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智的29個好習慣!:跟著70+名醫這樣做,健腦防衰,健康慢老!

不失智的29個好習慣!:跟著70+名醫這樣做,健腦防衰,健康慢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鎌田實
图书标签:
  • 健康
  • 大脑健康
  • 认知功能
  • 抗衰老
  • 预防失智
  • 习惯养成
  • 医学
  • 老年健康
  • 健脑
  • 生活方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慢性發炎與三高、心血管疾病等有關,更會提升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身體衰弱、口腔衰弱、社交衰弱等衰弱症,會加速老化或需要照護。
健腦飲食聰明吃、日常動作當運動、改變舊有習慣、練習無齡生活,
讓大腦維持年輕,對抗慢性發炎&衰弱症,就是預防失智症的關鍵。

*特別追加收錄 抵禦covid-19「提升免疫力保護自己的7個好習慣!」

◎抑制慢性發炎◎預防老年衰弱症◎充滿活力享受人生
「變得經常忘東忘西」就是必須重新檢視生活習慣的訊號,
維持年輕的身體、健康樂活,就能活化並常保年輕的頭腦!
鎌田醫師教您簡單實用、不昂貴的「29個不失智的生活方式」!

飲食   
攝取大量具抗氧化力的蔬菜,能抑制慢性發炎;多吃魚,能健腦、增肌,預防老年衰弱症!  
◎大量攝取具有高抗氧化力的蔬果
◎利用魚類的優質油脂,讓大腦變年輕
◎攝取能製造肌肉、骨骼的蛋白質  
                   ……等  (詳見第2章P57~)

運動
健走等有氧運動X深蹲等刺激肌肉的運動,提升認知功能,有效預防失智症。
◎以深蹲讓下半身的肌肉更結實
◎做抬腳跟運動預防骨質粗鬆症
◎快走搭配慢走,提升心肺功能
                  ……等  (詳見第3章P91~)

生活習慣
做自己喜歡、覺得有趣的事,大腦就能變得積極樂觀、達到活化效果。
◎保養口腔,確保自己能飲食、說話、開口笑
◎閱讀、欣賞電影,覺得感動就要寫下感想
◎維持興趣,參與社會活動
                 ……等  (詳見第4章P109~)


每天只要這樣做,就能保持年輕的大腦!
1早上起床後,讓自己沐浴在陽光下
2早、午、晚,各做10次大範圍深蹲與抬腳跟運動
3利用零碎時間,一天快走搭配慢走15分鐘
4一天攝取350克的蔬菜
5看報紙,關心社會脈動
6與人對話
7測量血壓與體重,預防高血壓與肥胖
8保持優質睡眠,讓大腦獲得充足放鬆
              
本書章節重點
.鎌田醫師的一天──這樣做,確保大腦健康!
.每天只要這樣做,就能打造年輕的大腦!
 第1章 失智症可以藉由生活習慣來預防
 第2章 讓大腦保持年輕有活力的飲食方式
 第3章 鎌田式走路法&肌肉鍛鍊法,讓大腦充滿活力
 第4章 改變想法與習慣,每天都能「鍛鍊大腦」
.即使罹患了失智症,還是能過著幸福的生活

