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硬派:Windows核心首度公開C++解析

絕對硬派:Windows核心首度公開C++解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譚文
图书标签:
  • Windows内核
  • C++
  • 操作系统
  • 底层原理
  • 系统编程
  • 驱动开发
  • 内核调试
  • Windows
  • 源码分析
  • 技术深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作者使用了WDK作為驅動程式的開發,在重要部分,更使用了神級的組合語言進行修改編輯,久違的Windows核心剖析好書
 
  ◎ 用最強大的C++、組合語言,充分解析32位元及64位元
  ◎ 從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到最新的Windows 10,處理程序大公開
  ◎ 徹底解決對Windows一知半解的尷尬局面,一探封閉系統Windows核心的究竟
 
  適合讀者群
  電腦軟體安全從業者,有C 語言基礎且有興趣了解 Windows 核心、希望從事 Windows 核心開發、或對電腦安全感興趣的讀者。
 
專家推薦
 
  本書是作者多年實作經驗的精華之作,深入淺出的揭開現代OS核心的神秘面紗,是每一位安全技術實作者的良器。~~ 數篷科技CTO 楊一飛
 
  本書系統地介紹Windows系統程式設計機制,內容豐富、簡單易懂,想學習Windows核心程式設計,有這一本足矣。~~十五派信息安全教育創始人 任曉琿
 
  本書作者以雄厚的技術實力和多年程式設計經驗,系統地介紹Windows核心程式設計的方方面面。本書適合入門與進階Windows和新開發的讀者閱讀。~~騰訊安全部總監、安全應急響應中心(TSRC)負責人 胡珀 (lake2) 
 
  這是一本有關Windows驅動開發的寶典,內容全面、詳實。書中介紹的方法和技巧實用性強,有很高的參考和學習價值。~~騰訊防毒實驗室負責人 馬勁松
 
  Windows平台的核心安全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會是軟體安全界重要的技術領域之一,本書全新的技術內容會讓你受益匪淺。~~《Android 軟體安全權威指南》作者 豐生強
 
