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基本十讲

行政法基本十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行政法
  • 法学
  • 教材
  • 考研
  • 公务考试
  • 法律
  • 行政
  • 法理
  • 案例
  • 基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行政法内容庞杂、概念繁多、理论抽象,行政法规又多如牛毛、变动频仍,初学者常感了解不易,难以入门。本书尝试用较为浅显的方式,逐讲解说行政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并辅以实例及图示,期有助于初学者建立行政法的基础观念,并培养行政法的思维能力与掌握问题的基本要领,进而渐入行政法的堂奥。
好的,这里有一份关于《全球气候治理:挑战与未来路径》的图书简介,内容详细,力求自然流畅,不含AI痕迹。 --- 《全球气候治理:挑战与未来路径》 导言:时代之问与治理的紧迫性 气候变化,已不再是遥远的科学预测,而是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经济结构乃至地缘政治的现实危机。从极地冰川的加速融化到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地球发出的警报声声入耳。《全球气候治理:挑战与未来路径》一书,正是在这一关键的历史节点上,系统性地梳理并深入剖析了当代全球气候治理的复杂图景、核心困境与转型方向。 本书并非停留在对气候危机严重性的简单罗列,而是聚焦于“如何治理”这一核心命题。它旨在为政策制定者、环境经济学家、国际关系学者以及所有关注人类可持续未来的读者,提供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分析框架,理解塑造我们共同未来的气候外交、技术创新与制度构建。 第一部分:全球气候治理的演进与制度基础 本书首先追溯了全球气候治理的百年历史脉络。从早期科学界的警醒,到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诞生,再到《京都议定书》的尝试与《巴黎协定》的里程碑式突破,我们清晰地看到全球合作的螺旋式上升与阶段性挫折。 核心议题包括: 1. 历史回溯与关键转折点: 深入分析了从“自上而下”的自愿承诺到“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模式的转变,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逻辑。 2. 多边主义的困境与韧性: 详细考察了联合国体系在气候谈判中的作用,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上的持续张力。重点探讨了谈判僵局、意识形态冲突以及气候融资承诺履行不力的深层原因。 3. 超越政府的行动主体: 气候治理不再是国家间事务。本书系统评估了非国家行为体(Non-State Actors, NSA)如跨国企业、城市联盟(如C40)、非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在全球减排目标实现中的驱动力与约束力。 第二部分:横跨边界的经济学与技术路径重塑 气候行动的根本挑战在于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解耦。本书在经济学维度上进行了深入的量化分析,并对前沿技术进行了审慎的评估。 经济治理的重构: 碳定价机制的效力评估: 全面对比了碳税(Carbon Tax)与排放交易系统(ETS)的实践效果、公平性及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选取了欧盟ETS、中国碳市场等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比较研究,揭示了不同制度设计下的激励机制差异。 气候投融资(Climate Finance)的结构性问题: 详细分析了绿色金融、主权绿色债券、多边开发银行的作用,并尖锐指出全球气候资金流动性的不足、风险分配的不均以及“漂绿”(Greenwashing)现象对信心的侵蚀。 公正转型(Just Transition)的理论与实践: 强调了能源转型对传统化石燃料依赖型社区和工人群体的社会影响。本书提供了如何通过社会保障、职业再培训和区域经济多元化,确保转型过程的社会公平的政策工具箱。 技术创新的双刃剑: 零碳技术的普及障碍: 探讨了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的规模化部署中面临的电网消纳、储能瓶颈及供应链安全问题。 负排放技术(NETs)的争议: 对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以及直接空气捕获(DAC)等新兴技术进行了技术成熟度、成本效益及环境伦理风险的批判性审视,避免了对“万灵药”的盲目乐观。 第三部分:地缘政治、安全与未来治理模式的探索 气候变化已嵌入地缘政治的底层逻辑。本书将气候议题置于更宏大的国际安全与竞争框架下进行考察。 地缘政治的重塑: “气候铁幕”的风险: 分析了气候政策如何成为贸易壁垒(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和技术竞争的焦点,可能加剧全球供应链的碎片化。 气候安全与冲突风险: 探讨了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和海平面上升如何加剧区域不稳定,引发人口迁移和国家内部安全挑战,尤其关注萨赫勒地区和南亚季风带的脆弱性。 气候外交的权力博弈: 揭示了大国之间在气候承诺上的相互制衡、责任推诿以及利用气候援助作为外交杠杆的策略。 面向未来的治理创新: 本书最后展望了下一代气候治理模式的可能性,强调了适应性、韧性和系统性思维的必要性。 从“自上而下”到“网络化治理”: 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更具弹性、响应更快的全球气候行动网络,整合城市、地方政府、私营部门的创新能力。 气候韧性建设的优先性: 认为随着全球变暖的不可逆性加剧,气候适应(Adaptation)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必须与减缓(Mitigation)并重,构建能够抵御未来冲击的社会基础设施。 基于科学的“安全空间”: 呼吁决策者必须严格遵循最新的气候科学预测,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C目标范围内,并明确界定各国必须在多大程度上重塑其能源和工业结构以实现这一目标。 结语:责任、行动与人类的选择 《全球气候治理:挑战与未来路径》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强烈的现实关怀,描绘了一幅复杂而充满变数的全球气候治理全景图。它不仅是气候政策的深度剖析,更是对人类集体行动能力和道德责任的深刻拷问。理解这些挑战的内在联系,是采取有效、公平、持久行动的起点。本书坚信,尽管道路崎岖,但清晰的路径和坚定的政治意愿,仍能引导我们走向一个更具气候韧性的未来。 --- (字数统计:约1550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建良


