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九版)

宪法(九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宪法贵在实践,宪法教育是实践的基础。因此,这本书期许全民都能看懂,奠立全民宪法教育的基石,养成全民的宪法认知与宪法感情,并对台湾迈向自由民主法治的宪政国家,做出可能的贡献。这本书就是作者在「白话宪法」理念下的尝试,整本书总共分成六个部分,分别为:第1编宪法总论、第2编宪法基本原则、第3编基本权总论、第4编基本权各论、第5编国家组织论、第6编基本国策论。最新版尝试让阅读者能在浅白的文句中,养成一定程度的宪法涵养,并将国内外重要的宪法学文献融合入本书各段的论述,借此提升阅读者宪法学的深度,且对焦在这两年新增的大法官解释,适当整合在本书各个章节之中,而且将最新公民投票法修正的相关内容,完整的加以补充与论述,期待本书以最新的面目与读者相遇。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许育典


  现 职
  .台南市副市长
  .欧洲当代台湾研究中心(ERCCT)谘询委员
  .澳门法学学术顾问委员
  .中华民国宪法学会理事
  .台湾教育法学会常务监事
  .教育部法规委员
  .内政部国家公园计画委员会委员
  .台湾经济研究院顾问
  .台湾高等法院台南分院冤狱赔偿事件求偿审查委员会委员
  .台南市文化古蹟、公共艺术、地价评议、市地重划、区段征收、非营利幼儿园审议、私立学校谘询、学校午餐辅导、长照机构争议处理、就业歧视评议委员会委员兼召集人
  .台南市廉政、都市计画、教育审议、儿少保障、家暴防治、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委员兼副召集人
  .台南市不动产估价师惩戒委员会主任委员
  .台南市地价及标准地价评议委员会主任委员
  .台南市农地重划审议协调会、长期照顾推动委员会委员

  学 历
  .德国杜宾根大学法学博士
  .德国杜宾根大学宗教学院研究
  .德国哥廷根及杜宾根大学教育学院研究

  经 历
  .国立成功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
  .国立成功大学当代人权暨永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国立成功大学法律学系系主任
  .国立成功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长
  .国立成功大学课外活动指导组主任
  .国立成功大学法律学系专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特聘教授
  .德国洪堡学术基金会研究奖学金(2006-2007)
  .德国洪堡学术基金会资深学者研究奖学金(2014、2018)
  .国科会暨德国学术交流总署研究奖助(2003、2004、2005)
  .中华民国第47届十大杰出青年
  .教育部人权教育谘询委员
  .原住民族委员会法规委员
  .消费者文教基金会云嘉南分会召集人
  .台湾高等法院台南分院检察署犯罪被害人补偿覆审委员会委员
  .台湾高等法院台南分院检察署性骚扰防治委员会委员
  .台南地方法院冤狱赔偿事件求偿审查委员会委员
  .台南市法规审议、诉愿审议、教师申诉、特殊教育、行车事故鑑定委员会委员
  .财团法人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监事
  .财团法人永续台湾文教基金会董事

图书目录

献 词
九版序——药害救济难以预见的宪法悲歌
序 言——宪法作为人生的真善美
本书引註格式说明

第 1 编 宪法总论 /1
 §1 人、国家与宪法 /1
  壹、人、社会与国家 /1
  贰、法律、国家与宪法 /1
 §2 宪法、国家法、国家学与政治学 /3
  壹、宪法的概念 /3
  贰、国家法与宪法的区别 /4
  参、国家法的概念 /5
  肆、国家学、政治学与国家法的区别 /6
 §3 宪法的功能、特性与种类 /7
  壹、宪法的功能 /7
   一、保障基本权的功能 /8
   二、组织与限制国家权力的功能 /8
   三、维持国家运作秩序的功能 /8
   四、促进国家整合的功能 /9
  贰、宪法的特性 /9
   一、宪法的最高性 /9
   二、宪法的原则性 /10
   三、宪法的开放性 /10
   四、宪法的政治性 /10
   五、宪法的妥协性 /12
   六、宪法的固定性与机动性 /12
  参、宪法的种类 /13
   一、以独立文书形式为标准 /13
   二、以修宪难易程度为标准 /13
   三、以制定机关为准 /13
 §4 宪法的制定、修改与变迁 /14
  壹、宪法的制定 /14
   一、制宪权的性质 /14
   二、制宪权的主体与程序 /15
  贰、宪法的修改 /15
   一、修宪的意义与必要 /15
   二、修宪的机关与程序 /17
   三、修宪的界限 /18
   四、修宪的方式 /21
  参、宪法的变迁 /22
   一、宪法变迁的意义 /22
   二、宪法变迁的原因 /23
 §5 宪法的解释 /25
  壹、一般法律解释的方法 /26
   一、文义解释 /26
   二、体系解释 /26
   三、目的解释 /27
   四、历史解释 /27
   五、比较解释 /28
  贰、宪法解释的特别方法 /28
   一、客观解释优先 /28
   二、宪法统一原则 /28
   三、和谐解释原则 /29
   四、最大可能有利原则 /29
   五、合宪解释原则 /30
  参、宪法解释的界限 /31

