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鐵道百科:史上最完整的火車與鐵道大圖鑑

終極鐵道百科:史上最完整的火車與鐵道大圖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DK齣版社編輯群
圖書標籤:
  • 火車
  • 鐵路
  • 交通
  • 百科全書
  • 圖鑒
  • 曆史
  • 技術
  • 工程
  • 模型
  • 收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從最早的蒸汽機車到柴油引擎,再到今日的高速子彈列車,《終極鐵道百科》詳細記錄瞭鐵道的歷史與角色。你可以走過每個時代,認識當代最重要的火車,瀏覽代錶性列車的細部,瞭解這些傳奇火車的構造,例如東方快車、仙後號、野鴨號、標槍號……等等。你將能以全球性的眼光看鐵道,探索世界最壯麗的鐵路,從南非到西伯利亞,包括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以及日本東海道新幹線。書中也收錄重要人物的故事,包括關鍵發明傢、推動鐵路旅遊的設計師與工程師,以及他們麵對的挑戰與鐵路建設時的文化背景。隻要你是鐵道迷,《終極鐵道百科》就是你必不可少的絕佳收藏。

本書特色

  ․鐵道迷必備的火車百科全書,從全球第一颱蒸汽機車到今天的高速鐵路,橫跨近200年的鐵道與鐵道機車發展史
  ․【精美的火車圖鑑】:收錄400多種經典火車精美照片,搭配完整資料:型號設計、構造解析、服役時間、時速馬力
  ․【經典的火車鐵道】:野鴨號、火箭號、皇宮列車、東方快車、西伯利亞鐵路、歐洲之星等精選火車檔案與經典鐵道旅程
  ․專有名詞審閱人:世界遺產鐵道組織理事(Director of WATTRAIN) 古庭維

鐵道界眾專傢 專文推薦 (依姓氏筆劃排序)
 
  ◎古庭維(世界遺產鐵道組織理事Director of WATTRAIN)
  兩百多年來,火車頭牽引著全世界往前進步。《終極鐵道百科》以火車頭為主角,運用精緻且完整的圖片收集,精準且深廣兼備的文字鋪陳,帶領讀者輕鬆閱覽橫亙兩百多年的鐵道史之旅。
 
  ◎洪緻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係教授)
  這是一本資訊量超級豐富的鐵道百科,透過钜細靡遺的介紹,帶領讀者走過火車從誕生以來至今的許許多多演變及發展。
 
  ◎鄭羽哲(臺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理事)
  從蒸汽機關車的煙霧繚繞,到子彈列車的飛速呼嘯,《終極鐵道百科》用豐富圖文帶您如同走入世界各國的鐵道博物館,那火車帶給社會經濟的巨大影響動能,躍然紙上。
  
  ◎鄧誌忠(鐵道專傢)
  來自於火車鐵道發源地--「英國」,DK齣版社用其一貫且獨特的視覺藝術手法,呈現人類200多年來的鐵道發展歷史,豐富華麗的全彩圖文,這樣一本精彩絕倫的火車鐵道百科,將是空前、也是絕後!
 
  ◎謝明勳(亞太遺產鐵道組織 前副主席)
  亞太地區,甚至整個印太地區的鐵路,源頭均來自於十九世紀帝國殖民時期的大英、西歐及北美列強,《終極鐵道百科》細說從頭,搭配大量第一手圖片,讓我們清楚瞭解鐵路,或者說火車,這項工業革命的領頭羊,如何在這兩百年裡,因應各地不同的技術、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背景,形塑齣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遺產及旅遊鐵道、都會區捷運、和高速鐵路。
 
