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左書的發想與實踐
西元1198 年,那一年,辛棄疾59 歲,和我現在的年齡一樣。
住在江西瓢泉的辛棄疾,買了一塊地,蓋了住宅。那時的他,已遠離朝廷,有了閒雲野鶴的日子。某天清晨,他在停雲堂的書房遠眺青山,看青山是那麼漂亮,於是他有了一種想法:「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應如是。」
這短短兩句,是人到了某一個年紀,才能品嚐出的人生況味,其中心境的轉換 ,正預告著新視野的降臨。
2021年很特別,新冠病毒第二年,大家都覺得這是一種大自然的反撲,告誡人類在既有與未來的生活,得重新思考 。
病毒的無孔不入,讓你我生活的面貌,有一種驚天動地的變革。於是,一個寫書法的人,是這樣想的:自己經常用右手寫字,寫久了之後呢,也就會僵化;此時,左手的書法,應是一種自我顛覆、反動的行為。
寫字是一種固定的自我習慣,習性養成,風格難再變動。試想,如果病毒的產生對社會產生重大的挑戰,左書就是對右書下了戰帖。
有關《顛倒夢想》這本書的動心起念,真的就像是弟弟看哥哥在寫書法,看了幾十年了;剛好有一天,弟弟就自己也拿毛筆寫看看。
哥哥自傲其行雲流水書風,看了弟弟的左書,稚嫩不成熟。瞧他很笨拙的運筆的方式,哥難免嗤之以鼻。但久而久之,又看到弟弟好像當真一樣,這就會讓哥哥產生一種戒心,會不會,另外一種的書法風格於焉誕生,顛覆哥的一些書寫慣性了。事實證明,弟弟跟哥哥的書法真是大異其趣,那是「美中生媚」與「拙思不群」兩種風格啊。
弟持續的在自己的意志上,著手進行書寫改造工程。努力的練習書法,著實讓哥哥,從不在意,到驚訝,到最後呢,就接受弟的存在。弟弟的這種堅持讓他們兩種風格同時存在,相互較量。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應如是。」辛棄疾所見,人生到處是風景,澄懷觀道,左觀右看,各有其趣!
張尚為
推薦序一
顛倒夢想、大有可為—妙哉尚為兄
人生難得甲子,尚為兄步入耳順大關,勇於出版新書,為一己藝術、文學寫下不朽史頁,駿現天縱睿智、不世才華,著實為有福之人,如同清張潮《幽夢影》所云︰「有學問著述謂之福。」吾兄有福,貴似聖賢慨享福分、沾溉大眾,「為往聖繼絕學」,令人歆慕。《金剛經》說︰「遠離顛倒夢想。」茫茫世間充滿顛倒妄想,「無常、無我、假象」,原本遠離,才可進入涅槃境界。雖「顛倒夢想」本為負面用詞,然從藝術角度觀之,則「無常、無我、假象」俱為法也。「無常」即變化多端;「無我」,力求自然化境;「假象」,乃非具象,似乎也可用抽象來詮釋。有幸拜讀諸書,直覺尚為兄實為不繫之舟,蓋能體現三者妙諦,天馬行空逍遙創作詩文書畫。
尚為兄第十七本書以兄弟取譬巧妙述緣,欲進行「書寫改造工程」,引出「顛倒夢想」主題,毋寧說是︰靜極思變,明董其昌曾說︰「書家未有學古而不變者也。」而其變之道乃是左書。本書分「緣起、嘗試、衝突、諒解、融合」五篇圓融披陳,其中與劉鴻旗、陳慕樵呼應,引王文瑞序,穿插陳冠宏對話,輔以不二水墨,呈現左書天地,「顛覆自我、解除舊念」,闢「無盡藏」蹊徑,「花甲少年轉大人」,迸出目不暇給的揮灑空間。書藝主要游刃於行草,左書時不經意滋生晦澀,轉念間泛發奇正,流淌文人倜儻。如〈無限〉縱筆虛實跌宕煙雲,了無罣礙,寓意創作無限。〈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一展變化能事,掙脫慣性線條之枷鎖;亦自述創作之源頭。彩墨則極盡巧思,使用潑墨、水拓、水乾與「自動技巧」等神乎其技,使黑白、彩色自然交錯,豐富本書乾坤,引人遐思。
眼尖好友會訝異書中詩句,或似早期新詩不拘泥格律,或改寫之,然「直指人心」,言所欲言,天真流洩情思;散文則一脈汩汩文思,情同東坡言︰「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尚為在事業有成之後,發揮驚人綜合創作潛力,讓人愛不釋卷,閱讀神怡。正是導因於筆走龍蛇的書藝、變異多端的彩墨,再透過生華妙筆,將讀者導入,與他交心共舞。其藝術創作、新書發表與永續發展同為夢想,如今顛倒夢想有成,能立,能破,多元逆向思考。嘻!不是「尚有可為」,而是「大有可為」!小竹子應邀譔序,覃思九百言餘,誠心祝福新書誕生。
民國第二辛丑年菊秋
黃志煌
推薦序二
雙手互搏 相互砥礪