第 2 编 宪法基本原则 /33
 §6 民主共和国 /34
  壹、民主与共和概述 /34
  贰、国家形式的发展 /34
   一、传统的类型 /35
   二、现在的类型 /36
  参、民主的概念与内涵 /37
   一、民主的概念 /37
   二、民主的内涵 /38
   三、战斗性的民主 /43
  肆、共和的概念与内涵 /46
   一、共和的概念 /46
   二、共和的内涵 /47
 §7 法治国 /48
  壹、法治国的发展 /48
  贰、法治国原则的概念与意义 /50
   一、从自由法治国到社会法治国 /50
   二、从形式法治国到实质法治国 /51
   三、法治国原则的实质意义 /51
  参、法治国原则的内涵 /53
   一、宪法的最高性 /53
   二、基本权的保障 /54
   三、权力分立原则 /55
   四、依法行政原则 /58
   五、法的安定性原则 /61
   六、比例原则 /66
   七、权利救济的保护 /69
   八、国家赔偿责任 /71
 §8 社会国 /74
  壹、民享与社会国 /74
  贰、社会国的发展 /75
  参、社会国的概念 /76
  肆、社会国的内涵 /78
   一、社会形成 /78
   二、社会安全 /79
   三、社会正义 /79
  伍、社会国的宪法规范效力 /80
 §9 多元文化国 /82
  壹、文化国的发展 /82
  贰、多元文化国作为国家目标 /84
  参、多元文化国的内涵 /87
   一、国家中立性原则 /87
   二、国家宽容原则 /90
  肆、多元文化国的宪法规范效力 /91

第 3 编 基本权总论 /93
 §10 基本权的发展与意义 /93
  壹、基本权的发展 /93
  贰、基本权的意义 /95
 §11 基本权的本质与法特征 /97
  壹、自我实现、法秩序与基本权 /97
   一、自我实现作为基本权的本质 /97
   二、自我实现、多元社会与法秩序 /98
   三、基本权作为自我实现与法秩序的整合规范 /98
  贰、以自我实现为核心的基本权规范体系 /101
   一、我国宪法的基本权规范体系 /101
   二、概括基本权 /102
   三、特别基本权 /102
  参、自我实现作为基本权本质的法建构 /103
   一、主观权利 /104
   二、客观价值决定 /104
 §12 基本权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106
  壹、基本权的保护领域与保护法益 /106
  贰、基本权功能建构下的保护法益 /107
   一、基本权作为主观权利的功能 /107
   二、基本权作为客观法的功能 /113
 §13 基本权的主体 /124
  壹、自然人作为基本权的主体 /124
   一、基本权的权利能力 /124
   二、基本权的主张能力 /127
  贰、法人作为基本权的主体 /127
   一、私法人的问题 /128
   二、公法人的问题 /129
 §14 基本权的分类 /132
  壹、依基本权主体而分类 /132
   一、人权与公民权 /132
   二、自然人权利与法人权利 /133
  贰、依基本权规范而分类 /133
   一、列举规定 /133
   二、概括规定 /133
  参、依人民与国家的关系而分类 /134
   一、被动地位 /135
   二、消极地位 /135
   三、积极地位 /135
   四、主动地位 /136
 §15 基本权的适用范围 /136
  壹、基本权的垂直效力 /137
  贰、基本权的水平效力 /139
   一、从水平效力到基本权第三人效力 /139
   二、基本权第三人效力在德国的适用 /140
   三、基本权第三人效力在我国的适用 /143
 §16 基本权的限制 /146
  壹、确定基本权的保护法益 /147
   一、解释可能涉及的基本权内容 /147
   二、把所涉事实涵摄到符合的基本权 /150
  贰、基本权保护法益是否受侵犯 /151
  参、从形式的规范面看限制的合宪性 /153
   一、宪法的直接限制:宪法保留原则 /154
   二、法律的限制:法律保留原则 /154
   三、宪法的内在限制:利益衡量原则 /156
  肆、从实质的手段面看限制的合宪性 /159
   一、特定公益目的的检验 /159
   二、必要性的检验 /164
 §17 基本权的救济:违宪审查制度 /167
  壹、违宪审查制度的原由 /168
  贰、违宪审查制度的分类 /168
   一、集中型和分散型违宪审查 /168
   二、抽象与附随的违宪审查制度 /170
  参、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171
   一、宪法规定下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 /171
   二、我国违宪审查制的声请主体 /172
   三、我国违宪审查制的声请客体 /173
   四、我国违宪审查制的基本权救济 /175

