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骇客程式设计:勒索病毒加密篇

Windows骇客程式设计:勒索病毒加密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Windows
  • 恶意软件
  • 勒索病毒
  • 加密
  • 安全
  • 编程
  • 逆向工程
  • 调试
  • API
  • C++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揭开隐藏在视窗底下的封锁危机

  若想要了解骇客,研究电脑病毒是一个不错的方式。病毒的设计,充满了骇客天马行空的想像及创意。尤其是历史悠久的病毒,那更是经过好几代不断地精心修改,简直可以说是千锤百鍊的艺术品。

  这么多病毒,为何选择勒索病毒?其实,是它的鲜红色的画面吸引了我的注意。勒索病毒至今已有30年历史,到目前仍困扰许多人们,其独特之处值得作为研究的对象。本书将逐步重现勒索病毒的全貌,其中骇客的思路和创意,相信会带给读者相当大的启发,并希望透过阅读之后都能获得满满的收获。

  制作出一只勒索病毒,需要多少知识?翻开这本书,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里面。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北极星


  一群浪人,爱好资讯安全与骇客技术。

  书籍勘误、与作者交流,请加入通往骇客之路粉丝团:
  www.facebook.com/groups/TaiwanHacker/
 

图书目录

第○章 本书大纲
0.1 本书的章节内容
0.2 Windows API 的函式名问题
0.3 星星
0.4 善用虚拟机

Part I 热身篇

第一章 热身一下
1.1 Visual Studio 的 hexdump
1.2 主控台应用程式
1.3 Hexdump
1.4 ASCII
1.5 Debug 模式
1.6 巨集定义
1.7 显示记忆体 - hexdump.cpp
1.8 运用 ASCII 的小程式(选读)
1.9 微软的变数命令

Part II 基础篇

第二章 记忆体管理
2.1 记忆体
2.1.1 堆积(Heap)
2.1.2 堆叠(Stack)
2.2 记忆体配置
2.2.1 记忆体配置函式 - HeapAlloc
2.2.2 释放记忆体 - HeapFree
2.3 常用的记忆体函式
2.3.1 复制记忆体内容 - CopyMemory
2.3.2 填满记忆体 - FillMemory
2.3.3 将记忆体清为0 - ZeroMemory

第三章 基本目录处理
3.1 目录处理API
3.1.1 复制档案 - CopyFile
3.1.2 删除档案 - DeleteFile
3.1.3 移动档案 - MoveFile
3.1.4 取得档案属性 - GetFileAttributes
3.1.5 设定档案属性 - SetFileAttributes
3.2 目录扫瞄
3.2.1 开始扫瞄目录 - FindFirstFile
3.2.2 扫瞄目录 - FindNextFile
3.2.3 目录扫瞄结束 - FindClose
3.3 磁碟机
3.3.1 取得逻辑磁碟机资讯 - GetLogicalDrives
3.3.2 取得磁碟机型态 - GetDriveType
3.4 全系统扫瞄范例

第四章 基本档案处理
4.1 档案开启创建与关闭
4.1.1 开启档案 - CreateFile
4.1.2 旧版开启档案- OpenFile(参考,此函式不建议使用)
4.1.3 关闭档案 - CloseHandle
4.2 读写档案内容
4.2.1 读取档案 - ReadFile
4.2.2 写入档案 - WriteFile
4.3 档案相关资讯
4.3.1 取得档案时间 - GetFileTime
4.3.2 设定档案时间 - SetFileTime
4.3.3 读取、设定档案时间的范例
4.4 档案读写位置
4.4.1 改变读写档案的位置 - SetFilePointer
4.4.2 进阶改变读写档案位置 - SetFilePointerEx
4.4.3 取得档案读取位置 - GetFilePointerEx
4.5 综合练习 - ezfile.cpp
4.5.1 直接由档案读取到记忆体 - ReadBuffer
4.5.2 直接将记忆体写进档案 - WriteBuffer
4.5.3 如何知道读写了什么
4.5.4 将档案彻底删除
4.5.5 更新档案属性
4.5.6 假删除档案及假回复档案