  本書內容豐富、主題清晰,作者有著豐富的驅動開發經驗,會助您快速進階Windows核心程式設計開發。~~GeekPwn評委、滴滴美國研究院資深專家工程師 王宇
 
  本書不僅可以學習Windows核心開發的理論知識,還有很多實際案例,可以很好地提高閱讀者的動手能力,並累積程式設計經驗。~~永安在線 CTO 鄧欣
 
  作者分享了Windows主機安全面向的開發技巧,讀者只要認真閱讀並動手實作,一定會收穫滿滿。~~PC Hunter作者 linxer
深度探索:现代操作系统底层架构与高效能C++编程实战 本书聚焦于操作系统核心原理的深度剖析,结合前沿的C++语言特性,旨在为系统级软件开发者、操作系统研究人员以及对底层技术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尽且实用的技术指南。我们不局限于表面的应用编程接口(API),而是深入到内存管理、进程/线程调度、I/O子系统以及虚拟化技术的核心机制中,同时探讨如何运用现代C++的强大功能来构建健壮、高效的系统软件。 --- 第一部分:操作系统核心概念重构与抽象 本部分将系统地梳理和重构读者对操作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重点在于从硬件抽象层向上构建软件模型的思维框架。 第一章:从裸机到抽象——启动过程与硬件交互 引导序列的奥秘: 详细解析从固件(UEFI/BIOS)到内核加载的整个启动流程。我们将深入研究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的工作原理,包括如何初始化关键的硬件资源,如中断描述符表(IDT)的设置,以及如何切换到受保护模式或长模式。 汇编与C的桥梁: 探讨汇编语言在操作系统初始化阶段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上下文保存与恢复、栈的建立,以及如何安全地过渡到高层次的C语言环境。 中断与异常处理机制: 深入分析中断向量表、中断描述符表的工作方式。我们将详细解析各种类型的异常(如缺页异常、通用保护错误)在内核中的捕获、诊断和恢复机制,这是构建稳定系统的基石。 第二章:内存管理的艺术——虚拟化与物理层面的交织 分页机制的精髓: 详尽阐述基于页表的内存管理单元(MMU)如何实现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我们将研究多级页表的结构,以及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的缓存效应如何影响性能。 内核内存分配器设计: 摒弃对标准库分配器的依赖,我们着手设计和实现高效的内核级内存分配器。内容包括伙伴系统(Buddy System)的实现细节,slab/slub分配策略在缓存对象方面的优势,以及如何处理内存碎片化问题。 虚拟内存与文件系统映射: 探讨`mmap()`等系统调用背后的机制,理解如何将文件内容直接映射到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中,以及这种机制如何优化文件I/O性能。 --- 第二部分:并发、调度与进程模型 本部分是理解现代多核系统性能瓶颈和优化策略的关键。 第三章:进程与线程的生命周期管理 上下文切换的开销分析: 深入剖析CPU寄存器集、程序计数器、栈指针等关键状态在进程或线程切换过程中保存和恢复的细节。我们将量化上下文切换对系统性能的实际影响,并探讨如何通过优化调度器来最小化这种开销。 内核数据结构的同步挑战: 系统级编程中,如何保证内核数据结构在并发访问下的一致性是重中之重。本章将详述自旋锁(Spinlocks)、互斥量(Mutexes)以及读写锁在内核环境下的特定实现和适用场景。 细粒度同步的未来: 介绍无锁(Lock-free)和等待无关(Wait-free)数据结构的构建方法,重点讲解基于原子操作(Atomic Operations)的并发原语(如CAS循环)在实现高性能同步机制中的应用。 第四章:调度策略的演进与实践 时间片与优先级继承: 全面解析经典的调度算法(如FCFS、RR、多级反馈队列),并聚焦于现代抢占式内核中复杂的优先级继承和提升机制,以应对实时性要求高的任务。 多核环境下的负载均衡: 探讨如何设计调度器来优化CPU亲和性(CPU Affinity),以及如何实现跨核的负载均衡策略,避免热点核(Hot Cores)的出现,确保系统资源的均匀利用。 实时调度与软/硬实时性: 区分硬实时和软实时系统的调度要求,介绍针对特定延迟敏感型应用的调度扩展和技术(如Preemption Threshold)。 --- 第三部分:I/O子系统、驱动模型与高性能C++应用 本部分将视野转向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的交互,并结合现代C++的工程实践。 第五章:I/O子系统与设备驱动交互 系统调用接口(Syscall): 详细解析系统调用机制的实现,包括用户态如何触发陷阱(Trap),内核态如何验证参数,以及陷阱返回后的用户态恢复过程。 块设备与缓冲管理: 深入理解块设备的寻址机制、队列管理(如I/O调度器如CFQ/Deadline/BFQ的演变)以及内核缓冲区缓存(Buffer Cache)在减少物理磁盘访问中的作用。 异步I/O的革命: 重点介绍现代I/O模型,如`epoll`(Linux)或`IOCP`(Windows)的底层工作原理。我们将分析如何利用这些机制构建高性能的网络服务器,实现数万并发连接的处理。 第六章:面向系统编程的现代C++工程实践 资源管理与RAII在内核/驱动中的适配: 虽然标准C++库的某些特性在内核中受限,但RAII(Resource Acquisition Is Initialization)思想的精髓是系统编程的关键。我们将探讨如何在受限环境下实现类C++风格的资源安全封装(如使用定制的智能指针或包装器)。 模板元编程与编译期优化: 展示如何利用C++的模板元编程能力,在编译期进行类型检查、接口断言和常量计算,从而在不牺牲运行时性能的前提下,提升系统代码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 并发编程的高级特性: 结合C++11/17/20引入的`std::thread`、`std::future`、协程(Coroutines)等特性,对比它们与底层操作系统线程/调度机制的映射关系。重点讨论如何安全地将现代C++的并发模型移植到系统级框架中,以简化复杂的多线程逻辑。 --- 结语:构建下一代系统的蓝图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赋予读者一种从底层硬件视角审视和设计复杂软件系统的能力。通过对操作系统核心机制的彻底理解,并辅以现代C++语言的强大表达力,读者将能够设计出更稳定、更高效、更易于维护的系统级软件。我们相信,对“为什么”的深入探究,远比仅仅知道“如何做”更为重要。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譚文
 
