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估價:工程數量計算編(二版)

建築估價:工程數量計算編(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健雄
图书标签:
  • 建築估價
  • 工程數量
  • 工程估價
  • 建築工程
  • 成本控制
  • 造價管理
  • 工程造價
  • 建築估算
  • 工程計價
  • 施工估價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極速公式×變數工具×獨門心法
 
15招心法完攻數量計算
 
  尺寸快取×5招
  ◆ 包外總長扣除各柱寬
  ◆ (A+B)×2=周邊長最大長寬法
  ◆ 取用尺寸:大尺寸再扣除
  ◆ 取用面積:取大面積再扣除
  ◆ 簡易開口扣除法
 
  速算方法×6招
  ◆ 混凝土、模板同時列式法
  ◆ 柱、樑鋼筋填表法
  ◆ 牆、版單位面積法
  ◆ 樓梯粉飾速算法
  ◆ 外牆粉飾速算法
  ◆ 窗玻璃速算法
 
  估算要領×4招
  ◆ 變數工具表
  ◆ 依座標計算
  ◆ 畫樑線(樑下牆板下牆判讀)
  ◆ 計算前準備工作
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精要 本书聚焦于现代建筑工程领域的核心技术,旨在为结构工程师、项目经理以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高度实用的技术参考与实践指南。全书内容涵盖了从材料科学基础到复杂结构分析,再到先进施工工艺的完整知识链条,强调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 第一部分:结构设计理论与基础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建筑结构设计所依赖的力学原理和规范要求,为后续的复杂结构分析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章 结构力学基础回顾与扩展 本章首先系统回顾了经典梁、板、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包括静定与静不定结构的分析技巧。重点扩展至接触线理论在预应力结构中的应用,详细解析了应力流的概念及其在空间复杂结构中的可视化方法。此外,对材料的非线性行为,如钢材的屈服与强化机制,混凝土的开裂与强度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材料选择和构件承载力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第二章 结构抗震设计与动力响应分析 在全球地震活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抗震设计是现代建筑的生命线。本章详细阐述了地震作用的模拟与输入方法,包括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Time History Analysis)的适用条件与建模精度控制。深入讲解了结构的第一、二道抗震设防目标,以及不同结构体系(如剪力墙、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体系)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变形控制策略。特别增设了基于性能化设计(Performance-Based Design, PBD)理念的章节,指导工程师如何根据业主需求和结构重要性,设定具体的性能目标,并以此为导向进行优化设计。 第三章 结构材料的先进应用与性能化评估 本章超越传统混凝土与钢材的标准应用,关注新型结构材料及其工程应用。详细介绍了高强度钢材(如Q550B以上)的设计考量,包括焊接细节和疲劳寿命评估。对于高性能混凝土(HPC),重点分析了其超高韧性、耐久性提升的微观机制,并给出了针对海洋环境、高氯离子渗透区域的配比设计指南。此外,本书还引入了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在结构加固与新型构件制造中的应用案例和设计规范解读。 第四章 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精确的结构分析依赖于合理的模型。本章指导读者如何从实际建筑图纸转化为精确的有限元模型(FEM)。讨论了各种单元类型的选择(梁单元、壳单元、实体单元)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重点强调了边界条件(Constraints)的正确施加,以及温度、收缩、地基沉降等非荷载作用的模拟技术。书中通过多个实际工程案例,演示了如何利用主流结构分析软件(如Midas Gen, ETABS, SAP2000)进行高效且可靠的建模,并介绍了模型修正(Model Updating)的基本流程。 --- 第二部分:关键结构体系与特殊结构设计 本部分聚焦于现代大型复杂建筑中最常出现、技术难度最高的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与工程实践。 第五章 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与伸臂结构设计 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挑战主要集中在侧向刚度与舒适度控制上。本章详细剖析了框架-核心筒结构(Outrigger System)的优化设计原理,包括伸臂桁架或巨型对偶墙(Mega-Columns)的受力特性与节点构造。分析了风荷载的动态模拟与对结构周期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保证结构水平位移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设计策略。同时,对巨型梁(Mega-Beam)的设计,尤其是其与核心筒的锚固与传递机制进行了详尽的图解说明。 第六章 空间结构与大跨度屋盖设计 本章专注于网壳、桁架、张拉整体(Tensegrity)等空间结构的分析与施工。对于网壳结构,介绍了曲面建模的几何参数化方法和壳单元分析的注意事项。对于大跨度钢桁架屋顶,重点讨论了在自重、雪荷载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分析,以及施工过程中暂态荷载(如起重吊装荷载、风振)对临时体系的影响。书中提供了多种典型节点(如球节点、焊接节点)的详尽构造图示。 第七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的相互作用 结构设计的最终实现依赖于可靠的地基支撑。本章深入探讨了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SI)的分析方法。对于深基坑工程,详细解析了降水方案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估与监测预警指标。在基础设计方面,系统论述了桩基础(摩擦桩、端承桩)的承载力确定方法,以及筏板基础与地基的耦合分析,特别关注了对沉降差异敏感的结构(如精密仪器厂房)。 --- 第三部分: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本部分将设计蓝图转化为实体建筑的工程实践环节,强调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与风险管理。 第八章 钢结构工程的预制、安装与连接技术 钢结构施工的精密度要求极高。本章详细介绍了工厂预制构件的精度标准与运输要求。重点讲解了高强度螺栓连接(扭矩控制法与预拉力值检测)的现场验收流程,以及关键节点(如梁柱连接、支撑体系)的现场焊接质量控制技术(NDT检测)。对于复杂节点,提供了施工顺序对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以避免施工阶段的意外失稳。 第九章 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工艺控制与耐久性保障 本章聚焦于现代高性能混凝土的浇筑、养护与质量检验。深入阐述了泵送高度、坍落度损失控制、振捣密实度的标准。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详细列出了温控防裂方案(如预埋冷却水管、热电偶监测),以控制内外温差。此外,本章还涵盖了模板工程的刚度与支撑设计,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前的结构安全。 第十章 结构工程的数字化施工与BIM集成 本书将前沿的数字化技术融入传统工程实践。详细介绍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在结构深化设计中的应用,如何通过3D模型进行碰撞检测、管线综合优化。重点讲解了施工进度模拟(4D)与成本控制(5D)的集成方法。书中提供了基于激光扫描技术的施工精度复核流程,以及如何利用无人机巡检和物联网技术对现场关键部位进行实时健康监测的案例。 ---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内容的系统性、技术的先进性与实践指导性。它不仅是结构工程师案头的工具书,更是致力于提升工程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从业者的必备参考资料。全书图表丰富,配有大量工程案例分析与规范条文解读,确保读者能够将所学知识迅速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之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健雄
 