第 4 编 基本权各论 /179
 §18 平等权 /179
  壹、平等权的保障原由 /179
  贰、平等权的保障范围 /179
  参、平等权的主体 /182
  肆、平等权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182
   一、作为主观权利的功能 /183
   二、作为客观法的功能:客观价值秩序的保护法益 /189
 §19 人身自由 /192
  壹、人身自由的保障原由 /192
  贰、人身自由的保障范围 /193
  参、人身自由的主体 /195
  肆、人身自由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195
   一、作为主观权利的功能:防御权的保护法益 /195
   二、作为客观法的功能 /201
 §20 人民不受军审自由 /207
  壹、人民不受军审自由的保障原由 /207
  贰、人民不受军审自由的保障范围 /207
  参、人民不受军审自由的主体 /208
  肆、人民不受军审自由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209
   一、作为主观权利的功能:防御权的保护法益 /209
   二、作为客观法的功能:客观价值秩序的保护法益 /209
 §21 居住自由 /210
  壹、居住自由的保障原由 /210
  贰、居住自由的保障范围 /211
  参、居住自由的主体 /212
  肆、居住自由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212
   一、刑事搜索 /213
   二、行政检查 /214
   三、国防与军事目的 /214
   四、紧急或重大公共利益 /215
 §22 迁徙自由 /216
  壹、迁徙自由的保障原由 /216
  贰、迁徙自由的保障范围 /216
  参、迁徙自由的主体 /217
  肆、迁徙自由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217
   一、黑名单的问题 /217
   二、外国人的问题 /218
   三、役男出国的问题 /218
 §23 言论自由 /219
  壹、言论自由的保障原由 /219
  贰、言论自由的保障范围 /220
   一、保障的理论基础 /221
   二、保障范围 /223
  参、言论自由的主体 /226
  肆、言论自由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227
   一、作为主观权利的功能 /227
   二、作为客观法的功能 /233
  伍、从言论自由衍生的通讯传播自由 /234
 §24 学术自由 /239
  壹、学术自由的保障原由 /239
  贰、学术自由的保障范围 /241
  参、学术自由的主体 /242
   一、个人的基本权主体 /243
   二、团体的基本权主体 /244
  肆、学术自由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245
   一、作为主观权利的功能:防御权的保护法益 /245
   二、作为客观法的功能 /249
 §25 着作自由 /256
  壹、着作自由的保障原由 /256
  贰、着作自由的保障范围 /257
  参、着作自由的主体 /258
  肆、着作自由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258
 §26 出版自由 /258
  壹、出版自由的保障原由 /258
  贰、出版自由的保障范围 /259
  参、出版自由的主体 /260
  肆、出版自由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260
   一、作为主观权利的功能:防御权的保护法益 /260
   二、作为客观法的功能:组织与程序保障的保护法益 /264
 §27 秘密通讯自由 /265
  壹、秘密通讯自由的保障原由与范围 /265
  贰、秘密通讯自由的主体 /265
  参、秘密通讯自由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266
 §28 宗教自由 /267
  壹、宗教自由的保障原由 /267
  贰、宗教自由的保障范围 /268
  参、宗教自由的主体 /270
  肆、宗教自由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271
   一、作为主观权利的功能:防御权的保护法益 /272
   二、作为客观法的功能 /276
 §29 集会自由 /282
  壹、集会自由的保障原由 /282
  贰、集会自由的保障范围 /282
  参、集会自由的主体 /285
