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则新论(14版)

刑法分则新论(1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刑法
  • 分则
  • 犯罪
  • 法律
  • 教材
  • 学术
  • 理论
  • 修订版
  • 法学
  • 案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本书针对刑法分则各个罪章中所规定的罪名逐条加以阐释,以整合我国文献见解的方式,并融合重要的实务见解,进行有系统的论述。使读者得以一窥刑法分则的全貌,并且了解各条文罪名在实务上的适用情形。
 
刑法分则新论(第14版):当代刑法体系的深度透视与前沿探索 内容提要 本书是刑法学界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的最新修订版。它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最新司法实践的敏锐洞察为基石,对我国《刑法》分则所规制的所有罪名进行了系统、深入、前沿的阐释与批判性研究。本版不仅恪守了刑法学基本原理的严谨性,更紧密结合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情况、新挑战,对刑法分则条文的构成要件、行为模式、历史沿革、司法解释及理论争议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与重构。特别关注了网络犯罪、金融安全、生态环境治理、职务犯罪新动向等热点领域,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兼具学术深度与实务指导意义的刑法分则解读范本。 --- 第一部分 宏观视野下的分则建构与罪名体系重塑 刑法分则作为刑法总则理论成果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其立法精神、罪名设置的合理性以及条文的解释逻辑,直接关系到刑罚权的范围与界限。本书伊始,即对现行刑法分则的整体结构进行了宏观审视。 一、罪名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时代修正 本版首先梳理了我国刑法分则从1979年到1997年刑法典的演变脉络,强调了“比例原则”和“谦抑性原则”在分则构建中的核心地位。着重分析了近年来新增罪名(如: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散布虚假信息罪等)的入罪逻辑,论证了其维护特定法益的必要性与界限的适度性。对于一些存在争议的罪名,如侵犯财产罪中的“非法经营罪”的边界,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适用范围,本书均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限定条件和解释路径。 二、法益理论在分则层面的具体化 法益分析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关键。本书在每一章的开篇,都精准提炼了该类犯罪所保护的核心法益。例如,在侵犯人身权利犯罪中,清晰辨析了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名誉权等法益之间的层级关系和竞合处理。在经济犯罪中,则深入剖析了市场秩序、金融安全、国家税收等复合法益的结构特征。对于一些新兴的客体保护,如数据安全、个人信息权益等,本书援引了最新的立法精神和国际公约,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法益保护图谱。 三、罪刑相当原则的量刑考量 分则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指导量刑实践。本版在论述每个罪名时,都融入了对法定刑幅度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关注了“情节严重”等模糊概念的内涵,更结合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发布的各类量刑指导意见和典型案例,对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适用条件进行了详尽的推演。例如,在共同犯罪的认定中,对手法、地位、作用的区分,以及对于特殊累犯、犯罪所得的追缴和没收等程序性规定,均结合分则条文进行了细致的阐释,确保理论与司法实践的无缝对接。 --- 第二部分 重点罪名的前沿解析与疑难点突破 本版将大量笔墨聚焦于近年来司法实践中争议最大、立法修改最频繁的罪名领域,力求提供学界最高水准的判断。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犯罪的精细化解读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 重点分析了“不作为犯”下生命法益的侵害认定,以及在特殊关系人之间发生的致死案件中的主观恶性判断。 非法拘禁罪与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罪的比较: 结合人权保障的新要求,探讨了对“精神病人”合法限制的边界,以及在救援活动中可能触犯的罪名风险。 侮辱罪、诽谤罪的“特定对象”限定: 结合网络舆论环境,审视了“自诉案件”的现实困境,并探讨了对法人、组织进行诽谤的合理性。 二、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风险控制 放火罪、爆炸罪的“致人重伤、死亡”的关联性: 聚焦于未遂形态与结果加重犯的认定,特别是对“放火致人死亡”中因果关系的审查标准。 交通运输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的衔接: 明确了醉驾入刑以来,对不同程度危害后果的罪名区分,以及对高风险驾驶行为(如代驾、网约车运营中的风险)的处理。 恐怖活动犯罪的预防性打击: 深入分析了“资助恐怖活动罪”的财产来源和主观目的认定难度,以及对“宣传、煽动恐怖主义”行为的界限把握。 三、新型经济犯罪的立法重构 本部分是本版更新的重点。随着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经济犯罪的界限日益模糊。 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辨析: 结合P2P爆雷、虚拟货币融资等新模式,阐明了“非法性”、“公开性”与“还本付息的承诺”这三个核心要素的司法认定标准,尤其强调了“非法经营罪”在金融领域作为兜底条款的角色定位。 洗钱罪的扩展适用: 探讨了利用加密资产、离岸公司进行的资金非法流转行为是否构成洗钱的上游犯罪,以及“明知”故犯的证明标准。 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的财产管理权限: 细致区分了“公司/非公司”财产的界限,并结合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讨论了对实际控制人的责任追究。 四、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动态调整 逃税罪与抗税罪的界限: 结合最新的税收征管技术,探讨了大数据监控下逃避缴纳税款行为的认定,以及对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划分。 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地域性与网络化: 研究了跨境电商平台上的侵权行为认定,以及对“销售数量巨大”的量化标准。 --- 第三部分 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前沿阵地 随着国家安全战略的提升,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地位愈发重要。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司法适用难题 本版对“间谍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构成要件进行了极为审慎的分析,强调了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个人信息的区分。在涉及网络渗透和信息窃取的案件中,明确了“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行为认定标准,确保在打击犯罪的同时,不损害正常的国际交流与科研活动。 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细化与规范 毒品犯罪的量刑基准: 针对新型合成毒品(如“笑气”相关物质的入刑)的认定,以及数量认定的复杂性,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框架。 环境犯罪的入罪化进程: 重点解析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后,对污染环境罪、非法占用耕地罪的“情节严重”标准的量化,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明确了企业高管的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的承担。 枪支、弹药、爆炸物犯罪的界定: 针对仿真枪、管制器具的司法认定标准进行了最新的衔接和说明。 --- 结语:面向未来的刑法分则研究 《刑法分则新论(第14版)》不仅是对现行法律条文的忠实解读,更是一份对未来刑法发展趋势的预判。它以严密的逻辑、丰富的案例和前沿的学说,为法律院校师生、司法实务工作者,以及所有关注国家法治建设的读者,提供了一部能够驾驭复杂法律环境、准确适用刑法分则的权威指南。本书的修订,旨在以最坚实的理论为基石,回应时代对法治提出的更高要求。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卢映洁


