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WORKS 2022基礎範例應用 

SOLIDWORKS 2022基礎範例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許中原 
图书标签:
  • SOLIDWORKS
  • 2022
  • 机械设计
  • CAD
  • 教程
  • 入门
  • 实例
  • 工程制图
  • 三维建模
  • 软件操作
  • 基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以SOLIDWORKS 2022為主要操作介面編寫而成,強調由範例中學習指令操作,並在過程中說明各種指令,書中分為 SOLIDWORKS 簡介、基材伸長與除料、旋轉與複製、參考幾何、零件顯示與視角方位、模型組態、掃出與曲線、進階特徵、組合件、工程視圖與註記、鈑金、eDrawing等12個章節,跳過一般書籍的繪製草圖章節,直接在建模過程中說明草圖繪製技巧,依使用過程循序漸進的導入新功能與技巧。

本書特色

  1.本書是以SOLIDWORKS 2022的操作介面為主,章節編寫以循序漸進方式,從零件伸長、除料、旋轉、參考平面、檢視、掃出、疊層拉伸、鈑金、組合件到工程圖作一有系統性的剖析與學習路程編排。

  2.本書強調從範例中學習指令操作,並在每個步驟中說明指令用法,讓讀者能從建構模型的程序中,學會指令操作及建模概念。並在每一章節後面,並提供適當的練習題供讀者作為練習之用。

  3.書中所需的零組件參考檔、教學檔、作業練習完成檔以及教學範例及大部份練習檔所錄製操作步驟的教學影音檔,皆附於QR Code中,以加快讀者參考學習。

  4.對於想參加「電腦輔助立體製圖」丙級檢定的讀者,QR Code中皆附有零件的3D Pdf檔及工程圖的Pdf檔;也提供所有零件建構與工程圖解答的教學影音檔,供讀者參考使用。

  5.本書以範例教學步驟漸進方式,提供給SOLIDWORKS的初學者學習,或高職、大學、科大「電腦輔助製圖」、「電腦輔助繪圖」、「3D電腦繪圖」、「3D列印」等課程,每週3堂一學年或每週6堂一學期教學之用。

