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每個人的書法課:從看懂到會寫,提升素養與美學力

寫給每個人的書法課:從看懂到會寫,提升素養與美學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曦
圖書標籤:
  • 書法
  • 入門
  • 技法
  • 美學
  • 素養
  • 漢字
  • 文化
  • 藝術
  • 學習
  • 提升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侯吉諒、侯信永、陳丹青、葉曄、鄭俊德、何景窗──盛讚推薦

親近書法正是時候!
以一枝筆,長養心性、修為與氣度;
欣賞萬韆筆墨,滋養當下生活,打開新的世界。

  ◎ 收錄700餘幅全彩圖片,分析歷代名帖,並親自示範書寫、運筆細節,講解學習重點,讓學習與鑒賞同步。
  不論你是零基礎或熱愛書寫,本書將係統化地帶你深入這門藝術!
  ●書法是一把鑰匙,幫助我們打開傳統文化的大門,去嚮古人學習、與古人做朋友;
  ●書法是一麵鏡子,在不同的階段,可以記錄和映照齣那個階段中自己的麵貌和變化;
  ●書法是一門語言,可以將心中所感,透過筆墨來呈現與舒解,古來文人莫不如此;
  ●書法是一門功夫,除瞭磨練技藝外,還包括嚮內的修為,知行閤一,從技藝到生活。 ●書法是一種欣賞,用一種遊戲、欣賞的態度去看待人生,人生也就多瞭一重可能性。

  作者林曦6歲開始學習水墨畫、書法,熱愛寫字,聽到毛筆在紙上的聲音,就覺得與所有煩惱和問題隔絕瞭,讓她很快樂,也在字裡獲得安定和滋養。十年前,她創辦瞭暄桐書畫教室,開始教授零基礎成年人深入書法與傳統。經過十年的積纍之後,她整理自己的教學經驗,將多年來對於書法的思考寫成本書。林曦說:「學習書法不是為瞭使我們成為字比別人寫得好看的人,而是在一遍一遍地與古人最直接的揣摩交流中習得修養、風骨、耐心和趣味。最珍貴的是學會欣賞萬韆筆墨,欣賞這世界裡難得的抽象之美。」

  從瞭解書法、耕耘筆墨前的心態建立、取法經典的方式,到看懂一張字,本書不僅是書法課,更是審美與修養的精進:

  1. 培養心力,保持專注與自律。
  2. 親近傳統文化,打開嶄新世界。
  3. 提升審美觀,體認藝術的多樣性。
  4. 享受傳統文化與藝術的樂趣。

各界好評推薦

  ◎何景窗,書法詩人

  ◎侯吉諒,【侯吉諒書法講堂】創辦人──
  在人們愈來愈少寫字的網路、手機時代,寫書法有什麼用處和好處?本書作者從書法創作、教學經驗中,分享透過書法獲得的心靈美感,是忙碌生活中讓自己沉澱、安靜身心最好的方法。

  ◎侯信永,寫字的力量工作室創辦人──
  某次受邀「青少年暑期成長營隊」演講,那場活動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有位小女生充滿自信地舉起手,告訴我說:「我媽媽說,字如其麵,寫齣漂亮的一手好字,是成為氣質美少女的必備條件!」
  正如同林曦老師所編撰的《寫給每個人的書法課》,帶你一窺漢字書法的奧祕,重溫手寫的老派價值。即便是零基礎的讀者,也能從中領悟淺顯易懂的論述。透過寫字這門修行,更讓你收穫內在美和外在美,提升自我的價值。
  改變自己,從寫字開始,很榮幸能和各位讀者分享這套絕佳的著作,更多精彩的內容,等著你一起來探索!

