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要义(八版)

宪法要义(八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宪法
  • 法律
  • 政治
  • 教材
  • 法学
  • 理论
  • 八版
  • 中国宪法
  • 法制
  • 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宪法包括基本权之保障与国家组织的基本规定。

  基本权系现代宪法的核心,对基本权的了解,是现代国民的权利,也是促使国家提升水准的不二法门。一个尊重人民基本权的国家,才可能是一个民主法治的国家。本书深入阐释基本权意涵,期使读者清楚理解基本权精义之所在。

  在国家组织法方面,本书以功能性权力分立理论作为论述主轴,阐明我国宪法宪政组织结构及国家应为人民而存在的意涵。

  本书引用法规迄至2019年6月底,大法官解释则引用至释字第780号解释。
好的,这是一份不包含《宪法要义(八版)》内容的图书简介,内容详细且力求自然流畅: --- 《法治的基石:现代宪政理论与实践探索》 【图书定位与内容概述】 本书旨在为广大学者、法律从业者以及关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公民,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宪政理论与实践分析框架。它并非对既有宪法条文的逐条注释,而是致力于探讨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所承载的政治哲学、历史演变、制度构建及其在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十章,层层递进地构建起对现代宪政秩序的整体理解。 上篇:宪政的理论溯源与核心原则 第一章:从自然法到成文法:宪法的起源与演进 本章追溯了宪法概念的哲学根源,详细梳理了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对现代宪政理念的奠基性贡献。重点剖析了“主权在民”观念如何从抽象的政治口号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权力结构设计。我们不仅关注英美宪政的经验积累,更深入分析了欧洲大陆国家,特别是法国大革命以来,成文宪法在构建理性政治秩序中的关键作用。本章强调,理解宪法的“此时此地”,必须回溯其“彼时彼地”的理论铺垫,以避免将现代宪政视为历史的必然终点。 第二章:权力分立的精妙平衡:纵向与横向的制约 权力制约是现代宪政的核心技术。本章超越了古典的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模型,引入了更具现实意义的“纵向制约”(中央与地方关系)和“横向制约”(权力部门间的相互制衡)的分析框架。详细阐述了国会(或议会)在制衡行政权中的地位,以及司法审查权力的边界与扩张。特别探讨了在面对行政权日益膨胀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制度设计确保分权制衡的有效性,避免“效率至上”对宪政原则的侵蚀。 第三章:基本权利的保障体系:历史、当代挑战与解释学 基本权利是衡量一个政治体制文明程度的试金石。本章聚焦于公民权利的谱系:从传统的第一代“消极自由权”(如言论、信仰、财产权),到第二代“积极权利”(如社会保障、受教育权),再到新兴的第三代权利(如环境权、数字权利)。本章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深入探讨了权利的冲突解决机制,例如在公共安全与个人自由发生紧张关系时,司法机构应如何运用比例原则进行审慎裁量。我们用大量案例分析来展现权利条款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释张力。 第四章:宪法至上原则的实践困境 宪法至上性意味着所有国家行为都必须服从宪法的权威。本章探讨了如何在多元化社会中维护这一至上性。内容涵盖了宪法解释的学派争论(原旨主义、活的宪法论等),以及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与运行机制。重点分析了在紧急状态下,行政权扩张对宪法权威的潜在威胁,以及宪法法院在维护法治界限中的关键作用与潜在的政治化风险。 下篇:宪政制度的构建与当代转型 第五章:民主的类型学:代议制、参与制与协商民主 民主不仅仅是定期的选举。本章系统梳理了代议制民主的结构特征及其在实践中出现的代表性危机。随后,详细介绍了参与式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理论模型,探讨了公民大会、电子政务等新兴工具如何弥合代议鸿沟。本书强调,成功的现代宪政必须找到代议的稳定性和参与的活力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第六章:联邦制与地方分权:权力关系的动态博弈 本章专门分析了国家权力在垂直维度上的分配艺术。通过比较美国、德国、瑞士等成熟的联邦制国家的经验,揭示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在财政权、立法权和行政执行权上的复杂互动关系。对于单一制国家的地方权力配置,本书也提供了跨国比较的视角,探讨了“地方自治”与“国家统一”如何共存。 第七章:行政国家的崛起与法律的边界 进入二十世纪,行政权力的职能和范围急剧扩张,形成了“行政国家”现象。本章深入剖析了行政立法、行政裁决的普遍化趋势,并讨论了如何通过“法律保留原则”和“行政法治”来规制这一强大的权力部门。本书批判性地考察了授权立法的边界,强调行政效率不能以牺牲公民的法律确定性和可预测性为代价。 第八章:政治团体与宪政:政党制度与利益集团的影响 政党和利益集团是现代宪政运作的润滑剂,也是潜在的风险源。本章分析了政党在组织立法、塑造民意方面的核心地位,同时也探讨了政党政治的极化和功能失调对宪政稳定的威胁。此外,本书也详细考察了大型利益集团(如企业、工会)如何通过游说和政治献金影响宪法政策的制定过程。 第九章:宪法改革与社会变迁:渐进主义与激进主义的抉择 宪法并非一成不变的石碑,它需要与社会发展同步。本章聚焦于宪法修改的程序、范围和时机选择。我们系统梳理了历史上重大的宪法改革案例,对比了通过“活的宪法”解释实现社会适应(渐进主义)与通过正式修宪程序实现结构性变革(激进主义)的优劣。本章提醒读者,任何修宪行为都必须在维护既有宪政框架稳定的前提下进行。 第十章: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主权与宪政秩序的未来 在跨国公司、国际条约和全球性挑战面前,传统的主权观念受到挑战。本章探讨了国际法、区域性组织(如欧盟)对国家宪法权威的渗透与重塑。重点分析了人权条约的国内法效力问题,以及在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全球性议题时,国家宪法如何找到新的自我定位,以适应一个日益互联的世界。 【写作特色】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宏大的历史视野、严谨的逻辑结构和丰富的跨国案例比较。作者力求在宏观理论与微观制度设计之间架起桥梁,避免陷入纯粹的教条阐释,而是将宪法视为一个动态、具有自我修正能力的政治技术体系。语言风格力求精准、专业,同时兼顾可读性,适合所有希望深入理解现代国家治理“操作系统”的读者。它提供了一种理解宪政秩序复杂性的新思维工具。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惠宗


