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聲學(第八版) 

工程聲學(第八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白明憲 
图书标签:
  • 工程聲學
  • 聲學
  • 振動
  • 噪音控制
  • 聲學設計
  • 第八版
  • 工程技術
  • 物理學
  • 聲波
  • 傳聲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聲學」是指聲音的科學,泛指一切有關聲音的學問,本書作者有感於現今的社會裡聲學的應用重要性與日俱增,學術界與產業界對聲學相關課程需求日殷,但國內中文的聲學教材卻非常稀少,因此將自己十餘年的教學與研究經驗及課堂上的講義編著成書,希望對國內聲學教育盡綿薄之力。本書主旨在:1.提供學者及業界聲學的入門中文教材。2.建立初學者對聲學理論廣泛的基本觀念。3.介紹與聲學相關的各種應用。4.介紹主動式噪音控制的新科技。讀者在讀完本書後可輕鬆地建立對聲學的理論架構何實務基礎。

本書特色

  1. 提供學界及業界聲學的入門中文教材。
  2. 建立初學者對聲學理論的基本概念。
  3. 介紹與聲學相關的各種應用。
  4. 介紹主動式噪音控制的新技巧。
  5. 使讀者輕鬆地建立對聲學的理論架構和實務基礎入門。
现代声学原理与应用 作者: [虚构作者姓名]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称] 出版年份: 2023 年 --- 内容概要 本书《现代声学原理与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与时俱进的声学知识体系。它系统地阐述了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与控制的基本物理规律,并将其严谨地应用于现代工程和科学的诸多领域。本书的叙述风格力求清晰、逻辑严谨,注重理论的物理图像构建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 全书共分为七个主要部分,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应用的广泛内容。我们摒弃了传统声学教材中对特定、过时的工程案例的过度依赖,转而聚焦于跨学科领域中那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核心概念和先进的数学工具。 --- 第一部分:声学基础理论的再审视 本部分着重于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但采用现代物理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些经典概念。 1. 介质中的微扰运动与连续介质力学基础: 详细讨论了声波作为弹性波在流体和固体介质中传播的本构方程。重点分析了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声速的差异性及其温度、压力、密度的依赖关系,特别是对非理想气体和粘弹性介质的微小扰动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 2. 声场的描述与波动方程的解析解: 导出了三维亥姆霍兹方程(Helmholtz Equation)和非均匀介质中的声波方程。通过格林函数方法,系统推导了平面波、柱面波和球面波的详细解析解,并讨论了这些解在不同坐标系(直角、柱面、球坐标)下的适用性和边界条件处理。 3. 能量、功率与声强: 严格区分了声压与声粒子速度,引入了声能密度和声强向量的概念。对瞬时功率和时间平均功率进行了详细的积分分析,并讨论了声波在吸收、反射和散射过程中能量的耗散与转化机制。 --- 第二部分:声源的动力学建模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精确地描述和模拟各种物理声源的辐射特性。 4. 基本声源模型: 详细分析了单极子(点源)、偶极子(力偶)和四极子(应力源)的辐射特性。通过傅里叶变换和时域分析,阐明了不同类型的源在远场声压分布上的本质区别。 5. 行波与驻波的耦合系统: 探讨了管道、腔体等有限空间内声波的模式(Mode)理论。引入了输入阻抗的概念,并结合传输线理论,分析了亥姆霍兹共振器和法兰士共振器(Flanged Pipe)的精确声学阻抗特性。 6. 复杂声源的数值模拟基础: 介绍了基于有限元方法(FEM)和边界元方法(BEM)求解声辐射问题的基本思路。着重于网格划分策略、单元选择以及大规模矩阵方程的求解技术在声学计算中的应用。 --- 第三部分:声波的传播与环境影响 本部分探讨了声波在真实、复杂的介质中传播时所遇到的现象和规律。 7. 几何声学与射线追踪法: 在高频近似下,基于费马原理推导了声射线方程。详细演示了射线追踪法在复杂几何环境(如城市峡谷、隧道)中预测声能衰减和聚焦效应的应用。 8. 介质不均匀性与波动散: 分析了温度梯度、风场对声传播路径的弯曲效应,以及湍流引起的声能扩散(Scattering)。引入了大气边界层中的声传播模型,特别是近地面的浅声波导现象。 9. 室内声场理论的量化: 深入探讨了室内声学中的早期反射、混响和扩散问题。系统介绍了基于统计能量法(SEA)的复杂结构振动能流分析,并对比了以脉冲响应为基础的客观评价指标(如清晰度C80、中频衰减D40)的物理意义。 --- 第四部分:声的测量、分析与信号处理 本部分侧重于现代声学实验和数据获取的技术。 10. 麦克风与传感器理论: 详细剖析了动圈式、电容式(驻极体/电容)和光纤传感器的物理工作原理、频率响应特性及指向性控制。重点讨论了相干性测量对阵列性能的影响。 11. 噪声测量与统计分析: 阐述了时间平均、峰值、等效声级(Leq)和统计分布(L10, L90)的精确计算方法。强调了频率计权(A, C, Z)在不同噪声场景下的适用性。 12. 频域分析与谱方法: 系统介绍了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在声学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包括功率谱密度(PSD)的估计、线谱与宽带噪声的分离。讨论了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和小波分析在瞬态信号分析中的优势。 --- 第五部分:主动与被动声控制技术 本部分全面覆盖了噪声和振动的控制前沿技术。 13. 隔声与吸声的物理机制: 区分了隔声(质量定律、质量-弹簧-质量系统)与吸声(多孔材料的声阻抗与流阻率)。引入了入射角对吸声系数的影响,并分析了吸声结构(如亥姆霍兹共振器阵列)的设计原理。 14. 主动噪声控制(ANC)理论: 详细推导了自适应滤波算法(如LMS, RLS)在次级通道建模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反馈式与前馈式ANC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和性能局限性,特别是“反馈振荡”现象的避免策略。 15. 振动隔离与声辐射抑制: 讨论了机械系统中的阻尼器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修改结构刚度来改变共振频率,从而实现对结构声辐射的抑制。 --- 第六部分:水声学与非线性声学 本部分拓展了声学研究的边界,关注极端介质和高强度效应。 16. 水下声传播的特殊性: 探讨了海水中的声速剖面、声通道(如 SOFAR 通道)的形成机制,以及海底界面的反射和吸收特性。介绍了水声环境下的多径效应和干涉现象。 17. 气体中的非线性现象: 深入分析了克拉姆-科林斯方程(K-K Equation),讨论了高强度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谐波产生(Shock Wave Formation)和自聚焦现象。 --- 第七部分:声学传感与成像前沿 18. 声学超材料与负折射: 介绍了基于周期性结构和共振单元设计的超材料(Metamaterials)在声波操控方面的最新进展,例如零折射率结构和负刚度结构对声波的有效控制。 19. 声学成像技术: 阐述了相控阵超声(Phased Array Ultrasound)的基本原理,包括波束形成(Beamforming)和声学相干成像(Coherent Imaging)技术,及其在无损检测和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潜力。 --- 适用对象 本书适合于物理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材或参考书,也为从事声学、振动、噪声控制等领域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前沿视野。本书的深度要求读者具备扎实的微积分、微分方程和基础物理学知识。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聲場統御方程式
1-1 前 言
1-2 狀態方程式(equation of state)
1-3 連續性方程式(equation of continuity)
1-4 動量方程式(equation of momentum)
1-5 波動方程式(wave equation)
1-6 速度位能(velocity potential)
1-7 聲場能量密度(acoustic energy density)
1-8 聲速(speed of sound)
1-9 簡諧分析(harmonic analysis)
1-10 二階系統(second-order systems)
1-11 平面波(plane waves)
1-12 球面波(spherical waves)
1-13 分貝(dB,decibel)
習 題