  ◎陳丹青,畫傢、文藝評論傢、作傢──
  林曦苦心經營,是不願降低書畫的格,更不願放任教與學。看她的循循示教與兢兢傳授,看她學生的總體狀態與平均水準,可見是遵從書畫淵源的規範性良知,對待教學。……又說她善作調理,是指能以今時的種種機運與需求,盤活書畫教學。
 
  ◎葉曄,手寫藝術傢──
  我對於書中談到的心流、臣服十分有共鳴。有別於一般側重於技法的分享,此書可說是將藝術重新迴歸到生命的本質,極為難能可貴。現代人急於求新求變,相信作者傾囊相授的心法將為各領域的讀者帶來關鍵「質」的轉變。

  ◎鄭俊德,閱讀人主編──
  閱讀是一種心靈滿足,寫字是一種心靈靜心,而這本書兩者都有。

 
藝術的筆觸,心靈的對話:當代書畫藝術鑒賞與創作實踐 前言:從綫條中探尋東方精神的永恒魅力 書法與繪畫,作為中華文明曆史長河中最為璀璨的兩顆明珠,承載著數韆年的文化積澱與哲學思辨。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藝展示,更是中國人觀察世界、錶達情感、構建精神世界的獨特方式。本書旨在引領讀者深入探索當代書畫藝術的廣闊天地,不僅關注傳統的根基與技法傳承,更著重於當代藝術語境下的創新與發展。我們將力求以嚴謹的學術視角與平實的敘述語言,構建一座連接古典精粹與現代審美的橋梁,讓每一位對東方藝術心懷熱忱的讀者,都能在筆墨的韻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審美共鳴與創作靈感。 第一章:書畫本體論——綫條的哲學與精神 本章深入剖析書法與繪畫在本體論上的共通之處。綫條,作為藝術錶達最基礎的元素,如何在東方美學體係中被賦予超越形式的意義? 1.1 筆墨精神與“氣”的構建 探討中國傳統藝術中“筆墨即是生命力”的核心觀念。我們將詳細解析“枯、潤、濃、淡、乾、濕”等墨法如何與書寫者的心境、體力相互作用,形成具有生命張力的綫條。重點解析“氣韻生動”的內涵,區分“形似”與“神似”的差異,引導讀者學會如何“看”綫條背後的能量流動,而非僅僅停留在對字形或物象的辨識上。 1.2 從“點畫”到“結構”的體係化認知 針對書法,本章將係統梳理不同字體(篆、隸、楷、行、草)在點畫結構上的內在邏輯與演變規律。這不是簡單地羅列字體,而是探討結構平衡的數學美感和動態平衡的哲學基礎。例如,楷書的“中正平和”如何體現儒傢思想,而草書的“連綿不絕”又如何映射道傢的逍遙與灑脫。 第二章:典藏的目光——中國書畫史的脈絡梳理與精選品鑒 要理解當代藝術,必須迴溯曆史的源頭。本章將選取關鍵的曆史節點和代錶性大師,進行深入的個案分析。 2.1 晉唐宋元的範式確立與流變 重點分析王羲之如何將書法推嚮“盡善盡美”的巔峰,以及唐代顔真卿、柳公權在法度上的貢獻。隨後轉嚮宋代,探討“尚意”思潮,如蘇軾、米芾等文人書傢如何將個人情懷融入筆端,從而完成瞭藝術從“技”嚮“文”的重大轉型。在繪畫方麵,則深入解析唐代山水的雄渾氣象與宋代院體畫的精微寫實。 2.2 明清的多元化探索與民間藝術的活力 明代吳門畫派的復古與創新,以及董其昌的“南北宗論”對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清代則呈現齣更加多元的景觀,從四王的安全係數到“四僧”的個性解放,以及揚州畫派的世俗化傾嚮,展現瞭中國藝術在轉型期的復雜性。 2.3 現當代藝術的轉摺點:衝突、融閤與全球視野 聚焦二十世紀以來,隨著西方藝術思潮的湧入,中國書畫如何應對“是革新還是堅守”的時代命題。分析徐悲鴻的中西融閤嘗試、齊白石的“大寫意”精神繼承,以及當代藝術傢如何運用傳統媒介進行觀念錶達。本節將引導讀者以更開放的心態,理解當代藝術對傳統符號的解構與重塑。 第三章:技法精研——從基礎功到個人語言的構建 本章側重於實踐層麵的指導,強調技法學習必須服務於個人審美的提升。 3.1 執筆與用筆:力量的傳導機製 詳細講解不同執筆法(如五指執筆、提按側鋒)在不同書體和畫科中的應用。核心在於理解“中鋒主運,側鋒輔佐”的原則,並強調筆鋒觸紙瞬間的力度控製,這是形成蒼勁、潤澤、遒勁等不同筆觸質感的關鍵。 3.2 墨分五色與皴法的多樣性 在繪畫技法上,我們將從基礎的“點染、暈染”入手,係統梳理傳統山水畫中常見的皴法(如披麻皴、斧劈皴、荷葉皴等)的源流、特徵及其適用的對象。更重要的是,探討如何打破傳統的皴法程式,根據錶現對象和個人情感,創造齣具有個人風格的“活皴”。 3.3 布局與章法:構建視覺的內在秩序 討論如何處理畫麵的虛實、疏密、主次關係。講解中國畫特有的“留白”藝術,理解空白並非“無物”,而是醞釀意境、引導視綫流動的必要空間。針對書法,則深入解析通篇的行氣、氣息的貫通,以及如何通過字距、行距的微妙變化來體現整體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第四章:書畫的文人品格——修養與創作的內在統一 藝術的成就往往與藝術傢的內在修養密不可分。本章探討瞭藝術實踐背後的文化支撐與個人性情培養。 4.1 詩、書、畫、印的“四絕”交融 闡述中國藝術“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最高境界。分析題跋文字如何作為畫麵的“點睛之筆”,既是對畫作內容的補充說明,也是對藝術傢心境的直接袒露。鼓勵讀者涉獵詩詞格律,將文學素養轉化為視覺語言。 4.2 審美情趣的培養與對自然的體悟 強調藝術傢的觀察力是其創作的源泉。引導讀者通過長期觀察自然界(山川、花鳥、風雨)的形態與規律,將自然之“真”轉化為筆下之“意”。這包括對古代造園藝術、哲學思想(如禪宗、道傢)的接觸,以拓寬藝術傢的精神境界。 4.3 創作中的自我認知與個性化錶達 鼓勵學習者在掌握傳統規範後,勇於“破格”。如何從模仿(摹古)走嚮創新(立意),關鍵在於找到自己的“性情”與“題材”的最佳結閤點。探討如何將當代生活經驗、個人獨特視角融入到傳統的筆墨語言中,形成具有時代烙印的個人藝術麵貌。 結語:在傳承與創新中,與古人對話,與未來相連 藝術的生命在於流動。本書提供瞭一個全麵的框架,幫助讀者理解、欣賞並實踐中國書畫藝術的深厚內涵。真正的學習,並非在於掌握多少技巧,而在於通過筆墨的磨礪,不斷完善自我的人格與審美認知。願每一位翻閱此書的讀者,都能在這條充滿挑戰與樂趣的藝術道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筆入魂”的境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曦


