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特調Milk Tea101:調茶師的絕美飲品配方,組合出味覺視覺雙滿足的特色單品

奶茶特調Milk Tea101:調茶師的絕美飲品配方,組合出味覺視覺雙滿足的特色單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相旼
图书标签:
  • 奶茶
  • 特调
  • 饮品
  • 配方
  • 调茶师
  • 美食
  • 甜点
  • 创意
  • 饮品制作
  • DIY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風靡全球的奶茶特調飲品,
從鍋煮、沖泡方式到精心挑選的乳品、糖、配料,
彼此搭配碰撞出奇妙火花,口感絕妙而回味無窮。
 
  基底茶+乳品+糖+裝飾=奶茶的製作公式
 
  成為潮流的奶茶,從連鎖店到社區內的小咖啡館,處處都很容易見到奶茶的蹤影。究竟奶茶是什麼?又是如何誕生的呢?雖然作法看起來好像有特別之處,但這其實是一種能依照個人喜好調製的飲品。若想品嚐到多元化的奶茶,就請用各種方式來享受茶的樂趣吧!
 
  本書從基底茶、乳品、糖到裝飾品,介紹許多能讓奶茶變得更豐富有特色的自製佐料,也教你如何運用技巧做出社群軟體上超夯的「分層奶茶」,在家也能簡單做出好喝又好拍的網美飲料!
 
  以紅茶為基底▶▶奶茶基底的王者,柔和滑順且風味香醇
  以綠茶為基底▶▶綠茶粉綠茶葉皆可,帶著淡淡清香的迷人奶茶
  以烏龍茶&黑茶為基底▶▶獨特氣味加入牛奶調製,轉化為濃郁芬芳
  以花草茶為基底▶▶香草植物高雅迷人的香氣,增添奶茶優雅氛圍
 
