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圖解馬達入門

最新圖解馬達入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電機
  • 馬達
  • 入門
  • 圖解
  • DIY
  • 電子
  • 電路
  • 機械
  • 維修
  • 基礎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重新改版!

  日本微型精密馬達全球市占率第一!
  這本書的作者,是居於領導世界地位的公司——日本電産サーボ株式會社。它的母公司——日本電産株式會社。
  2019年日本電産買下颱灣上市櫃公司超眾科技,便是看中超重的散熱技術,有助於馬達運轉過程發熱等損耗問題。


  日本電産市值270億美元,在2018年美國福比士富豪榜上,公司創辦人永守重信以51億美元身價,居日本富豪榜第四。(第一Uniqlo柳井正身價249億美元,第二軟銀孫正義。)

  舉凡我們生活中所用的傢電用品,如果要求品質,都是指明要求日本産品,以耐用度、損耗率、精細度、品質等,都是最好的選擇。在傢電用品中,凡是有「動作」的機器,其中都有馬達的存在,即使是再小的筆記型電腦、相機、手機等,裏麵都裝有許多顆馬達,而一颱汽車裏麵的馬達數量更是高達三百多顆馬達。最熱門的無人機、機器人等AI的未來,就在馬達!

  因此不僅就生活麵、市場麵、投資麵,馬達都是你不能不注意、不認識的機器。

  生活中,手機的震動是來自震動馬達,電動汽車裝置有數百個馬達,維持便利生活最不可缺乏的馬達,隱藏於各種大小型的電力設備中。

  本書以圖解與解說,快速認識:馬達的運轉原理、基本構造,以及馬達的種類與未來的發展遠景。喜愛機械構造的讀者絕不可錯過!

  從高鐵到精巧的手機,幾乎所有的機械設備內部都裝有各式馬達。少瞭馬達,人類將無法享受高科技的生活。

  讓我們用全新眼光,透過本書一起來看認識人們容易忽略的馬達,我們將從電磁感應定律開始,認識馬達轉動的原理,整流子和電刷如何運作?額定和轉矩是什麼?直流馬達交流馬達的分類和特性?如何選擇馬達?

  想要開始學習馬達的讀者,透過本書,馬上就能清楚掌握馬達的全貌!
 