  1983年生於重慶,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現為職業畫傢。曾於法國、印度、澳門、香港、泰國、尼泊爾、新加坡等地舉辦個人畫展,齣版有個人書畫集、畫集、小說、個人音樂專輯。

  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同時精通茶藝,鑽研中醫。

  她認為,寫字是一種生活,學習傳統的重要意義在於啟發當下。
  她是暄桐教室的創辦人與授課老師,緻力於中國傳統美學和文人生活方式的轉譯與傳播。

 

圖書目錄

好評推薦 侯吉諒、侯信永、葉曄、鄭俊德
推薦序 將藝術的真精神、真風雅還給書畫 陳丹青
自序 用一種遊戲、欣賞的態度去看待書寫
 
第一章 遠不隻是寫字的書法──書法可以帶給我們什麼?
一、最初的心流體驗
二、文心與留餘
〈延伸閱讀〉從負暄梧桐迴歸初心
三、功夫:不速成的養成
四、書法有如一棵老樹
五、一種臣服
〈思考題〉迴憶你的專注體驗
 
第二章 三月積糧──靜心、備糧、開始做
一、你是零基礎,真好
二、從藝術的角度先升級
三、不受情緒影響
四、重要的作品感
五、在對的方法,下苦功夫
六、將書法學習看成一個係統
七、學習書法的三個原則
〈思考題〉為自己而學的事
 
第三章 墨田耕耘──書法儼然如田中農作物
一、臨帖的麵對和等待
二、眼高手低:眼力長進,手上功夫纔會升級
三、寫下你的第一筆:用鋒的「祕密」
四、點畫與結構
五、流動的筆勢
六、以自己為中心:用「三本書」養齣神采
〈延伸閱讀〉簡單的靜坐方式參考
七、如何選帖與臨帖
〈作業〉從完整的一筆開始試
 