  ◎蘇昭旭(交通科學技術博物館館長)
  英國DK齣版社的圖鑑書嚮來是全球視覺係圖鑑的領導品牌,這本DK齣版的《終極鐵道百科》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我一收到便毫不猶豫的推薦。對於世界鐵道發展感到好奇的讀者來說,這真的是大好機會。我認為這本書最精采的地方是看著列車圖片穿越兩百年光陰,遙想美好的鐵道故事。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世界各地文化遺産與曆史建築的詳盡指南,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探索那些凝結瞭人類智慧與曆史風雲的宏偉傑作。 --- 文明的足跡:世界遺産建築的史詩之旅 第一章:起源與奠基——古老文明的永恒印記 本書伊始,我們將目光投嚮人類文明的搖籃。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地理旅行,而是對時間深度的追溯。我們首先抵達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探究蘇美爾、阿卡德等早期文明如何用泥磚塑造齣人類最早的城市結構——神廟金字塔(Ziggurat)。這些階梯式的巨型建築,不僅僅是宗教場所,更是早期天文學觀察與社會組織的核心。我們將細緻剖析其建築材料的特性、建造技術的演變,以及它們如何反映齣早期社會對神權的敬畏與對秩序的追求。 隨後,我們將前往尼羅河畔,深入研究古埃及金字塔群。吉薩大金字塔的精確對位、內部復雜的甬道結構,以及圍繞圖坦卡濛陵墓發掘齣的驚人發現,都將作為我們分析的重點。重點在於理解,這些宏偉的陵墓是如何在缺乏現代機械的條件下,動員起龐大的勞動力和資源,並維持瞭數韆年的結構穩定性。我們將探討法老的“神性”如何在建築形態上得以體現,以及這些建築對後世帝國主義建築風格産生的深遠影響。 進入古典時代,愛琴海的輝煌不容忽視。我們將詳細考察希臘神廟的柱式體係——多立剋、愛奧尼、科林斯三種風格的演變與地域差異。帕特農神廟被譽為古典建築的巔峰,本書將結閤其數學比例、光學修正技術,解析古希臘人如何追求“黃金分割”的和諧之美。接著,我們轉嚮羅馬,分析萬神殿(Pantheon)的巨大混凝土穹頂,這是工程學的奇跡,其開口(Oculus)的設計藝術,至今仍讓現代工程師贊嘆不已。羅馬的拱券結構、引水渠的嚴謹布局,都標誌著工程技術從藝術性嚮功能性的重大飛躍。 第二章:信仰的鑄就——中世紀的石材史詩 中世紀的歐洲,建築的主題轉嚮瞭宗教信仰的錶達。本書將聚焦於羅馬式與哥特式大教堂的對比與融閤。 羅馬式建築以其厚重的牆體、半圓拱門和相對低矮的結構,展現齣一種堅實、內斂的防禦性美感。我們將探訪法國剋呂尼修道院的遺址,分析其“堡壘式”的宗教空間如何適應動蕩的社會環境。 隨後,我們將進入哥特式建築的“光之時代”。從聖丹尼斯修道院的早期嘗試,到沙特爾、蘭斯大教堂的成熟運用,哥特式建築的核心在於飛扶壁(Flying Buttress)、肋拱(Rib Vaulting)和尖拱(Pointed Arch)的革命性組閤。這些技術使得牆體得以解放,讓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得以占據主導地位。我們不僅僅描述其外觀,更會深入探討這些元素如何共同作用,將神聖的光綫引入教堂內部,營造齣一種“天堂在人間”的體驗,解析瞭中世紀神學與建築美學的深刻聯結。 同時,我們也需將目光投嚮東方。在伊斯蘭建築中,我們探討瞭對幾何圖案、書法藝術以及水景運用的極緻追求。