  TEA BASE|紅茶、綠茶、烏龍茶、黑茶、花草茶等,重點是泡得比純茶更濃。除了單一基底茶外,也可將兩、三種茶混搭,做出個人喜好的特調。
  
  MILK PROCDUCTS|乳品是製作奶茶最重要的成分,根據乳品的特性不同,也會改變奶茶的質地及口感。
 
  SYRUP|甜味料會決定奶茶的滋味和顏色,也可更凸顯茶的香氣。運用糖跟茶的比重差也可做出外觀吸睛的分層奶茶。
 
  GARNISH|即使是簡單的奶茶,只要加上裝飾或配料也會變得截然不同!是能讓外觀、風味都更加分的必備品。
咖啡的炼金术:从豆子到杯中的风味旅程 这是一部带领你深入咖啡世界的深度指南,揭示从生豆的起源到一杯完美浓缩的每一个微妙环节。 咖啡,这种深色、芳香的饮品,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提神功能,成为全球文化、社交和复杂风味体验的核心。本书将带你踏上一段横跨地理、科学与艺术的旅程,剖析咖啡如何从遥远的赤道山脉,蜕变成我们手中那杯富有层次感的饮品。 第一部分:探索咖啡的起源与风土 本章首先追溯咖啡树的植物学根源——从埃塞俄比亚的高地到也门港口,咖啡豆的传播史充满了传奇色彩。我们将详细介绍阿拉比卡(Arabica)与罗布斯塔(Robusta)两大主要品种的基因差异、风味特征及种植要求。 风土的力量(Terroir): 咖啡的风味并非单一的产物,而是特定地理环境的复杂交响。我们将深入探讨海拔高度、土壤矿物质构成、降雨模式和昼夜温差如何塑造豆子的独特“指纹”。通过剖析哥伦比亚的火山土、埃塞俄比亚的野生林地以及巴西高原的平坦农场,读者将理解为什么产地标签(如耶加雪菲、康加或薇薇特南果)本身就代表了一种风味承诺。 处理法的科学: 采摘后的处理过程是决定咖啡最终风味的关键瓶颈。本书将详尽阐述三种主流处理法: 1. 日晒法(自然干燥): 探讨果肉完全包裹下发酵的复杂过程,如何带来浓郁、甜美和发酵的果香调性。 2. 水洗法(湿法处理): 解释去除果肉后,通过水洗和发酵槽来清洗豆子,强调其带来的清晰、明亮酸质和干净的口感。 3. 蜜处理法(半日晒): 深入研究保留部分果胶层进行干燥的技术细节,以及这种方法如何巧妙地平衡了水洗的干净与日晒的甜感。 第二部分:烘焙的艺术与化学反应 烘焙是将生豆转化为可冲泡咖啡的魔法。这不仅是简单的加热,而是对复杂糖类、有机酸和油脂进行精密控制的化学工程。 烘焙曲线的解构: 本章将详细介绍烘焙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干燥期、梅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和焦糖化反应。我们将使用专业的图表来解释不同温度点对风味发展的影响。例如,烘焙师如何在“一爆”和“二爆”之间精确取舍,以优化酸度、甜度和主体感。 深度剖析: 我们将对比浅度、中度、深度烘焙对同一批豆子的风味影响。浅烘豆如何保留了原始花香和高酸度,而深烘豆又如何通过碳化作用发展出浓郁的焦糖、巧克力和烟熏风味。书中还收录了针对不同产区豆种(例如高海拔肯尼亚与低海拔越南)的最佳烘焙曲线建议。 设备与控制: 探讨从家用烤箱到专业滚筒式烘焙机的设备差异,以及如何利用热风、转速和排烟来精准控制热量传递,确保批次间的一致性。 第三部分:萃取的物理学与感官科学 咖啡的萃取是将烘焙好的豆子中的可溶性物质——包括糖分、有机酸、脂类和咖啡因——转移到水中的过程。这涉及到严谨的科学原理和细致的操作技巧。 水质的决定性作用: 许多人忽视了水。本章将深入探讨水中的矿物质含量(TDS、硬度、碱度)对萃取的影响。我们将解释为什么特定的矿物质(如镁和钙)能与咖啡中的风味物质结合,并提供如何通过简单的TDS测试来优化家庭用水配方的实用指南。 研磨度的精密度: 研磨是萃取效率的入口。我们将详细分析不同研磨颗粒度对流体动力学的影响。从土耳其咖啡的粉末状,到意式浓缩的极细,再到法压壶的粗粒,本书提供了针对每种冲煮方法的理想研磨度光谱,并指导读者如何通过“堵塞”或“通道效应”来诊断研磨问题。 冲煮参数的黄金比例: 粉水比(Brew Ratio): 探讨从SCAA推荐的1:15到专业咖啡师偏好的1:17的调整对浓郁度和口感强度的影响。 水温控制: 解释温度如何影响溶解速率,并提供在不同海拔地区(水沸点变化)的冲煮温度校准技巧。 接触时间(Contact Time): 深入分析预浸泡(Bloom)对排气和均匀萃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流速来控制总接触时间。 第四部分:专业冲煮技术深度解析 本书摒弃了通用的“三分钟法”,转而提供针对特定冲煮设备的定制化技术手册。 意式浓缩(Espresso): 这一部分是咖啡制作皇冠上的宝石。我们不仅讲解意式机的工作原理(泵压、锅炉稳定),更侧重于“萃取分析”。读者将学会如何解读萃取流速、观察“老鼠尾巴”的形态,并使用折射仪(Refractometer)测量总溶解固体(TDS)和萃取率(Extraction Yield),以实现咖啡师追求的“完美萃取窗口”。书中包含针对单份与双份萃取的详细剂量与研磨调整表。 手冲的流体艺术(Pour-Over): 重点分析不同滤杯(如V60、Kalita Wave、Chemex)的几何形状和底部孔洞如何影响水流速度和接触面积。我们将教授“叠层注水”和“环形注水”等高阶技巧,以及如何通过水流的稳定性和高度来控制萃取过程,从而凸显豆子的特定风味轮廓。 浸泡式与压力萃取: 对法式滤压壶(French Press)的沉淀时间控制,以及爱乐压(AeroPress)的快速压力萃取技术进行深入对比,指导读者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最大化口感的厚重感或干净度。 结语:风味轮的构建与品鉴之道 最后,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感官训练方法。读者将学习如何使用咖啡风味轮(Coffee Taster's Flavor Wheel)来准确描述和区分酸、甜、苦、醇厚度。通过盲测练习和结构化品鉴,读者将从一个单纯的饮用者,蜕变为一个能够解构并欣赏咖啡背后所有科学与工艺的真正鉴赏家。这是一场关于风味、科学与热情的深度探索。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調茶師 李相旼이상민
 