  網名楚狂人 
 
  安全軟體發展經驗豐富,曾任職NEC、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騰訊科技。從事過企業安全軟體、x86版Android的houdini專案、騰訊電腦管家、騰訊遊戲安全等開發工作,對Windows核心有深入研究。
 
  現任騰訊科技遊戲安全團隊驅動程式開發負責人,專家工程師。
 
陳銘霖
 
  終端開發經驗豐富,先後任深信服科技架構師、騰訊科技高級工程師;曾主導騰訊電腦管家核心安全驅動開發,以及疑難病毒打擊專案、騰訊Windows伺服器安全開發專案;對Windows及macOS系統有深入研究,在To C以及To B行業有豐富的開發經驗。
 
  現任數篷科技高級架構師,終端安全負責人。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基礎篇
01 核心程式設計環境

1.1 下載開發編譯環境
1.2 撰寫第一個C 檔案
1.3 編譯第一個驅動 

02 核心驅動執行與偵錯
2.1 驅動的執行 
2.2 服務的基本操作
2.3 驅動的偵錯 

03 核心程式設計基礎
3.1 上下文環境 
3.2 插斷要求等級
3.3 驅動例外
3.4 字串操作 
3.5 鏈結串列 
3.6 迴旋栓鎖
3.7 記憶體分配 
3.8 物件與控制碼
3.9 登錄檔 
3.10 檔案操作 
3.11 執行緒與事件

04 應用與核心通訊
4.1 核心方面的程式設計
4.2 應用方面的程式設計

05  64 位元和32 位元核心開發差異
5.1 64 位元系統新增機制
5.2 程式設計差異

06 核心程式設計技巧
6.1 初始化設定值問題
6.2 有效性判斷
6.3 即時申請 
6.4 獨立性與最小化原則 
6.5 巢狀結構陷阱
6.6 穩定性處理

第二篇 過濾篇
07 序列埠的過濾

7.1 過濾的概念
7.2 獲得實際資料 
7.3 完整的程式

08 鍵盤的過濾
8.1 技術原理 
8.2 鍵盤過濾的架構
8.3 鍵盤過濾的請求處理
8.4 從請求中列印出按鍵資訊 
8.5 Hook 分發函數
8.6 Hook 鍵盤中斷反過濾
8.7 直接用通訊埠操作鍵盤 

09 磁碟的虛擬
9.1 虛擬的磁碟
9.2 一個實際的實例 
9.3 入口函數
9.4 EvtDriverDeviceAdd 函數
9.5 FAT12/16 磁碟卷冊初始化
9.6 驅動中的請求處理 
9.7 Ramdisk 的編譯和安裝

10 磁碟的過濾
10.1 磁碟過濾驅動的概念
10.2 具有還原功能的磁碟卷冊過濾驅動
10.3 驅動分析

11 檔案系統的過濾與監控
11.1 檔案系統的裝置物件
11.2 檔案系統的分發函數
11.3 裝置的綁定前期工作
11.4 檔案系統控制裝置的綁定
11.5 檔案系統卷冊裝置的綁定
11.6 讀/寫操作的過濾
11.7 其他操作的過濾
11.8 路徑過濾的實現
11.9 把sfilter 編譯成靜態程式庫

12 檔案系統透明加密
12.1 檔案透明加密的應用
12.2 區分處理程序
12.3 記憶體對映與檔案緩衝
12.4 加密標識
12.5 檔案加密表
12.6 檔案開啟處理 
12.7 讀/寫加密和解密
12.8 crypt_file 的組裝

13 檔案系統微過濾驅動
13.1 檔案系統微過濾驅動簡介
13.2 Minifilter 的程式設計架構
13.3 Minifilter 如何與應用程式通訊
13.4 Minifilter 的安裝與載入

14 網路傳輸層過濾
14.1 TDI 概要 
14.2 TDI 的過濾架構
14.3 產生請求:取得位址
14.4 控制請求
14.5 本書實例tdifw.lib 的應用

15 Windows 過濾平台
15.1 WFP 簡介
15.2 WFP 架構
15.3 基本物件模型
15.4 WFP 操作
15.5 WFP 過濾實例

16 NDIS 協定驅動
16.1 乙太網路封包和網路驅動架構 
16.2 協定驅動的DriverEntry
16.3 協定與網路卡的綁定
16.4 綁定的解除
16.5 在使用者態操作協定驅動 
16.6 在核心態完成功能的實現 
16.7 協定驅動的接收回呼