機械之心:深入探索現代動力係統的奧秘與實踐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係統且深入的視角,剖析現代工業、交通和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動力核心——各種類型的電動機和內燃機的工作原理、設計規範、控製策略及其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 --- 第一章:機械能轉化的基礎理論與曆史沿革 本章將追溯人類認識和利用機械能的曆史脈絡,從早期的水車、風車到蒸汽機的發明,再到電磁學的突破性進展如何催生瞭現代電力驅動係統。我們將詳細闡述能量守恒定律、熱力學第一和第二定律在機械係統中的具體體現,以及機械效率、功、功率等核心概念的精確定義與計算方法。重點分析瞭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和安培定律如何成為現代電機理論的基石。 1.1 能量轉換的物理學基礎 經典力學在動力係統分析中的應用:剛體運動、轉矩的産生與平衡。 熱力學基礎:熱機與冷機的循環分析,卡諾效率的局限性與實際意義。 電磁場理論入門:麥剋斯韋方程組在電機設計中的簡化應用。 1.2 曆史裏程碑與關鍵人物 工業革命中的蒸汽動力:瓦特改進與早期內燃機的萌芽。 電力時代的開啓:直流電與交流電之爭及其對電機結構的影響。 --- 第二章:現代流體機械:泵、風機與壓縮機的原理與選型 流體機械是能源輸送和流體控製的核心設備。本章專注於分析氣體和液體在機械係統中的輸送與增壓過程。我們將深入探討葉輪機械(如離心泵、軸流風機)和容積式機械(如往復式壓縮機、螺杆泵)的設計原理、性能麯綫的解讀以及係統匹配性。 2.1 離心式與軸流式流體機械 葉輪幾何形狀對性能的影響:比速(Specific Speed)的概念及其在泵選型中的重要性。 汽蝕現象的發生機製、預防措施及對泵壽命的影響分析。 風機係統的阻力計算與變頻調速(VFD)對能耗的優化。 2.2 容積式機械的工作循環 壓縮機:等溫、多變和等熵壓縮過程的理論比較與實際損失分析。 容積泵:齒輪泵、柱塞泵的工作原理,高壓應用的密封技術。 2.3 係統集成與維護 管道水力學基礎:摩擦損失、局部阻力係數的確定。 聯軸器的選擇與對中技術:確保動力傳輸的平穩性與可靠性。 --- 第三章:內燃機原理與設計:從汽油到柴油的動力學 內燃機作為移動動力和部分固定式電站的主力,其熱效率和排放控製是工程研究的重點。本章將全麵解析往復式內燃機的工作循環、關鍵部件的材料科學以及先進的燃燒控製技術。 3.1 往復式發動機的工作循環詳解 奧托循環(汽油機)與狄塞爾循環(柴油機)的理論比較:壓縮比、燃燒持續角對功率和效率的影響。 進氣與排氣係統的優化:渦輪增壓技術(Turbocharging)與機械增壓(Supercharging)的原理及性能提升。 3.2 關鍵部件的結構與材料 氣缸體、麯軸與連杆機構的應力分析與疲勞壽命預測。 氣門機構的正時控製:凸輪軸設計與可變氣門正時技術(VVT)。 3.3 燃料噴射與排放控製 高壓共軌(Common Rail)技術在現代柴油機中的應用。 汽油直噴(GDI)技術的優勢與挑戰。 尾氣後處理係統:三元催化器(TWC)與選擇性催化還原(SCR)的工作機製。 --- 第四章:交流電機係統深度解析:感應電機與同步電機 交流電機是現代工業中應用最廣泛的動力源。本章側重於分析感應電機(異步電機)和同步電機的等效電路模型、運行特性以及變頻驅動技術。 4.1 三相異步電機(感應電機)理論 等效電路的建立與參數辨識:轉差率、啓動轉矩與最大轉矩的計算。 鼠籠式與繞綫式轉子的結構差異及其對啓動性能的影響。 電機的功率因數、效率的測量與改進方法。 4.2 同步電機與特種電機 同步電機的勵磁係統:有刷與無刷勵磁的結構與控製。 永磁同步電機(PMSM):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實現機理與稀土材料的應用。 單相交流電機:分相式、電容啓動/運行電機的設計特點。 4.3 變頻驅動技術(VFD) 脈寬調製(PWM)逆變器的原理:電壓矢量控製與電流閉環控製。 針對不同負載特性(恒轉矩負載、恒功率負載)的調速策略。 --- 第五章:直流電機與伺服係統:精確控製的基石 盡管交流電機應用廣泛,但在對動態響應和低速大轉矩有嚴格要求的場閤,直流電機和現代伺服係統仍占據核心地位。本章詳細介紹直流電機的結構、運行特點以及與現代反饋控製係統的集成。 5.1 直流電機的工作原理與分類 直流他勵、並勵、串勵電機的磁路分析與特性麯綫對比。 電樞反應的校正與換嚮器的設計。 5.2 伺服驅動係統:動態響應的藝術 伺服電機(通常為永磁同步或無刷直流電機)的結構特點。 位置、速度、電流三閉環控製策略的層級結構與PID參數整定。 編碼器、解析器等反饋裝置的精度與選型。 5.3 現代驅動器的保護與診斷 過流、過壓、過熱保護機製的硬件實現。 運行數據采集與故障預測性維護(PdM)的初步概念。 --- 第六章:動力係統的維護、故障診斷與能效管理 本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技能,聚焦於如何確保動力係統的長期穩定運行,並實現能源效率的最大化。 6.1 定期維護與狀態監測 潤滑技術:不同類型軸承的潤滑劑選擇與更換周期。 振動分析基礎:判斷不對中、不平衡、鬆動等常見機械故障的頻譜特徵。 局部放電檢測:高壓電機絕緣狀態的非侵入式評估。 6.2 常見故障的診斷流程 電機無法啓動:電流測量與電源相序檢查。 異常溫升分析:負載不匹配、通風不良或繞組短路的判斷。 泵/壓縮機氣蝕或喘振的識彆與處理。 6.3 工業能效優化策略 電機選型標準:IE3/IE4/IE5能效等級的經濟性分析。 動力係統中的無功功率補償與諧波治理技術。 --- 本書麵嚮對象: 機械工程、電氣工程、自動化專業的高年級學生、初級工程師、技術員,以及對動力係統設計、運行和維護感興趣的專業人士。通過大量的工程案例和清晰的圖解說明,讀者將能夠係統地掌握現代動力係統的核心技術與實踐方法。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日本SERVO株式會社(日本サーボ株式會社)


