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2-07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颱灣如何因應全球大流行的COVID-19?
•改造細菌基因,可以把二氧化碳變燃料?
•觀察真菌獵殺線蟲,竟能為寄生蟲防治提供解方?
•人類的斷肢有可能像斑馬魚一樣再生嗎?
•解析大腦神經為什麼會退化,看見治癒失智癥的曙光?
•RNA剪接、CRISPR基因編輯,預約醫療大未來?
與中研院院長廖俊智、院士陳建仁等21位生命科學傢,
一同打開好奇心、激發想像力,
體驗機智的生命科學大發現!
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組匯集颱灣頂尖科學傢,研究範圍涵蓋植物、生醫、農業、生化、基因等領域,是世界級的生命科學研究重鎮。
透過《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中研院研之有物團隊以21位科學傢的研究成果為藍本,帶領我們參訪颱灣最高學術殿堂,將艱深的學術論文轉譯為淺顯易懂的科普知識,一窺中研院在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與創見。
本書採訪、收錄以下中央研究院學者團隊之研究成果(依文章序排列):
薛雁冰(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振輝(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曾庸哲(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王忠信(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鍾國芳(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李秀敏(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蔡宜芳(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王中茹(植物暨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徐麗芬(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林榮信(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生醫轉譯研究中心、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閤聘研究員)
潘文涵(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陳儀莊(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陳俊安(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謝世良(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鬍哲銘(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建仁(院士、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林曉青(生物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廖俊智(中央研究院院長)
郭沛恩(院士、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鄭淑珍(院士、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淩嘉鴻(生物化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名傢推薦
怪奇事物所所長
阿任叔叔(科普圖文作傢)
阿簡老師(阿簡生物筆記站長)
寒波(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闆主)
焦傳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黃俊儒(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科學傳播教育研究室主持人)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係助理教授)
新夭Brainholesky(圖文創作者)
趙軒翎(《科學月刊》執行總監)
潘彥宏(北一女中生物科教師)
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賴明詔(中央研究院院士)
——專業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也許我們能和斑馬魚一樣,擁有再生能力?也許我們能夠治療漸凍癥?跟著科學傢們,來一趟神奇的生命探索之旅吧!——阿任叔叔(科普圖文作傢)
覺得中研院裡的研究很高深莫測嗎?有這本書的生動介紹,拉近這些研究與我們的關係,我們終於可以一窺堂奧,看到這些有趣的研究成果瞭。——阿簡老師(阿簡生物筆記站長)
中研院是做研究的地方,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但是做什麼研究纔能說厲害呢?趕快看書,不然人傢會以為我不懂!——寒波(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闆主)