第四章 長路做伴──我們該如何走下去?
一、甘苦為常
二、創作的路途
三、熟後求生
〈作業〉日課打卡
 
第五章 如何看懂一張字──四層的蛋糕
一、第一層:人文
二、第二層:傳統
三、第三層:藝術
四、第四層:技巧
〈延伸閱讀〉觀展的一些方法建議
〈作業〉從《韭花帖》開始,讀懂一張字
第六章 從拿起一枝毛筆開始──和一枝毛筆互動產生的體會
一、姿勢
二、學習執筆
三、書寫工具
四、越玩越多的文房器物
〈延伸閱讀〉文人的用心
〈作業〉為自己布置一張書桌
 
進階小課堂
一、書法發展簡史
二、書體與字體
三、五種代錶性書體簡介
四、書寫時的筆順
五、書寫方嚮
六、基礎學習階段的臨帖建議(51帖)
七、傳統書畫常見的創作形式
八、創作書法作品的基本參考建議
 
結語 寫字是一生的事
〈附錄〉重點內容索引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1373393
  • 叢書係列:第一本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x 1.9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推薦序

將藝術的真精神、真風雅還給書畫


  大傢知道,二十世紀之前,中國並沒有藝術學院。大傢又都聽說,古時候所謂的「琴棋書畫」,是官員、門客、各色閒人乃至平民庶子都能來幾下子的手藝,格外聰穎而勤奮者,便成瞭優異的琴手、書傢或畫傢。

  他(她)們如何習得?從哪裡習得?含糊的答案是:從前的風氣和教養便是如此。若論具體的來路,則私塾、傢教、館所、筆會、詩社等等,都是傳習之所。齊白石從一介村夫至名揚京滬,就是從各級鄉紳雅集混上來的。

  要之,古典書畫技藝的養成與傳遞,深藏於傢庭和社區,構成瞭世世代代的生活景觀,今人將之抬高、架空,泛稱「文化」,而文化的眉眼神情其實是很具體的。

  譬如,在古人那裡,詩文書畫是酬酢交際的媒介和雅興,並非如今時的學院教授,標誌著一種正職或身階。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於右任,原是「政府官員」,一輩子從政議事,或領兵打仗,以至於顏真卿殉國、蘇東坡流放、於右任流亡。那時若有人稱他們書法傢,那是看低瞭,簡直近於辱。

  除瞭宮廷畫師,文人畫興起之後,擅書畫者也不見煞有介事的職稱。元代女畫傢管道昇是趙孟頫的太太,等於「傢庭婦女」或「官員傢屬」,畫得好,於是留名。放在今天,她或許會被評為「國傢一級畫師」吧,而且會印在名片上。

  中古、近古的書畫如何買賣,我知識太少,不得而知,反正宮廷畫傢有朝廷養著,寺廟道觀的裝飾則是畫匠的工程。揚州、金陵,曾是著名的書畫市場,乃有「揚州八怪」「金陵八傢」。清末民初的京滬書畫買賣,已齣現近似十八、十九世紀的歐陸畫廊、職業畫傢和收藏傢,順理成章。吳湖帆、張大韆,筆筆仿古,卻是現代人,還做大筆的文物生意。當然,他們拜師齣道,都有來路,但肯定弄不清什麼叫做藝術學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百年大變,中國齣現瞭藝術學院,且愈演愈烈。學院的種種「必要」不去說瞭,但有兩大後果,龐大而畸形。

  其一,學齡外的人群不在招生之列,全社會愛藝術的人不得其門而入。

  其二,由此養成的所謂「專業」觀,嚮全民覆蓋瞭專斷的(卻被認為是正當的)價值觀:非學院齣身的藝術傢被視為不專業、沒資格的群體;學院之內,則學位是衡量水準、職銜、地位,乃至利益的唯一標準。以上二者,互為因果,眼下是休想改變的。

  好在社會空間逐步開豁,傳統記憶初告甦醒,藝術生態變得自發、自洽、自主、自然,漸露生機。不同年齡、身分的男女在各種書畫小沙龍、小班子,發現瞭自己的纔情與寄託,學院門牆外,書畫之道總算有瞭活氣。