  现 职
  国立中兴大学法律学系教授
  东海大学法律研究所兼任教授
  考试院诉愿审议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诉愿审议委员会委员、法规委员会委员
  国防部法规委员会委员
  台中市政府诉愿审议委员会委员

  学 历
  国立中兴大学法律系毕业
  国立台湾大学法研所硕士
  教育部公费留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

  经 历
  高考公证人及格
  律师高考及格

  着 作
  中华民国宪法——宪法生活的新思维
  行政罚法之理论与案例
  行政法要义
  教育行政法要义
  法学方法论

图书目录

第八版自序
第三版自序──发现宪法
初版自序
本书引用简语

第一篇 序 论
第一章 国家学概论/1

第一节 国家之意义/2
第二节 现代国家的存立基础/3
第三节 国家之要素/4
第四节 民主国家与宪法之关系/15
第五节 国家权力的本质/15

第二章 宪法学概论/23
第一节 立宪主义的宪法/23
第二节 国民制宪权/24
第三节 宪法之种类/26
第四节 宪法变迁/27

第三章 我国制宪及修宪史/41
第一节 序 说/41
第二节 清末立宪运动/42
第三节 民国初年之制宪经过/44
第四节 训政时期约法与五五宪草/44
第五节 中华民国宪法之制定经过/45
第六节 宪法施行之准备程序/49
第七节 动员戡乱时期之修宪/49
第八节 宪法增修条文之修宪/51

第四章 我国宪法之基本决定──宪法之序言及总纲/61
第一节 序 言/62
第二节 共和与民主之基本决定/63
第三节 国民主权/80
第四节 领 土/82
第五节 民 族/85
第六节 国旗与国家象征/85