Part III 密码篇

第五章 逻辑运算与加密
5.1 逻辑运算
5.2 二值逻辑
5.3 基本逻辑运算子
5.3.1 AND 运算
5.3.2 OR 运算
5.3.3 NOT 运算
5.3.4 AND 与 OR 无法用于加密
5.4 XOR 逻辑运算子
5.4.1 XOR 运算
5.4.2 XOR 的特性
5.5 三值逻辑(纯闲聊,可跳过)

第六章 RC4 加密演算法
6.1 XOR 简易加密法
6.1.1 XOR 加密法简述
6.1.2 XOR 加密范例程式
6.2 RC4 加密演算法
6.2.1 RC4 介绍
6.2.2 串流加密与区块加密
6.2.3 RC4 与加壳
6.2.4 RC4 加密流程说明
6.3 C/C++ 范例程式
6.3.1 S-Box 初始化第一阶段
6.3.2 S-Box 初始化第二阶段
6.3.3 正式加密
6.3.4 实行加密和解密

第七章 BCrypt 函式库
7.1 Microsoft 密码函式库
7.1.0 实作RC4 加密类别需要用到的 BCrypt 函式
7.1.1 开启演算法提供者 - BCryptOpenAlgorithmProvider
7.1.2 产生对称式金钥 - BCryptGenerateSymmetricKey
7.1.3 加密 - BCryptEncrypt
7.1.4 解密 - BCryptDecrypt
7.1.5 销毁金钥 - BCryptDestroyKey
7.1.6 关闭演算法提供者 - BCryptCloseAlgorithmProvider
7.2 BCrypt 版的RC4
7.3 RC4 加密类别实作 - EZRC4.cpp
7.3.1 定义与宣告 - EZRC4.h
7.3.2 建构子 - EZRC4::EZRC4
7.3.3 解构子 - EZRC4::~EZRC4
7.3.4 产生金钥 - EZRC4::GenKey
7.3.5 加密 - EZRC4::Encrypt
7.3.6 解密 - EZRC4::Decrypt

第八章 AES 对称式加密演算法
8.1 区块加密法
8.2 区块加密法的模式
8.2.1 ECB - 电子密码本模式
8.2.2 CBC - 密码区块连结模式
8.2.3 PCBC - 明文密码块连结
8.2.4 CFB - 密文回馈模式
8.2.5 OFB - 输出回馈模式
8.2.6 CTR - 计数器模式
8.3 AES 加密演算法用到的 BCrypt 函式
8.3.1 开启演算法提供者 - BCryptOpenAlgorithmProvider
8.3.2 取得内部参数 - BCryptGetProperty
8.3.3 产生对称式金钥 - BCryptGenerateSymmetricKey
8.3.4 加密 - BCryptEncrypt
8.3.5 解密 - BCryptDecrypt
8.3.6 销毁金钥 - BCryptDestroyKey
8.3.7 关闭演算法提供者 - BCryptCloseAlgorithmProvider
8.4 AES 加密法类别 - EZAES.cpp
8.4.1 定义与宣告 - EZAES.h
8.4.2 建构子 - EZAES::EZAES
8.4.3 解构子 - EZAES::~EZAES
8.4.4 产生金钥 - EZAES::GenKey
8.4.5 记忆体加密 - EZAES::Encrypt
8.4.6 记忆体解密 - EZAES::Decrypt

第九章 加密基础之数学篇
9.1 密码保护资料,谁来保护密码?
9.2 非对称式加密法
9.2.1 RSA 密码演算法
9.2.2 公钥和私钥
9.3 公开金钥密码的原理
9.3.1 余数运算
9.3.2 指数运算
9.4 演算法的数学理论
9.5 简化的演算步骤
9.6 实际计算示范
9.6.1 计算金钥
9.6.2 实测金钥

