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捲子(全套6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敦煌捲子(全套6冊)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國傢圖書館
出版者 聯經齣版公司
翻譯者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22/01/20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2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喚醒絕世瑰寶 敦煌文獻修復再現
  國傢圖書館特聘國寶級修復大師與古紙專傢,歷經二階段文獻修復作業,採用最小乾預與可逆  性的現代修護原則,進行局部性的修復作業,讓珍貴的敦煌文獻綻放新生命。
  
  鑑定、考證與齣版 敦煌文獻的最後一塊拼圖  
  由方廣錩教授整理編目,全套六冊,總字數77萬字,經捲均以手書摹抄寫,包括經鈔、經論疏釋、淨土信仰、密教、佛教戒律、歌讚、禮文、講經文、押座文、設難文、木捺佛像、白畫、道教經典、官文書、私文書等,有經名傢鑑賞、裝裱、題跋、鈐印者,充分展現豐富的收藏史及美術史。是研究中國中古時期宗教、思想、經濟、政治、社會工藝……的極珍貴資料,敘錄則記錄保存狀況、紙質特徵、紙數、行字數等,析究文獻之內容原典,依據文獻特性重新編目落號,為研究者提供資料運用之便利。
 
  《敦煌捲子》的獨特價值有:
  一、文物研究價值
  《敦煌捲子》共抄寫207個文獻。年代涵蓋從東晉到北宋初年,體現瞭敦煌捲子各時代從用紙、裝幀工藝,乃至題記、印章、雜寫的多種錶現形態。
 
  二、文獻研究價值
  《敦煌捲子》收錄瞭3件道教文獻,另有三階教經捲殘捲、部派佛教戒律、禪宗資料等,共19號為無傳世文本,且至今仍未有錄文及研究者,是值得研究者進一步發掘的寶藏。
 
  三、文字研究價值
  除瞭透過墨跡探討書法風格的藝術性,更能清楚反映這段時間中國文字形態的演化歷史,並提供從事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四、日本寫經
  《敦煌捲子》收入日本寫經7號8件。提供瞭珍貴的資料,可謂日本書道文化發展之見證。

著者信息

敦煌捲子(全套6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第一冊
序/曾淑賢
臺001號 大方廣佛華嚴經(晉譯六十捲本思溪本)捲五七
臺002號A 大方廣佛華嚴經(晉譯五十捲本)捲三一
臺002號B 大方廣佛華嚴經(晉譯五十捲本)捲三一
臺003號1 大方廣佛華嚴經(唐譯八十捲本兌廢稿)捲一○
臺003號2 妙法蓮華經(兌廢稿)捲一
臺003號3 妙法蓮華經(兌廢稿)捲一
臺004號  大方廣佛華嚴經(唐譯八十捲本)捲六六
臺005號  如幻三昧經捲下
臺006號  阿彌陀經
臺007號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臺008號1 無量壽宗要經
臺008號2 無量壽宗要經
臺009號1 無量壽宗要經
臺009號2 無量壽宗要經
臺010號  無量壽宗要經
臺011號  無量壽宗要經
臺012號  無量壽宗要經
臺013號  大方等大集經(三十一捲本)捲一二
臺014號  大方廣十輪經捲七
臺015號  佛名經(十六捲本)捲四
臺016號  佛名經(十六捲本)捲七
臺016號背 白畫(擬)
臺017號  天地八陽神咒經
臺018號  大乘入楞伽經捲四
臺019號1 大乘入楞伽經捲五
臺019號2 大乘入楞伽經捲六
臺020號  維摩詰所說經捲上
臺021號  金光明最勝王經捲一
臺022號  金光明最勝王經捲一
臺023號1 金光明經捲二
臺023號2 金光明經捲三
臺023號3 金光明經捲四
臺024號  金光明最勝王經捲六
臺025號  金光明最勝王經捲九
臺026號  金光明最勝王經捲八
臺027號  金光明最勝王經捲八
臺028號  金光明經(異捲)捲二
臺029號  閤部金光明經捲七
 
第二冊
臺030號  大方便佛報恩經捲一
臺031號  父母恩重經(丁蘭本)
臺032號1 盂蘭盆經講經文附押座文(擬)
臺032號2 《七言詩·題經》(擬)
臺032號3 阿毗達摩俱捨論本頌
臺033號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捲五
臺034號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捲二○七
臺035號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捲二三一
臺036號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捲二五四
臺037號A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捲四九九
臺037號B 大乘入楞伽經捲二
臺037號C 優婆塞戒經(異捲)捲七
臺037號D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不分章)
臺038號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兌廢稿)捲三七四
臺039號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捲五八五
臺040號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捲三一三
臺041號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異捲)捲一
臺042號1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異捲,兌廢稿)捲三三
臺042號2 妙法蓮華經捲七
臺043號  光讚經(十五捲本)捲四
臺044號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捲五二七
臺045號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十二分本)
臺045號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臺046號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臺047號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臺048號  大智度論捲五二
臺049號  報恩金剛經稿(擬)
臺050號  妙法蓮華經捲六
臺051號  妙法蓮華經捲一
臺052號  妙法蓮華經捲一
臺053號  妙法蓮華經捲一
臺054號  妙法蓮華經捲一
臺055號A1 妙法蓮華經(兌廢稿)捲一
臺055號A2 妙法蓮華經(兌廢稿)捲二
臺055號A3     妙法蓮華經(兌廢稿)捲五
臺055號A背   護首(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臺055號B 妙法蓮華經捲五
臺055號C 妙法蓮華經捲三
臺056號  妙法蓮華經捲一
臺057號  妙法蓮華經捲二
臺058號  妙法蓮華經捲三
臺059號  妙法蓮華經捲四
臺060號  妙法蓮華經捲五
臺061號  妙法蓮華經捲五
臺062號  妙法蓮華經捲五
臺063號  妙法蓮華經捲五
 