第二篇 基本权论
第五章 基本权总论/89

第一节 基本权之概念/91
第二节 基本权发展史/97
第三节 基本权种类/101
第四节 基本权之功能/103
第五节 基本权之主体/114
第六节 基本权拘束之对象/117
第七节 基本人权的限制/122
第八节 特别权力关系与基本权/140
第九节 基本权之关系/143

第六章 平等权与平等原则/147
第一节 平等之意义──实质平等/148
第二节 平等之要求/148
第三节 平等之法律性质/149
第四节 平等的种类/151
第五节 平等原则之拘束力/156
第六节 平等原则之判断程序/166
第七节 平等原则与比例原则之竞合/171

第七章 人身自由/173
第一节 人身自由之意义/173
第二节 人身自由的范围/176
第三节 以法定程序担保人身自由/181
第四节 法定程序内涵/183
第五节 不受军事审判之自由/190

第八章 行动自由/195
第一节 行动自由之意义/195
第二节 行动自由保护之范围/196
第三节 行动自由之规制/198
第四节 行动自由规制的检讨/201

第九章 思想及表现自由/203
第一节 绪说──思想自由之保障/204
第二节 言论自由/207
第三节 讲学自由/225
第四节 着作自由/229
第五节 出版自由/230
第六节 广电自由/233
第七节 新闻自由与政府置入性行销/235

第十章 祕密通讯自由/237
第一节 祕密通讯之意义/237
第二节 祕密通讯之保障/238
第三节 祕密通讯之限制/238
第四节 通讯保障的新发展/241

第十一章 宗教自由/245
第一节 政教分离/245
第二节 宗教自由之内涵及特性/249
第三节 宗教自由之辐射效力/251

第十二章 集会结社自由/255
第一节 集会结社之宪法意义/255
第二节 集会游行之自由/256
第三节 结社自由/261
第四节 政党法制/264

第十三章 生存权/271
第一节 生存权之意义/271
第二节 死刑存废论/272
第三节 安乐死合法化之探讨/277
第四节 堕胎合法化之探讨/279
第五节 合乎人性尊严之生活权/280

第十四章 工作权/285
第一节 工作权之意义/286
第二节 工作权的主体/287
第三节 工作权之法律性质/288
第四节 工作权与其他基本权竞合/290
第五节 工作权保障之范围/291
第六节 工作权的限制/296
第七节 工作权于私法关系上之效力/309
第八节 工作权作为社会权的效力/314

第十五章 财产权/319
第一节 财产权之意义/320
第二节 财产权保障之性质/321
第三节 财产权保障之范围/323
第四节 财产权之限制/331
第五节 国家土地管理高权与财产权价值保障/358

第十六章 诉讼权/361
第一节 诉讼权作为制度性保障之基本权/362
第二节 诉讼权之内涵/366
第三节 诉讼权的限制/378
第四节 宪法诉讼法引进裁判违宪审查/384

第十七章 应考试服公职之权/385
第一节 应考试权之意义/385
第二节 应考试权之范围/386
第三节 应考试权之保障/387
第四节 服公职权利/393

第十八章 参政权/401
第一节 参政权之意义/402
第二节 选举权/404
第三节 罢免权/417
第四节 创制、复决权/421
第五节 公民投票/422

第十九章 其他基本权/435
第一节 宪法第22条之意义/436
第二节 个别之其他基本权/438

第二十章 国家责任论/475
第一节 国家责任序说/476
第二节 国家赔偿责任/476
第三节 行政补偿责任/498
第四节 国家赔偿与损失补偿之相对化/500
第五节 从冤狱赔偿化身的刑事补偿/501

第三篇 基本义务论
第二十一章 人民之基本义务/505

第一节 概 说/505
第二节 依法纳税/507
第三节 依法服兵役/509
第四节 接受教育/512
第五节 遵守法规范之义务/516

第四篇 国家组织论
第二十二章 国家组织法总论/521

第一节 现代国家组织之基本理论/522
第二节 内阁制、总统制与双首长制/535
第三节 我国中央政制的问题/544

第二十三章 国民大会/557
第一节 国民大会之性质/557
第二节 国民大会之组织的演变/557

第二十四章 总 统/559
第一节 绪 论/560
第二节 总统、副总统之产生与职位异动/562
第三节 总统特权/571
第四节 总统之职权/574

第二十五章 行 政/587
第一节 行政院之地位/587
第二节 行政院之组织/588
第三节 行政院之职权/595
第四节 行政院与立法院的互动关系/595

第二十六章 立 法/607
第一节 议会与人民间之关系/608
第二节 立法委员/609
第三节 立法院之组织/618
第四节 立法院之职权/621
第五节 立法院职权行使之方式/633