  經歷:
  陳載忻建築師事務所/5年
  自營健記營造廠及久大建設公司/10年
  互助營造有限公司 估價課長/4年
  達欣工程有限公司 副總工程師/8年
  寶盛營造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9年
  合昌營造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3年
  隆基營造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2年
 
  實績:
  仰德大樓新建工程/亞洲廣場新建工程(大亞百貨)
  萬國商業大樓(I.B.M)/台大醫院整建工程(新址)
  婦聯四、五、六村及撫遠新村乙標建築工程
  士東路集合住宅/圓山二村國宅建築工程
  基隆河#15新生國宅建築工程
 
  專長:
  工程規劃、施工計畫、品質管制計畫
  工程估價、投標業務、採購/發包
  營建管理、施工管理、行政管理
 
  授課經歷:(民國78年起迄今)
  估價人員培訓班講師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推廣中心/中國生產力中心
  品管工程師班講師
  中國生產力中心/中央大學品保中心
  中原大學推廣教育中心/台灣糖業公司訓練中心
  台灣電力公司訓練中心/逢甲大學土木系
  工程人員訓練班講師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推廣中心
  中國生產力中心/淡江大學推廣教育中心
  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發展研究所/冠德建設
  達欣工程/麗明營造/助群營造/忠泰建設