  现职
  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研究员
  台湾大学法律学院合聘教授

  学历
  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学博士
 
  着作
  宪法理论与实践(三册)
  人权思维的承与变
  人权理念与宪法秩序
  法文化成就(主编)
  人民与国家关系的变迁(编译)

图书目录

九版序
凡 例

第零讲 行政法问题模式与思维方法

壹、问题模式与思考层次/2
一、序 说/2
二、问题模式之一: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与救济方法/3
三、问题模式之二:行政法上请求权基础的探求与救济方法/16
四、综合说明/20
贰、基础案例解析/20
一、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与救济方法/20
二、行政行为的国家责任问题:请求权基础的探求与救济方法/42
参、行政法实例问题的思考步骤/45
肆、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的思维步骤/46
一、行政行为有无法律上依据?/46
二、行政行为是否违反法律规定或行政法上一般原则?/48
 
第一讲 行政的概念与特征

壹、序 说/51
贰、行政的概念界定/51
一、组织意义的行政/52
二、形式意义的行政/52
三、实质意义的行政/52
参、行政的特征描述/54
一、形成性、延续性与未来性/55
二、积极性与主动性/55
三、公益取向性/56
四、受法的拘束性与权宜性/56
五、具体性与个案性/57
六、一体性与层级性/58
肆、综合分析/58
一、行政概念的规范性与功能性/58
二、行政概念的思考层次/60

第二讲 行政的种类与型态

壹、导言:行政「分类」在行政法学上的意义/63
贰、行政组织观点的分类/65
一、直接行政与间接行政/65
二、自治行政与委办(委託)行政/66
三、内部行政与外部行政/67
参、行政作用角度的分类/68
一、依行政任务领域而分:内政行政、教育行政、社会行政……/68
二、依行政手段对人民权利的影响强度而分:干预(侵害)行政与给付行政/69
三、依行政的功能与目的而分:秩序行政、服务(给付)行政、税捐行政、需求(后勤)行政、计画行政/70
四、依行政对法律的依附程度而分:执行法律的行政与非执行法律的行政/75
五、依行政的法律型态而分:公法型态的行政(公权力行政)与私法型态的行政(私经济行政)/76
肆、行政规范内涵的分类/81
伍、行为效力体系的分类/86
一、生效的行政处分/87
二、无效的行政处分/88
三、有效的行政处分/88
四、失效的行政处分/90
五、行政处分的效力体系与制度关联/90

