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节日里的诗词

藏在节日里的诗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诗词一直离我们很近,这些从小过到大的节日背后,都有诗词的影子……

  还原节日诗词创作现场
  发现藏在诗词里的秘密

  【读诗词,品节日】
  蒐罗十六首经典节日诗词,对应十六个节日,以节日诗词为引导,将诗词背后的诗人、故事、历史事件一一带出,在欣赏诗词的同时,对传统节日、历史故事都有更深入的了解。

  【诗词故事与节日典故】
  你可能听过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但你知道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勾践、曹娥、伍子胥?
  「七夕鹊桥」的传说很动人,但七夕的由来其实与「牛郎织女」故事毫无关联?
  你可能总在中秋节听到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但你知道苏东坡的传奇「出道」之路吗?
  
  【回味那些消逝的节日】
  除了清明、端午、中秋等熟知的节日外,作者再现了寒食节、上巳节等已经消失的节日,详细分析了这些节日在历史长河中,以何种面貌诞生、何种姿态消亡。

  【从初一到除夕,轻松阅读十六个节日由来、诗人故事】
  ●元日:揭密词坛飞将军辛弃疾的小走私生意,看看南宋人大年初一过得有多奇葩!
  ●人日:大年初七曾是全民狂欢日?
  ●中和:唐朝皇帝热闹创立的中和节,为何风光不再,甚至已经没什么人听过它?
  ●寒食:靠一首诗就飞黄腾达的韩翃与最任性的节日——寒食节。
  ●上巳:洗脚、踏青,也要配个节日!
  ●七夕:「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到底是要写给谁的?
  ●除日:除夕这天的宋朝人都在干嘛?

  「这些传统节日与习俗文化,是我们的独有记忆;这些节日诗词,是我们的认知密码。我们身处于这个世界,应该记住传统节日,记住节日诗词。」──本书作者/章雪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章雪峰


  文史作家,历史文献学硕士。专攻唐史,有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为文不喜刻板,文字轻松幽默,以时人喜闻乐见的笔法书写历史。

  曾在网路各论坛发表历史文章,深受读者喜爱。目前出版有《唐诗现场》、《二十四节气的诗词密码》、《藏在节日里的诗词》等作品。

图书目录

【序】留住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元日:正月初一 /辛弃疾〈元日〉
●人日:正月初七 /薛道衡〈人日司归〉
●上元:正月十五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晦节:正月三十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中和:二月初一 /李泌〈奉和圣制中和节曲江宴百僚〉
●寒食:冬至后第一百零五日 /韩翃〈寒食〉
●清明:春分后第十五日 /杜牧〈清明〉
●上巳:三月初三 /杜甫〈丽人行〉
●端午:五月初五 /张说〈岳州观竞渡〉
●七夕:七月初七 /秦观〈鹊桥仙.七夕〉
●中元:七月十五 /杨万里〈中元日午〉
●中秋:八月十五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重阳:九月初九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下元:十月十五 /杨万里〈下元日诣会庆节所道场,呈余处恭尚书〉
●腊八:十二月初八 /赵万年〈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除日:十二月三十 /王安石〈除日〉

图书序言

上元:正月十五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武周大足元年(西元七○一年),正月十五、上元佳节的夜晚,神都洛阳。

时任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苏味道,便服乘马,陪着坐在马车上的夫人等家眷,怀着夜晚难得出趟门的兴奋心情,离开位于宣风坊的府邸,准备去看元宵节的花灯。

苏府出门左拐,向北经过观德坊,从积善坊和尚善坊之间穿过,在定鼎门大街的最北端,正是直通皇城端门的洛水三桥—星津桥、天津桥、黄道桥。同时,这三桥也将是今晚元宵花灯最为集中的地方。

置身「盛饰灯影之会」的星津桥上,亲历「贵游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骈阗,人不得顾」的热闹景象,目睹灯光、月光、星光交相辉映于水天之际,苏味道写下「古今元宵诗第一」的〈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元宵佳节,洛水河边,树上、桥上挂满了花灯,倒映水中,摇曳生姿,与天上的星月之光交相辉映,平日夜晚不让通行的星津桥、天津桥、黄道桥三座桥上的铁锁也打开了。

唐朝的洛阳城,被洛水自西而东穿城而过,分为两半。仅就洛阳城的西半部而言,洛水的北岸,就是皇城、宫城,南岸则是百官及百姓居住的里坊区。里坊区的第一排,就是雒滨坊、积善坊、尚善坊、旌善坊,这四坊隔着洛河与皇城端门遥遥相望。连接南北两岸的,就是洛水之上的星津桥、天津桥、黄道桥。

就在这次苏味道观灯的三、四十年前,和苏味道一样担任宰相之职的上官仪,曾经在同一地点,写过一首被同僚们「望之犹神仙焉」的〈入朝洛堤步月〉。他那首诗中的「脉脉广川流」,就是指洛河;他那首诗中的「驱马历长洲」,就是指洛水河堤;而他入朝要经过的路线,正是此时苏味道的目的地—洛水三桥和皇城端门。

换句话说,上官仪的〈入朝洛堤步月〉和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是在同一个地点创作的;不同的是,上官仪创作于工作日上班的清晨,苏味道则创作于元宵节观灯的夜晚。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街上人潮涌动,马蹄掀起的尘土飞扬;元宵之夜的月光洒遍了灯市的每一个角落,好像在追逐着人们一样。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