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僧述心懷:見道真言

七旬老僧述心懷:見道真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盧勝彥
圖書標籤:
  • 佛教
  • 禪宗
  • 心靈感悟
  • 人生哲理
  • 修行感悟
  • 老者智慧
  • 信仰
  • 頓悟
  • 自傳
  • 佛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蓮生活佛在書中說道:
  我要齣離這世間,知幻離幻,追求真實的本性。
  然後,我要以大慈悲的光芒,來幫助一切有情眾生,離苦得樂。
  我發願,不捨一個眾生。
  我祈願本書能以無上心得的教法,照亮無量眾生的心靈

  就是這本作者用「心」來照亮眾生,不但如此,書中也說到「一切唯心造」。成佛作祖、凡夫、三惡道,全是「心」,祈願眾生也要有一棵菩提心,所以本書環繞的主題就是你我的「心」。本書作者將他一生學習佛法的心得,盡顯書中,祂祈願一切眾生能免於一切的迷惑。祈願一切眾生能走在正道上。祈願一切眾生度過艱辛睏難。祈願一切眾生見道開悟。

本書特色

  得道高僧分享一生修行的「無所得」
  盡說人生真諦、見道真言

  大傢來瞧瞧
  僅僅在補牙這般俗事上,老僧是如何洞見瞭勝義諦?
  而在這人手一機、機不可失的年代,老僧為何不做低頭族,獨獨閉上眼睛?
  明明修行是求解脫齣離,老僧為何卻說輪迴也好?

  老僧心懷湛然,通透又妙不可言,隻待有緣的您掀開書頁慢慢嚼、細細品⋯

  本書贈送作者畫作複製畫一幅
 
《韆年古韻:宋代文人精神世界探微》 圖書簡介 一、引言:時代的脈搏與精神的印記 《韆年古韻:宋代文人精神世界探微》並非一部單純的史學著作,而是一次對中國曆史上一個光芒萬丈時代的深入迴望與體悟。本書聚焦於北宋至南宋近三百年的曆史長河中,以文官、士大夫階層為核心所構建的精神圖景、審美範式以及他們在社會轉型期的內心掙紮與價值堅守。 宋代,被譽為“士人的黃金時代”,其繁榮不僅體現在經濟的富庶與科技的進步上,更深刻地根植於其獨特的文化氛圍與對知識分子的尊重。然而,這份黃金的背後,是文人階層在儒釋道三傢思想的交融下,不斷尋求個體生命意義與社會責任平衡的復雜曆程。本書旨在剝離宏大敘事,深入挖掘這些文人士大夫在麵對國傢興亡、內憂外患時,其內心世界的真實流變與精神追求。 二、核心探析:從“緻君堯舜”到“獨善其身”的張力 本書結構圍繞宋代文人精神的三個核心維度展開,層層遞進,力求展現其豐富性與矛盾性: 1. 政治理想的幻滅與重塑:士大夫的“入世”與“齣世” 宋代文官製度的成熟,為士人提供瞭前所未有的上升通道,但同時也意味著他們必須承擔沉重的政治責任。本書首先剖析瞭北宋中前期,以範仲淹、歐陽修等為代錶的士大夫集團,如何秉持“兼濟天下”的儒傢理想,推動慶曆新政等改革。然而,政治鬥爭的殘酷與“冗官冗政”的結構性矛盾,使得他們的理想一次次受挫。 我們詳細考察瞭王安石變法期間,新舊黨爭對文人圈層産生的撕裂效應。這場論戰不僅僅是政策分歧,更是兩種世界觀和生命哲學之間的劇烈碰撞。變法失敗後,許多文人精神上遭受重創,開始將目光從廟堂轉嚮田園、轉嚮內心。這種“齣世”傾嚮並非徹底的消極避世,而是對理想在現實中破滅後的一種精神自我庇護與重建。 2. 審美哲學的建構:從“尚意”到“格物緻知” 宋代是中國美學史上一個高峰,這與文人精神世界密切相關。本書將宋詞的婉約與豪放、宋畫的空靈與寫實、宋瓷的內斂與質樸,視為文人士大夫精神的物化體現。 詞的抒情轉嚮: 分析瞭蘇軾“以詩為詞”對傳統詞風的突破,如何容納瞭文人對人生無常、宦海浮沉的復雜體驗,體現瞭一種超越功名利祿的曠達。 理學對藝術的影響: 重點探討瞭以周敦頤、二程、硃熹為代錶的理學傢,如何將“天理”、“格物緻知”的哲學觀念滲透到審美活動中,使得宋代藝術追求一種內在的秩序感和純粹性。這種對“靜”與“簡”的偏愛,正是文人內心尋求穩定、抵禦外界喧囂的體現。 3. 學問的轉嚮:經世緻用與心學萌芽的交織 宋代學術思想的成熟,是文人精神追求的集中體現。本書對比瞭宋初對唐代經典的繼承與發展,以及理學內部的發展路綫。 程硃理學的宏大體係: 闡釋瞭理學如何提供瞭一套完整的宇宙觀、人生觀和道德規範,成為士人安頓心靈的最終歸宿。它試圖在儒傢框架內解決佛教和道教對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心性的衝擊。 陸九淵與心學的先聲: 即使在理學占據主流的時代,仍有如陸九淵者,高呼“心即理”,強調主體性與直覺的價值。這種對內在精神力量的肯定,預示瞭未來思想的走嚮,也反映瞭部分文人對僵化教條的反思。 三、南渡後的精神危機與文化堅守 靖康之變是宋代文人精神的巨大轉摺點。本書特彆設置章節,深入分析瞭南渡後,文人士大夫所麵臨的“亡國之痛”與“文化存續”的責任。 在政治失意與國土淪喪的雙重打擊下,許多文人將對國傢的忠誠,轉化為對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守護。他們通過整理典籍、編纂地方誌、著書立說,將“道統”的傳承置於“治統”之上。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精神,在南宋文人的抗金情緒與山水寄情中得到瞭新的詮釋——傢國情懷不再僅僅是朝堂上的建言獻策,更是滲透到文學、藝術、乃至日常生活的文化韌性之中。 四、結語:跨越時空的對話 《韆年古韻》最終指嚮一個核心問題:在時代劇變麵前,知識分子如何保持其獨立性與道德自覺?宋代文人以其深沉的思考、精妙的藝術錶達和雖敗猶榮的精神景觀,為後世留下瞭寶貴的精神遺産。他們的睏境、他們的掙紮、他們的超脫,至今仍能引發當代讀者的深刻共鳴。本書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一次對人性在權力、理想與現實夾縫中如何淬煉自身的哲學探討。它邀請讀者一同走進那個輝煌而又矛盾的時代,聆聽那穿越韆年的古韻之聲。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盧勝彥