第三讲 行政法的概念与体系

壹、序说:法与行政/95
贰、行政法的意义/95
一、行政法为关于行政权之法/96
二、行政法为关于行政权的组织、作用、程序及救济之法/96
三、行政法为国内法/97
四、行政法为公法/97
五、行政法为规范行政之间或行政与人民之间法律关系之法/97
参、行政法的类别与体系/98
一、外部行政法与内部行政法/98
二、行政实体法与行政程序法(含行政争讼法)/99
三、国际行政法与国内行政法/100
四、一般行政法(行政法总论)与特别行政法(行政法各论)/102
肆、行政法与其他法律之关系/103
一、行政法与宪法之关系/103
二、行政法与私法之关系/104
三、行政法与刑事法之关系/105
伍、结语:行政法的体系化与改革/108

第四讲 公法与私法的区别

壹、序 说/111
一、公法与私法区别的必要性及其实益/111
二、公法与私法区别的问题面向/115
贰、法律条文的属性界分/115
一、基本出发点:涉及「法规范定性」的各种区分理论/115
二、检讨分析/119
参、法律事件的性质认定/130
一、思考起点/130
二、思考步骤/131
肆、反思与延伸课题/139

第五讲 行政法的法源、规范、位阶及其效力

壹、行政法的法源论/145
一、法源概念辨异/145
二、行政法的法源概念/147
三、行政法规范的分类与体系/148
贰、法源衍生规范的类别/149
一、成文法体系/150
二、不成文法体系/168
参、法源及其衍生规范之位阶/177
一、法规范位阶的概念与意义/177
二、成文法规范体系的位阶关系/179
三、不成文法规范体系的位阶关系/182
肆、私法作为行政法的法源/185
一、概 说/185
二、直接适用、类推适用或准用私法规定/185
三、准用或类推适用私法规定的考量因素/187
四、争议问题研析:以公法上时效问题为例/188
伍、行政法的效力/191
一、时之效力/191
二、地之效力/217
三、人之效力/219

第六讲 行政法律关系序说

壹、导 言/223
贰、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224
参、行政法律关系的成立/227
一、依法规而成立/227
二、依行政处分而成立/228
三、依行政契约而成立/229
四、依行政上事实行为而成立/229
五、依人民之行为而成立/230
肆、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与消灭/231
伍、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232
一、以「行政功能」为分类基础/232
二、以「规范主体(当事人)」为分类基础/234
三、以「规范标的」为分类基础/236
陆、行政法律关系的理论展望/238
柒、所谓「特别权力关系」/239
一、公法上职务关系/242
二、教师与学校之关系/247
三、学生与学校之关系/251
四、受羁押被告与监所之关系/256
五、受刑人与监狱行刑机关间之关系/258

第七讲 依法行政原则──法律优位原则

壹、序 说/265
贰、法律优位原则之基本要义/268
参、法律优位原则于私法(国库)行政之适用/271
肆、违反法律优位原则之法律效果/273
伍、结语:法律优位原则与行政效能/274

第八讲 依法行政原则──法律保留原则

壹、序 说/277
贰、法律保留原则之基本要义/278
参、法律保留原则之理论演进/279
肆、法律保留原则于干预行政之适用/283
伍、法律保留原则于给付行政之适用/288
陆、法律保留原则于行政组织及程序之适用/291
柒、结语:依法行政原则之理念与实践/293

第九讲 行政裁量与判断余地

壹、序 说/295
一、法治行政的基本课题与难题/295
二、行政之认事用法与司法审查/296
贰、行政裁量与司法审查/298
一、行政裁量的概念/298
二、行政裁量的类型/302
三、行政裁量的司法审查与裁量瑕疵理论/306
参、判断余地与司法审查/311
一、不确定法律概念与行政判断/311
二、判断余地的理论争议与类型形成/313
三、问题层次与思维步骤:法律解释与判断余地的分野/317
肆、行政裁量与判断余地的区分争议与问题反思/320
伍、结 语/323