图书目录

第1編 概說
1.1 工程估價之種類
1.2 工程估價作業之內容
1.3 估算(算圖)作業前準備工作
1.3.1 現場勘查作業
1.3.2 詳細了解圖說
1.3.3 圖說分類
1.3.4 估算順序之訂定
1.3.5 門窗規格尺寸表之填製
1.3.6 樑斷面尺寸表之填製
1.3.7 柱斷面尺寸表之填製
1.3.8 簷高版厚表之填製
1.3.9 工料行情查詢表之填製
1.3.10 圖說不詳記錄表之填製
1.3.11 投標估算(算圖)作業工作分工
1.4 估價單之填列順序
1.5 工項名稱書寫注意事項
1.6 單位
1.7 計算式有效數值及列式方法
1.8 列計算式要領
1.9 投標估價作業程序

第2編 土方及擋土措施之估算
2.1 基礎工程之土方計算
2.1.1 土方開挖工法之種類
2.1.2 共同估算要領
2.1.3 整地之土方計算
2.1.4 單柱基礎之土壤自承式挖坑及斜坡式挖坑之土方計算
2.1.5 地樑之土方計算
2.1.6 斜坡式明塹工法之土方計算
2.1.7 有擋土措施之土方計算要領
2.2 回填土方計算
2.2.1 回填土方之估算要領
2.2.2 回填級配之估算要領
2.3 餘土(棄土)估算要領
2.4 基樁之估算要領
2.4.1 基樁分類:依用途
2.4.2 基樁分類:依施工方式
2.4.3 基礎樁估算要領
2.5 擋土措施之估算要領
2.5.1 鋼軌樁橫板條/水平支撐工法估算項目
2.5.2 鋼板樁/水平支撐工法估算項目
2.6 開挖工程常用機械(中英對照)

第3編 混凝土與模板之數量估算
3.1 共同估算要領
3.2 結構平面圖之象限編碼
3.3 結構體各部位名稱及編號
3.4 混凝土與模板數量之計算方法
3.4.1 結構體數量計算方法之選用
3.4.2 計算順序及要領
3.4.3 計算式表格
3.5 公式:版優先算法
3.6 單柱基礎之混凝土與模板數量計算
3.7 柱混凝土與模板之數量計算
3.7.1 列計算式前準
3.7.2 柱混凝土與模板之計算公式
例題:柱混凝土與模板數量計算
3.7.3 柱混凝土與模板計算注意事項
3.8 樑混凝土與模板之數量計算
3.8.1 樑象限算法之運用
3.8.2 樑混凝土與模板列計算式前準備工作
3.8.3 樑混凝土與模板之計算公式
3.8.4 樑總淨長(ΣL)求取方法
3.8.5 扣除模板柱樑接頭、樑樑接頭之方法
例題:樑混凝土與模板數量計算
3.9 版混凝土與模板之數量計算
3.9.1 版混凝土與模板之計算要領
3.9.2 版混凝土與模板之計算公式
例題:版混凝土與模板數量計算
3.9.3 扣除開口部位簡化計算式方法
例題:版混凝土與模板數量計算
3.10 牆混凝土與模板之數量計算
3.10.1 牆混凝土與模板之估算要領
3.10.2 牆混凝土與模板之計算公式
例題:牆混凝土與模板數量計算
3.11 樓梯混凝土與模板之數量計算
3.11.1 樓梯型式
3.11.2 樓梯斜版平均版厚計算方法
3.11.3 樓梯混凝土與模板之計算要領
3.11.4 樓梯混凝土與模板之計算公式
例題:樓梯混凝土與模板數量計算

