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電路分析與設計(第六版) 

高頻電路分析與設計(第六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賈志靜 
图书标签:
  • 高頻電路
  • 射頻電路
  • 微波電路
  • 電路分析
  • 電路設計
  • 阻抗匹配
  • 網路分析
  • S參數
  • 高頻技術
  • 電子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為高頻電路設計方面的專業書籍,內容涵蓋電晶體振盪電路、阻抗匹配電路、濾波電路分析及設計等,其中並針對特定頻率範圍以S參數、Y參數來設計高頻電路,並以理論作為分析的基礎。詳讀本書,讀者可進一步設計出理想的高頻電路。本書適用於大學、科大電子、電機、光電系「高頻電路設計」課程或相關業界人士及有興趣之讀者。

本書特色

  1.本書為高頻電路設計方面的專業書籍,內容涵蓋電晶體振盪電路、阻抗匹配電路、濾波電路分析及設計等。
  2.針對特定頻率範圍以S參數、Y參數來設計高頻電路,並以理論作為分析的基礎。
  3.本書適用於大學、科大電子、電機、光電系「高頻電路設計」課程或相關業界人士及有興趣之讀者。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主题的详细图书简介,旨在避免提及您提到的特定书籍。 --- 书名:《现代集成电路基础与应用(第十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电子工程、微电子学和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和学生的权威性参考指南,深入探讨了现代集成电路(IC)设计、制造与应用的前沿技术。第十版在继承前九版严谨学术风格的基础上,全面更新了最新的半导体器件物理、先进制造工艺以及高性能电路设计方法,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深入且高度实用的学习框架。 第一部分: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制造基础 本书伊始,详细阐述了构成现代集成电路的核心——半导体器件的物理基础。我们首先回顾了PN结、双极性晶体管(BJT)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引入了先进的载流子输运理论。重点章节深入剖析了MOSFET在亚微米乃至纳米尺度下的关键效应,如短沟道效应、阈值电压的调控、亚阈值传导的建模,以及对功耗和速度的影响。 在制造工艺方面,本书系统介绍了从硅片生长到最终封装的整个集成电路制造流程。详尽地涵盖了薄膜沉积(CVD、PVD)、光刻技术(包括深紫外和极紫外EUV)、刻蚀工艺(干法与湿法),以及掺杂技术。特别强调了先进工艺节点下面临的挑战,如互连延迟的增加、工艺变异性(Process Variation)以及可靠性问题(如电迁移和击穿)。我们还探讨了FD-SOI、FinFET等新型晶体管结构在应对摩尔定律放缓方面的作用。 第二部分: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精要 模拟电路是处理真实世界信号的基础,本书在这一部分投入了大量篇幅。从基本的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在IC设计中的具体实现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有源器件。 我们详细讲解了各种基本的放大器结构,包括共源极、共基极、共漏极放大器,以及两级CMOS运算放大器的设计和频率补偿技术。重点在于理解反馈理论在提高电路性能(带宽、增益、线性度)中的应用。 书中对关键的模拟模块进行了深入分析: 1. 电流镜与偏置电路: 探讨了高精度、高匹配度电流源的设计技巧,以及零点漂移校正方法。 2. 数据转换器(ADC/DAC): 全面覆盖了电流型和电压型DAC的设计,以及ADC的SAR、Sigma-Delta和流水线架构的原理、噪声分析和系统级优化。 3. 锁相环(PLL)与时钟生成: 详细阐述了压控振荡器(VCO)、鉴相器(PD)和环路滤波器(LF)的设计,以及在抖动(Jitter)抑制和频率合成中的应用。 4. 低噪声放大器(LNA)与混频器: 针对射频(RF)电路,系统分析了噪声系数(NF)、输入匹配和线性度(IP3)的权衡,是射频IC设计的核心内容。 第三部分:数字集成电路与系统 数字电路是现代计算和通信系统的核心驱动力。本部分内容聚焦于低功耗、高速度的数字IC设计方法。 在静态逻辑设计方面,详细分析了CMOS反相器、NAND/NOR门的延迟模型、扇出(Fanout)分析以及逻辑电路的功耗(动态功耗与静态漏电功耗)管理。对于时序分析,本书引入了建立时间(Setup Time)和保持时间(Hold Time)的精确计算,并介绍了对亚稳态(Metastability)的预防措施。 系统级设计部分涵盖了: 时序分析与约束: 运用S अभिकथन(Standard Delay Format)模型进行静态时序分析(STA),是验证高速数字电路是否满足时序要求的基础。 低功耗设计技术: 深入探讨了电源门控(Power Gating)、时钟门控(Clock Gating)、多电压域设计(Multi-Voltage Domains)以及动态电压频率调节(DVFS)等前沿技术在降低芯片整体功耗中的实施细节。 存储器设计: 分析了SRAM和DRAM单元的结构、读写时序和功耗特性,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如Flash)的基本原理。 第四部分:设计自动化与验证 现代IC设计高度依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具。本书的最后部分介绍了从高层次的系统级抽象到最终版图实现的整个设计流程(EDA Flow)。 我们讨论了逻辑综合(Logic Synthesis)的原理,如何将寄存器传输级(RTL)代码映射到目标工艺库;布局规划(Floorplanning)和电源网络设计对全局性能的影响。重点关注了验证环节,包括功能验证(仿真)、形式验证(Formal Verification)以及设计规则检查(DRC)和版图后仿真(Post-Layout Simulation)。 特点总结: 本书结合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大量的实际设计案例,每一章节都配有详细的数学推导和实际电路图示例。特别是新增的案例研究部分,展示了如何使用业界主流的EDA工具链解决实际的IC设计难题。无论是作为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课程教材,还是作为工程师提升技能的参考手册,《现代集成电路基础与应用(第十版)》都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深度和广度。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諧振電路
1-1諧振的意義
1-2品質因素(Q)
1-3串並聯等效電路之轉換
1-4串聯諧振電路
1-5串聯電路R, L, C的頻帶寬度
1-6並聯諧振電路
1-7並聯R, L , C頻帶寬度
1-8共軛頻帶寬度調整分析
1-9變壓器
習題

