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技術概論(第二版) 

儲能技術概論(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重仁
图书标签:
  • 储能技术
  • 储能系统
  • 新能源
  • 电力系统
  • 二次电池
  • 燃料电池
  • 超级电容器
  • 能量转换
  • 可再生能源
  • 电化学储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近年來隨著能源議題受到各界重視、再生能源研究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儲能產業也開始成為大家所留意的焦點。不僅是移動性裝置、或者與再生能源並聯的緩衝系統,儲能裝置在產業中的需求越來越高,儲能元件、儲能材料、與儲能系統設計也需要更多的人才投入此些領域中,此書將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有CH1儲能導論、CH2儲熱、儲冰蓄冷,概述儲能系統中基礎的原理及能量傳遞的方式;第二部分為CH4壓縮空氣儲能、CH5飛輪儲能、CH6大型抽蓄水力發電介紹、CH7電池、CH8電容、CH9液流電池儲電,介紹六種分別常見主流的儲能方式;最後CH10電轉燃料儲能技術、CH11電化學檢測方法、CH12,簡介了目前現今儲能技術中最新的發展技術。 
 
本書特色
 
  1.圖解的儲能系統中,重要的關鍵技術及發展趨勢
  2.解析儲能系統在工程與商轉上的重要特性與關係。
  3.收錄儲能工程中特性、成本、與技術特點的查表。  
面向未来的能源转型: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解析 《可持续能源系统:设计、优化与前瞻》 图书简介 在二十一世纪的全球能源版图中,传统的化石燃料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气候变化、资源枯竭以及对能源独立性的迫切需求,共同驱动着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本书《可持续能源系统:设计、优化与前瞻》正是为迎接这场变革而编写的深度专业著作。它旨在为能源工程师、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员以及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具有前瞻性的视角,以理解、设计和部署下一代可持续能源基础设施。 本书的核心焦点在于系统性思维:如何将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无缝集成到现有的电网结构中,同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我们不再将能源技术视为孤立的组件,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复杂的、相互依赖的动态系统进行深入剖析。 全书共分为六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从基础理论延伸至前沿应用。 第一部分:可持续能源的基石与挑战 本部分首先确立了全球能源转型的宏观背景,深入分析了气候科学、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详尽阐述了当前能源系统的固有脆弱性,并界定了“可持续性”在能源领域中的多维度定义——不仅是碳排放,还包括资源消耗、土地利用和生态影响。 重点内容包括: 能源系统韧性分析 (Energy System Resilience Analysis): 探讨极端天气事件和地缘政治冲突对能源供应的冲击,并引入先进的风险评估模型。 生命周期评估 (LCA) 的深化应用: 不仅关注发电端的碳足迹,还扩展到材料提取、制造、安装直至退役的全过程环境负荷评估,尤其对比了不同能源路径的综合环境成本。 能源公平性与社会接受度: 讨论能源转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包容性的规划设计来提高公众对新能源项目的接受度。 第二部分:先进可再生能源技术深度剖析 在系统性的理论框架下,本部分对当前主流及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进行了工程层面的详细解构。我们超越了简单的技术介绍,聚焦于其性能极限、选址优化和运行特性。 风能工程方面, 我们重点讨论了超大型海上风机的流体力学优化、塔架设计对载荷的影响,以及阵列效应(Wake Effect)在复杂地形和海况下的精确建模与控制策略。 光伏发电方面, 深入探讨了第三代光伏技术(如钙钛矿、叠层电池)的物理原理和商业化障碍。特别关注了光伏系统的性能衰减机理,包括PID效应、光致衰减和温度依赖性,并提供了实用的诊断工具。 新兴技术方面, 详细介绍了地热能(增强型地热系统 EGS)、潮汐能和波浪能的工程可行性、资源评估方法以及并网挑战。 第三部分:电网集成与稳定性的数学模型 这是本书技术深度最高的章节之一,专注于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带来的电网核心问题——稳定性与可控性。 我们引入了先进的电力电子学和控制理论来指导电网的现代化改造。内容包括: 虚拟同步发电机 (VSG) 技术: 详细阐述了基于先进控制算法的逆变器如何模拟传统同步发电机的惯量和阻尼特性,以维持电网频率和电压的稳定。 暂态稳定性和小信号稳定性分析: 运用李雅普诺夫函数和特征值分析法,构建了包含大量并网逆变器(Inverter-Based Resources, IBRs)的复杂系统的稳定性判据。 配电网中的潮流优化与反向潮流管理: 针对分布式发电接入导致的双向潮流问题,提出了基于优化算法的无功功率和电压控制方案,确保配电网络的运行安全。 第四部分:跨尺度的能源系统优化与规划 本部分将视角提升至区域和国家层面,探讨如何利用数学规划工具进行长期、多目标、多约束的能源系统规划。 我们侧重于随机优化和鲁棒优化方法在能源规划中的应用。鉴于风能和太阳能输出的固有不确定性,传统的确定性模型已无法满足要求。本书展示了如何将概率分布集成到模型中,以确定在最坏情景下仍能满足需求的最小化投资组合。 关键议题包括: 长期输电网络规划: 考虑可再生能源分散化布局带来的输电瓶颈,利用网络流模型和节点最优功率流(Optimal Power Flow, OPF)来确定最优的输电容量扩展路径。 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IES)的建模: 将电力、热力、天然气和交通部门耦合起来,应用多能流模型(Multi-Commodity Flow Models)寻找系统层面的协同效率最大化路径。 第五部分:能源系统的数字化与智能控制 数字化是实现高效可持续能源系统的关键驱动力。本部分聚焦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通信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前沿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负荷预测: 比较了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图神经网络(GNN)在处理高维度、高频能源数据(如区域负荷、微气候数据)时的预测精度和鲁棒性。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 (DERMS): 探讨了如何利用边缘计算和区块链技术,实现对数百万个分布式能源单元(如家庭光伏、电动汽车)的实时协调控制,以提供虚拟发电厂(VPP)的服务。 网络安全在智能电网中的地位: 详细分析了先进量测体系(AMI)和控制系统(SCADA)所面临的网络攻击风险,并提出了基于入侵检测系统(IDS)和零信任架构的安全加固策略。 第六部分:能源转型的经济性、政策与全球实践 可持续能源系统的落地,最终取决于经济激励和有效的政策框架。本部分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和国际案例研究。 平准化能源成本 (LCOE) 与净现值 (NPV) 的高级计算: 讨论了如何将碳定价、容量市场激励、技术风险折现率等外部因素纳入LCOE的计算,以实现更真实的经济性评估。 碳市场机制与政策传导: 分析了欧盟ETS、碳税等政策工具对投资决策和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 全球前沿实践案例: 选取了丹麦的超高比例风电并网经验、德国的能源转型(Energiewende)的教训,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分布式微电网建设中的创新模式,旨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可持续能源系统:设计、优化与前瞻》 不仅仅是一本教材,它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行动指南。通过严谨的理论推导、贴近工程实际的案例分析,以及对未来十年技术趋势的精准预测,本书确保读者能够掌握在日益复杂的能源环境中进行关键决策的能力,真正推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高效和可靠的方向迈进。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1 儲能導論
1-1 緒論
1-2 儲能技術分類
1-3 儲能技術指標
1-4 儲能應用特性
1-5 儲能節能創能整合
參考文獻