從西班牙的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的精細木雕和馬賽剋裝飾,到奧斯曼帝國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的宏偉穹頂群,本書將解析拱門(如馬蹄形拱)與庭院(Sahn)設計如何在炎熱氣候下實現功能與美學的統一。 第三章:文藝復興與巴洛剋的戲劇性張力 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們重新發現瞭古典的比例與邏輯,但不再是單純的模仿,而是將其融入人文主義的語境中。 早期文藝復興的代錶人物如布魯內萊斯基,他如何利用數學原理重建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巨大穹頂,以及阿爾伯蒂對古典理論的係統化整理,都將是本章的重點。我們分析瞭對稱性、比例的復興,以及建築如何從服務於神,轉嚮服務於具有理性思維的個體。 進入巴洛剋時期,建築不再滿足於古典的寜靜與和諧。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在貝爾尼尼和波洛米尼等巨匠的手下,展現齣強烈的動感、戲劇性的光影運用和情感的爆發力。本書將通過分析這些建築中麯綫、橢圓以及復雜的立麵處理,揭示巴洛剋藝術如何成為反宗教改革時期精神力量的視覺體現。例如,對光綫路徑的精心設計,以引導信徒的目光和情感,使建築成為一種沉浸式的體驗。 第四章:工業時代的轉型與現代性的萌芽 工業革命為建築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材料——鋼鐵、玻璃和鋼筋混凝土。這徹底改變瞭建築的可能性和速度。 在新古典主義的迴潮中,我們看到公共建築如博物館、銀行開始采用宏偉的古典語匯來象徵穩定和權威。然而,真正的變革發生在結構主義的探索中。19世紀末的巴黎世界博覽會展齣的水晶宮和埃菲爾鐵塔,標誌著結構本身成為瞭可見的美學元素。本書將討論這些早期鋼結構建築如何挑戰瞭傳統承重牆的思維定勢。 進入20世紀,現代主義建築的興起是一場徹底的革命。從包豪斯學派對功能至上(Form Follows Function)的強調,到勒·柯布西耶的“新建築五點”,建築師們試圖用簡潔的幾何形式、開放的平麵布局和工業化材料,創造齣適應新社會需求的“機器中的住宅”。我們將詳細分析密斯·凡德羅的“少即是多”的美學原則,以及他如何通過精密的金屬框架和玻璃幕牆,創造齣透明、輕盈的現代辦公空間典範。 第五章:當代建築的多元探索與可持續性挑戰 當代建築是多元、去中心化且高度關注環境議題的時代。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探討後現代主義對現代主義純粹性的反思,以及諸如解構主義(如弗蘭剋·蓋裏的作品)所帶來的動態與碎片化形式。我們關注的重點將轉嚮建築如何迴應其特定的文化和地理語境。 最重要的是,我們將詳細分析可持續建築的實踐。從利用自然通風和采光(綠色屋頂、導光管)的被動式設計,到使用可再生或迴收材料,再到建築的生命周期評估,當代建築的核心挑戰是如何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最小化對地球生態係統的影響。我們將考察那些獲得LEED或BREEAM認證的標杆項目,分析它們在技術整閤與美學錶達上取得的平衡。 通過這次跨越數韆年的建築之旅,讀者將不僅瞭解建築的曆史脈絡與風格變遷,更將理解每一個偉大的結構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思潮、技術創新和人類對永恒的渴望。這些石頭、泥土和鋼鐵的組閤,正是我們文明進步最堅實的見證。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DK齣版社(Dorling Kindersley Limited)


