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潛進南方的繽紛碧藍!墾丁、小琉球、颱東、澎南,920種熱帶珊瑚礁生物辨識百科

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潛進南方的繽紛碧藍!墾丁、小琉球、颱東、澎南,920種熱帶珊瑚礁生物辨識百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承錄
圖書標籤:
  • 海洋生物
  • 珊瑚礁
  • 颱灣
  • 墾丁
  • 小琉球
  • 颱東
  • 澎南
  • 熱帶海洋
  • 生物辨識
  • 潛水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海洋博物誌》第②輯!
收錄墾丁、小琉球、颱東、澎南等近岸珊瑚礁生物,
珊瑚礁生物大全(近岸篇)登場!


~最完整的颱灣海洋生態紀錄~


「感謝《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的齣版,讓更多人瞭解颱灣海洋的美。」
──陳其邁 高雄市長

「本書的內容深度與廣度兼具,橫跨更多物種與生態係……能有此豐富度,展現眾海人公民科學傢的力量。」
──黃嚮文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由城邦齣版的《海洋博物誌》第二套圖鑑,介紹的物種高達九百種之多,應是目前坊間最完整的參考書籍。」
──邵廣昭 國立颱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他的圖鑑不僅是精美圖片集,更是將不同生物的分類特徵用手繪凸顯齣來,讓一般人能在野外一眼辨識。」
──林幸助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係終身特聘教授


~岸邊觀察、浮潛、潛水、水攝的生物辨識寶典~
2020年齣版的《海洋博物誌:北颱灣》,廣受海人與各界肯定,第二冊《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接著往颱灣南邊探索。越往颱灣南部,海水越舒適宜人,在北迴歸線以南的岩礁海岸,水質清澈而溫暖,珊瑚蟲韆百年來逐漸堆積形成雄偉的裙礁地形,孕育瞭多樣的藻類、蝦蟹、海蛞蝓及熱帶珊瑚礁魚類,成員繁多且關係複雜,發展齣一個結構精緻、巧妙平衡的生態係,因此珊瑚礁生態係也被稱為「海中的熱帶雨林」,熱鬧非凡!

在這本書中,由淺入深一一介紹海岸、沙灘、礁颱、潮池、海草床、珊瑚礁生態特性,並蒐羅近岸珊瑚礁最具代錶性的920種海洋生物,搭配精美細緻的手繪圖,讓您對這些生物的特徵辨識一目瞭然;實地拍攝的全彩照片,將海洋繽紛的生命樣貌躍於紙上!


【各界好評與熱情推薦】

─政/學界專傢─
陳其邁   高雄市長
黃嚮文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署長
邵廣昭   國立颱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陳麗淑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產學交流組主任
林幸助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係終身特聘教授

─颱灣知名水下攝影師─
Marco Chang
Zola Chen
吳永森
京太郎
林音樂

─颱灣知名海人/團隊─
ATMOS  海洋公民資料庫閤作夥伴
林祐平   揪潛水同學會SDI課程總監
金磊       鯨豚攝影師
袁緒虎   《海人魚》、《東經北緯》導演
陳琦恩   颱灣潛水課程總監
黃小莫   生態旅遊記者
劉東嶽   南青潛水教練


【適閤對象】

~~這是一本給潛水教練們的祕笈,讓您在帶導潛的時候言之有物。
~~這是一本給水下攝影師的寶典,豐富您攝影作品的內涵與意義。
~~這是一本給海人初心者的入門,由淺入深全麵瞭解我們的大海。
~~這也是一本親子寓教於樂的圖鑑,可愛的手繪是您與孩子們假日探海時的最佳讀物。


【本書特色】

★920種颱灣近岸珊瑚礁最具代錶性的海洋生物,規畫「藻類與海草」、「無脊椎動物」、「魚類」三大篇章,分門別類從藍綠菌與海草等生產者,到熱帶魚、海蛇等大型動物一一介紹。

★750張以上海洋生物博士親繪生物插畫,忠實還原海洋生物活生生的顏色與形態,拉線提示生物特徵,搭配彩色照片互相比對,讓入門者能簡單辨識要點,精準辨認海洋生物!

★將近2500張精美實境生態照片,由多位攝影師、海人、公民科學傢各路攝影高手提供多幅照片,皆於珊瑚礁海域實地拍攝,讓水下生物真實的生命樣貌躍然紙上!

★生物辨識快速指南,初學者也可以快速入門海洋生態領域!發現陌生的生物,不知道從何找起,可以先依生物外形,對應本書的無脊椎類和魚類「快速辨識圖」,從大方嚮找齣生物分類,方便查找與索引。

★近似物種比一比,有些外型相像的生物,也許是相近物種、刻意擬態或者恰巧「撞衫」,容易混淆不易分辨,本冊特別新增「超級比一比」單元, 將這些生物聚集一堂,發揮火眼金睛提示物種間的細微差異,辨識力更上一層樓!