專業推薦 (依筆劃順序排序)
白明奇 成大神經學教授兼老年學研究所所長
伊佳奇 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政策研究者
林彥鋒 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
曹汶龍 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
賴德仁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不失智的29個好習慣!:跟著70+名醫這樣做,健腦防衰,健康慢老!》的图书的简介,这份简介将详细描述该书的内容,但不包含原书中的任何具体信息、章节标题或方法论。 --- 《智慧延展:通往健康长寿的日常实践指南》 掌控生命下半场的全新视角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人类的平均寿命持续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对“健康高质量生活”的深度渴望。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活得更久,更重要的是如何让生命的后半程依然充满活力、清晰敏锐,并保有自主性。本书正是应运而生的一部全面指南,它汇集了跨学科的顶尖智慧,为每一位致力于优化生活质量、寻求稳健健康的读者,提供了一套系统、可操作的日常行为框架。 这不是一本空泛的理论说教之作,而是一部立足于现代科学研究与长期实践经验的行动手册。 全景式覆盖的健康生态系统 本书的结构设计旨在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健康防护网,涵盖了影响个体长期福祉的多个关键维度。我们深知,健康并非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生活习惯、环境互动、精神状态与身体机能之间复杂平衡的体现。因此,本书将内容划分为几个核心模块,层层递进,引导读者构建起坚固的健康基石。 第一部分:身体的基石——动态平衡与日常维护 本部分聚焦于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精妙调整日常生活中的基础行为,来优化身体的内在环境。这包括了对能量摄入与消耗的科学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做到“无负担”的健康管理。 我们将细致剖析睡眠这一被普遍低估的修复机制。它不仅仅是休息,更是大脑进行深度清理与记忆巩固的关键窗口。书中会引导读者建立个性化的睡眠优化策略,旨在提升睡眠效率,确保每晚的恢复效果最大化。同时,本章也对日常活动的“质量”而非“数量”进行了强调,教授读者如何将微小的、无意识的运动片段,转化为持续的身体激活过程,从而促进新陈代谢与心血管的长期健康。 第二部分:心智的疆域——认知弹性与情绪韧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保持思维的敏捷与心境的平和,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本部分将大量篇幅投向了心智健康领域,目标是帮助读者建立强大的“认知储备”。 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系统性的心智训练,来提升注意力广度、信息处理速度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并非要求读者成为某领域的专家,而是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智练习,保持大脑神经元网络之间的活跃连接。 此外,情绪管理是构建心理韧性的关键。本书提供了实用的工具箱,用于识别、接纳并有效转化生活中的压力源。它强调了“积极情绪的积累”远比“负面情绪的消除”更为重要,并提供了一套日常练习方法,以培养一种从容应对不确定性的生活态度。 第三部分:环境的互动——构建支持性外部条件 我们的生活空间与社交网络,对长期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本书的这一部分着眼于外部环境的优化,帮助读者审视并改造那些可能正在无声消耗他们健康能量的因素。 我们分析了现代生活中的常见环境压力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环境降噪”方案,旨在减少慢性低度炎症对身体的持续干扰。这涉及到从居家照明到电子设备使用习惯的全面审视。 同时,社会联结的质量被提升到了与饮食同等重要的地位。书中提供了关于如何维护有意义的社交关系、建立支持网络,以及如何在新的人际格局中找到归属感的深刻见解。这些关系是应对生活挑战时,最可靠的情感缓冲器。 第四部分:前瞻性生活的设计——适应与持续优化 健康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一劳永逸的目标。本书的最后部分,侧重于培养读者的“系统思维”与“自我效能感”。 我们鼓励读者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设计”。这意味着要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理解这些信号背后的生理学意义,并据此灵活调整策略。书中提供了一套结构化的“周期性回顾与调整”框架,帮助读者确保其日常实践能够始终与自身的生理变化和生活目标保持一致。 《智慧延展》的最终目标,是赋能每一位读者,让他们能够有意识、有方法地掌控自己生命旅程的质量。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套持续进化的工具箱,确保您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以最充沛的活力与最清晰的头脑,去体验和创造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这是一部写给所有追求生命质量、不甘于被动衰老、渴望活出清晰、强健与智慧的现代生活实践者的必备参考书。 翻开它,开始绘制属于您自己的健康蓝图。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鎌田實(Minoru Kamata)
1948年出生於東京。1974年畢業於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醫學部。1988年擔任諏訪中央醫院院長,2005年起就任名譽院長。致力於推動區域醫療,在診療時連患者的心靈層面也一併照顧,讓長野縣成為健康長壽縣。日本車諾比聯合基金會(The Japan Chernobyl Foundation)理事長,也是日本與伊拉克醫療支援網(JIM-NET)的負責人。於2006年榮獲讀賣國際協力獎、2011年獲得日本放送協會(NHK)放送文化獎。著有多本暢銷書籍:《別努力》(暫譯)、《鎌田式「深蹲」與「抬腳跟」》(暫譯)等。

譯者簡介

林慧雯
曾任出版社日文編輯,現為全職譯者,喜歡從譯作中探索各種未知的世界。譯作有:『擁有好膝力,逆轉退化性膝關節炎』、『肌膚的需要,腸道最知道』、『從零開始的圖解世界史筆記』等。如有任何指教,請來信至:marchinglovetbme@gmail.com

图书目录

目錄
前言 遠離失智症的5個習慣
鎌田醫師的一天 為確保大腦健康、親自實踐的流程
每天只要這樣做,就能保持年輕的大腦!
鎌田醫師預防失智症的每日習慣3大法則

第1章 失智症可以藉由生活習慣來預防
失智症的「潛在族群」千萬別大意!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簡易檢測
出現這些症狀,就是必須重新檢視生活習慣的徵兆
預防失智症的關鍵在於,對付「慢性發炎」與「老年衰弱症」
1預防高血壓,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2「蔬菜」與「運動」能抑制慢性發炎
3藉由運動擺脫壓力型肥胖
 專欄/健康的生活比基因檢測更重要
4口腔體操與額頭體操