科學的本質就是探索未知,除瞭要有好奇心,還要有無可救藥的熱情,《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將讓你瞭解中研院科學傢的熱情所在!——焦傳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這些無奇不有的科學發現實在太有趣瞭,不能隻有專傢學者知道!這本好書,將為你揭開實驗室的麵紗,見識到生命科學傢們努力不懈的初衷!——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係助理教授)
以前我們總覺得科學教科書裡麵的科學傢好像都跟我們不太有關係,因為距離感很重,但本書卻打破瞭這樣的印象,原來傑齣的科學研究可以很靠近。《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集結瞭中研院生命科學方麵最頂尖的研究成果,透過精緻的知識引介與人物側寫,讓我們一窺科技發展的前沿及生命的奧祕,更瞭解科學背後動人的故事。——黃俊儒(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科學傳播教育研究室主持人)
一進中研院大門,就是生命科學實驗室聚集的生科大道。那裡孕育著什麼樣的研究,有著怎麼樣的科學傢?這本書打開瞭一扇窗,將艱深難懂的生醫論文,轉化成淺顯易懂的故事,帶我們一窺堂奧。——趙軒翎(《科學月刊》執行總監)
科學硬道理在中研院的努力之下逐漸軟化開啟,看尖端的研究成果也看科學傢的人生,更看見無可限量的未來憧憬。——潘彥宏(北一女中生物科教師)
從大分子、單細胞到複雜的動植物及人,到處充滿瞭生命的驚奇及大自然奧妙的構思。藉著細膩的觀察及創意的實證,科學傢逐漸將混淆的生命化為邏輯及科學的規章。中研院的生命科學傢們在這場人類解析生命奧祕的競賽中也不缺席,就讓他們娓娓道來,加以精彩的插圖,帶領你探索21則生命燦爛的新世界吧!What a treat!——賴明詔(中央研究院院士)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編輯群
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齣處為《周易•傢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盼以具體的研究案例、真實的研究員生活,揭開中央研究院神祕的麵紗,讓人們瞭解研究成果如何應用到生活中,繼而體會研究的價值與重要性。
中央研究院以理論結閤實作、專業結閤想像力,探索生活中各種問題的答案。每個研究成果,都不隻是一篇論文,而是推進生活邁嚮永續的動力。惟鑑於論文的專業嚴肅性,難以令社會大眾親近、瞭解研究的意義與樂趣,進而運用各種理論與發現,因此中央研究院於2017年推齣「研之有物」科普網站,期待成為中央研究院與社會大眾的橋梁,將論文轉化為親民易懂的報導,邀請大傢一起永保好奇心,探索這世界!
曾齣版《研之有物:穿越古今!中研院的25堂人文公開課》。
Facebook、Instagram|研之有物
網站:research.sinica.edu.tw/
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走進研究最前線╱廖俊智(中央研究院院長)
Part 1 生物實驗室
Lesson 1真菌如何獵殺線蟲?——寄生蟲治療藥物的新曙光!
Lesson 2人類的斷肢有可能再生嗎?——探索斑馬魚的超強再生力
Lesson 3海洋生物的保命機製——代謝能力的演化研究
Lesson 4人蟻大戰齣奇招——破解紅火蟻超級基因,研發更有效的防治餌藥
Lesson 5藏在構樹DNA裡的族群遷徙史——從生物地理學佐證南島語族「齣颱灣說」
Lesson 6破解遠古以來的植物謎團——發現葉綠體蛋白質橋梁的李秀敏
Lesson 7植物吸收養分的關鍵閘道——蔡宜芳的植物硝酸鹽轉運蛋白研究
Lesson 8調控減數分裂遺傳重組的新契機——破解玉米「基因洗牌」的關鍵角色
Part 2 未來醫療站
Lesson 9草藥怎麼吃纔有效?——草藥科學的重大突破
Lesson 10藥物如何在體內發生反應?——運用電腦模擬,降低藥害風險
Lesson 11飲食如何讓人生病?——在「乾」的實驗室裡找答案
Lesson 12大腦神經退化的原因是什麼?——神經科學的研究與突破
Lesson 13當體內的油電混和車「電池壞瞭」!——從運動神經元退化機製,尋找治療漸凍癥的契機
Lesson 14另闢一條對抗病毒的蹊徑——讓免疫力發揮正常效益的創新研究
Lesson 15新冠肺炎疫苗研發的創新觀點——以奈米粒子模仿冠狀病毒,製作更具保護力與安全性的肺炎疫苗
Lesson 16颱灣如何麵對全球大流行的COVID-19?——陳建仁談颱灣的防疫經驗
Part 3 生科設計傢
Lesson 17真菌也會玩樂高?——「天然物」閤成的關鍵發現
Lesson 18改造細菌,把二氧化碳變燃料!——廖俊智與閤成生物學
Lesson 19破解遺傳疾病、評估大眾用藥風險——全基因組分析的應用
Lesson 20尋訪住在我們身體裡的剪接師——鄭淑珍的RNA剪接研究
Lesson 21人體基因編輯是什麼?——認識基因神剪CRISPR
圖書序言
推薦序
走進研究最前線
廖俊智(中央研究院院長)
2017年,中央研究院創立「研之有物」科普網站,4年多來橫跨數理科學、生命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三大領域,纍積快300篇的科普文章,帶領讀者深入各個研究現場,揭開學術研究的神祕麵紗,瞭解成果如何應用在生活之中,也縮短瞭專業嚴肅的學問與讀者間的距離。近年來陸續有同仁、朋友跟我分享,「研之有物」文章真的讓更多人知道中研院在做什麼!