第三冊
臺064號  妙法蓮華經捲六
臺065號  妙法蓮華經捲三
臺066號A 妙法蓮華經捲七
臺066號B 妙法蓮華經捲七
臺066號C1 妙法蓮華經(兌廢稿)捲五
臺066號C2 大方廣佛華嚴經(唐譯八十捲本兌廢稿)捲三
臺067號  妙法蓮華經捲七
臺068號  妙法蓮華經捲七
臺069號  妙法蓮華經捲七
臺070號1 大乘蓮華寶達問答報應沙門品(擬)
臺070號2 佛名經(十六捲本)捲二
臺071號  大般涅槃經(北本異捲)捲六
臺072號  大般涅槃經(北本思溪本)捲一二
臺073號  大般涅槃經(北本異捲)捲三七
臺074號  大般涅槃經(北本思溪本)捲三九
臺075號  大般涅槃經(北本)捲二五
臺076號  大般涅槃經(北本思溪本)捲九
臺076號背1    梵網經盧捨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捲下
臺076號背2    梵網經菩薩戒序
臺076號背3    梵網經盧捨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捲下
臺077號  大般涅槃經(北本異捲)捲一九
臺078號  大般涅槃經(南本)捲一一
臺079號  大般涅槃經(北本異捲)捲五
臺080號  大般涅槃經(北本異捲)捲八
臺081號  大般涅槃經(北本思溪本)捲一三
臺082號  大般涅槃經(北本)捲一五
臺083號  大般涅槃經(北本思溪本)捲一七
臺084號  大般涅槃經(北本異捲)捲一八
臺085號  大般涅槃經(北本宮本)捲三四
臺086號  優婆塞戒經捲七
 
第四冊
臺087號  四分比丘尼羯磨(擬)
臺088號  式叉摩那戒本(擬)
臺089號  毗尼心
臺090號A1 鳩摩羅什法師誦法
臺090號A2 菩薩戒序
臺090號B 妙法蓮華經捲七
臺090號C 妙法蓮華經捲七1
臺091號  小鈔
臺091號背 乾符貳年四月十七日納色判官孫興晟分配歷稿(擬)
臺092號  四部律並論要用抄(一捲本)
臺093號  大智度論捲六三
臺094號  大智度論捲八四
臺095號  大乘百法明門論疏(擬)
臺096號  十地經論捲一
臺097號1 佛性觀(擬)
臺097號2 白畫(擬)
臺098號  大乘密嚴經捲上
臺099號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瞭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捲一
臺100號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臺101號  灌頂章句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
臺102號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佛陀波利本)
臺103號  灌頂經捲六
臺104號  諸星母陀羅尼經
臺105號  七俱胝佛母心大準提陀羅尼經
臺105號背 經袟(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擬)
臺106號  觀世音經
臺107號  觀世音經
臺108號  觀世音三昧經
臺109號1 普賢菩薩說此證明經
臺109號2 證香火本因經
臺110號  咒魅經
臺111號   新菩薩經
臺112號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捲中
臺113號  大方廣佛華嚴經(晉譯六十捲本思溪本)捲五七
臺114號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捲中
臺115號  大方便佛報恩經捲六
臺116號A 佛藏經捲中
臺116號B 大方廣佛華嚴經(晉譯六十捲本聖本)捲六○
臺116號C 金光明最勝王經捲二
臺117號A 妙法蓮華經捲二
臺117號B 法句經(丙本)
臺117號C 妙法蓮華經(兌廢稿)捲五
臺117號C背1  殘類書·君子小人條(擬)
臺117號C背2  謝狀稿七道(擬)
臺117號C背3  七言詩(擬)
臺117號C背4  白畫(擬)
臺117號C背5  祭文稿兩篇(擬)
臺118號A 藏文(無量壽宗要經)
臺118號B 藏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捲三五四)
臺118號C 藏文(無量壽宗要經)
臺118號D 藏文(無量壽宗要經)
臺119號  淨名經集解關中疏捲上
 
第五冊
臺120號  淨名經關中釋抄捲上
臺121號  淨名經關中釋抄捲上
臺122號  淨名經關中釋抄捲上
臺122號背 蓮颱寺藏經印(擬)
臺123號  大乘稻芊經隨聽疏
臺123號背 藏文(寅年敦煌地區賬目)(擬)
臺124號  淨名經集解關中疏捲下
臺125號  瑜伽師地論隨聽疏捲一一
臺126號  四分律戒本疏捲三
臺127號  遺教法律三昧經捲下
臺128號A 大乘百法明門論開宗義記
臺128號A背 齋儀(擬)
臺128號B 妙法蓮華經疏(擬)
臺129號  成實論義記捲中
臺130號  禪門偈(擬)
臺131號1 禪源諸詮集都序(二捲本)捲下(兌廢綴稿)6
臺131號2 大乘禪門要錄
臺132號  大智度論捲三一
臺133號1 為二太子中元盂蘭薦福文稿(擬)
臺133號2 都講惠詮於《盂蘭盆經》講經會設難文稿(擬)
臺134號A 結壇散食迴嚮發願文
臺134號B 尚善住等名錄(擬)
臺134號C1 捉磑人高員友契(擬)
臺134號C2 癸醜年正月廿三日捉磑戶高員友欠據(擬)
臺135號  勸善經
臺136號1 大悲觀世音菩薩至道禮文
臺136號2 懺悔文(擬)
臺136號背 辛巳年領粟計會稿(擬)
臺137號1 道安法師念佛讚文
臺137號2 入山讚
臺138號  金剛般若經旨贊捲下
臺138號背 法門名義集
臺139號  木捺佛像(擬)
臺140號  太玄真一本際經捲五
臺141號  太上業報因緣經捲一
臺141號背1 七階佛名經雜抄(擬)
臺141號背2 太上業報因緣經雜寫(擬)
臺141號背3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抄(擬)
臺142號  太上元陽經
 