第十章 RSA 加密演算法
10.1 RSA 加密法运用的 BCrypt 函式
10.1.1 开启演算法提供者 - BCryptOpenAlgorithmProvider
10.1.2 生非对称式金钥 - BCryptGenerateKeyPair
10.1.3 生非对称式金钥结束 - BCryptFinalizeKeyPair
10.1.4 加密 - BCryptEncrypt
10.1.5 解密 - BCryptDecrypt
10.1.6 销毁金钥 - BCryptDestroyKey
10.1.7 关闭演算法提供者 - BCryptCloseAlgorithmProvider
10.1.8 金钥的汇出与汇入
10.1.9 将金钥汇出 - BCryptExportKey
10.1.10 将非对称式金钥汇入 - BCryptImportKeyPair
10.2 RSA 加密法类别 - EZRSA.cpp
10.2.1 定义与宣告 - EZRSA.h
10.2.2 建构子 - EZRSA::EZRSA
10.2.3 解构子 - EZRSA::~EZRSA
10.2.4 产生金钥 - EZRSA::GenKey
10.2.5 从记忆体汇入金钥 - EZRSA::Import
10.2.6 从档案汇入金钥 - EZRSA::Import
10.2.7 将金钥汇出至记忆体 - EZRSA::Export
10.2.8 将金钥汇出至档案 - EZRSA::Export
10.2.9 记忆体加密 - EZRSA::Encrypt
10.2.10 记忆体解密 - EZRSA::Decrypt
10.2.11 比对公钥和私钥 - ::RSAKeyMatch

第十一章 混合式加密
11.1 加密法的优先点
11.1.1 对称式密码的优缺点
11.1.2 非对称式密码的优缺点
11.2 混合式加密法类别 - EZHybrid.cpp
11.2.1 加密档格式
11.2.2 定义与宣告 - EZHybrid.h
11.2.3 乱数产生 - ::GenRandom
11.2.4 建构子 - EZHybrid::EZHybrid
11.2.5 解构子 - EZHybrid::~EZHybrid
11.2.6 产生RSA 金钥 - EZHybrid::GenKey
11.2.7 从记忆体汇入公钥 - EZHybrid::ImportPublicKey
11.2.8 从记忆体汇入私钥 - EZHybrid::ImportPrivateKey
11.2.9 从档案汇入公钥 - EZHybrid::ImportPublicKey
11.2.10 从档案汇入私钥 - EZHybrid::ImportPrivateKey
11.2.11 混合式密码的加密 - EZHybrid::Encrypt
11.2.12 混合式密码的解密 - EZHybrid::Decrypt

Part IV 加密篇

第十二章 扫描与档案加密策略
12.1 时间就是金钱,骇客最懂
12.2 目录过泸
12.3 档案型态的分类
12.4 档案大小分级
12.5 档案型态与大小综合评判
12.5.1 来回四趟处理
12.5.2 档案型态与大小决定先后
12.6 大型档案的预处理
12.6.1 预处理
12.6.2 预处理加密
12.7 链结串列介绍
12.7.1 链结串列(Linked List)
12.7.2 单向链结串列(Singly Linked List)
12.7.3 环状单向链结串列(Circular Singly Linked List)
12.7.4 双向链结串列(Doubly Linked List)
12.7.5 环状双向链结串列(Circular Doubly Linked List)
12.8 档案资讯 - FileInfo.cpp
12.8.1 定义与宣告 - FileInfo.h
12.8.2 FileNode - 链结串列节点
12.8.3 FileList - 档案资讯链结串列
12.8.4 建构子 - FileList::FileList
12.8.5 解构子 - FileList::~FileList
12.8.6 增加新资料到链结串列 - FileList::Insert
12.8.7 忽略不处理的目录 - ::isIgnorePath
12.8.8 档案型态分类 - ::ClassifyFileType

第十三章 混合式加密- 改
13.1 简单的动作却如此致命
13.2 加密档格式
13.3 勒索程式的混合式加密 - WanaZip.cpp
13.3.1 定义与宣告 - WanaZip.h
13.3.2 WanaZip -混合式加密- 改的类别
13.3.3 乱数产生器 - ::GenRandom
13.3.4 建构子 - WanaZip::WanaZip
13.3.5 解构子 - WanaZip::~WanaZip
13.3.6 从记忆体汇入公钥 - WanaZip::ImportPublicKey
13.3.7 从记忆体汇入私钥 - WanaZip::ImportPrivateKey
13.3.8 从档案汇入公钥 - WanaZip::ImportPublicKey
13.3.9 从档案汇入私钥 - WanaZip::ImportPrivateKey
13.3.10 加密与预处理 - WanaZip::Encrypt
13.3.11 解密 - WanaZip::Decrypt

