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总论(11版)

税法总论(11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税法
  • 税收学
  • 法学
  • 总论
  • 教材
  • 11版
  • 高等教育
  • 专业课
  • 理论
  • 财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是将税法总论的各项重要问题,作一综合性分析探讨,内容包括税法  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税捐债务法律关系、税捐稽征程序关系、税捐罚则以及税捐行政救济等税法一般共通性问题,其内容丰富。

  .主要参酌引进德国、日本学说理论,并就我国实务见解加以分析探讨。

  .可供大学研习税法课程之使用,也可作为实务上处理税务案件之参考。

  .如能熟读本书,应可具备税法基础知识,而具有处理税法问题之基本能力。
好的,这是一本针对您的需求而创作的图书简介,其主题与《税法总论(11版)》无关,且内容详实,力求自然流畅。 --- 图书名称: 《古代建筑的结构智慧:榫卯与斗栱的工程美学》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体系的精髓,聚焦于其赖以屹立千年的核心技术——榫卯结构与斗栱系统。这不是一本单纯的图录或历史概述,而是从现代工程学和材料科学的视角,对古代工匠智慧的系统性重构与解读。 一、 榫卯的工程学解析:连接的艺术与力学 榫卯,这一看似简单的木构连接方式,实则是古代力学思想的物化体现。本书首先梳理了榫卯构件的基本类型,如燕尾榫、十字榫、穿带榫等,并结合三维有限元分析(FEA)的原理,探讨了不同榫卯形式在承受剪力、抗拉伸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差异。我们详细分析了在地震、台风等极端荷载作用下,榫卯节点如何通过“嵌合—摩擦—耗能”的机制实现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与韧性。 书中特别辟章节,通过对山西应县木塔等著名古建的结构数据进行逆向工程模拟,揭示了古代工匠如何在缺乏精密测量工具的情况下,依靠经验和几何学原理,实现构件之间的完美咬合。我们研究了木材的含水率变化如何影响榫卯的紧密度,以及古人如何通过“干缩性”的利用,使建筑在长期使用中越加坚固的奥秘。这部分内容旨在为现代仿古建筑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而非仅仅是机械的复制。 二、 斗栱系统的复杂功能:从承重到美学的跃迁 斗栱系统,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肋骨”与“花冠”,其复杂性远超一般人的想象。本书将斗栱视为一个高度集成化的力学传导与分散系统。我们不再将斗栱简单视为“托举屋顶的部件”,而是将其分解为“櫉櫍”(斗)、“栱”(短梁)和“昂”(斜撑)三个主要单元,阐释它们如何共同作用,实现屋檐出挑的几何学要求和结构安全性的平衡。 核心章节详细阐述了宋《营造法式》中所记载的“材份制”对斗栱比例的规范,以及这种规范如何确保了从一座小亭到一座宫殿,其结构逻辑的一致性。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等级建筑(如宫殿、寺庙、园林)的斗栱形制的比较研究,我们揭示了地方风格的演变如何与当地的材料可得性及审美取向相结合。此外,本书还探讨了斗栱在审美层面所体现的韵律感和等级秩序,分析了其层叠、出跳的视觉效果如何弱化了巨大屋顶的压迫感,创造出轻盈灵动的建筑语汇。 三、 材料的生命力:木材的选材、防腐与耐久性 结构工程的持久性,始于材料的选择。本书深入探究了古代建筑中常用的木材种类,如楠木、柏木、杉木等,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纤维结构、密度和抗腐蚀能力的优劣。我们引入了现代的木材保护技术概念,对照古代工匠所采用的“沥青浸泡”、“漆饰”以及“高架通风”等传统养护手段,评估了这些方法在延长木材寿命上的实际效能。 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包含对古代木材病虫害防治策略的考证。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现场的分析,我们重建了工匠们如何利用特定的植物提取物进行早期防虫处理,以及他们对环境湿度的精细控制。这些经验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也为我们当前面对可持续性建筑材料的挑战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四、 数字化重建与现代传承 在本书的最后部分,我们利用现代三维扫描技术和参数化设计软件,对唐代大明宫遗址、清代颐和园等标志性建筑的局部结构进行了精确的数字化建模。这些模型不仅直观地展示了榫卯和斗栱的复杂交织关系,也为理解古代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修缮与演变提供了动态的视角。 《古代建筑的结构智慧:榫卯与斗栱的工程美学》旨在成为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历史学者以及所有对传统工艺怀有热忱的读者,一座通往中国古代工程巅峰的桥梁。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是对一种数千年未曾中断的、精妙的结构哲学的深刻致敬。本书力求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富有激情的叙事方式,让读者领略到,那些无需一颗钉子的连接,如何成就了人类建筑史上的不朽篇章。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清秀