  但這股活氣仍有問題。牆內的專傢固然不屑於聞問,而所謂「專業」的魔咒卻深入人心。無數書畫藝術的門外漢,個個自甘「業餘」,各種兒童繪畫班,則多半在日後進入考前利益鏈,為牆內的醬缸新添人丁。總之,大眾的所謂「美育」,隻剩瞭學院一條路。

  古時候源遠流長的傢教、雅集、人文土壤,如今已是不可能瞭。唯其如此,有理想、有層次的書畫教學理應重拾書畫的尊嚴和愉悅,去除考核與功利,將書畫藝術的真精神、真風雅還給書畫,還給熱愛書畫的人。這時來看林曦近十年的教學,倒是苦心經營而又能善作調理的美談。

  林曦自小浸淫書畫,筆墨隨身,後來成瞭中央美院碩士生,但她受惠於相對多元的時風,憑自己單純的一念,認定書畫是愛悅之道,推己及人,則許許多多男女應有著同樣的愛悅,於是有瞭她所領銜的這麼一個班子,來者不用非要走院牆的窄門,隻去學著做便是。

  社會上許多班子原齣於同樣的初衷,然而甘願視作門外的休閒,近乎耍玩,品格與質地的追求自不會高遠。此所以說林曦苦心經營,是不願降低書畫的格,更不願放任教與學。看她的循循示教與兢兢傳授,看她學生的總體狀態與平均水準,可見是遵從書畫淵源的規範性良知對待教學。

  又說她善作調理,是指能以今時的種種機運與需求,盤活書畫教學。她階段性地更新教材,並開發相關產品,帶動學員的品位與興緻,藉網路之便,展售衣裝、用品、文玩、擺設等等,對應書畫的格調與雅趣。書畫有格,教學有趣,年年月月地修習濡染,嚮學之事便不再是功利與擺設,而是能內化為精神生活,又使日常傢居平添亮色。

  魏晉唐宋太遠,而書畫是連結傳統的活記憶。文化的活記憶,總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手腕,纔能得以傳遞。林曦以一介手藝人的樸實、勤勉和她的個人魅力在做這件事。眼下她為書法愛好者新撰的教科書問世,以上算是一點粗淺的感觸吧。
 
◎陳丹青,畫傢、文藝評論傢、作傢

自序

用一種遊戲、欣賞的態度去看待書寫


  從最開始決定要寫這本書到現在,好幾次重來,不斷地修改,經歷瞭整整三年,你看到的,是換瞭寫法的第四遍。

  一開始,我把這本書的目標定得有些高,希望大傢看過之後,除瞭對書法有一個比較真切和全麵的認識,最好還可以馬上投入實踐,開始練習。隻要喜歡一件事,我們隨時都可以啟程,但也很難在看完一本關於技藝的具體操作書之後,立刻開始具體的行動,乃至精進,更常見的情況是,這些文字在你心中埋下瞭一顆興趣的種子。

  學問和技藝,來自許多代人的經驗和積纍,在勤加練習外,需要口傳心授。人很怕孤單,獨自學習容易不得法,也比較辛苦。我的心得,就是要有正確的方法,以及路途中的適宜陪伴─能即時得到迴饋、睏難時有人為你加油、身邊有一起實踐的同伴、有進步的方式可以參考等等。

  如果你喜歡這件事,或者有興趣,那麼在正式上路之前,多做些攻略,多瞭解行程,沉澱積纍一些見地與心法,會讓接下來的這一路有所依據、有所選擇,走得更加順暢與高效。

  這本書或許可以做為你正式開始前的一份導覽手冊。我將自己的書寫經驗和這些年來麵對許多零基礎學生的教學實踐做瞭一次小小的梳理,按照一種可行的學習次第,嘗試做瞭一次較為完整的分享。

  它的構成大緻是這樣的:

  ● 第一章 遠不隻是寫字的書法
  在正式拿起毛筆、拉開架勢之前,我們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在如此忙碌的當下,我們為什麼還要選擇學習一門技藝?這一部分主要是瞭解書法是什麼,能帶給我們什麼,以及可以怎樣去理解它。
 
  ● 第二章 三月積糧
  學習傳統和傳統技藝,見地和心法是關鍵,如此纔能幫助我們順利有效地前行。相比拿起筆這件立刻可以做到的事,這一部分內容更需要在今後的實踐中,逐步琢磨與體會。在正式開始寫字前,它更像一份「使用說明」或「安全須知」,或許大傢此時還不能完全感同身受,但可以將它看做一種預先的告知,如果學習過一段時間再迴頭來看,一定會有心得或共鳴。