第二章 反射與透射現象
2-1 前 言
2-2 流體間之透射:正向入射(normal incidence)
2-3 多層流體間之透射
2-4 斜向入射(oblique incidence)
2-5 流體與固體界面:吸音材料
2-5-1 單層界面:斜向入射
2-5-2 吸音材料(sound-absorbing materials)
2-6 隔音板(partition)
習 題

第三章 聲學輻射、散射與繞射
3-1 前 言
3-2 預備知識
3-2-1 脈動球(pulsating sphere)
3-2-2 赫姆茲方程式之固有函數展開
3-2-3 格林函數(Green's function)
3-2-4 聲學互易性(acoustic reciprocity)與簡單
聲源(simple sources)
3-3 基本聲源模型
3-3-1 偶極子(dipole)
3-3-2 陣列(array)
3-3-3 線聲源(cotinuous line source)
3-3-4 屏障活塞(baffled piston)
3-4 集中參數輻射模式
(lumped parameter radiation model)
3-5 聲場與結構互制現象
3-5-1 輻射阻抗(radiation impedance)
3-5-2 聲場與結構耦合
3-6 平板聲學輻射
3-6-1 平板彎曲振動
3-6-2 無限平板之聲學輻射
3-6-3 有限平板之聲學輻射
3-6-4 點激振無限平板的聲學輻射
3-7 散射(scattering)
3-8 繞射(diffraction)
習 題