  现 职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专任教授
  交通部诉愿审议委员会委员
  劳动部诉愿审议委员会委员
  财政部纳税者权利保护谘询会委员

  学 历
  台湾大学法学博士(1991)
  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1995-1996)
  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访问学者
  德国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访问学者

  经 历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长
  行政院诉愿审议委员会委员
  财政部法规委员会委员
  财政部财税人员训练所税法讲座
  法务部行政程序法研修小组委员
  法官学院租税法讲座
  华南金控公司独立董事
  台北市政府法规委员会主任委员
  社团法人台湾行政法学会理事
  植根法律事务所律师、合伙律师

图书目录

第十一版序
序 言

第一章 基础理论
第一节  税法的意义及其特征/1
第二节  税法的体系/16
第三节 税法上建制的基本原则/29
第四节 税捐、规费、受益费与特别公课/75
第五节  课税权——税捐高权/95
第六节  税法的法源/120
第七节 税法的解释/150
第八节  税法上法律漏洞补充/168
第九节  税法的适用与国际税法/189
第十节  经济的观察法/201
第十一节  税捐规避/227
第十二节  税法上类型化观察法/254
第十三节  税法上法律不溯既往原则/263
第十四节  税法上诚实信用原则/276

第二章 税捐债务法
第一节  税捐法律关系的基本概念/287
第二节  税捐债务之发生/308
第三节  课税要件、税捐优惠与重复课税/318
第四节  税捐债权的不可变更性及其与私法关系之融合统一/341
第五节  税法上责任债务(第二次纳税义务)/353
第六节  税法上之连带债务/365
第七节  税捐债务关系之变更及消灭/383
第八节  税捐的附带给付/415
第九节  税法上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426

第三章 税捐稽征程序
第一节  税捐稽征程序概说/451
第二节  税法上协力义务与税捐申报/506
第三节  课税处分/522
第四节  推计课税/553
第五节  税法上强制执行/583
第六节  税法上个别案件正义——以税捐稽征法第四十条规定为例/617
第七节  税捐优先权与税捐债权之保全/626

第四章 税捐罚则
第一节  税捐秩序罚/649
第二节  税捐刑罚/695
第三节  自动报缴免罚/716

第五章 税捐权利保护
第一节  税捐行政救济/725
第二节  税捐行政诉讼/738

参考文献/805

附 录
一、税法总论期中考试参考试题/813
二、税法总论期末考试参考试题/819

图书序言

第十一版序

  本书于第十版出版至今,已经过一年多,在此期间,税法法令变动颇多,尤其纳税者权利保护法施行后出现许多保障纳税者权益之判决,国内税法学也蓬勃发展,大法官最新解释及行政法院决议及判决也有许多值得参考之处,均值得关注。为此更新相关资料,以充实本书内容,提升本书品质,爰重新修正出版。

  作者于台大法律学系与法律学研究所初学税法期间,惠蒙恩师 黄茂荣教授在税法理论与法学方法论上给予诸多启发与指导。又惠蒙恩师  翁岳生教授在作者于研究所期间,对于行政法学的研究及处世哲学上,悉心指导,使作者受益良多,于此谨致谢忱。

  税法的研究方法论,有概念法学派理论,着重在税法的概念及体系建构,以及税捐法律关系的体系化,并强调税法的逻辑演绎与归纳,自成一完整体系,故有助于纳税人的预测可能性与法的安定性。但此仅能构成税法体系的客观上表相之「外在美」而已,有助于实现「形式的法治国家」原则。

