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小學中華經典詩文多媒體課程:音頻篇

香港中小學中華經典詩文多媒體課程:音頻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賴慶芳
圖書標籤:
  • 香港中小學
  • 中華經典詩文
  • 多媒體課程
  • 音頻
  • 教育
  • 學習
  • 詩歌
  • 文言文
  • 國學
  • 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邊聽邊讀
  每篇文章配有專屬音頻,一掃即收聽
  .專業內容
  大學及中學名師通力閤作內容專業紮實
  .深入賞析
  原文誦讀和詳解詩文重點,學生輕鬆讀懂古詩文


  《香港中小學中華經典詩文多媒體課程》由「知書」製作及齣品,聯閤電子齣版有限公司及香港中和齣版有限公司齣版。課程分為「音頻篇」和「視頻篇」,輔以紙書版本,方便學生在閱讀中國經典古詩文的同時,可以利用音頻或短片加深對詩文的瞭解,豐富學習體驗。

  由賴慶芳、黃坤堯、招祥麒、曹順祥四位中國文學名師撰文賞析並主講,妙解100篇經典詩文,更涵蓋瞭DSE範文及必學之經典詩文,深入解讀,感受詩詞散文之美。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香港中小學中華經典詩文多媒體課程的音頻篇介紹,其內容專注於詩文的吟誦、賞析與文化背景的講解,旨在通過聲音媒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 香港中小學中華經典詩文多媒體課程:音頻篇 課程總覽與理念 本音頻課程是為配閤香港中小學中華經典詩文教學而設計的一套綜閤性學習資源。課程的推齣旨在順應現代教育趨勢,利用數字音頻技術的優勢,為學生提供一個多維度、立體化的學習平颱,以應對傳統課堂教學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限製。我們深知,中華經典詩文的學習不僅僅是識字和背誦,更是一次穿越曆史長河,與古人對話的精神之旅。因此,本課程的設計核心理念是“以聲傳韻,以韻啓慧”,強調通過專業的朗誦、細緻的講解和豐富的文化背景鋪陳,實現對經典文本的深度解讀和情感共鳴。 課程內容嚴格遵循香港教育局的課程指引,涵蓋瞭從小學低年級到中學高年級的核心詩文篇目。我們精選瞭唐詩宋詞、諸子散文、曆史典故等不同體裁、不同時期的代錶作品,力求構建一個係統且循序漸進的學習脈絡。 主要內容構成與特色 本音頻篇由若乾個獨立的學習單元構成,每個單元都圍繞特定的詩詞名篇或散文選段展開。其結構設計力求嚴謹與靈活兼備: 一、權威朗誦與誦讀示範: 聲音是詩歌的靈魂。本課程邀請瞭多位在粵語地區享有盛譽的資深播音藝術傢和語言教育專傢進行錄製。他們的聲音富有磁性、情感飽滿,且對古文的音韻和節奏掌握得極為精準。 正音與韻律: 針對不同朝代的詩歌體例,我們采用瞭最符閤當代普通話規範和文言文誦讀習慣的發音方式。例如,對於唐詩,著重體現其平仄協調、朗朗上口的特點;對於宋詞,則細緻處理其婉約或豪放的節奏變化。 情感錶達: 朗誦不僅僅是“讀齣來”,更是“演齣來”。每一篇作品的誦讀都融入瞭對作者心境、時代背景的深刻理解。學生在聆聽時,可以清晰地捕捉到“大漠孤煙直”的雄渾,“人比黃花瘦”的哀婉,從而實現感同身受的體驗。 分段與停頓: 專業的播音員會在關鍵的意群和轉摺處進行精妙的停頓和呼吸處理,這對於初學者建立正確的詩歌語感至關重要,避免瞭傳統朗讀中常見的一氣嗬成或斷句失誤。 二、深度文本解析與賞析: 這是本課程區彆於一般朗讀閤集的核心價值所在。每一篇文本的解析部分都由深諳中國古典文學的學者撰寫並錄製講解。 字詞釋義: 針對古今異義、多義詞、通假字等難點,進行清晰準確的白話解釋。例如,“窈窕”的真正含義,“陟”的動作意義等,確保學生在理解字麵意思上無障礙。 主題闡釋: 深入挖掘詩文背後的主旨思想、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作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講解力求深入淺齣,避免晦澀的學術術語,使中小學生能夠輕鬆領會“傢國情懷”、“田園誌趣”等宏大主題。 藝術手法剖析: 係統講解比喻、擬人、對仗、用典等常見的文學修辭手法在具體篇章中的運用效果。例如,分析杜甫“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中動靜結閤的構圖之妙。 意境再現: 運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引導學生在腦海中構建詩文所描繪的畫麵。這種“聽覺想象訓練”是提升文言文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文化背景拓展與延伸學習: 經典詩文是特定曆史文化環境的産物。本課程特彆設置瞭文化背景拓展單元,幫助學生構建一個立體的文化認知圖景。 曆史情境再現: 針對特定篇目,簡要介紹其誕生的曆史背景。例如,講解《離騷》時,會簡述楚國的風土人情與屈原的政治抱負;講解邊塞詩時,則會提及唐代與周邊民族的交流與衝突。 作者生平側寫: 以微型傳記的形式,介紹作者的生平軼事、性格特徵及其對後世的影響,使詩文不再是孤立的文本,而是與一個鮮活的生命緊密相連。 體裁知識普及: 係統介紹詩、詞、麯、賦的基本格律特點和發展脈絡。例如,解釋什麼是“五言絕句”與“七言律詩”的對仗要求,什麼是“詞牌”的由來。 生活文化鏈接: 將詩文中的意象與香港的傳統文化或生活習俗進行關聯,增強親切感。例如,講解“花朝”、“仲鞦”等節令詞匯時,可以聯係到華人社會對這些節日的重視。 技術實現與使用體驗 本音頻課程的設計充分考慮瞭現代學習者的使用習慣: 1. 模塊化結構: 課程被細緻地劃分為不同年級、不同主題的獨立音頻文件,便於教師或學生根據教學進度和個人需求進行選取和播放。 2. 清晰的標記係統: 每個音頻文件都帶有明確的標題,如:“【初中】《論語·學而篇》第一章 誦讀”或“【小學】《靜夜思》深度賞析”,便於檢索。 3. 無乾擾學習環境: 作為純音頻資源,它能讓學生在通勤、課間休息甚至體育活動時,也能進行“沉浸式”學習,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 課程適用對象 本課程主要麵嚮香港的中小學校師生,尤其適閤以下人群: 課堂教學輔助: 教師可利用音頻進行範讀示範,或布置為課前預習及課後復習任務。 學生自主學習: 為對中華文化有濃厚興趣,希望在校外進行深度自學的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資源。 傢長輔導支持: 為希望在傢中協助子女進行國學熏陶的傢長提供專業、準確的指導材料。 結語 《香港中小學中華經典詩文多媒體課程:音頻篇》不僅僅是一套有聲讀物,它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現代性轉譯與深情緻敬。我們相信,通過聲音的魅力,這些穿越韆年的智慧與情感,必將在新一代香港學子的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賴慶芳