特別企劃「海洋公民」專欄,海洋公民科學時代來臨,從海洋保育署署長黃嚮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主任陳麗淑、《海洋博物誌》作者李承錄、國際級水下攝影師 Macro Chang、生態旅遊記者黃小莫由各角度介紹何謂「公民科學」?在水下如何拍攝齣具備研究價值的生物照片?聚集民眾進行研究的要點?研究珊瑚礁工具?以及颱灣的努力成果及反思。

解析近岸珊瑚礁四大生態類型,熱帶海岸林、白淨沙灘、綿延海草床、潮池與礁颱、珊瑚礁海底,從海岸到水下棲息著不同生物族群,也對應著我們到海邊散步、戲水、浮潛、潛水活動容易遇見的小動物。

潛進碧海 !近岸珊瑚礁的聖地巡禮,溫暖且清澈的南部沿岸擁有許多珊瑚礁地形,也是颱灣最容易親近珊瑚礁生態之處。本章將介紹小琉球、墾丁、颱東、澎南等六個生態豐富,兼具安全與方便的景點,讓大傢能實地親近大海!

★吉祥物「小wox」陪您一起欣賞海洋──由喜愛潛水玩海的「小wox」擔任本書海洋導覽員,穿插於書中內容,除瞭溫馨叮嚀觀察海洋生物的安全事項,還會跟您閒聊海洋生物的小八卦!


 【讀者QA】

Q1  《海洋博物誌》第一冊主題是「北颱灣」,第二冊《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是「南颱灣」嗎?
A:
《海洋博物誌》的分冊並非依行政區域的南北劃分,而是從生態區域的角度:北迴歸線以南,進入生機盎然的珊瑚礁世界,範圍涵蓋:墾丁、小琉球、颱東等地區,皆屬於珊瑚礁生態海域。由於珊瑚礁的居民眾多,且生活於近岸(潮間帶等淺水區域)與離岸(距岸較遠的深水區域)的物種差異頗大,所以《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會先介紹距離岸邊較近,生活於淺水處的珊瑚淺坪生物,涵蓋墾丁、小琉球、颱東與澎南等地的近岸地區;至於住在離岸礁區、大洋浮遊、隱蔽性高的生物,則留待第三冊《離岸珊瑚礁》收錄。

Q2  何謂「近岸」跟「離岸」?想瞭解《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所介紹的物種範圍?
A:
「近岸」和「離岸」可以粗略以「水位深度」概念來理解。近岸指的是海岸、沙灘、海草床、內灣珊瑚礁等在岸邊即可觀察到的淺水區域;而離岸則是指距離岸邊較遠,大多需要船舶前往的深場水域及開闊外洋。

以墾丁來說,後壁湖與南灣等內灣珊瑚礁的水深較淺,大多屬於近岸珊瑚礁的範圍。其他如小琉球、颱東等環境也都有豐富的近岸珊瑚礁生態。但這些地方若是搭船往外幾公裏,便會進入水深較深且潮水較湍急的離岸環境。此外,像是綠島及蘭嶼皆為聳立在太平洋之中的火山島嶼,近岸範圍不大,往外移動便立刻進入水深頗深的離岸。

在北颱灣,近岸與離岸的物種差異並不大,而北迴歸線以南的熱帶區域,珊瑚礁近岸跟離岸所棲息的生物非常多,物種也有所差異!本書收錄的是大傢熟知的墾丁、小琉球與颱東等地的近岸地區生物。

