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管理入門(2版)

港口管理入門(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雅富
图书标签:
  • 港口管理
  • 港口工程
  • 物流管理
  • 交通运输
  • 供应链管理
  • 港口经济
  • 港口规划
  • 港口运营
  • 国际贸易
  • 航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港口是水陸客貨運輸轉換點,除了貨櫃、拖船、防坡堤的印象外,還有壯觀的各式船舶、貨物及作業機具,它也是跨國貿易與貨物在不同運輸工具的轉換處所。

  在港口有各個公私部門為大眾所使用的進出船舶及貨物,協力進行一系列的物流作業及營運管理,對於一般民眾在職進修或有志加入港口行業工作的新鮮人,本書可作為入門認識港口運作全貌的參考工具。
远航之钥:现代港口运营与战略管理精要 本书全面深入地剖析了当代全球化背景下港口作为复杂系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港口管理者、规划师、政策制定者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前沿且实用的运营管理与战略规划框架。 在全球贸易的动脉中,港口不仅仅是货物装卸的物理节点,更是连接供应链的智慧枢纽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推进、环境可持续性要求的提高以及地缘政治的演变,传统港口管理模式正经历深刻的范式转变。本书摒弃了对基础概念的泛泛而谈,聚焦于当前行业最为关注的效率提升、风险控制、技术融合与可持续发展等核心议题,旨在构建一套面向未来的港口运营管理体系。 第一部分:港口系统的复杂性与核心运营优化 本部分深入剖析现代港口作为多主体、多流程交织的复杂巨系统的运作机制,并探讨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运营效率的质的飞跃。 第一章:超越吞吐量的绩效评估体系 传统的绩效指标(如TEU吞吐量)已无法全面衡量港口的竞争力。本章引入了综合效率指数(CEI)的概念,该指数整合了岸线利用率、船舶周转时间、堆场密度、绿色能源消耗比例以及供应链协同得分。我们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离散事件仿真(DES)模型,对不同作业流程(如引航、系泊、装卸、集疏运)进行压力测试,识别瓶颈环节,并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资源动态调配策略。重点分析了“最后一公里”集疏运网络的优化,包括内陆无水港的协同管理和多式联运枢纽的集成设计。 第二章:码头作业的数字化孪生与实时调度 介绍了构建港口作业数字孪生(Digital Twin)的核心技术路径。这不仅仅是3D建模,而是包含实时传感器数据流、设备健康监测(PHM)以及作业计划的动态反馈回路。内容涵盖: 智能引导与自动化控制: 探讨自动导引车(AGV)、全自动轨道式龙门起重机(ARMG)的部署策略、路径优化算法,以及它们与集中式作业管理系统(TOS)的深度集成,实现作业指令的零延迟传递。 预测性维护(PdM)与资产管理: 基于IoT和边缘计算,如何通过采集振动、温度、电流等参数,预测关键集装箱装卸设备(如岸桥、堆场桥)的故障时间窗,从而将计划外停机时间降至最低。 人机协作的安全边界: 讨论在高度自动化环境中,操作员的角色转变、远程监控站的设立,以及确保人机交互界面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设计原则。 第三章:复杂环境下的应急响应与韧性构建 面对极端天气、网络攻击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港口的韧性(Resilience)成为关键的生存要素。本章侧重于构建多层次的应急管理框架: 供应链中断情景推演: 采用蒙特卡洛模拟对不同风险情景(如关键航道堵塞、主要堆场火灾)进行分析,评估其对区域供应链的溢出效应。 应急决策支持系统(EDSS): 设计基于GIS和实时情报的决策支持平台,帮助管理者快速评估损失、调配应急资源,并与海事机构、海关、物流伙伴实现信息共享。 网络安全纵深防御: 鉴于港口运营系统(OT/IT)的融合,详细阐述了针对TOS、集装箱追踪系统(BAPLIE/MOV-21)和船舶通信系统的渗透测试方法与隔离策略。 第二部分:战略规划与商业生态系统重塑 港口不再是孤立的实体,而是区域物流网络的核心节点。本部分聚焦于港口的长期战略定位、投融资模式创新以及生态圈的构建。 第四章:港口战略定位与腹地经济协同 本章强调港口选址与定位需要从传统的“吞吐量最大化”转向“价值链捕获最大化”。 功能定位的差异化战略: 分析不同类型的港口(如枢纽港、支线港、专业化港)如何根据其地理位置和腹地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服务包(如冷链物流、汽车滚装、大宗散货的专业化服务)。 腹地经济带的集成规划: 探讨港口如何通过投资和协同管理,将内陆腹地(Inland Territory)纳入其业务范畴。内容包括铁水联运、内河驳运网络的规划原则,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激励促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竞争分析模型: 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和价值链分析,评估港口在区域航运联盟和全球物流网络中的议价能力和替代威胁。 第五章:投融资创新与公私伙伴关系(PPP)的深化 大型港口基础设施投资巨大,融资模式的创新至关重要。 基础设施证券化与绿色债券: 探讨利用金融工具,特别是专注于可持续发展项目的绿色债券,为自动化改造和脱碳项目筹集资金的可行性。 PPP模式的风险共担机制: 详细分析了特许经营协议(Concession Agreements)中,如何平衡政府的监管权、投资者的回报预期和运营的灵活性。重点解析了绩效挂钩的回报机制设计,以激励私营部门提高效率和环保标准。 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评估: 强调在项目决策阶段,必须超越初始建设成本,纳入未来维护、升级、环保合规及退役的成本,以实现真正的长期价值最大化。 第六章:可持续港口:脱碳路线图与循环经济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已成为衡量港口价值的硬指标。本章为港口的可持续转型提供了可操作的蓝图。 能源结构转型: 详述岸电(Cold Ironing)设施的部署策略、港区内微电网的构建,以及如何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优化重型车辆和装卸设备的燃料替代(如氢能、甲醇)的过渡路线。 碳足迹追踪与报告(MRV): 介绍符合IMO和欧盟标准的船对岸碳排放测量、报告与核查(MRV)系统,以及港口如何通过“绿色激励费率”机制,引导船公司选择低排放船舶。 废弃物与资源循环利用: 探讨港口在船舶垃圾接收、工程废料回收以及航道疏浚土的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最佳实践,建立港口-工业园区的物料循环闭环系统。 本书的撰写风格严谨、数据详实,旨在为读者提供超越教科书知识的、具备高度行业洞察力的实战指导。通过对前沿技术、创新管理工具和复杂系统思维的整合阐述,本书致力于成为新时代港口管理者手中不可或缺的战略决策工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雅富 博士


