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PMP觀點:專案經理工具箱

以PMP觀點:專案經理工具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育文
图书标签:
  • PMP
  • 项目管理
  • 项目经理
  • 工具箱
  • 方法论
  • 实战
  • 案例
  • 效率
  • 职业发展
  • 技能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使用特色:
  ● 以『理論表格化』,『軟體專業化』為目標
  ● 將PMBOK五大流程與十大知識領域範本化
  ● 提供超過上百個以上專案管理文件範本
  ● 參考PMBOK第五版,並結合Project、Excel、Visio 2013版本,均符合市場之期待

  本書跳脫傳統撰寫的架構,將PMBOK中所提到專案管理計畫書、專案文件、專案工具等,透過表格化、範本化、軟體化的方式呈現。

  筆者初衷仍著重在『理論實務化;軟體專業化』,透過本書所提供的專案管理文件範本,可以落實在企業中。在本書中,筆者試者依據PMBOK® GUIDE第五版內容,將專案管理文件範本化,因此提供專案管理計畫書及專案文件參考大綱及表格,並利用模擬個案方式呈現。讓各位讀者可以透過範本的參考,實務的變化,修改成屬於您自己的專案管理文件。因此強烈建議讀者在參閱本書範本時,請務必結合企業的要求及專案的特性。