第二十七章 司 法/641
第一节 司法权的演变/642
第二节 司法权的特性/644
第三节 司法院之地位与组织/646
第四节 司法权的类型化/652
第五节 司法权之界限/678
第六节 司法独立/685
第七节 法官中立与法官不语/690
第八节 法官地位之保障/690

第二十八章 考 试/695
第一节 考试权之意义/695
第二节 考试院之地位/697
第三节 考试院之组织/697
第四节 考试院之职权/699
第五节 考试院与行政院之特殊关系/704

第二十九章 监 察/705
第一节 监察之意义/705
第二节 监察院之机关性质/707
第三节 监察院之组织/708
第四节 监察院之职权/711
第五节 监察权行使之方式/715
第六节 监察权行使之效力/716
第七节 监察委员之特别义务/716

第五篇 地方自治论
第三十章 地方自治基础理论/717

第一节 台湾地方自治史略/718
第二节 地方自治之民主功能/722
第三节 地方自治制度之本质/723
第四节 地方自治团体之法律地位/726
第五节 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730
第六节 地方自治团体高权/737
第七节 地方自治组织的基本模式/744

第三十一章 地方自治之实际/749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事务/750
第二节 地方自治组织──以县为例/753
第三节 地方自治之监督/758

第六篇 基本国策论
第三十二章 基本国策/771

第一节 基本国策之法律性质/772
第二节 国防之基本国策/775
第三节 外交之基本国策/777
第四节 国民经济/778
第五节 社会安全/783
第六节 教育文化基本国策/790
第七节 边疆地区及原住民基本国策/794

本书中文基本参考文献/797
事项索引/799
司法院大法官解释索引/815
 

图书序言

第八版自序

  本书距离第七版的问世,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为与时俱进,就新公布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释(至释780)及重要法律,例如政党法的制定、司法院释字第748号解释施行法、宪法诉讼法之引进「宪法诉愿」、公投法最新修正等加以论述。

  宪法辐射的范围包罗万象,可以浅显到日常生活中,也可深入到哲学上人性尊严及国家哲学中权力如何运作才能避免滥用而能保护人民基本权利的议题。

  本版实质内容增加内容将近60页,为了不增加书本厚度,故删除部分过度细节的论述及引用,以降低阅读者的负担,并减略参考文献的引用。自第七版起,本书段落加上边码,索引直接根据边码制作,以增加引用的精确度。编码有先后顺序,但不以流水号方式呈现,中间略有空号。边码纵使经改版,以不变更为原则,此次增修即利用空号增修相当多的段落,而未改变原来编号。对于司法院的解释,原则上依据司法院网站的案名略加缩减,以便容读者易记忆。

