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則新論(14版)

刑法分則新論(14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刑法
  • 分則
  • 犯罪
  • 法律
  • 教材
  • 學術
  • 理論
  • 修訂版
  • 法學
  • 案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特色

  本書針對刑法分則各個罪章中所規定的罪名逐條加以闡釋,以整閤我國文獻見解的方式,並融閤重要的實務見解,進行有係統的論述。使讀者得以一窺刑法分則的全貌,並且瞭解各條文罪名在實務上的適用情形。
 
刑法分則新論(第14版):當代刑法體係的深度透視與前沿探索 內容提要 本書是刑法學界的一部裏程碑式著作的最新修訂版。它以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對最新司法實踐的敏銳洞察為基石,對我國《刑法》分則所規製的所有罪名進行瞭係統、深入、前沿的闡釋與批判性研究。本版不僅恪守瞭刑法學基本原理的嚴謹性,更緊密結閤十八大以來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的新情況、新挑戰,對刑法分則條文的構成要件、行為模式、曆史沿革、司法解釋及理論爭議進行瞭全麵的更新與重構。特彆關注瞭網絡犯罪、金融安全、生態環境治理、職務犯罪新動嚮等熱點領域,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兼具學術深度與實務指導意義的刑法分則解讀範本。 --- 第一部分 宏觀視野下的分則建構與罪名體係重塑 刑法分則作為刑法總則理論成果的具體化和實踐化,其立法精神、罪名設置的閤理性以及條文的解釋邏輯,直接關係到刑罰權的範圍與界限。本書伊始,即對現行刑法分則的整體結構進行瞭宏觀審視。 一、罪名體係的理論基礎與時代修正 本版首先梳理瞭我國刑法分則從1979年到1997年刑法典的演變脈絡,強調瞭“比例原則”和“謙抑性原則”在分則構建中的核心地位。著重分析瞭近年來新增罪名(如:組織、領導恐怖組織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操縱證券交易價格、散布虛假信息罪等)的入罪邏輯,論證瞭其維護特定法益的必要性與界限的適度性。對於一些存在爭議的罪名,如侵犯財産罪中的“非法經營罪”的邊界,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適用範圍,本書均提齣瞭具有建設性的限定條件和解釋路徑。 二、法益理論在分則層麵的具體化 法益分析是區分罪與非罪的關鍵。本書在每一章的開篇,都精準提煉瞭該類犯罪所保護的核心法益。例如,在侵犯人身權利犯罪中,清晰辨析瞭生命權、健康權、自由權、名譽權等法益之間的層級關係和競閤處理。在經濟犯罪中,則深入剖析瞭市場秩序、金融安全、國傢稅收等復閤法益的結構特徵。對於一些新興的客體保護,如數據安全、個人信息權益等,本書援引瞭最新的立法精神和國際公約,構建瞭符閤我國國情的法益保護圖譜。 三、罪刑相當原則的量刑考量 分則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指導量刑實踐。本版在論述每個罪名時,都融入瞭對法定刑幅度的深入分析。我們不僅關注瞭“情節嚴重”等模糊概念的內涵,更結閤最高人民法院近年來發布的各類量刑指導意見和典型案例,對從重、從輕、減輕、免除處罰的適用條件進行瞭詳盡的推演。例如,在共同犯罪的認定中,對手法、地位、作用的區分,以及對於特殊纍犯、犯罪所得的追繳和沒收等程序性規定,均結閤分則條文進行瞭細緻的闡釋,確保理論與司法實踐的無縫對接。 --- 第二部分 重點罪名的前沿解析與疑難點突破 本版將大量筆墨聚焦於近年來司法實踐中爭議最大、立法修改最頻繁的罪名領域,力求提供學界最高水準的判斷。 一、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犯罪的精細化解讀 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界限: 重點分析瞭“不作為犯”下生命法益的侵害認定,以及在特殊關係人之間發生的緻死案件中的主觀惡性判斷。 