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國傢行為,瞭解領導者決斷
政治學權威專傢,張國城老師帶領你精準掌握全球局勢
【《國傢的決斷》介紹】
一本為颱灣人而寫的國際關係史,
凡欲瞭解颱灣的命運與前途者不得不看。
★從日本投降、聯閤國創建、韓戰、越戰、中國改革開放,到經濟全球化,美國、蘇聯兩大超強的爭霸決定瞭世界政治的格局,也決定瞭颱灣與中華民國的命運。
一九五〇年四月十四日,在柏林封鎖、捷剋二月政變等一連串國際危機之後,美國國傢安全會議嚮總統杜魯門提交一份被列為絕對機密的「NSC-68號文件」,疾呼美國有道德責任捍衛自由社會的完整與活力,而「自由體製在任何地方的挫敗就是全麵的挫敗」。連同四年前指齣蘇聯與美國不可能和平共處的「長電報」,這兩份文件奠定瞭美國對蘇聯與共產勢力的圍堵政策,確立隨後近半個世紀自由與極權兩大陣營對抗的世界格局。
日本投降前的一週,蘇聯藉口對日宣戰入侵中國東北、扶植中共,將建立中華民國的國民黨驅至颱灣。正當杜魯門即將放棄蔣介石政權之際,韓戰爆發。為瞭阻止共產勢力在亞洲的擴張,美國捨棄瞭民族自決的原則,在颱灣支持一個反共卻獨裁的政權。颱灣、中華民國,兩者的命運從此意外地緊緊綁在一起,在美、蘇、中三國的閤縱連橫中時而被籠絡、時而被拋棄,在波濤洶湧的大國角力中,一方麵堅定地求生存,卻也屢屢錯失改善國際地位的良機,不得不在《波茨坦宣言》、《舊金山和約》、《中日和約》與聯閤國「第2758號決議」中尋求法律定位的蛛絲馬跡,仰賴美援復甦、依靠融入國際貿易體係興起,麵對退齣聯閤國、中美斷交的風暴,在國傢身分被否定的危機中藉由民主化與本土化來鞏固政權閤法性;乘著經濟全球化的浪潮迎嚮世界,卻又陷入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設下的「中國化」牢籠。我們國傢的未來依然渺不可測。
★颱北醫學大學連續三年「傳習教師」榮譽得主,堅持質疑權威、對抗盲從的「雜魚講堂」主講的張國城教授,從現實不帶幻想的角度,以條約、數據、權力為本,為中華民民國的歷史與颱灣的未來把脈。
《國傢的決斷》作者張國城教授是知名的國防外交與軍事戰略專傢。深諳國際關係現實主義理論的他,主張「國傢」的能力、意圖與決斷是一切國際政治的根本。在本書中,他詳細分析從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投降、聯閤國與北約的建立、自由與共產陣營的分裂對峙、核武問世、鐵幕降臨、韓戰、越戰,一直到蘇聯解體、美國獨霸、第三波民主化與經濟全球化席捲全球,在這當中國傢的興衰起伏與權力的消長更迭。而最重要的是,對於國傢地位不明、被排除於國際組織之外的颱灣來說,我們的安全與福祉如何被發生在其他國傢的戰場與外交會議中的事件所決定?這是這本書試圖解答的。
「以颱灣的人口、經濟規模和所處位置,卻沒有辦法參與絕大多數的國際組織,且幾乎無法發展正常的國與國關係,被世界上九成以上的國傢否認,這不是正常狀況。」但缺少國傢身分對颱灣究竟帶來哪些傷害?我們對國際現實如何纔能有清明的認識?政治領導人能否在需要捍衛國傢利益時做齣勇敢且前瞻的決斷?長期以來由於颱灣遠離國際社會、對國際事務陌生而冷漠,我們常飽受缺乏「國際觀」之譏。《國傢的決斷》從颱灣人的視角齣發,以颱灣的利益為主體,屢屢剖析颱灣如何在險惡的國際社會中走到今天,不僅彌補颱灣人走嚮世界時的知識貧乏,更是思考颱灣未來前途時必備的參考。
【《美國的決斷》介紹】
道德,是美國外交重要的原則。
以契約為本、以民主自由為重,
受三權分立約束,但重視軍事實力和集體安全。
美國的外交政策重視利益,
但也比任何國傢更重視自由主義的理想。
從《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援保颱,到近期颱美關係升溫,
美國展現瞭「鐵肩擔道義」的決心。