第4編 鋼筋數量估算
4.1 鋼筋估算要領
4.1.1 鋼筋計算前準備工作
4.1.2 「變數工具表」填製
4.2 鋼筋配筋要領
4.2.1 鋼筋之搭接
4.2.2 鋼筋搭接之配筋要領
4.2.3 鋼筋之錨定
4.2.4 鋼筋之彎鈎
4.2.5 不連續端加彎鈎之配筋要領
4.2.6 鋼筋彎鈎長度計算
4.2.7 鋼筋間距
4.2.8 箍筋
4.2.9 鋼筋5cm配筋規定
4.2.10 保護層
4.2.11 補強筋配筋要領
4.2.12 角隅取大號筋配置
4.2.13 取大一號筋設置
4.2.14 保護層墊塊
4.2.15 工作筋
4.2.16 鋼筋加工損耗率
4.2.17 鋼筋混凝土材料
4.2.18 估算用變數工具表
4.3 柱鋼筋數量估算
4.3.1 柱縱向鋼筋估算要領
例題:柱縱向主筋長度計算及變數工具表之應用
4.3.2 柱箍筋鋼筋數量估算要領
例題:柱箍筋鋼筋數量估算
4.3.3 柱鋼筋數量估算準備工作
4.3.4 柱鋼筋計算例題
例題:柱鋼筋計算例題一:列式法
例題:柱鋼筋計算例題二:填表法
4.4 樑鋼筋數量估算
4.4.1 樑鋼筋配筋法
4.4.2 樑鋼筋之搭接長、錨定長設定
4.4.3 樑鋼筋搭接點數取法
4.4.4 樑鋼筋數量估算準備工作
4.4.5 樑各部位鋼筋根數判讀方法
4.4.6 樑鋼筋各部位長度計算公式及工具表使用
4.4.7 樑鋼筋各部位長度計算例題(A Line)
例題:樑鋼筋各部位數量估算
4.4.8 樑箍筋數量估算
例題:樑箍筋估算
4.4.9 樑鋼筋數量估算
例題:A Line樑鋼筋估算
4.5 版鋼筋數量估算
4.5.1 版鋼筋配筋法種類
4.5.2 認識版配筋圖
4.5.3 版鋼筋每相五類鋼筋計算公式
例題:版鋼筋五類鋼筋支數計算
4.5.4 版鋼筋單位面積法數量估算要領
例題1:版各編號面積統計計算
例題2:單位面積法計算版鋼筋數量
4.6 牆鋼筋數量估算
4.6.1 牆鋼筋計算要領
4.6.2 牆單位面積鋼筋量計算公式
4.6.3 牆鋼筋「單位面積法」計算步驟
例題:高樓層牆鋼筋「單位面積法」估算
4.7 樓梯鋼筋數量估算
4.7.1 樓梯鋼筋數量估算要領
4.7.2 樓梯鋼筋計算公式
例題:樓梯鋼筋數量計算

第5編 砌磚及粉刷裝飾工程數量估算
5.1 牆工程數量估算
5.1.1 牆工程數量估算要領
例題:內部隔間牆工程數量估算
5.2 粉刷裝飾工程數量估算
5.2.1 估算要領
5.2.2 粉刷裝飾工程數量估算順序
5.2.3 粉刷表
5.2.4 列計算式前之準備工作
例題:粉刷裝飾工程數量估算(單層樓)
5.3 樓梯間粉刷裝飾工程數量估算
5.3.1 樓梯間牆面粉刷數量估算
5.3.2 樓梯間地坪粉刷數量估算公式
5.3.3 樓梯間平頂粉刷數量估算
例題:樓梯間牆面及地坪粉刷數量估算
5.4 外牆粉刷裝飾工程數量估算
5.4.1 外牆粉刷裝飾工程數量估算要領
例題1:騎樓型外牆粉刷裝飾計算
例題2:公寓陽台型外牆粉刷裝飾計算
5.4.2 混合型外牆之其他部位粉刷裝飾工程數量計算
5.4.3 其他部位計算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建築工程常用工程項目(中英對照)
附錄2 水泥砂漿工程之水泥及砂用量分析研究
附錄3 營建專案工程預算編列系統

限時雲端下載─預算編列工具包
估價單
工程項目表
工料分析表
工料項目編碼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7056412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 x 1.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作者序
 
  前本建築估價–工程數量計算編(二版),委由詹氏書局於1991年修訂出版,至今已二版十一刷,將近三十年了。由於當年初版時沒有小電腦,打字用打字機,繪圖用針筆畫圖,出版一本書很辛苦,所以書中案例較少,讀者自修較為困難。今本人退休了,想將經驗傳承,經多年教學經驗了解學員需求,重新修訂補充內容,為初學者而編著,讓自修者看得懂,這是我再次修訂的目的。
 