Q3  《海洋博物誌1北颱灣》跟《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所收錄的物種,是否有重複?
A:
北颱灣的生態環境與溫暖的南部珊瑚礁所孕育的物種大不相同,因此兩本所收錄的物種也有所區別。而有些同時生活在南北部的重複物種,盡量不會重複收錄在這次的近岸珊瑚礁篇。但有些北部物種,在南部珊瑚礁的生活習性並不相同、或者在不同棲地擁有不同的生態,本書會額外給予篇幅來介紹(約10種)。此外,有些珊瑚礁物種和北部物種外型相似不易分辨,則以「超級比一比」或「小知識」等篇幅(約30種),讓他們互相比較做為參考。
珊瑚礁的深邃邀約:一部關於熱帶海洋生態的權威導覽 書名: 《蔚藍深處的秘密:熱帶珊瑚礁生態、物種識彆與保護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全麵、深入探索熱帶珊瑚礁生態係統的綜閤性著作。它不僅僅是一本物種圖鑒,更是一部結閤瞭前沿科學研究、田野觀察記錄與生態保護理念的權威指南。全書共分五大部分,係統地梳理瞭熱帶珊瑚礁的形成機製、生物多樣性、關鍵物種的鑒定方法及其麵臨的全球性挑戰。 第一部分:珊瑚礁的形成與動力學 本部分詳述瞭珊瑚礁這一地球上最復雜、生物量最豐富的生態係統的起源與演化。我們將從地質學和生物學的角度剖析珊瑚蟲的骨骼構建過程,深入探討造礁珊瑚的生理學基礎,包括共生藻(蟲黃藻)在鈣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及其光閤作用機製。內容涵蓋瞭不同類型的珊瑚礁地貌——裙礁、堡礁與廊礁的形成條件、空間分布及其對海流、沉積物和光照的響應。此外,本章節還收錄瞭關於珊瑚礁在全新世以來氣候波動中如何適應和遷移的最新考古學及古生態學研究成果,為理解其當前的狀態提供瞭堅實的時間背景。我們著重分析瞭物理環境參數(如溫度、鹽度、光照深度梯度)如何塑造特定的珊瑚群落結構,並展示瞭數學模型在預測珊瑚礁擴張與侵蝕動態中的應用。 第二部分:熱帶珊瑚礁的生物多樣性圖譜——無脊椎動物捲 本捲聚焦於珊瑚礁生態係統中構成骨架和基質的無脊椎動物群落,其詳細程度遠超一般科普讀物。 一、珊瑚綱(Anthozoa): 詳細介紹瞭硬珊瑚(Scleractinia)和軟珊瑚(Octocorallia)的分類係統。針對硬珊瑚,我們根據最新的分子係統學研究,重新劃分瞭主要的科屬,並對常見的花朵珊瑚(如鹿角珊瑚屬、蜂巢珊瑚屬)的形態變異進行瞭詳盡的圖解分析。軟珊瑚部分,則側重於海鞭(Sea Fans)和海柳(Gorgonians)的結構特點、生長策略及固著機製。特彆闢齣章節討論瞭對珊瑚礁健康至關重要的清潔蝦和清道夫蟹類。 二、棘皮動物與環節動物: 詳盡收錄瞭海星、海膽和海參的關鍵物種。對於海參,本書不僅記錄瞭其外形特徵,更側重於它們在沉積物生物擾動和營養循環中的生態角色。對於多毛類(Polychaetes),重點介紹瞭鑽孔的破壞性蠕蟲和共生的沙蠶,分析它們如何參與礁石的生物侵蝕與生物成岩作用。 三、軟體動物: 涵蓋瞭腹足綱、雙殼綱和頭足綱。重點關注瞭與珊瑚共生的群體(如寶螺和笠螺),以及大型雙殼類(如巨蚌)的過濾效率和對水質的指示作用。頭足綱部分,則著重描述瞭章魚和墨魚在礁石復雜環境中的僞裝藝術及其捕食行為。 第三部分:熱帶珊瑚礁的生物多樣性圖譜——脊椎動物捲 本部分是關於珊瑚礁魚類生態學的深度研究,旨在提供比傳統識彆手冊更具功能生態學視角的分類指南。 一、雀鯛科(Pomacentridae)與蝶形魚科(Chaetodontidae): 這兩大類群是珊瑚礁的標誌。我們不僅細緻區分瞭形態相似的雀鯛物種,更深入剖析瞭不同物種的領地行為、繁殖策略(如單配製與群居繁殖)。蝶魚部分,重點分析瞭其對特定珊瑚種類的依賴性,以及在珊瑚白化事件後種群動態的變化。 二、石斑魚科(Serranidae)與笛鯛科(Lutjanidae): 針對大型掠食者,本捲詳述瞭它們在食物網中的營養級聯效應。內容包括對不同體型石斑魚的生長麯綫分析、洄遊模式以及它們在礁石健康維護中的“頂級捕食者”功能。同時,也討論瞭這些經濟魚類在不同保護區域下的種群恢復潛力。 三、鯊魚、鰩魚及海龜: 探討瞭礁區鯊魚(如礁鯊)的活動範圍、社會結構及其對中小型魚類數量的調控作用。海龜部分,結閤瞭衛星追蹤數據,分析瞭綠蠵龜、玳瑁等在珊瑚礁覓食地和海草床之間的遷徙路徑及其對棲息地的依賴性。 第四部分:珊瑚礁生態過程與功能 本章節跳齣物種羅列,著重於生態係統層麵的過程分析。 一、營養鹽循環與初級生産力: 詳述瞭珊瑚礁的“營養貧瘠陷阱”現象,以及細菌、藻類和共生藻如何通過高效的物質循環來維持高生物量。我們比較瞭富營養化與寡營養化環境下的初級生産力差異。 二、生物間相互作用: 深度解析瞭競爭、捕食與共生關係。包括珊瑚與藻類之間的競爭動態、清潔站點的社會行為學,以及特定魚類與海綿之間的化學防禦共生網絡。 三、礁石的工程建設與侵蝕: 探討瞭生物因素(如鈣化生物、鑽孔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如波浪作用)對礁石骨架的貢獻與損耗。重點分析瞭生物侵蝕者(如蛀螺、鸚嘴魚)對礁石結構強度的影響機製。 第五部分:全球變化下的珊瑚礁保護與管理 這是全書中最具前瞻性的部分,側重於科學證據支持下的保護策略。 一、氣候變化的影響評估: 細緻闡述瞭海洋酸化對珊瑚鈣化的影響機製,並結閤多個關鍵海域的實測數據,展示瞭珊瑚白化事件的頻率、強度和恢復力差異。分析瞭極端天氣事件(如強熱帶氣鏇)對礁石物理結構造成的破壞程度。 二、地方性壓力源管理: 探討瞭陸源汙染(如農藥、營養鹽過剩)、過度捕撈(如破壞性漁法)和旅遊壓力對珊瑚礁健康的綜閤影響。提齣瞭基於生態係統的方法(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EBM)來協調多部門利益衝突的解決方案。 三、恢復與再生的技術: 詳細介紹瞭當前最先進的珊瑚苗圃培育技術(如枝條移植法、微繁殖法)及其在特定受損礁區中的應用案例。同時,也客觀評估瞭基因選擇性育種(如篩選耐熱珊瑚種係)在應對長期氣候變化中的潛力和局限性。本書強調,任何保護措施的成功都必須建立在對當地物種組成和環境曆史的深刻理解之上。 總結: 《蔚藍深處的秘密:熱帶珊瑚礁生態、物種識彆與保護實踐》是一部為海洋生物學傢、生態學傢、海洋資源管理者、潛水專業人士以及所有熱衷於海洋自然科學的讀者準備的深度參考書。它以嚴謹的科學態度,輔以大量高質量的野外照片和詳細的形態結構圖,構建瞭一個關於熱帶珊瑚礁世界的全麵知識體係。本書的目標是激發更深層次的保護意識,並為下一代海洋科學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石。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承錄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係 博士
臉書社團「水下生物辨識圖鑑團」管理員
現任:國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員
專長:
魚類、無脊椎動物、珊瑚礁、海草
係統生態學、生態係模擬、保育生物學
《海洋博物誌|北颱灣|:飽覽海岸與水下生態!700種魚類與無脊椎生物辨識百科》作者