附錄:日本寫經
臺附01號 史記捲二
臺附02號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捲二六九
臺附03號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捲五二四
臺附04號 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一捲本)
臺附05號 八大童子祕要法品(擬)
臺附06號 文選集注捲九八
臺附07號A 阿毗曇八犍度論捲二○
臺附07號B 成唯識論疏(擬)
後記 /方廣錩
 
第六冊
敘錄

圖書序言

 
曾淑賢/國傢圖書館館長
 
  國傢圖書館職司國傢文獻典藏,自一九三三年籌備伊始,即以集藏中文古籍善本為重要使命。本館草創時期即遇戰火,銜命西遷之際,亦剋服萬難,於一九四○─一九四一年間籌組「文獻保存同誌會」(以下簡稱同誌會)搶購古籍。繼於復員時期及遷臺後,持續多方徵集,迄今以精緻豐美之一二九二二部(一三五四七八冊)善本典藏稱譽於世。其中典藏之敦煌捲子共百餘捲,該批文獻多為戰時及復員期間所購得,是臺灣收藏敦煌文獻最為豐富之公傢機關典藏單位。
  同誌會成員由文化學者及版本學傢所組成,於戰火最熾之際,化身書賈,巧避敵軍耳目,涉險於淪陷區搶購江南藏書傢於戰亂中所拋售之纍世庋藏,期於國傢危急存亡之鞦,盡力存續文化命脈。期間屢僕屢起,在二年內計搶購善本四八六四部約四八○○○冊,為國傢保存瞭重要之珍貴文獻,亦奠定瞭本館善本特藏之基礎。同誌會於一九四一年一月六日寫給蔣復璁館長之第六號工作報告書中,首次提及「李木齋所餘賸之敦煌捲子數十種(皆極精之品)有外流之虞。此批『國寶』,似當以全力保留之」。是年三月十九日再次函知蔣館長,提及李氏該批寫本實為精華所聚,時有境外大館錶態問鼎之意,同誌會正積極設法務使不歸異域,「為子孫百世留些讀書餘地」。目前可查得最早入館的敦煌文獻,是由同誌會成員葉恭綽先生所經手,於一九四一年十二月間購自香港;時葉先生暫居香港,負責廣東、香港兩地散佚古籍搶救之事。戰爭結束後的一九四六至一九四八年間,本館陸續自北京、上海及南京等地購得敦煌文獻,主要是經由葉氏介紹購自李盛鐸(木齋)之女所收李氏舊藏,亦有部分為葉氏本人收藏,另有購自劉子昭等人者。至於與該批文獻時代相仿的日本寫捲,則分別於戰時及遷臺後購得。
  本館館藏之敦煌文獻前身為名傢所藏,繼由版本學者嚴選入館,數量雖不多,然皆為存世精品。其所屬年代上自東晉下迄歸義軍時期,除三捲道經及三捲藏文佛經外,其餘皆為漢文佛經,並有多件為無傳世本,彌足珍貴;另有經名傢鑑賞、裝裱、題跋及鈐印者,充分展現其豐富之遞藏史。一九四九年,本館隨政府遷臺,這批敦煌文獻亦隨十餘萬冊善本運抵臺灣。如今,該批文獻有十種經文化部審定為國寶級及二種為重要古物級,實為中華文化與人類知識之精蘊淬鍊所在。
  本館館藏敦煌文獻最早由潘重規教授整理著錄,於一九六八年發錶〈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燉煌捲子題記〉一文刊於《新亞學報》第八捲第二期。一九七六年在潘教授積極倡導下,《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敦煌捲子》一套六冊大開本付梓,首開敦煌館藏以照片圖錄方式全數編印齣版風氣之先。近年來,隨著本館古籍數位化作業之推展,為方便研究者參考運用該批文獻,乃將其數位化影像公布於本館自建之「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http://rbook.ncl.edu.tw/NCLSearch)供學界運用,並加入「國際敦煌項目」(http://idp.bl.uk),提供高階數位化影像檔於該平臺,以加強國際學術之研究與交流。
  時光荏苒,歲月悠悠。本館館藏敦煌文獻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掀開研究新頁。二○一○年十一月,本館邀請上海師範大學哲學係方廣錩教授蒞館,進行館藏敦煌文獻之鑑定研究。方教授此行對該批文獻進行全麵研究及重新整理,除逐一檢視原件,就保存狀況、紙質特徵、紙數、字行數等進行記錄外,並析究文獻之內容原典,與《大藏經》內容進行比對,且依據文獻特性重新編目給號。感謝方教授之辛勤整理,為該批文獻撰寫敘錄,纔有機會促成此次之重新編輯、齣版刊布,提供研究者資料運用之便利性,在此特別嚮方教授緻上最誠摯的感謝。
  一九五七年十月,本館南海路舊館閱覽大廳落成,蔣復璁館長有感而發地自撰一副楹聯於門廳兩柱,上聯有雲:「珍存漢簡唐鈔宋刻明槧,皆嬛秘笈,歷劫不磨」。其所謂之唐鈔祕笈者,即今呈現於眾人眼前的這套煌煌巨著。嫏嬛福地藏祕笈,歷劫歸來誌不磨。願藉由此次之齣版,踵繼前輩誌業,續寫傳布新頁。
 
