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僧述心懷:見道真言

七旬老僧述心懷:見道真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盧勝彥
图书标签:
  • 佛教
  • 禅宗
  • 心灵感悟
  • 人生哲理
  • 修行感悟
  • 老者智慧
  • 信仰
  • 顿悟
  • 自传
  • 佛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蓮生活佛在書中說道:
  我要出離這世間,知幻離幻,追求真實的本性。
  然後,我要以大慈悲的光芒,來幫助一切有情眾生,離苦得樂。
  我發願,不捨一個眾生。
  我祈願本書能以無上心得的教法,照亮無量眾生的心靈

  就是這本作者用「心」來照亮眾生,不但如此,書中也說到「一切唯心造」。成佛作祖、凡夫、三惡道,全是「心」,祈願眾生也要有一棵菩提心,所以本書環繞的主題就是你我的「心」。本書作者將他一生學習佛法的心得,盡顯書中,祂祈願一切眾生能免於一切的迷惑。祈願一切眾生能走在正道上。祈願一切眾生度過艱辛困難。祈願一切眾生見道開悟。

本書特色

  得道高僧分享一生修行的「無所得」
  盡說人生真諦、見道真言

  大家來瞧瞧
  僅僅在補牙這般俗事上,老僧是如何洞見了勝義諦?
  而在這人手一機、機不可失的年代,老僧為何不做低頭族,獨獨閉上眼睛?
  明明修行是求解脫出離,老僧為何卻說輪迴也好?

  老僧心懷湛然,通透又妙不可言,只待有緣的您掀開書頁慢慢嚼、細細品⋯

  本書贈送作者畫作複製畫一幅
 
《千年古韵:宋代文人精神世界探微》 图书简介 一、引言:时代的脉搏与精神的印记 《千年古韵:宋代文人精神世界探微》并非一部单纯的史学著作,而是一次对中国历史上一个光芒万丈时代的深入回望与体悟。本书聚焦于北宋至南宋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以文官、士大夫阶层为核心所构建的精神图景、审美范式以及他们在社会转型期的内心挣扎与价值坚守。 宋代,被誉为“士人的黄金时代”,其繁荣不仅体现在经济的富庶与科技的进步上,更深刻地根植于其独特的文化氛围与对知识分子的尊重。然而,这份黄金的背后,是文人阶层在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交融下,不断寻求个体生命意义与社会责任平衡的复杂历程。本书旨在剥离宏大叙事,深入挖掘这些文人士大夫在面对国家兴亡、内忧外患时,其内心世界的真实流变与精神追求。 二、核心探析:从“致君尧舜”到“独善其身”的张力 本书结构围绕宋代文人精神的三个核心维度展开,层层递进,力求展现其丰富性与矛盾性: 1. 政治理想的幻灭与重塑:士大夫的“入世”与“出世” 宋代文官制度的成熟,为士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上升通道,但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必须承担沉重的政治责任。本书首先剖析了北宋中前期,以范仲淹、欧阳修等为代表的士大夫集团,如何秉持“兼济天下”的儒家理想,推动庆历新政等改革。然而,政治斗争的残酷与“冗官冗政”的结构性矛盾,使得他们的理想一次次受挫。 我们详细考察了王安石变法期间,新旧党争对文人圈层产生的撕裂效应。这场论战不仅仅是政策分歧,更是两种世界观和生命哲学之间的剧烈碰撞。变法失败后,许多文人精神上遭受重创,开始将目光从庙堂转向田园、转向内心。这种“出世”倾向并非彻底的消极避世,而是对理想在现实中破灭后的一种精神自我庇护与重建。 2. 审美哲学的建构:从“尚意”到“格物致知” 宋代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个高峰,这与文人精神世界密切相关。本书将宋词的婉约与豪放、宋画的空灵与写实、宋瓷的内敛与质朴,视为文人士大夫精神的物化体现。 词的抒情转向: 分析了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的突破,如何容纳了文人对人生无常、宦海浮沉的复杂体验,体现了一种超越功名利禄的旷达。 理学对艺术的影响: 重点探讨了以周敦颐、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如何将“天理”、“格物致知”的哲学观念渗透到审美活动中,使得宋代艺术追求一种内在的秩序感和纯粹性。这种对“静”与“简”的偏爱,正是文人内心寻求稳定、抵御外界喧嚣的体现。 3. 学问的转向:经世致用与心学萌芽的交织 宋代学术思想的成熟,是文人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本书对比了宋初对唐代经典的继承与发展,以及理学内部的发展路线。 程朱理学的宏大体系: 阐释了理学如何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观、人生观和道德规范,成为士人安顿心灵的最终归宿。它试图在儒家框架内解决佛教和道教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性的冲击。 陆九渊与心学的先声: 即使在理学占据主流的时代,仍有如陆九渊者,高呼“心即理”,强调主体性与直觉的价值。这种对内在精神力量的肯定,预示了未来思想的走向,也反映了部分文人对僵化教条的反思。 三、南渡后的精神危机与文化坚守 靖康之变是宋代文人精神的巨大转折点。本书特别设置章节,深入分析了南渡后,文人士大夫所面临的“亡国之痛”与“文化存续”的责任。 在政治失意与国土沦丧的双重打击下,许多文人将对国家的忠诚,转化为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守护。他们通过整理典籍、编纂地方志、著书立说,将“道统”的传承置于“治统”之上。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在南宋文人的抗金情绪与山水寄情中得到了新的诠释——家国情怀不再仅仅是朝堂上的建言献策,更是渗透到文学、艺术、乃至日常生活的文化韧性之中。 四、结语:跨越时空的对话 《千年古韵》最终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在时代剧变面前,知识分子如何保持其独立性与道德自觉?宋代文人以其深沉的思考、精妙的艺术表达和虽败犹荣的精神景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们的困境、他们的挣扎、他们的超脱,至今仍能引发当代读者的深刻共鸣。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对人性在权力、理想与现实夹缝中如何淬炼自身的哲学探讨。它邀请读者一同走进那个辉煌而又矛盾的时代,聆听那穿越千年的古韵之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盧勝彥