中研院生命科學的研究在許多領域都有突破性的進展,例如在轉譯醫學領域,在病人用藥前進行基因篩檢,可降低藥害風險、找齣疾病緻病基因,亦是未來發展精準醫學之關鍵;此外,為維繫糧食安全與生物多樣性,我們深入研究植物與農作物如何因應氣候變遷,並進行跨領域的南島研究,提齣對生態保育的政策建言。
本書收錄的21篇文章,涵蓋生物、醫療藥物及生物工程三大麵嚮,帶領讀者從認識生物體開始,逐漸拓展至藥物治療應用麵,甚至瞭解如何進一步利用生物工程預測未來、幫助人類避開危機,由小至大,見微知著。從破解動、植物基因密碼,可發現細胞遺傳關鍵機製、尋找斷肢再生的醫學潛力,亦能證實南島語族遷徙歷史;藉由科學研究及分析,人們更加瞭解吃進身體裡的食物、藥物,如何在體內發生反應、對人體有何影響;利用電腦運算,可模擬藥物作用,降低藥害風險;藉由重新設計細胞的功能,設法解決淨零碳排的難題;甚至探索與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設法預防疾病。每項研究的起源都萌生於探索未知,每篇文章都能感受到科學傢日以繼夜追尋真理的熱情,值得用心體會。
圖書試讀
Lesson 2 人類的斷肢有可能再生嗎?——探索斑馬魚的超強再生力
為什麼研究「再生」?
自然界中,許多生物受傷後具有再生能力,但這些組織與器官是如何啟動再生機製,至今人們仍然不
瞭解。例如,切斷蠑螈的手臂和手指後,不同部位再生所費時間竟然相同。在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陳振輝助研究員與其團隊以基因突變篩檢齣失去再生能力的斑馬魚,進行深入研究,瞭解再生過程的分子機製,期待有助於再生醫學的發展。
奇蹟般的再生現象
在古代,希臘神話中的怪物九頭蛇與海格力斯大戰時,九頭蛇被砍斷頭顱後,依然可以不斷再生。在現代,X戰警係列電影中的金鋼狼,也具有驚人的再生能力,傷口可以在短短幾秒內恢復。從這兩個故事看來,人類從古至今對於再生能力既恐懼又羨慕。
再生並非隻存在傳說中,自然界也有奇蹟存在。例如,蠑螈雖然是低等的脊椎動物,但被截斷的手臂切麵,可以再長齣神經、骨頭、血管與肌肉,再生齣完好的手臂。斑馬魚和渦蟲,也都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
蠑螈需花費30至60天纔能再生一隻完好的手臂,不像金鋼狼那麼誇張,可以瞬間再生。若我們能瞭解哪些關鍵會觸發再生機製,也許有一天人類也可以斷肢再生。
「所有人都對再生充滿好奇,並不是科學界纔對再生研究感興趣!」在陳振輝的實驗室,研究團隊正透過科學化的方法,以斑馬魚為研究對象,探索傷口修復和複雜組織再生過程中,細胞們如何運作。
透過斑馬魚畫齣「再生藍圖」
人類的肢幹一旦受傷斷裂,傷口癒閤後就形成斷肢,無法再生。但若是截斷斑馬魚尾鰭、用強光破壞視網膜、用細針攪爛一側的大腦,甚至剪斷脊椎這種極端方式,斑馬魚都可以完整再生這些複雜組織。
以脊椎再生的模式為例,斑馬魚一開始會因缺乏神經連結而無法遊動,躺在水缸底兩個禮拜。但待神經重新連結、錶皮癒閤後,斑馬魚又能再次成為一尾活龍、遊來遊去。
透過這段觀察,陳振輝團隊想迴答兩個問題:再生如何發生?再生機製為何會發生?
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