但是,颱灣準備好瞭嗎?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小羅斯福總統隨即宣戰,在艱苦作戰四年後徹底擊垮日本。資源貧瘠的日本為何膽敢挑戰廣土眾民、物產豐饒的美國?此前,儘管德國與日本已經分別在歐亞發動戰爭,但美國一則未建立龐大常備軍,二則孤立主義作祟,遲遲不投入戰爭。美國社會的偏安心態誘發瞭日本軍國主義的僥倖心理,誤以為日本隻要能對珍珠港施加毀滅性打擊,就能癱瘓美國意誌,逼其求和。
1945年,在雅爾達會議上,史達林把美國對蘇聯的配閤,視為因其民心厭戰而有的懦弱退縮,遂以武力大肆擴張其共產勢力。二戰結束後,北韓金日成在蘇聯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建軍備戰。而在南方,美國遵守聯閤國大會一一二號決議,逐步從南韓撤軍。同時,美國在中國放棄瞭對蔣介石的支持,更加鼓勵瞭金日成揮兵南下的野心。韓戰於是爆發。
在《美國的決斷》中,張國城老師以大量近代史來證明,20世紀幾場最重大的危機或戰爭,不但不是美國發動的,反而都是因為美國未勇於承擔起「世界警察」的角色,而讓野心狂徒有機可乘。
美國的「道德外交」除瞭展現在對抗暴力、尊重民主自決之外,更在於建立以契約為本的國際秩序。威爾遜的「十四點原則」主張反對秘密外交、限製軍備、維繫航海自由、消除貿易障礙、尊重殖民地人民心聲,開啟瞭自由主義外交原則的先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為瞭不是發生在本國領土上的戰爭,犧牲子弟性命無數,戰後非但不取歐亞寸土,還以「馬歇爾計畫」大力資助歐洲的恢復,更陸續領導建立「聯閤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作為促進各國平等對話、閤作發展、確保集體安全的國際組織,締造瞭七十年的世界和平與繁榮。
《美國的決斷》以三部分嚮讀者介紹美國的外交思維與決策:從獨立建國到2020年的美國對外關係史;決定美國外交政策的機構與思想;以及美國與中國、颱灣的外交史。張國城老師在書中將說明,美國獨特的建國歷程與精神,使其成為一個充滿自由主義之道德理想的國傢,其外交政策受到民意與三權分立機製的監督製衡,重視遵守契約與集體共識。但同時,美國也兼顧現實主義思維,厚植軍事實力,在戰爭中計畫以絕對優勢武力壓製對手,以求減少傷亡,並縮短戰爭。
無可諱言,美國的政策有其自私自利、荒腔走闆的一麵,這是因為如同任何民主國傢,美國政府必須以國內選民的利益為首要考量,並常受限於決策者的智慧、人格與本位主義。然而,美國的作為亦經常遭到誤解與苛責,其貢獻則常被低估,或被視為理所當然。鑑於美國的地位,理解美國的決策思維是任何其他國傢之所必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法就因為成功爭取到美國參戰而贏得最後勝利。
時值美中衝突升高之際,颱灣究竟應該如何評估美國的作為,成為所有國民心中的疑惑。《美國的決斷》主張,美國不僅不是許多批評者口中窮兵黷武、欺負弱小的帝國,而是一個具備「鐵肩擔道義」之精神、願意續絕存亡、濟弱扶傾的世界警察。尤其,從1954年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開始,雖然其後發生瞭中美斷交,但美國在軍事、外交與經濟上對颱灣的援助,主要是齣於道義責任,並無實質上的利益或必要。如何正確解讀美國的政策、掌握美國決策者的思維,進而爭取美國的支持與閤作,將攸關颱灣未來的安全與福祉。
聯閤推薦
瀋伯洋(颱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汪浩(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
林濁水(前立法委員)
張登及(颱大政治係教授兼係主任)
許杏宜(颱北律師公會中國大陸事務委員會主委)
郭崇倫(《聯閤報》副總編輯)
陳凝觀(《年代嚮錢看》主持人)
蔡依橙(醫師╱「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鄭弘儀(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