  税法研究也有自然法学理论,从事物本质之自然法思想出发,强调法律制度应当顺性而为,符合事物之本质与自然法则的事理,才能使国家社会与人民均能永续发展。又有价值法学理论,强调宪法上基本人权保障价值,应落实于个别的税法领域上,将征纳双方之利益均衡,建立在宪法的价值基础上,以落实量能公平负担,伸张税捐正义。其次有利益法学理论,强调应更深入观察课税事件所涉及征纳双方之利益状态,在租税法规的订定及解释适用上,进行征纳双方之利益衡量,以求得利益均衡(所谓财税法的平衡论)。凡此均有助于构成税法体系的伦理上「内在美」,较能实现「实质的法治国家」原则。

  如从东方哲学观点,利益均衡可以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形容之,这是中华文化的王道思想,税法要能福国利民,既要获得国家财政收入,也要给予人民生存发展空间,因此双方应立于「执两用中」的诚信公正上。又从佛教思想而言,华严经教导人们应当心怀「大慈大悲心」,对于社会大众「拔苦」及「与乐」,金刚经也强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亦即应不执着于表相,而深入观察其事件本质的实相,并以慈悲心利益众生,以达华严经中通达事理以「恆顺众生」的境界,接近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因此,有助于构成税法体系的永续发展的「天道」,较能使国家国泰民安。

  作者于近年任教期间,惠蒙研究助理东吴大学法研所卢至善研究生、黄微雯研究生以及王瑞阳研究生协助各项研究助理事务,使作者得以专心研究,谨此表示感谢。

  又本书第十一版在研拟修正期间,惠蒙德国海德堡大学法学院税法教授Hanno Kub教授给予作者在暑假期间前往访问研究,让作者有广为蒐集资料研究之机会,特别表示感恩。另本书惠蒙元照出版公司相关编辑同仁协助校对及编辑,备极辛劳,谨此致谢。

  本书内容仍有继续精进空间,留待日后继续改善,谨请各方贤达及税法学爱好者共同雅正。

陈清秀 谨志
于 台北卧龙书房
2019.8.5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個人對《稅法總論》(11版)的這本著作,可說是讚譽有加,尤其是在處理那些看似抽象、實則影響深遠的稅法理論時,作者展現了極為精湛的學術功力與清晰的闡釋能力。書中關於「租稅法定原則」的探討,讓我深刻理解到,每一個稅種的開徵、變更或廢止,都必須有明確的法律依據,這不僅是保障納稅人權益的基石,也是國家財政秩序穩定的關鍵。作者透過歷史脈絡的梳理,讓我們看到這個原則是如何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發展演變,並在台灣的法律體系中得到體現。此外,對於「租稅公平」的分析,書中不僅提到了水平公平與垂直公平這兩個核心概念,更進一步探討了如何透過不同的稅制設計來實現這兩種公平,例如累進稅制、累退稅制等等,並對台灣現有的稅制進行了客觀的評價。這部分內容讓我對我們每天繳納的稅款,有了更深一層的思考。我認為,了解稅法的基本原則,對於每一個公民來說,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因為稅收是國家運作的命脈,而稅法的制定與執行,直接關係到我們的財產權益。這本書讓我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去審視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法律條文,不再只是被動的納稅人,而是能夠更積極、更理性地去理解和參與。

评分

這本《稅法總論》(11版)的內容,對我這種對財經領域比較感興趣的讀者來說,簡直就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往稅務世界的大門。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稅收的經濟影響」這一章節時,所呈現的深度與廣度。書中詳細分析了不同稅種對生產、消費、投資以及國民所得分配的影響,並運用了一些經濟學的模型來輔助說明。例如,在討論所得稅對勞動供給和儲蓄的影響時,作者就分析了替代效果和所得效果的交互作用,並引述了一些實證研究的觀點。這讓我了解到,稅制的調整並非只是帳面上的數字遊戲,而是可能牽動著整個經濟體的運作。此外,書中對「稅制設計」的探討,也相當引人入勝。作者不僅介紹了各種不同的稅制模式,例如所得稅制、消費稅制、財產稅制等,還深入分析了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社會經濟條件下的適用性。這讓我對台灣現行的稅制,有了更為批判性的思考,也更能理解為何某些稅種會被設計成目前的樣子。對我來說,這本書不僅提供了紮實的稅法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培養了我從宏觀經濟角度去分析稅務問題的能力,這對於理解國家財政政策的走向,以及預測未來的經濟趨勢,都非常有幫助。