  肆、集会自由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285
   一、作为主观权利的功能:防御权的保护法益 /285
   二、作为客观法的功能:国家保护义务的保护法益 /288
 §30 结社自由 /290
  壹、结社自由的保障原由 /290
  贰、结社自由的保障范围 /290
  参、结社自由的主体 /291
  肆、结社自由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292
 §31 生存权 /294
  壹、生存权的保障原由 /294
  贰、生存权的保障范围 /295
  参、生存权的主体 /295
   一、堕胎的合法化问题 /295
   二、安乐死的许可问题 /296
  肆、生存权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297
   一、防御权的保护法益 /297
   二、给付请求权的保护法益 /300
 §32 经济上的基本权 /302
  壹、工作权 /302
   一、工作权的保障原由 /302
   二、工作权的保障范围 /302
   三、工作权的主体 /303
   四、工作权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304
  贰、财产权 /307
   一、财产权的保障原由 /307
   二、财产权的保障范围 /307
   三、财产权的主体 /308
   四、财产权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309
 §33 权利救济请求权 /312
  壹、权利救济请求权的保障原由 /312
  贰、权利救济请求权的保障范围 /312
   一、司法上的受益权 /312
   二、行政上的受益权 /315
  参、权利救济请求权的主体 /316
  肆、权利救济请求权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317
   一、作为主观权利的功能:防御权的保护法益 /317
   二、作为客观法的功能 /321
 §34 参政权 /324
  壹、参政权的保障原由与范围 /324
  贰、参政权的主体 /324
  参、选举权 /326
   一、选举权的意义 /326
   二、选举权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326
  肆、罢免权 /328
   一、罢免权的意义 /328
   二、罢免权行使的限制 /329
  伍、创制与复决权 /329
   一、创制与复决权的意义 /329
   二、公民投票法作为创制与复决权的实现 /330
 §35 应考试及服公职权 /335
  壹、应考试及服公职权的保障原由与范围 /335
  贰、应考试及服公职权的主体 /336
  参、应考试及服公职权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336
   一、作为主观权利的功能:防御权的保护法益 /336
   二、作为客观法的功能:制度性保障的保护法益 /337
 §36 教育基本权 /339
  壹、教育基本权的保障原由 /339
  贰、教育基本权的保障范围 /340
   一、教育基本权的概念 /340
   二、从教育基本权到国民教育法的落实 /341
   三、从教育基本权分析教育基本法的立法迷思 /342
   四、教育基本权保障范围的釐清 /344
  参、教育基本权的主体 /346
  肆、教育基本权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347
   一、作为主观权利的功能 /347
   二、作为客观法的功能 /350
 §37 概括基本权 /357
  壹、概括基本权的保障原由 /357
  贰、概括基本权的保障范围 /358
   一、程序基本权 /359
   二、隐私权 /361
   三、结婚权 /362
   四、姓名权 /363
   五、契约自由 /363
   六、名誉权 /364
   七、人格权 /364
  参、概括基本权的主体 /365
  肆、概括基本权功能建构的保护法益 /365
   一、原权层次 /366
   二、宪法基本权层次 /366
   三、一般法律层次 /366
   四、人民权利层级化的实益 /367
 §38 人民的宪法义务 /370
  壹、宪法义务与法律保留 /370
  贰、纳税义务 /370
   一、纳税的意义与租税法律主义 /370
   二、纳税义务的主体 /372
   三、税法的合宪性审查 /372
  参、服兵役义务 /373
   一、服兵役的意义 /373
   二、服兵役义务的主体 /373
   三、服兵役义务与宗教信仰 /373

