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家族傳:美國財富和權力的象徵

洛克菲勒家族傳:美國財富和權力的象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健平
图书标签:
  • 洛克菲勒家族
  • 商业史
  • 美国史
  • 家族史
  • 财富
  • 权力
  • 传记
  • 石油
  • 资本主义
  • 美国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解讀「七代帝國」的財富密碼
  ★ 企業家的世紀聖經
  ★ 好看的財富故事中飽含珍貴的經商秘笈
 
  ■ 洛克菲勒家族就是「美國財富和權力」的象徵!
  洛克菲勒家族,開創了世界上首個托拉斯組織,這種壟斷組織形式就佔了美國經濟的90%,建立的標準石油公司還曾壟斷了美國85年的石油生產,造就了美國歷史上一個獨特的時代——壟斷時代。
 
  揭秘洛克菲勒家族的商業秘密與經營智慧,學習鮮為人知的創富秘訣,揭示19至20世紀美國財富積累及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 從政界要人到商界菁英已經改變無數人的命運!
  洛克菲勒家族,擁有一個龐大的金融網,以大通曼哈頓銀行為核心,掌控百餘家金融機構並直接或間接控制了許多跨國企業,在冶金、化學、橡膠、汽車、食品、航空運輸、電訊事業等各經濟命脈以及軍火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
 
  這個家族擁有培養和資助了無數政治家、商人、科學家、文藝家的洛克菲勒基金會、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等,培養出遍布全美各個階層的精英。
 
好評推薦
 
  我心目中的賺錢英雄只有一個,那就是洛克菲勒。——比爾‧蓋茲
 
  如果把我剝得一無所有丟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約翰‧洛克菲勒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部名为《铁血缔造者:西奥多·罗斯福的崛起与美国世纪的开端》的图书简介,该书内容与《洛克菲勒家族传:美国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无关。 书名:《铁血缔造者:西奥多·罗斯福的崛起与美国世纪的开端》 作者: [此处可假设一位历史学家姓名,例如:亚历山大·布莱克伍德] 页数: 约 650 页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这位非凡人物从童年时期的羸弱到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总统之一的复杂历程。它不仅仅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政治传记,更是一部关于美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经历剧烈社会、经济和地缘政治转型时期的史诗。作者旨在揭示,正是罗斯福以其标志性的“大棒政策”(Big Stick Diplomacy)、进步主义改革(Progressive Reforms)以及对现代总统职位的重新定义,为美国世纪的到来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石。 第一部分:脆弱的开端与精神的熔炼(1858-1884) 本书的开篇,描绘了年轻的西奥・罗斯福在纽约一个富裕但健康状况不佳的环境中成长的经历。他早年饱受哮喘的折磨,这种生理上的缺陷反而激发了他对“意志力”的近乎狂热的追求。作者细致地考证了罗斯福如何通过严苛的自我训练——包括拳击、骑马和对自然世界的探索——将身体的孱弱转化为坚不可摧的意志。特别是他与父亲西奥多·罗斯福(老罗斯福)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关系,以及父亲关于“责任与行动”的教诲,如何塑造了他日后的道德罗盘和行动哲学。 这一部分着重叙述了他在哈佛大学的求学时光,他如何涉足政治,并迅速展现出对腐败和不公现象的敏锐洞察力。