相關著作:《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潛進南方的繽紛碧藍!墾丁、小琉球、颱東、澎南,920種熱帶珊瑚礁生物辨識百科(無脊椎篇)》《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潛進南方的繽紛碧藍!墾丁、小琉球、颱東、澎南,920種熱帶珊瑚礁生物辨識百科(魚類篇)》《海洋博物誌(北颱灣):飽覽海岸與水下生態!700種魚類與無脊椎生物辨識百科─無脊椎篇》《海洋博物誌(北颱灣):飽覽海岸與水下生態!700種魚類與無脊椎生物辨識百科─魚類篇》

趙健舜
BlueTrend 藍色脈動 創辦人
《海洋博物誌|北颱灣|:飽覽海岸與水下生態!700種魚類與無脊椎生物辨識百科》作者
《潛進颱灣:島民們,讓我們重返海洋吧!關於潛水、攝影、淨灘…16個愛上海洋的方式》作者
SDI/TDI Open Water Scuba Diver Instructor #25939
2021 海洋保育署「海洋保育區心、視、界 紀錄片」導演/計畫主持人
2021 聯發科「智在傢鄉競賽」入圍團隊
2020 海洋委員會 國傢海洋研究院「智慧海洋黑客鬆」佳作
2020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海洋鏡頭 影片競賽」第1名 導演/攝影
2019 基隆潮境海灣節「海底影像紀錄片徵選比賽」首獎 導演/攝影
2019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海洋鏡頭影片競賽」第2名 導演/攝影
2019 渣打銀行FinTech「創意影片挑戰賽」創意獎 2名 導演/攝影

BlueTrend藍色脈動
我們是一群愛海的人,來自四麵八方因爲海而聚在一起,我們分享著關於海的一切,希望讓更多人重新認識海,進而愛上海。
官網:https://bluetrend.media/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lueTrend.Media/

相關著作:《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潛進南方的繽紛碧藍!墾丁、小琉球、颱東、澎南,920種熱帶珊瑚礁生物辨識百科(無脊椎篇)》《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潛進南方的繽紛碧藍!墾丁、小琉球、颱東、澎南,920種熱帶珊瑚礁生物辨識百科(魚類篇)》《海洋博物誌(北颱灣):飽覽海岸與水下生態!700種魚類與無脊椎生物辨識百科─無脊椎篇》《海洋博物誌(北颱灣):飽覽海岸與水下生態!700種魚類與無脊椎生物辨識百科─魚類篇》

圖書目錄

─上冊:無脊椎篇─


PART 1 作夥來認識繽紛的珊瑚礁生態吧 !

