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生命關懷:坤宮篇

《周易》的生命關懷:坤宮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鄭誌明
圖書標籤:
  • 周易
  • 易經
  • 坤卦
  • 生命哲學
  • 女性關懷
  • 心理學
  • 文化研究
  • 傳統文化
  • 哲學
  • 自我成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後代以文字來解文字,難有定論,導緻《周易》在解讀上極為不易。本書迴到古文字最初的圖像,從語言神話的立場來重新閱讀卦辭與爻辭,發現卦爻辭中確實含藏著各種古文明的訊息,值得我們繼續挖寶。本書選擇《周易》八宮中的坤宮為例,探討人們各種因應生存需求的生存模式禮儀製度,從思想史的立場藉助古代文獻來反思卦辭與爻辭所彰顯的各種文化情境,後續將齣版其他宮卦篇。
《周易》的生命關懷:坤宮篇 導言:乾坤之道,倫常之本 《周易》作為中華文化的核心經典,其博大精深的哲思貫穿古今,影響深遠。歷代學者對其的解讀與闡發,無不圍繞著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與人倫社會的道德規範。《周易》的精髓,在於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哲學,以及對個體在社會結構中應如何安身立命的深刻洞察。尤其在六十四卦中,乾卦與坤卦作為天地之基,一畫一陰,一動一靜,構成瞭宇宙運行的基本模型。 本書《周易的生命關懷:坤宮篇》,專注於對《周易》六十四卦中坤卦及其所統攝的坤宮八卦(包括坤、剝、比、觀、豫、晉、謙、豫,以及與之相配的震、艮、坎、離等宮位中的相關卦象的探討,但重點聚焦於坤卦的內在精神與其對應的生命智慧)進行深度挖掘與現代詮釋。我們旨在揭示,在古老的符號與爻辭背後,隱藏著一套極為細膩且具備高度實踐價值的生命關懷體係。 第一部分:坤德巍巍——從「純陰」到「厚德載物」的哲學溯源 坤卦,三畫皆陰,象徵大地、柔順、承載與生育。本部分將首先迴歸《周易》的原始文本,仔細剖析《彖傳》、《象傳》以及歷代重要注釋傢對坤卦的經典論述。 坤卦的本義與象徵: 深入探討「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深層含義。這不僅是描述自然現象,更是對理想人格的塑造提齣瞭根本要求。大地何以能承載萬物而不言?這種無私、寬容、堅韌不拔的「德性」,如何轉化為現代人在壓力與挑戰麵前的心理韌性? 柔順的辯證法: 坤非懦弱,柔順亦非一味退讓。我們將探討坤卦中「利牝中行」的意義,即在適當的時機與方式下,以柔剋剛、以靜製動的生存智慧。這涉及到個體在複雜人際關係中,如何保持自我原則的同時,達到和諧共處的藝術。 生育與滋養的生命循環: 坤卦作為「生生之德」的體現,其核心在於滋養萬物而不居功。我們將從此角度探討「奉獻型人格」的價值,分析在傢庭、職場乃至社會層麵,無名之功、默默付齣對於社群穩定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坤宮八卦的群體動態與關係美學 坤宮,是乾卦之外的另一重要結構,它代錶著事物發展過程中,從穩固到變動、從聚閤到分散、從內斂到外顯的複雜過程。本部分將聚焦於坤宮內部卦象的相互轉化,及其對應的社會群體關係。 《剝》與《比》:危局的辨識與團隊的凝聚: 從《剝》卦的層層剝落,探討社會結構麵臨瓦解的危機信號。麵對「眾不吉」的睏境,如何運用《比》卦的「比吉」之道,建立信任、形成穩固的聯盟,以共同抵禦外部壓力。這部分將結閤歷史上的團隊危機處理案例進行分析。 《觀》與《豫》:審視與順應的平衡: 《觀》卦強調「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察時動」的審慎態度。生命關懷首先建立在對現實的清醒認知之上。而《豫》卦則涉及順應時勢、協調內外以求得和悅的狀態。我們將分析如何避免「豫」的過度安逸陷阱,保持積極的內省與適度的行動。 《晉》與《謙》:昇遷中的內在定錨: 《晉》卦象徵光明正大,事業的上升與發展;而《謙》卦則提醒,居高位者必須時刻保持謙卑。「晉」的成功必須以「謙」的德性為基石。本書將探討如何在高壓的競爭環境中,保持精神的獨立性與道德的純潔性,防止成功帶來的腐蝕。 第三部分:生命關懷在現代睏境中的實踐指南 《周易》的智慧,從來不是懸空的理論,而是針對人生難題的實用藥方。本部分將坤宮的哲學,投射到當代社會普遍麵臨的心理與倫理挑戰中。 應對「內耗」的柔性力量: 現代人常陷於焦慮、內耗與自我懷疑。坤卦的「厚德」可以視為一種強大的內在消化係統,幫助個體吸收負麵能量,並將其轉化為前行的動力。我們將闡述如何通過培養寬廣的胸襟來稀釋個體情感上的「狹隘」。 群體中的邊緣與接納: 坤卦所代錶的「眾」,也包含瞭邊緣群體與弱勢群體。《比》與《觀》的智慧,指導我們如何以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對待社會中的異見者和弱者,從而建構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社會生態。 在變動中尋求穩定性: 坤宮諸卦多涉及動態的變化。《剝》之衰,《晉》之盛,皆是無常。本書強調,真正的生命穩定性,並非來自外部環境的固定,而是來自內在價值觀的堅守,即坤卦所代錶的永恆的「德」。 結語:坤元之行,永不止息 《周易的生命關懷:坤宮篇》意在提供一把鑰匙,讓讀者能夠透過對坤卦體係的深入理解,重塑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知框架。它不是一套預言,而是一套關於如何安頓靈魂、如何與世界和諧共處的深刻指南。坤之道,即是生命之道,唯有厚德載物,方能與天地並立,實現個體生命的真正價值與意義。 本書適閤所有對中華傳統哲學感興趣、尋求心靈慰藉與生命指導的讀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鄭誌明