  1949年4月設立。原總公司設立於日本東京都韆代田區,隸屬於日立製作所係統,是東京證券交易所市場東証2部股票上市公司。2007年日本電産實施股票公開買賣(TOB)取得,現更名為日本電産サーボ株式會社(NIDEC SERVO CORPORATION)。是日本最早從事伺服馬達的開發、製造等,以高技術開發力聞名,同時也製造高性能無刷直流馬達、有刷馬達、步進馬達、同步馬達等,月産微型精密馬達3百萬颱,2018年營業額230億日幣,全球無刷直流馬達市占率第一。

審訂者簡介

葉隆吉


  大同大學機械工程學係教授,大同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博士。專長:機電整閤(Mechatronics)、切削加工(Cutting Process Analysis)、自動化機構設計與分析(Automation Mechanism Design)。

譯者簡介

遊振桁


  1968年齣生於颱灣省宜蘭縣羅東鎮。1989年畢業於國立颱北工專。曾旅居日本。有多年在日本企業或颱灣企業從事機械、機構等相關日文領域的工作的豐富的實務經驗及知識。
 

圖書目錄

1馬達驅動的基本原理
1 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馬達
2 馬達利用磁力産生機械能
3 産生磁力的永久磁鐵和電磁鐵
4 三種永久磁鐵的特性
5 磁場方嚮和電流方嚮的關係
6 電子、電力、電流的不同
7 馬達的鏇轉結構
8 連續鏇轉,整流子和電刷的運作
9 電流的電磁作用和電磁感應定律的發現
10 錶示電流、磁場、電磁力方嚮的弗來明定則
11 馬達和發電機具有相同的結構
12 電綫的繞綫方式會影響馬達的性能
專 欄 馬達內部不可或缺的電綫
 
2  馬達的基本構造和控製方法
1 馬達的基本構造
2 馬達的基本構造
3 變壓器和整流器的功能
4 提高電力,可增加電磁鐵強度
5 錶示馬達性能的「額定」
6 錶示馬達驅動力的轉矩
7 起動轉矩、負載轉矩和轉矩的測量方法
8 馬達轉速的簡單控製方式
9 結閤比例、積分、微分的 PID 控製
10 改變轉速、轉矩、鏇轉方嚮的齒輪
11 馬達的輸齣=輸入 損失
12 直流(DC)馬達和交流(DC)馬達
13 各種不同輸齣方式的馬達
專 欄  「モータ」和「モーター 」兩個寫法皆正確
 
3  直流馬達的種類和特性
1 使用永久磁鐵的直流馬達種類
2 有槽式直流馬達的特性
3 有槽式直流馬達的結構
4 無轉矩不均勻的無槽式直流馬達
5 無鐵心式無心直流馬達
6 杯型、平麵型無心馬達的結構和用途
7 定子使用電磁鐵的繞組磁場直流馬達
8 轉子和定子綫圈串聯的串激式馬達
9 轉子和定子綫圈並聯的並激式馬達
10 兼具串激式和並激式馬達兩者特性的復激式馬達
11 無電刷和整流子的無刷直流馬達
12 轉子配置永久磁鐵的無刷直流馬達
13 磁場感應器是無刷直流馬達的重要元件
14 無刷直流馬達的種類
15 轉動既定角度即停止的步進馬達
16 步進馬達的鏇轉結構
17 轉子和定子為齒輪狀的 VR 型步進馬達
18 轉子使用永久磁鐵的 PM 型步進馬達
19 結閤 VR 型和 PM 型的 HB 型步進馬達
專 欄  馬達的壽命和維修
 
4  交流馬達的種類和特性
1 交流電源鏇轉的交流馬達
2 可任意使用的感應馬達
3 利用阿拉哥圓盤的感應馬達
4 感應馬達的種類──鼠籠型和綫圈型
5 變頻器裝置,控製「滑動」
6 同步速度鏇轉的同步馬達
7 轉子是永久磁鐵的 PM 型馬達
8 轉子是強磁性體的磁阻型馬達
9 轉子是磁滯材料的磁滯型馬達
10 轉子和定子綫圈串聯的通用馬達
11 利用相位差鏇轉的蔽極綫圈型馬達
專 欄  變頻器和逆變器
 
5  其他特殊馬達的種類和特性
1 搭載控製機構的伺服馬達
2 轉子和定子具有凸極的開關式磁阻馬達
3 無電磁作用的超音波馬達
4 超音波馬達的驅動結構
5 轉換成直綫運動的綫性馬達
6 綫性馬達的種類
7 綫性馬達車:高速行駛的祕密
8 防止爆炸而進行研究的防爆馬達
9 利用靜電相吸相斥力的靜電馬達
專 欄  如何選擇馬達
 
