多室、三箱结构等)及其适用条件。在结构分析方面,本书摒弃了过于简化的传统方法,采用了基于有限元分析(FEA)的内力重分布与截面响应分析。详细讲解了箱梁在恒载、活载(公路列车荷载模型,如 автомо、中美荷载标准)、环境荷载(风、温度、地震)作用下的应力状态及截面极限承载力校核流程。特别对多点加载和非对称荷载下的扭转和弯扭耦合效应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三部分:设计规范应用与检核流程 本书严格依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最新版要求,系统梳理了设计计算的各个环节。内容涵盖: 1. 极限状态设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抗弯、抗剪、抗扭)的详细校核步骤。 2. 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裂缝控制、挠度验算及刚度要求。 3. 疲劳验算:针对重交通荷载下的钢筋和预应力钢材的疲劳寿命评估。

第四部分:预应力筋设计与布置

这是本书的核心章节之一。详细阐述了后张预应力体系的施工工艺与设计考量。内容包括: 预应力筋量的精确计算:包括施加阶段、0时(考虑应力损失后)和长期阶段的应力平衡计算。 预应力筋的锚固设计:锚具的选择、锚区应力扩散范围的精确边界条件设定及锚区配筋设计。 预应力筋的布置优化:梁端和梁中预应力筋体的几何形状设计(抛物线、折线等)以实现最佳的应力补偿效果,并结合三维建模进行路径优化。 第五部分:抗剪与抗扭设计 重点讨论了箱梁抗剪承载力的精确评估。区别于传统规范中对梁端“剪力峰值”的简化处理,本书基于截面受剪屈服线理论,结合斜裂缝的张角变化,对后张预应力箱梁的抗剪承载力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校核。同时,对扭转破坏模式(尤其是斜拉桥引桥部分)的抗扭配筋策略进行了深入剖析。 第六部分:现浇箱梁施工控制技术 本部分面向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人员,聚焦于复杂箱梁的现浇施工控制要点: 模板工程:大跨度箱梁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模板拆除的先后顺序与时间控制。 钢筋与预应力管道安装:钢筋绑扎的几何精度控制,预应力管道的定位与防移措施。 混凝土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泌水现象预防及分层浇筑的工艺流程。 第七部分:预应力张拉与灌浆工艺 这是保证结构长期性能的关键环节。详细介绍了: 张拉控制:张拉顺序、分级加载、张拉力的精确量测(压力表与伸长量同步校核)。 应力损失的现场修正:如何根据现场实测的张拉数据,修正理论计算中的应力损失参数。 孔道灌浆:灌浆材料的选择(水泥浆/化学灌浆料)、灌浆压力控制、排气与密实度检测方法,确保灌浆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第八部分:结构连接与支座设计 探讨了简支梁与连续梁的支座布置、容许位移量计算,以及支座反力的精确传递。特别关注了连续箱梁的纵向伸缩缝设计、横向连接的防剪栓和连接带设计,以及桥面防水层与铺装层的设计协同性。 第九部分:结构检测与健康监测(SHM) 本书引入了现代桥梁运维理念,介绍了箱梁桥投入使用后的定期检测内容(外观检查、荷载试验)和引入光纤光栅(FBG)等传感器进行实时健康监测的布点策略与数据解读方法,为结构的长期服役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本书的价值与定位 本书的撰写基于作者团队多年参与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桥梁工程的实践经验,避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它不仅是规范的“解读手册”,更是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工具书”。对于希望从传统钢筋混凝土桥梁设计转向更精细化、耐久性更高的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工程师而言,本书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深度和广度。其丰富的图表、详尽的计算示例和真实的工程案例,将极大地提升读者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 目标读者: 桥梁结构工程师、结构设计研究人员、土木工程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工程项目管理人员。

著者信息

编者简介

张英发


  现职台湾世曦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结构部技术经理
  2007年转任台湾世曦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迄今
  1990年进入财团法人中华顾问工程司
  1990年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研究所结构工程组毕业
  1987年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毕业

 