  ● 第三章 墨田耕耘
  所有關於古典文化的學習,都從一闆一眼地模仿開始,書法學習是一個與臨帖密切相關的過程─我們從前人的經典中取法,練習功夫,發展齣自己的樣貌。這一章是關於該如何透過碑帖來學習,還有臨帖時應有的態度和方法、如何選帖和製訂學習次第的建議,也包括我們該如何完成真正的書寫─從點畫、結構到筆勢、神采等等,這是一個從技藝到修養逐步進階的過程。

  ● 第四章 長路做伴
  正式進入學習後,我們就要將自己放在長遠的考量中。相較於開始做一件事,持續做下去似乎更難,但真正的收穫總是需要付齣時日,落實在一定的積纍中。麵對學習途中必然會齣現的種種阻礙,比如挫摺、情緒,我們可以用一些方法消解或繞行,給自己護持。在學習的進階階段,如何從臨摹進入創作,以及如何用一個展覽幫助自己更完整地理解書法,也將在這一章中談及。

  ● 第五章 如何看懂一張字
  懂得欣賞,是我們學習書法最重要的一個方嚮,就像來這世界一趟,是為瞭觀覽與經歷。書法並不止於眼前那些墨跡與風格,真正的欣賞還需要越過平麵上的書法,縱身深入。在這一章中,我將以一個四層的蛋糕做比喻,以顏真卿為例嘗試分析書法內涵的四個層麵─人文、傳統、藝術、技巧。它們是欣賞的入手處,也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實踐、用功的方嚮。

  ● 第六章 從拿起一枝毛筆開始
  要學習一種樂器,我們總要先擁有這件樂器,而拿起一枝毛筆就是在寫字這條路上的實質性開始。這一章是關於書寫工具,為大傢介紹毛筆、如何使用毛筆,以及從筆墨紙硯到各樣文房用具的功用、審美與趣味,它們是在寫字的生活裡將與我們日常相伴的一切,也影響著這一路上我們所擁有的體驗。

  書法有很多價值,其中讓我最為珍視的一項是「欣賞」。

  在學書法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怎麼寫好字」,看到一張字,會想它上麵有什麼東西是可以為我所用的,這是一種常見的學習心態。

  與此並行的還有另外一條路,就是將書寫當成一種欣賞的方法,透過臨摹去看懂和親近更多的事物。也可以說,一種態度是為寫得更好而學習古人,另一種態度是為瞭同古人交朋友、穿越時空與他們印心而進行學習和書寫。

  當我們麵對一張字,從一開始看熱鬧,到懂得書寫者在做什麼、想要說什麼的時候,當彼此的心靈在同一個頻率上振動的時候,我想,這樣的快樂要遠遠大於單純地掌握一門技法。或者說,我們學習一種技法,初衷便是為瞭更能傾聽和欣賞這個世界。所以,書法是一把鑰匙,我們學習它,不隻是為瞭寫好字,而且要經由它通往更遠大、也更細微的地方,讓自己更快樂。

  古人說到學習的時候,「遊於藝」是很重要的態度,就是要有一種遊戲、賞玩的心態。說到遊戲,大傢可能會覺得不認真,但其實遊戲時最認真瞭,因為不會太在意得失,不會太當真,人可以更單純地投入其中,少有現實、功利的負擔,這樣的狀態反而容易帶來超過預期的收穫。我們如果可以在學習寫字、藝術的時候擁有這種輕盈的態度,日後也就可以用它應對人生中的其他很多時刻,尤其是在人生長途中,那些跋涉得有些辛苦的時刻。

  如果我們會「欣賞」,能夠用一種遊戲、欣賞的態度去看待人生,人生也就多瞭一重可能性。比方說,那些原本心裡覺得「過不去」的坎,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看和理解,也許就有接受與化解的立足點。人生萬事,總歸是「悲欣交集」,那些生活裡的寶藏既藏在順遂裡,也藏在睏難中,有瞭一份欣賞的心,睏境和逆境就不會隻令人抱怨和自憐,在那些也許尋常的光景中,也會時時都有閃光和新意。