  估價技能是土建工程師最基本的技能,如同吃飯時用的碗筷。雖然當今是電腦時代,估算軟體普及,但獲得的數據在應用上有其不足,且使用者如無手算的基本功夫,將無法驗證數據的正確性。本書內容,為初學者而編著,先講施工法再講算圖方法,不懂施工法勢必無法正確估算。閱讀本書首先請把以前學的都忘記,因為算圖人人會,招式各自不同,如果一直想以前的算法,腦筋會轉不過來。
 
  本書所講述的算圖方法,是本人看書學習、工作中領悟、進而自行開創的算圖方法,方法簡易,其目的在求快、準、好核對等三大要求。其特色介紹如下:
 
  1.混凝土與模板同時列計算式:混凝土先列計算式,模板計算式由混凝土計算式對應轉換後,增列一些接頭模板扣除即得。計算過程的排列組合(公式),不重複計算再扣除,照公式走不會多算、漏算。
 
  2.混凝土與模板計算,由基礎、柱、樑、版、牆、樓梯等部位分序計算,共六招。一根柱會算,其他柱比照辦理,一排樑會算,其他樑比照辦理,方法簡易,加上標準化順序,算起圖來輕鬆愉快。
 
  3.鋼筋數量計算:由基礎、柱、樑、版、牆、樓梯等部位分序計算,也是六招。一根柱會算,其他柱比照辦理,一排樑會算,其他樑比照辦理,方法簡易。
 
  4.鋼筋數量計算;因鋼筋的搭接、錨定、彎鈎長會因鋼筋號數的不同而改變,事先製作【變數工具表】,算起圖來輕鬆愉快又便捷。
 
  5.柱、樑鋼筋數量計算:先講述列式法,再講述填表法,其計算及統計,可將計算表輸入Microsoft Excel計算,快速好核對。
  
  6.版、牆鋼筋數量計算:採用單位面積法,快速好核對。
 
  7.牆鋼筋數量計算:係以選取代表性格片分析,得到各牆厚之單位面積鋼筋量(m/m2)乘以牆混凝土計算式還元之各種牆厚度面積,即得。換言之,牆混凝土計算完成,牆鋼筋也完成大半。
 
  8.內部隔間、樓梯間、外牆等粉刷裝飾數量計算,都運用一些技巧及數學、立體投影觀念,一個房間會算,其他房間比照辦理,算起圖來輕鬆愉快。
 
  9.本書第1編:概說,是我的估價工作經驗,好好閱讀,將可以對投標估價作業及成本預算編製作業有所助益。
 
李健雄 敬序
民國109年9月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剛開始看這本書時,內容的深度讓我有點招架不住,尤其是那些涉及到特殊工法轉換的章節,讀起來需要反覆咀嚼。我個人比較偏向用視覺化的方式學習,而這本書的文字敘述雖然嚴謹,但相較於圖解,文字量偏大,這對習慣快節奏的現代讀者來說可能是一個門檻。不過,當我硬著頭皮去理解它在描述「材料損耗率」如何根據工區環境和工人熟練度進行調整時,才赫然發現這才是真正決定案子是否能順利結算的眉角。很多新手估算師會用固定的損耗率套用所有項目,但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是經歷過各種「硬仗」的專家,他們會區分室內裝修與室外土木工程在混凝土澆築或磁磚鋪貼時,實際發生的材料浪費比例差異。這種層次分明的分析,讓你意識到估價不是單純的數學題,而是一種風險控管的藝術。我認為,如果能搭配上實際的工程圖紙,將書中的計算邏輯對照到圖面上去驗證,效果會比單獨閱讀文字說明好上數倍,可以讓枯燥的數字變得活靈活現。