海風之下、白沙映海──沙灘
熱帶海岸林 : 海岸守望者
來往山海的盔甲使者 : 陸蟹傢族
★區域圖:沙灘
沙中的微觀世界
岩石上的生機
【column】潮間帶觀察裝備

波光粼粼、海底綠意──海草床
海草 ? 海藻 ? 傻傻分不清
★區域圖:海草床
海草的拓展史 : 綿延不絕顯生機
綠色饗宴 : 海草床的草食動物
浪吹草低見魚蝦 : 海草的生態功能

潮來汐往、驚奇無比──潮池與礁颱
小兵築城牆 : 珊瑚礁地形的構成
珊瑚礁中的爾虞我詐 : 偽裝與擬態
★區域圖:潮池與礁颱
搖曳的褐色密森 : 馬尾藻林
四海一傢 : 珊瑚礁的生態連結
【column】潮下帶觀察裝備

珊瑚堡壘 、 古老傳奇──珊瑚礁
海底龍宮得來不易
★區域圖:珊瑚礁白天
珊瑚礁群落的覆蓋度 vs 多形性
海中除草大隊
珊瑚礁的晝夜生息
★區域圖:珊瑚礁夜晚
【column】亞潮帶觀察裝備
★區域圖插畫生態解答

〈特別企劃!海洋公民專欄〉
公民科學傢精神:眾人之事,眾人助之!/黃小莫
一張照片能帶來什麼影響,攝影師也能改變世界!/Marco Chang
如何精準拍攝水下生物辨識照/李承錄
簡易珊瑚礁健康測定工具,人人都能參與海洋研究!/陳麗淑
公民科學,真的可以突破基礎研究資料匱乏的問題嗎?/黃嚮文


PART 2 潛進碧海!近岸珊瑚礁聖地巡禮

適閤親子共遊的珊瑚淺坪──小琉球杉福
潛入龍宮、親近海龜的好所在──小琉球漁福
繽紛眾生,墾丁珊瑚礁的精華地段──恆春後壁湖
海岸叢林與裙礁地形的聖地巡禮──恆春香蕉灣
朝嚮太平洋的美麗新淨土──颱東富山
迴響著浪漫海風的美麗海灣──澎湖澎南

【column】愛護珊瑚六守則
◆近岸珊瑚礁的一年


PART 3 近岸珊瑚礁生態圖鑑:藻類與海草篇

■藍綠菌
■大型藻類
■海草


PART 4 近岸珊瑚礁生態圖鑑:無脊椎動物篇

■有孔蟲
■海綿
■刺胞動物
|超級比一比:列指海葵篇|
■櫛闆動物
■無腔蟲
■扁蟲
■紐蟲
■星蟲
■環節動物
■甲殼動物
 藤壺
 蝦蛄
 端足類
 十足類
    |超級比一比:陸寄居蟹篇|
■軟體動物
 石鱉
 腹足類:螺
    |超級比一比:小型寶螺篇|
    |超級比一比:小型芋螺篇|
 腹足類:海蛞蝓
  ◇側鰓海蛞蝓
  ◇海牛海蛞蝓
  ◇蓑海蛞蝓
  ◇傘螺
  ◇頭楯海蛞蝓
  ◇羽葉鰓海蛞蝓
  ◇翼足海蛞蝓
  ◇海兔
  ◇囊舌海蛞蝓
 頭足類
 雙殼類
■棘皮動物
 海百閤
 海星
 陽隧足
 海膽
 海參
■脊索動物
 海鞘

無脊椎快速辨識圖
學名索引
參考文獻
緻謝


─下冊:魚類篇─


PART 5 近岸珊瑚礁生態圖鑑:脊椎動物篇

■魚類
魟科
鯙科
蛇鰻科
|超級比一比:黑白蛇鰻篇|
鯡科
閤齒魚科
|超級比一比:狗母篇|
躄魚科
鯔科
鱵科
鶴鱵科
金鱗魚科
海龍科
剃刀魚科
|超級比一比:剃刀魚篇|
玻甲魚科
海蛾科
鯒科
鮋科
|超級比一比:擬鮋篇|
|超級比一比:蓑鮋篇|
毒鮋科
鮨科
準雀鯛科
七夕魚科
䱵科
天竺鯛科
|超級比一比:有條紋的天竺鯛篇|
大眼鯛科
鰺科
金梭魚科
笛鯛科
|超級比一比:笛鯛篇|
烏尾鼕科
石鱸科
|超級比一比:鬍椒鯛篇|
龍占科
金線魚科
鬚鯛科
擬金眼鯛科
蝴蝶魚科
|超級比一比:蝶魚幼魚篇|
蓋刺魚科
雀鯛科
|超級比一比:士官長魚篇|
|超級比一比:潮池中的金翅雀鯛|
隆頭魚科
|超級比一比:海豬魚篇|
鸚哥魚科
刺尾鯛科
藍子魚科
三鰭鳚科
鳚科
鼠䲗魚科
擬鱸科
鰕虎科
鰭塘鱧科
鮃科
鰨科
鱗魨科
單棘魨科
箱魨科
四齒魨科
二齒魨科

■海洋爬蟲動物

結語:漫談珊瑚礁生態
魚類快速辨識圖
學名索引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087587
  • 叢書係列:麥浩斯組閤商品-圖書
  • 規格:軟精裝 / 1040頁 / 23 x 17 x 6.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10歲~99歲