17 NDIS 迷你通訊埠驅動
17.1 迷你通訊埠驅動的應用與概述
17.2 迷你通訊埠驅動的初始化
17.3 開啟ndisprot 裝置
17.4 使用ndisprot 發送封包
17.5 使用ndisprot 接收封包
17.6 其他的特徵回呼函數的實現

18 NDIS 中間層驅動
18.1 NDIS 中間層驅動概述
18.2 中間層驅動的入口與綁定
18.3 中間層驅動發送資料封包
18.4 中間層驅動接收資料封包
18.5 中間層驅動程式查詢和設定
18.6 NDIS 控制碼
18.7 產生普通控制裝置

第三篇 應用篇
19 IA-32 組合語言基礎

19.1 x86 記憶體、暫存器與堆疊
19.2 x86 中函數的實現
19.3 x86 中函數的呼叫與傳回
19.4 從32 位元組合語言到64 位元組合語言
19.5 64 位元下的函數實現

20 Windows 核心掛鉤
20.1 系統服務描述符號表掛鉤
20.2 函數匯出表掛鉤
20.3 Windows 7 系統下IofCallDriver的追蹤 
20.4 Windows 7 系統下內聯掛鉤 
20.5 中斷與中斷掛鉤 

21 Windows 通知與回呼
21.1 Windows 的事件通知與回呼
21.2 常用的事件通知 
21.3 Windows 回呼機制
21.4 安全的死角,回呼的應用

22 保護處理程序
22.1 核心物件簡介
22.2 核心物件的結構
22.3 保護核心物件
22.4 處理程序的保護

23 程式植入與防植入
23.1 植入與防植入簡介
23.2 常用的植入方式
23.3 主動植入
23.4 被動植入
23.5 防植入
23.6 歸納 

A 如何使用本書的原始程式
B 練習題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501570
  • 規格:平裝 / 880頁 / 17 x 23 x 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Windows 是目前主流的封閉原始碼作業系統,從第一個NT 核心的Windows2000 至今,已經有20 年左右的歷史。在這漫長的20 年內,為了滿足日益變化的業務需求,以及應對不斷升級的安全挑戰,Windows 作業系統核心一直不斷升級與增強,其主要表現是核心中增加了新的邏輯模組與安全機制,其中最為典型的是64 位元的Windows 作業系統核心比較32 位元核心增加了Patch Guard" 模組,這個模組的主要作用是檢查核心是否被協力廠商核心模組「污染」,目的是防止病毒木馬使用核心掛鉤或綁架的技術篡改核心。新的安全機制常常會對安全開發者帶來一定的影響,其原因是一些軟體過度依賴系統未公開的底層技術,而正確的做法是開發者需緊密依賴系統提供的公開機制,利用可利用的機制完成相同的功能,這要求開發者對整個Windows 核心機制有深入的了解。作者撰寫本書的目的之一,正是希望讀者能對Windows 核心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
 
  本書的前身是《Windows 核心程式設計與驅動開發》,本書在前者的基礎上,刪除了部分過時的章節,重新定義了大部分基礎章節並新增了部分目前較為熱門的技術,同時為了使本書內容更為聚焦,刪除了與Windows 核心連結性不強的內容。
 
  本書針對的讀者群主要有以下幾種。
  ■ 有一定 C 語言基礎,有興趣了解 Windows 核心的讀者。
  ■ 有一定 C 語言基礎,並且希望從事 Windows 核心開發的讀者。
  ■ 有一定基礎的 Windows 核心開發者,有意願進一步加強的讀者。
 
  本書共分為三篇。第一篇為基礎篇(第1 章∼第6 章),從初學者的角度出發,介紹Windows 核心的基本概念、開發環境的架設、系統機制以及核心程式設計的技巧。第1 章與第2 章是本書最為基礎的部分,介紹了核心程式設計的基本概念與開發環境架設,初學者應該首先學習這部分內容。第3 ∼第5 章重點介紹了系統的常用機制,這些機制的使用會貫穿本書所有章節,掌握這些常用機制是核心開發者最基本的要求。第6 章介紹了核心程式設計的注意事項與技巧,這些注意事項與技巧可以幫助初學者少走冤枉路,快速入門。
 
