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各论(下)(二版)

税法各论(下)(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税法
  • 税收
  • 各论
  • 下册
  • 二版
  • 税务
  • 法律
  • 财政
  • 经济
  • 会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对于财产税法、交易税法、特别消费税法以及关税法等进行理论体系分析探讨,可使读者理解各项税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其背后之基本法理,并培养读者解决税法问题之能力。

  二、可作为大学讲授税法教科书,亦可供法官、律师以及实务界人士办案之参考,并可作为准备国家考试税法科目之参考用书,具有理论及实用价值。
产权的边界与经济的脉络:当代财税法前沿研究(精选集) 导言:复杂系统中的法律平衡艺术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宏大叙事中,财政与税收无疑是驱动国家机器运转、塑造财富分配格局的核心力量。然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深化、数字经济的崛起以及社会治理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传统的税法框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挑战。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税种或地域性法规进行详尽的条文梳理,而是聚焦于当代财税法领域中那些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紧迫性的前沿议题。它旨在提供一个跨越传统学科壁垒的视角,审视国家权力与个体经济自由之间的动态博弈。 全书的撰写秉持着“问题导向”与“体系重塑”的双重目标,汇集了多位资深学者对财政理论、税收制度设计、国际税收合规以及税收法治化进程的深刻洞察。我们深知,税法(即《税法各论(下)(二版)》所涵盖的具体税种解析)是法律实践的基石,但离开了宏观的理论基础与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动,这些具体的规定将失去解释的生命力。因此,本书选择性地避开了对具体税率、扣除标准等操作层面的细节描述,转而深入探究支撑这些操作背后的原理性缺陷与创新性可能。 --- 第一部分:税收基本理论的现代嬗变与价值重估 本部分着重考察税收制度赖以存在的哲学基础在当代社会结构下的适应性。我们不再满足于亚当·斯密“公平、确定性、便利、节俭”的古典四原则,而是引入了更具包容性的社会福利理论、生态经济学视角以及代际公平的概念来重新审视税收的“正当性”。 1.1 税收的社会契约重构:从给付义务到权利交换 传统的观点倾向于将税收视为公民对国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对价。然而,面对政府职能的急剧扩张(如社会保障、气候治理),这种简单的“给付-回报”模型已显失支撑。本章深入剖析了税收在国家认同构建中的作用,探讨了在现代代议制框架下,纳税人参与税收决策的机制设计。重点分析了“税收法定”原则在应对紧急财政需求时的弹性边界,以及如何通过透明化的预算执行报告,实质性地重建公民对财政权力的信任。此外,还对税收的强制性与个人财产权的冲突点进行了细致的法律伦理探讨。 1.2 效率、公平与税基侵蚀的三角困境 在追求经济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如何避免税制设计本身成为资源错配的推手,是现代税制改革的核心难题。本节批判性地评估了基于不同税基(收入、消费、资本)的税制结构对储蓄、投资和劳动力供给的边际影响。我们特别关注了“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BEPS)现象背后的理论驱动力——即资本的流动性远超劳动力的流动性——如何迫使各国重新思考所得税的地域性归属原则。理论模型展示了,单纯的效率优化往往以牺牲累进性为代价,揭示了当前许多税制改革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不恰当权衡。 --- 第二部分:跨国税收的治理难题与主权边界的消融 随着经济活动的无形化和跨境化,国家税收主权面临空前的挑战。本部分完全聚焦于国际税法领域中最具争议性的前沿议题,探讨在多边协作框架下,如何重建有效的税收管辖权。 2.1 数字化经济的税收定性:连接点与价值创造的重塑 数字服务税(DST)的兴起,本质上是对传统“实体存在”(Permanent Establishment, PE)概念在互联网时代的失效的被动回应。本书没有停留在讨论具体国家实施的DST税率,而是深入探讨了价值创造理论在数字经济中的适用性。我们引入了对“用户贡献数据价值”的经济学分析,试图构建一套能够精确捕捉跨国数字企业利润来源地的法律框架。讨论的焦点在于:如何在不引发贸易摩擦的前提下,界定数字业务的“市场所在地”与“利润实现地”。 2.2 国际税收合规的压力与国内税收法律的响应机制 本章剖析了OECD/G20多边共识(特别是“支柱一”和“支柱二”)对各国国内税法体系的实质性冲击。我们着重分析了“全球最低税率”(Global Anti-Base Erosion, GloBE)规则的复杂性,并探讨了国内立法者在引入这些复杂规则时所面临的程序性挑战和对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潜在影响。其中,对“反避税措施的相互协调性”的分析,揭示了各国在主权让渡与维护税收利益之间的艰难平衡。 --- 第三部分:税收法治化进程中的司法审查与行政裁量权限 税法的生命力不仅在于立法,更在于执行的公正性与司法的可预测性。本部分转向国内法治建设,关注税收执法过程中的法律保障与权利救济。 3.1 税收征管法中的“合理预期”与行政不确定性 在税收执法实践中,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是必要的,但过度或不一致的裁量权是法治的巨大隐患。本节通过对具体案例中“税收规范解释权”的分析,探讨了纳税人对税务机关行为的“合理信赖”应受到何种程度的法律保护。我们认为,税法的确定性要求不仅体现在成文法条上,更应体现在税务机关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致性解释和操作规范中,并审视了国内司法系统在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时,应如何平衡国家税收利益与纳税人私有财产权益。 3.2 税收调查的界限与纳税人信息自白权的限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税务机关的调查能力空前强大,这必然要求对调查权力的边界进行更严格的界定。本章聚焦于信息搜集程序的合法性,特别是对企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详细分析了税务稽查中“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困境,以及如何在确保税收真实性的同时,有效规制行政强制手段,确保纳税人获得公正的程序保障。 --- 结语:面向未来的财税法视野 本书的结论部分并未试图为当前的复杂问题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强调了财税法领域未来研究应关注的三个方向:一是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融入税收激励和惩罚机制;二是如何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税收征管的自动化和透明度,同时保障数据主权;三是如何在全球治理体系持续演进的背景下,构建更具韧性和适应性的国际税收合作新范式。 本书适合对宏观财政理论、国际税法前沿动态、以及税收法治化进程有深入研究兴趣的法学、经济学及公共管理领域的学者、高级立法研究人员和资深税务专业人士阅读。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跳出具体税法条文之外的、更高维度的分析框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清秀