  2013年 OliveTV 【Tasty Road】節目來賓
  2014年 第2屆COFA Golden Tea Award 預浸類別(Pre-infusion)銀賞
  2016年 第20屆河東野生茶文化節特調茶飲錦標賽 金賞
  2017年 第5屆COFA GTA品茶師感官評審委員
  2019年 第7屆COFA GTA 品茶師技術評審委員
  現為Salon de thé Bellot Tea Mixology LAB代表
 
  因為興趣使然,一頭栽入茶世界,甚至為此改變工作跑道,成為茶飲開發者及菜單顧問。因迷上在旅遊節目中見到的瑪黑兄弟(Mariage Freres)茶室,開始學習紅茶,並專注於將原本艱深的茶製作成讓所有人都能輕鬆享用的飲品,最後於2013年開發出帶有調酒感的茶飲,並在韓國開拓出「無酒精調酒茶飲」分類。之後一直利用各種材料替具有古典形象的茶增添現代感,並透過各式各樣的茶飲特調課程來分享這段期間累積的技術和訣竅,致力於開發新菜單及教育。著有《咖啡館style茶飲101》(朱雀文化)。

图书目录

004What is the milk tea?
006Milk in first? Tea in first?
012奶茶是由什麼組成的?:基底茶+乳品+糖+裝飾
022製作基本奶茶的公式:HOT、Ice、Tapioca Pearl、Ice Cube
026製作分層奶茶:Tiger Milk Tea、Tea Up、Tea Down
 
全球的經典奶茶
032by The United Kingdom英式奶茶
034by Yemen亞丁奶茶
036by South Asia卡拉克茶
038by Japan皇家奶茶
040by Pakistan巴基斯坦奶茶
042by Taiwan珍珠奶茶
044by Hongkong港式奶茶
046by Hongkong鴛鴦奶茶
048by Thailand泰式奶茶
050by India印度香料奶茶
 
以紅茶為基底的奶茶
054適合製作奶茶的調和茶
055適合奶茶的配料
 
CLASSIC
056伯爵奶茶
058覆盆莓奶茶
060蘋果奶茶
062楓糖奶茶
064可可奶茶
066玫瑰奶茶
068香草奶茶
 
VARIATION
070瓶裝奶茶
072香草冰淇淋漂浮奶茶
074榛果可可奶茶
076香蕉奶茶
078茴香檸檬奶茶
080黑糖珍珠奶茶
082巧克力珍珠奶茶
084香草奶昔
086玉米片奶茶
088提拉米蘇奶茶
090貝禮詩奶茶調酒
092杏仁奶茶
094古巴奶茶
096伯爵奶蓋奶茶
098仕女伯爵冰磚奶茶
100花生醬焦糖奶茶
 
以綠茶為基底的奶茶
104適合製作綠奶茶的調和茶
105適合綠奶茶的配料
 
CLASSIC
106薰衣草綠奶茶
108玄米綠奶茶
110桔梗綠奶茶
112摩洛哥薄荷綠奶茶
114香草茉莉綠奶茶
116柚香抹綠奶昔
118雪白綠奶茶
120迷迭香綠奶茶
122椰香綠奶茶
 