  學歷
  逢甲大學交通工程與管理系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運輸與倉儲營運研究所碩士
  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
  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博士

  經歷
  交通部高雄港務局研發組科長、業務組科長
  交通部高雄港務局馬公辦事處主任、業務組組長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企劃處、勞安處資深處長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研究員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海洋事務及產業管理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考試
  考試院公務人員普通考試交通行政科及格
  考試院公務人員高等考試運輸行政科及格

  現職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兼任助理教授
  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图书目录

自 序

第一章 認識港口   
1.1 國際及國內商港
1.2 商港管理相關法令
1.3 工業專用港
1.4 國際商港與工業專用港之比較
1.5 工業專用港相關法令
1.6 漁港不是商港
有用的網路資源

第二章 港口作業   
2.1 內政部警政署港警總隊港口業務
2.2 財政部關務署港口業務
2.3 內政部移民署國境事務大隊查驗業務
2.4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檢疫業務
2.5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業務
2.6 商港貨物裝卸與理貨作業
有用的網路資源

第三章 港口管理   
3.1 港口的分類
3.2 港口的作用
3.3 港口運輸型式
3.4 港口管理模式
有用的網路資源

第四章 港口規劃   
4.1 規劃考量及內容
4.2 港口運量預測
4.3 規劃程序
4.4 環境保護評估概念
有用的網路資源

第五章 港口營運   
5.1 商港營運範圍
5.2 企劃、法務業務
5.3 港務業務
5.4 棧埠業務
5.5 港口費用
有用的網路資源

第六章 港口資訊   
6.1 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台
6.2 港口管理資訊系統
6.3 港口管理資訊系統功能與劃分
6.4 國外發展趨勢
有用的網路資源