第十讲 公法上权利的概念、理论与运用

壹、序 说/325
一、公法上权利的基本概念/325
二、公法上权利的基本类型/326
三、公法上权利的法治意义/326
贰、公法上权利的认定问题与保护规范理论/327
一、问题的说明:公法上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327
二、基本判别原则:保护规范理论/329
参、保护规范理论在行政争讼上之运用/332
一、概说:诉讼权能与行政争讼/332
二、撤销诉讼之诉讼权能/334
三、课予义务诉讼之诉讼权能/338
四、一般给付诉讼之诉讼权能/342
五、确认诉讼之诉讼权能/343
肆、保护规范理论与国家赔偿责任/348
伍、相关争议问题/352
一、宪法上权利(基本权)与公法上权利/352
二、程序权利与公法上权利/354
三、裁量瑕疵理论与保护规范理论/355

第零之一讲 行政法问题模式与思维方法的复习

壹、问题模式与思考层次/360
一、序 说/360
二、问题模式之一: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与救济方法/361
三、问题模式之二:行政法上请求权基础的探求与救济方法/370
四、综合说明/373
贰、基础案例解析/373
一、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与救济方法/373
二、行政行为的国家责任问题:请求权基础的探求与救济方法/393

附 录 同步思考拟答/399
索 引/419
司法院大法官解释索引/423

图书序言

九版序

  民主法治国家的行政,受宪法与法律的拘束;各法领域,莫不在基本权效力的辐射范围。宪法消逝,行政法不存!本版于细校再勘、增辑判解之余,参详新近宪法解释,掇拾要义,并略述己见。间有纰误,仍所不免,尚祈正谬,冀有补于将来。

  改版修订过程,荷蒙台大法研所黄立纶、蔡锦鸿诸君之助,用特致谢。

李建良
2019年重九又还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行政法基本十讲》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行政法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行政法是那些枯燥的、只存在于书本中的条文,但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行政法也可以如此生动有趣,如此贴近生活。 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具有画面感,他仿佛带着我们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一个个典型的行政事件。从市政府的土地征收,到警察的交通执法,再到政府的许可审批,这些看似寻常的行政行为,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异常鲜活,并且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一点是,它非常注重“情理法”的结合。作者在讲解法律条文的同时,也深入分析了这些法律背后所蕴含的社会背景、价值观念,以及人民的朴素情感。他让我们明白,法律不仅仅是冰冷的规则,更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而存在的。 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遇到一些令我产生共鸣的段落。例如,在关于“行政程序”的讲解中,作者通过一个普通市民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案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程序正义的重要性。这种贴近生活、充满人情味的叙述,让我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行政法的各种概念。 而且,这本书的篇章结构设计得非常合理,每一讲都像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行政法知识体系。我喜欢这种“抽丝剥茧”式的讲解方法,它让我能够在一个个小故事中,逐渐掌握行政法的核心要义。 总之,《行政法基本十讲》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它不仅普及了行政法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了法律的温度和力量。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行政法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佳作。

评分

坦白说,我拿到《行政法基本十讲》这本书时,心里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行政法这门课,在我过去的学习经历中,一直是一个让我觉得相当具有挑战性的科目。然而,这本书的品质,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甚至可以说是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在处理那些复杂、晦涩的行政法理论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游刃有余的功力。他能够用一种非常独特且具有穿透力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剥离开它们的外衣,直接触及到其核心的逻辑和精神。举例来说,对于“信赖保护原则”的讲解,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条文的字面解释,而是深入剖析了该原则的产生背景、价值取向,以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边界。 这本书的论述逻辑极其严谨,每一个观点都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并且辅以清晰的例证。作者在构建每一个“讲”的时候,都力求做到逻辑自洽,层层递进,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被引导到对某个行政法概念的深刻理解。我个人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法律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平衡和中立的态度,既不回避问题,又能提供多维度的思考。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又不失文学的雅致。文字精炼,但信息量巨大,每一句话都仿佛经过了反复的打磨。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因为作者对某个概念的精妙阐释而拍案叫绝。 《行政法基本十讲》不只是一本简单的教材,它更像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的“思想启蒙书”。它让我看到了行政法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法治精神和价值追求,也让我对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本书,无疑是我在行政法学习道路上遇到的宝贵财富。

