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新加坡兵法是李光耀創造的,這是《孫子兵法》創造性運用於一個國家的成功案例,在世界各國獨領風騷。
《孫子兵法》其實是“勝之兵法”,6000餘字“勝”字就出現82次,講的是道勝、知勝、先勝、全勝、出奇制勝、變中求勝、勝於易勝、不戰而勝、上下同欲者勝,教人立於不敗之地。
勝即贏。新加坡贏得了獨立,贏得了生存,贏得了發展,贏得了開阜50多年和平環境,贏得了從殖民地到第一世界強國,贏得了“亞洲四小龍”的美譽,贏得了政治獨立、外交活躍、經濟騰飛、科技發達、文化多元、教育領先、醫療先進、社會優雅等全方位的完勝。沒有兵法,如何能勝?
新加坡已故副總理吳慶瑞博士宣導從《孫子兵法》和《三國演義》中學習戰略管理。他擔任過李光耀大學時期的經濟課導師,曾對李光耀資政說,不讀《孫子兵法》不可當新加坡總理。有媒體評論,數十年來,李光耀塑造自己的思維,其中就綜合了英國實證主義、中國《孫子兵法》和百分百的新加坡國家主義,他就像一枚新加坡製造的瑞士鐘錶,永不停擺。
新加坡兵法也是新加坡人創造的。新加坡多個種族並存,多元文化交融,華人、馬來人、印度人、洋人,新加坡基本囊括了世界上主流的人種。因此,新加坡兵法汲取了多種族的精華,是多元文化的結晶。
首先,新加坡以華人為主體,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平均每4人中有3個是華人。而《孫子兵法》是華人的老祖宗傳下來的,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品和絕品,是海外華人的寶貴財富。新加坡華人植根于中華燦爛的古代文化土壤,守護著中華文明的寶庫,這是他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文化基礎。包括李光耀在內的新加坡華人身上流淌著中華傳統文化的血脈,最懂得孫子的精髓與精神,最熱衷孫子的研究與傳播,最善於應用孫子的智慧與謀略。一代又一代的華人在獅城留住中華民族的根並使之枝繁葉茂,在島國撐起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以說,新加坡兵法主要源於中國的《孫子兵法》;《孫子兵法》為新加坡兵法點亮了智慧之光。
其次,新加坡歷史上是一個英國統治下的華人社會,現代新加坡人也是受英式教育的國家。而《孫子兵法》在英國流傳百年,並引領整個英語世界。就歐洲來說,英國對《孫子兵法》翻譯出版最多,研究最深,因而傳播的影響也最大。牛津大學出版的《孫子兵法》成為全球暢銷書,在亞馬遜網站排名第一。在英國,不僅是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史學家、作家,而且經濟學家、教育家、社會學家對孫子也推崇有加。因此,新加坡兵法,也不免帶有英國實用主義的色彩。
再次,馬來文化是一種融合馬來族、華族、印度族和其他原住民族文化特色,也融合了一些波斯、阿拉伯和歐洲的文化色彩,其中包括兵家文化色彩。中國哲學與印度哲學有許多相通之處。中國古代兵書《孫子兵法》與印度古書《薄伽梵歌》先後成了哈佛等商學院的必修課,並成為歐美大企業總裁及高管的必讀秘笈,這不是一種偶然的巧合,而是東方智慧必然的融合,是中印兩個東方文明古國交匯融通,曾創造了世界上最燦爛文明的結晶。新加坡兵法融入了馬來文化和印度哲學,使之更加多姿多彩。
固然,新加坡的成功有諸多原因,從不同角度解讀新加坡,也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如可以從英國實用主義、中國儒家學說、亞洲價值觀等角度來解讀。
然而,《孫子兵法》作為世界第一兵書、兵學聖典,創造性地成功運用在新加坡的軍事防禦和國家安全上,是毋容置疑的;《孫子兵法》作為外交手冊,創造性地成功運用在新加坡的“小國大外交”上,是眾所周知的;《孫子兵法》作為哲學經典,創造性地成功運用在新加坡的治國理政上,是無可厚非的;《孫子兵法》作為商業聖經,創造性地成功運用在新加坡經濟騰飛上,也是有目共睹的。
從李光耀和新加坡可以印證,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不能不懂《孫子兵法》。李光耀是政治家,而不是軍事家,但他不是一般的政治家,而是一顆“光耀”世界政治明星。
從李光耀和新加坡可以印證,《孫子兵法》已遠遠超越軍事範疇,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沒有打過仗的李光耀,《孫子兵法》用在治國理政、軍事防禦和對外交往上,照樣得心應手,出神入化。
從李光耀和新加坡可以印證,《孫子兵法》這一中國古代智慧,完全可以走進新的時代,創造新奇跡。在新加坡小小的島國,從開阜島如今,從經濟發展到社會生活,都閃爍著兵家智慧的光芒。
是為序。
韓勝寶
2020年5月於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