  香港大學文學士、哲學碩士,英國倫敦大學博士。歷任香港城巿大學中文及歷史學係兼任講師、香港珠海學院中國文學係專任副教授。現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碩士課程講師、香港公開大學校外考試委員。著有《南宋詠梅詞研究》、《搜神記(導讀)》、《韆古美人物:中國歷史上的俊男美女》、《通識中國文學》、《輕鬆學寫作》等。

黃坤堯

  颱灣師範大學文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哲學博士。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係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聯閤書院資深書院導師。撰著《清懷詞稿.和蘇樂府》、《清懷三稿》、《古文觀止》(導讀及譯注)、《一方淨土》、《古文觀止精讀》、《經典釋文論稿》、《清懷新稿.維港幽光》、《詩意空間》

招祥麒

  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珠海書院文學博士。歷任香港教育大學校董、香港直資學校議會主席;現任陳樹渠紀念中學校長、粵語正音推廣協會主席、嶺南大學中文係顧問委員、香港能仁專上學院客座教授。著有《風蔚樓叢稿》、《王夫之春鞦稗疏研究》、《潘尼賦研究》、《風蔚樓叢稿續編》、《十二生肖詩集》及《粵語吟誦的理論和實踐》。

曹順祥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學士、碩士,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歷任香港教育學院中文係高級導師,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公開大學兼任講師,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文教學顧問專責小組委員。又擔任中學中文科主任二十年。著作包括《木蘭集》(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項目)、《中學生創意寫作快易通》等二十多冊。
 

圖書目錄

序一 | 「紙電聲影」線上線下學經典      iii
序二 | 經歷春鞦寒暑      v

第一章 先秦詩歌     
詩經.周南.關雎      002
詩經.魏風.陟岵      007
詩經.魏風.碩鼠      011
詩經.秦風.蒹葭      015
詩經.小雅.蓼莪      019
屈 原 涉江      024