非法拘禁罪與非法限製人身自由罪的比較: 結閤人權保障的新要求,探討瞭對“精神病人”閤法限製的邊界,以及在救援活動中可能觸犯的罪名風險。 侮辱罪、誹謗罪的“特定對象”限定: 結閤網絡輿論環境,審視瞭“自訴案件”的現實睏境,並探討瞭對法人、組織進行誹謗的閤理性。 二、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風險控製 放火罪、爆炸罪的“緻人重傷、死亡”的關聯性: 聚焦於未遂形態與結果加重犯的認定,特彆是對“放火緻人死亡”中因果關係的審查標準。 交通運輸肇事罪與“危險駕駛罪”的銜接: 明確瞭醉駕入刑以來,對不同程度危害後果的罪名區分,以及對高風險駕駛行為(如代駕、網約車運營中的風險)的處理。 恐怖活動犯罪的預防性打擊: 深入分析瞭“資助恐怖活動罪”的財産來源和主觀目的認定難度,以及對“宣傳、煽動恐怖主義”行為的界限把握。 三、新型經濟犯罪的立法重構 本部分是本版更新的重點。隨著金融科技和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傳統經濟犯罪的界限日益模糊。 集資詐騙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辨析: 結閤P2P爆雷、虛擬貨幣融資等新模式,闡明瞭“非法性”、“公開性”與“還本付息的承諾”這三個核心要素的司法認定標準,尤其強調瞭“非法經營罪”在金融領域作為兜底條款的角色定位。 洗錢罪的擴展適用: 探討瞭利用加密資産、離岸公司進行的資金非法流轉行為是否構成洗錢的上遊犯罪,以及“明知”故犯的證明標準。 職務侵占罪、挪用資金罪的財産管理權限: 細緻區分瞭“公司/非公司”財産的界限,並結閤國有企業改革的背景,討論瞭對實際控製人的責任追究。 四、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的動態調整 逃稅罪與抗稅罪的界限: 結閤最新的稅收徵管技術,探討瞭大數據監控下逃避繳納稅款行為的認定,以及對單位和個人的責任劃分。 生産、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罪的地域性與網絡化: 研究瞭跨境電商平颱上的侵權行為認定,以及對“銷售數量巨大”的量化標準。 --- 第三部分 維護國傢安全與社會穩定的前沿陣地 隨著國傢安全戰略的提升,危害國傢安全犯罪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犯罪的地位愈發重要。 一、危害國傢安全罪的司法適用難題 本版對“間諜罪”、“資助危害國傢安全犯罪活動罪”的構成要件進行瞭極為審慎的分析,強調瞭國傢秘密與商業秘密、個人信息的區分。在涉及網絡滲透和信息竊取的案件中,明確瞭“為境外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傢秘密或者情報”的行為認定標準,確保在打擊犯罪的同時,不損害正常的國際交流與科研活動。 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的細化與規範 毒品犯罪的量刑基準: 針對新型閤成毒品(如“笑氣”相關物質的入刑)的認定,以及數量認定的復雜性,提供瞭清晰的指導框架。 環境犯罪的入罪化進程: 重點解析瞭《刑法修正案(十一)》後,對汙染環境罪、非法占用耕地罪的“情節嚴重”標準的量化,結閤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明確瞭企業高管的直接責任和間接責任的承擔。 槍支、彈藥、爆炸物犯罪的界定: 針對仿真槍、管製器具的司法認定標準進行瞭最新的銜接和說明。 --- 結語:麵嚮未來的刑法分則研究 《刑法分則新論(第14版)》不僅是對現行法律條文的忠實解讀,更是一份對未來刑法發展趨勢的預判。它以嚴密的邏輯、豐富的案例和前沿的學說,為法律院校師生、司法實務工作者,以及所有關注國傢法治建設的讀者,提供瞭一部能夠駕馭復雜法律環境、準確適用刑法分則的權威指南。本書的修訂,旨在以最堅實的理論為基石,迴應時代對法治提齣的更高要求。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盧映潔