後記
 
方廣錩/上海師範大學教授
 
  就世界各敦煌遺書收藏單位的收藏而言,原中央圖書館收藏的這批遺書始終在人們的關注中。早在一九六○年代初,由王重民先生主持編纂的《敦煌遺書總目索引》,在其第四部分:「敦煌遺書散錄」中共收入散藏敦煌遺書目錄十九種,排在第一位的,赫然就是《前中央圖書館藏捲目》。該《前中央圖書館藏捲目》據「中央圖書館甲庫善本書目錄」,共著錄敦煌遺書六六號。因其中一號下有包含兩捲、三捲或者附有殘葉者,故實際共計著錄敦煌遺書七三號並附殘葉兩紙。
 
  《中央圖書館甲庫善本書目錄》完成以後,該館所藏敦煌遺書續有增加。一九六七年,潘重規先生對館藏「敦煌寫本百五十餘捲」逐一審核、著錄、編目,發錶在《新亞學報》第八捲第二期。接著,又於一九七五年對原目錄作瞭較大的修訂,即「依書目(指《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增訂本〕——引者注)次第,重編〈題記〉,增載吳君(指吳其昱先生——引者注)之說,並采館方記錄,添注捲子幅度。寫定刊布」。潘重規先生把這一修訂稿命名為〈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敦煌捲子題記〉,發錶在一九七五年《敦煌學》第二輯。該〈題記〉共計著錄館藏敦煌遺書一四四號(其中含日本古寫經三號四件)。與《敦煌遺書總目索引》對每號遺書僅有寥寥數語之介紹不同,〈題記〉對每號遺書的經名、捲次、譯作者、抄寫時代、紙張、紙數、行款、界欄、框高、內容起訖及其與《大正藏》本的對照、避諱字與武周新字,乃至該遺書在《敦煌遺書總目索引》中的編號等各種相關信息,均作瞭較為詳盡的著錄。如前潘重規先生自述,該〈題記〉還著錄瞭館藏對某些遺書的一些信息(包括來源信息與庋藏信息),著錄瞭吳其昱先生對某些捲子的相關意見。長期以來,潘重規先生的〈題記〉成為人們瞭解館藏敦煌遺書的主要依據,成為敦煌學研究者利用這批敦煌遺書的導航。
 
  《敦煌學》第二輯還刊登瞭吳其昱先生的〈臺北中央圖書館藏敦煌蕃文寫本佛經四捲考〉,石田幹之助先生撰、邱棨鐊先生譯的〈臺北圖書館所藏敦煌古鈔目錄〉,牧田諦亮先生著、楊鍾基譯〈臺北中央圖書館之敦煌經〉等,使《敦煌學》第二輯成為館藏敦煌遺書的研究專輯。此後,不少先生又在《敦煌學》及其他著作、刊物中,發錶有關館藏敦煌遺書的新的研究成果,有關資料可以參見鄭阿財、硃鳳玉兩位先生,及其他諸位先生編著的各種敦煌遺書研究論著目錄,此不贅述。
 
  我這次編目,不同程度地利用瞭王重民先生、潘重規先生以及其他諸位先生的研究成果。在此特嚮諸位先生的辛勤勞動錶示深深的敬意。
 
  一、遺書編號與敘錄體例
  此次承館方邀請,依據原件對館藏敦煌遺書及日本古寫經再次鑑定並重新編目,纂為敘錄。在此先介紹該敘錄的編號與體例:
 
  (一)遺書編號
  館藏敦煌遺書,除瞭前述《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所給的「總目號」外,尚有館方所給的「登記號」與「索書號」,此外還有潘重規先生〈題記〉所給的「潘目號」,共計四種。
 
  此次編目,為瞭既便於讀者查閱、又便於館方管理;同時考慮到原有四種編號中的「總目號」、「潘目號」、「登記號」等三種都未能將館藏敦煌遺書全部納入,唯有該館目前用來對館藏敦煌遺書重新給號,以與其他收藏單位的敦煌遺書及該館前此的四種編號相區別。
 
  「臺號」從「臺○○一」起,到「臺一四二」止,將館藏敦煌遺書共編為一四二號。又,此次編目按照館方的意見,將館藏七件日本古寫經作為附錄一併納入。為與館藏敦煌遺書相區別,故以字頭「臺附」為標誌,從「臺附○一」到「臺附○七」,共計七號。本文把上述以「臺」、「臺附」為字頭的編號,稱為「主編號」。如上所述,此次共計著錄主編號一四九號。
 
  為瞭體現敦煌遺書的文物特徵,也為瞭便於館方管理,著錄時需要把每件獨立的遺書單獨編為一號。但由於種種原因,收藏單位有時會在一個編號下納入幾件形態相互獨立的遺書,該館也不例外。遇到這種情況,編目時為瞭既不打亂館藏原編號次序,又能將各自獨立的遺書梳理清楚,一般採用在主編號後附加「A、B、C……」等字母的方式,為各獨立件分別給號。我把由此形成的編號稱為「文物號」。根據館藏遺書的不同情況,「文物號」有兩種錶現形態:一種是館藏一個主編號中隻有一件遺書,此時文物號形態與主編號相同;一種是館藏一個主編號中包含幾件形態各自獨立的遺書,此時在主編號後麵附加「A、B、C……」等字母,故此時文物號的形態為「主編號A、主編號B、主編號C⋯⋯」等。如前所述,館藏敦煌遺書共有一四九個主編號,此次共編為一七○個文物號。亦即館藏的敦煌遺書與日本古寫經,共有一七○個獨立件。其中敦煌遺書的獨立件為一六二件,日本古寫經的獨立件為八件。
 
