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蝕及其防制(第四版) 

腐蝕及其防制(第四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柯賢文
图书标签:
  • 腐蚀
  • 防腐蚀
  • 金属腐蚀
  • 材料科学
  • 工程材料
  • 腐蚀控制
  • 腐蚀防护
  • 腐蚀机理
  • 电化学腐蚀
  • 表面处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作者是臺灣工技學院的教授,已有十幾年教授「腐蝕及腐蝕防制」課程的教學經驗,有感於英文書的內容過於豐富,教學不便,所以決定將多年來的研究、教學經驗濃縮成一本深淺適中的教科書呈獻給您。本書分成三個主要架構--腐蝕總論、腐蝕形態和腐蝕防制。總論扼要的敘述腐蝕問題和電化學,繼之介紹腐蝕形態、成因及腐蝕環境,然後說明最重要的防制處理。每章附有習題、自我評量,是一本極佳的教學用書,適合科大、技術學院機械、材料、化學等科系「腐蝕防蝕」相關課程使用。
 
本書特色
 
  1、圖表說明盡量例舉台灣相關研究結果的腐蝕實例,更能貼切的印證理論和實驗或事實的結果。
 
  2、本書可概分為三大部份,第一部份自第一章至第三章,為腐蝕的概述及原理,第二部份為腐蝕形態的敘述,第三部份為腐蝕的防制。
 
  3、本書的內容主要是當教科書用途,然引證說明亦加強了參考資料的例舉,方便有興趣的讀者可進一步的探究。
《材料科学基础:结构、性能与应用》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阐述了材料科学的核心原理,聚焦于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以及工程应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全书共分六大部分,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金属、陶瓷、高分子以及复合材料等主要工程材料的特性及其设计理念。 第一部分:材料科学导论与晶体结构 本部分首先界定了材料科学的范畴,阐述了材料在现代工程中的基础地位。重点讲解了固体的微观结构,特别是晶体结构。内容涵盖了晶体学的基本概念,如晶胞、晶系、晶面指数(密勒指数)的确定与应用。详细分析了体心立方(BCC)、面心立方(FCC)和密排六方(HCP)结构的堆积方式、配位数和密实度。此外,还引入了晶体缺陷理论,区分了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线缺陷(位错)和面缺陷(晶界、孪晶界),并解释了这些缺陷如何显著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为后续章节深入探讨塑性变形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材料的热力学与动力学 材料的性能与其在不同温度和环境下的稳定性息息相关。本部分深入探讨了材料的热力学基础,包括吉布斯自由能、相平衡原理以及Ehrenfest方程在相变中的应用。通过阐述相图的绘制与解读,尤其是二元合金相图(如Fe-C系初步介绍),读者可以掌握如何通过控制成分和温度来获得预期的微观组织。动力学部分则聚焦于扩散现象,详细分析了Fick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讨论了扩散机制(取代式、间隙式)及其在材料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性,例如热处理和渗碳过程。 第三部分:金属材料的形变与强化 本部分是全书的重点之一,专注于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详细描述了金属材料的弹性变形(胡克定律)和塑性变形的微观机理——位错运动。内容涵盖了滑移、孪生、加工硬化(应变强化)的定量分析。随后,系统地介绍了金属的强化机制:晶界强化(Hall-Petch关系)、固溶强化、沉淀强化(析出相的形成与稳定性)以及加工硬化。热处理工艺,如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被置于这一框架下进行讲解,强调了热处理对晶粒尺寸、相组成和最终力学性能的调控作用。 第四部分:结构陶瓷与工程陶瓷 陶瓷材料以其优异的耐高温性、耐磨性和电绝缘性而著称,但其脆性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本部分首先介绍陶瓷的化学键合特点、晶体结构(如MgO、Al₂O₃、SiC的晶格结构)及其对高熔点和高硬度的贡献。随后,深入探讨了陶瓷的断裂力学,包括其本征的低韧性、Griffith裂纹理论以及对微观缺陷的敏感性。内容还涉及先进陶瓷的制备技术,如粉末冶金、烧结过程(液相烧结与固相烧结)以及先进的陶瓷基复合材料(CMC)设计思路。 第五部分: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高分子材料因其轻质、易加工和独特的弹性而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部分着重分析了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如聚合度、分子量分布、链构型(头-头、头-尾连接)和拓扑结构(线型、支化、交联)。详细阐述了高分子材料的粘弹性行为,解释了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熔点(Tm)的概念,并讨论了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松弛和蠕变性能的影响。此外,还区分了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性能差异及其应用场景。 第六部分:复合材料与功能材料 随着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复合材料已成为解决单一材料局限性的重要途径。本部分聚焦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包括各向异性弹性理论的初步介绍,以及界面结合在传递载荷中的关键作用。功能材料部分则涵盖了半导体材料的基本原理(能带理论、载流子迁移率),导电与绝缘材料的区分,以及磁性材料(软磁与硬磁)的选择标准及其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本书特色: 本书结构严谨,理论深度适中,旨在培养读者从微观结构到宏观性能的系统思维能力。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和定性分析,将抽象的材料学原理与实际工程问题紧密结合,是材料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等相关专业学生和工程师的理想参考书。本书强调了材料设计与应用导向的思维模式,而非单纯的性能罗列。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1章 前言 
1.1 材料和腐蝕 
1.2 腐蝕的成本 
1.3 腐蝕速率
1.4 腐蝕的定義
1.5 腐蝕和電化學反應 
1.6 環境因素
1.7 材料結構的因素
1.8 腐蝕的損害
1.9 腐蝕的損害腐蝕的型態
1.10 展望