  創立於1974年,40年來已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圖文書齣版社。DK圖書除瞭強調知識性,更以「革命性的美術編輯」著稱,堪稱業界一絕,他們在版麵上下足工夫,平均每頁的設計成本是其他齣版社同類書籍的10倍以上,其中又以「去背圖像+全白襯底」的圖解手法最為獨特,這些圖像以多變的視角呈現,時而宏觀、時而精細,與紮實的文字緊密結閤,實踐「終身學習」的齣版理念。

譯者簡介

於倉和


  從事過多種工作,包括自由譯者、大陸颱幹、專案經理等等,但因為童年時的因緣際會,與軍事戰史結下瞭不解之緣。翻譯過多本二次大戰戰史書籍,也曾任職於軍事題材大型多人線上遊戲《戰車世界》、《戰艦世界》臺灣辦公室,齣國旅遊時也喜歡探訪各類軍事遺跡,緻力於把寓教於樂的軍事歷史內容傳遞分享給更多有興趣的人。

 

圖書目錄

引言:鐵道革命  8
 
第一章

1804–1838年:鐵馬
鐵路先驅:理察.特裏維西剋  14
英國的發明  16
火車檔案:火箭號  18
利物浦與曼徹斯特鐵路  22
國內及齣口用蒸汽機車  24
鐵路先驅:史蒂芬生父子  26 
世界先鋒  28 
鐵路擴張  30
 
第二章
1839–1869年:建設國傢
美國勇往直前  36
火車檔案:撒切爾.柏金斯  38
建造偉大鐵路:聯閤太平洋鐵路  42
英國的發達  44
歐洲的進步  46
鐵路先驅: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魯內爾  48
大西部鐵路的寬軌  50
大量運輸  52
「管子」的誕生  54
國傢與殖民地  56
 
第三章
1870-1894年:蒸汽機車的世界
19世紀的快車  62
倫敦地方鐵路  64
大西部寬軌鐵路的終結  66
火車檔案:考德斯波特和亞勒加尼港鐵路鏟雪車  68
全國遞送  72
建造偉大鐵路:加拿大太平洋鐵路  74
特殊蒸汽機車  76
火車檔案:默丁.埃默裏斯  78
把世界縮小  82
火車檔案: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B型No. 19  84
第一列電動載客火車  90
 
第四章
1895-1913年:黃金時代
英國的特快蒸汽機車  96
不列顛的進化  98
火車檔案:大西部鐵路92號自動掛車  100
歐陸的魅力  104
鐵路先驅:富炯斯.比安維努  106
火車檔案:杭亭頓與闊頂山鐵路16號守車  108
突飛猛進  112
火車檔案:維吉尼亞鐵路SA級No. 4  114
紐約高架鐵路  118
其他軌距  120
建造偉大鐵路:西伯利亞鐵路  122
來自新式電氣化火車的競爭  124
 
第五章

1914-1939年:蒸汽火車的盛世
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機車  130
戰爭機器  132
快又有力  134
火車檔案:愛德華二世國王號  136
鐵道壯遊:東方快車  140
客貨兩用機車  142
多用途機車  144
貨運機車  146
鐵路先驅:赫貝爾特.奈傑爾.格雷斯利爵士  148
歐洲的流線型蒸汽機車  150
火車檔案:野鴨號  152
高速與時髦的年代  156
柴油與電力流線型機車  158
實用柴油與電力機車  160
火車檔案:裏丁電聯車No. 800  162
 
第六章
1940-1959年:戰爭與和平
二次大戰的後勤物流  170
火車檔案:德意誌國營鐵路No. 52.8184-5  172
戰時服役  176
美國邁入柴油時代  178
戰後的美國  180
火車檔案:諾福剋與西方鐵路GP9型No. 521  182
不列顛的變革  186
火車檔案:岱爾提剋原型車  188
追隨美國腳步的歐洲  192
鐵道壯遊:藍色列車  194
電力機車  196
戰後蒸汽機車  198
火車檔案:諾福剋與西方鐵路J型No. 611  200
世界蒸汽機車的最後一搏  204
火車檔案:WP型No. 7161  206
歐洲蒸汽機車的終章  210
火車檔案:拜耳-加拉特No. 138  212
運送旅客與商品  216
 
第七章
1960-1979年:為速度而生
以更快的速度運送乘客與貨物  222
火車檔案:德意誌國營鐵路改裝版V100  224
高速先鋒  228
子彈列車  230
火車檔案:德意誌國營鐵路No. 18.201  232
科技變革  236
鐵道壯遊:印度太平洋列車  238
時髦旅遊  240
 
第八章
1980-1999年:鐵道變革
高速鐵路的全球化  246
建造偉大鐵路:歐洲之星  248
次世代柴油機車  250
新一波電氣化  252
火車檔案:皇宮列車  254
都市軌道解決方案  260
 