第2章 聰明飲食,美味又健康!讓大腦保持年輕又有活力的飲食方式
5以料多豐富的味噌湯與果汁來攝取蔬菜
6一週攝取2次以上青背魚,特別推薦生魚片與罐頭
7鮭魚、蝦子等含有豐富的「紅色色素」,為大腦補充營養
8用餐前先加一匙紫蘇油
9讓大腦充滿活力!一天攝取2~3顆蛋
10米飯、麵包、麵條要選擇「有色類型」而非「白色」
11讓血糖不易上升的飲食方式-加入黏稠食材
12健康長壽的超級食物! 靈活運用凍豆腐與豆腐粉
13沙丁魚+酪梨、蔬菜+堅果=提升抗氧化力
14搭配多種發酵食品,從腸道開始變健康
15肉、紅肉魚、黃豆含有豐富的助眠成分
16要喝酒就喝啤酒。苦味成分可以改善失智症
17不讓大腦老化! 零食要吃巧克力與堅果

第3章 讓日常「動作」變成運動!鎌田式走路法&肌肉鍛鍊法,讓大腦充滿活力
18預防失智症的空隙時間走路法  
 專欄/空檔時間正是快走的大好時機
19交替進行步伐增加10公分的「快走」與「慢走」
20一邊高踏步一邊「接龍」、「心算」
21坐下時「偷偷旋轉腳踝」,預防跌倒
22「鎌田式大範圍深蹲」更有效率地鍛鍊下半身
23「鎌田式抬腳跟運動」從骨骼開始活化大腦!
24「鎌田式伏牆挺身法」輕鬆鍛鍊上半身

第4章 改變想法與習慣,每天都能「鍛鍊大腦」
25以異於平日的散步、穿搭、旅行,擺脫一成不變
 只要改變順序或路線,就能活化大腦!
 試著改變散步路線 
 注重穿搭能讓心靈放鬆、拓展自己的行動 
 以非日常的旅行,改變觀點
26稍微運動、料理、收拾,就是最好的大腦鍛鍊方式!
 活動身體、也能讓大腦動一動
 早上稍微做點運動能提升認知功能 
 將複雜的料理步驟分階段進行,可鍛鍊到前額葉皮質
 整理家裡能讓心情變得更積極
 享受不方便的生活,預防“數位失智症”
27每天享受報紙、書籍、電影與音樂,以聲音或文章來表達感動
 要有意識地輸出資訊
 趁著心情激昂時寫下對書籍或電影的感想
 唱歌、演奏樂器是能刺激大腦的協調運動 
 默記名言佳句、令人感動的文章
28千萬不可有氣無力。要堅持做有趣、喜歡的事
 冷漠會使大腦機能下滑
   用笑容為自己帶來好心情
 設定完成期限,提升整體效率
 以感官來體驗四季的遷移 
 以良好的“聽覺”提升專注力
 多讚美自己、提升幹勁
29活用報紙、投身志工活動──找到自己的定位與生存價值
 預防社交孤立
 關心社會上發生的事
 透過志工活動培養想像力
 了解自己的定位與生存價值,能成為心靈的支柱

結語──即使罹患了失智症,還是能過著幸福的生活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502226
  • 叢書系列:悅讀健康系列-身心靈書房
  • 規格:平裝 / 144頁 / 21 x 14.8 x 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20歲~99歲

图书试读

作者序
遠離失智症的5個關鍵  鎌田實

我被調派到日本信州已經是46年前的事了。當時的長野縣有非常多人罹患腦中風,可說是很不健康的地區。一旦腦中風,即使及時送到醫院挽回了生命,後續還是會產生肢體障礙與失智症等後遺症。在鬼門關前繞了一圈的患者,好不容易回到老家後,等著他的卻是照護地獄。
想要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維持長久的健康生活,就一定要做好預防腦中風的準備,而且,這得要靠每一個人自動自發的實踐才是關鍵。那麼,究竟該如何守住自己的健康呢?我不僅對大家宣導飲食與運動等生活習慣的重要性,也致力於讓大家改變生活型態。在每個人的努力之下,現在長野縣已經成為日本平均壽命最長的縣市了。
這些維持健康的訣竅,其實與預防失智症也有非常多共通的部分。在這本書中,除了囊括這些健康祕訣與科學資訊,同時也一併介紹我每天都在實踐的習慣來預防失智症。
在這本書中我特別想要強調下列這5點。