CH 2 儲熱
2-1 儲熱概論
2-2 儲熱技術與原理
2-3 應用與試算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3 儲冰蓄冷
3-1 儲冰空調概論
3-2 儲冰空調技術原理
3-3 應用與試算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4 壓縮空氣儲能
4-1 導論
4-2 壓縮空氣儲能原理
4-3 壓縮空氣動力裝置
4-4 發展現狀
4-5 壓縮空氣系統的分類
4-6 系統性能分析
4-7 壓縮空氣儲能的優點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5 飛輪儲能
5-1 飛輪儲能工作原理
5-2 飛輪儲能應用實例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6 大型抽蓄水力發電介紹
6-1 水力發電介紹
6-2 抽蓄水力發電原理
6-3 抽蓄水力發電種類
6-4 水力發電設備之規模與型式
6-5 水力發電優缺點
6-6 著名水力發電廠介紹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7 電池
7-1 電池概論
7-2 一次電池
7-3 二次電池
7-4 應用與發展
7-5 小結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8 電容
8-1 超高電容概論
8-2 超高電容原理與技術
8-3 應用與試算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9 液流電池儲電
9-1 操作原理與特性
9-2 電池與系統結構
9-3 電池種類
9-4 應用與發展
9-5 小結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10 電轉燃料儲能技術
10-1 緒論
10-2 電轉燃料技術
10-3 電轉燃料示範運轉計畫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11 電化學檢測方法
11-1 電極電化學反應基本原理
11-2 電池電量與能量
11-3 電池充放電曲線與儲電效率
11-4 線性掃描法(LSV)與電池極化曲線
11-5 循環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 CV) 
11-6 電化學頻譜(EIS)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12 生命週期與成本效益分析
12-1 介紹
12-2 可調變電力系統之儲能
12-3 電儲能技術:特點和成本
12-4 結果與討論
12-5 結論
練習題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 不同電儲能系統的成本組成
附錄B 電儲能的技術特點整理
附錄C 電網規模電儲能之總投資成本(TCC)整理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82087
  • 叢書系列:大專機械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9 x 26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我對這類專門技術書籍的評價,往往會聚焦在它在「產業趨勢引導」上的能力。儲能技術早已不是單純的電池堆疊,它已經滲透到智慧電網、再生能源整合乃至電動車的能源生態中。因此,一本好的概論,應該能為讀者構建一個宏觀的產業藍圖。我希望看到作者能更深入地探討政策法規對於技術路徑選擇的影響,例如在台灣當前的能源轉型目標下,哪些儲能技術路線具有最高的政策支持度與商業可行性。如果書中能夠附帶一個關於不同儲能技術(如抽蓄、壓縮空氣、飛輪等)的生命週期成本分析(LCOS)的比較模組,那就太棒了。這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技術的經濟性,更能讓我們在做決策時,避免盲目追逐熱門技術而忽略了成本效益的根本問題。坦白說,如果只是停留在基礎原理的介紹,那市面上現有的文獻資料就足夠了,我們更需要的是能引導我們看清未來幾年產業風向的指南針。