图书目录

第1章 钢桥设计简介 / 1
1.1 使用钢的特性 / 4
1.2 设计流程 / 5
1.3 设计载重 / 8
1.4 作用力与应力 / 13
1.5 挠度与拱度 / 15
1.6 常用钢材种类与分类 / 16

第2章 构件 / 21
2.1 拉力构件 / 22
2.2 压力构件 / 27
2.3 挠曲构件 / 33

第3章 构件的接合 / 39
3.1 接合的方法 / 39
3.2 銲接的种类 / 40
3.3 銲接的类别、符号与强度设计 / 41
3.4 高拉力螺栓接合方法 / 46
3.5 摩擦接合及设计 / 48
3.6 承压接合及设计 / 50

第4章 钢I梁的设计 / 51
4.1 结构及设计顺序 / 51
4.2 设计条件 / 53
4.3 结构配置及基本设计 / 54
4.4 桥面版设计 / 57
4.5 主梁及断面设计 / 61
4.6 现场接头配置及设计 / 65
4.7 竖向及水平加劲材配置及设计 / 68
4.8 斜撑及水平横撑配置及设计 / 70
4.9 支承处加劲设计 / 74
4.10防蚀设计 / 76

第5章 钢箱梁的设计 / 77
5.1 结构及设计顺序 / 77
5.2 设计条件 / 79
5.3 结构配置及基本设计 / 80
5.4 桥面版设计 / 82
5.5 主梁及断面设计 / 85
5.6 现场接头配置及设计 / 93
5.7 竖向及水平加劲材配置及设计 / 95 /
5.8 横梁及纵梁设计 / 96
5.9 支承处加劲设计 / 98
5.10防蚀设计 / 103

第6章 其他特殊桥的设计考量 / 105
6.1 钢拱桥 / 105
6.2 桁架桥 / 107
6.3 斜张桥 / 108
6.4 吊桥 / 111
6.5 其他桥梁 / 112

第7章 附属结构设计考量 / 113
7.1 防蚀 / 113
7.2 舖面 / 116
7.3 胸墙及栏杆 / 118
7.4 桥面伸缩缝 / 119
7.5 桥面排水 / 122
7.6 支承 / 123
7.7 维护设施 / 125
7.8 防落装置 / 126

第8章 钢桥吊装工法 / 129
8.1 吊装工法简介 / 129
8.2 支撑工法 / 132
8.3 悬臂工法 / 135
8.4 钢索工法 / 141
8.5 推进工法 / 143
8.6 侧推工法 / 144
8.7 架设梁工法 / 145
8.8 旋转工法 / 146
8.9 特殊工法 / 148

参考文献 / 149


 

图书序言



蔡益超(台大土木系名誉教授)


  桥梁是交通路网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由于钢桥的重量轻、强度高,适合长跨度桥梁的兴建,因此国内採用钢桥的实例成长颇为迅速。此外,由于钢桥的施工快捷,可以减少对邻近交通的影响,加以容易创造外型美观的桥梁,因此颇受人们的青睐。

  钢桥设计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对新进工程师而言,在学校中的训练实在有限,而相关简明易懂的设计手册不多,往往必须在暗中摸索,慢慢累积经验,才可达到专精的境界,实在是条漫漫的长路。

  本书着者有鑑于此,撰写了这本「钢桥设计入门手册」,其中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却借助许多案例的说明,一步步引导设计者完成钢桥的设计工作,甚为实用。

  本手册的内容包括构件的设计、构件间接合的设计、钢I梁的设计、钢箱梁的设计及其他特殊桥梁与附属结构设计的考量。构件的设计固然重要,构造细节、局部加劲与支撑也不容忽视。此外,制作、安装能否顺利完成,也必须了解施工过程,在设计中妥善考虑。最后,本手册介绍钢桥吊装工法,这些值得称道的施工法常须配合特有的机具设备。

  本手册作者张英发君,系台大土木研究所硕士,本人担任其指导教授。张君毕业后于民国79年7月进世曦工程顾问公司第一结构部服务,28年如一日,现担任经理。其间兢兢业业,对钢桥设计累积丰富的经验,并曾赴工地驻厂,如正气桥、洲美快速道路及社子大桥等,对施工的过程与遭遇的问题与解决之道有深刻了解。