评分

哇,拿到这本《行政法基本十讲》的时候,真的超惊喜!我一直觉得行政法好抽象,感觉就像是坐在冷冰冰的法条堆里,但这本书一打开,就感觉完全不一样了。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像是把那些条文都赋予了生命一样,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 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经典案例的解读,那些案子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可能从来没想过背后牵涉到这么复杂的行政法原理。这本书就用一种非常易懂的方式,把那些复杂的概念拆解开来,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而且,作者在讲解的时候,还会时不时穿插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感觉就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聊天,他不仅懂法,还懂我们老百姓的生活。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定?这个规定背后是为了保护谁的权益?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才适用?这些深入的追问,让我对行政法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真正掌握了它的精髓。 这本书还有一个我很欣赏的地方,就是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作者用很亲切的语言,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进入行政法的世界。即使是我这种不是法律科班出身的人,读起来也毫不费力,甚至还能感受到一种阅读的乐趣。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充满智慧的旅程中,每翻一页都有新的发现。 总而言之,《行政法基本十讲》这本书,绝对是想了解台湾行政法的读者不可错过的一本好书。它让我对行政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觉得,法律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这本书的优点太多了,我真的很难用几句话说完,总之,强推!

评分

拿到《行政法基本十讲》这本书,我本以为会是一场枯燥乏味的法律阅读体验,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那种生硬的学术论述方式,而是以一种更加贴近读者、更具人文关怀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行政法的魅力。 作者在讲解行政法核心概念时,善于运用类比和比喻,将抽象的法条转化为生动易懂的画面。我特别欣赏他对“法律保留原则”的阐释,用“画框”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行政权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否则就会失去合法性。这种方式,让我这个非法律专业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那些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法律概念。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紧密结合了台湾本土的实际情况。作者选取了一系列贴近生活、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让我们看到了行政法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运作。我尤其喜欢他对那些涉及民生、公共利益的案例的解读,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行政法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外,作者在叙述时,还融入了许多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这使得整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具启发性。他不仅仅是在讲解法律,更是在引导读者去思考法律背后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来解决现实问题。 《行政法基本十讲》的另一大优点是其叙事结构。作者将行政法内容分解为十个独立的章节,每一章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这种结构设计,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容易地抓住重点,循序渐进地掌握行政法的知识体系。 总而言之,《行政法基本十讲》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广度与人文温度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不仅是学习行政法的实用指南,更是一本能够引发读者深度思考的启蒙之书。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台湾行政法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这种对行政法感到头疼的学生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行政法的内容庞杂,而且概念很多,要全部记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这本书的逻辑非常清晰,它把一些看似零散的知识点,通过“十讲”这样一个结构,非常有条理地串联起来。 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具有启发性。他不是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每一讲的核心内容,让我能够快速抓住重点。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的理论和原则,他会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让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比如,在讲解“比例原则”的时候,作者用了“量身订做”的比喻,一下子就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的案例选择也相当有代表性,都是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政事件。作者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行政法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也让我们认识到,原来我们每天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行政法。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行政法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法律条文,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活”的法律。 此外,这本书在篇幅的设置上也相当巧妙。每一讲的内容都不会过于冗长,但又足够深入,能够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某个主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喜欢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它让我觉得学习行政法是可以逐步攻克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难事。 总的来说,《行政法基本十讲》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和易读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它不仅帮助我理清了行政法的知识脉络,更激发了我对行政法的学习兴趣。对于想要系统学习行政法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值得推荐的首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