第二章 電晶體振盪電路
2-1回授方法分析振盪電路
2-2迴路分析振盪電路
2-3負電阻分析振盪電路
2-4石英晶體振盪電路
習題

第三章 阻抗匹配電路分析及設計
3-1阻抗匹配:理論證明
3-2 L型阻抗匹配電路分析
3-3 T型和π型匹配網路
3-4低Q值阻抗匹配網路
3-5匹配電路設計實例
習題

第四章 濾波電路分析及設計
4-1濾波電路功能
4-2波德圖分析
4-3一般濾波器分析
4-4特殊濾波器分析及設計
4-5對偶電路
4-6由低通網路轉換高通、帶通及帶拒濾波器

第五章 史密斯圖形補助高頻電路設計
5-1傳輸方式
5-2傳輸線阻抗
5-3史密斯圖形及其應用
習題

第六章 電晶體小信號放大器電路分析
6-1雙埠定執行程序
6-2 y參數分析電晶體等效電路
6-3電晶體穩定度分析
6-4電晶體放大器功率增益分析
6-5史密斯圖上功率增益表示法
6-6史密斯圖在電壓及電流增益輸入導抗分析
習題

第七章 S-參數
7-1雙端網路S-參數
7-2 S-參數分析
7-3參數轉換
習題

第八章 用S-參數分析設計雙埠網路放大電路
8-1信號流程圖
8-2梅森法則
8-3梅森法則應用
8-4功率增益方程式
8-5雙埠網路穩定條件
8-6史密斯圖在放大電路之應用
8-7單向設計放大器誤差量
8-8雙向共軛匹配放大器
8-9 K>1及│△│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80526
  • 叢書系列:大專電子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5.9 x 17.8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六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本書對初學者是不是也友善呢?我有一些剛畢業的學弟妹,他們在學校學的可能偏重於低頻或線性電路,一接觸到高頻,馬上就被電感、電容的「頻率特性」搞得暈頭轉向,常常搞不清楚為什麼在低頻有效的理論在高頻時就完全失效了。如果這本第六版能從「低頻到高頻」的過渡階段,循序漸進地說明這些物理效應是如何產生的,例如寄生參數的「顯現」,而不是直接跳到複雜的S參數分析,那它對整個產業的人才培養都會有實質的幫助。一本好的入門書,必須能建立起讀者對「高頻」這個領域的直覺判斷能力,而不是只會套公式的計算機器。期待它能成為那座連接基礎電子學與射頻工程之間的橋樑。