  本人曾担任「桥梁工程」多年,所以对本手册的内容并不陌生。本手册除钢桥设计工程师可以参考外,学校中教授「钢桥梁设计」或「桥梁工程」也适合担当部份教材。本手册所列照片与实例大多为作者参与过的实例,尤为难得。

  张君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撰写本手册,言简意赅,着有贡献,因此乐为写序,共襄盛举。



陈国隆(交通部高速公路局 副局长)


  钢结构桥为目前桥梁工程常被应用的结构型式之一,可应用于曲线桥、大跨径桥及特殊桥型等,特别是在市区道路高架桥及载重需求轻的结构上,可快速地完成架设施工,减少对交通的冲击。

  我与作者张英发先生认识多年,他一直从事国内重大钢桥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监造,是国内少数兼具钢桥工程理论与实务经验的专业工程师。张英发先生能在繁忙工作中将过去办理过的工程资料作系统性的整理并汇整成册出版,确实不容易。张兄过去廿多年来的钢桥设计及施工监造经验所作整理的这本书,是一本容易入门、相当完整且实用的参考书籍。

  这一本书首先说明钢桥设计简介、钢桥之构件及构件的接合,让工程师有基本的概念后,再介绍钢I型梁、钢箱梁的设计及特殊桥梁设计概要,接着为桥梁附属结构设计,最后并收纳了目前常应用之钢桥吊装施工工法,将钢桥的整体流程作了完整交待。

  一本由实际参与设计与监造的工程师撰写完成的钢桥设计参考书,一定可以作为钢桥设计的参考手册,也可作为钢桥施工工法规划的参考手册,更是一本作为拟从事钢桥设计施工工程师的基本用书,读者必然能从这本书中得到甚多收获。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桥梁检测和维护工程师,长年累月与各种桥梁打交道。《钢桥设计入门手册》这个名字,让我看到了解决我工作中一些痛点的希望。在我日常的巡检中,我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钢结构构件的疲劳损伤、连接节点的松动、还有一些我不太理解的设计细节导致的问题。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讲解钢桥的常见病害机理,以及相应的检测和评估方法。它会不会深入分析不同类型钢桥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结构损伤,并给出有效的维修加固建议?我也很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钢桥寿命预测和健康监测方面的知识,比如如何通过实时监测数据来预判潜在的风险。对我来说,《钢桥设计入门手册》不仅仅是一本设计指南,更是一本“养护宝典”。如果它能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桥梁的设计初衷,从而更精准地诊断和处理问题,那我一定会把它当作我的“工作伴侣”,让台湾的每一座钢桥都能安全、长久地服务于大众。

评分

拿到这本《钢桥设计入门手册》,说实话,我第一时间就翻到了关于钢材选用和防腐蚀处理的部分。在台湾,气候潮湿多雨,尤其是沿海地区,钢材的防腐蚀问题绝对是工程师们头疼的头等大事。我一直很好奇,不同的钢种在桥梁设计中到底有什么样的考量?比如,是不是某些特殊的合金钢在特定的环境下表现更好?还有,那些看似普通的防腐涂层,它们的耐久性、附着力以及施工工艺有什么讲究?我印象中,一些老旧的钢桥,常常会看到锈迹斑斑的景象,这不仅影响美观,更威胁到结构的安全性。这本书要是能详细介绍各种防腐蚀的技术,从涂装、镀锌到现代的一些高分子材料应用,并且能解释清楚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那就太有价值了。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桥梁设计,不仅仅是计算荷载和结构力学,更需要考虑它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如何抵抗自然的侵蚀,如何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钢桥设计入门手册》如果能在这方面给出一套系统性的指南,并且能讲解清楚这些处理方法背后的科学原理,而不是简单地列出一些规范条文,那我绝对会把它奉为圭臬。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对钢材的“一生”有更深的理解,从它被生产出来,到它在桥梁上承担重任,再到它如何被维护和保护,成为一座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建筑。