然而,命运的残酷考验在1884年接踵而至:他挚爱的妻子爱丽丝和母亲在同一天去世,这成为他人生中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作者分析了这次“双重悲剧”如何驱使罗斯福逃离东部精英阶层的舒适区,远赴北达科他州西部的大草原,成为一名牛仔和牧场主。在荒野中的磨砺,不仅治愈了他的心灵创伤,更让他深刻理解了普通美国人的生活和西部精神的价值,这为他日后的政治理念注入了实践的力量。 第二部分:东归与改革的火焰(1884-1900) 当罗斯福从西部返回纽约后,他开始系统地将他在大草原上获得的坚韧融入到公共服务中。作者详尽地记录了他在纽约市警察局任职期间,面对根深蒂固的政治腐败和帮派势力的斗争。罗斯福的“铁腕”管理风格首次展现,他坚持原则、不畏强权,即便面对强大的政治机器,也毫不退缩。 随后,书中探讨了他在国内事务助理部长和古巴“美西战争”中的关键角色。罗斯福组建的“鲁莽的志愿者”(Rough Riders)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解读:这不仅仅是一场个人英雄主义的展现,更是罗斯福试图通过军事行动,为美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应有的位置”的战略尝试。他从战争中归来,已然成为一位全国性的英雄,这为他竞选纽约州长,并最终进入麦金莱总统的内阁担任海军部长铺平了道路。 第三部分:副总统的隐忍与“意外”的登顶(1900-1901) 这一部分着重于罗斯福如何被共和党内部势力,包括东部保守派政治家,刻意边缘化,被安排担任副总统这一看似荣耀实则闲置的职位。作者揭示了当时华盛顿政治圈对罗斯福的警惕——他们视其为过于激进、难以控制的改革家。然而,正是这种“隔离”政策,加速了罗斯福与进步主义运动核心人物的联合。 1901年布法罗的枪声,不仅结束了麦金莱总统的生命,也戏剧性地将年仅42岁的西奥多·罗斯福推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本书认为,这一突如其来的转变,标志着美国政治进入了一个由强力总统领导的新时代。 第四部分:大棒下的公正:进步主义的实践(1901-1908)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是对于罗斯福总统任期的核心分析。作者详细阐述了罗斯福如何运用“灰色的、无形的权力”来推行其进步主义议程。 在“管束托拉斯”(Trust-Busting)方面,罗斯福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监管,而是直接对北方证券公司(Northern Securities Co.)发起诉讼,展示了联邦政府打破垄断的决心。书中对比了他与标准石油等商业巨头间的紧张关系,强调了其“中立的仲裁者”形象的塑造过程。 在劳工关系上,本书特别分析了1902年宾夕法尼亚州煤矿罢工中的干预,这打破了传统政府偏袒资本的惯例,确立了政府在劳资纠纷中作为公正第三方的角色。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环境保护运动中的里程碑式成就——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这被视为罗斯福“文武兼备”哲学在国土管理上的体现。 在外交政策上,本书深入剖析了“大棒政策”的实施,从巴拿马运河的开凿到对加勒比海地区的干预,再到他成功调停日俄战争并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作者认为,罗斯福的行动将美国从一个地区性强国彻底转变为一个拥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性角色。 结论:现代总统的奠基人 《铁血缔造者》总结道,西奥多·罗斯福不仅是一位改革家和外交家,他更是重新定义了美国总统办公室的权力边界和道德责任的人。他将总统塑造成了人民的“托管人”(Steward),一位积极介入社会经济生活、代表公众利益的强力领导者。本书通过对大量未公开信件和白宫记录的细致梳理,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矛盾重重但始终坚信美国命运的领袖形象,为理解20世纪美国霸权的崛起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视角。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健平
 