  蓮生活佛盧勝彥,西元1945年生於二戰下憂患的颱灣,
  現旅居於煙雨微微的西雅圖,每日修行、寫作及繪畫,
  以實證和慈悲勾勒度眾的文字,如月河流水閃耀智慧的光環。

  是真佛宗創辦人
  平易親切、慈悲為懷的開解病難憂苦,獲得韆萬弟子的景仰皈依。

  是一位演說傢
  深入淺齣、幽默風趣的闡述佛法哲理,具有獨樹一格的講演藝術。

  是一位畫傢
  天賦異稟、微妙觀察的書畫自然景物,成就自在任運的揮毫創作。

  更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傢
  多元題材、精勤撰寫的抒發心境體悟,紀錄親身經歷的數百冊文集。
  1967年第一本創作《淡煙集》問世。
  1992年5月完成《第一百本文集》。
  2008年5月齣版第二百本文集《開悟一片片》。

  他是當代能將佛法與藝術結閤的第一人,精進與毅力不同凡響。

圖書目錄

序 七旬老僧述心懷
001 不分教派
002 我早已死瞭
003 我的修行是「零」分
004 一滴水注入大海
005 我修成瞭「淡定」
006 修行忍辱不易
007 齣離心
008 自由與戒律
009 更嚴苛的戒律
010 四白業與四黑業
011 大善與大修行
012 指頭上的腫痛
013 對癥下藥
014 乾坤大挪移
015 巨靈掌
016 禪修的練習
017 述述心懷
018 大禹治水
019 同修時的覺受
020 袁天罡秤兩
021 極惡之人
022 寫給「花」的簡訊
023 掉瞭一顆牙齒
024 心開意解
025 我喜歡說的笑話
026 對於「魔」的看法
027 我與我的上師
028 沒有「手機」的人
029 心如止水
030 灌頂的意義
031 消融
032 寂天菩薩的話
033 人問我答:成佛有幾種?
034 見道與解脫
035 修行的要件
036 蓮萊上師之悟
037 佛力素描
038 報身佛的神變
039 老僧的心聲(一)
040 老僧的心聲(二)
041 老僧的心聲(三)
042 老僧的心聲(四)
043 老僧的心聲(五)
044 老僧的心聲(六)
045 老僧的心聲(七)
046 老僧的心聲(八)
047 我這輩子沒有白來
048 蓮訶的信
049 大幻化網金剛感應篇
附錄 『聖尊蓮生活佛』法語開示:『時輪金剛』禪定九次第全文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551469
  • 叢書係列:盧勝彥文集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9 x 21 x 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七旬老僧述心懷


  我。
  蓮生活佛盧勝彥。
  七十七歲。
  住在美國華盛頓州「南山雅捨」。
  心中一直有一個理想,想寫一本涵蓋瞭我這一生學習佛法的心得。
  但,這個理想,太大瞭,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然而,
  我不顧一切,就動筆瞭。
  書名是:
  《七旬老僧述心懷》。
  其實真正的書名,應該是《七旬老僧述心得》。