第2章 熱力學和電極電位
2.1 前言
2.2 自由能 
2.3 電極電位和電動勢系列 
2.4 電位差的產生 
2.5 參考電極 
2.6 電動勢表的應用 
2.7 電位-pH 圖 

第3章 電化動力學
3.1 電化學反應
3.2 活性極化
3.3 濃度極化
3.4 混合電位原理
3.5 腐蝕電位和腐蝕電流
3.6 電極面積的影響
3.7 氧化劑的影響
3.8 交換電流的影響
3.9 濃度極化與流速的影響
3.10 極化和腐蝕控制
3.11 腐蝕電流測量

第4章 鈍化
4.1 鈍化現象
4.2 鈍化特性
4.3 鈍化的形成
4.4 鈍化膜理論

第5章 加凡尼腐蝕
5.1 均勻腐蝕
5.2 加凡尼腐蝕
5.3 電動勢和加凡尼系列
5.4 加凡尼耦合和混合電位
5.5 交換電流的影響
5.6 面積效應
5.7 距離效應
5.8 加凡尼耦合和鈍化
5.9 加凡尼耦合實驗
5.10 加凡尼耦合的應用
5.11 加凡尼腐蝕的防制
5.12 加凡尼腐蝕案例

第6章 間隙腐蝕和孔穴腐蝕
6.1 前言 
6.2 間隙腐蝕 
6.3 孔穴腐蝕 
6.4 腐蝕案例

第7章 微觀組織的作用
7.1 前言
7.2 晶界腐蝕
7.3 選擇性溶出 
7.4 腐蝕案例 

第8章 沖磨腐蝕 
8.1 前言 
8.2 沖蝕
8.3 渦穴腐蝕 
8.4 磨耗腐蝕 
8.5 腐蝕案例 

第9章 環境助長破裂 
9.1 前言 
9.2 應力腐蝕破裂 
9.3 腐蝕疲勞 
9.4 氫引裂 
9.5 實驗方法 
9.6 環境助長破裂案例 

第10章 腐蝕環境 
10.1 大氣 
10.2 水 
10.3 土壤 
10.4 石油工業 
10.5 化學工業 
10.6 生物 
10.7 人體 
10.8 電器設備 
10.9 核能 
10.10 鋼筋混凝土 
10.11 聚合物的降解劣化 
10.12 案例分析 

第11章 高溫腐蝕 
11.1 前言 
11.2 高溫合金 
11.3 高溫氧化 
11.4 硫化 
11.5 氮化、氮侵蝕 
11.6 鹵化物高溫腐蝕 
11.7 熱腐蝕 
11.8 熔鹽腐蝕 
11.9 熔融金屬腐蝕 
11.10 熱循環 
11.11 檢測評估方法 
11.12 案例分析 