第十四章 勒索程式加密流程
14.1 勒索程式加密类别 - WanaEncryptor.cpp
14.1.1 定义与宣告 - WanaCryptor.h
14.1.2 建构子 - WanaCryptor::WanaCryptor
14.1.3 解构子 - WanaCryptor::~WanaCryptor
14.1.4 准备WANNATRY 目录 - WanaCryptor::Init
14.1.5 准备RSA 金钥 - WanaCryptor::SetupRSA
14.1.6 汇入混合式加密公钥 - WanaCryptor::InitWanaZip
14.1.7 决定档案处理动作 - WanaCryptor::SelectEncryptAction
14.1.8 执行档案处理动作 - WanaCryptor::EncryptDispatch
14.1.9 目录扫瞄与第一趟加密 - WanaCryptor::EncryptTraverse
14.1.10 档案列表与第二到四趟加密 - WanaCryptor::EncryptFileList
14.1.11 档案与目录加密 - WanaCryptor::Encrypt
14.1.12 使用者资料加密 - WanaCryptor::EncryptUsers
14.1.13 磁碟机加密 - WanaCryptor::EncryptDrivers
14.1.14 全系统扫瞄加密 - WanaCryptor::EncryptAll
14.1.15 比对公钥档与私钥档 - ::CheckDKYFileValid

第十五章 系统解密
15.1 系统解密类别 - WanaDecryptor.cpp
15.1.1 定义与宣告 - WanaDecryptor.h
15.1.2 建构子 - WanaDecryptor::WanaDecryptor
15.1.3 解构子 - WanaDecryptor::~WanaDecryptor
15.1.4 检查 WANNATRY 目录- WanaDecryptor::Init
15.1.5 配置解密引擎 - WanaDecryptor::InitWanaZip
15.1.6 扫瞄目录 - WanaDecryptor::DecryptTraverse
15.1.7 档案与目录解密 - WanaDecryptor::Decrypt
15.1.8 全系统扫瞄解密 - WanaDecryptor::DecryptAll

Part V 中途篇

第十六章 中场休息
16.1 将 00000000.eky 解密
16.2 主程式 16-8
16.3 将整个目录或档案加密
16.4 将整个目录或档案解密
16.5 比较金钥配对
16.6 测试一下
16.6.1 测试 Encrypt 选项
16.6.2 测试 DecryptEKY 选项
16.6.3 测试 Decrypt 选项
16.6.4 测试 CheckKeyPair 选项
16.7 预告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看到《Windows骇客程式程式设计:勒索病毒加密篇》这个书名时,我就知道这绝对是我一直以来在寻找的宝藏。勒索病毒的猖獗,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背后强大的加密技术,而Windows系统作为全球最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自然成为了攻击者的首选目标。我一直对操作系统底层是如何管理文件和数据的,以及攻击者如何利用这些机制来执行他们的恶意行为非常着迷。这本书承诺将带我深入Windows的内部,揭示勒索病毒是如何在文件系统中游走,如何利用API调用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加密。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各种加密算法,比如AES、RSA等,以及它们在勒索病毒攻击中的具体应用。这包括密钥的生成、存储、传输,以及攻击者如何确保自己拥有解密密钥,而受害者则完全无能为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大量的代码示例,让我能够在一个安全且可控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从而真正理解勒索病毒的加密流程。这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攻击”,更是关于“理解攻击”从而更好地进行防御。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经典的勒索病毒案例分析,让我们能够从中学习到攻击者的思维模式和技术手段。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帮助我从一个被动的防御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理解威胁的“技术侦探”。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识别、分析甚至是预防勒索病毒攻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一名更成熟、更具安全意识的网络用户。