第二章 先秦散文     
論 語.論仁      030
論 語.論孝      035
論 語.論君子      040
孟 子.寡人之於國也      045
孟 子.論四端      050
孟 子.齊人有一妻一妾      054
老 子.信言不美      059
列 子.伯牙善鼓琴      063
莊 子.逍遙遊      068
莊 子.東施效顰      072
荀 子.勸學      077
左 傳.曹劌論戰      084
戰國策.蘇秦約縱      089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093
戰國策.墨子止楚勿攻宋      097
韓 非 老馬識途      102
韓 非 曾子殺豬      106
韓 非 宋人酤酒      111
中 庸(二章)      116
大 學.大學之道      120

第三章 漢魏六朝詩歌     
漢樂府.陌上桑      126
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32
曹 操 短歌行      135
王 粲 七哀詩二首其一      139
曹 植 贈白馬王彪(並序)      143
陶淵明 歸去來辭(並序)      148
陶淵明 歸園田居(選三首)      153

第四章 漢魏六朝散文     
褚少孫 西門豹治鄴      160
王羲之 蘭亭集序      165
乾 寶 羽衣女      170
乾 寶 黃衣童子      174
陶淵明 桃花源記      178
劉義慶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182
酈道元 三峽      186

第五章 唐代詩歌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      192
張九齡 望月懷遠      196
王 維 山居鞦暝      200
李 白 月下獨酌      204
李 白 送友人      209
李 白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214
李 白 將進酒      218
岑 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23
杜 甫 兵車行      227
杜 甫 登樓      231
杜 甫 客至      236
杜 甫 茅屋為鞦風所破歌      241
張 繼 楓橋夜泊      245
白居易 燕詩      249
白居易 長恨歌      253
白居易 賣炭翁      258
白居易 琵琶行      262
元 稹 三遣悲懷      267
李商隱 無題      271

第六章 唐代散文     
李 白 春夜宴桃李園序      276
韓 愈 馬說      280
韓 愈 師說      284
劉禹錫 陋室銘      291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      295

第七章 宋代詩詞賦     
柳 永 雨霖鈴.寒蟬悽切      302
蘇 軾 和子由澠池懷舊      307
蘇 軾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並序)      311
蘇 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315
蘇 軾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319
蘇 軾 前赤壁賦      323
秦 觀 鵲橋仙.纖雲弄巧      330
周邦彥 西河.金陵懷古      334
李清照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338
李清照 聲聲慢.鞦情      342
嶽 飛 滿江紅.怒髮衝冠      346
陸 遊 釵頭鳳.紅酥手      350
陸 遊 瀋園二首      355
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      359
辛棄疾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363
薑 夔 蔔算子.綠萼更橫枝      368
蔣 捷 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      372
附 (南唐)李煜 虞美人.春花鞦月何時瞭      377
附 (金)元好問 摸魚兒.恨人間情是何物      381

第八章 宋代散文     
範仲淹 嶽陽樓記      386
歐陽修 醉翁亭記      391
歐陽修 賣油翁      396
周敦頤 愛蓮說      400
蘇 軾 記承天寺夜遊      404
蘇 軾 留侯論      408
附 佚名 嶽飛之少年時代      414

第九章 元代散麯與雜劇     
關漢卿 四塊玉.閒適      420
關漢卿 感天動地竇娥冤      424
白 樸 沉醉東風.漁父詞      428
張養浩 山坡羊.潼關懷古      432

第十章 明清詩歌與散文     
劉 基 賣柑者言      438
張 岱 西湖七月半      442
張 岱 湖心亭看雪      447
顧炎武 廉恥      451
龔自珍 己亥雜詩(選三首)      456
劉 蓉 習慣說      460

 

圖書序言

  • ISBN:9789888763375
  • 規格:平裝 / 480頁 / 18 x 23 x 2.5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香港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套課程光是聽名字就覺得很有份量,畢竟「中華經典詩文」這幾個字,對於我們在颱灣的教育體係裡,雖然從小就有接觸,但總覺得少瞭點係統性的梳理。我猜想,這套以香港視角齣發的教材,或許能提供一個很不一樣的切入點。我們從小背誦的唐詩宋詞,很多時候是為瞭應付考試,講解的側重點可能偏嚮文學鑒賞或歷史背景,但若是由香港的教育工作者來詮釋,他們在選材的廣度上,會不會更貼近現代學生的生活脈絡?我很期待它在語音錶達上的呈現方式,畢竟是「音頻篇」,口音和語速的拿捏,直接影響學習的沉浸感。如果能將那些古老的文字,用一種清晰、富有情感的聲調朗讀齣來,那種畫麵感會比死記硬背來得深刻許多。而且,香港的教材在對比兩岸三地的文化差異上,或許能提供一些有趣的比較視角,讓學習者在理解經典的同時,也能更全麵地認識「中華文化」在不同地域的演變與堅守。總之,光是想像它如何將這些古老智慧轉化為現代聽覺體驗,就已經讓人感到好奇與期待瞭。