评分

對於一個已經在業界摸爬滾打了幾年的從業人員來說,我們需要的「概論」已經不再是啟蒙教材,而更像是一本「進階參考手冊」。我對於書中對「非電化學儲能技術」的篇幅分配非常感興趣。雖然鋰電池目前是主流,但我們必須預見到其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上的極限。書中是否有足夠的篇幅去探討高溫儲能、重力儲能,甚至是氫能作為長時儲能載體的最新進展?特別是關於氫能的電解效率、儲存壓力與輸送管線的材料科學挑戰,如果能有深入且不失客觀的論述,那會讓這本書的深度大大提升。我個人認為,優秀的技術書籍應該勇於觸碰那些還未完全成熟,但極具潛力的前沿領域,並清晰地標示出當前的技術瓶頸和學術研究的前沿方向,這樣才能真正推動行業的進步,而不是僅僅鞏固現有的知識。

评分

從編輯排版的角度來看,一本技術書的易讀性同樣重要。儲能系統的架構圖往往複雜且龐大,如果插圖模糊不清、線路標示混亂,再好的內容也會讓人望而卻步。我個人非常偏好那種清晰、邏輯性強的圖表編排,能夠快速幫助讀者定位到關鍵結構或流程。另外,書中引用的參考文獻是否全面且具有權威性,這直接反映了作者的學術態度與專業深度。我會特別留意它對核心期刊和頂級國際會議論文的引用比例。一本好的概論,應該是學術嚴謹性與工程實用性的完美平衡體。它需要足夠的學術底蘊來支撐其論點,同時也要有足夠的工程視角來指導實務操作,避免淪為純粹的理論說教或工程技術手冊的拼湊。我希望這本書能在這兩者之間找到那個恰到好處的黃金分割點。

评分

翻閱這本第二版,我最在意的部分是「校訂與更新的及時性」。畢竟,儲能界每個月都有新的突破。如果這本書的內容還停留在兩三年前的研討會資料水平,那它的參考價值就會大打折扣。我會特別檢查它對於「電池安全標準」更新的涵蓋程度,例如IEC或UL標準的最新版本對系統設計的影響。此外,在軟體與控制層面,現在越來越多地使用AI和機器學習來進行狀態預測(SOH/SOC)。書中是否引入了這些現代化的工具來輔助系統運行,而不是僅用傳統的卡爾曼濾波等模型?我非常期待能看到針對特定應用場景(如漁電共生或工業園區微電網)的實際數據模擬與結果分析,這能讓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可感。如果能提供一些配套的模擬軟體介面或數據集連結,那簡直是教科書級的加分項。

评分

這本《儲能技術概論(第二版)》的書籍,我會是抱著一種既期待又略帶忐忑的心情去翻閱的。畢竟,儲能這個領域的發展速度簡直是日新月異,舊有的知識體系可能還沒完全消化,新的技術點又冒出來了。我特別關注的是,這本書在「電化學儲能系統的優化與控制」這塊有沒有做到足夠的深入和實用性。尤其在應對電網級併網應用的場景下,如何精準地處理充放電的動態響應,以及如何有效地進行熱管理,這些都是工程師們在現場頭痛的問題。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從理論推導到實際案例分析的完整鏈路,而不是僅僅羅列公式或技術規格,那對我來說價值就非常高了。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新型固態電池或者液流電池在實際運行中遇到的故障診斷與排除的實戰經驗分享,這些往往是教科書比較難涵蓋的硬骨頭。畢竟,讀書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更是為了能將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