评分

《Windows骇客程式设计:勒索病毒加密篇》这个书名,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网络安全领域的混沌,直击当前最令人头疼的数字犯罪形式。勒索病毒的肆虐,其核心在于其强大的加密能力,而Windows系统则是绝大多数用户赖以生存的平台。我一直对操作系统底层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恶意软件如何利用这些机制来进行攻击感到非常着迷。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我希望作者能够从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入手,比如文件系统的结构、权限管理、内存模型等,然后循序渐进地讲解勒索病毒是如何利用这些系统特性来定位、锁定和加密用户数据的。关于加密部分,我期待能够看到对各种主流加密算法的深入解析,例如对称加密(AES)、非对称加密(RSA)以及哈希函数,并理解它们在勒索病毒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比如密钥生成、安全存储、以及如何实现高效的加密和解密。同时,我也非常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到勒索病毒的传播方式、持久化技术以及与C&C服务器的通信机制,这些都是构成完整攻击链的关键环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理解者”,甚至是具备一定“反制”能力的“实践者”。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可行的代码示例,让我能够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勒索病毒的加密过程,从而加深理解。这本书的出版,对于网络安全从业者、程序员以及对网络安全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将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勒索病毒的危害性,掌握其攻击的本质,并为构建更强大的防御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摆脱对勒索病毒的恐惧,而是以一种更理性和专业的态度去面对它,甚至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

评分

哇,拿到这本《Windows骇客程式设计:勒索病毒加密篇》简直是挖到宝了!我一直对网络安全和那些“幕后黑手”的运作方式充满好奇,但又苦于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入门。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露着一种神秘和力量感,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一探究竟。我最期待的是它能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最基础的Windows系统底层原理讲起,而不是直接跳到高深的加密算法。毕竟,要想理解为什么勒索病毒能够如此有效地加密和勒索,就必须先明白操作系统是如何管理文件、内存以及加密解密过程中涉及到的核心机制。我希望作者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大量贴近实际的案例,来讲解诸如文件系统结构、API调用、进程间通信等概念。特别是关于加密的部分,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介绍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以及哈希算法在勒索病毒中的具体应用,比如密钥的生成、存储、传输,以及如何绕过或破坏现有的加密保护。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网络安全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从“小白”蜕变成一个对勒索病毒攻击模式有深刻理解的“知情人”,从而更好地进行防御和应对。我非常看重它在技术深度上的把控,既要足够专业,又能让非安全领域的读者也能有所收获,这无疑是对作者功力的极大考验。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无数个场景:可能是在模拟环境中复现一次勒索病毒的攻击流程,或者是在分析恶意软件时,能够精准地定位其加密模块,甚至是在开发更安全的加密工具时,能够借鉴勒索病毒的攻击思路来加固防线。这本书就像一本武林秘籍,它承诺教我的是一种“破坏”的艺术,但这种艺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守护”。我期待它能提供清晰的代码示例,让我能够亲手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我能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去审视数字世界的脆弱性,以及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我坚信,这本书将成为我学习网络安全道路上的一块重要基石,让我对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有更深刻的认知和更坚定的追求。