第七章 港口裝卸   
7.1 裝卸作業制度
7.2 裝卸業務
7.3 倉儲業務
7.4 貨櫃業務
有用的網路資源

第八章 郵輪港口   
8.1 郵輪產業經濟
8.2 郵輪航線規劃
8.3 郵輪母港條件
8.4 中國大陸郵輪港口發展
有用的網路資源

第九章 港口安全   
9.1 港口職安衛
9.2 港口保全
9.3 天然及意外災防
有用的網路資源

第十章 港口物流   
10.1 物流與運輸
10.2 物流與航運
10.3 港口貨櫃中心
10.4 倉儲管理
10.5 物流園區
有用的網路資源

第十一章 智慧港口   
11.1 中國大陸智慧港口發展
11.2 智慧港口的功能
11.3 智慧港口物流
11.4 歐洲港口智慧港口發展趨勢
有用的網路資源

第十二章 綠色航港   
12.1 海運污染減量
12.2 綠色航運
12.3 綠色港口
有用的網路資源

第十三章 港口投資   
13.1 商港法
13.2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
13.3 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
13.4 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
有用的網路資源

書後語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430310
  • 規格:平裝 / 216頁 / 17 x 23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2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自序

  全球國際貿易的貨物運輸,主要是藉由海運的運量大、運費相較其他運輸工具低廉特性,讓位居海陸區域相接的港口(碼頭),提供船舶、貨物及船員的停泊、裝卸及整補的適當與安全的處所。

  今日港口(碼頭與倉庫),隨著貿易型態、運輸科技及港市介面的發展模式改變,在業務上不單是各式貨物裝卸,也有自由貿易港區、國際物流、郵輪觀光等加值服務功能。

  港口從過去的港對港(Port to Port)運輸到現在的戶對戶(Door to Door),貨櫃(Container)的誕生是運輸方式的一大革命,而網際網路(Internet)及電子資料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exchange, EDI)等資訊科技應用,又推動電子商務與國際物流的發展;港口的組織也從行政機關轉換成企業組織,中外港口如新加坡、上海、鹿特丹等,在港口管理與國際物流都已轉型,臺灣的國際商港也正努力蛻變中。

  過去在校園的港口管理介紹,多數為海洋、國際貿易、商船、航運及物流運輸相關科系的附屬選修課程,社會大眾所接觸到也大多為地方文史或休閒(美食)旅遊的報導內容,故當筆者工作之餘應邀在大學授課多年後的感想,深感除了學術性的專業文獻書籍或外界對港口新聞報導管道外,如有一對港口運作介紹較通俗的輔助讀物出版,相信增進民眾對港口作業的認識,進而鼓勵大眾支持及學子加入航運及相關港口行業應有助益。

  本書內容的安排涉及港口營運作業、物流運輸及發展趨勢等,並輔以相關法規名詞及典故解釋,期望它不是讀者眼中嚴肅「正經八百」教科書,但也不流於一般的訓練上課筆記。對有志進入海運及港口相關行業的讀者或一般民眾閱讀後,希望能協助你提供對港口更親近的認識。

  本書因於公餘時間撰寫或資料蒐集侷限,內容或引用如有疏漏或誤解之處,仍敬請各界先進不吝給予指正、賜教。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港口管理入門(2版)》的編排邏輯性相當強,從港口的基本功能、基礎設施的介紹,一路講到人力資源和安全管理,結構上是無懈可擊的。尤其是在「港口安全與風險管理」這塊,作者用了很多篇幅來闡述國際海事組織(IMO)的相關公約和規定,這對於需要通過國際認證或定期審核的單位來說,是非常實用的參考資料。我個人比較欣賞它在數據分析這一塊的著墨,雖然深度不深,但確實點出了用吞吐量趨勢來預測未來投資方向的重要性。不過,身為一個已經在業界摸爬滾打了幾年的人,我總覺得現代港口管理的核心已經從單純的「裝卸效率」轉向「供應鏈的無縫串接」。這本書雖然提到了物流整合的概念,但對於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來提升單證流轉速度,或者如何整合海運、鐵運、公路運輸的即時資訊平台,探討得比較保守。感覺作者在追趕新科技的腳步上,稍微慢了一拍,希望第三版能把這些數位轉型的最新趨勢納入考量。