第四章 管路與密閉空間聲場
4-1 前 言
4-2 一維管路聲場
4-2-1 管路聲場與共鳴現象
4-2-2 駐波(standing wave)與阻抗管
(impedance tube)
4-2-3 其他效應
4-2-4 號角(horn)
4-3 三維管路聲場:波導(waveguides)
4-4 三維密閉空間聲場(enclosed field)
習 題

第五章 機電聲類比與換能器原理
5-1 前 言
5-2 電路類比(circuit analogy)
5-2-1 機械系統
5-2-2 動性類比與阻抗類比間的轉換
5-2-3 聲學系統
5-2-4 基本換能機制
5-3 機電雙埠(electro-mechanical two-ports)
5-4 揚聲器(loudspeaker)
5-4-1 單體分析
5-4-2 單體響應
5-4-3 電阻抗與揚聲器常數量測
5-4-4 揚聲器性能評估
5-4-5 密閉音箱揚聲器
5-4-6 低音反射式設計
5-4-7 平面喇叭
5-5 麥克風
5-5-1 動圈式麥克風(moving-coil microphone)
5-5-2 靜電式麥克風(electrostatic microphone)
5-5-3 指向性麥克風設計(the design of the directional microphone)
5-6 壓電換能器(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習 題

第六章 聲學濾波器與消音器設計
6-1 前 言
6-2 赫姆茲共鳴器與機電聲類比
6-3 聲學濾波器(acoustic filter)與聲源等效電路
6-4 轉移矩陣(transfer matrix)
6-4-1 基本聲學單元
6-4-2 雙埠與聲學濾波器分析
6-5 反應型消音器實例
6-6 耗散型消音器
習 題

第七章 建築聲學
7-1 前 言
7-2 擴散聲場模式
7-3 直接聲場(direct field)與殘響聲場
(reverberant field)
7-4 聲功率量測
7-5 防音罩(enclosure)
7-6 透射損失(transmission loss)
7-7 音線法
習 題

第八章 噪音診斷與防治
8-1 前 言
8-2 噪音診斷(noise diagnostics)
8-2-1 噪音型態
8-2-2 噪音量測基礎
8-2-3 噪音量測指標
8-2-4 噪音源辨識(noise source identification)
8-2-5 氣動力噪音(aerodynamic noise)
8-3 噪音防治
8-3-1 噪音問題構成要素
8-3-2 防治對策與一般性原則
8-3-3 噪音診斷與防治流程
8-3-4 防治元件
習 題

第九章 主動噪音控制
9-1 前 言
9-2 ANC物理
9-2-1 消音機制
9-2-2 二次控制目標函數
9-2-3 ANC問題之複雜性
9-3 ANC控制系統分析與設計
9-3-1 標準控制架構
(standard control framework)
9-3-2 空間前饋結構
(spatially feedforward structure)
9-3-3 ANC結構的選擇
9-3-4 控制演算法
9-4 ANC系統實現
9-4-1 ANC系統架構
9-4-2 換能器位置與數量
9-4-3 系統識別
9-5 結論與展望
習 題

第十章 虛擬實境3D音訊信號處理
10-1 引 言
10-2 歷史回顧
10-3 3D聲場重現 (3D sound field reproduction)
10-4 聲場重現方式
10-5 建立三維自由聲場頭部轉移函數資料庫
10-6 HRTF合成演算法的發展
10-7 揚聲器聲場重現系統發展
10-8 房間響應之電子合成
10-9 高效率簡化技術
10-10 3D聲場重現DSP平台發展
10-11 3D聲場重現系統應用開發
10-12 結 論
習 題

中英文對照表
附 錄
A.介質特性
B.聲學實驗課程
C.聲學重要專書與期刊
參考文獻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81202
  • 叢書系列:大學機械
  • 規格:平裝 / 680頁 / 15.9 x 17.8 x 3.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八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從一個長期使用教科書的讀者角度來看,**圖表的清晰度和習題的設計**是衡量一本工程書品質的關鍵指標。我非常在意這第八版是否提升了圖文整合的質量。那些複雜的聲場分佈圖、頻譜分析圖,甚至是儀器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如果能用現代的印刷技術呈現得更加精緻、色彩層次分明,那麼閱讀體驗會大大加分。更重要的是習題部分,好的習題應該是要能真正訓練讀者思考「跨領域整合」的能力,而不是單純的代公式計算。我希望它能設計一些需要綜合運用多個章節知識的綜合題,例如:「針對某特定廠房噪音問題,請分別提出兩種主動降噪與被動隔音的解決方案,並比較兩者的成本效益分析。」如果書後能提供詳細的解答步驟(或者至少是關鍵步驟的提示),讓讀者可以在自學時隨時檢核,那它就真的是一本優秀的教學輔助工具,而不是一本束之高閣的參考書了。