第九章
公元2000年之後:鐵道復興
通盤應用  266
觀光鐵路  268
火車檔案:客攬航運號與貝爾濛英倫普爾曼列車  270
高速鐵路-全新世代  278
富麗堂皇的火車站  280
快、更快  282
火車檔案:標槍號No. 395 017  284
杜拜捷運  290
進入未來  292
 
附錄
鐵路如何運作:機車和軌道
軌道如何運作  296
車輪如何運作  297
號誌如何運作  298
拉德斯托剋北站號誌樓  300
蒸汽機車如何運作  302
柴油機車如何運作  304
電力機車如何運作  306
 
名詞解釋  308
索引/謝誌  312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980975
  • 規格:精裝 / 318頁 / 26 x 30 x 4.4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自序

  車輪在軌道上發齣的哢嗒聲、一陣陣煤煙和機油的味道、從遠方傳來的汽笛聲、漫長旅程開始時心中既興奮又期待的感覺…

  鐵道攫取瞭我們的想像空間,和我們的靈魂對談交流。火焰和蒸汽等元素交織展現的吸引力,令人迷戀的科技,把遙遠相隔的兩地串連起來的魅力,這一切全都鞏固瞭鐵道在人心中的地位。在超過200年的歲月裡,火車激發齣各種雄心壯誌,吸引瞭有開創性的工程師,鼓勵他們創造各種發明,驅策人們想要前進的欲望,並開啟瞭一個有更多可能性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鐵道以平凡務實的方式,為現代歷史做齣瞭貢獻。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其他任何一種工具對今日的工業世界造成更多影響。從最初在英國康瓦耳(Cornwall)和威爾斯(Wales)斷斷續續進行的實驗,到打通整個大陸並協助建立國傢(例如北美等地)的鐵路建設,再到讓現代化戰爭變得可行的能力,機車的發明不論是在好的方麵還是壞的方麵,都塑造瞭這個世界。

  在鐵路誕生以前,生命以不同的速度移動。絕大部分人隻能從他們居住的地方齣發旅行,沒有汽車、沒有飛機、也沒有現代化道路,所以移動距離相當短。既沒有統一的時間,也沒有迫切的理由去採用統一的時間,直到火車齣現。都市和城鎮原本都有自己設定的時間,直到鐵路開始需要嚴格的時間錶,各地時間纔不得不統一。新的科技加快瞭都市化的速度──愈來愈多都市需要鐵路供應,以更低廉的價格把人送到更遠的地方。鐵路網能運輸先前無法長距離運送的商品,像是容易腐壞的水果、報紙、鮮花和新鮮牛奶等,把它們準時交付給大眾。

  從這方方麵麵看來,鐵路都是創造現代化生活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且神氣活現。鐵路公司給自己的火車和服務取瞭引人遐思的名字、想齣美麗的配色方式,並且在美學上下足瞭功夫,以使他們的火車在功能完善之餘也能典雅優美、富麗堂皇或動感十足。而人類追求進步的欲望也塑造瞭鐵路。隨著新科技發展,新路線的建造者爬得更高、挖得更深、延伸得更遠,馴服最荒涼不宜人居的大地。而想要更快、更安全、甚至更有效率的衝勁,也驅策瞭這個過程。

  綜觀全球,鐵路公司都力求達到更快的速度、販售最高檔列車的奢華體驗、說服人使用他們的服務,不論是工作還是休閒。現代化行銷、公關經營、海邊度假──在所有這些領域,鐵路都是改變的工具,也是一股驅動力。難怪許多小學生都曾經夢想當火車司機,而形形色色的作傢,像是列夫.托爾斯泰(Leo Tolstoy)、埃米爾.左拉(Émile Zola)、阿嘉莎.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和亞瑟.柯南.道爾爵士(Sir Arthur Conan Doyle)等人,則是把鐵路融入他們的故事與謎案中。此外,許多和火車有關的流行歌麯,例如《查塔諾加啾啾》(Chattanooga Choo Choo)和《跳跳火車舞》(The Loco-Motion)等,也都成瞭不朽之作。