  德国杜宾根大学法学博士
  现职:国立中正大学教授
 

图书目录

十四版序 I
自序 III
主要参考书目 V
第一章 内乱罪 1
第二章 外患罪 7
第三章 妨害国交罪 31
第四章 渎职罪 35
第五章 妨害公务罪 89
第六章 妨害投票罪 111
第七章 妨害秩序罪 131
第八章 脱逃罪 153
第九章 藏匿人犯及湮灭证据罪 165
第十章 伪证及诬告罪 177
第十一章 公共危险罪 199
第十二章 伪造货币罪 301
第十三章 伪造有价证券罪 313
第十五章 伪造文书印文罪 333
第十六章 妨害性自主罪 381
第十六章之一 妨害风化罪 429
第十七章 妨害婚姻及家庭罪 453
第十八章 亵渎祀典及侵害坟墓尸体罪 473
第十九章 妨害农工商罪 483
第二十一章 赌博罪 495
第二十二章 杀人罪 513
第二十三章 伤害罪 537
第二十四章 堕胎罪 559
第二十五章 遗弃罪 567
第二十六章 妨害自由罪 581
第二十七章 妨害名誉及信用罪 619
第二十八章 妨害秘密罪 641
第二十九章 窃盗罪 665
第三十章 抢夺强盗及海盗罪 695
第三十一章 侵占罪 731
第三十二章 诈欺背信及重利罪 751
第三十三章 恐吓及掳人勒赎罪 799
第三十四章 赃物罪 815
第三十五章 毁弃损坏罪 823
第三十六章 妨害电脑使用罪 839

图书序言

十四版序

  刑法分则在2019年历经了相当的变动。立法院在5月份及6月份共通过了三次的刑法修正案,是近年来最大幅度的修法,且在同一时期有刑法的释宪案产生。

  首先,2019年5月通过的释字第777号解释,对于刑法第185条之4的肇事逃逸罪之「肇事」违反明确性原则以及该罪之刑度牴触罪刑相当原则做出了解释。立法院随后却修正刑法第185条之3的不能安全驾驶罪,新增第三项近似累犯的加重规定。但新增的第三项却可能与2019年2月通过的释字第775号有关累犯的违宪宣告解释背道而驰。

  其次,2019年6月的刑法修正案的重要修法分别有:

  1.因刑法总则第10条新增第7项对凌虐的立法解释,故刑法分则中凡是有凌虐行为之要件者,即应一致性的适用。此外,刑法第286条凌虐幼童罪同时大幅扩充,从原本2项扩充为4项,将客体从未满16岁提高到未满18岁。