评分

現在的環保意識抬頭,**建築聲學**已經不只是隔音這麼簡單了,它更關乎到室內空氣品質和使用者的舒適度(IAQ)。我特別關注這本教材對**室內聲場的分析與設計**有沒有獨到的見解。比方說,在音樂廳或演講廳的設計中,如何精確控制混響時間(RT60)和聲音的均勻分佈,這需要非常細膩的計算和模擬。如果書中能提供針對不同功能空間(如會議室、開放式辦公空間、醫院病房)的聲學設計黃金標準,並解釋這些標準背後的聲學物理機制,那就非常實用了。另外,我很想知道,它對於**結構振動傳聲**這塊的著墨深不深?因為結構傳遞的低頻噪音往往是最難處理的,它不僅僅是空氣傳播,更是透過牆體、樓板直接傳導。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套系統性的方法論,教導讀者如何從源頭(設備基礎)就開始有效抑制振動,而不是等到聲音都傳出來了才去試圖用吸音材料補救。

评分

身為一個對聲學有興趣的學習者,我最怕的就是教材寫得太「乾」!**好的工程書,它的章節安排和語言風格必須要有層次感和引導性。**我希望《工程聲學(第八版)》在內容的編排上,能夠先用簡潔的語言建立核心概念,然後再逐步深入到複雜的數學細節。這樣一來,初學者可以先建立一個宏觀的理解框架,不用一開始就被密密麻麻的希臘字母嚇跑。而且,既然是第八版了,我相信它一定有納入近幾年來聲學領域的新發展,例如**主動式噪音控制 (ANC)** 的最新演算法進展,或是微機電系統(MEMS)麥克風和感測器在聲學量測上的新應用趨勢。如果書中能夠穿插一些歷史背景的介紹,比如是誰在哪個時期奠定了某個重要理論基礎,這類人文性的補充,能讓艱澀的知識變得更有趣,讓讀者感受到這門學科的傳承與演進,而不只是一堆冷冰冰的公式堆砌。

评分

哎呀,這本《工程聲學》(聽說都出到第八版了,真有歷史厚度啊!)光看書名就讓人感覺到一股紮實的學術氣息,但老實說,對於我們這些常常在工地跑、跟機台打交道的人來說,純理論的東西有時候讀起來還是有點門檻的。我比較關注的是,書裡會不會花比較多篇幅在探討**實際的振動控制與降噪技術**的應用案例。例如,假設我們在設計一個新的工廠空間,怎麼樣根據現場的結構特性,去計算最佳的吸音材料鋪設位置和厚度?這套書的論述邏輯,是傾向於從基礎的波動方程式出發,一步步推導到實務上的設計參數嗎?我希望它能提供足夠多的圖表和實例,畢竟光看數學公式是會讓人頭昏腦脹的。如果它能更貼近台灣本地的法規要求,像是噪音污染防制法規中對不同區域(工業區、住宅區)的噪音標準,並提供相對應的設計規範,那對我們這些現場工程師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不然,光是學了一堆理論,卻不知道怎麼套用到台灣的實際場景,那讀起來的實用性就會大打折扣,變成純粹的學術研究參考書了。希望第八版在這一塊有加強,讓讀者能把學到的知識「接地氣」一點。

评分

說真的,現在的工程領域,光是「聲學」兩個字還不夠,很多專案都會要求整合到更複雜的系統裡,比如結合了**熱力學**或是**流體力學**的聲學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挑戰。我很好奇,這本第八版在處理「聲學傳播」的部分,有沒有深入探討**非線性聲學**的現象?特別是在高功率聲源的環境下,例如某些特殊的工業超音波設備或大型機械,聲波的行為已經不再是線性的簡諧運動了,這時候傳統的線性模型就失效了。如果書裡能提供一些處理高強度聲場的數值模擬方法,像是採用有限元素法(FEM)或邊界元素法(BEM)的進階應用,並且附帶一些軟體操作的指引(哪怕只是概念性的說明),那就太棒了。因為現在業界都強調數位化轉型,單靠筆算早就跟不上時代了。如果它還能順帶提及一些**聲學成像技術**的原理,例如如何利用聲波去探測結構缺陷,那這本書的價值性就會直線上升,不再只是傳統的噪音控制手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