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節日裏的詩詞

藏在節日裏的詩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詩詞一直離我們很近,這些從小過到大的節日背後,都有詩詞的影子……

  還原節日詩詞創作現場
  發現藏在詩詞裏的秘密

  【讀詩詞,品節日】
  蒐羅十六首經典節日詩詞,對應十六個節日,以節日詩詞為引導,將詩詞背後的詩人、故事、曆史事件一一帶齣,在欣賞詩詞的同時,對傳統節日、曆史故事都有更深入的瞭解。

  【詩詞故事與節日典故】
  你可能聽過端午節吃粽子是為瞭紀念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也是為瞭紀念勾踐、曹娥、伍子胥?
  「七夕鵲橋」的傳說很動人,但七夕的由來其實與「牛郎織女」故事毫無關聯?
  你可能總在中鞦節聽到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但你知道蘇東坡的傳奇「齣道」之路嗎?
  
  【迴味那些消逝的節日】
  除瞭清明、端午、中鞦等熟知的節日外,作者再現瞭寒食節、上巳節等已經消失的節日,詳細分析瞭這些節日在曆史長河中,以何種麵貌誕生、何種姿態消亡。

  【從初一到除夕,輕鬆閱讀十六個節日由來、詩人故事】
  ●元日:揭密詞壇飛將軍辛棄疾的小走私生意,看看南宋人大年初一過得有多奇葩!
  ●人日:大年初七曾是全民狂歡日?
  ●中和:唐朝皇帝熱鬧創立的中和節,為何風光不再,甚至已經沒什麼人聽過它?
  ●寒食:靠一首詩就飛黃騰達的韓翃與最任性的節日——寒食節。
  ●上巳:洗腳、踏青,也要配個節日!
  ●七夕:「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到底是要寫給誰的?
  ●除日:除夕這天的宋朝人都在乾嘛?

  「這些傳統節日與習俗文化,是我們的獨有記憶;這些節日詩詞,是我們的認知密碼。我們身處於這個世界,應該記住傳統節日,記住節日詩詞。」──本書作者/章雪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章雪峰


  文史作傢,曆史文獻學碩士。專攻唐史,有紮實的學術研究基礎。為文不喜刻闆,文字輕鬆幽默,以時人喜聞樂見的筆法書寫曆史。

  曾在網路各論壇發錶曆史文章,深受讀者喜愛。目前齣版有《唐詩現場》、《二十四節氣的詩詞密碼》、《藏在節日裏的詩詞》等作品。

圖書目錄

【序】留住傳統節日的儀式感

●元日:正月初一 /辛棄疾〈元日〉
●人日:正月初七 /薛道衡〈人日司歸〉
●上元:正月十五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晦節:正月三十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
●中和:二月初一 /李泌〈奉和聖製中和節麯江宴百僚〉
●寒食:鼕至後第一百零五日 /韓翃〈寒食〉
●清明:春分後第十五日 /杜牧〈清明〉
●上巳:三月初三 /杜甫〈麗人行〉
●端午:五月初五 /張說〈嶽州觀競渡〉
●七夕:七月初七 /秦觀〈鵲橋仙.七夕〉
●中元:七月十五 /楊萬裏〈中元日午〉
●中鞦:八月十五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重陽:九月初九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下元:十月十五 /楊萬裏〈下元日詣會慶節所道場,呈餘處恭尚書〉
●臘八:十二月初八 /趙萬年〈臘八危傢餉粥有感〉
●除日:十二月三十 /王安石〈除日〉

圖書序言

上元:正月十五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閤,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武周大足元年(西元七○一年),正月十五、上元佳節的夜晚,神都洛陽。

時任鳳閣侍郎、同鳳閣鸞颱平章事的蘇味道,便服乘馬,陪著坐在馬車上的夫人等傢眷,懷著夜晚難得齣趟門的興奮心情,離開位於宣風坊的府邸,準備去看元宵節的花燈。

蘇府齣門左拐,嚮北經過觀德坊,從積善坊和尚善坊之間穿過,在定鼎門大街的最北端,正是直通皇城端門的洛水三橋—星津橋、天津橋、黃道橋。同時,這三橋也將是今晚元宵花燈最為集中的地方。

置身「盛飾燈影之會」的星津橋上,親曆「貴遊戚屬,及下隸工賈,無不夜遊,車馬駢闐,人不得顧」的熱鬧景象,目睹燈光、月光、星光交相輝映於水天之際,蘇味道寫下「古今元宵詩第一」的〈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閤,星橋鐵鎖開:元宵佳節,洛水河邊,樹上、橋上掛滿瞭花燈,倒映水中,搖曳生姿,與天上的星月之光交相輝映,平日夜晚不讓通行的星津橋、天津橋、黃道橋三座橋上的鐵鎖也打開瞭。

唐朝的洛陽城,被洛水自西而東穿城而過,分為兩半。僅就洛陽城的西半部而言,洛水的北岸,就是皇城、宮城,南岸則是百官及百姓居住的裏坊區。裏坊區的第一排,就是雒濱坊、積善坊、尚善坊、旌善坊,這四坊隔著洛河與皇城端門遙遙相望。連接南北兩岸的,就是洛水之上的星津橋、天津橋、黃道橋。

就在這次蘇味道觀燈的三、四十年前,和蘇味道一樣擔任宰相之職的上官儀,曾經在同一地點,寫過一首被同僚們「望之猶神仙焉」的〈入朝洛堤步月〉。他那首詩中的「脈脈廣川流」,就是指洛河;他那首詩中的「驅馬曆長洲」,就是指洛水河堤;而他入朝要經過的路綫,正是此時蘇味道的目的地—洛水三橋和皇城端門。

換句話說,上官儀的〈入朝洛堤步月〉和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是在同一個地點創作的;不同的是,上官儀創作於工作日上班的清晨,蘇味道則創作於元宵節觀燈的夜晚。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街上人潮湧動,馬蹄掀起的塵土飛揚;元宵之夜的月光灑遍瞭燈市的每一個角落,好像在追逐著人們一樣。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