本書特色

  ● 一本連結專案管理實務工具書
  ● 一本涵蓋專案管理文件,提供專案經理參考指南
  ● 一本將理論範本化、表格化、工具化書籍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项目管理实践的书籍简介,侧重于非PMP范畴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 --- 《精益敏捷实践:构建高适应性项目交付体系》 书籍简介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传统的、强调严格计划和控制的项目管理方法往往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和不确定性。本书《精益敏捷实践:构建高适应性项目交付体系》并非一本侧重于标准体系认证(如PMP)的书籍,而是深入探讨如何融合精益思想与敏捷实践,为现代项目经理、产品负责人以及技术团队提供一套实用的、以价值交付为核心的项目管理工具箱。 本书的基石在于“交付价值”和“持续改进”,它摒弃了对文档的过度迷恋,转而强调快速反馈、小步快跑和客户协作。我们将带领读者穿越复杂的项目迷雾,掌握那些能够真正提升项目交付速度、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核心原则和具体技术。 第一部分:精益思维的重塑——聚焦价值流 本部分首先为读者构建一个精益化的项目视角。我们深知,许多项目失败并非因为缺乏流程,而是因为流程中充斥着浪费(Muda)。 1. 理解价值流与浪费识别: 我们将详细解析精益思想中的七大浪费(等待、返工、过度处理、库存、不必要的移动、缺陷、未充分利用人才)。重点在于如何通过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ping, VSM)工具,清晰地描绘出从需求提出到最终交付给客户的完整流程,并精确地识别出哪些环节正在消耗资源而不产生客户价值。我们将提供一套实用的模板和案例,指导读者在实际项目中绘制和分析自己的价值流图。 2. 拉动系统与看板原理: 本书超越了简单的任务看板,深入探讨精益生产中的“拉动系统”概念。我们将讲解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看板系统,确保工作项是基于下游(客户或下一道工序)的需求而被“拉动”进来,而非“推入”系统中。内容包括: 设定在制品(WIP)限制的艺术: 如何科学地确定WIP上限,以优化吞吐量而非最大化资源利用率。 周期时间分析: 使用累积流量图(CFD)来监测系统的健康状况,精确预测交付时间,而非依赖僵硬的甘特图。 服务水平期望(SLE): 建立基于历史数据的、客户可信赖的交付预期。 3. 建立持续学习的文化: 精益的精髓在于持续改进(Kaizen)。我们探讨了如何将反馈循环内嵌到日常工作中,包括定期的“回顾会议”与更深层次的“根本原因分析”(如“五问法”的应用),确保团队能够系统性地解决流程瓶颈,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脚。 第二部分:敏捷框架的深度应用与定制 虽然敏捷框架众多,但许多团队仅仅停留在表面实践(如站会、燃尽图)。本书旨在帮助项目领导者理解不同敏捷框架的底层原理,并根据团队成熟度和项目特性进行适配。 1. Scrum的精炼:超越仪式: 我们将深入剖析Scrum的核心三要素——角色、工件和事件。重点在于如何“瘦身”Scrum流程: 迭代规划的优化: 如何平衡速度与需求的稳定性,避免迭代初期被不明确的需求淹没。 有效的主持与促进(Facilitation): 提升每日Scrum的效率,确保其成为一个同步和问题解决的场所,而非状态汇报会。 产品负责人(PO)的权力与责任: 如何赋能PO,使其真正成为价值最大化的决策者,以及如何处理跨职能依赖。 2. 看板驱动的流管理(Kanban): 对于维护、运营或变化需求频繁的项目,Kanban是更优解。本书提供了如何实施“服务型看板”的详细指南,重点关注: 服务等级定义(Classes of Service): 如何根据业务影响(如紧急、固定日期、标准)来区分和处理工作流,确保关键工作能快速通过。 明确的策略与流程: 如何将决策规则明确化(如“完成的定义”和“进入下一阶段的准入标准”),减少沟通成本。 3. 混合与规模化考量(Beyond Team Level): 当项目规模扩大时,简单的团队协作不再足够。我们将探讨如何将精益敏捷原则应用于更广的组织层面,介绍如“规模化敏捷框架的精简应用”——重点在于同步依赖、风险管理以及跨团队的价值流对齐,而非僵硬的、重量级的规模化方法。 第三部分:技术实践与质量内建 敏捷不仅仅是管理层面的实践,更需要工程实践的支持。本书探讨了如何通过技术工具来加速反馈和确保质量,这是高适应性交付体系的内在要求。 1. 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CI/CD)的基石: 我们将讲解为何CI/CD是敏捷交付的“氧气”。内容包括: 自动化测试的重要性: 如何构建分层的测试金字塔,确保快速回归测试。 小批量的集成: 强调频繁集成的好处,以及如何管理技术债务,使其不至于阻碍交付速度。 2. 行为驱动开发(BDD)与验收驱动(TDD)的应用: 本书介绍了如何使用BDD来弥合业务语言与技术实现之间的鸿沟。通过共同编写“用户故事”和“验收标准”作为自动化测试用例,确保开发出的功能与客户的期望完全一致。 3. 衡量真正的进展: 我们摒弃了对“已完成工作量”的盲目追求,转而关注“价值交付的指标”。讨论了如何使用前置时间(Lead Time)、吞吐量(Throughput)、交付频率以及缺陷密度等真正反映系统健康状况的指标,指导项目经理做出数据驱动的决策。 本书受众 本书面向那些厌倦了冗长文档和僵化流程的项目经理、团队领导者、软件开发人员,以及寻求提升团队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的组织高管。如果你正在寻找一套实战性强、能够立即应用于当前项目并带来显著改善的方法论,那么《精益敏捷实践:构建高适应性项目交付体系》将是你不可或缺的指南。它不是关于如何通过考试,而是关于如何在真实世界中高效、持续地交付卓越成果。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apter 1 專案管理文件
1.0 導讀
1.1 專案管理計畫書 (Project Management Plan)
1.1.0 專案管理計畫書(Project Management Plan)
1.1.1 範疇管理計畫書(Scope Management Plan)
1.1.2 需求管理計畫書(Requirements Management Plan)
1.1.3 時程管理計畫書(Schedule Management Plan)
1.1.4 成本管理計畫書(Cost Management Plan)
1.1.5 品質管理計畫書(Quality Management Plan)
1.1.6 流程改善計畫書(Process Improvement Plan)
1.1.7 人力資源管理計畫書(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lan)
1.1.8 溝通管理計畫書(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Plan)
1.1.9 風險管理計畫書(Risk Management Plan)
1.1.10 採購管理計畫書(Procurement Management Plan)
1.1.11 利害關係人管理計畫書(Stakeholder Management Plan)
1.2 專案文件(Project Paper)
1.2.1 啟始流程(Initiating Process Group)
1.2.2 規劃流程(Planning Process Group)
1.2.3 執行流程(Executing Process Group)
1.2.4 監視及控制流程(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Process Group)
1.2.5 結束流程組 (Closing Process Group)