评分

這本《高頻電路分析與設計(第六版)》的書名聽起來就很硬派,光是「高頻」兩個字就讓人聯想到那些複雜的電磁波理論和精密量測設備。我最近剛好在弄一個跟射頻通訊有關的專案,希望能找到一本可以從基礎原理紮穩馬步的參考書。畢竟,在我們這個圈子裡,很多時候理論基礎不夠紮實,光是看Datasheet或應用筆記,遇到問題還是會一頭霧水,不知道該從哪個參數下手去調整。我特別期待這本書能在阻抗匹配、Smith圓圖的應用,以及雜訊參數這些核心主題上給出深入淺出的講解。特別是針對實際電路板設計中常見的寄生效應和接地設計的討論,如果能提供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那就太好了。畢竟,理論是一回事,實際做出來又是另一回事,能把兩者結合起來的書,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工具書。希望它能涵蓋從基礎的傳輸線理論到更進階的功率放大器設計等主題,讓我不用東拼西湊找資料。

评分

對於我這種已經在業界打滾了好幾年的工程師來說,要找一本能讓我「學到新東西」的書已經越來越難了。大部分的參考書內容都大同小異,無非就是那些標準的S參數定義和一些基本的放大器架構。我比較好奇的是,第六版在哪些地方做了更新?是不是針對目前主流的通訊標準,比如5G或Wi-Fi 6/7相關的挑戰,加入了新的章節或應用範例?例如,高階的濾波器設計、混波器在更高頻段的性能表現,或是最新的量測儀器在分析高頻信號時應注意的事項。如果它能觸及到這些前沿的議題,並且用清晰的數學模型去解釋背後的物理現象,那它就不是一本單純的教科書,而更像是一本技術手冊了。希望它能幫我釐清一些舊有觀念中模糊不清的地方,讓我對高頻電路的理解能更上一層樓。

评分

我對理工科書籍的偏好,通常會傾向於圖表豐富、視覺化的呈現方式。畢竟,高頻電路很多概念都是抽象的電磁場,如果能透過清晰的示意圖、實體電路的截面圖,甚至是模擬軟體跑出來的結果截圖來輔助說明,會比純文字的敘述來得有效率得多。特別是當提到 स्मिथ圓圖的操作、或是在複雜的傳輸線模型中如何計算參數時,一張畫得工整的圖勝過千言萬語。我希望這本《高頻電路分析與設計》在編排上能保持台灣學術書籍一貫的精緻度,紙質和印刷質量也要好,這樣拿在手上閱讀和在實驗室隨手翻閱時,體驗才會好。畢竟,工具書要耐用,不能翻兩下就散架了,這點是很重要的考量。

评分

老實說,市面上這種電子工程的教科書,內容往往偏學術,寫得讓人昏昏欲睡,除非是考試需要,不然很少人願意主動翻閱。我這次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來看這本《高頻電路分析與設計(第六版)》,主要想知道它在「設計」這個環節上,到底能提供多少實戰的建議。像是PCB佈線對信號完整性的影響、如何選擇合適的Layout技巧來抑制串擾,這些都是在實際工作場景中會不斷遇到的麻煩。如果這本書只是停留在公式推導,那對我們這些整天跟硬體打交道的人來說,幫助有限。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它能用更直觀的方式解釋高頻特性如何影響我們選用的元件參數,並且提供一些業界通用的設計流程或檢查清單。畢竟,高頻設計的除錯過程常是曠日費時,如果能在設計初期就規避掉常見的陷阱,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只是一本書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