  第二篇為過濾篇(第7 章∼第18 章),是本書的核心內容,由易到難詳細介紹了Windows 系統的過濾機制。首先以最簡單的序列埠過濾驅動開始,剖析了一個過濾驅動的最基本要素,然後分別介紹了鍵盤過濾、磁碟過濾、檔案過濾以及網路過濾。對於網路過濾,本篇從不同的網路層次與角度介紹了TDI、WFP 以及NDIS 等機制。本篇內容涵蓋了目前Windows 系統絕大部分主流的過濾技術。
 
  第三篇為應用篇(第19 章∼第23 章),結合前兩篇的基礎知識,本篇綜合介紹了Windows 安全領域所需的其他技術,透過對本篇的學習,讀者將發現安全技術並不侷限於系統提供的現成機制。本篇選取了目前主流安全軟體所使用到的典型技術,深入淺出,首先介紹了CPU 的基本基礎知識,然後基於上述基礎知識,第20 章重點介紹了Windows 下的掛鉤技術,掛鉤技術常被用於安全軟體的檢測、稽核、攔截等技術;第22 章和第23 章從守護的角度,介紹了自我保護技術。
 
  筆者擁有十餘年的Windows 開發經驗,主導過資料安全、主機安全、伺服器安全等專案,有關To C(針對消費者群眾)和To B(針對企業使用者群眾)企業,深知Windows 核心的複雜性,由於企業的特殊環境,To C 和To B 的核心技術方案選型不盡相同,因為不同的使用者群眾,其主機上軟體存在參差不齊的同類安全軟體,安全軟體之間也存在大量的相容性問題,這些問題的引用使得原本並不簡單的核心程式設計更為複雜化。記得有很多讀者問過我一個相同的問題:如何撰寫一個穩定的核心模組。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以筆者的經驗來看,讀者首先應該養成良好的程式設計習慣,然後深入了解系統的各種安全機制以及攔截方法,在撰寫程式時,請思考以下幾個問題:①這行程式碼是否會被其他軟體攔截導致失敗;②這行程式碼是否會觸發一些協力廠商的回呼函數;③這行程式碼失敗後應該怎麼處理。本書在介紹技術的同時,也介紹了筆者的核心開發心得體會與技巧,希望這些體會與技巧可以為讀者帶來更多的思考。核心程式設計類似於武林秘笈的內功修煉,需要時間沉澱,並非一蹴而就,請讀者要有更多的耐心,「成功之道,貴在堅持」。
 
  本書原始程式碼請至本公司官網deepmind.com.tw 搜尋本書後下載。作者亦有針對本書程式碼,維護一個github 的專案,網址為github.com/minglinchen/WinKernelDev。讀者可以隨時造訪這個網址下載最新的程式碼。
 
  寫作是一項工作量極大而繁雜的工作,而對技術書籍來說更是如此。由於我個人工作的緣故,寫作只能在晚上或週末進行,有時為了整章內容的想法連貫而需要挑燈夜戰,通宵達旦。一路走來,感謝我的父母、妻子和女兒,在每天有限的時間裡,我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專注在寫作上而缺少對他們的陪伴,尤其是我的女兒淇淇,在深感愧疚的同時,也感謝他們的了解與支援。
 
  感謝我的摯友黃瀚,在本書寫作過程中一直支援我,並為我提供了大量的技術性資源。感謝李冰和馮琦二位編輯,她們確保了本書所有文字內容嚴謹與通暢。
 
  感謝「安全圈」內朋友們的支援,尤其感謝數篷科技的科學家吳燁、CTO 楊一飛以及架構師王柏達,他們在工作中為我提供大量的幫助。感謝上一本書籍熱心的讀者,他們回饋的問題更進一步地加強本書的內容。
 