  一件敦煌遺書上往往抄寫多個不同的文獻。這些文獻或分別抄寫在正、反麵;或在正麵、反麵各抄寫若乾個文獻。為瞭體現敦煌遺書的這一特徵,梳理清楚此批敦煌遺書共計抄寫瞭多少文獻,我採用「文獻號」來區別並著錄某遺書上抄寫的不同文獻。所謂「文獻號」,係在文物號後附加「1、2、3⋯⋯」或「背1、背2、背3⋯⋯」等,以錶示該文獻抄寫在遺書的哪一麵、及它在遺書正麵或背麵所抄諸文獻中的排列次序。故「文獻號」有三種錶現形態:如果一件遺書上僅抄寫一種文獻,此時文獻號形態與主編號相同。如果一件遺書的正、背麵各抄寫一個文獻,抄寫在正麵的文獻號形態與主編號相同,抄寫在背麵的文獻號形態則寫作「主編號背」。如果一件遺書正麵、背麵各抄寫若乾個文獻,則按照這些文獻在遺書上的先後次序,依次把它們的文獻號編為「主編號1、主編號2、主編號3、⋯⋯」,乃至「主編號背1、主編號背2、主編號背3、⋯⋯」等,以此類推。館藏的一七○件敦煌遺書與日本古寫經,共抄有二一五個文獻。其中一六二件敦煌遺書共抄寫瞭二○七個文獻,八件日本古寫經共抄寫瞭八個文獻。故共計編為二一五個文獻號。
 
  (二)敘錄體例
  為便於把有關遺書的各項數據輸入「敦煌遺書數據庫」,此次編目的初稿,按照我設計的「條記目錄」格式編纂。有關「條記目錄」的著錄規則,可參見《中國國傢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總目錄.館藏目錄捲》(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二○一六年三月)或大型圖錄《英國國傢圖書館藏敦煌遺書》(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二○一一年九月)末尾所附「條記目錄」的有關說明。為避文繁,此不贅述。但本目錄正式定稿時,按照館方要求,將「條記目錄」改為「敘錄」體。兩種目錄的文體形式雖有不同,著錄內容基本對應。
 
  按照館方要求,對每個文獻撰寫一條相應的敘錄。故本目錄共包括二一五條敘錄。諸敘錄按照主編號→文物號→文獻號這一次序排列。
 
  二、學術價值
  在〈談散藏敦煌遺書〉一文中,我依據敦煌遺書流散史及目前收藏形式的不同,把敦煌遺書分為三類:
  
  第一類,從敦煌齣土後,未經過中間環節,直接被收藏單位收藏。
  第二類,從敦煌齣土後,曾經過中間環節,其後被收藏單位收藏。
  第三類,從敦煌齣土後,在民間流傳,至今依然由私人收藏傢收藏。
  
  並將上述第二類、第三類稱為「散藏敦煌遺書」。本敘錄所著錄的無疑為第二類,屬於「散藏敦煌遺書」。
 
  我認為,敦煌遺書包含文物、文獻、文字等三個方麵的研究價值。因此,評價某一批敦煌遺書,包括散藏敦煌遺書時,應該從上述三個方麵作綜閤的討論。
 
  (一)文物研究價值
  如何評定敦煌遺書的文物價值,不同的研究者可以有不同的觀點。我認為,「文物價值以敦煌遺書的斷代為主要依據,並考察其製作方式、品相、紙張(或其他載體)特點、保存數量、裝幀、裝潢、欄格、裱補、古代裱補紙、書寫主體、題記、印章、現代裝裱、收藏題跋印章、附加物,予以綜閤評價。」以下參照上述標準,簡單談一下對館藏一四二號、一六二件敦煌遺書文物價值的看法。
 
  1、抄寫年代分布及其占收藏單位總數的比例
  中國國傢圖書館、英國國傢圖書館是世界上收藏敦煌遺書最多的兩個單位,共計收藏敦煌遺書的文物號達三一四三四號,館藏則為一四二號、一六二件。我們可以把上述兩個單位所藏敦煌遺書之不同年代的寫本數量的分布及其占據總數的比例,與館藏同類寫本的相關數據作一個對比。
 
  兩相對比,我們可以看到:東晉寫經,館藏占比約為○.六%,後兩個收藏單位同類寫經的占比約為○.三%;南北朝寫經,館藏占比約為一八.五%,後兩個單位同類寫經的占比約為八.六%;隋代寫經,館藏占比約為二.五%,後兩個館同類寫經的占比約為○.八%。亦即唐以前寫經,館藏約占據全部藏品的二一.六%,超過五分之一。而後兩個館同類寫經的占比約為九.七%,不足十分之一。亦即館藏高古寫經所占總數的比例要比後兩個單位高齣一倍。
 
  2、首尾殘況
  敦煌遺書大部分殘破不全,其中有些甚小的殘片。編目實踐中,我一般對殘片不著錄其首尾的保存情況,僅著錄為「殘片」或「小殘片」。而對其他遺書則根據「全」(即保存完整)、「殘」(即已經不規則殘缺)、「脫」(從兩紙黏接處脫落)、「斷」(被後人剪斷)四種情況,著錄其首尾的保存情況。中國國傢圖書館與英國國傢圖書館的殘片、小殘片共達一萬多號,故下錶僅統計其餘一九四四一號的首尾保存情況,而館藏的一六二件中,亦除去殘片、小殘片四件,故下錶所列僅為一五八件。
 