1、「變得經常忘東忘西」就是必須重新檢視生活習慣的訊號
從前大家對於失智症的印象都是﹁早期發現、早期絕望﹂,因為就算早期發現,也會被貼上﹁失智症﹂的標籤,只會令人備感絕望。不過,現在已經不一樣了,如果能在還沒發展到失智症之前的輕度認知障礙︵MCI︶階段就著手處理,有半數人的認知功能都能恢復到健康狀態。所以,﹁變得經常忘東忘西﹂絕對不是絕望的徵兆,而應該當作是重新檢視生活習慣的訊號,以正面積極的心態看待。

2、維持年輕的身體,就能常保年輕的頭腦
會加速老化的「慢性發炎」與「老年衰弱症」(虛弱症),目前備受矚目。為了避免這2種症狀纏身,必須預防隨著年齡增長而容易罹患的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腦中風、癌症、憂鬱症等疾病,這麼做除了讓自己不至於長期需要別人照護之外,也跟預防失智症有密切的關連。藉由預防慢性發炎與老年衰弱症,讓身體變得更年輕有活力,就能常保年輕的頭腦。

3、每天運動提升認知功能
在全世界的多篇醫學論文中都顯示,運動能有效預防失智症。尤其像是健走等有氧運動、同時搭配深蹲等可以刺激肌肉的運動,更有提升認知功能的效果。
在本書中介紹的鎌田式深蹲、抬腳跟運動,以及快走及慢走交替的﹁快慢交替步行﹂,即使是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也能輕鬆實踐。請大家一定要從今天就開始執行!

4、攝取大量蔬菜,多吃魚
想要解決會加速老化的慢性發炎問題,大量攝取蔬菜非常重要。由於蔬菜中的天然色素具備抗氧化力,能抑制慢性發炎。此外,魚含有豐富的DHA與EPA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能加速腦部血液循環,同時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促使肌肉生長,達到預防老年衰弱症的功效。

5、享受人生就能活化大腦
雖然預防罹患失智症很重要,但人生並不是為了預防失智症而活。若是因為要維持健康而耐著性子勉強持續做討厭的事,那就跟修苦行沒有兩樣。
只要是做自己喜歡、覺得有趣的事,大腦就能變得積極樂觀、達到活化效果。尤其是與別人一起分享快樂、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在社會上的喜悅,更能成為人生的原動力。擁有能讓自己投入的趣事,絕對是預防失智症的重要關鍵。
在日本「平成30年(2018年)版高齡社會白皮書」中,公布了老年人需要照護的主要原因,其中第1名就是失智症(18.7%)(註:台灣照護主因也是中風與失智症)。我想,每個人應該希望自己可以健康地走到人生盡頭吧!
我已經72歲了。偶爾會苦思不出人名或物品名稱,在說話時說出﹁那個、那個﹂的頻率也增加了。對我而言,失智症絕對切身相關。由於我非常希望能一直維持著擁有自我風格的生活,所以我開始努力改變了生活習慣。請大家不妨將這種真實的「危機感」當作轉機,務必跟我一起試著實踐﹁不會罹患失智症的生活方式﹂。在目前這個人人都能活到百歲的時代,這麼做一定可以讓你直到人生的盡頭,都能過著充滿活力的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真的很吸引人,那種簡約又帶點溫暖的色調,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講健康養生的主題。我特別喜歡那個「不失智」的標題,感覺很直接,戳中了我們這個年紀的人最關心的痛點。現在社會壓力大,生活節奏又快,身邊的朋友、親戚,甚至是自己,都會開始擔心記憶力衰退、反應變慢這些問題。書名裡的「29個好習慣」聽起來就很有實用性,不會讓人覺得太過學術難懂,而是像一本生活指南,可以隨時翻閱,立刻上手。而且「跟著70+名醫這樣做」這個部分也很有說服力,畢竟是專業人士的建議,讓人感覺內容肯定經過了嚴謹的篩選和認證,不是隨便在網路上找來的偏方。這種有權威背書的養生書,讀起來才安心,知道自己花時間看的東西是真的有幫助的。我已經把這本書放在床頭櫃上了,打算每天睡前挑一兩個習慣來試試看,希望能夠真的做到「健腦防衰」,讓晚年生活更有品質。光是看到這個書名,就已經讓人充滿了實踐的動力了。