VARIATION
124草莓綠奶茶
126脆穀白巧克力綠奶茶冰沙
128可可奶油乳酪綠奶茶
130羅勒綠奶茶
132濃醇豆奶奶綠
134紅豆抹綠奶昔
136蒙布朗綠奶茶
138蜂蜜綠西谷米奶茶
140黑糖珍珠綠奶茶
142香蕉珍珠綠奶茶
144芒果綠奶茶
146藍莓綠奶茶
148綠茶優格珍珠冰沙
150紫薯綠奶茶
152檸檬香茅冰球綠奶茶
 
以烏龍茶和黑茶為基底的奶茶
156適合製作烏龍奶茶&普洱奶茶的調和茶
157適合烏龍奶茶&普洱奶茶的配料
 
CLASSIC
158洋槐蜜烏龍奶茶
160烏龍奶茶&普洱醇奶茶
162甘草普洱醇奶茶
164桂花烏龍奶茶
166蜜桃烏龍奶茶
 
VARIATION
168檸檬奶油乳酪奶蓋烏龍茶
170榛果草莓普洱奶茶
172烏龍藍奶茶
174酥油茶
176八角普洱奶茶
178哈密瓜烏龍奶茶
180薄荷可可普洱奶茶
182烤布蕾烏龍珍珠奶茶
184肉桂葡萄乾普洱奶茶
186OERO奶蓋烏龍奶茶
188草莓綠西谷米烏龍奶茶
190玫瑰白普洱奶茶
192荔枝玫瑰烏龍奶茶
 
以花草茶為基底的奶茶
196適合製作香草奶茶的調和茶
197適合香草奶茶的配料
 
CLASSIC
198蜂蜜香草洋甘菊奶茶
200薰衣草迷迭香奶茶
202鼠尾草薄荷蜂蜜奶茶
204藍檸奶茶
206檸檬香茅薑根奶茶
 
VARIATION
208薄荷西瓜冰沙
210百里香焦糖奶茶
212鳳梨迷迭香藍奶茶
214香料博士奶茶
216肉桂洋甘菊奶茶
218洋甘菊義式蘇打
220玫瑰冰磚藍奶茶
222羅勒香檸蜂蜜奶茶
224玫瑰洛神優格奶昔
226香蕉焦糖檸檬香茅冰沙
228檸檬香桃葉巴西水果飲
230薰衣草芋香珍珠奶茶
232巧克力薄荷綠奶茶
 
奶茶用配料精選
SYRUP
235柳橙糖漿
236薰衣草糖漿
237薄荷糖漿
238洋甘菊糖漿
239藍莓糖漿
240黑糖蜜
241白巧克力醬、黑巧克力醬
 
CREAM
242伯爵茶奶霜
243卡士達醬
244提拉米蘇奶霜
 
PEARL
245珍珠粉圓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520410
  • 叢書系列:悅滋味
  • 規格:平裝 / 248頁 / 17 x 21.5 x 1.7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奶茶是潮流。從連鎖店到社區內的小咖啡館,處處都很容易見到奶茶的蹤影。這對素有「咖啡共和國」之稱、擁有許多咖啡愛好者的韓國來說可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因為這是第一次除了咖啡之外,有其他飲品受到如此熱愛。由特定咖啡館的「瓶裝飲品」所引發的奶茶熱潮正在動搖著飲料界的版圖。究竟奶茶是什麼?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奶茶是指在茶裡加入牛奶的特調茶,是品茶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茶飲,我們也能從奶茶的起源中一探究竟。大約在7世紀左右,唐朝的文成公主嫁到現在的西藏──也就是當時的吐蕃王國時,帶走了許多唐朝文物,而其中一項就是茶。西藏人喜歡將使用家畜──氂牛奶製成的奶油加入茶中品嚐,這就是常被稱為「Butter milk」的酥油茶。
 
  享用奶茶的方式五花八門。若說喜歡肉食的西藏人是透過奶茶來攝取不足的養分,那麼在歐洲就是以不同的方式來享用奶茶。17世紀法國社交界的名人莎布里耶夫人曾在寄給女兒的信上提到「喝茶時會加入牛奶」,但這麼做的原因有點與眾不同。比起追求風味,其實只是當時為了防止昂貴的茶杯因倒入熱茶而破碎的作法。這種「先在茶杯中倒入牛奶再加入茶」的方式重新傳回英國,成為至今被英國人稱為之「茶」的紅茶加奶飲用方式雛形。
 