评分

《Windows骇客程式设计:勒索病毒加密篇》这个书名,让我一眼就觉得这本书的内容肯定非常硬核,并且直击当下网络安全最棘手的痛点之一。勒索病毒的危害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加密能力的强大,而Windows系统作为全球最普及的操作系统,无疑是攻击者的首选目标。我一直对计算机系统底层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恶意软件是如何利用这些机制进行攻击深感兴趣。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我希望作者能够从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入手,比如文件系统的结构、权限管理、内存模型等,然后循序渐进地讲解勒索病毒是如何利用这些系统特性来定位、锁定和加密用户数据的。关于加密部分,我期待能够看到对各种主流加密算法的深入解析,例如对称加密(AES)、非对称加密(RSA)以及哈希函数,并理解它们在勒索病毒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比如密钥生成、安全存储、以及如何实现高效的加密和解密。同时,我也非常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到勒索病毒的传播方式、持久化技术以及与C&C服务器的通信机制,这些都是构成完整攻击链的关键环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理解者”,甚至是具备一定“反制”能力的“实践者”。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可行的代码示例,让我能够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勒索病毒的加密过程,从而加深理解。这本书的出版,对于网络安全从业者、程序员以及对网络安全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将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勒索病毒的危害性,掌握其攻击的本质,并为构建更强大的防御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摆脱对勒索病毒的恐惧,而是以一种更理性和专业的态度去面对它,甚至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Windows骇客程式设计:勒索病毒加密篇》简直就像为我量身定制的。我一直对网络安全领域,特别是那些能够深入系统底层、理解攻击者思维的技术书籍非常着迷。勒索病毒,作为当前最令人头疼的网络威胁之一,其核心的加密技术一直是让我感到既神秘又好奇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从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讲起,例如文件系统的结构、权限管理、API调用机制等,为读者构建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详细讲解勒索病毒是如何利用这些系统特性来定位、加密和锁定用户数据的。关于加密部分,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各种常用的加密算法,如AES、RSA、以及哈希函数,并重点阐述它们在勒索病毒攻击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密钥的生成、管理、以及攻击者如何确保自己拥有解密密钥,而受害者则无法获取。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代码示例,让我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例如如何使用特定的API函数来访问和加密文件,以及如何模拟勒索病毒的加密过程。此外,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对知名勒索病毒家族的分析,例如WannaCry, NotPetya等,并剖析它们的加密策略和传播方式,那将非常有价值。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勒索病毒加密技术,以及Windows系统底层安全机制的绝佳机会。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掌握识别、分析和应对勒索病毒攻击的关键技术,成为一名更具安全素养的数字公民。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Windows骇客程式设计:勒索病毒加密篇》简直是为我这样的技术爱好者量身打造的。我长期以来对信息安全领域,特别是那些能够深入系统底层、掌握核心技术的“攻防”技术抱有极大的兴趣。勒索病毒,作为当前网络安全威胁的焦点,其核心的加密技术一直是让我感到既好奇又略带恐惧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从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讲起,例如文件系统、API接口、进程和线程的管理等,为读者构建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详细讲解勒索病毒是如何利用这些系统特性来达到其加密目的的。关于加密部分,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各种常用的加密算法,如AES、RSA等,并重点阐述它们在勒索病毒攻击流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密钥的生成、存储、传输以及加密解密的过程。我尤其关注勒索病毒如何实现对大量文件的快速、高效加密,以及它如何保证攻击者能够掌握解密密钥,而受害者则无法得到。此外,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经典勒索病毒的案例分析,并剖析其攻击路径和技术细节,那将非常有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可以在安全环境中进行模拟和实验的代码示例,让我能够亲手实践,加深对勒索病毒工作原理的理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勒索病毒加密技术,以及Windows系统底层安全机制的绝佳机会。它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网络攻击的本质,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和技术能力,从而在这个日益复杂和充满挑战的网络环境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掌握识别、分析甚至抵御勒索病毒攻击的关键技能。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Windows骇客程式设计:勒索病毒加密篇》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它精准地抓住了当前网络安全领域最热门、也最具破坏性的威胁之一——勒索病毒,并且点出了其核心技术——加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科技动态,尤其是网络安全方面进展的爱好者,我对这类能够深入剖析攻击者思维和技术手段的书籍总是充满期待。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真正能够带领读者走进Windows操作系统的内部,去理解那些勒索病毒得以肆虐的底层逻辑。例如,它是否会详细讲解Windows的文件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勒索病毒又是如何利用系统漏洞或者API函数来定位和加密目标文件的?关于加密部分,我希望能看到对各种加密算法的清晰解释,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勒索病毒攻击中的具体实现方式,比如如何生成随机密钥,如何安全(对攻击者而言)地存储和传输这些密钥,以及为什么一旦密钥丢失,数据就几乎无法恢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帮助我们“知己知彼”,理解攻击者的手段,从而更好地构建防御体系。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代码片段,甚至是一个简化的勒索病毒样本,让读者能够亲手在安全环境中进行实验,深入理解每一个步骤。这对于培养真正的安全意识和技术能力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突破市面上许多泛泛而谈的安全书籍的局限,提供真正有价值、有深度的技术干货。我想要了解那些隐藏在Windows系统表象之下的精密机制,以及攻击者是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些机制来达成其邪恶目的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更是为了让我能够在这个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更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网络威胁的侵害。我想要成为那个能够看穿迷雾,理解黑暗技术,并最终运用知识去抵御黑暗的人。