评分

最近身邊很多朋友都在討論「預防勝於治療」這件事,我們這一代人越來越重視健康投資,不再是等到病了才去看醫生。這本書恰好抓住了這個趨勢,它把「養生」這個概念從被動的「治療」拉回到了主動的「預防」層面。我個人對於「防衰」這個詞很有感觸,它不只是指外表年輕,更重要的是內在機能的維持。我希望書中能涵蓋一些關於飲食和運動的基礎建議,但重點一定要放在「習慣」的建立上。例如,它會不會教我們如何聰明地選擇食物,而不是告訴我們哪些東西完全不能碰?會不會教我們如何利用零碎時間進行有效的腦部鍛鍊?我比較擔心的是,市面上的類似書籍有時會過度美化某些生活方式,讓讀者覺得只要照著做就能百毒不侵。我會仔細檢視它給出的建議是否符合台灣本地的氣候和生活型態,以及是否能被一般上班族輕鬆納入日常。如果它能提供一個彈性的框架,讓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步調調整,而不是一套僵硬的SOP,那麼它將會是一本非常棒的工具書。

评分

說實話,我對這種集合眾多專家智慧的書籍抱持著一種「集大成」的期待。這意味著我不需要東翻西找,花費大量時間去比對不同科別醫生的觀點,這本書應該已經幫我們做了初步的整理和歸納。我特別想了解的是,這些「好習慣」之間是如何相互協同作用的?是說某個運動習慣會直接增強某種認知功能,還是說它們是透過改善整體生理狀態來間接達到健腦效果的?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因果關係的解釋,而不是單純的「做了A就有B的好處」,那麼這本書的深度就會大大提升。我希望它不是一本空泛地喊口號的書,而是充滿了具體行動步驟的清單。例如,它會不會建議特定的冥想技巧?或者推薦一些可以隨時進行的腦力激盪小遊戲?對於我這種對科技產品不一定熟悉的中年人來說,那些不需要複雜設備就能執行的「習慣」才是最實用的。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未來十年、二十年健康藍圖的核心指導方針,紮實且可靠。

评分

說實在的,我對這類強調「慢老」的書籍一直抱持著一種又期待又有點懷疑的態度。畢竟網路上資訊爆炸,很多養生秘訣聽起來都很玄,效果卻因人而異。不過,這本書的切入點很務實,它不是在賣什麼昂貴的保健品,也不是鼓吹什麼極端的飲食控制,而是聚焦在「習慣」的養成。這才是最貼近日常生活的關鍵吧?生活習慣一旦養成了,不需要意志力硬撐,就能自然而然地帶來改變。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的是一套系統性的方法,而不是零散的建議。如果它能幫我梳理出每天早上該做些什麼、工作間隙如何活動、晚上又該怎麼準備入眠,那對我的生活結構會有很大的幫助。我特別關注那些關於腦部活力的部分,畢竟現在工作上常常需要處理複雜資訊,思緒清晰比什麼都重要。如果這29個習慣真能像書名說的,幫我保持思緒敏銳,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超乎它的定價了。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些關於生活節奏調整的啟發,讓我不再是瞎忙,而是把精力用在對的地方上。

评分

從排版和設計感來看,這本書顯然是下過功夫的,不像有些專業書籍那樣密密麻麻讓人望而生畏。我猜測它應該是那種圖文並茂、結構清晰的類型,這樣比較適合我們這種常常需要快速吸收資訊的讀者。現在的閱讀習慣都變得很碎片化,如果內容排版不佳,很容易讓人中途就想放棄。我對「名醫」背書的內容非常重視,因為這代表著它可能融合了最新的醫學研究成果,而不是老生常談的養生法。我期望書中能有一些具體、可量化的指標來衡量進步,例如,透過某些小測試來檢視自己的健腦成效。畢竟,如果只是模糊地說「感覺好多了」,說服力還是不夠強。我個人對那些關於壓力管理和睡眠品質的章節特別有興趣,因為這兩者絕對是影響慢性衰老速度的隱形殺手。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科學、且不需要花大錢就能執行的「減壓儀式」,那我就會給它極高的評價。它必須是實用、易懂、且具有長期效益的指南,才能真正融入我的生活,成為我對抗時間流逝的秘密武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