  在鐵道旅行的「黃金時代」,報紙和新聞影片都興奮地報導最新的發展,當然也有令人毛骨悚然的災難細節。媒體詳細解說最新式特快車的各種設計,司機員和設計師一躍成為英雄,大傢也為瞭爭奪版麵而明爭暗鬥。例如,巨大無比的美國「大男孩號」(Big Boy)機車,或是在1938年打破蒸汽機車速度紀錄並加以保持的英國野鴨號(Mallard),都成為世界知名的火車明星。半個世紀後,蒸汽火車從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銷聲匿跡,但它仍是一股維繫情感的力量,即使對那些從未經歷過它們服役時期的年輕人來說也是如此。忠實粉絲不遺餘力地前往遺世孤地,追逐蒸汽時代最後傳人的飄渺蹤跡,或是復原並保存機車、車廂,甚至整列火車。

  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正麵的。不可否認,鐵路也帶來過一些較黑暗的事。它們提供瞭大量運輸的機會,讓大軍和補給可以跨洲移動,也在二次大戰期間把數以百萬計的人送進瞭希特勒的滅絕營。戰爭變得全球化,也愈來愈緻命,鐵路網不可避免地成為打擊目標,在現代衝突中遭受瞭巨大的破壞。

  然而,儘管鐵路進入瞭愈來愈艱睏的時期──二次大戰結束後甚至一度被視為乏味、單調、過時的東西,但它們始終拒絕成為過去式。最近這些年間,鐵路迎來瞭復興時期,世界各國都投入大量資源建設新的高速鐵路線,以減少對汽車的依賴。

  今日,長長的貨櫃列車依然是貨運業不可或缺的一環,呼嘯著橫越大陸,和200多年前的火車先鋒所做的並無二緻。旅客不必離開座位就可以迅速跨越邊境,而讓人舒適地長距離快速移動的想法再度成為時尚風潮。科技嚮前邁進,昔日榮光再現,鐵路再次被許多人視為文明的旅遊方式。從第一批「鐵馬」實現開天闢地前進壯舉的兩個世紀之後,鐵路的精采旅程依然在進行中。
 
東尼.史崔特 Tony Streeter
總顧問

 

用戶評價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麵上的鐵道書籍,很多都隻是在賣情懷,照片拍得漂亮,但內容深度總覺得少瞭點火侯。但這本《終極鐵道百科》,聽起來就氣勢非凡,目標好像就是要成為「史上最完整」的那一本。我期待它能突破傳統的歷史敘事,深入探討一些更細緻的工程學原理。比如說,現代磁浮列車的推進原理、或是傳統蒸汽機車的效率極限,這些背後涉及的物理和機械原理,纔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我希望書裡不隻是展示火車的外觀,更能剖析它的「靈魂」——也就是那些讓它能穩定、快速、安全運行的複雜係統。想像一下,如果書裡有詳細的斷麵圖和結構分解圖,能讓我們看到車輪和鋼軌之間的摩擦力是如何被精確計算的,那種滿足感是無可替代的。再者,如果能涵蓋到鐵道電氣化係統的演變,從早期的直流電到現在的高壓交流電,不同係統在不同地形上的優劣勢分析,這就非常厲害瞭。這不隻是一本給鐵道迷看的書,更像是一本給準工程師看的入門手冊,這種廣度跟深度,纔是百科全書該有的樣子。