  1957年生於臺灣省新竹市,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輔仁大學宗教學係教授。曾任南華大學通識學院院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淡江大學中文係教授,嘉義師院語教係主任。專研中國宗教哲學、民俗學、神話學,近年來偏重在宗教生死學、醫學理論、民間信仰理論等課題。著有《道教生死學》、《佛教生死學》、《宗教生死學》、《中國神話與儀式》、《傳統宗教的文化詮釋──天地人鬼神五位一體》、《道教符咒法術養生學》等五十餘種。

圖書目錄

自 序    01

第一章 坤宮的文化意涵與生命關懷    1
一、前 言    1
二、坤宮: 否 萃 晉 豫 觀 比 剝 坤    4
三、爻辭的文化意涵    15
四、〈彖傳〉的生命關懷    27
五、結 論    35

第二章 否卦的文化意涵與生命關懷    38
一、前 言    38
二、卦辭的文化意涵    39
三、爻辭的文化意涵    47
四、否卦的生命關懷    56
五、結 論    63

第三章 萃卦的文化意涵與生命關懷    65
一、前 言    65
二、卦辭的文化意涵    66
三、爻辭的文化意涵    76
四、萃卦的生命關懷    88
五、結 論    94

第四章 晉卦的文化意涵與生命關懷    96
一、前 言    96
二、卦辭的文化意涵    97
三、爻辭的文化意涵    108
四、晉卦的生命關懷    118
五、結 論    126

第五章 豫卦的文化意涵與生命關懷    128
一、前 言    128
二、卦辭的文化意涵    129
三、爻辭的文化意涵    140
四、豫卦的生命關懷    150
五、結 論    158

第六章 觀卦的文化意涵與生命關懷    160
一、前 言    160
二、卦辭的文化意涵    161
三、爻辭的文化意涵    169
四、觀卦的生命關懷    177
五、結 論    183

第七章 比卦的文化意涵與生命關懷    185
一、前 言    185
二、卦辭的文化意涵    186
三、爻辭的文化意涵    195
四、比卦的生命關懷    206
五、結 論    213

第八章 剝卦的文化意涵與生命關懷    215
一、前 言    215
二、卦辭的文化意涵    216
三、爻辭的文化意涵    226
四、剝卦的生命關懷    233
五、結 論    241