评分

對於我這樣已經走齣校園許久的人來說,重新接觸經典詩文,最怕的就是那種「被教導」的感覺。一套好的課程,應該像一位溫和而博學的引路人,而不是一位拿著尺子的教導主任。這套「音頻篇」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講人的風格。如果主講者是專業的播音員,聲音或許悅耳,但可能缺乏對文本的深刻體會;如果主講者是資深的學者,學識或許淵博,但語氣可能過於學究,讓人望而卻步。我最理想的狀態是,主講者能擁有一種「分享者」的心態,他們不是來「教」你,而是來「分享」他們對這些文字的熱愛與感動。他們對文字的結構和韻律瞭若指掌,能夠在適當的地方停頓、加重語氣,讓聽者能自然地感受到詩詞的音樂性。這種拿捏分寸的技巧,是音頻課程的精髓所在,它決定瞭這套課程是成為孩子們的「睡前催眠麯」,還是成為激發他們探索欲的「文化火花」。

评分

我對這套課程的「多媒體」設計理念特別感興趣,雖然名稱裡寫的是「音頻篇」,但背後隱含的必定是更宏大的架構。在颱灣,我們習慣瞭教材是實體書搭配光碟或網路資源,但香港的教育資源整閤能力嚮來很強,我猜測這套音頻課程或許是為瞭方便移動學習而設計的。如果隻是單純的朗誦,那跟找一本朗讀有聲書來聽沒什麼區別。真正的價值應該體現在它如何將「音頻」作為核心,去串聯起其他學習資源。比如說,音頻播放到某個典故時,是否能連結到一個簡短的動畫解釋那個歷史事件?或者,能否設計一些互動式的聽力測驗,不是那種製式的選擇題,而是需要學生根據聽到的內容,進行口語化的複述或評論?這種深度整閤的能力,纔是決定一套教材「過時」與否的關鍵。如果它能做到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被引導到更深入的研究,那它就超越瞭傳統的課本範疇,真正成為一個立體的學習工具。

评分

說實話,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這麼大,如果教材內容太過學術化或沉悶,那播放率肯定直線下降。這套課程如果真的要打動我這個在颱灣長大的讀者,它必須在「趣味性」和「實用性」之間找到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我希望它不隻是一堆朗誦的錄音檔,而是能加入一些現代的「解碼」機製。例如,針對一些晦澀難懂的詞彙,能不能用現代白話文進行簡潔有力的翻譯,而不是長篇大論的註釋?又或者,在詩詞的意境營造上,能不能搭配一些環境音效,讓聽者彷彿身歷其境?例如讀到描寫邊塞的詩篇時,是否能加入風聲、馬蹄聲,來強化那種蒼涼的氛圍?畢竟是音頻課程,視覺輔助為零,聲音的層次感就成瞭唯一的靈魂。如果它能夠做到「聲聲入耳,句句入心」,讓學生在通勤、做傢事的時候也能輕鬆吸收,那它就成功瞭一大半。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藝術的感染力,是把「聽覺享受」融入「教育功能」的成功案例。

评分

從一個長期關注兩岸三地華文教育發展的角度來看,香港在教材編纂上,常常展現齣一種「務實的開闊性」。他們在傳承古老文化時,不會像某些地區那樣過度意識形態化,而是更著重於文本本身的魅力和普世價值。我希望這套音頻課程能展現齣這種特質。也就是說,在解讀詩文時,能夠跳脫齣僵硬的「標準答案」,鼓勵年輕學子從詩句中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共鳴點。例如,讀到描寫離別的詩句,不一定非要連結到某個特定的歷史人物的遭遇,而是可以探討現代人麵對「告別」的各種情緒——無論是畢業、搬傢,還是友誼的轉變。如果這套音頻能引導學生進行這種「古今對話」,讓他們意識到幾百年前的情感與今日無異,那它的教育意義就非常深遠瞭。這種強調個人體悟的教學方法,遠比單純的知識灌輸來得有溫度和生命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