评分

读到《钢桥设计入门手册》这个书名,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安全性”。在台湾,我们对建筑的安全要求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经历过几次大地震之后,大家对于结构的抗震性能都格外关注。钢桥,以其良好的延性和吸能特性,在抗震设计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阐述钢桥的抗震设计原理,比如如何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构件选择以及连接节点的设计来提高钢桥的抗震能力。它会不会介绍一些先进的减震、隔震技术在钢桥设计中的应用?比如,我听说过一些使用阻尼器的技术,能有效吸收地震能量,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给出一些深入的讲解,并且配以实际案例,那绝对是锦上添花。我也想了解,在不同的地震烈度区域,钢桥的设计需要满足哪些特殊的抗震要求。安全性是桥梁的生命线,而《钢桥设计入门手册》如果能在这方面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设计指导,那它将是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毕竟,一座安全可靠的桥梁,不仅是对生命负责,更是对社会发展负责。

评分

我是一位刚入行的年轻工程师,对于桥梁设计这个领域充满了好奇和憧憬。《钢桥设计入门手册》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我一直苦苦寻觅的“宝藏”。在学校里,我们接触到的是广泛的工程力学和结构理论,但真正将这些理论应用于钢桥设计的具体实践,还是有些摸不着头绪。我常常在想,一个看起来那么简单的钢梁,到底是如何被计算出它的尺寸和钢材等级的?它的受力过程究竟是怎样的?这本书会不会从最基本的静力学分析开始,一步一步地讲解钢桥的荷载计算,包括恒载、活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以及如何将这些荷载传递到结构中,最终影响到每一个构件?我也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实际的计算案例,最好是能结合一些常见的钢桥类型,例如简支梁桥、连续梁桥等等,让我能够亲手去算一算,去体会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在台湾,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地形和多变的气候条件,这些因素对桥梁设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本书会不会有所涉及?《钢桥设计入门手册》如果能成为我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启蒙导师”,那它在我职业生涯的初期,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

拿到《钢桥设计入门手册》,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就是它对钢桥施工技术和工艺的介绍。我们知道,钢桥的优势之一就在于其预制化程度高,现场施工速度快。但在台湾,受限于地形、交通条件以及环保要求,钢桥的施工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这本书如果能详细介绍不同的钢桥施工方法,比如整体吊装、分节拼装、顶推法等等,并且解释清楚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技术难点和注意事项,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其宝贵的知识。我特别想知道,在狭窄的山区或者复杂的城市环境中,有哪些特殊的施工技术能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施工效率。还有,钢结构的连接问题,比如焊接和螺栓连接,它们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这些都是决定钢桥成败的关键。《钢桥设计入门手册》如果能在这方面提供详尽的指导,并且结合一些台湾本地的施工案例,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教我“怎么设计”,更能教我“怎么把设计变成现实”,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钢桥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自信、更高效地处理施工相关的问题。

评分

对于我们这些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领域工作的人来说,《钢桥设计入门手册》的出现,就像是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通往“美学”之门。我们常常需要考虑桥梁在城市肌理中的位置、它如何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以及它本身所能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而钢桥,以其轻巧、灵活的特性,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能探讨钢桥的美学设计,例如如何通过钢材的造型、线条和色彩,来营造出富有艺术感的桥梁。它会不会介绍一些在国际上非常成功的钢桥设计案例,并分析它们的设计理念和创新之处?我也期待它能探讨钢桥的材料美学,比如钢材本身的质感,以及如何通过灯光设计等手段来增强夜间桥梁的景观效果。在台湾,我们尤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座优秀的桥梁设计,应该能够融入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钢桥设计入门手册》如果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启发和指导,让我能更好地将技术与艺术结合,为台湾的城市建设贡献出更具美感和生命力的桥梁,那将是莫大的贡献。