评分

這次閱讀《稅法總論》(11版),最大的收穫就是作者在「稅務行政」與「租稅救濟」這兩個環節上,所展現的全面性與深入性。在我以往的印象中,稅法往往著重於實體的法律規定,對於行政程序的部分,比較少有系統性的介紹。然而,這本書卻非常詳盡地描繪了從稅捐稽徵機關的設立、職掌,到稅捐的核定、徵收、退還等整個行政流程。對於我們這些經常需要與稅捐機關打交道的民眾,或是從事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士來說,這部分內容無疑是提供了寶貴的「通關密語」。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租稅救濟」制度的闡述。作者不僅詳細介紹了異議、復查、訴願、行政訴訟等層層遞進的救濟途徑,還深入分析了各個救濟階段的要件、程序以及實務上的注意事項。例如,在討論「復查」時,作者就特別強調了提出復查申請的時效性,以及應準備的相關證據資料,這對於避免納稅人在權益受損時,錯失重要的救濟機會,非常有幫助。這本書讓我深刻體認到,稅法不僅僅是關於「繳多少稅」,更是關於「如何合法地繳稅」,以及在權益受損時「如何有效地爭取權益」。對於任何希望對台灣的稅務行政體系有全面了解的讀者,這本書絕對是最佳的嚮導。

评分

這次入手了《稅法總論》(11版),真的是讓我眼睛一亮!身為一個在台灣生活,每天都會接觸到稅務新聞,或是偶爾需要跟稅捐處打交道的小市民,我一直覺得稅法是很深奧難懂的東西。平常能看到的資訊,大多是針對特定稅種的個案說明,或是某項政策的調整。但《稅法總論》這本書,完全顛覆了我對稅法學習的刻板印象。它的架構非常清晰,從最根本的稅法基本原則、稅捐法律關係的基礎,一路講到各種稅制的類型和發展。讓我這種門外漢,也能夠逐步建立起對整個稅法體系的宏觀認識。作者在闡述一些理論概念時,並沒有使用過於艱澀的術語,而是搭配了不少貼近台灣實際情況的例子,例如在討論租稅公平性時,就提到了我們常聽到的綜合所得稅、房屋稅等,並分析了它們在公平性方面的實踐。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涵蓋了一些國際稅制的比較,這對我們理解台灣在全球經濟中的定位,以及未來可能的稅制演變,都有非常重要的啟發。翻閱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對於一些複雜議題的梳理,非常到位,能夠讓我釐清一些過去似是而非的觀念。例如,關於稅收的來源、稅收的劃分、以及國家在稅收上的權限,這些聽起來很基本,但一旦深入探討,就會發現其中蘊含著許多學問。總體來說,這本書的內容廣泛而深入,對於想對稅法有個全面了解的台灣讀者來說,絕對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入門讀物,甚至可以說是進階讀物的基石。

评分

身為一位在台灣法律界服務多年的專業人士,我對《稅法總論》(11版)的嚴謹程度與前瞻性,給予高度的肯定。本書在「稅法之解釋」與「稅法之適用」這兩個主題上的闡述,堪稱是教科書級別的典範。作者不僅詳盡地介紹了各種稅法解釋的方法,例如文義解釋、目的解釋、歷史解釋等,並結合了大量的實務案例,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如何在複雜的稅務爭議中,找到最符合法律原意與立法精神的解釋途徑。特別是關於「稅收優惠」的解釋,作者就提出了許多實務上常見的爭議點,並分析了法院在處理這類案件時的考量。這對於我們在處理稅務訴訟或提供稅務諮詢時,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書中對於「租稅規避」與「租稅 नियोजन」的區分,以及國家在這些議題上所採取的法律對策,都有深入的剖析。這不僅展現了作者對當代稅法發展趨勢的敏銳洞察,也為我們在實務上如何合法合規地處理稅務,提供了重要的指引。總體而言,這本書的學術價值與實務應用價值並重,對於所有希望深入理解台灣稅法體系的法律從業人員,以及對稅務法學有濃厚興趣的學術研究者,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書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