圖書試讀

推薦序1
瞭解南颱灣海洋之美
──陳其邁 高雄市長


迴憶起第一次潛水,是學生時期,受到外國到綠島潛水的旅客影響,纔發現颱灣是潛水人眼中的一塊寶地。當真正背起氣瓶潛下海中,水下的世界是如此安靜,而所見卻又如此繽紛,從此潛水在我的生命中占據瞭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不一樣的世界總能在我人生各個階段療癒我、陪伴我。

一開始在海中看到的生物,總會想要知道他們的名字,瞭解他們的習性,這時圖鑑就是我認識他們最好的幫手,照片與詳細的解說,就像帶著我一次次神遊海底世界。

南颱灣及離島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擁有豐富、天然的生態,是很適閤發展潛水的地方。我也持續在不同的位置上,努力思考與實踐海洋保育,如能將海下的美景永續,發展深度觀光與潛水,將可以讓世界認識颱灣。

感謝《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的齣版,讓更多人瞭解颱灣海洋的美,也邀請大傢一同為保護海洋及地球努力。


推薦序2
一本展現眾海人公民科學傢力量的百科
──黃嚮文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署長


一路往南,越過北迴歸線,《海洋博物誌》第二冊「近岸珊瑚礁」帶您看見南颱灣近韆種海洋生物,感受更多樣化的珊瑚與海洋生態係。

颱上一分鐘,颱下十年功,應是對此書作者群最適閤的描述。纔看完北颱灣七百多種海洋生物,第二冊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南颱灣九百多種繽紛的海洋生物展示在您眼前。

本書的內容深度與廣度兼具,橫跨更多物種與生態係,從綠色海草、海藻到無脊椎、魚類;從最負盛名的珊瑚礁生態係到海草床;從東岸的富山介紹到南岸的恆春,以及西邊離島小琉球與澎湖。能有此豐富度,展現眾海人公民科學傢的力量,更是兩位作者對海洋無與倫比的熱愛。

與兩位作者聊起海洋生態及科學調查,他們不僅止於觀察、辨識物種,更熱切嘗試從歷年調查中,解讀海洋生態世界的變化與奧妙,進而找齣保育方法。

就請跟我們一起藉此書悠遊大海,感受本書背後許多海人對海洋的熱情,讚嘆颱灣海洋生物多樣性。


推薦序3
認識颱灣海洋生物和生態的最佳圖鑑和繪本
──邵廣昭 國立颱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海洋保育的方法中,不論是物種保育或棲地保護,均需落實管理纔能發揮功效。而管理是否落實,則需有長期的生態調查並做今昔的比較纔能評斷,但好的監測首重對物種的辨識能力,以及足夠的人力物力。這就需要培訓足夠的公民科學傢來認識物種,以便協助調查工作。由城邦齣版的《海洋博物誌》第二套圖鑑,介紹的物種高達九百種之多,應是目前坊間最完整的參考書籍。由於圖鑑內容非常精彩,可讀性高,所以十分暢銷。作者李承錄博士除專精於海洋生態係及海草生態外,也擅長生物插畫,並且負責「水下生物辨識圖鑑團」臉書社團的經營管理。而共同作者趙健舜是水下攝影高手,也是藍色脈動網站的負責人;兩人互相搭配、閤作,可說是如魚得水丶相得益彰。

第二套圖鑑雖然書名為「近岸珊瑚礁」,但也包括海草生態係等其他棲地的資料。根據《颱灣物種名錄資料庫》(TaiCOL)的紀錄,颱灣海洋生物多達一萬五韆種。但願在不久的將來,能有更多係列圖鑑齣版。更期待學者專傢或水下攝影的夥伴,能夠把所拍到珍稀物種的低解析度影像檔提供《颱灣生命大百科網站》(TaiEOL)公開分享,進一步發揮海洋保育研究和教育的功效。


推薦序
讓繽紛的南颱灣珊瑚礁與海草床生態係 , 躍然於讀者紙上
──林幸助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係終身特聘教授


既榮幸又高興推薦李承錄博士《海洋博物誌》係列的第二套書《近岸珊瑚礁》。榮幸的是承錄受到吾等在30年前所齣版,颱灣自然觀察圖鑑係列之《水生有毒動物》等圖鑑啟發,從小熱愛海洋生物,之後進入吾「水域生態實驗室」攻讀碩士及博士班,甚至博士後研究超過10年時間,從事海草床與珊瑚礁等海洋生態研究,展現對各類海洋生物的熱情,不但發錶許多突破性的科學研究成果,今日也看到承錄陸續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科普教材,一棒接一棒,開花結果,欣喜國內海洋生態研究傳承有人。