  財經媒體、商業雜誌專欄作家,長年從事商務及企業歷史研究,專注企業史、經營管理、財富家族研究,著有《帝國敗於中層》、《帶隊伍:中基層管理者戰鬥力法則》、《洛克菲勒家族傳》等。
 

图书目录

第一章:拒絕貧窮,天賦權利
億萬富翁的平民父母
人生,從賺錢開始
求學難,求商更難
克里夫蘭最年輕的記帳員
夢見了階層跨越
合夥公司開張 

第二章:時代號角,財富浪潮
第一筆生意就虧本
戰火中攫取財富
油區裡的艱難一步
投身煉油前線
脫出合夥制束縛
發展良機
 
第三章:上帝之名,壟斷之道
緊握鐵路大亨的手
打響運費戰爭
標準石油公司登場
南方開發公司
在抗議聲中崛起
薔薇,我只要一枝獨秀
 
第四章:石油帝國,雷霆之力
徹底兼併之路
為稱霸全美而努力
管道爭奪戰
迷宮般的石油帝國
將觸角伸向海外
開創者急流勇退
 
第五章:巨人絕唱,壟斷史上的紀念碑
反壟斷風暴中心
謝爾曼法案
巧妙的金蟬脫殼
頂層的制裁
終見瓜分結局
與「七姐妹」連袂起舞
 
第六章:權力繼承,王位迎來新主宰
「王儲」初登基
折戟股市
不懼挑戰摩根
基金會名垂青史
科羅拉多噩夢
入主大通銀行
 
第七章:大戰略之路
海外石油遠征軍
當洛克菲勒來到中國
印第安那之爭
鍍金時代終結
釘上最後一顆鉚釘
英雄的黃昏
 
第八章:與世界共舞
年少冒險之路
統治洛克菲勒中心
第三代掌門人
到南美去
進軍華盛頓
在二戰的烽火中
坎坷仕途
 
第九章:「五騎士」名揚寰球
二次起落
幕後的操縱者
亞洲公使
致力於環境保護
逆勢而行的兄弟
合併大通
 
第十章:政商關係

在冷戰中
在克里姆林宮
平衡中東
四任紐約州長
衝擊總統寶座
 
第十一章:共克時艱
最後的家族君王
向蕭條宣戰
雄心勃勃的三年計畫
在紐約的天際下
引領「國際主義」旗幟
向藝術致敬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923947
  • 叢書系列:Success 成功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3 x 2.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耶誕節是紐約最繁華、最忙碌的時候。從十一月末開始,每條街道、每家商店,都忙碌地張燈結綵,迎接一年一度歡慶時分的到來。
 
  為了這個節日,紐約市每年都會派出專人,趕赴周邊各地,如選美般找到一棵最完美的聖誕樹。這棵樹必須高大挺拔、枝葉茂盛,同時還要生長勻稱。一旦確定之後,這棵幸運的樹木就會被運到洛克菲勒中心的無線電娛樂城大門前,隨後被掛滿數萬盞彩燈,再被飾以一個光芒四射的水晶「星星」。
 
  十一月二十九日,夜幕降臨後,點燈活動如同小型狂歡般展開。先是由來自全美的藝術家們表演節目,組成歡快的前奏。到晚上九時,氣氛達到頂點,來自全世界的數萬民眾齊聲喊出倒屬數計時,一瞬間,火樹銀花綻放在歡呼和尖叫聲中。在場的貴賓大聲宣布,紐約正式進入了慶祝聖誕和新年的日子。
 
  此時此刻,每一雙眼眸盡收美好景色,人人都沉醉在不知今夕何夕的幸福感之中。但如果他們能將目光從這裡暫時移開,遠眺整個街區,就能看到十幾棟摩天大廈高聳入雲,既帶著不可動搖的傳統氣息,又煥發著勃勃的生機,默默地守護著紐約市第五大道的這片節日氣氛。並沒有多少人會想到,他們腳下的這片「城中之城」,與一個著名的家族曾經有那樣緊密的聯繫,它曾經被他們視作驕傲與榮耀。
 
  這個家族,就是本書的主角——洛克菲勒家族。
 
  巨富財團
 
  洛克菲勒,是美國歷史上實力最強的財團之一,由約翰‧戴維‧洛克菲勒創建。一八六三年,老洛克菲勒在克里夫蘭開辦煉油廠,一八七○年他組建標準石油公司,透過合法手段基礎上的巧取豪奪,很快壟斷美國的石油工業,獲得巨額利潤,並投資金融業和製造業,經濟實力發展迅猛。
 
  在一九三五年,洛克菲勒財團的資產總額僅六十六億美元,至一九六○年增長至八百二十六億美元,其後又繼續獲得了巨大發展,一九七四年資產總額增長到三千三百零五億美元。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十六家,其中有八家屬於該家族旗下。洛克菲勒創建的石油帝國及其繼承者,始終是全世界石油行業中最大的企業。由此,該家族前三代成員中,最不缺乏的就是億萬富翁。
 
  祖父老約翰‧洛克菲勒白手起家,創辦了標準石油公司,壟斷全美九○%以上的煉油、輸油量以及二五%的原油開採,因此被稱為「世界石油大王」。
 
  父親小約翰‧洛克菲勒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和財富,建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並苦心孤詣一手打造出洛克菲勒中心。
 
  第三代以大衛‧洛克菲勒為代表,他雖然個人名義下只有三十二億美元財產,卻通過種種有形無形的關係,控制了花旗銀行、大通曼哈頓銀行、曼哈頓地產(例如著名的世貿雙子星大廈、洛克菲勒中心)、標準石油公司、洛克希德‧馬丁軍火公司、諾斯洛普‧格魯曼軍火公司這些市值數千億美元的超級國際企業。
 
  因此,無論洛克菲勒家族是否刻意低調隱藏實力,或者其家族後代是否選擇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人們都理應清楚,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豪門,始終代表著能夠影響美國乃至全球政治經濟發展的一群人。
 