第12章 防蝕設計和材料選擇 
12.1 前言 
12.2 防蝕設計 
12.3 金屬材料的選擇 
12.4 腐蝕成本的估計 

第13章 陰極和陽極防蝕 
13.1 前言 
13.2 陰極防蝕 
13.3 陽極防蝕 
13.4 案例 

第14章 表面處理 
14.1 前言 
14.2 金屬鍍膜 
14.3 無機塗層 
14.4 有機塗裝 
14.5 抑制劑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82483
  • 叢書系列:大學機械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5.9 x 17.8 x 2.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四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腐蝕及其防制(第四版)》,說實在話,初拿到手的時候,光是那個厚度和重量,就讓人有點「望而生畏」。我本身是個機械工程背景的學生,雖然在學校的課程裡多少會接觸到材料科學和防蝕的基礎知識,但那頂多就是皮毛,應付考試還行,真要實際應用到工業現場,簡直是天方夜譚。這本書的編排,給我的第一個強烈印象就是「紮實到不行」。它沒有像很多教科書一樣,為了討好讀者而把內容寫得過於簡化或流於表面。相反地,它幾乎是以一種近乎學術論文的嚴謹度,深入探討了各種腐蝕機制,從電化學的原理到冶金學的影響,每一個環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我特別欣賞它對「點蝕」(pitting corrosion)和「應力腐蝕龜裂」(SCC)這類高破壞性腐蝕行為的分析,光是看圖表和數學模型,就讓人對這些無形殺手有了更深一層的敬畏。對於想在材料、化工或結構工程領域深耕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書架上不可或缺的鎮山之寶,只是讀起來得抱著隨時查閱工具書的心理準備,隨時準備好咖啡和筆記本。

评分

從台灣在地應用的角度來看,《腐蝕及其防制(第四版)》的內容在參考價值上是毋庸置疑的,畢竟腐蝕問題在海島型氣候下是個嚴峻的挑戰,無論是橋樑、碼頭還是高濕度的電子製造業,都逃不開這個課題。我特別欣賞它在「材料選擇與表面處理」這一章節所提供的廣泛比較。它沒有偏袒任何單一的解決方案,而是客觀地列出了各種材料(從傳統鋼材到高性能合金)在不同環境下的優缺點、成本效益分析。這對於我們採購和設計部門在做決策時,提供了極為寶貴的平衡視角。不過,說句真心話,如果你期待書中能有大量針對台灣特定氣候條件(例如高鹽霧、高日照)的實地案例分享,那可能會稍微有點失望。大部分的案例和數據似乎是基於更為普遍的國際標準或歐美環境。這並不影響其科學價值,但我們在使用時,可能需要多花一點心思,將書中的理論參數,依照台灣本地的環境因子進行微調和驗證,這部分的心力,是讀者需要自行補上的。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風格,用一個比較直接的詞彙來形容,就是「功能導向」。你別指望它有什麼花俏的色彩搭配或引人入勝的故事線。每一頁幾乎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公式和截圖。如果你是那種喜歡透過大量圖像或流程圖來理解複雜概念的人,一開始可能會有點吃力。它的優勢在於極致的資訊密度,幾乎沒有任何「廢話」。但這也導致了一個結果:如果你只是想找個快速解法或簡單的「快速參考指南」,這本書可能會讓你感到挫敗。我記得有一次為了趕一個報告,想快速查閱一下關於「異種金屬接觸腐蝕」的解決方案,結果光是定位到相關章節,並理解作者想表達的細微差別,就花了我一個多小時。然而,當你真的沉下心,把那些看似枯燥的表格和圖解啃完之後,你會發現,這種「硬核」的表達方式,反而是最有效率的知識傳輸途徑,它強迫你用最嚴謹的邏輯去面對材料的現實問題。

评分

老實講,我身邊認識不少業界的前輩,他們對這本第四版評價極高,主要不是因為內容有多麼「新穎」,而是它在「經典」基礎上的「精煉與更新」。我聽他們提過,相較於前幾個版本,這次的修訂在資訊的整合度上做得非常好。特別是對於新興的防蝕工法,像是某些新型的塗層技術或者更環保的陰極保護方案,雖然篇幅不一定是最長的,但重點都抓得很準。我個人比較有感的是,它對於「腐蝕評估」和「壽命預測」這部分的闡述,提供了非常實用的範例。以前我們在做專案規劃時,總覺得這些預測像是玄學,但書裡提供的那些統計模型和案例分析,讓整個過程變得有跡可循、有數據可依。不過,對於初學者而言,這部分的閱讀門檻確實有點高,很多術語需要搭配相關的ASTM或ISO標準去對照著看,否則很容易在迷宮裡打轉。但這也側面說明了,這本書的定位本來就不是給剛入門的「小白」,而是給已經累積一定知識,想要更上一層樓的專業人士。

评分

總體來說,這本書的風格就像一位經驗豐富、不苟言笑的資深工程師,他不會花時間跟你寒暄,只會丟給你最核心、最經過時間考驗的技術和知識。它的價值不在於「好不好讀」,而在於「多有用」。對於需要撰寫嚴謹技術文件、進行複雜系統維護規劃,或是從事材料研發工作的人員,這本書無疑是一座知識的寶庫,值得反覆翻閱,甚至可以說,它會隨著你的工作年資不斷增長其價值。我現在已經習慣把它放在辦公桌最順手的地方,遇到任何拿不準的防蝕難題,翻開它,總能找到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作為後盾。雖然價格不斐,但從它能提供的專業深度來看,這筆投資絕對是值得的,它提供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面對腐蝕挑戰時的信心與專業底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