  现 职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专任教授
  交通部诉愿审议委员会委员
  劳动部诉愿审议委员会委员
  财政部纳税者权利保护谘询会委员

  学 历
  台湾大学法学博士(1991)
  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1995-1996)

  经 历
  科技部法规委员会委员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长
  行政院诉愿审议委员会委员
  财政部法规委员会委员
  财政部财税人员训练所税法讲座
  法务部行政罚法谘询小组委员
  法官学院及司法人员研习所租税法讲座
  台北市政府法规委员会主任委员
  社团法人台湾行政法学会理事
  植根法律事务所律师、合伙律师

图书目录

二版序
序 言

第一篇 财产税

第一章 遗产税
壹、前 言/3
贰、遗产税之性质与课税正当性依据/4
参、税捐主体/9
肆、税捐客体/17
伍、税捐债务之发生/21
陆、税基计算/21
柒、税 率/44
捌、重复课税之排除/46
玖、减免优惠/50
拾、租税规避之防止/52
拾壹、稽征程序/53
拾贰、罚 则/61
拾参、未来税制改革方向/62

第二章 赠与税
壹、前 言/64
贰、课税正当性/65
参、赠与税之课税要件/67
肆、税捐债务之发生/108
伍、稽征程序/111
陆、罚 则/115

第三章 房屋税
壹、前 言/116
贰、房屋税作为财产税之正当性依据/116
参、房屋税的收入性质及其课税立法权/119
肆、税捐主体:纳税义务人/120
伍、课税客体/124
陆、税 基/126
柒、税 率/142
捌、减 免/148
玖、税捐稽征程序/151
拾、罚 则/156

