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专业又活跃的演员范瑞君,
以自己的育儿经验及正规的表演训练,
针对刚要入学年龄层的小孩所遇到排斥上学的情况,
运用有趣的故事一一化解,
让小孩爱上上学、也爱上学习!
全书搭配色彩饱满、鲜艳丰富、中性色系的绘图,
以及有声学习音档,
是最适合小孩自己阅读或大人陪读的绘本! ◎我不要上学!熘熘利用很多的分身来帮她上各种不同的课! 小女生熘熘刚进入小学,一开始不太适应玩乐时间变少的学校生活,所以走进校门变成一件不快乐的事。
熘熘幻想着如果能像孙悟空变出很多分身,也许自己就能逃避限制自由的上课时间。没想到校门口的榕树奶奶居然真的施魔法变出很多个她!
熘熘开心地让不同的自己去上不同的课,结果……。
◎为什么要上学?孩子可以从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可能! 每个小孩在求学的过程当中,心中多少都曾吶喊过:「我不要上学!」尤其是幼儿园进入小学,从一种在游戏中学习的环境,要过渡到学习规矩、社会化、不断考试测验的体制中,更是会有「上学不再好玩」的感觉。
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表演的训练,引导孩子幻想自己有那1、2、3、4号的分身,并且让他们在每个分身身上扩展自己的某个个性特质,让自己试着去扮演那些分身,在短时间内做不同的学习。这方法除了会让小孩觉得有趣味,进而发现自己有许多无限的可能之外,更可以实际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喔。
◎两个版本的范姊姊说故事音档,让小孩更容易进入绘本的世界! 本书由身为专业演员的范瑞君范姊姊亲自录制富含感情、有着抑扬顿挫的文字内容。第一个MP3档案,小孩可以一边听,一边看文字来记忆;第二个MP3档案,小孩可以抛开文字,专注在图画上,跟着范姊姊故事后的引导说明,一起徜徉在想像的世界。不管是哪一个版本,小孩不但可以自己聆听,也可以由大人陪同喔!
本书特色 ‧作者以自身的育儿经验,于字里行间中导入彷彿是表演一般的学习方式,引导小孩不再恐惧上学。
‧全书绘画以中性色系为主色调,表现出学校和学习应具备的理性和感性的特质,让小孩延伸出丰富的想像力。
‧活泼有趣的范姊姊说故事音档,以及特别收录在故事后的范姊姊引导说明,让小孩更容易进入绘本的世界。
‧全部标有注音符号,小孩也可以自己阅读。
好评推荐(依姓名笔划顺序排列) 细腻而美丽的一本书。让爸妈和孩子一起快乐学习。学习发掘、探索,或想像日常生活之外的种种真、善、美。——名导演及知名作家 吴念真
范瑞君是个优秀的演员,也是一位慈爱、负责任的妈妈。她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引导小朋友认识表演、配上可爱精彩的插画,让小朋友更容易喜欢上表演,我也要帮我女儿买一本!——金钟影帝 屈中恆
演员入戏,体会各种身分、尽享快意人生。而我的搭档范瑞君最令人望尘莫及的一点:她是个不折不扣、货真价实的「妈」。——「相声瓦舍」创办人 冯翊纲
观察和想像是演员的技巧,爱与关怀是妈妈的日常。好演员也是好妈妈的瑞君,用像孩子一样的蜡笔涂鸦,带着孩子走进人生剧场,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创造美好的成长。——如果儿童剧团团长、金钟奖最佳儿童节目主持人 赵自强
瑞君,应该是我认识的朋友中数一数二疯狂的女生,她说风就是雨的,买房子买到可以出书、摸木头摸到可以做家俱、说故事说到可以出绘本!这两个孩子的妈热情满满,一起来看看她的绘本有什么动人篇章吧!——金钟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及演员 钟欣凌
◎适读年龄:2~6岁亲子共读 7岁以上自己阅读
《星星的约定》 内容简介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深处,镶嵌着一颗闪耀着温柔光芒的蓝色星球——艾欧星。艾欧星以其和谐的生态和对知识的无限渴求而闻名。在这颗星球上,生活着一群充满好奇心的小小探险家,他们用晶莹的露水擦拭星图,用采集的星尘绘制想象中的地图。 故事的主角,是艾欧星上一个特别的家庭——星光家族。星光家族的父母,是宇宙中最杰出的“时间编织者”,他们负责维护星系间的时间流速平衡,确保每一个星辰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它们的生命周期。然而,比起宏大的宇宙工程,他们更关心他们的独生子,一个名叫莱拉(Lyra)的小男孩。 莱拉拥有一头仿佛捕捉了银河所有光芒的金色卷发,和一双比最深的夜空还要深邃的眼睛。他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似乎对“固定”的概念感到不安。在艾欧星的传统教育体系中,每一个孩子在满十岁时,都必须进入“恒久之塔”接受为期五年的“秩序训练”,学习如何继承家族的“时间编织”技艺,确保宇宙的稳定。 然而,莱拉的心思却飞到了塔外的世界。他痴迷于研究那些被认为是“随机事件”的现象——比如流星划过的随机轨迹、彗星尾巴的非重复形状,以及不同星球上日出日落那微妙的、永不完全相同的色彩变化。他坚信,真正的美和智慧,隐藏在那些无法被精确计算的“变数”之中。 