  蓮生活佛盧勝彥,西元1945年生於二戰下憂患的台灣,
  現旅居於煙雨微微的西雅圖,每日修行、寫作及繪畫,
  以實證和慈悲勾勒度眾的文字,如月河流水閃耀智慧的光環。

  是真佛宗創辦人
  平易親切、慈悲為懷的開解病難憂苦,獲得千萬弟子的景仰皈依。

  是一位演說家
  深入淺出、幽默風趣的闡述佛法哲理,具有獨樹一格的講演藝術。

  是一位畫家
  天賦異稟、微妙觀察的書畫自然景物,成就自在任運的揮毫創作。

  更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
  多元題材、精勤撰寫的抒發心境體悟,紀錄親身經歷的數百冊文集。
  1967年第一本創作《淡煙集》問世。
  1992年5月完成《第一百本文集》。
  2008年5月出版第二百本文集《開悟一片片》。

  他是當代能將佛法與藝術結合的第一人,精進與毅力不同凡響。

图书目录

序 七旬老僧述心懷
001 不分教派
002 我早已死了
003 我的修行是「零」分
004 一滴水注入大海
005 我修成了「淡定」
006 修行忍辱不易
007 出離心
008 自由與戒律
009 更嚴苛的戒律
010 四白業與四黑業
011 大善與大修行
012 指頭上的腫痛
013 對症下藥
014 乾坤大挪移
015 巨靈掌
016 禪修的練習
017 述述心懷
018 大禹治水
019 同修時的覺受
020 袁天罡秤兩
021 極惡之人
022 寫給「花」的簡訊
023 掉了一顆牙齒
024 心開意解
025 我喜歡說的笑話
026 對於「魔」的看法
027 我與我的上師
028 沒有「手機」的人
029 心如止水
030 灌頂的意義
031 消融
032 寂天菩薩的話
033 人問我答:成佛有幾種?
034 見道與解脫
035 修行的要件
036 蓮萊上師之悟
037 佛力素描
038 報身佛的神變
039 老僧的心聲(一)
040 老僧的心聲(二)
041 老僧的心聲(三)
042 老僧的心聲(四)
043 老僧的心聲(五)
044 老僧的心聲(六)
045 老僧的心聲(七)
046 老僧的心聲(八)
047 我這輩子沒有白來
048 蓮訶的信
049 大幻化網金剛感應篇
附錄 『聖尊蓮生活佛』法語開示:『時輪金剛』禪定九次第全文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551469
  • 叢書系列:盧勝彥文集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9 x 21 x 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七旬老僧述心懷


  我。
  蓮生活佛盧勝彥。
  七十七歲。
  住在美國華盛頓州「南山雅舍」。
  心中一直有一個理想,想寫一本涵蓋了我這一生學習佛法的心得。
  但,這個理想,太大了,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然而,
  我不顧一切,就動筆了。
  書名是:
  《七旬老僧述心懷》。
  其實真正的書名,應該是《七旬老僧述心得》。

  ●

  我當然知道:
  所謂「得」,即是「無所得」。
  而「無所得」也即是「得」。
  因為經歷了「聞」、「思」、「修」。
  我珍貴人身的依止。
  上師的種種教法。
  由信心到菩提心。
  由道到果。
  對一切事物絕對純淨的淨觀。
  我終於領悟了:
  「無所得」。
  這「無所得」。
  這「無所得」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
  這裡寫了三個非常,正是絕對正確的「心得」。