  本书之校对,承中兴大学法律系硕士班赵俊维、萧淳方、陈亭諠及王裕泓同学挥汗协助,校对同学的细心,使本书的错误降低很多,但或有文字乖舛误植,仍应由作者负责。

  元照出版公司对本书全力协助完成编辑,并编制精致的索引,公司同仁备极辛劳,亦一併志谢。

李惠宗
于2019年7月1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憲法要義》(八版),說真的,對我這個非法律本科的人來說,一開始有點卻步,但實際翻開後,卻驚喜地發現它並不如想像中那麼枯燥。書中對於台灣憲法發展的梳理,彷彿一幅徐徐展開的歷史畫卷,讓我得以一窺台灣從過去到現在,在政治體制和權利保障上的種種演變。 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比例原則」的解釋,這聽起來很專業,但書裡透過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國家在限制人民某些行為時,必須要考量到目的的正當性、手段的必要性、以及衡量損害與利益。這些說明,讓我第一次真正理解,原來憲法並不是要完全禁止國家權力,而是要確保國家權力的行使,是為了公共利益,並且以最少侵害人民權利的方式來達成。 而且,《憲法要义》在探討個別憲法權利時,總會引述大量的司法實務見解,特別是司法院大法官的解釋文。這點非常重要,因為這些解釋文,才是憲法條文在實際生活中如何被應用、如何被詮釋的最權威的依據。透過閱讀這些解釋文,我能夠看到,憲法是如何在面對社會變遷時,不斷被活化和發展的。 八版的更新,更是讓我看到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前瞻性。書中對於數位時代下隱私權的保護,以及國家在資訊蒐集與使用上應有的界線,都有深入的討論。這在如今網路無所不在的社會,顯得格外重要,也讓我思考,我們作為公民,如何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也能確保自己的基本權利不被侵犯。 總的來說,《憲法要义》(八版)是一本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理解台灣憲法精神的優秀讀物。它不僅提供紮實的學術論述,更能引導我們將憲法知識與現實社會連結,培養我們對國家體制的敏感度,以及對自身權利的認識。這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細細品味的「台灣憲法百科全書」。

评分

這本《憲法要义》(八版),絕對是每個想深入理解台灣憲法體系的人不可錯過的經典。它的內容之豐富、論述之嚴謹,讓人每次閱讀都能有所收穫。書中對於憲法基本原則的闡釋,不僅是學術上的高度,更蘊含著對台灣民主發展的深刻洞見。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比例原則」和「法律保留原則」等重要法律原則的細膩解讀。這些看似抽象的法律概念,在書中透過大量的釋憲實例,變得生動具體。透過這些案例,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國家權力在行使時,是如何受到這些原則的約束,以確保人民的基本權利不被侵害。 而且,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並不是單純地羅列法條,而是將其置於台灣歷史的脈絡中進行考察。它會追溯不同時期憲法條文的制定背景、修正原因,以及在司法實踐中的演變。這種歷史的縱深感,讓我對憲法的理解,不再僅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能夠觸及到其背後的精神與價值。 對於初次接觸憲法學的讀者來說,可能會覺得有些許門檻,但一旦你耐心讀下去,你會發現,書中的邏輯清晰,引導得當。它會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逐步深入到複雜的議題,讓你的知識結構能夠層層遞進,穩固紮實。 我認為,這本書最寶貴的地方,就是它能夠培養讀者獨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它鼓勵我們不只是被動接受既有的解釋,而是能夠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比較不同的學說,去形成自己的判斷。這種學習方式,對於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中,保持獨立思考的頭腦,至關重要。 總而言之,《憲法要义》(八版)是一本紮實、全面、且具有高度啟發性的憲法學著作。它不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份引導我們理解台灣憲政、思考國家發展的寶貴指南。

评分

哇,拿到《宪法要义》(八版),老實說,這本絕對是法律系學生必備的聖經之一!每次翻開,都覺得自己好像在跟台灣的歷史對話。想想看,從戒嚴時期到現在的民主化進程,憲法在這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要,這本書就像是一位溫柔但堅定的嚮導,帶你一一解析那些看似艱澀的條文,卻又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憲法原則。 我記得我第一次接觸這本書的時候,還是大學剛開學,對什麼是「權力分立」、「基本人權」一竅不通。但透過書中的例子,很多抽象的概念都變得立體了起來。像是關於言論自由,書裡會引用一些經典的案例,讓我們理解什麼樣的言論會受到憲法的保障,什麼樣的言論又可能越界。而且,這本書不只是枯燥的理論堆砌,它更像是在說故事,把台灣社會在憲法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挑戰、爭議,甚至是重要的釋憲案,都講得清清楚楚。 特別是八版的更新,我發現它在一些新興議題的討論上,也下了不少功夫。現在網路這麼發達,資訊爆炸,個人資料的保護、隱私權的問題,都是大家關心的。書裡會探討這些新情況下,憲法精神如何適用,如何去平衡國家權力與個人自由。這讓我感覺,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回顧過去的教科書,它更是一本能夠引導我們思考未來、面對未來挑戰的工具。 這本書的編排也很人性化,條文解釋得清晰,輔以大量的判例和學說,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憲法。有時候,同一條文,不同學者、不同大法官的解釋可能略有差異,書裡會把這些觀點都呈現出來,讓讀者自己去比較、去思考。這對於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非常有幫助。 總之,《憲法要义》(八版)不只是一本學術著作,它更是台灣民主法治精神的體現。對於每一個關心台灣未來、想要深入了解國家運作機制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絕對值得細細品讀,反覆琢磨。它幫助我建立了一個穩固的憲法知識基礎,也讓我對台灣這個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認同。