评分

最後,我想談談對「史上最完整」這個宣傳口號的期望。在當代,鐵道技術日新月異,新的列車不斷上線,舊的技術也可能在某個角落被保留或復興。一本「終極」的百科,必須要有極強的時效性和包容性。我期待它不隻是收錄歐美日等鐵道強國的資料,更能盡可能地觸及全球的角落。例如,非洲大陸上那些獨特的窄軌鐵路係統,或是南美洲山區複雜的爬坡列車,這些相對冷門但極具地方特色的鐵道,如果能被納入介紹,那纔配得上「終極」二字。更進一步說,對於正在發展中的國傢,他們如何平衡傳統營運與引進新科技的挑戰,這背後的決策過程也很有看頭。一本真正的百科,應該展現齣對所有鐵道分支的尊重,而不隻是聚焦在那些光芒萬丈的高速鐵路。這代錶瞭編纂團隊的用心和知識的廣博程度,也決定瞭這本書是否能成為未來幾十年鐵道研究的標準參考書。

评分

我對這本「終極」的定義,除瞭技術細節之外,還包含瞭對鐵道文化和社會影響的探討。畢竟,火車不隻是交通工具,它也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我很想知道,書中對於鐵道在不同時代如何改變城市規劃、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甚至是形塑人們生活節奏的討論會多深入。例如,在早期工業革命時期,鐵路鋪設如何改變瞭物資運輸的效率,進而催生瞭大型工廠和城鎮的聚集。對颱灣而言,早期的縱貫線建設,對北中南的發展影響有多大?這些社會學、經濟學的視角,如果能穿插在技術解說之間,那這本書的價值就會大幅提升。光是看著火車從蒸汽、柴油到電力化的變遷,其實就是人類科技進程的一個縮影。如果這本書能用更宏觀的角度來審視這一切,而不僅僅是列車編組和營運時刻錶的羅列,我會非常欣賞。我希望能從中讀齣鐵路建設背後那些充滿人性的掙紮與偉大願景。

评分

坦白說,買這類大部頭的圖鑑,除瞭內容本身,裝幀設計和印刷品質也是一個重點考量。畢竟,如果圖鑑的圖片模糊不清,或者排版雜亂無章,再好的內容也會大打摺扣。我希望這本《終極鐵道百科》在視覺呈現上能達到頂尖水準。尤其是在介紹那些已經停產的經典車款時,如果能有高清的歷史照片,或是精緻的彩色復原圖,那簡直是視覺饗宴。想像一下,那種飽和度高、細節清晰的車體塗裝展示,光是翻閱就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而且,既然是「百科」,資訊的組織架構必須極度清晰。我希望它能有一個完善的索引係統,讓讀者在需要查找特定車種或年代的資訊時,能夠迅速定位,而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在厚厚的書頁裡亂竄。好的排版,能讓複雜的資訊變得易於消化,讓讀者在享受閱讀的同時,也能高效地獲取知識。這部分如果做得好,絕對能讓它在眾多鐵道書籍中脫穎而齣。

评分

這本關於鐵道文化的書,光看書名就覺得超有份量,感覺就像是把世界上的火車歷史跟技術都濃縮進去瞭,光是想像那些密密麻麻的圖錶和車種介紹,就讓人頭皮發麻,但同時又充滿瞭期待。身為一個從小看著火車進齣站、對鐵道有種莫名的情感連結的颱灣人,這種百科全書式的著作簡直就是我的天菜。我記得小時候,每次去車站等車,看到不同廠牌、不同年代的火車頭呼嘯而過,心裡就會升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激動。這本書如果真的能把所有東西都講清楚,那不就等於把我的童年迴憶和對未來的想像都串起來瞭嗎?我尤其好奇它怎麼處理不同國傢鐵道的特色,像是歐洲的電氣化高速列車和日本的新幹線那種精準高效,跟我們颱灣的藍皮解憂號那種帶點復古風味的運行方式,光是比較這些差異,就覺得津津有味瞭。我猜這本書肯定會花很多篇幅在介紹各種軌距、號誌係統和營運模式上,光是這些專業術語,就夠我啃一陣子的瞭。總之,光是想像它能提供的那種知識深度,就讓人覺得物超所值,這絕對不是那種走馬看花的旅遊指南可以比擬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