  2.刑法第274条生母杀婴罪增加「出于不得已之事由」的要件,成为生母杀婴罪的宽恕规定。

  3.刑法第275条加工自杀罪,将「教唆、帮助自杀」及「加工自杀」两行为分别独立规定,并调整各自的法定刑范围。

  4.刑法第283条聚众斗殴罪,不再区分下手实施与在场助势者,改为处罚在场助势者,且法定刑从3年以下提高到5年以下。

  5.删除刑法第285条传染花柳病罪,之后回归到一般的伤害罪处理。

  6.修正刑法第139条,原先毁损封条规定,修正必须该封条是「公务员依法查封」的要件,并同时调高该罪的法定刑。此外,也在第2项新增规定处罚违背「扣押命令」的行为。

  7.将所有「业务过失」的规定删除,「业务过失」规定纳入一般过失犯处理,并将原先一般过失的法定刑调整到原先业务过失规定的法定刑范围。

  8.原先杀害直系血亲尊亲属罪有独立的未遂犯、预备犯规定,但在本次修法将既遂、未遂犯、预备犯,都修正成刑法第271条各项的刑责加重1/2。

  9.外患罪章的修正,将刑法第113条未经政府「允许」与外国为约定,修改为未经政府「授权」,并在结果上「是否足生损害于中华民国」,而分别有不同刑度的规定。另外,由于我国与中国大陆、港澳地区的关系特殊,外患罪章先前实务在适用上认为不包含「中国大陆」地区。但在修法之后,新增第115条之1明文将「中国、港、澳」纳入外患罪罪章之适用中。

  再者,因应新上路的大法庭制度以及法院组织法的修正,凡是无法寻得裁判全文之判例即应停止适用。故本书将先前版本中应停止适用之判例进行删除或者以一般判决取代。

  由于2019年刑法分则的大幅度修法,而且有一些新增或修正罪名,修法理由相当简略,故本书此次改版,某些内容无法有参考文献,亦无司法裁判可循。若有阐释未周全之处,盼各界不吝指正。

卢映洁 2019年8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準備國考的考生,對於《刑法分則新論(14版)》的期待,當然是圍繞著考試重點。刑法分則的範圍廣泛,條文眾多,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核心概念,並理解各罪之間的關聯性,是最大的挑戰。我特別希望能看到作者在解釋每個罪名時,能夠清楚地點出其保護法益、行為主體、行為客體、客觀及主觀構成要件,以及可能衍生的重要學說爭議。如果能有針對常見的爭點整理,或是輔以圖表、案例分析,相信對於考生而言,會是極佳的學習工具,能幫助我們快速建立體系,事半功倍。

评分

看到這本《刑法分則新論(14版)》,腦中立刻浮現了許多關於國家刑罰權的界限、犯罪構成要件的精確劃分,以及那些複雜難解的法律條文。作者在學術界的研究深度與廣度,向來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每一次改版,都像是對台灣刑法學界的一次梳理與提煉,不僅跟進最新的實務見解,更能預見未來可能發展的趨勢。尤其在智慧財產權、環境犯罪、金融犯罪等新興領域,刑法分則的適用往往充滿挑戰,作者能否在這一版中提供清晰的指引,以及是否對這些議題有更深入的探討,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

隨著社會變遷,新型態的犯罪不斷出現,像網路上的妨害名譽、誹謗,甚至是網路賭博、非法下載等,都讓現有的刑法規範面臨考驗。我非常好奇,《刑法分則新論(14版)》在這些部分,是否有做出更與時俱進的修正或解釋。例如,對於「散布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任何其他方法」,在網路時代下的解釋,其範圍與界線在哪裡?又或者,對於「意圖散布於眾」,網路社群的特性是否會影響其判斷?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關於這些新興犯罪的清晰論述,幫助讀者理解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正確適用刑法。

评分

最近在工作上接觸到一些關於詐欺罪與侵占罪的案件,發現實務上的認定相當細膩,有時候連我都感到一頭霧水。因此,我對《刑法分則新論(14版)》中對於財產犯罪的部分,抱有很大的興趣。特別是關於詐欺罪的「詐術」、「因果關係」以及「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這些要件的判斷,往往是訴訟的關鍵。我希望作者能在這一版中,針對近期法院較為關注或有疑義的詐欺案件進行深入分析,提供更為精確的界線劃分。同樣地,侵占罪的「持有」與「所有」的區別,也是需要釐清之處。

评分

這次入手《刑法分則新論(14版)》,最想了解的還是作者對於「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難」在實務上常見爭議點的最新闡述。畢竟,這兩項阻卻違法的規定,在許多刑案中都是攻防的焦點,也是檢察官起訴、法官判決時需要審慎衡酌的關鍵。過去幾年,法院在一些防衛過當、或主張緊急避難但被認定不符要件的案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我希望能看到這本書在這些案例的分析上,能提供更具體、更具操作性的判斷標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學理的推演。畢竟,法律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落實到個案的正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