评分

這本《憲法要义》(八版),簡直就是一本厚重的時光膠囊,裡面承載了台灣憲政體制的演變與智慧。每次翻閱,都能感受到歷史的重量,以及無數先賢為了建立一個更公平、更有秩序的社會所付出的努力。它不只是一本條文的羅列,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憲法發展史。 我特別喜歡書中對「五權分立」的深入剖析。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台灣特色的憲政架構,理解它的形成背景、各權力機關的職掌劃分,以及在實際運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對我們理解台灣的政治體制至關重要。書中對於大法官釋憲的案例引用,更是精闢獨到,這些判決不僅僅是學術上的探討,更是影響台灣社會走向的關鍵節點。 讀這本書,你會發現,憲法條文並非遙不可及的象牙塔中的學問,而是與你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教育權、健康權,到勞工權益、環境保護,憲法都為我們設立了底線,提供了保障。書中會透過具體的例子,說明這些基本權利是如何被法院所解釋和捍衛的,讓我們更加確信,我們所享有的自由與權利,是有堅實的法律後盾的。 而且,八版的更新,讓我看到了這本書與時俱進的生命力。它會觸及一些近年來社會上非常關注的議題,例如數位時代下的隱私權保護、新型態的經濟活動對傳統法律規範的挑戰等等。這些討論,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過去,更是在引導我們如何運用憲法的精神,去面對和解決當前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複雜問題。 我認為,《憲法要义》(八版)是一本極具啟發性的讀物,它不僅能夠幫助我扎實地學習憲法學理,更能引導我深入思考台灣社會的發展方向,以及我們作為公民,應有的權利與義務。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越了課業學習的範疇,它是一種公民素養的養成,一種對民主法治精神的深刻理解。

评分

老實說,拿到《憲法要义》(八版)這本書,心中總是湧現一股莫名的感動。這本書不只是一堆文字,它更像是一部台灣的憲法史詩,記錄著我們如何一步步走向更成熟的民主。每次翻開,都能感受到一種歷史的厚重感,以及無數人為追求權利與自由所付出的努力。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實質平等」原則的探討。在台灣社會,不同群體、不同背景的人們,都渴望獲得公平的對待。《憲法要义》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解釋了憲法是如何保障這種「實質平等」,而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相同。書中引用的許多關於性別平權、弱勢族群保護的釋憲案例,都非常有啟發性。 這本書的編排方式也相當不錯,它會將抽象的憲法條文,與實際的社會議題連結起來。例如,在探討住宅權時,它會連結到台灣社會日益嚴峻的房價問題;在討論環境權時,則會觸及到工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平衡。這種方式,讓讀者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憲法並非高高在上的學術理論,而是真正服務於人民、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 而且,我發現八版的更新,更加關注了當代社會的新挑戰。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個人資訊的保護、網路上的言論自由界線,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都在面對的問題。《憲法要义》在這方面也有所著墨,引導我們思考如何在新的技術環境下,持續捍衛憲法所保障的價值。 對於法律系以外的讀者,這本書可能一開始會覺得有些艱澀,但只要你願意投入時間去閱讀,你會發現,它所傳達的憲法精神,是能夠讓你對台灣社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對自己的公民權利有更清晰的認識。它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通往理解台灣憲政大門的鎖。 總而言之,《憲法要义》(八版)是一本極具份量、內容扎實的著作,它不僅是一本憲法學的入門指南,更是一份引導我們認識台灣、理解民主的寶貴教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