  托拉斯巔峰
 
  無論他們自己是否承認,洛克菲勒家族最重要的成功良機,都來自於老約翰‧洛克菲勒創建托拉斯的設想和行動。
 
  托拉斯(Trust),企業壟斷組織的高級形式之一,由許多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或產品有密切關係的企業合併組成,旨在壟斷銷售市場、爭奪原料產地和投資範圍,加強競爭力量,以獲取高額壟斷利潤。參加的企業在生產、商業和法律上都喪失獨立性。托拉斯的董事會統一經營全部的生產、銷售和財務活動,領導權掌握在最大的資本家手中,原企業主成為股東,按其股份取得紅利。
 
  十九世紀末以來,美國的托拉斯迅速發展。而老約翰‧洛克菲勒與其標準石油公司的崛起恰逢其時。作為冷靜理智的企業家,老洛克菲勒表現出獨特的雙面性。一方面,他過著清心寡欲的私生活,沒有不良嗜好、衣食簡樸,從不尋歡作樂,即便是最痛恨他的敵人,也找不到他的私人醜聞。但另一方面,他憑藉靈活高超的手段、冷酷無情的作風,不斷吞併美國的石油企業。
 
  當一八八四年洛克菲勒將其掌控的企業定名為標準石油公司時,它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企業,隨後一系列的吞併,讓這家公司成為全美無與匹敵的石油壟斷巨頭,並進一步贏得了歐亞的龐大市場。標準石油公司雄霸一時,標誌著托拉斯時代的到來。
 
  實際上,洛克菲勒家族經營的托拉斯石油帝國,有其相當獨特的經營方式。在標準石油托拉斯中,老洛克菲勒允許各分公司的主管自行經營,但任何超出五千美元的支出都需要經過核准;整個托拉斯透過一個委員會加以經營管理,委員會每天午餐時都要到紐約百老匯街二十六號聚會商談,決定事情。
 
  正如老洛克菲勒所說:「我們的慣例在於,沒有共識前,不採取任何重要行動。」因此,標準石油托拉斯並非由洛克菲勒家族獨裁,而是可以看作是圍繞在該家族周圍一群公司的集合體,它們必須緊密相連,但又各自獨立。在這種新式托拉斯的管理體系下,標準石油托拉斯的營運,依靠各自企業高層主管組成的委員會,再由洛克菲勒家族選定的固定人員加以輔助。不同的委員會成員分別管理製造、生產、運輸、出口如潤滑油和桶罐等容器及國內市場維護等業務。
 
  這種如同分封制度的企業經營模式,如果沒有外來干涉,幾乎可以形成超穩定的結構,持久地延續下去。然而,正所謂樹大招風,過於集中的生產形式和利潤分配,招來了全美從政府到民間的不滿,各種針對洛克菲勒的訴訟與調查不斷發起,老洛克菲勒與他的企業,也在很長時間內被描繪成吸血的魔鬼,富有遠見的批評家則為壟斷對自由市場可能造成的威脅感到憂心忡忡。一九一一年,美國聯邦法院依據一八九○年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裁定標準石油托拉斯解散,老洛克菲勒苦心經營的偌大帝國,被分解成為三十四個獨立公司。由此,現代石油行業的藍圖,才徐徐鋪設在人們面前。
 
  政商之網
 
  如果洛克菲勒家族僅憑其依靠經營托拉斯而獲得巨富的歷史,至多也只會因為財產龐大而被人們記住,無從成為歷史上最獨特的家族。事實上,「洛克菲勒」聲名顯赫,在於他們遠非單純的商業家族,而是憑藉無形的政商人際關係,影響了美國和全世界。
 
  早在老洛克菲勒經營早期,他就意識到建設強大人脈的重要性。老洛克菲勒以削價競爭、賄賂政界、威脅鐵路業者、斷絕對手必要耗材(如油罐車、油桶、油管)、收購破產公司等手段去有效打壓對手。但與此同時,他也會採取種種方式拉攏對方,在市場競爭上壓制對手後,洛克菲勒反過來會向對方提出和解,並開出優於市價許多的價錢收購對方資本,可能是現金,可能是股票。如果對方拒絕,他就逼對方破產,後在拍賣中低價搶下資本。如果對手選擇和平妥協,反而能過上殷實的富翁生活,甚至在日後可以成為標準石油的個人大股東。
 
  遊刃有餘的用權手段,催化出不可一世的托拉斯帝國。而在帝國被拆解之後,如此的權謀基因以新的形式展現在老洛克菲勒的孫輩身上:納爾遜‧洛克菲勒先後直接服務於杜魯門、艾森豪、福特等總統,他在紐約州州長位置上連任四屆,並在副總統任上退休;大衛‧洛克菲勒則成為活躍於國際政壇的銀行家,一生拜會了全球數十位重要的領導人,其中包括赫魯雪夫、狄托、卡斯楚、阿拉法特、巴勒維國王,其涵蓋之廣、交往之深、影響之遠,絕非普通企業家所能企及。
 