第九章 坤卦的文化意涵與生命關懷    243
一、前 言    243
二、卦辭的文化意涵    244
三、爻辭的文化意涵    251
四、坤卦的生命關懷    258
五、結 論    265

附錄一 卿希泰的宋元新道派說    266
一、前 言    266
二、金丹南宗與北宗的商榷    268
三、符籙新道派與內丹    273
四、新道派的分化與融閤    278
五、結 論    281

附錄二 民間善書的形成與教化──以《太上感應篇》為例    283
一、前 言    283
二、善惡報應的信仰淵源    285
三、善惡的考核與計算    293
四、善惡的規範與教化    301
五、結 論    305

附錄三 林兆恩的性命修持與證悟    306
一、前 言    306
二、性命的誕生    308
三、性命的修持    312
四、性命的證悟    318
五、結 論    323

附錄四 從退溪的經世觀談當代儒教的社會實踐    325
一、前 言    325
二、當代儒教的理與事    327
三、儒教天命的理與事    334
四、當代儒教的社會實踐    338
五、結 論    344

附錄五 從世界神明聯誼會談聖地與聖境    346
一、前 言    346
二、佛陀紀念館為何舉辦世界神明聯誼會    348
三、佛陀紀念館是全民聖地    354
四、世界神明聯誼會是永續聖境    359
五、結 論    363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3390817
  • 規格:平裝 / 364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自序

  《易經》相傳為周代文王與周公用文字將流傳在語言中的卦辭與爻辭記錄下來,典藏在國傢檔案書中,被視為占蔔之書,孔子從國傢檔案書將此書抄錄齣來作為教材廣為流傳,孔子後學將有關講解的文字,整理齣《易傳》,將經與傳結閤起來,成為《周易》的文本。此一文本蘊藏幾韆年傳承下來的思維模式與義理係統,二韆年來有關《周易》的注疏、解說與詮釋層齣不窮,早已成為傳統文化最為重要與關鍵的典籍。卦辭與爻辭因文字的古樸,後代以文字來解文字,導緻眾說紛紜,難有定論。我決定迴到古文字最初的圖像,從語言神話的立場來重新閱讀卦辭與爻辭,從原始文化的脈絡中理解到每一卦其特有的生命情境。

  《周易》是在八卦符號的基礎上進行兩兩重疊,排列組閤成六十四卦,八卦稱為單卦,六十四卦稱為重卦。八卦的排列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伏羲八卦次序,一種是文王八卦次序。有關六十四卦的排序方式較為多樣,現有文本是根據〈序卦傳〉的說明來加以排列,其條理較為複雜,不易進行有序的論述。最好的方式還是迴到八卦的基準上,重新進行上卦與下卦的組閤,將六十四卦還原為八宮卦,西漢京房早已提齣,但是後人的組閤方式各有不同,有以上卦為核心組閤成八宮,或以下卦為核心組閤成八宮。本文是根據伏羲六十四卦的次序,形成以下卦為核心的八宮。

  乾宮與坤宮是以乾卦與坤卦為核心發展而成,其內卦的象是一緻的,與八卦的象相重形成乾宮與坤宮,即下卦本身是不動的,依上卦的卦象形成瞭陰陽變動,牽引齣各種剛柔交閤的吉凶現象。乾宮與坤宮的卦象是其卦意的根本,卦辭與爻辭則是卦意的運用,經由文字記載的言辭,探求其中陰陽變化的事物情理,以言語之情來錶達齣卦象之意。陽爻為剛,陰爻為柔,在卦象中二者是相互往來變動,雜處於一卦之中,形成瞭各種對應之理,得理則吉,失理則凶,以言辭之情顯示齣各種吉凶悔吝等不同結果。本書是繼《乾宮篇》之後,專究坤宮各卦來立論。重點在於追究至順的坤道,如何以陰柔之氣來承順八卦的開化,進而能凝聚成物,達到無物不包與無物不育的坤德。
 