  ●

  以前。
  釋迦牟尼佛在開示說法的第一句話是:
  「弟子們!請諦聽,人生是苦。」
  這「苦」,就是「真諦」。
  接著:
  「空」是真諦。
  「無常」是真諦。
  「無我」是真諦。
  「無所得」是真諦。
  我以自己親身的經歷來證實,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真理。

  ●

  也許所有的學佛者都認為,這「苦」、「空」、「無常」、「無我」、「無所得」,我們都耳熟能詳。
  但,我告訴大家:
  人人都知道。
  人人都做不到。
  這是要我們去實踐的,佛陀所說的道理,我們都明白。
  問題是要去實踐。
  實踐了之後,才是「大手印」、「大圓滿」、「無所得」。
  我祈願本書能以無上心得的教法,照亮無量眾生的心靈。

  ●

  我祈願:
  願一切眾生能免於一切的迷惑。
  願一切眾生能走在正道上。
  願一切眾生度過艱辛困難。
  願一切眾生見道開悟。
  眾生皆是佛,
  卻為染污蔽;
  染污若淨化,
  佛果即現前。
 
Sheng-yen Lu
17102  NE 40th  CT
REDMOND WA 98052
U.S.A.
蓮生活佛‧盧勝彥
二○二一年四月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閱這本書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自我對話的過程。我發現自己讀到某些段落時,會不自覺地停下來,反覆閱讀幾遍,然後望著窗外發呆,試圖去體會書中那份寧靜的力量。這本書的好處就在於,它不會強迫你接受任何東西,它只是溫柔地呈現出一種可能性,一種不一樣的看事情的角度。對於常常感到焦慮、覺得人生好像總在追趕什麼的現代人來說,它提供了一個暫時的避風港。我可以感受到作者那份真摯的情感,那份不為名利、只為傳達真理的純粹心意。這不是一本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會讓人想時不時地翻開一頁,重溫那份清涼的慰藉。

评分

我通常對這類主題的書籍比較有保留,因為很多時候讀起來會覺得太過空泛,或者說,離實際生活太遠了。但這本的觀點非常接地氣,它沒有叫你一定要去山上打坐,或者完全拋棄世俗的一切,而是教你如何在紛擾的日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塊淨土。書裡頭那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其實蘊含著極深的智慧。舉例來說,作者談到「放下」這個概念時,並不是要你馬上斷絕一切牽掛,而是教你如何與這些牽掛和平共處,讓它們不再成為束縛你的枷鎖。這種務實的態度,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適合現代人閱讀,它不只是一種精神上的慰藉,更像是一種生活的指南。

评分

這本書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在現在這個充斥著各種快速消費心靈雞湯的時代,它提供了一種沉澱下來、細細品味的機會。光是書名就很有味道,「七旬老僧述心懷」,光是這幾個字,就讓人感受到一種歷經風霜後的平靜與智慧。閱讀的過程,就像是跟著一位老人家在午後的陽光下,慢慢聊著他一生的體悟。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過多的理論,有的只是一種最質樸的真言。這種感覺很難得,不像有些心靈書籍讀起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但這本卻讓人覺得,對了,這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作者用他長久以來的觀察,把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困惑,用一種很溫和但又很堅定的方式點出來,讓人讀完之後,心裡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好像那些原本盤根錯節的煩惱,突然間找到了鬆開的線頭。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得很巧妙,雖然內容似乎是隨性而談,但整體上有一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感。從一開始對外在世界的觀察,慢慢過渡到對內心世界的探索,最後回歸到如何與自己和解。我個人比較欣賞的是,作者在闡述觀點時,很少用絕對化的語言,總是留有餘地,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和印證。這就像一位真正的智者,不會直接給你標準答案,而是引導你去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書中的一些譬喻和比喻,也都很生動,不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我會建議喜歡深度思考、對生命本質有好奇心的讀者,一定要找來細細品味一番,絕對物超所值。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讓我聯想到以前在一些老舊的寺廟裡,牆上掛著的手抄心經。那種蒼勁有力卻又帶著時間痕跡的筆觸,彷彿能穿透紙頁,直接觸及靈魂深處。它不是那種嘩眾取寵的文字,而是非常內斂、非常實在的,每一句話都像是經過無數次的打磨,才終於被說出口的。對我這個生活在資訊爆炸時代的人來說,這種慢下來的閱讀節奏,簡直是一種心靈的SPA。我特別喜歡作者描述一些生活場景時的細膩,那種對人性的洞察力,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評判,而是充滿了理解與慈悲。你讀著讀著,會發現自己好像也成了書中的某個場景的一部分,或者說,書中的某個道理,就是你剛剛才經歷過,卻還沒來得及去思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