  更為重要的事實是,洛克菲勒家族的政商人脈關係網,並非只是個人之間的交往情誼那樣簡單。這個家族擁有培養和資助了無數政治家、商人、科學家、文藝家的洛克菲勒基金會、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等。幾乎決定了美蘇冷戰後期外交政策的亨利‧季辛格,就是洛克菲勒基金會一手栽培的得意門生,更不用說遍布全美各個階層的精英。正是透過如此強大的人際關係網,洛克菲勒基金會先後資助了備受爭議的「節育運動」和「轉基因革命」,深刻影響了美國政府的相關政策。正因如此,即便在公開財富榜上很難找到洛克菲勒的名字,人們依然有理由相信,這個家族始終透過人們難以耳聞目睹的「暗網」,在影響著人類歷史命運的走向,以便創造出他們最願意看到的世界圖景。
 
  家風傳承
 
  古語有云,「富不過三代」。然而,洛克菲勒家族已經走過了近兩個世紀的發展歷程,第六代即將登場。雖然繼大衛‧洛克菲勒之後,該家族再未出現名聲斐然的重要人物,但開枝散葉之下,卻湧現出了文化、藝術、科學、醫療、法律、商業等行業的諸多精英,從未出現過一個「敗家子」。茫茫百年,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這與其父祖開創的家風有著密切關係。
 
  從老洛克菲勒的童年開始,家族子女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崇尚節儉、創造財富。大衛‧洛克菲勒出生時,雖然他家已有億萬財產,可是父親小約翰‧洛克菲勒在兒女的日常零用錢方面卻十分「吝嗇」,他規定,兒女們的零用錢因年齡而異:七、八歲時每週三十美分;十一、二歲時每週一美元;十二歲以上者每週二美元。零用錢每週發放一次。上大學後,子女們零用錢金額也與一般人家的孩子不相上下。除了零用錢外,如有額外開支,則需要向父親申請。
 
  為了培養兒女正確的財富觀,小洛克菲勒會給每個孩子發放小帳本,要他們記清每筆支出的用途,每次領錢時,帳本必須交他審查。
 
  這樣少的零用錢,自然難以滿足自幼出入名校的兒女。小洛克菲勒也為他們創造了「賺錢」的實踐機會。大衛‧洛克菲勒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可以從家庭雜務中賺錢,打蒼蠅、捉老鼠、劈柴、拔草,都有不同的報酬,完成它們,既能夠讓自己獲得金錢的獎勵,也獲得成就的快樂。
 
  在這樣的氛圍中,家族的子女學會了節制並控制欲望。他們自幼就懂得為了心中的目標去自律和奮鬥,即便在收穫之後也能明智地花錢。這種觀念在他們成年之後,體現在整個家族對慈善的熱衷上:祖父創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投入十幾億美元;父親將一生超過半數的財產用於慈善;孫輩則在有生之年捐贈了近二十億美元……從興建聯合國大廈,到解決全世界各地的環保問題、人種問題、難民問題,再到創辦藝術博物館、捐贈無價的藝術品,各種慈善行為和公益活動中,都能看到洛克菲勒家族的身影。
 
  從某種意義上說,洛克菲勒家族的優良家風,不僅受到老洛克菲勒從母親精神世界中繼承的宗教理念的影響,更融進了他們經歷財富帝國幻滅之後的大徹大悟。在老洛克菲勒晚年平靜地接受托拉斯必須被拆分的那一刻開始,他就意識到巨富永遠無法被個人和家族所占有,而小洛克菲勒則更是帶著或多或少「贖罪」的心態,積極奔走於「大蕭條」時期,以決然的態度和堅韌的毅力推動慈善行為,興建洛克菲勒中心去解決就業問題,推動經濟的發展,甚至不惜為此賠上半數身家。沒有對社會發展與個人命運高屋建瓴的認識,洛克菲勒家族很難保持如此的財富觀、教育觀,也不可能在波瀾起伏的近現代,昌盛平安地度過近兩個世紀。
 