  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
  現職:國立中正大學教授
 

圖書目錄

十四版序 I
自序 III
主要參考書目 V
第一章 內亂罪 1
第二章 外患罪 7
第三章 妨害國交罪 31
第四章 瀆職罪 35
第五章 妨害公務罪 89
第六章 妨害投票罪 111
第七章 妨害秩序罪 131
第八章 脫逃罪 153
第九章 藏匿人犯及湮滅證據罪 165
第十章 僞證及誣告罪 177
第十一章 公共危險罪 199
第十二章 僞造貨幣罪 301
第十三章 僞造有價證券罪 313
第十五章 僞造文書印文罪 333
第十六章 妨害性自主罪 381
第十六章之一 妨害風化罪 429
第十七章 妨害婚姻及傢庭罪 453
第十八章 褻瀆祀典及侵害墳墓屍體罪 473
第十九章 妨害農工商罪 483
第二十一章 賭博罪 495
第二十二章 殺人罪 513
第二十三章 傷害罪 537
第二十四章 墮胎罪 559
第二十五章 遺棄罪 567
第二十六章 妨害自由罪 581
第二十七章 妨害名譽及信用罪 619
第二十八章 妨害秘密罪 641
第二十九章 竊盜罪 665
第三十章 搶奪強盜及海盜罪 695
第三十一章 侵占罪 731
第三十二章 詐欺背信及重利罪 751
第三十三章 恐嚇及擄人勒贖罪 799
第三十四章 贓物罪 815
第三十五章 毀棄損壞罪 823
第三十六章 妨害電腦使用罪 839

圖書序言

十四版序

  刑法分則在2019年曆經瞭相當的變動。立法院在5月份及6月份共通過瞭三次的刑法修正案,是近年來最大幅度的修法,且在同一時期有刑法的釋憲案産生。

  首先,2019年5月通過的釋字第777號解釋,對於刑法第185條之4的肇事逃逸罪之「肇事」違反明確性原則以及該罪之刑度牴觸罪刑相當原則做齣瞭解釋。立法院隨後卻修正刑法第185條之3的不能安全駕駛罪,新增第三項近似纍犯的加重規定。但新增的第三項卻可能與2019年2月通過的釋字第775號有關纍犯的違憲宣告解釋背道而馳。

  其次,2019年6月的刑法修正案的重要修法分彆有:

  1.因刑法總則第10條新增第7項對淩虐的立法解釋,故刑法分則中凡是有淩虐行為之要件者,即應一緻性的適用。此外,刑法第286條淩虐幼童罪同時大幅擴充,從原本2項擴充為4項,將客體從未滿16歲提高到未滿18歲。

  2.刑法第274條生母殺嬰罪增加「齣於不得已之事由」的要件,成為生母殺嬰罪的寬恕規定。

  3.刑法第275條加工自殺罪,將「教唆、幫助自殺」及「加工自殺」兩行為分彆獨立規定,並調整各自的法定刑範圍。

  4.刑法第283條聚眾鬥毆罪,不再區分下手實施與在場助勢者,改為處罰在場助勢者,且法定刑從3年以下提高到5年以下。

  5.刪除刑法第285條傳染花柳病罪,之後迴歸到一般的傷害罪處理。

  6.修正刑法第139條,原先毀損封條規定,修正必須該封條是「公務員依法查封」的要件,並同時調高該罪的法定刑。此外,也在第2項新增規定處罰違背「扣押命令」的行為。

  7.將所有「業務過失」的規定刪除,「業務過失」規定納入一般過失犯處理,並將原先一般過失的法定刑調整到原先業務過失規定的法定刑範圍。

  8.原先殺害直係血親尊親屬罪有獨立的未遂犯、預備犯規定,但在本次修法將既遂、未遂犯、預備犯,都修正成刑法第271條各項的刑責加重1/2。

  9.外患罪章的修正,將刑法第113條未經政府「允許」與外國為約定,修改為未經政府「授權」,並在結果上「是否足生損害於中華民國」,而分彆有不同刑度的規定。另外,由於我國與中國大陸、港澳地區的關係特殊,外患罪章先前實務在適用上認為不包含「中國大陸」地區。但在修法之後,新增第115條之1明文將「中國、港、澳」納入外患罪罪章之適用中。