Chapter 2 專案管理工具
2.0 單元導讀
2.1 Microsoft Project工具運用與操作
2.1.0 緒論篇
2.1.1 Project 2013啟始流程
2.1.2 Project 2013規劃流程
2.1.3 Project 2013執行流程
2.1.4 Project 2013監視及控制流程
2.1.5 Project 2013結束流程組
2.1.6 Project 2013進階篇
2.2 Microsoft Visio工具運用與操作
2.2.1 創建心智圖
2.2.2 創建魚骨圖
2.2.3 創建組織圖
2.2.4 圖解分析
2.3 Microsoft Excel工具運用與操作
2.3.1 類比估算法
2.3.2 參數估算法
2.3.3 創建決策樹
2.3.4 創建蒙地卡羅方法
2.3.5 創建散佈圖方法(包括:相關係數、迴歸方程式)
2.3.6 創建管制圖方法(包括:六標準差)
2.3.7 創建直方圖與柏拉圖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6154645
  • 規格:平裝 / 576頁 / 15 x 21 x 2.9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整體來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試圖成為一本「可實戰」的手冊,而不是一本純粹的理論導讀。我最在意的點是,它對於專案收尾與知識轉移的處理深度。很多團隊,事情做完了,人一散,下次遇到類似問題又得從頭來過,實在是浪費時間。如果書中能提供一套強而有力的「專案結束檢討」(Post-Mortem)機制,不只是寫報告,而是真正能讓團隊從錯誤中學習,並且將這些寶貴經驗結構化、留存下來,那對公司長遠發展的幫助是無可估量的。另外,針對台灣中小企業可能面臨的專案管理成熟度較低的問題,我希望能看到一些「低成本、高效率」的導入建議,而不是動輒要求導入昂貴的PPM軟體或建立龐大的PMO架構,畢竟資源有限,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達到最大的管理效益,才是王道。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方式,從我初步翻閱的印象來看,似乎是走一種比較結構化的路線,這對我這種需要快速檢索資訊的專案經理來說,是個加分項。我希望它不像有些工具書一樣,寫得落落長,卻找不到重點。我個人對風險管理的那一章特別有興趣,因為在我們這邊,很多專案失敗不是因為技術問題,而是因為一開始就沒把潛在的政治風險、預算不確定性考慮進去。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從風險識別到應對計畫制定的完整SOP,並且用簡潔明瞭的圖表呈現,那我肯定會把它放在辦公桌最容易拿到的地方。而且,我還希望它能討論一些關於敏捷(Agile)和瀑布式(Waterfall)混合應用的場景,畢竟在許多製造業或工程背景的專案中,完全轉敏捷是不切實際的,如何在兩者間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公司現況的平衡點,是個大哉問,期待本書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橋接」方案。

评分

這本書的厚度和排版,讓我覺得它是有份量的,不是那種幾十頁的電子書敷衍了事。我比較注重的是,作者對於「專案經理職涯發展」的看法。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專案經理不能只會盯進度、管預算,還需要具備更宏觀的商業思維。我希望書中能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將專案成果與企業的策略目標更緊密連結的思考框架。例如,當一個專案成功交付了,我們如何向高層證明這個專案真正為公司創造了價值,而不僅僅是按時按預算完成了任務?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量化ROI(投資報酬率)的思考模型,或者在簡報時如何有效地「推銷」專案成果的技巧,那對我們這些每天在基層奮鬥,卻需要向上匯報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總之,我期待的不只是管理工具,更是一種提升專業層次的心法。

评分

坦白講,我對這類型的書籍通常抱持著一種「先觀望」的心態,因為市面上太多只是把PMBOK的知識體系翻譯一遍的出版品了。不過,光看書名中「PMP觀點」這幾個字,就讓我覺得作者應該是下了不少苦功去融合國際標準和本土實務的落差。我特別關注的是,書中如何處理「人」的問題。專案管理,說穿了,就是管理期望、管理溝通、管理衝突。台灣的職場文化,有時候「情」比「理」重要一點,老闆的「交待」往往比制度的「規定」來得有份量。所以,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在東亞文化圈特別有效的溝通策略、向上管理(Managing Up)的技巧,或者是在跨部門合作時如何協調不同單位的KPI壓力,那就真的值回票價了。我比較期待看到的是一些「潛規則」的揭示,而不是教科書上寫的完美流程,畢竟我們的專案現場常常是充滿變數、充滿「驚喜」的戰場啊!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說真的,還蠻「務實」的啦,就是那種一看就知道是工具書的風格,沒有太多花俏的圖案,直接點出主題。我翻閱了一下目錄,感覺作者對於專案管理這塊領域的理解挺全面的,從專案啟動、規劃、執行到收尾,每個階段的關鍵活動都涵蓋到了。特別讓我眼睛一亮的是,他好像在討論一些在台灣業界比較少被深入探討的細節,像是如何有效應對變更管理,或者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排定工作的優先順序。畢竟,我們台灣的企業環境,很多時候專案經理手上握的資源就那麼點,常常要跟不同部門的「大老闆」喬事情,這種實務操作的眉角,書裡如果能多著墨一些,那就太實用了。我希望書中不是只有理論,而是能多一些貼近我們在地脈絡的案例分析,畢竟書名都強調「工具箱」了,工具就是要能拿來用、能解決問題的嘛。讀完後,我會想看看裡面的表格、清單和範本是不是真的能直接套用到我手邊的專案中,而不是一堆看得到吃不到的學術名詞堆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