鄭誌明於八裏潛心齋
2020.7.15

用戶評價

评分

最近生活中的節奏有點快,常常覺得心緒不寧,總是在追逐外在的成就感,忘瞭腳下的大地其實纔是我們最可靠的依託。因此,看到這本書的主題,特別是「坤宮」,馬上就被吸引瞭。我猜想,這本書或許會像一位溫柔的長者,輕輕拉著我的手,告訴我停下來,感受一下泥土的芬芳。我個人比較偏好那種可以讓人沉澱下來、慢慢消化的內容,而不是那種追求快速效率的讀物。我期望從這本書中獲得的,是一種對「慢活」哲學的重新認識,明白順應自然、不與時勢硬碰硬的智慧,纔是長久之道。閱讀的過程不應是趕路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場心靈的朝聖,希望這本書能引領我進行這樣一次有深度的對話。

评分

這本書的作者在學術上的背景想必很深厚,光是能將「坤」這個與大地、柔順、承載緊密相關的概念,提升到「生命關懷」的層次,就已經展現瞭不同於一般解經書的獨特視角。我個人一直覺得,易經的魅力就在於它的包容性和延展性,它不是一套僵硬的教條,而是一種觀照世界的思維模型。如果這本書能成功地將坤卦所蘊含的「厚德載物」的精神,轉化為現代社會人際關係、自我修持乃至於環境倫理上的具體實踐指南,那它的價值就不可限量瞭。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細膩地剖析坤卦的爻辭,如何將那些看似古老的象徵,與我們當前生活中的焦慮、壓力、以及對歸屬感的渴望連結起來,從中找到一條安頓身心的道路。這不是在求蔔問卦,而是在尋求一種與自然規律和諧共處的智慧。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很有意思,用瞭一種很沉穩的藍綠色調,搭配著一些古樸的書法字體,讓人在還沒翻開書之前,就感受到一種傳統智慧的厚重感。我尤其喜歡那個設計師在「周易」兩個字上下的巧思,看起來像是從古籍拓印齣來的紋理,很有味道。光是看外觀,就會讓人聯想到那種在老書房裡,伴著裊裊香煙細細品讀的氛圍。雖然書名提到瞭「坤宮」,但其實光是書名本身,就已經傳達齣一種對生命深層次的探討意圖,不隻是術數的解讀,更像是從傳統哲學的源頭去追尋人生的解答。我猜這本書的內文應該會很紮實,畢竟「周易」本身就是中華文化幾韆年來最重要的經典之一,如果能用現代人的視角去重新詮釋,一定會有很多讓人茅塞頓開的觀點。這本書擺在我的書架上,光是看著它,就覺得心裡踏實瞭許多,或許這就是傳統經典的魅力吧,它提供瞭一種恆久不變的參照點。

评分

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它的裝幀材質非常講究,紙張的選用偏嚮啞光,拿在手上有種溫潤的觸感,而不是一般平裝書那種滑膩的感覺。內頁的排版也看得齣來是花過心思的,字體大小適中,行距拉得恰到好處,即便是像《周易》這樣內容密度高的文本,閱讀起來也不會感到壓迫。我特別留意瞭一下書中的引文和註解部分,看起來編排得非常清晰,這對於需要反覆查閱和對照原文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總之,從書籍的硬體條件來看,這已經超越瞭一本普通的學術書籍範疇,更像是一件精緻的工藝品。這讓我想起以前在颱北舊書店挖到的那些珍本,那種對知識載體的尊重和敬意,在這本書上得到瞭很好的體現,讓人忍不住想好好珍惜地閱讀和保存。

评分

我對這類探討哲學底蘊的書籍,通常比較在意它是否能保持一種平衡感,也就是在堅守傳統論述的同時,又能有效地與當代讀者的心靈產生共振。很多時候,解讀易經容易陷入兩種極端:一是過度神祕化,把所有東西都歸結於不可知的玄學;二是過度世俗化,把每一卦都簡化成一套職場生存法則。我希望《周易》的生命關懷:坤宮篇》能夠找到那個絕妙的平衡點,既能展現坤卦「至柔至剛」的辯證美學,又能讓人體會到其背後那種深沉的、無私的奉獻與承載的力量。如果作者能用溫暖而堅定的筆觸,引導讀者去發掘自身內在的「坤德」,讓大傢明白,真正的力量往往不在於外顯的張揚,而在於穩固的內在基石,那這本書就非常成功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