故事的开端,是莱拉即将迎来他十岁的生日,这也意味着他必须在“恒久之塔”和未知的世界之间做出选择。 第一部分:被禁止的低语 莱拉的房间堆满了从他秘密探险中学到的“无用之物”:一块被闪电击中后奇异地融化了的岩石,一片从从未被记录过的星云边缘飘来的、带着异样气味的羽毛,以及一本残破的、记录着古老文明歌谣的手抄本。这些物品,对于那些推崇绝对精准和可预测性的“时间编织者”来说,是危险的干扰。 他的好友,一个叫泽恩(Zane)的严谨的同龄人,是典型的“秩序信徒”。泽恩的房间整洁得如同一个精密仪器的内部,所有东西都按照严格的逻辑摆放。泽恩不断劝说莱拉:“莱拉,你不能再浪费时间在那些‘偶然’上了!‘恒久之塔’的导师们会教你如何控制一切,让每一秒都精确无误。” 莱拉则反驳道:“控制,泽恩,只是意味着我们不再去‘感受’。你看这片羽毛,它告诉我,即使是最微小的粒子,也有自己独特的飞行路线。如果一切都被固定,宇宙将变得多么乏味?” 莱拉的父母,虽然深爱他,但对他的叛逆感到担忧。他们发现莱拉经常在深夜溜出家门,不是去天文台,而是偷偷潜入“禁区”——那片被称作“混乱边缘”的星域,那里充满了尚未被编码的能量湍流。 第二部分:时间编织者的秘密 在莱拉生日临近的一个夜晚,他偶然发现了一份尘封已久的家族卷轴。卷轴中记载的不是关于如何编织时间的公式,而是一段被刻意抹去历史的记录——那是关于“第一位时间编织者”,也就是莱拉的曾祖父,他当年是如何因为对“自由意志”的向往,而选择放弃稳定,踏入未知领域的故事。 卷轴中提到一个关键的词汇——“回声石”。据说,回声石是一种能够记录下每一个瞬间“未曾发生”的可能性,并将其能量重新注入到“现在”的奇物。如果能找到回声石,莱拉或许就能向世界证明,不确定性本身就是宇宙最强大的驱动力。 莱拉决定,他不能去“恒久之塔”接受被预设好的未来。他要找到回声石,证明艾欧星的未来并非只有一条既定的轨道。 第三部分:穿越“低熵森林” 莱拉踏上了他的冒险旅程。他的第一站是“低熵森林”,一片生长着能量密度极高、逻辑结构极其复杂的植物群落。在这里,方向感和时间感都变得模糊。 他依靠的不是星图,而是他那些“无用”的收藏品。那块被闪电击中的岩石,在特定的能量波动下,会发出微弱的脉冲,指示一个更稳定的路径。那片星云羽毛,则能帮助他识别出空气中流动的、带有“历史信息”的微小尘埃。 在森林深处,莱拉遇到了一个自称“编织匠”的流浪智者。这位智者穿着用各种废弃电路板拼成的外衣,她不说话,只用手指在空气中绘制出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几何图形。 智者用一种只有莱拉能理解的方式“告诉”他:回声石并不在于“寻找”,而在于“创造”。每一个被抛弃的选择,每一个被忽略的细节,都在为回声石积蓄能量。真正的试炼,不在于外部的障碍,而在于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确定性”。 第四部分:星空下的抉择 莱拉终于抵达了传说中回声石的所在地——一座位于三颗小行星交汇点上的古老观测台。然而,等待他的并不是一块巨大的石头,而是一个由无数细小水晶构成的、悬浮在空中的复杂结构。 当莱拉试图用他学到的零星“时间编织”技巧去稳定水晶结构时,他发现水晶变得更加狂暴,能量反馈几乎要将他吞噬。 此时,他的父母和泽恩赶到了。他们的脸上带着焦虑,但眼神中也流露出一丝担忧之外的敬意。 “莱拉,回来吧!”他的父亲恳求道,“这个世界需要稳定,否则一切都将崩溃。” 莱拉看着水晶结构,他明白了智者的话。他停止了控制,转而采取了他最不擅长的做法——接受。他放下了对精确性的执念,让自己的意识融入那片混乱的能量中。他不再试图“修复”结构,而是开始“聆听”它。 在完全的顺从中,莱拉看到了水晶中闪烁的无数个“如果”:如果他选择了上学,如果他没有捡起那块石头,如果他选择了另一条路径……这些“未曾发生”的可能性,不是破坏稳定的力量,而是支撑此刻稳定性的基石。 莱拉并没有“找到”回声石,而是通过完全的接纳,成为了回声石的一部分。他向水晶结构注入的,不是秩序的编码,而是他对自由探索的渴望,这股情感成为了新的“校准力”。 水晶结构稳定了下来,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它没有提供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为莱拉开启了通往更广阔、更不确定的知识之门。 尾声:新的约定 莱拉回到了艾欧星。他没有完全拒绝“秩序训练”,但他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了它。他向长老们展示了,真正的稳定不是源于对变化的抗拒,而是源于对所有可能性进行包容和理解的能力。 他不再是被动的继承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他与父母和泽恩达成了新的“约定”:他们将保留时间编织的精确性,但莱拉将负责探索那些无法被精确计算的领域——那些充满创造力、随机性和真正生命力的领域。 《星星的约定》讲述的不是一个关于反抗体制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如何平衡结构与自由,如何在既有的秩序中,找到并珍视那些推动世界前进的、美丽的“不确定性”的旅程。莱拉证明了,最伟大的知识,往往藏在那些我们害怕、甚至试图忽略的未知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