  最後,希望本書能為「安全圈」內的讀者或即將進入「安全圈」的讀者帶來更大的收穫。
 
陳銘霖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很霸氣,給人一種「非得搞懂」的決心。我最近在思考,隨著雲端運算和虛擬化技術的普及,底層的OS調度與資源虛擬化之間是如何協同運作的。如果這本解析能夠稍微觸及到Hypervisor層級(雖然可能是非常簡略的部分),或是探討核心模式(Kernel Mode)與使用者模式(User Mode)之間安全邊界的維持,那就太棒了。因為現代的軟體架構,無論你開發的是Web服務還是AI模型,最終都依賴於底層OS提供穩定且高效的平台。想要寫出真正具備「韌性」(Resilience)的應用,就必須理解平台本身的極限和設計哲學。我非常期待,透過這本C++的視角,能夠真正領悟到微軟工程師在設計這個龐大系統時所秉持的「工程哲學」與權衡取捨。

评分

坦白講,現在市場上關於Linux核心的書籍多如牛毛,但Windows核心的深度資料相對稀少,特別是微軟對其核心的保護機制眾所皆知。因此,這本書的出現,對整個華語技術圈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它展現了一種勇於探索和解構的精神。我個人對文件系統的運作機制非常感興趣,尤其想了解NTFS是如何在底層實現其高效能和資料完整性的。如果書中能涵蓋到像檔案快取(File Caching)、緩衝區管理,甚至是如何處理驚喜(Surprise)的硬碟斷電情境,並用C++的程式碼結構來展示這些底層的結構體(Structs)和介面(Interfaces),那我就會毫不猶豫地推薦給所有想成為系統架構師的朋友。這種深度,不是一般技術部落格可以比擬的。

评分

身為一個在業界打滾了一陣子的開發者,我深知「理論」和「實戰」之間的鴻溝有多大。很多時候,我們寫出來的程式在理想環境下跑得順暢,但一到真實生產環境,遇到資源競爭或中斷時,就會開始出狀況。我強烈懷疑,這本號稱「首度公開C++解析」的著作,必定針對這些實務上的痛點有所著墨。例如,在處理多執行緒同步、鎖定機制(Locks)的選擇與實作上,C++如何與Windows核心的同步原語(Synchronization Primitives)進行底層的對接?這中間的效能取捨和潛在的死結(Deadlocks)該如何預防?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過來人」的經驗談,指出常見的陷阱,並用C++的範例來展示最佳實踐,那它就不只是一本技術參考書,簡直是一本戰鬥手冊了。我期待的不是教科書式的標準答案,而是那些在實戰中磨練出來的「工程智慧」。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真的很有意思,那種深沉的色調配上俐落的字體,一看就知道不是泛泛之輩。我一直對作業系統底層的運作機制充滿好奇,尤其是在微軟這個龐然大物的內部世界。過去看過的資料多半是偏向高層API的應用,真正深入到核心層級,用C++這種直接面對硬體的語言去解構的書籍,市場上實在是鳳毛麟角。我猜測,這本書的作者肯定是在微軟內部摸爬滾打了許多年,才能掌握到如此深入且第一手的資料。光是從書名就能感受到那種「硬核」的態度,沒有任何花俏的包裝,直指系統最底層的邏輯。對於想從使用者或應用程式開發者的層面,真正想把自己的知識體系提升到一個全新維度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簡直就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往魔法世界的門。我期待裡頭能有關於記憶體管理、行程調度,甚至是I/O處理的細膩解析,希望能從書中學到如何用更優化的方式思考程式設計,而不僅僅是學會如何呼叫函數庫。

评分

我得說,光是看到這本書的厚度和排版,就足以讓人感受到作者的誠意了。現在坊間很多技術書,為了追求快速出版,內容常顯得鬆散,或者只是把MSDN的說明文件重新包裝一下。但這本不一樣,它給人的感覺是經過長時間的沉澱和反覆驗證的。我特別關注那些關於系統初始化和啟動流程的章節,這部分往往是理解整個作業系統「生命週期」的關鍵。如果書中能用C++的視角,一步步帶領讀者走過從BIOS/UEFI到核心載入,再到使用者模式建立的整個過程,那真的是無價之寶。我個人尤其偏好那種能把複雜概念視覺化的書籍,希望作者不只用文字,還能搭配大量的程式碼片段和流程圖,把那些抽象的資料結構和介面定義講解得清清楚楚。畢竟,要駕馭底層邏輯,清晰的脈絡比艱澀的詞藻重要一萬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