评分

老實說,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能夠更貼近台灣在地化的案例,畢竟港口管理牽涉到大量的法規和地方政府的協調,每個國家的情況都不太一樣。翻閱《港口管理入門(2版)》時,我特別留意了關於貨櫃集散站(CFS)管理和海關通關流程的章節。雖然內容把理論講得很清楚,像是動線規劃的黃金法則、文件處理的標準作業程序(SOP)等等,但讀起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那種在現場跟各方人馬磨合、處理突發狀況的真實感。例如,當船舶延誤導致碼頭排隊、倉儲空間滿載時,書本上的解決方案似乎過於理想化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面對國內業者之間既合作又競爭的複雜關係,管理者如何運用談判技巧和靈活的調度,而不是單純套用教科書上的模型。如果這本書能多引用幾篇近年來台灣港務公司或民營碼頭的實際營運優化案例,甚至加入一些成本效益分析的實戰演練,那對我的幫助會大得多。現在看來,它更像是一本全球通用的港口管理概論,少了點「台灣味」。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坦白講,是台灣出版品中屬於中等水平,沒有特別驚豔之處,但也不至於讓人產生閱讀障礙。我對其中關於「港口民營化」的討論特別感興趣,畢竟台灣的港口發展歷程中,私有化和公營的權責劃分一直是個熱門話題。書中提供了許多國際上的案例對照,比較了不同國家在產權結構、特許經營年限以及利潤分配機制上的差異,這部分資料蒐集得相當紮實,對於理解當前港口營運模式的演變提供了很好的宏觀視角。然而,當涉及到台灣本地的《港口法》修正或未來可能的自由化方向時,書中的分析就顯得比較謹慎和籠統了,似乎是為了保持學術上的中立性而有所保留。我個人是比較希望看到更深入的政策分析,探討不同管理模式在實際營運效率、員工保障和投資意願上產生的實質差異。總結來說,它提供了非常標準的國際視角,但少了點對台灣本土政策辯證的深度參與,有點像是旁觀者在描述一場正在進行的比賽。

评分

閱讀《港口管理入門(2版)》的過程,體驗有點像是去聽一場非常資深的教授的學術講座,內容非常完整,但語氣上總是少了一點點能激起讀者熱情的火花。它的文字風格偏向於嚴謹的學術論述,很少使用口語化的表達或生動的比喻,這對於需要快速吸收資訊的實務工作者來說,閱讀起來稍嫌吃力,需要反覆咀嚼才能消化。比如在談到「港口腹地發展」時,它清晰地列出了幾種模型,但我會希望作者能用更具體的故事來闡述,例如某個港口如何因為腹地政策的改變,從而吸引了多少產業群聚。此外,書中對於「綠色港口」的議題雖然有涵蓋,但主要集中在環保法規的遵循上,對於如何利用低碳技術來創造新的營運優勢,或是如何將永續發展轉化為市場競爭力的部分,著墨不夠深入。總體來說,它是一本可以放在辦公室的工具書,用來查閱標準作業流程或基本定義非常方便,但若想從中獲得管理上的啟發或激盪出創新的想法,可能需要讀者自己再加油添醋一番。

评分

這本《港口管理入門(2版)》的封面設計,嗯,說實在的,看到那個略顯老派的配色和字體,第一印象就覺得它可能是一本比較學術、比較硬的教科書。我當時在找一些實務上能馬上用得上的資料,想看看港口的營運流程、法規那些東西。結果呢,翻開內頁才發現,它確實涵蓋了基礎知識,像是港埠的空間規劃、裝卸作業的效率計算,這些部分寫得還算紮實,畢竟是第二版,內容應該有更新過。但是,對於我們這種在基層跑跳的,真正想了解那些「眉角」,比如最新一代的自動化倉儲系統在台灣實際導入遇到的挑戰,或是面對極端氣候對碼頭營運的衝擊該怎麼應變,書裡提供的案例討論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了。它比較偏向於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架構,讓你對港口有個全貌的認識,但如果你想深入挖掘某些特定技術或管理思維的最新進展,可能還是得從其他管道找資料。整體來說,對於剛踏入這個行業的新鮮人,或許是個不錯的入門磚,但對於想精進技術的資深人士來說,深度可能還需要再加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