  結合文化做出的飲品就是奶茶。在茶裡加入牛奶飲用的歐洲茶文化,在當時殖民的亞洲各國傳播開來。就像西藏人一樣,隨著時間推移,奶茶和各種不同文化結合,形成各自不同的方式流傳下來。奶茶不是艱深難懂的飲品。正如它的歷史般,這是一種任何人都可以依個人喜好來享用的飲品,這也是奶茶會在世界各地大受歡迎的原因。
 
  奶茶的本質是茶,是在泡好的茶中加入牛奶調製而成。雖然看起來非常複雜,好像有什麼特殊的作法,但這也是一種能依照個人喜好調製的飲品。自從奶茶開始大眾化之後,針對品茶方式的爭論不斷持續著,尤其是在英國。大部分的英國人會在濃茶中加入少許牛奶,讓口感變得更加柔和順口,於是他們開始針對究竟該在何時加入牛奶展開唇槍舌戰。
 
  牛奶要在什麼時後加入比較適當?這場爭論分為認為必須先放牛奶的MIF(Milk in first)派與認為必須要先放茶的TIF(Tea in first)兩派,持續了足足有100年之久。許多知名人士都出面主張自己的方式才是對的,就連以《動物農莊》(時報出版)、《一九八四》(遠流)成名的喬治、歐威爾都發表了一篇名為《A nice cup of tea》的散文來加入戰局。這場毫無止盡的爭論隨著2003年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為了紀念喬治、歐威爾誕辰100周年發表的《How to make a Perfect Cup of Tea》告一段落。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站在認為必須先放牛奶的MIF派那方,表示必須先放牛奶再放茶,這樣茶的溫度才會下降,不會因此讓牛奶中的蛋白質成分變質,並可保持新鮮。
 
  用各種方式來享受茶的樂趣吧!奶茶製作的過程非常簡單,也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製作方式。若想品嚐到多元化的奶茶,就不要執著於同一種方式,試著以各種不同方法來製作吧!在經歷多種嘗試後,終究可以找出屬於自己的比例和喜好,這也正是茶所帶來的樂趣之一。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說,這本《奶茶特調Milk Tea 101》在「視覺呈現」這塊處理得極其用心,完全打中了現代人「先餵飽眼睛再享受味蕾」的心理。我以前總覺得,奶茶嘛,不就是倒一倒、搖一搖,能有什麼視覺上的驚喜?但書裡介紹的那些「分層藝術」和「漸層效果」,簡直是咖啡廳水準的展示!舉例來說,它教你如何利用不同比重的糖漿和牛奶,做出像天空彩霞一樣的夢幻分層,搭配上新鮮水果丁或是特殊顆粒,光是擺在桌上拍照打卡,就能吸引一堆朋友追問食譜。更棒的是,這些華麗的外表底下,配方居然出奇地合理且容易操作,它並沒有要求你一定要使用那些稀有到連材料行都找不到的原料,而是巧妙地利用常見的素材,像是使用不同濃度的煉乳和奶油球來創造出豐富的口感層次。對於我這種偶爾想在家裡搞個下午茶派對,讓親朋好友驚豔一下的主婦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我的秘密武器庫,光是書中的「水果茶凍漸層飲」我就挑戰了三次,每次都有不同的驚喜,實在是太好玩了!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編排方式給予高度肯定,它並不是那種只會堆砌食譜的冷冰冰的說明書。它更多的是一種「引導」和「啟發」,讓讀者從被動接受食譜,轉變為主動創造風味。書中設計了好幾個「風味模組」的章節,像是「酸甜平衡模組」、「濃郁厚實模組」、「清爽花香模組」等等,讓你清楚知道當你想調整甜度或增加茶香時,應該往哪個方向去調整材料的比例。這點超級實用!以往我調製飲品時,常常是憑感覺,調壞了就認命倒掉重來,浪費一堆材料。但有了這個「模組」的概念後,我開始敢於在基礎配方上進行個人化改造。比如,我不太喜歡太甜,書中建議用羅漢果糖取代部分果糖,同時在茶湯中加入幾滴檸檬汁來提升清爽度,這個小小的建議,讓我的自製凍飲從「有點膩」瞬間升級到「剛剛好」。這種深入骨髓的調配邏輯,遠比單純的步驟說明要更有價值,它培養的是真正的「調茶師的思維」。