承錄也是博物學傢,研究領域極為多樣,能觀察到一般人所不能察覺之細微處。他的獨步技能是在水下潛水時,一眼即認齣身形體態與成魚迥異的幼魚身分,再加上其繪圖技能,因此他的圖鑑不僅是精美圖片集,更是將不同生物的分類特徵用手繪凸顯齣來,讓一般人能在野外一眼辨識;因為他受過係統生態學的訓練,有別於一般圖鑑隻關注單一類別生物,承錄會從生態係統的角度,以他豐富的野外經驗,把這些生物擺在牠們應該齣現的生態棲位並加以介紹;也因為是承錄的論文研究材料,他特別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讓人可以清楚區分南颱灣海域潮間帶「海草」與「海藻」之不同,這都是令人驚豔之處。吾相信這套書必能讓南颱灣珊瑚礁與海草床生態係的繽紛海洋生物多樣性,躍然於讀者紙上。


作者序1
一起守護颱灣的藍色珊瑚海
──李承錄


珊瑚礁有「海中的熱帶雨林」之美名,四麵環海的颱灣非常幸運,在北迴歸線以南的熱帶岩岸生長著美麗的珊瑚礁,成為海岸的天然屏障,更孕育瞭繽紛多樣的生物資源,至今還有許多未知的新物種等待被發現。筆者因緣際會下,走上海洋保育的研究之路,足跡遍布颱灣各地的珊瑚礁。每次的下潛、每次的探索,都讓我越來越喜愛我們的大海。然而……隨著越來越瞭解環境,卻也發現颱灣的珊瑚礁正逐漸邁入危機。大量的遊憩,帶來瞭汙染與濁水;貪婪的掠奪,奪去瞭棲地與生命。在我們走嚮繁榮與快樂時,卻也慢慢地將珊瑚瑰寶送上白色的死亡墓園。過去擁有傲人海底資源的小琉球與墾丁等地,如今也麵臨資源枯竭、水質汙濁、珊瑚衰退等慘境。

迴頭想想,為什麼會這樣呢?是不是多數颱灣的朋友,不瞭解我們蘊含的藍色寶藏,隻知道用「海鮮」或「踐踏」的方式來接觸海洋呢?有鑑於此,藍色脈動與城邦麥浩斯齣版社將延續去年齣版《海洋博物誌:北颱灣》的感動,讓筆者繼續揮動畫筆,用這本續集帶領各位來到屬於我們颱灣的珊瑚礁世界。我們盡可能以照片搭配手繪的方式,介紹颱灣各地的近岸珊瑚礁生態與觀察要點,更收錄九百多種最常見、形形色色的近岸珊瑚礁生物,無論是嚮往海洋的大小朋友、學生教師,還是潛水同好及公民科學傢們,都期望大傢從中體驗到辨識與欣賞生物的樂趣,希望本書能讓颱灣人看見不一樣的大海!

感謝眾多熱情的海人好友們持續支持筆者的創作,感謝各路攝影高手提供生動的照片,讓本書收錄許多難能可貴的影像。感謝各位前輩師長的指導與鼓勵,感謝中興大學林幸助教授對於海洋研究的支持,由您帶領的「博物館與生物多樣性」課程開啟許多人對於生態環境的興趣,更是我對於海洋研究教育的啟濛!感謝邵廣昭教授對我海洋研究之路的提攜與教導,您的支持讓我們更有信心與力量推廣海洋科普。

最後,希望透過科普的力量,讓全颱的民眾朋友們瞭解我們所擁有的海洋瑰寶,並一起守護、復育颱灣的藍色珊瑚海。


作者序2
大傢的支持,是《海洋博物誌》前進的力量
──趙健舜


首先,很感謝大傢願意支持 2020 年齣版的《海洋博物誌:北颱灣》,因為有你們實際的購買行動,纔有機會推動《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的付梓齣版。很多人都知道,關於颱灣的海洋生物圖鑑付之闕如,僅有幾冊也多半是標本圖鑑,由於技術限製等諸多睏難,許多生物以沐浴在福馬林泳池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麵前,其辨識特徵如體色、魚鰭樣態等都已消逝殆盡,成為認識生物的一大難題。而其他較為豐富、實用的圖鑑多仰賴國外翻譯書籍,不免缺乏颱灣的適地性。

那為何颱灣少見屬於本土的生物圖鑑呢?追根溯源應該還是由於圖鑑市場太小、大眾閱聽習慣改變、齣版業整體規模萎靡等因素,導緻越來越多齣版社改以國外翻譯書籍的方式,減少投入成本並降低風險,卻在無形中一點一滴扼殺颱灣圖書齣版的能量。

還記得我們在規劃《海洋博物誌:北颱灣》時,張淑貞社長聽過我們的想法之後,便總結:「隻要認為是對這塊土地『對』的事,我們就努力去做!」這句話鼓舞我們的信心,也創下《海洋博物誌:北颱灣》當年在自然類圖鑑領域銷售的佳績,更成為推動我們繼續創作《海洋博物誌2:近岸珊瑚礁》的動力來源!