评分

《Windows骇客程式设计:勒索病毒加密篇》这个书名,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张通往数字世界幕后世界的通行证。我一直对计算机安全领域,特别是那些能够深入操作系统内核、理解攻击者思维的书籍充满兴趣。勒索病毒,这个在近几年造成巨大影响的威胁,其核心的加密技术一直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把Windows系统的底层原理,例如文件系统管理、内存操作、进程通信等,与勒索病毒的加密策略紧密结合。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主流的加密算法,如AES、RSA,并重点阐述它们在勒索病毒攻击中的具体实现方式,比如密钥的生成、存储、传输,以及勒索软件如何确保攻击者能够掌握解密密钥,而受害者则无法获取。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代码片段,或者是一个简化的勒索病毒加密模块的示例,让我在安全环境中进行实践,亲身体验勒索病毒是如何工作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更是为了增强我识别、分析和应对这类威胁的能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勒索病毒传播方式、传播媒介以及与C&C服务器通信机制的介绍,这些都是构成完整攻击链的关键环节。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勒索病毒加密技术,以及Windows系统底层安全机制的绝佳机会。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更深刻的网络安全认知,并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去应对未来的网络挑战。

评分

《Windows骇客程式设计:勒索病毒加密篇》这本书的名字就极具吸引力,它直接触及了当前网络安全领域最热门、也最具破坏性的威胁之一。我一直对计算机系统底层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恶意软件是如何利用这些机制进行攻击深感兴趣。勒索病毒的出现,无疑是利用了Windows系统在文件管理和数据安全方面的某些特性,并结合了先进的加密技术。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注册表、API接口等关键组件,解释勒索病毒是如何利用这些机制来定位、加密和锁定用户数据的。关于加密部分,我希望作者能够详细介绍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以及哈希算法在勒索病毒中的应用,包括密钥的生成、管理、以及攻击者如何确保自己拥有解密密钥,而受害者则无法获取。我期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代码示例,让我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例如如何使用特定的API函数来访问和加密文件,以及如何模拟勒索病毒的加密过程。此外,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对知名勒索病毒家族的分析,例如 WannaCry, NotPetya等,并剖析它们的加密策略和传播方式,那将非常有价值。这本书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更是为了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勒索病毒的危害性,提升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御能力。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掌握识别、分析和应对勒索病毒攻击的关键技术,成为一名更具安全素养的数字公民。

评分

当我看到《Windows骇客程式设计:勒索病毒加密篇》这本书名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关于信息攻防的画面。勒索病毒,这个在近几年让无数企业和个人闻之色变的词汇,其背后无疑是复杂而精密的加密技术在作祟。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份“揭秘指南”。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把Windows系统的底层运作机制,与勒索病毒的加密策略联系起来。我期望它能深入到Windows API层面,讲解文件访问、权限控制以及进程管理等核心概念,因为这些是勒索病毒进行渗透和加密的天然载体。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析勒索病毒所使用的各类加密算法,例如AES、RSA等,以及它们是如何被巧妙地集成到攻击流程中的。这包括密钥的生成、交换、加密和解密过程,以及勒索软件如何确保攻击者能够拥有解密密钥,而受害者则无法获取。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经典的勒索病毒案例分析,让我们能够从实际攻击事件中学习,理解攻击者是如何一步步实现其目标的。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防御勒索病毒的策略和技术,虽然本书的重点是“骇客程式设计”,但从攻击中学习防御,才能做到真正的“知己知彼”。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清晰的逻辑和详实的案例,带领我走进勒索病毒的世界,了解其“作案手法”,从而增强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术防御能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种思维训练,它将帮助我从攻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漏洞。我渴望通过这本书,掌握识别和应对勒索病毒威胁的核心技能,成为一名更具安全意识和技术素养的数字公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