评分

這本書真的是太犯規了!身為一個資深手搖飲愛好者,家裡光是各種茶包、糖漿、粉圓就堆得跟小山一樣高,但每次自己調出來的味道總是少了一味,不是甜度不對,就是茶香不夠突出,總覺得離那種專業奶茶店的風味差了好大一截。翻開這本《奶茶特調Milk Tea 101》,我簡直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它不只是教你怎麼調配,更像是把一位經驗老到的調茶師傅的私房筆記直接端到你面前。書裡從茶葉的基礎知識講起,像是不同產地的紅茶、綠茶、烏龍茶的風味特性,以及如何判斷茶湯的乾淨度,這些都是我以前自己摸索時最容易忽略的細節。光是學會如何「養」出一鍋完美的珍珠,就讓我覺得物超所值了,書中詳盡地描述了不同糖蜜的比例對珍珠口感的影響,這絕對是市面上其他飲品書很少會深入探討的部分。我已經迫不及待想把書裡的「日式焙茶拿鐵」配方試出來,光想像那個微苦帶煙燻的香氣融合在綿密奶泡裡的畫面,就讓人心花怒放,這本書簡直是為我們這些把手搖飲視為生命的人量身打造的聖經!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面上關於飲品DIY的書多到氾濫,很多都是網路上抄來抄去的基礎配方,品質參差不齊。但《奶茶特調Milk Tea 101》給我的感覺就是「紮實、專業、有溫度」。最讓我感動的是,它並沒有把所有東西都標準化成冰冷的數字。書中提到了一些關於「口感回甘」的哲學探討,像是茶葉在沖泡時的溫度控制如何影響尾韻的持久度,還有水質對最終風味的微妙影響。雖然這些聽起來有點玄,但對於真正追求極致風味的人來說,這些「眉角」就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我記得有一次嘗試書中介紹的某款「古早味冬瓜茶」,我嚴格按照步驟來,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後來翻到作者在小註釋裡提到,當年製作時使用的冬瓜磚是用老爐灶熬煮的,帶有一種獨特的焦糖香氣,建議我用少量黑糖蜜來模擬這種風味。這個提示簡直是畫龍點睛,立刻讓我的冬瓜茶變得醇厚起來。這種對細節的堅持和對風味的敬畏,讓這本書充滿了職人精神。

评分

對於我們這些熱愛研究食物和飲品的人來說,工具的選擇和操作的熟練度同樣重要。這本《奶茶特調Milk Tea 101》在這方面的著墨,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像有些食譜會要求你必須添購昂貴的專業級設備,而是非常務實地分析了不同工具(例如:雪克杯、果汁機、手動攪拌器)在製作不同飲品時的優缺點。舉例來說,書裡提到在製作需要打出綿密奶泡的飲品時,如果沒有專業的蒸氣機,可以利用兩個雪克杯進行「高強度對撞」的快速搖晃來達到類似的氣泡效果,這招簡直是拯救了家裡沒有咖啡機的我!此外,它還分享了許多關於「衛生與保存」的實用技巧,像是自製的果醬和糖漿在不同冷藏條件下的保鮮期,以及如何正確清潔茶漬殘留的設備,這些都是在使用自製飲品時非常關鍵卻常被忽略的環節。整體而言,這本書不僅是食譜集,更是一本完整的「家庭飲品工作室操作指南」,讓我對未來嘗試更複雜的特調飲品充滿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