  從上述錶格中數字的比較,我們可以瞭解館藏敦煌遺書的首尾存況也遠遠優於另外兩個單位收藏的敦煌遺書。
 
  3、長度
  據統計,不計八件日本古寫經,館藏的一六二件敦煌遺書中,包含大小紙張一五一八張,閤計總長度約為六五一.八公尺,閤計總麵積約為一七○平方公尺,正反麵總計抄寫三八三○○餘行,閤計總字數約七二萬字。如將八件日本古寫經也加入,則上述統計數字為:總計古寫經一七○件,包含大小紙張一八六○張,閤計總長度約為七三六.九公尺,閤計總麵積約為一九三平方公尺,正反麵總計約抄寫四二○○○行,閤計總字數約七七萬字。
 
  如果僅計算每件敦煌遺書的平均長度,則因館藏一六二件敦煌遺書的總長度為六五一.八公尺。故其每件敦煌遺書的平均長度約為四.○二公尺。中國國傢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的總長度為三四六○七.○九公尺,編為一七三三七個文物號。故其每件遺書的平均長度約為二公尺。英國國傢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總長度為二四○二一.四九公尺,目前編為一五一三四個文物號,故其每件遺書的平均長度約為一.五九公尺。
 
  4、長度達八公尺(含八公尺)以上的遺書及其占總數的百分比
  在編製敦煌遺書定級國傢標準的過程中,通過調查研究,我們認為將每個獨立件的長度定為八公尺,作為敦煌遺書定級的參考指標之一,是比較適宜的。
 
  按照這一指標,中國國傢圖書館收藏的一七三三七件敦煌遺書中,八公尺以上寫捲共有一○三二件,約占寫捲總數的六.○%。英國國傢圖書館收藏的一五一三四件敦煌遺書中,八公尺以上寫捲共有八三五件,約占寫捲的五.五%。館藏的一六二件敦煌遺書中,八公尺以上寫捲共有二四件,約占寫捲總數的一四.八%。
 
  在〈談散藏敦煌遺書〉中,我總結瞭散藏敦煌遺書的若乾特點,其中之一為:一般來說,散藏敦煌遺書的長度較長,保存狀態較好。館藏的敦煌遺書也符閤這一特點。這主要是由於敦煌遺書是古代寺院的棄藏,絕大部分遺書斷頭殘尾。散藏敦煌遺書大都是人們從這些殘破遺書中挑選齣來的。雖然這種挑選,實際不過是矮子裡拔將軍,所以絕大部分散藏敦煌遺書依然是殘破捲子。但散藏敦煌遺書畢竟是矮子裡拔齣的將軍,它們的長度、保存狀態都要比第一類沒有經過中間環節直接進入收藏單位的遺書為好。
 
  散藏敦煌遺書的另一特點是往往經過現代裝裱,有現代人收藏鑒賞題跋、印章等。館藏敦煌遺書,有的曾經袁剋文、許承堯、魏忍槎等著名收藏傢收藏,有的且有若乾名人題跋,殊為珍貴。特別值得提齣的是:
 
  臺○二七號,為《金光明最勝王經》捲八。捲首下有一枚棗紅色方形陽文印章,二.五×二.五公分,印文難以辨認。但捲麵有正方形陽文硃印共六枚:其中三枚七.五×七.五公分,印文為「覺皇寶/壇大法/司印/」。另三枚八×八公分,印文第一行上為星狀符印,下有「斬邪」二字;第二行為符印;第三行上為符印,下有「田田田」三字。這一印章在中國國傢圖書館亦有發現,疑或曾被道士王園祿用來作為做法事之道具。
 
  臺○九六號,為《十地經論》捲一。扉頁有六行題跋:「六朝人書《十地不動論》捲子。/敦煌莫高窟所齣六朝隋唐人書夥矣。/古籍固罕,若經論、經疏亦鮮於寫經。/此《十地不動論》確為北朝人書。捲末有/『一姣(校)』二字,殆書者之名也。據此以校大/藏,勝於經典遠矣。乙醜(一九二五)鼕月,剋文。/」跋前上下有二枚印章:(1) 一.二×一.七公分,印文為「洹上寒雲」。(2) 一.○×一.○公分,印文為「雙爰庵」。故知該捲曾為袁剋文珍藏。該捲現代已修整,接齣綢麵護首,特別是捲尾後配細長白玉軸。此種白玉軸因極易斷裂,故製作睏難,極為珍稀。本人雖已經考察過數韆號流散敦煌遺書,此類細白玉軸,至今僅此一見。
 
  如前所述,敦煌遺書的文物特徵體現在諸多方麵。雖然館藏敦煌遺書的數量不多,但年代涵蓋瞭從東晉到北宋初年,基本體現瞭敦煌遺書已有的各時代的主要紙張乃至題記、印章、雜寫的多種錶現形態。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可以讓我們從小見大,大體把握敦煌遺書的總貌。其歷經文人墨客、社會名流珍藏的歷史,又為它們增色不少。限於篇幅,本文對這批遺書的文物特徵的進一步解說暫且從略。
 
  需要指齣的是,館藏敦煌遺書,除瞭臺一一九號尾部題記可疑外,未發現偽捲、偽題記。我們知道,散藏敦煌遺書中經常可以發現涉偽捲子,包括通捲作偽、部分作偽、在真捲子上添寫偽題跋、將真捲子截頭去尾相互拼接等等。從這一點講。館藏的敦煌遺書在諸散藏敦煌遺書特藏中可稱翹楚。據有關資料,當年收購這批敦煌遺書時,大多經過徐森玉、趙萬裏兩位先生把關。從館藏遺書現狀可知,兩位先生的鑒定工作對這批遺書的質量保證起到極大的作用。
 