我與另外一位作者李承錄,以及身後一群喜歡海洋生物的研究同好、水下攝影師、潛水教練們,都很期盼當初規劃颱灣本地科普圖鑑《海洋博物誌》的初衷可以持續前進,更透過海洋公民科學傢的精神與實證,持續推動未來《海洋博物誌3:離岸珊瑚礁》、《海洋博物誌4:泥岸生態》等書的規劃。環颱海洋生物圖鑑與海洋資料庫的建立,需要大傢一路上的支持與陪伴,謝謝你們!

用戶評價

评分

哇,我最近在書店看到一本關於海洋生物的書,那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睛一亮!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色彩斑斕的珊瑚礁圖片,讓我忍不住就想立刻翻開來看看。書名雖然有點長,但光是「熱帶珊瑚礁生物辨識百科」這幾個字,就讓我這個平時熱愛往海邊跑的愛好者心頭一熱。你知道嗎,每次去墾丁浮潛,看到那些五顏六色的魚群和珊瑚,心裡都會有一個小小的遺憾,就是好多生物都叫不齣名字,隻能用「那個黃色的魚」或「那個長長的軟軟的」來形容。這本書的厚度和重量拿在手上,就給人一種非常紮實的感覺,感覺裡麵收錄的內容一定非常豐富,不隻是幾張漂亮的照片而已,而是真真正正的知識寶庫。我尤其期待書裡對於不同珊瑚種類的介紹,畢竟珊瑚礁生態係的健康與否,對颱灣的海洋環境來說太重要瞭,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更深入地瞭解這些海底建築師的秘密。

评分

最近幾年,颱灣的環境議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海洋塑膠汙染和珊瑚白化問題,讓許多人開始關注我們腳下的這片藍色土地。因此,一本像這樣專注於珊瑚礁生物的博物誌,其教育意義絕對不容小覷。我希望作者在編排內容時,除瞭物種的辨識重點外,也能適度地加入一些保育的觀念。比如說,辨識齣某種珊瑚的生長速度很慢,一旦被破壞就很難恢復,這樣讀者在下次親水活動時,自然就會更加小心翼翼。而且,如果書中有提供不同物種的分布熱點地圖,那對於規劃生態旅遊的業者或愛好者來說,也是極為寶貴的資料。畢竟,保護的前提是認識,認識得越透徹,我們保護的行動就會越有方嚮感,這本書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它就超越瞭一般圖鑑的範疇瞭。

评分

說實話,我對科普書籍的「實用性」一直抱持著比較高的期待。這本《海洋博物誌2》光看書名就知道,它顯然是針對特定區域,像是墾丁、小琉球這些我們颱灣人很常去潛水的地方來編寫的,這一點超級加分!很多圖鑑常常是內容很廣泛,但實際應用起來卻發現,在颱灣海域根本遇不到那些物種,反而造成資訊的「雜訊」。我希望能看到書裡不隻列齣物種名稱、學名,最好還能有詳細的棲地偏好、行為習性,甚至是一些有趣的生態小故事。例如,某些小醜魚是不是真的隻跟特定海葵共生?或是某種蝶魚是如何在珊瑚群中覓食的?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潛水員或研究人員的第一手觀察紀錄,那閱讀起來的沉浸感絕對會大大提升。總之,我期待這本書不隻是一本冷冰冰的圖鑑,更像是一位資深潛水教練在你耳邊細細解說海底世界的導覽手冊。

评分

老實說,我對「百科」這兩個字有點敬畏,畢竟要收錄到「920種」生物,這工程量簡直是太龐大瞭!我非常好奇作者團隊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內,對這麼多物種做齣精準且簡潔的描述。在颱灣的潛水圈子裡,我們有時候會遇到一些「難搞」的物種,牠們可能長得很像、變異性很大,或者隻有在特定季節纔會齣現。我真想看看,麵對這些「超級難搞」的傢夥時,這本書提供瞭哪些獨門的辨識訣竅?是不是有特別標註齣不同個體間的細微差異點,例如鰭的形狀、側線的顏色有無等標記?如果能針對這些「魔鬼細節」給予清晰的圖解或比較錶格,那這本書的專業度和可靠性就會直線飆升。對於我這種追求極緻精確的愛好者來說,那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寶藏。

评分

我發現很多科普書的排版設計,往往為瞭塞入大量的文字和圖片,結果讀起來十分吃力,眼睛很容易疲勞。特別是像這種需要反覆比對、確認物種的「工具書」,清晰的版麵設計簡直是靈魂所在!我非常好奇這本《海洋博物誌2》的圖文編排邏輯。是按照目、科、屬來分類,還是以顏色、體型這些視覺特徵來分群?如果是後者,對於初學者來說,或許更容易上手,可以快速地從現場的視覺印象連結到書本上的資訊。另外,印刷品質也直接影響辨識的準確性,特別是熱帶魚類那種細微的斑紋和色彩層次,如果印刷齣來顏色失真,那辨識起來就非常麻煩瞭。我希望這本書的色彩還原度能夠達到專業級的水準,讓書中的每一張照片都能忠實呈現海底世界的絢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