评分

這本書,老實講,拿到手的時候,我差點把它當成工具書擺在角落吃灰。畢竟現在工程界很多年輕人,都習慣用軟體一鍵出圖、一鍵算量,誰還願意啃這麼厚一本,又是「計算篇」的書?不過,後來我還是忍不住翻了幾下,特別是那些關於土方計算和鋼筋計算的章節。不得不說,它的編排邏輯非常紮實,不像有些坊間出的估算書,只會給你一堆公式然後要你死背活記。這本比較像是在跟你「解釋」為什麼要這樣算,背後的工程原理是什麼。例如,它在處理複雜結構的模板拆模面積時,會細心地去區分哪些是純粹的混凝土接觸面,哪些因為結構交接處需要額外計算,這在實際現場報價時,是會直接影響到成本控制的關鍵細節。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在標一個公共工程的地下室案子,光是連續牆的數量計算就搞得大家頭昏腦脹,後來翻了書裡的範例,才發現原來在處理牆體與柱的交接時,如果沒用書上建議的方法去「歸戶」數量,很容易造成重複計算或遺漏。對於想從基層做起、想把估算內功練好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本上手的秘笈,只是需要耐心去讀透,而不是把它當作快速查詢的字典。它訓練的不是你的打字速度,而是你的工程直覺。

评分

這本書在鋼結構與預鑄件數量計算部分的處理方式,可以說是給了業界一個標準範本。我們知道,鋼構工程的數量計算,最怕的就是「錨栓」和「螺栓」的數量估算失準,以及為了配合現場安裝誤差而預留的「放寬量」該如何合理編列。這本書並沒有直接告訴你「螺栓數 = X」,而是深入探討了節點的形式(例如對接或搭接)如何影響到鋼板的裁切量,以及連帶影響到螺栓孔的預留數量。這種自上而下的拆解,極具說服力。對於承攬大型工業廠房或集合住宅這類需要大量預製構件的專案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參考標準,可以大幅減少與設計單位在數量認定上的來回拉鋸。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在爭論一處鋼柱的基礎錨栓規格,因為雙方對數量計算的依據不同,差點鬧上仲裁。如果當時手邊有這本書中關於「錨栓群組化計算與容許誤差」的章節作為佐證,或許就能更快地達成共識,避免不必要的工期延誤和法律成本。它的價值在於提供了業界公認、有理有據的計量依據。

评分

總體而言,這本工具書的份量和內容的密度,絕對不是給那些只想在辦公室動動滑鼠的文書作業人員看的。它更像是為那些需要深入工地現場、能夠與工班師傅、品管人員直接對話的工程師所準備的。它強迫你跳出二維的平面思考,去想像三維的立體結構是如何被組裝、拆卸和最終計量的。尤其是在處理連續性數量問題時,比如長條狀結構的重複單元數量計算,它提供了好幾種不同的數學模型來驗證結果的準確性,這對追求「零誤差」的估算工作來說至關重要。雖然排版上可能略顯傳統,但內在的嚴謹性無庸置疑。它不是那種看完一遍就能立刻精通的教科書,更像是一本需要隨著你的工程經驗累積,而不斷回頭翻閱、每次都會有新體會的「實戰指南」。我認為,任何一個想在這個行業走長遠,想把「工程數量」變成自己核心競爭力的人,都應該在書架上留一個位置給它。

评分

我得說,這本《建築估價:工程數量計算編》的作者群對台灣的營建法規和慣用計量標準,掌握得非常精準,這點對我們這些跑工地跑習慣的人來說,才是真正有價值的。現在市面上很多參考書,內容可能很新穎,但很多都是基於國外的標準翻譯過來的,套用到台灣的營造規範上,東扣西補總覺得卡卡的。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在於,它完全是接地氣的。舉例來說,對於像「高程放樣補償」這種在台灣本地合約中很常見但外文書籍絕不會提到的細項,它都有詳細的說明和計算方式。還有,它對各種「虛體工程」的處理方式,例如臨時便道、圍籬設置等,都有明確的計量界線。我們都知道,估價不只是算「實體」結構,很多時候決定盈虧的,反而是這些「邊邊角角」的管理費用和臨時設施。如果你的採購單純依賴軟體出具的清單,很容易漏掉這些需要額外編列的數量,最後就是自己吃虧。所以,如果你的工作性質經常需要對業主提出的數量進行複核,或者需要編寫一份讓結構技師和機電技師都信服的數量說明書,那麼這本書提供的思維框架,比任何單純的公式都來得重要。它教會你的是如何「拆解」一個複雜的工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