  再者,因應新上路的大法庭製度以及法院組織法的修正,凡是無法尋得裁判全文之判例即應停止適用。故本書將先前版本中應停止適用之判例進行刪除或者以一般判決取代。

  由於2019年刑法分則的大幅度修法,而且有一些新增或修正罪名,修法理由相當簡略,故本書此次改版,某些內容無法有參考文獻,亦無司法裁判可循。若有闡釋未周全之處,盼各界不吝指正。

盧映潔 2019年8月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我是一位準備國考的考生,對於《刑法分則新論(14版)》的期待,當然是圍繞著考試重點。刑法分則的範圍廣泛,條文眾多,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核心概念,並理解各罪之間的關聯性,是最大的挑戰。我特別希望能看到作者在解釋每個罪名時,能夠清楚地點齣其保護法益、行為主體、行為客體、客觀及主觀構成要件,以及可能衍生的重要學說爭議。如果能有針對常見的爭點整理,或是輔以圖錶、案例分析,相信對於考生而言,會是極佳的學習工具,能幫助我們快速建立體係,事半功倍。

评分

看到這本《刑法分則新論(14版)》,腦中立刻浮現瞭許多關於國傢刑罰權的界限、犯罪構成要件的精確劃分,以及那些複雜難解的法律條文。作者在學術界的研究深度與廣度,嚮來是大傢有目共睹的。每一次改版,都像是對颱灣刑法學界的一次梳理與提煉,不僅跟進最新的實務見解,更能預見未來可能發展的趨勢。尤其在智慧財產權、環境犯罪、金融犯罪等新興領域,刑法分則的適用往往充滿挑戰,作者能否在這一版中提供清晰的指引,以及是否對這些議題有更深入的探討,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

最近在工作上接觸到一些關於詐欺罪與侵占罪的案件,發現實務上的認定相當細膩,有時候連我都感到一頭霧水。因此,我對《刑法分則新論(14版)》中對於財產犯罪的部分,抱有很大的興趣。特別是關於詐欺罪的「詐術」、「因果關係」以及「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這些要件的判斷,往往是訴訟的關鍵。我希望作者能在這一版中,針對近期法院較為關注或有疑義的詐欺案件進行深入分析,提供更為精確的界線劃分。同樣地,侵占罪的「持有」與「所有」的區別,也是需要釐清之處。

评分

這次入手《刑法分則新論(14版)》,最想瞭解的還是作者對於「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難」在實務上常見爭議點的最新闡述。畢竟,這兩項阻卻違法的規定,在許多刑案中都是攻防的焦點,也是檢察官起訴、法官判決時需要審慎衡酌的關鍵。過去幾年,法院在一些防衛過當、或主張緊急避難但被認定不符要件的案例,引起瞭廣泛的討論。我希望能看到這本書在這些案例的分析上,能提供更具體、更具操作性的判斷標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學理的推演。畢竟,法律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落實到個案的正義。

评分

隨著社會變遷,新型態的犯罪不斷齣現,像網路上的妨害名譽、誹謗,甚至是網路賭博、非法下載等,都讓現有的刑法規範麵臨考驗。我非常好奇,《刑法分則新論(14版)》在這些部分,是否有做齣更與時俱進的修正或解釋。例如,對於「散布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任何其他方法」,在網路時代下的解釋,其範圍與界線在哪裡?又或者,對於「意圖散布於眾」,網路社群的特性是否會影響其判斷?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關於這些新興犯罪的清晰論述,幫助讀者理解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正確適用刑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