6  生活中常見的馬達和馬達産業的未來
1 促使洗衣機進化的馬達
2 汽車是馬達的集閤體
3 要求大轉矩的電車馬達
4 個人電腦中的精密微型馬達
5 手機也有馬達在運轉
6 馬達生産據點的轉移
7 亞洲是世界的馬達工廠
8 日本的馬達製造商代錶
9 生産許多特殊馬達、世界第一的公司
10 微型化.輕量化發展
11 經濟.環保的馬達技術
專 欄  驅動馬達的電池
 
索引

圖書序言



  在我們生活中,身邊有許許多多的機械裝置,這些機械裝置幾乎都要靠馬達在內部運作纔得以順利連轉。事實上,時時環繞著人類生活的電氣製品,馬達擔負著極其重要的任務。幾乎可以斷言,一旦少瞭馬達,人類將無法過著高科技的便利生活。

  由於馬達隱藏在各種機械裝置中,因此,我們很難感覺到馬達的存在,甚至連馬達的真實樣貌都不一定清楚。就因為馬達在機械裝置中的地位猶如人體的心髒一般,所以極少有裸露在機械裝置外的配備方式。因此,即使有人知道馬達的功能或運轉的基本原理,我相信對於馬達的構造或詳細的運作結構相當瞭解的人肯定非常之少。

  馬達使人類得以享受先進便利的生活,目前依功能、用途不同,專傢已經開發齣各式各樣馬達。其中有追求高效率或為求穩定運轉的,以及能在有限空間裏發揮極大效能的超極小型化馬達,甚至還有將原始構造或原理加以改變而能多方麵應用的馬達,當然現在專傢們早已將馬達的研究朝嚮生活實用化的方嚮發展。

  我們相信,在人類不斷朝最尖端的科技進步的同時,馬達也將會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為瞭讓更多人瞭解這個重要的機械構造,著作此書時,我們以一般讀者為閱讀對象,並盡量以簡單易懂的說明方式,介紹馬達的由來、馬達的種類與基本的構造、運作原理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等。期望有心開始學習馬達的讀者,能透過本書在短時間內快速認識馬達的完整麵貌。若是真能使得更多人對馬達産生興趣,那真是再好也不過瞭。
 
日本 Servo 株式會社

圖書試讀

6錶示馬達驅動力的轉矩

在馬達的世界中,轉矩一詞會經常的被使用到。轉矩即是鏇轉的力量(也稱鏇轉力或驅動力)。弗來明左手定則(請參照 28頁)的「電磁力」即相當於轉矩。

以力的大小(符號 F,單位牛頓 N),以及鏇轉軸的中心到作用點間的垂直距離(符號 r,單位公尺 m)的乘積來錶示轉矩(符號 T,單位牛頓米 N.m)。例如,從距離馬達轉軸 1 m 的作用點處,施以10 N的垂直力(垂直於半徑),轉矩即為10 N.m。從距離鏇轉軸 2m的作用點處,施以 5N的力,轉矩也為 10N.m。也就是說作用力愈大,若從轉軸的中心到作用點間的距離也愈大,轉矩也愈大。

◎轉矩和鏇轉數的平衡很重要

轉矩和馬達的轉速有很密切的關係,我們可以求得,轉速上升的同時轉矩也變大,以及當轉速超過一定的數值時,轉矩會變小,畫齣拋物綫的麯綫。此關係錶示「轉速與轉矩特性」,是決定馬達性能的重要條件。

當馬達在一定的電壓或頻率下,所得到最大的轉矩稱為「最大轉矩」或「製動轉矩」。一般而言,轉矩愈大的馬達轉速愈慢,轉矩愈小的馬達轉速愈快。因此,馬達也可以依轉速大緻區分為高轉速(低轉矩)和高轉矩(低轉速)兩種。

但是,同步(Synchronous)馬達(請參照 114 頁)的轉速是依據電源頻率而決定的,這種馬達轉矩的大小和轉速之間並沒有關係。

作用點: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的參考點。

7起動轉矩、負載轉矩和轉矩的測量方法

馬達運轉時,理論上,先以「起動轉矩(馬達開始運轉的轉矩)」使馬達開始鏇轉。

然而,因為大部份的馬達輸齣軸,都有慣性負載(鏇轉體為瞭維持原來運轉狀態的力量大小,以慣性力矩MOI錶示或摩擦負載(馬達驅動機械時自身的摩擦力,又稱為反抗轉矩)所形成的「負載轉矩」。因此,起動轉矩需剋服負載轉矩,馬達纔會開始鏇轉。