收到自己崇拜的尚為老師序文邀請,實在惶恐至極。捫心自問自己既非有文筆功力的學者,也非書法藝術大腕;恐有負老師所託,沒有足夠份量幫張老師撰文作序,為他的新書畫龍點睛做推薦。但尚為老師很有技巧地鼓勵在下,「就把它當作寫日記,別當成是寫文學作品。」一句話輕鬆消融我泰半的心理壓力。
在下試著逆向揣摩,張老師本來就知道在下既非文筆卓越的作家,也非書法高手,單純只是個平凡的上班族;今天被他賦予這重任,應該單純希望我以小人物平日對書法群組&尚為老師近期許多新的創作嘗試觀察,分享一些非主流感想。反觀,我也思索張老師啟用粉絲寫序文,何嘗不也是一種大膽的冒險嘗試!為了呼應這次新書「顛倒夢想」精神!好,我就顛倒我平日保守的個性,放膽應邀,分享個人被圈粉後「膽大(仰)望(尚)為」的感想。以回報尚為老師的大膽啟用。
就時間序而言,在下從小便經常看著喜歡書法的先父,利用夜間閒暇,陶然運筆於廢報紙上,當然偶爾也不忘與我分享他對哪位古人書體的喜好。我就是在一個喜歡書法的家庭中長大的,儘管當時的我並沒有拿起毛筆跟著父親學書法,但耳濡目染一定是有的⋯⋯。
一直到了2015,透過朋友的FB分享,驚艷於尚為老師恣意縱橫、行雲流水的行草書,被圈粉之後,讀書時代對書法的那份熟悉感& 赤子之心,才再度被喚醒。之後,我便長期持續關注著尚為老師在FB上的PO文⋯⋯至今,已經六年了,以旁觀的角度,身為粉絲的我也發現,尚為老師從2016 導入隸書元素,讓其流暢幻化的草書多了一份醇厚的風格。2018 更大膽以東方筆法結合西方媒材,嘗試以彩畫導引藝術創作意象的解放,這也宣告了尚為老師彩畫的開端;這個解放點,隱約間我也察覺它間接影響張老師日後書法風格,讓俊美與天真樸拙之間的風格在融合&收放更加自如。
談到了2021 尚為老師近期「左書」PO文,第一時間的直覺,這肯定又是一種跨越性的試驗;彷彿是武俠小說「雙手互搏」精彩劇情。根據一些PO 文敘述,嘗試讓左右手書寫互競& 互學,左手在承襲共用右手的大腦創作張力與布局認知之餘,卻切割右手包袱習性的條件下,進行實驗創作;右手也在左手的深化共伴影響中,進行樸風改造 。真的是一種奇特的情境模式設計!
我也一時好奇,自古有無類似的創作模式被記載。但查到雖不乏的左撇子書法家(元代鄭元祐、清代高鳳翰、近代費新我),但這三位書畫家都因右手傷疾,不得不使左手。畢竟各中文字筆畫的設計多以右書為主,所以左書的美感常態上自然是遜於右書。再者,一般書法人大多喜歡彰顯美好的一面,也不會想曝其弱項;但張老師卻會為了幫右書找尋突破的特質,開啟實驗模式大膽引用左書。
儘管老師在書法造詣成就已經極高了,但他對書藝元素再進化與自我要求的強烈企圖心,真的會讓我們這些初學者打從心底驚嘆與折服。
至於老師即興取材—水彩筆、老舊毛筆—信手用於創作,居然亦能寫出讓人讚嘆的行草作品,這更像是金庸小說中的獨孤求敗,「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的境界。不過這可是會逼死我們這種初學者,再也不敢輕易相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檔事了!(哈,當然這是玩笑話,我得向讀者補充這是張老師個人造詣極高所致。)的確尚為老師的行草書功力修為已經到了一定境界,任何筆具給他,都能輕易搭配出適合的經驗參數,寫出讓人驚艷的作品。
累積長期以來的個人觀察,尚為老師真的是位非常勤於創作& 勇於探究自己風格極限的書法家。另一種說法,其實是他更善於融合己身的非強項成為新特質。若是我們把書法的書寫,當作類似是機台的參數設定及產出。如果筆性、墨色、紙質、左右手等因子是屬於機械參數;那麼個人的反應神經、精密度、精確度、節奏、布局張力、美感認知,便屬於人因參數!尚為老師便是擅於駕馭這些參數組合變化的書畫創作/實驗高手。除了他本身擁有過人的書法天分之外,透過日日夜夜努力(我是夜貓子,真的可以證明,有時凌晨三、四點,還能看到張老師新的作品PO 文。有時我是真心寧願看到他多休息。)不停實驗/觀察/誤差修正,經年累月他的腦海早已累積了無數套參數組合,才能在各種不同創作條件下,信手拈來便能呈現與眾不同的風格,提腕即興之間是最佳化作品 —這就是我這個小粉絲所認識的尚為老師—一位能讓您欣賞到不同風格的書畫作品& 平易的人文氣息,也是一位讓您能看見書法的實踐理念& 社會關懷的書法頑家。
最後再次感謝尚為老師不嫌棄與邀請。希望在下以粉絲角度提供的簡短介紹,能讓讀者對老師近期的創作理念,也有簡單的認識。也希望這次的張老師的新書作品,能帶給讀者心靈及觀念上滿滿的收穫。
李國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