第四章 地价税
壹、概 说/157
贰、课税正当性/158
参、课税规范依据/169
肆、课税要件/171
陆、稽征程序/198
柒、罚 则/203
捌、结 语/204

第五章 土地增值税
壹、概 说/205
贰、课税正当性/205
参、课税要件/208
肆、稽征程序/244
伍、罚 则/256

第二篇 交易税

第六章 契 税
壹、概 说/261
贰、契税课税之正当性/261
参、契税之课税要件/262
肆、稽征程序/276
伍、罚 则/281

第七章 印花税
壹、概 说/282
贰、课税要件/283
参、税捐债务之发生及变更/299
肆、稽征程序/301
伍、罚 则/303

第八章 证券交易税
壹、前 言/305
贰、课税正当性及其法律性质/307
参、课税要件/312
肆、税捐债务之发生/322
伍、稽征程序/324
陆、罚 则/327

第九章 期货交易税
壹、前 言/329
贰、课税正当性与法律性质/330
参、课税要件/332
肆、稽征程序/341
伍、罚 则/344

第十章 使用牌照税
壹、概 说/345
贰、法律性质/346
参、使用牌照税与汽车燃料使用费之区别/347
肆、课税要件/348
伍、稽征程序/360
陆、罚 则/363

第三篇 特别消费说

第十一章 货物税
壹、概 说/375
贰、货物税之性质/375
参、课税要件/377
肆、免税与退税/388
伍、稽征程序/392
陆、罚 则/394

第十二章 菸酒税
壹、概 说/398
贰、课税正当性依据/399
参、课税要件/401
肆、税捐债务发生时点/407
伍、免税与退税/408
陆、菸税之课税争议/408
柒、稽征程序/411
捌、罚 则/412
玖、税款收入专款专用/414
拾、健康福利捐/414

第十三章 娱乐税
壹、概 说/416
贰、课税正当性/417
参、课税要件/418
肆、税 基/422
伍、税 率/425
陆、税捐减免/429
柒、税捐债务之发生/431
捌、稽征程序/432
玖、娱乐票之发给/433
拾、课税处分/433
拾壹、罚 则/434

第四篇 关 税

第十四章 关 税
壹、前 言/439
贰、课税正当性/440
参、关税之法律性质/442
肆、关税课征之规范依据/443
伍、课税要件/448
陆、税捐债务之发生/472
柒、稽征程序/473
捌、特别关税/489
玖、罚 则/490
拾、执 行/497

图书序言

二版序

  本书为「税法各论」(下册),内容对于遗产及赠与税、房屋税、地价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印花税、证券交易税、期货交易税、使用牌照税、货物税、菸酒税、娱乐税以及关税等各项租税法规,进行理论分析探讨,自第1版出版后,部分租税法令已有变动,实务见解也有更新,爰进行更正补充,同时增补不动产税捐有关之估价理论问题,以充实本书内容。

  理论部分主要参考德国及日本税法学说见解,并以之作为符合事件本质合理性要求之「法理」,据以对于税法各项问题,进行解析诠释,期盼从「事件本质合理性」观点,探讨税法上各项问题。

  本书惠蒙元照出版公司相关编辑同仁协助编辑校对,备极辛劳,谨此致谢。

  内容仍有继续精进空间,留待日后继续改善,谨请各方贤达及税法学爱好者共同雅正。

作者 陈清秀谨志
于东吴大学法学院
2019年8月2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购买这本《税法各论(下)(二版)》的初衷,是想解决我个人在某些方面的税务困惑。比如,一些关于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细节,尤其是当涉及到一些非工资性收入,像是稿费、版税、兼职所得,或者是在投资理财方面的收益时,如何准确计算和申报。我希望书中能有清晰的指引,帮助我理解不同类型收入的税务处理方式。另外,我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关于不动产交易的相关税费也有一定的关注,比如房产买卖中的契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以及在房屋租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税务问题。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这些复杂的规定,避免使用过于生涩的法律术语,或者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清晰的例子来辅助说明。我也对书中关于一些常见的税务优化方式,比如合理利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或者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进行一些税务安排,是否有所介绍。毕竟,在合规的前提下,减轻不必要的税负,对个人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财务规划。