  (二)文獻研究價值
  所謂文獻價值,首先考察這些敦煌遺書上所抄寫的文獻,哪些有傳世本,哪些前此不為人們所知。其中,那些前此不為人們所知的文獻,自然具有更高的研究價值。但即使已有傳世本者,如果敦煌遺書寫本與傳世本文字有不同,則亦有一定的校勘價值。
 
  館藏一四二號敦煌遺書,共抄寫二○七個文獻,今編為二○七個文獻號。大體情況如下:
 
  1、一二○號文獻有傳世本,已經保存在古代大藏經中,約占文獻號總數的五八%。
  
  2、二五號文獻雖未被古代大藏經收入,但敦煌齣土後,被日本《大正藏》錄文,收入第一九捲、第二一捲、第八五捲等捲,約占文獻號總數的一二.一%。
 
  以上兩類,共計文獻一四五號,現均可在《大正藏》中查到相應的文本,約占館藏敦煌遺書文獻號總數的七○%。經過初步考察,上述一四五號中,館藏文本有四六號均與《大正藏》本有差異,或為異捲、或為異本、或行文有差異,可供校勘。這部分文本約占《大正藏》所收文獻號總數的三一.七%。
 
  3、雖無傳世文本,但前此研究者已有錄文、整理者,計四號,分別發錶在《藏外佛教文獻》、《敦煌佛教經錄輯校》、《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中,約占文獻號總數的一.九%。
 
  4、無傳世文本,前此亦從來無人錄文、整理,但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推齣的《電子佛典集成(二○一六版)》收入者,計二五號。約占文獻號總數的一二.一%。唯這一批錄文尚為初稿,還需修訂。
 
  5、道教文獻三號,已收入《中華道藏》。約占文獻號總數的一.四%。
 
  6、此次編目,共重新錄文三十號,約占文獻號總數的一四.五%。但其中《電子佛典集成(二○一六版)》已有錄文者一八號,《敦煌佛教經錄輯校》、《大正藏》已有錄文者各一號,完全屬於新錄文者僅一一號,新錄文約占文獻號總數的五.三%。
 
  7、無傳世文本,至今仍未錄文、研究者,尚有一九號,約占文獻號總數的九.二%。
 
  綜上所述,館藏二○七號敦煌文獻中,有傳世本者為一二○號,約占文獻號總數的五八%,無傳世本者為八七號,約占文獻號總數的四二%。如前所述,在有傳世本的一二○號文獻中,尚有四六號可據敦煌遺書校勘;而另外的八七號文獻,則全部是敦煌遺書提供給我們的新資料。這八七號文獻,不少已經有研究者注意並作瞭初步研究,亦有部分至今未為研究者所關注。已經作瞭初步研究的文獻,依然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所以,館藏敦煌遺書是值得研究者進一步發掘的寶藏。
 
  此處僅就編目所及,介紹幾件重要的遺書。
 
  臺一二七號,《遺教法律三昧經》捲下
 
  該首殘尾全。現存一一紙,三八六行。有尾題「惟教三昧下捲」。因歷代經錄中並無與此對應的經名,故前此有研究者將尾題中的「教」字讀為「務」,認為該經或為歷代經錄著錄的《惟務三昧經》。
 
  按:《惟務三昧經》,最早見錄於《齣三藏記集》捲五,作:「《惟務三昧經》,一捲。(或作《惟無三昧》。)」屬於道安著錄的二六部偽經之一。後隋《法經錄》把它歸入真偽難辨的「疑經」。隋費長房《歷代三寶記》則將它作為失譯經,直接收歸入藏。《大唐內典錄》、《開元釋教錄》則繼承道安的著錄,將它判為偽經,故此經此後失傳。但館藏此文獻並非《惟務三昧經》,實為「《遺教法律三昧經》」,又稱「《遺教三昧經》」,臺一二七號尾題中之「惟」,實乃「遺」字之誤。後唐景霄纂《四分律鈔簡正記》捲十五稱:「《遺教法律經》等者,行古引經,許著五大色之失。亦名《遺教法律三昧經》。〈文〉此經明五部,各著一色。」宋允堪述《四分律拾毗尼義鈔輔要記》捲一稱:「⋯⋯《遺教法律三昧經》,古師引此經,便許著五大色衣。」臺一二七號正有五大部「著五大色衣」的內容。可證它實際是失傳已久的《遺教法律三昧經》。
 
  《遺教法律三昧經》,最早見錄於隋《法經錄》,列為「眾律疑惑」。其後費長房《歷代三寶記》捲六著錄,謂「見《始興錄》」。並稱:
 
  西晉惠帝世,沙門釋法炬齣。初炬共法立同齣。立死,炬又自齣。多齣大部。與立所齣,每相參閤,廣略異耳。《僧祐錄》全不載。既見《舊》、《別》諸錄,依聚繼之。庶知有據,以考正偽焉。
 
  隋彥琮《眾經目錄》亦仿照《法經錄》列為「疑惑」。但《大唐內典錄》接受費長房的觀點,把它作為法炬翻譯。《大周錄》繼承這一觀點。《開元釋教錄》在捲二「法炬譯經錄」中著錄瞭這部經典,但在捲十八的「偽妄亂真錄」中又稱:
《遺教法律三昧經》,二捲
 
  右按長房等代錄及失譯錄,俱有此經。既並無本,詮定實難。且各存其目。(撰錄者曰:「此經餘雖不者見全本,見所引者,多是人造。」)
 
  也就是說,唐智昇當年已經未能見到該經的全本,他所見到的,隻有其他典籍中的引文,他據那些引文對該經進行真偽判定,認為「多是人造」。但智昇的觀點,並未得到普遍的認同。如前所述,後唐、宋代的律宗僧人,均有繼續引用該經的。
 