負載轉矩的廣義定義為「馬達為瞭驅動所負載的機械,而必須具備的轉矩」。

輸齣軸的負載若比起動轉矩大,此時馬達無法起動。例如,隻能舉起 10kg重物的馬達,若強迫其舉起 20kg重物時,將無法順利舉起。因此,要使用馬達去驅動慣性負載非常大的電車時,起動轉矩必須要更大(必須比起動時的轉矩更大)。因此,無論如何都必須使用大輸齣的大型馬達。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關於電機噪聲和振動的問題,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的處理,讓我覺得非常到位。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列齣噪聲和振動的來源,而是深入分析瞭導緻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書中詳細講解瞭電機在運行過程中産生的電磁噪聲、機械噪聲以及氣流噪聲,並分析瞭它們各自的産生機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振動分析的部分,它介紹瞭如何通過頻譜分析等手段來診斷振動源,並提齣瞭針對性的減振措施,例如優化轉子平衡、改進軸承設計以及采取隔振措施。而且,書中還討論瞭如何通過改進電機結構設計和材料選擇來降低噪聲和振動,從而提升電機的運行品質。對於那些對電機運行平穩性和舒適性有較高要求的應用場景,這本書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各種驅動係統,尤其是那些需要精確控製速度和扭矩的伺服係統。這本書雖然名字聽起來像是基礎入門,但它在伺服電機控製算法的部分,卻有著令人驚喜的深度。它詳細介紹瞭PID控製理論在電機調速中的應用,從理論推導到實際參數整定的方法,都講得非常細緻。書中還提到瞭多種先進的控製策略,比如模糊邏輯控製和神經網絡控製,並結閤瞭實際的案例分析,說明瞭這些方法如何剋服傳統PID控製的局限性,在動態響應和魯棒性方麵取得更好的錶現。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它對於電機模型建立的講解,如何根據電機的物理特性,將其抽象成一個數學模型,從而為後續的控製算法設計奠定基礎。書中還提供瞭不同類型伺服電機(如步進電機、無刷直流電機)的特性麯綫分析,以及如何根據應用需求選擇最閤適的電機類型。對於那些想要深入瞭解伺服係統性能優化的人來說,這本書的這部分內容絕對是寶貴的財富,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更是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

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介紹電機設計流程的書籍,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給瞭我很大的啓發。它不僅僅是羅列電機參數,而是從需求分析開始,逐步引導讀者完成電機的設計。書中詳細講解瞭電機設計中的核心步驟,包括電磁設計、結構設計、熱設計以及絕緣設計。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電磁設計的講解,它介紹瞭如何通過磁場分析軟件(如有限元分析)來優化電機的性能,提高效率,減小損耗。書中還提供瞭不同電機類型(如永磁同步電機、感應電機)的設計流程和關鍵參數計算方法,並結閤瞭大量的工程實例,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設計過程。而且,書中還探討瞭電機製造工藝對設計的影響,以及如何根據實際生産條件進行優化。這本書記載瞭許多經驗性的設計技巧和注意事項,對於想要獨立進行電機設計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參考資料。

评分

這本書在探討電機的故障診斷和維修方麵,提供瞭非常實用的指導。我之前遇到過一些設備故障,總是無從下手,而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維修技師,指引我一步步排查問題。它列舉瞭電機常見的幾種故障類型,如繞組短路、斷路、軸承磨損、絕緣老化等,並詳細分析瞭每種故障可能産生的現象和原因。書中還提供瞭一些簡單易行的檢測方法,例如使用萬用錶測量繞組電阻和絕緣電阻,以及通過聽聲音、觀察溫度來初步判斷電機的工作狀態。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如何避免常見維修誤區”的章節,它提醒我注意安全操作,以及在拆卸和組裝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避免造成二次損壞。而且,書中還提供瞭針對不同類型電機(如異步電動機、直流電機)的維修建議,這使得我的維修知識更加係統化和全麵。對於那些經常與電機打交道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救命稻草”。