  今天,斯人已去,祖孫三代的傳奇故事,於二○一七年伴隨大衛‧洛克菲勒的去世,最終落幕。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傳記光是書名就夠份量了,讀起來的感覺就像是走進時光隧道,親眼見證一個家族如何從無到有,一步步構築起那個讓全世界都為之側目的商業帝國。它不只是講述幾個名字和數字的堆疊,更深層次地描繪了那個時代的脈動,那種美國精神的極致展現——敢衝、敢拼、還要懂得算計。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充滿爭議性的商業決策時,那種近乎冷靜的敘事手法,沒有過度渲染道德批判,而是讓事實自己說話。你會發現,所謂的「成功學」背後,其實是一套極度精密、甚至有點冷酷的權力運作邏輯。每一次的併購、每一次的慈善捐贈,背後都有著錯綜複雜的盤算。讀完之後,對於「財富」二字的理解,絕對會被重新定義。它不再只是銀行裡的數字,而是一種能夠形塑社會結構、影響國際局勢的實質力量。對於想了解現代資本主義如何真正運作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極為紮實的田野調查範本,讓人不得不對那種未曾謀面的「幕後推手」產生敬畏之心。

评分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歷史的重量」。它並非只是在頌揚某個家族的功績,而是嚴謹地呈現了一個時代的縮影,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規則是如何被少數人制定和打破的。書中對於幾個重大歷史事件的描述,例如對標準石油的拆分過程,以及家族在各次世界大戰期間扮演的角色,都展現了驚人的資料搜集能力。那些看似無懈可擊的商業策略背後,其實隱藏著無數次與政府、輿論的暗中博弈。我特別喜歡它在描述那些對手時的平衡感,沒有將他們描繪成純粹的惡棍,而是更像是時代浪潮下,同樣在追逐利益的競爭者。這種複雜性,讓整本書的格局一下子提升了。它強迫讀者去思考:當財富累積到某個臨界點時,個人意志與社會責任之間的界線,究竟該如何劃分?

评分

坦白說,這本傳記的厚度讓人望而生畏,但一旦進入了那個世界,時間感就消失了。作者成功地營造了一種「史詩感」,讓你感覺自己正在參與一場跨越數代的宏大實驗。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傳承」這件事的探討,那種對下一代繼承者的嚴苛培養與篩選,以及如何在不斷變化的大環境中,保持家族核心價值的韌性。這遠遠超出了我們一般理解的「富不過三代」的宿命論。它揭示了一種近乎宗教式的使命感,驅動著一代又一代人去維護和擴展這個龐大的體系。對於身處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總在尋求「穩定」和「遠見」的我們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種極端但卻成功的範例。它讓人反思,無論我們從事哪個行業,若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能力,更需要的是一種超越自身生命週期的宏大視野。

评分

這套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結構紮實得像座鋼筋水泥建築。它不是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羅列事件,而是巧妙地將家族的商業版圖、政治影響力,以及社會責任這三條主線交織在一起,讓你看到財富是如何如同藤蔓一樣,從經濟領域不斷向上攀爬,最終攀上了政治和社會話語權的頂端。尤其對台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對照組——我們社會中對於「大家長」和「地方派系」的討論,在洛克菲勒的歷史中,可以看到一個更為宏大、更具全球視野的縮影。書中對於當時美國社會對壟斷行為的恐懼與抗拒,以及家族如何運用公關和慈善來重塑自身形象的過程,簡直是一堂精彩的危機管理與形象塑造課。我個人認為,比起那些空泛的成功心法,這種對「權力如何自我維護」的深入剖析,才是這本書最寶貴的價值所在。

评分

說真的,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我有點擔心內容會太過學術或枯燥,畢竟涉及的年代久遠,人物眾多,又是商業史的題材。沒想到,作者的筆法非常有畫面感,彷彿在看一部精心製作的歷史電影。最讓我驚豔的是,書中對人物心理的刻畫相當細膩,尤其是那些身處權力核心的成員,他們面對巨大財富時的焦慮、偏執,以及如何將這些情感轉化為前進的動力,這些細節的捕捉,讓人感覺這些歷史人物突然變得鮮活起來,不再是教科書上冰冷的符號。他們也會有家庭的紛爭、個人的掙扎,但總是在關鍵時刻,家族的利益會凌駕於一切之上。這種「公私難分」的家族文化,在東方社會或許難以完全理解,但透過作者的細膩描寫,確實讓人對這種獨特的企業文化有了更深層的體會。對於那些對家族傳承和企業永續經營有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金礦,它揭示了如何將個人野心,完美地融入一個超越個體的永恆目標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