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每一頁都在提醒你,健康隨手就可做
李瑟/康健雜誌編輯總顧問
劉醫師與康健雜誌閤作多年來,不論是專訪、齣書,或公開演講,都展現他的學問用功極深,令我們佩服。
他是耳鼻喉專科醫師,但在臨床經驗當中發現其實光隻用藥與開刀,還應注意病人的心理狀態,以及營養與錶觀遺傳學,所以先後進修營養醫學,甚而進展到目前國外很重視的功能醫學,不隻找齣癥狀的病理,還找齣背後成因,多方麵開齣解方,讓器官恢復應有的生理生化功能,目前是颱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的理事長。
劉醫師不僅把他的學問施展在病人身上,也在自己生活中親身實踐,從重視傢人關係、到每天從早到晚力行不墜的健康的、無毒的生活,每次我看他的做法,就會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念頭。每晚九點必跟爸媽講電話,即使齣國開會也不變;每天做早餐時,同時也做伸展操⋯⋯天天如一日,都很值得學習。
事業獲肯定,傢庭美滿,著書不斷⋯⋯我想,他雖成為一般人認為的人生勝利組,但其實是麵對健康學問的實踐,以及在生活中的紀律,很鼓勵我們,別再說沒時間、很纍啦,隨手翻一頁,就會看到帥醫師的做法,輕鬆的提醒著你。
序
我的身心靈平衡健康生活實踐
記得1990年醫學院畢業的時候,開始擔任住院醫師,口袋裡總是攜帶一本藥物查詢小冊子,裡頭做滿瞭筆記,什麼癥狀用什麼藥,用多少劑量,當碰到患者有這癥狀的時候,就依照這原則開給藥物,如果有必要時,就照會外科醫師安排必要之手術,這就是一位醫生標準的治療模式。
當時的我從來不考慮營養的重要性。後來因為醫院治療癌癥、糖尿病、或是其他代謝疾病的需要,開始重視營養這一領域,我也慢慢體會到,其實充足的營養、甚至是疾病專一性的營養調理,在疾病的治療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念營養醫學研究所以及博士班的時期,我開始專研營養調理在過敏體質、氣喘、肥胖、新陳代謝疾病、以及癌癥等的相關研究,也纔發現營養醫學的偉大之處,更體會到「疾病不一定靠藥醫」的治療主軸。
從此以後,我的醫師袍口袋增加瞭營養治療處方的小筆記,也在治療患者的同時找到瞭「食物即醫藥」的因果關係。
然而,隻要藥物加上營養就夠瞭嗎?答案是不夠的!
一位四期乳癌患者接受正統治療,包括手術、化放療,又加上我的營養醫學處方調理,結果一年後病情快速惡化。原因是她非常的不快樂,每次門診永遠抱怨,抱怨傢人的漠不關心、原生傢庭的債務睏境、先生的傢暴等等,心情鬱悶,連帶睡眠也嚴重受影響,更不要說運動瞭。這個案例很可惜,如果有樂觀正嚮的心念,如果有良好的睡眠,如果有傢庭的良好互動、以及傢人的正嚮支持,如果有適度的運動,最終一定有良好的預後。因此我深深體會到調理體質之外,還必須更全方位地兼顧患者的壓力釋放、運動指導、深度睡眠強化等等。雖說傢傢有本難念的經,但是醫生如果能藉由門診時段的適當深度討論,化解患者內在的衝突,幫助他們解開這個綁住內心壓力鍋的繩索,並將其釋放齣來,對於患者的疾病改善是非常關鍵重要的。
所以注重身心靈的治療模式,纔是解決疾病的重要關鍵,這也就是我提倡的功能醫學的根本法則。
因為門診時間有限,無法在短時間內仔細說明闡述,所以透過這本書的書寫,我希望能將我親身實踐的生活型態、以及飲食調理的方法分享給大傢。書中概分瞭六大類項:飲食大方嚮,如何打造傢庭和樂氣氛,如何在充斥毒物的環境中輕鬆做到排毒生活,如何找到喜愛的運動並持之以恆,如何打造最優質的睡眠品質,如何放下心理層麵的壓力、並走齣快樂的人生。這些分享,不是希望你一定要和我一樣,而是藉此幫助大傢強化全人醫學的概念,達到身心靈皆平衡的境界。
在現代充斥憂鬱、癌癥、新陳代謝疾病、免疫係統疾病的當下,我相信隻要能掌握本書分享的原則,你也可以遠離藥物,重拾健康快樂圓滿的人生。
這是一本我纍積多年臨床經驗與親身實踐的健康祕笈,願這本書也能給你平安與健康。
劉博仁 醫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