第 5 编 国家组织论 /377
 §39 国家组织总论 /377
  壹、国家组织作为宪法的第二种结构 /377
   一、以国家权力为规范对象 /377
   二、以宪法的基本原则为出发点 /377
  贰、民主共和对国家组织的要求 /378
   一、直接民主或间接民主 /379
   二、代议民主作为国民主权的实践 /380
   三、法定代表原则的宪法确认 /382
   四、定期改选在我国的强调 /383
  参、法治国原则对国家组织的要求 /383
   一、水平权力分立的要求 /384
   二、垂直权力分立的要求 /386
 §40 总 统 /388
  壹、宪法对总统的双重定位 /388
   一、内阁制、总统制与双首长制 /388
   二、我国宪法的设定 /389
  贰、总统的产生 /390
   一、总统的选举 /390
   二、总统的罢免与弹劾 /391
   三、总统的继任与代行 /392
  参、总统的特别义务与特别权利 /393
  肆、总统的职权 /396
   一、公布法令权 /396
   二、赦免权 /397
   三、授与荣典权 /397
   四、院际调节权 /398
   五、统帅权 /398
   六、缔约宣战媾和权 /398
   七、国家安全大政方针决定权 /399
   八、官员任免权 /399
   九、覆议核可权 /400
   十、解散国会权 /401
   十一、国家紧急应变权 /401
   十二、国家机密特权 /402
 §41 行政院 /405
  壹、行政院的地位 /405
  贰、行政院长的产生方式 /405
  参、行政院的组织与决策 /406
  肆、行政院的职权 /410
  伍、行政院与立法院的互动关系 /410
   一、施政监督与国政共同参与关系 /410
   二、提案与审议关系 /410
   三、预算监督关系 /411
   四、决算监督关系 /411
   五、覆议关系 /411
   六、倒阁关系 /412
 §42 立法院 /413
  壹、立法院的定位 /413
  贰、立法院的组成 /413
  参、立法委员的特别权利 /415
   一、言论免责权 /415
   二、不受逮捕权 /416
  肆、立法院的职权 /416
   一、立法权 /416
   二、预算审议权 /417
   三、人事同意权 /418
   四、行政监督权 /419
   五、对总统、副总统的罢免与弹劾提议权 /422
   六、宪法修正案提案权 /422
   七、中央与地方权限争议解决权 /423
  伍、立法院行使职权的方式 /423
   一、议会不连续原则 /423
   二、议会自律原则 /423
   三、议事程序原则 /424
 §43 司法院 /426
  壹、司法院的地位与职权 /426
   一、制宪者原意与宪政实践 /426
   二、司法院的组织 /427
   三、司法院的职权 /428
  贰、大法官的职权 /429
   一、法令统一解释权 /430
   二、宪法解释权 /430
   三、违宪政党解散权 /430
   四、大法官解释的效力 /431
  参、司法独立 /431
   一、法定法官原则 /432
   二、政治中立原则 /432
   三、法官的身分保障 /432
   四、司法预算独立 /433
   五、法官自治 /433
  肆、司法权行使的界限 /434
   一、立法裁量 /434
   二、行政专业判断 /434
   三、人民团体内部争议 /435
   四、议会自律行为 /435
   五、统治行为 /435
 §44 考试院 /436
  壹、考试院的地位 /436
  贰、考试院的组织与决策 /437
  参、考试院的职权 /437
 §45 监察院 /438
  壹、监察院的地位 /438
  贰、监察院的组成 /439
  参、监察院的职权 /440
   一、调查权 /440
   二、纠正权 /440
   三、弹劾权 /441
   四、纠举权 /441
 §46 地方自治团体 /442
  壹、地方自治的本质 /442
   一、固有权说 /442
   二、承认说 /443
   三、制度性保障说 /443
   四、住民主权说 /443
  贰、地方自治团体的地位 /444
  参、地方自治团体的层级及其具体化 /444
  肆、中央与地方权限的划分 /445
   一、划分标准 /445
   二、划分实益 /447
   三、权限争端解决机制 /448
  伍、地方自治团体层级的权力分立 /450
   一、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划分 /450
   二、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 /450
   三、地方自治团体立法权的行使 /451

第 6 编 基本国策论 /453
 §47 基本国策作为宪法的第三种结构 /453
 §48 基本国策作为国家目标的宪法规定 /454
 §49 基本国策作为宪政国家追求的国家目标 /452
 §50 基本国策作为国家目标的宪法规范意义 /457
 §51 基本国策作为国家目标的宪法规范功能 /458
 §52 基本国策作为国家目标的宪法规范效力 /460
 §53 基本国策作为国家目标的宪法规范类型 /462
  壹、国家目标作为社会权 /462
  贰、国家目标作为制度性保障 /464
  参、国家目标作为宪法委託 /465
  肆、单纯的国家目标 /466

参考文献 /469
附 录
 中华民国宪法 /473
 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 /494
索 引 /501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