  我覺得,這是寫字真正能帶給我們的最好禮物瞭。
 

用戶評價

评分

我本身對傳統文化一直抱持著好奇但又不敢輕易觸碰的態度,總覺得那是一種需要世代傳承的秘密知識。這本書最大的功德,就是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樑,讓像我一樣的「文化門外漢」也能安心跨越。它不隻是教你寫字,它更像是在傳授一種「觀察世界」的角度。作者對於線條的描述,充滿瞭詩意與哲學思辨,讓你開始在意每一筆的粗細變化、轉摺的力道掌握。當我嘗試去模仿書寫時,我發現自己對「力道」的控製比以前更細膩瞭,這份專注力甚至延伸到瞭我其他的手工藝活動上。這本書真正做到的,是提升瞭我的整體素養,讓我對「美」的感知層次嚮上提升瞭一個級別,這種內在的改變是遠比學會寫幾個漂亮字還要珍貴的收穫。

评分

對於我這種忙碌的上班族來說,時間永遠是最大的敵人,想學點靜心的東西總是半途而廢。但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對於「實用性」的著墨。它沒有要求你一定要買齊所有昂貴的文房四寶,而是從最基礎、最容易取得的工具開始引導。書中設計的練習方式非常聰明,將複雜的技法轉化成幾個關鍵的「手感記憶點」,讓人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到書寫的訣竅。我尤其喜歡它提到「日常書寫的儀式感」那一部分,提醒我們即使是簽名、寫個便條,都可以融入一點美感和專注力。這讓書法不再是高懸在藝術殿堂的象牙塔,而是可以融入我每天生活肌理的一部分。每次練完字,心裡的煩躁感真的有明顯的下降,那種專注當下的狀態,比冥想還有效率。

评分

說真的,這本算是近期讀過最物超所值的書籍之一,特別是對於居住在都會區,生活節奏快、精神壓力大的讀者來說,它簡直是一劑良藥。它沒有過度吹捧傳統的權威性,而是以一種非常現代、開放的態度來解構書法藝術,強調的是個人風格的建立與內在精神的體現。書中許多章節都強調瞭「從模仿到創新」的過程,鼓勵讀者不要被既定的範式所束縛,找到屬於自己的筆墨語彙。這種思維的解放,讓「寫書法」這件事變得極具個人色彩和療癒效果。它成功地將一門古老的技藝,注入瞭充滿生命力的現代精神,讓讀者在練習的過程中,不隻是重溫歷史,更是在創造屬於自己的當下美學,那種精神上的富足感,是其他任何娛樂都無法比擬的。

评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完全顛覆瞭我對傳統書法學習的想像。以前總覺得書法是種遙不可及的「古早味」藝術,需要什麼深厚的文化底蘊纔能一窺堂奧,光是握筆的姿勢就能讓人望之卻步。但這本引人入勝的著作,像是個溫柔又耐心的老前輩,一步步把我從門外領進來。它沒有那些艱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用非常生活化、貼近我們日常的語言,拆解瞭書法的核心精髓。特別是它對於「結構美學」的剖析,真是絕妙!作者不是隻教你怎麼描摹字帖,而是讓你理解每一個筆畫、每一個結構背後蘊含的空間感和平衡哲學。讀完後,光是看著路邊的招牌、產品包裝上的字體,都會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好像突然多瞭一副能看穿藝術本質的眼鏡。那種從單純的「寫字」提升到「鑑賞」的轉變,光是這一點,就值迴票價瞭。

评分

老實說,市麵上關於書法的書籍多如牛毛,很多內容都像是教科書的翻版,枯燥乏味,讀幾頁就想闔上。但這本的編排設計,可以說是下足瞭巧思。視覺上非常清爽,大量的留白處理,讓讀者在視覺上就感受到一種呼吸感。更重要的是,它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找到瞭完美的平衡點。作者似乎深知讀者在學習新事物時的常見迷思,總能在關鍵時刻跳齣來給予精準的提醒和鼓勵。例如,當你覺得自己的字寫得一塌糊塗時,它會告訴你「挫摺是進步的必經之路,重點是找齣問題的根源,而不是自我否定」。這種亦師亦友的寫作口吻,讓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非常安心,不會有被灌輸知識的壓力感,更像是一場由專傢帶領的美學探索之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