评分

对于我这样在建筑设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来说,《钢桥设计入门手册》的出现,就像在我脑海中建立起一座新的知识大厦的基石。我之前参与的项目,虽然不直接做桥梁设计,但经常需要与桥梁工程师协作,对桥梁的整体造型、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以及它所承载的交通功能等方面有自己的理解。然而,每当谈到钢桥的具体构造,比如受力杆件的选取、节点的设计原则、还有钢梁的腹板和翼缘板的布置等等,我总会觉得隔靴搔痒,不得要领。我非常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钢桥的各种基本结构形式,例如工字梁、箱梁、桁架梁等等,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在不同的跨度和荷载条件下,哪种形式最适合?这本书会不会用清晰的图示和简洁的语言,来解释这些复杂的结构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为什么那样设计?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打通“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任督二脉,让我不仅能“看懂”钢桥的图纸,更能“理解”图纸背后的设计逻辑。毕竟,一个好的设计,离不开对结构本质的深刻洞察。《钢桥设计入门手册》如果能成为我连接桥梁工程专业知识的桥梁,那我对它的期待就不仅仅是“入门”,更是“通透”。

评分

作为一名对工程技术充满好奇的普通市民,《钢桥设计入门手册》这本书,让我有机会窥探到那些支撑起我们日常出行的宏伟建筑背后的秘密。我常常在乘坐交通工具穿越各种桥梁时,都会好奇这些庞大的钢结构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它们又遵循着怎样的原理才能如此稳固地横跨江河湖海。我希望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揭示钢桥设计的奥秘,比如,为什么有些桥看起来那么轻盈,而有些却显得如此敦实?钢材是如何被切割、焊接、组装成如此复杂的结构的?它会不会介绍一些基础的受力概念,让我能理解桥梁是如何分散和承受重量的?我也想知道,在台湾,有哪些经典的钢桥是我们应该去了解和欣赏的,它们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这本书如果能让我对身边的桥梁多一份理解和敬畏,让我能从一个更专业的视角去观察和欣赏这些工程奇迹,那我对它的期待就不仅仅是“入门”,更是“开启我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评分

读到《钢桥设计入门手册》这个书名,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标准化”和“模块化”。在钢结构建筑领域,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通过标准化的设计和预制化的生产,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并且保证质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钢桥设计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原则,例如,在钢桥构件的设计中,有哪些是可以通过标准化来大幅度提升效率的?不同的标准构件可以如何组合,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跨度和场地条件?它会不会介绍一些关于钢桥构件的通用设计图集或者设计流程?我也很期待它能探讨如何在台湾推广钢桥的标准化设计,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快速建设需求。毕竟,在追求效率和经济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桥梁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美观性。《钢桥设计入门手册》如果能为我们提供一套清晰、可操作的标准化设计框架,并且能够结合台湾的实际情况,那将是对整个桥梁建设行业的一次巨大推动,让钢桥的设计和建造进入一个更高效、更精准的时代。

评分

哇,拿到这本《钢桥设计入门手册》,我真的觉得太及时了!在台湾,虽然我们常年在山海之间建设,但说实话,涉及到钢桥的设计,感觉很多东西都像雾里看花。我之前接触过一些桥梁项目,总是觉得在理论和实际之间好像隔着一层窗户纸,尤其是细节的东西,比如钢材的连接方式,不同节点的设计考量,还有荷载传递的路径分析,这些都是我一直很想深入了解的。很多时候,工程师们口中的“经验之谈”或者“行业惯例”,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一旦深入追问背后的原理,就会觉得知识体系不够扎实。《钢桥设计入门手册》这本书,从书名上就给我一种“接地气”的感觉,它承诺是“入门”,就意味着不会一开始就抛出过于艰深的概念,而是循序渐进,把我这种对钢桥设计有点兴趣但又缺乏系统知识的人,一步一步带进去。我特别期待它能讲清楚钢桥的几个关键优点,比如施工效率高、抗震性能好,还有在跨越某些特殊地形时,钢桥的优势到底体现在哪里。我也好奇它会不会介绍一些在台湾比较常见的钢桥类型,比如箱型梁桥、桁架桥,甚至是斜拉桥和悬索桥,如果能结合一点台湾的实际案例,那就更完美了。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教我怎么“做”,更能让我理解“为什么这么做”,这样我在未来参与桥梁项目的时候,就能更有底气,也能提出更专业的意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看着办”的层面。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黑暗中点了一盏灯,让我看到了学习钢桥设计的清晰路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