  ●

  我當然知道:
  所謂「得」,即是「無所得」。
  而「無所得」也即是「得」。
  因為經歷瞭「聞」、「思」、「修」。
  我珍貴人身的依止。
  上師的種種教法。
  由信心到菩提心。
  由道到果。
  對一切事物絕對純淨的淨觀。
  我終於領悟瞭:
  「無所得」。
  這「無所得」。
  這「無所得」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
  這裡寫瞭三個非常,正是絕對正確的「心得」。

  ●

  以前。
  釋迦牟尼佛在開示說法的第一句話是:
  「弟子們!請諦聽,人生是苦。」
  這「苦」,就是「真諦」。
  接著:
  「空」是真諦。
  「無常」是真諦。
  「無我」是真諦。
  「無所得」是真諦。
  我以自己親身的經歷來證實,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真理。

  ●

  也許所有的學佛者都認為,這「苦」、「空」、「無常」、「無我」、「無所得」,我們都耳熟能詳。
  但,我告訴大傢:
  人人都知道。
  人人都做不到。
  這是要我們去實踐的,佛陀所說的道理,我們都明白。
  問題是要去實踐。
  實踐瞭之後,纔是「大手印」、「大圓滿」、「無所得」。
  我祈願本書能以無上心得的教法,照亮無量眾生的心靈。

  ●

  我祈願:
  願一切眾生能免於一切的迷惑。
  願一切眾生能走在正道上。
  願一切眾生度過艱辛睏難。
  願一切眾生見道開悟。
  眾生皆是佛,
  卻為染汙蔽;
  染汙若淨化,
  佛果即現前。
 
Sheng-yen Lu
17102  NE 40th  CT
REDMOND WA 98052
U.S.A.
蓮生活佛‧盧勝彥
二○二一年四月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讓我聯想到以前在一些老舊的寺廟裡,牆上掛著的手抄心經。那種蒼勁有力卻又帶著時間痕跡的筆觸,彷彿能穿透紙頁,直接觸及靈魂深處。它不是那種嘩眾取寵的文字,而是非常內斂、非常實在的,每一句話都像是經過無數次的打磨,纔終於被說齣口的。對我這個生活在資訊爆炸時代的人來說,這種慢下來的閱讀節奏,簡直是一種心靈的SPA。我特別喜歡作者描述一些生活場景時的細膩,那種對人性的洞察力,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評判,而是充滿瞭理解與慈悲。你讀著讀著,會發現自己好像也成瞭書中的某個場景的一部分,或者說,書中的某個道理,就是你剛剛纔經歷過,卻還沒來得及去思考的。

评分

翻閱這本書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自我對話的過程。我發現自己讀到某些段落時,會不自覺地停下來,反覆閱讀幾遍,然後望著窗外發呆,試圖去體會書中那份寧靜的力量。這本書的好處就在於,它不會強迫你接受任何東西,它隻是溫柔地呈現齣一種可能性,一種不一樣的看事情的角度。對於常常感到焦慮、覺得人生好像總在追趕什麼的現代人來說,它提供瞭一個暫時的避風港。我可以感受到作者那份真摯的情感,那份不為名利、隻為傳達真理的純粹心意。這不是一本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會讓人想時不時地翻開一頁,重溫那份清涼的慰藉。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得很巧妙,雖然內容似乎是隨性而談,但整體上有一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感。從一開始對外在世界的觀察,慢慢過渡到對內心世界的探索,最後迴歸到如何與自己和解。我個人比較欣賞的是,作者在闡述觀點時,很少用絕對化的語言,總是留有餘地,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和印證。這就像一位真正的智者,不會直接給你標準答案,而是引導你去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書中的一些譬喻和比喻,也都很生動,不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我會建議喜歡深度思考、對生命本質有好奇心的讀者,一定要找來細細品味一番,絕對物超所值。

评分

我通常對這類主題的書籍比較有保留,因為很多時候讀起來會覺得太過空泛,或者說,離實際生活太遠瞭。但這本的觀點非常接地氣,它沒有叫你一定要去山上打坐,或者完全拋棄世俗的一切,而是教你如何在紛擾的日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塊淨土。書裡頭那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其實蘊含著極深的智慧。舉例來說,作者談到「放下」這個概念時,並不是要你馬上斷絕一切牽掛,而是教你如何與這些牽掛和平共處,讓它們不再成為束縛你的枷鎖。這種務實的態度,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適閤現代人閱讀,它不隻是一種精神上的慰藉,更像是一種生活的指南。

评分

這本書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在現在這個充斥著各種快速消費心靈雞湯的時代,它提供瞭一種沉澱下來、細細品味的機會。光是書名就很有味道,「七旬老僧述心懷」,光是這幾個字,就讓人感受到一種歷經風霜後的平靜與智慧。閱讀的過程,就像是跟著一位老人傢在午後的陽光下,慢慢聊著他一生的體悟。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過多的理論,有的隻是一種最質樸的真言。這種感覺很難得,不像有些心靈書籍讀起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但這本卻讓人覺得,對瞭,這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作者用他長久以來的觀察,把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睏惑,用一種很溫和但又很堅定的方式點齣來,讓人讀完之後,心裡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好像那些原本盤根錯節的煩惱,突然間找到瞭鬆開的線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