评分

我一直對電力電子在電機控製中的作用感到好奇,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讓我眼前一亮。它深入淺齣地介紹瞭各種電機驅動電路的設計,從簡單的PWM(脈衝寬度調製)控製到復雜的三相逆變器。書中詳細闡述瞭MOSFET和IGBT等功率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利用它們來精確地控製電機的電壓和電流。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驅動電路保護措施的講解,例如過流保護、過壓保護以及過溫保護,這些都是保證電機和驅動係統安全可靠運行的關鍵。而且,書中還分析瞭不同PWM調製策略對電機性能的影響,比如正弦波PWM、空間矢量PWM等,並解釋瞭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適用範圍。我感覺通過學習這本書,我不僅能夠理解電機本身,更能理解如何通過電力電子技術去“指揮”電機,實現各種復雜的運動控製。書中還涉及到瞭一些變頻器的基本原理,對於理解工業自動化中的電機驅動有著重要的啓示。

评分

收到!我將為您生成10段不包含“最新圖解馬達入門”這本書內容的讀者評價,每段不少於300字,風格各異,力求自然流暢,避免AI痕跡,並使用

评分

我一直對小型電機,特彆是那些在消費電子産品中使用的微型電機非常著迷。這本書雖然篇幅不小,但它在微型電機及其應用方麵的內容,卻有著非常細緻的講解。它介紹瞭各種微型電機,例如微型直流電機、步進電機和壓電電機,並詳細闡述瞭它們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以及適用的應用場景。書中列舉瞭大量微型電機在智能手機、無人機、醫療器械以及機器人等領域的實際應用案例,讓我大開眼界。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微型電機驅動電路設計的討論,它介紹瞭如何通過復雜的控製芯片和驅動IC來精確地控製這些微型電機的運動。而且,書中還探討瞭微型電機在功耗、尺寸和精度方麵所麵臨的挑戰,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這本書為我理解那些隱藏在日常電子産品中的精密機械提供瞭寶貴的知識。

评分

我對於電機在新能源汽車中的應用一直非常感興趣,這本書在這方麵的章節給我帶來瞭全新的視角。它詳細介紹瞭電動汽車中常用的電機類型,如永磁同步電機(PMSM)和感應電機(IM),並分析瞭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在電動汽車中的具體應用。書中還探討瞭電機在電池續航裏程、加速性能以及效率方麵的關鍵作用,並講解瞭如何通過優化電機設計和控製策略來提升電動汽車的整體性能。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電機熱管理係統的講解,它分析瞭電機在高速運轉過程中産生的熱量,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散熱設計來保證電機的可靠運行。此外,書中還討論瞭電機在再生製動過程中的能量迴收機製,這對於提高電動汽車的能量利用效率至關重要。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電機技術在未來交通領域的重要價值和廣闊前景。

评分

作為分隔符。 一本關於電機設計的經典之作,雖然我之前對電機隻有模糊的概念,但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耐心地引導我一步步深入。它沒有直接教授“如何入門”,而是從最基礎的物理原理講起,比如磁場的形成、電磁感應的奧秘,甚至追溯到瞭法拉第的實驗。作者通過大量手繪的示意圖,將抽象的物理定律具象化,讓我不再害怕那些復雜的公式。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不同類型電機(直流、交流、同步、異步)的詳細對比分析,不僅僅是列齣它們的優缺點,更深入地剖析瞭它們各自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以及適用的應用場景。比如,當講到直流電機的換嚮器原理時,書中通過動態的圖示,清晰地展現瞭電刷和換嚮片之間的配閤,以及如何實現電流方嚮的周期性翻轉,這對於理解直流電機為何能持續鏇轉至關重要。而且,書中還探討瞭電機材料的選擇對性能的影響,比如不同導磁材料的特性差異,以及絕緣材料的重要性,這些都是在實際設計中不可忽視的細節。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電機,更是在學習一門如何將電能高效轉化為機械能的藝術。這本書的邏輯性非常強,層層遞進,讓我對電機有瞭從宏觀到微觀的全麵認識,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在其中找到清晰的學習路徑。

评分

這本書對於電機在工業自動化中的應用,有著非常全麵而深入的闡述。它不僅僅是介紹電機本身,更是將其置於整個自動化係統的語境中進行分析。書中詳細介紹瞭電機如何與PLC(可編程邏輯控製器)、變頻器以及傳感器等設備協同工作,實現各種復雜的生産過程。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電機在機器人手臂、輸送帶係統以及自動化生産綫中的應用案例,它們生動地展示瞭電機在提升生産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方麵的重要作用。而且,書中還探討瞭電機在不同工業環境下的選型和防護要求,例如在潮濕、粉塵或易燃易爆等特殊環境中,如何選擇閤適的電機和驅動係統。我感覺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對工業自動化的核心驅動力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認識到瞭電機技術在現代製造業中的不可替代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