评分

我手上这本《税法各论(下)(二版)》,拿到手后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这次购买,主要是想针对几个特定领域的税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所得税部分的处理,尤其是在跨境所得、资本利得以及股权转让等方面的规定。台湾的税制与国际接轨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企业和个人在进行跨国投资和交易时,都会遇到复杂的税收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尽的分析,并且最好能结合最新的判例和实务操作,给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例如,在股息分配、技术授权、管理费用分摊等方面,如何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避免不必要的税负。同时,我也很想了解书中对于一些比较晦涩的税法概念,比如“实质课税原则”、“穿透原则”等,是如何进行解释和运用的。有时候,一些看似简单的规定,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法律逻辑和政策考量。如果作者能够通过清晰的语言和贴切的例子,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那就非常棒了。我对书中可能涉及的税务行政救济程序也抱有期待,毕竟,一旦发生税务争议,了解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

评分

我之所以会选择这本《税法各论(下)(二版)》,主要是因为在我的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以及其他与工商活动相关的税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解读,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复杂的税务处理方式上。比如,关于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出口退税的政策细节,以及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税务影响。我比较关注书中是否能对一些最新的税收政策和法规变化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说明,因为税法本身就在不断地发展和调整。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针对不同行业或者不同规模企业的税务筹划建议,那就更好了。例如,对于科技公司、服务业或者制造业,可能在税务处理上会有一些共性的特点和个性化的需求。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提供一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建议,帮助我更好地规避税务风险,优化税务结构。对于书中关于税务稽查和税务审计的内容,我也有一定的兴趣,了解税务机关的关注点以及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评分

坦白说,我一直觉得税法是一门极其枯燥且充满挑战的学问。但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又不得不接触和理解。手上的这本《税法各论(下)(二版)》,我更看重的是它能否帮助我梳理和完善我对各项税种的认知框架。尤其是针对一些国内税收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疑难杂症,例如,在不动产交易、遗产继承、赠与等方面,可能涉及到的各种税收规定之间的交叉和衔接。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让我能够更系统地理解这些税种的适用条件、计算方法以及潜在的风险点。我希望作者在处理这些内容时,不仅仅是罗列条文,更能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立法精神和司法解释,提供一些分析性的见解。对于一些实践中经常出现争议的税点,比如,如何界定“经营所得”与“非经营所得”,或者在特殊交易中如何确定“交易成本”等,书中是否有相关的案例分析或权威观点可以参考。此外,我也很关心书中对于“租税公平”和“租税负担能力”等原则的论述,以及这些原则如何在具体的税制设计和执行中得到体现。

评分

这本书实在是太厚重了,光是捧在手里就有一种如临大敌的感觉。翻开目录,密密麻麻的章节标题,每一个都像一个需要攻克的堡垒。我一直觉得税法这种东西,光是理解概念就已经够费劲了,更何况还要深入到“各论”这个层面,细细剖析不同类型的税种。每次看到那些条文和解释,都感觉自己脑子里的逻辑回路要打结了。不过,想到以后工作可能会用到,还是得硬着头皮啃下去。我尤其在意书中对一些复杂税制的解释是否清晰易懂,会不会用一些实际案例来辅助说明。毕竟,理论知识再扎实,如果不能跟实际操作联系起来,那也只是纸上谈兵。希望这本“下册”能够填补我在某些税种上的知识空白,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新兴或者争议比较大的税收领域,能否有更深入的探讨和解答。我不太喜欢那种照本宣科的写法,希望作者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或者对税法的发展趋势有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如果书中能多一些图表或者流程图来梳理复杂的概念,那对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绝对是福音。毕竟,面对动辄几十页的条文,有时候真的会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