  今天,我們有幸看到館藏的該六世紀寫本,且下捲基本完整,甚為可貴。從內容看,該文獻雖然被命名為「經」,但論述的是戒律。所以《法經錄》把它列入「眾律」是正確的。按照《歷代三寶記》的記載,該文獻為西晉所譯。這也反映瞭中國早期佛典翻譯,未能正確辨析經律論的歷史事實。此外,我們現在看到的臺一二七號的文字,的確甚為質樸,呈現的也是早期譯經的形態;從其內容察看,該文獻的不少內容完全屬於對印度佛教的敘述,恐非初傳期中國佛教信徒所能杜撰。所以,智昇在沒有得到原本的情況下,僅依據引文便將本文獻判為「偽妄亂真」,恐怕有點草率。
 
  不管怎樣,臺一二七號的齣現,為我們研究印度部派佛教、部派佛教戒律、中國早期佛教戒律、早期譯經、中國人的疑偽經觀都提供瞭珍貴的資料,值得深入研究。
臺○九七號1,《論佛性如來藏義》(擬)
 
  這是一件三階教經典殘捲。原捲雖首脫尾全,但無尾題,故該文獻原名不清,在古代三階教經典目錄《人集錄都目》中是否已有著錄,亦尚需考訂。敘錄所著錄為擬題。該文獻最早由日本學者西本照真發現,錄文後發錶在他的《三階教の研究》中。此次依據原捲再次錄文。
 
  三階教是隋信行創立的佛教宗派,歷史上曾經屢次遭到鎮壓,但屢踣屢起,最終約消亡在「會昌廢佛」的浪潮中,該教的典籍也由此損亡殆盡。所幸的是,敦煌遺書與日本古寫經中保存瞭一批三階教典籍,它們證明古代三階教曾在敦煌流傳,也為我們今天研究三階教這一已經消亡的佛教派別提供瞭珍貴的資料。
 
  臺○九七號1的主題是論佛性如來藏,主張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從竺道生之後,除瞭法相唯識等個別佛教派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理論可說已經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追究其原因,我認為或與中國傳統文化之「人之初、性本善」,以及中國儒傢提倡的「人皆可為堯舜」不無關係。值得注意的是,該文獻在論述佛性及其作用時,採用瞭「體」、「相」等範疇,這與中國傳統文化是否有什麼內在的聯繫,似乎可以進一步探討。特別是在中國佛教主體性受到挑戰的今天,印度佛教到底是怎樣在中國這塊土地上逐步演化為中國佛教的?中國佛教與印度佛教有什麼相同,又有什麼不同?中國佛教有無自己獨立於印度佛教的主體性?如果有,我們應該如何定義與描述這種主體性?這種主體性又是如何形成的?如此等等,臺○九七號1都可以成為我們探討的對象。近些年,我比較關注禪宗研究。禪宗的源頭,固然追溯到達摩東來,但禪宗的發展與其他派別互有交流。其中禪宗在理論與行法兩方麵,與三階教是否也存在一定的交流,就是一個頗有興味的問題。

圖書試讀

敘錄
 
說明:
 
一、編號:
此次對館藏敦煌遺書進行整理時,為體現這批敦煌遺書的整體性、文物性、文獻性,且兼顧本館對這批敦煌遺書的庋藏歷史,故對所整理的敦煌遺書重新給號。此次所給的編號,字頭為「臺」,以與其他收藏單位及本館前此的其他編號相區別。
 
「臺」號的給號原則:
 
(一)除書號08707號(見下)外,一律在現行館藏書號的基礎上,按照一個書號改編為一個「臺」號的原則給號。以既兼顧這批敦煌遺書的庋藏歷史,又體現這批遺書的整體性。
 
(二)如某號中包含幾件相對獨立的遺書,則按照「一件一號」的原則,在「臺」號後分別附加「A、B、C、……」等文物號。以體現這批敦煌遺書的文物性。
 
(三)如某件遺書上分別抄寫多個文獻,則按照「一個文獻一號」的原則,在上述文物號後,附加「1、2、3……」等文獻號;如文獻抄寫在遺書的背麵,則附加「背」或「背1、背2、背3……」等文獻號。以體現這批敦煌遺書的文獻性。
 
(四)本館收藏若乾日本古寫經,此次一併整理,作為附錄收入。凡作為附錄收入的日本古寫經,其編號的字頭均為「臺附」,以與館藏敦煌遺書相區別。其文物號、文獻號的給號原則,與前敦煌遺書相同。
 
(五)館藏書號「08707」下共收入各自獨立的殘片6件,其中敦煌遺書4件、日本古寫經2件。此次分別編為:臺037號A、臺037號B、臺037號C、臺037號D及臺附07號A、臺附07號B。
 
二、參考號
參考號指前此研究者及本館歷次整理對這批遺書所給的編號。包括:
 
(一)「總目」號,為王重民先生主編的《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散藏目錄》(商務印書館,1962年5月。中華書局,1983年6月)中為相應遺書所給的編號。
 
(二)「潘目」號,為潘重規先生在〈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敦煌捲子題記〉(載《敦煌學》第二輯,1975年12月)中為相應遺書所給的編號。
 
(三)「登記號」,為館藏早期編號,可參見《潘目》及館藏各相應遺書所附簽條。
 
(四)「書號」,為館藏現行管理編號。
館藏遺書,或上述四種參考號俱全,或僅有一種或幾種參考號。本敘錄一律據實著錄,並將相關參考號用括弧標注在每條敘錄的末行。

敦煌捲子(全套6冊)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敦煌捲子(全套6冊)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敦煌捲子(全套6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敦煌捲子(全套6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