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光是看到書名就覺得很有親切感,畢竟「溫美玉老師」這個名字在台灣的教育界簡直是如雷貫耳,她的理念和方法一直都備受推崇。我記得我小時候學注音符號的過程,那時候的教材相對比較制式化,就是一板一眼地抄寫和背誦,對於好動的孩子來說,確實有點枯燥乏味。這套書光是「祕密武器」這幾個字就充滿了吸引力,讓人好奇到底老師準備了什麼樣的法寶來對付一年級小朋友學ㄅㄆㄇ時的「老大難」問題。我猜想,這一定不只是單純的字帖,肯定融入了更多有趣的教學活動和生活化的情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把那些看起來有點抽象的符號給記住了。特別是「我手寫我口」這個副標題,強調了動手寫跟實際發音的連結,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早期識字如果只是用眼睛看,肌肉記憶一旦沒建立起來,後續的書寫能力就會卡關。我期待裡面能有一些讓家長也能輕鬆上手、在家就能跟孩子互動的點子,畢竟現在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參與度越來越高,一套好的輔助教材,能讓親子共學的過程充滿歡笑而不是壓力。
评分我總覺得,教一年級孩子學任何新東西,最難的不是「教」本身,而是如何「維持」他們的學習熱忱,讓他們覺得學習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而不是家長或老師的「任務」。溫美玉老師的教材,通常給人一種溫暖、理解孩子的特質,不會過度強調標準答案的完美性。這套「祕密武器」如果真的厲害,它的「祕密」可能不在於用了什麼複雜的教學法,而在於它能精準捕捉到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狀態——渴望表達、喜歡模仿,但又容易感到挫折的特點。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套低挫折感的練習模式,讓孩子在「寫錯了也沒關係,我們再來試一次」的氛圍中成長。對於很多望子成龍、但又擔心揠苗助長的家長來說,一本能讓孩子主動拿起筆、並且樂在其中的教材,才是真正的「神隊友」。它應該是那種,孩子會主動問「媽媽,我今天可以玩那個ㄅㄆㄇ故事寫手嗎?」的書,而不是被動地被要求完成作業的工具書。
评分我一直認為,學會ㄅㄆㄇ是孩子邁向獨立閱讀和寫作的「第一道門檻」,如果這道門檻設得太高或太無趣,很多孩子可能還沒開始享受閱讀的樂趣,就先對文字產生抗拒了。這套書如果真的能成為「祕密武器」,那它一定是在「銜接」上做得特別到位。所謂的銜接,就是從孩子熟悉的口語表達,順暢地過渡到書面符號系統。光是看「故事寫手」這幾個字,我就能聯想到,也許這本書會鼓勵孩子們先聽故事、再試著自己「寫」出來,即使寫得七零八落也無妨,重點是培養那個「我可以用符號表達我的想法」的自信心。這比單純練習把筆畫寫工整重要一百倍。許多家長會焦慮孩子寫字醜、寫得慢,但如果能透過故事的誘因,讓孩子主動想把腦袋裡的故事記錄下來,那個寫字的動力自然就會產生,字跡的工整性,相信也會隨著練習量的增加而自然提升。
评分坦白說,現在市面上的學前、低年級教材多到讓人眼花撩亂,每一本都說自己是革命性的,但真正能打到家長心坎裡的,往往是那些真正了解孩子認知發展階段的老師們的心血結晶。溫老師的強項我一直覺得在於她能把複雜的教學概念,轉化成孩子能理解的遊戲和故事。一年級的孩子,專注力是極度有限的,你跟他講規則,他可能聽三分鐘就飄走了,但如果你能編個故事,把ㄅㄆㄇ當成可愛的角色,那效果就會完全不同。我對這套書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套系統性的「引導」而非「填鴨」,讓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自己去歸納出注音符號的結構和發音規則。我希望裡面的編排設計,在視覺上是活潑、不壓迫的,不要用太多密密麻麻的文字去解釋,多用圖畫、可愛的插圖來輔助。畢竟,對於剛脫離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圖文並茂、充滿想像空間的教材,才是打開他們學習之門的金鑰匙。
评分身為一個身邊有正在讀一年級的小朋友的長輩,我觀察到現在的教學趨勢非常強調「素養」和「應用」。過去我們學注音,可能就是為了考試,現在的目標是為了未來更複雜的學習做準備。因此,這套書如果能提供的不僅是單純的字音字形配對,而是如何運用這些符號去建構簡單的句子或短篇故事,那它的價值就非常高了。我很好奇溫老師是如何設計這些「故事」的橋段。它們是選擇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改編,還是專門為教學目的量身打造的原創短文?無論如何,故事性絕對是抓住低年級學生眼球的關鍵。此外,我想知道在「二版」中,相較於初版,是否有針對近年來課綱的調整,或者加入了更多數位資源的連結?在這個科技時代,如果教材能夠稍微搭上數位學習的順風車,或許能讓傳統的書寫練習更添趣味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