  6.在QR Code中也內含第12章所需要用到2022版X64的e-Drawing viewer以及觀看影片所需的K-Lite_Codec_Pack_Mega安裝程式。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名为《SOLIDWORKS 2022基础范例应用》的图书的简介,内容将不包含该书的任何信息,而是围绕一个假设的、不同主题的图书展开,并力求详实和自然。 --- 3D建模与仿真技术前沿:CATIA V5与结构强度分析实战指南 作者: 资深工程师团队 出版社: 科技创新出版社 预计页数: 850页 目标读者: 机械设计初学者、希望提升复杂曲面设计能力的设计工程师、准备进行有限元分析(FEA)验证的研发人员。 丛书背景与定位 在现代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三维(3D)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本指南聚焦于达索系统(Dassault Systèmes)旗下的旗舰级三维设计平台——CATIA V5,并深度结合MSC.Nastran或Abaqus等主流有限元分析工具,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从概念设计到产品验证的完整技术链条。 不同于侧重于基础实体建模操作手册,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传授高级曲面设计策略、复杂的装配体管理技巧,以及严谨的工程仿真思维。我们深知,对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模具制造等对精度要求极高的领域,仅仅掌握“如何画出”零件是不够的,更关键的是要理解“如何让它在真实工况下可靠工作”。 第一部分:CATIA V5 数字化设计精要(约400页) 本部分将彻底摒弃传统的菜单式操作罗列,转而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以一个完整的复杂机械结构(例如,一个多级变速箱壳体或一个仿生结构件)作为贯穿始终的项目案例。 第一章:参数化建模的深层理解 本章不只是介绍“草图绘制”功能,而是深入探讨约束集(Constraint Sets)的逻辑构建。我们将详细解析如何利用多重参考系(Datum Feature Sets)来稳定复杂的几何关系,避免模型在参数修改时发生“几何崩溃”。重点攻克Know-How驱动设计的理念,即如何将设计者的经验和设计意图固化到模型参数中,实现高度的自动化设计迭代。 第二章:高级曲面建模大师进阶 这是本书的重中之重。曲面设计是CATIA V5的传统强项。本章将深入讲解G2/G3连续性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区分光顺度(Continuity)与曲率(Curvature)的关系。我们将详细剖析拉伸(Sweep)、截面(Loft)以及多截面复杂曲面(Multi-Section Surface)的控制技巧。针对汽车外覆盖件和流线型工业产品,我们会系统演示如何运用曲线网络(Wireframe & Surface Design)模块中的可变截面肋(Variable Sweep Rib)和边界混合(Boundary Blending)功能,确保曲面的视觉美感与工程性能的完美结合。 第三章:大型装配体的管理与优化 对于包含数百甚至数千个零件的复杂产品,效率和性能是挑战。本章会教授如何运用CATIA V5的产品结构树(P-Structure Tree)进行高效管理,包括部件替换(Part Swapping)和轻量化表示(Lightweight Representation)的应用。我们将讲解波形装配(Wave Linking)的风险控制,以及如何利用性能分析工具(Performance Advisor)识别和优化装配体中潜在的延迟加载问题。 第二部分:从几何到物理——工程仿真与验证(约450页) 仅仅绘制出3D模型是远远不够的。本部分旨在弥合CAD建模与CAE分析之间的鸿沟,重点放在结构强度、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 第四章:CAE前处理与网格技术精研 本章聚焦于将CATIA模型导入主流FEA求解器(如Nastran或Abaqus)后的关键步骤。我们将详细阐述几何清理(Geometry Cleanup)的重要性,包括如何有效处理小特征(Sliver Elements)和重叠面。在网格划分(Meshing)部分,本书不满足于自动划分,而是深入讲解高质量四面体网格(Tetrahedral Meshing)的生成策略,以及壳单元(Shell Elements)与实体单元(Solid Elements)的适用性选择标准。特别强调了接触面(Contact Definition)的预处理和选择合适的接触类型(如粘接、无穿透、摩擦等)对求解精度至关重要。 第五章:线性静力学分析的深入应用 线性静力学是所有结构分析的基础。本章将构建一个包含载荷(Loads)、边界条件(Boundary Conditions)和材料属性(Material Properties)的完整分析流程。我们不仅会演示如何施加均布载荷和点载荷,还会详细讲解压力载荷、惯性载荷在不同坐标系下的应用。在结果解读方面,我们将超越简单的最大应力值查看,着重分析Von Mises等效应力云图与最大主应力的区别,并结合位移场来判断结构变形是否符合预期设计目标。 第六章:模态与屈曲分析的工程实践 对于任何承受动态载荷或需要考虑固有频率的结构,模态分析(Modal Analysis)是必须掌握的技能。本章会解释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与特征频率(Eigenfrequencies)的关系,并指导读者如何通过调整约束条件(如固定、简支)来观察结构刚度的变化。随后,我们转向屈曲分析(Buckling Analysis)。我们将通过一个经典案例(如细长柱的欧拉屈曲)来演示线性屈曲和非线性屈曲的设置差异,帮助读者理解结构的临界载荷点,这对薄壁结构件的设计安全至关重要。 总结与工具链整合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工程师建立一套“设计-验证-优化”的闭环工作流。它不仅仅是一本软件功能手册,更是一本结合了高级三维几何思维与严谨工程力学验证的实战参考书。通过对CATIA V5复杂曲面能力的深度挖掘,结合前沿的有限元分析技术,读者将能够自信地应对行业中最具挑战性的设计任务。本书的实战案例均源自工业实际项目,保证了所学知识的即时可用性与前瞻性。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1 SOLIDWORKS簡介
1-1 SOLIDWORKS公司簡介
1-2 SOLIDWORKS軟體的特點
1-3 第三方軟體─SOLIDWORKS的黃金伙伴(Golden Partner)
1-4 安裝SOLIDWORKS 2022
1-5 SOLIDWORKS產品的啟用
1-6 停用使用許可
1-7 操作介面簡介
1-8 儲存/還原設定
1-9 搜尋

CH2 基材伸長與除料
2-1 SOLIDWORKS
2-2 了解3D空間
2-3 草圖繪製
2-4 畫線、刪除與修剪
2-5 第一個零件
2-6 草圖定義與限制條件
2-7 特徵與特徵工具列
2-8 特徵管理員
2-9 伸長與除料
2-10 弧與圓
2-11 鏡射與對稱
2-12 薄件特徵
2-13 多重輪廓草圖與共享草圖
2-14 公制與英制
2-15 綜合練習

CH3 旋轉與複製
3-1 旋轉與旋轉除料特徵
3-2 環狀複製排列
3-3 鏡射
3-4 直線複製排列
3-5 草圖導出複製排列
3-6 表格導出複製排列
3-7 變化複製排列
3-8 薄殼與肋
3-9 複製與貼上草圖

CH4 參考幾何
4-1 參考幾何
4-2 基準面
4-3 基準軸(Axis)
4-4 共用值(連結數值)
4-5 數學關係式(Equations)
4-6 螺紋
4-7 綜合練習

CH5 零件顯示與視角方位
5-1 檢視
5-2 選擇濾器
5-3 鍵盤快速鍵
5-4 視角方位(View Orientation)
5-5 色彩及光學
5-6 外觀、全景與移畫印花
5-7 指定材料
5-8 零件的顯示
5-9 量測
5-10 模型中的剖面視角

CH6 模型組態
6-1 模型組態概要
6-2 設計表格
6-3 綜合練習

CH7 掃出與曲線
7-1 掃出(Sweep)
7-2 3D草圖
7-3 螺旋曲線與渦捲線
7-4 合成曲線
7-5 投影曲線
7-6 分割線
7-7 綜合練習

CH8 進階特徵
8-1 導出草圖
8-2 修正草圖
8-3 疊層拉伸
8-4 彎曲
8-5 曲面
8-6 綜合練習

CH9 組合件
9-1 組合件(Assemblies)
9-2 加入零組件
9-3 結合
9-4 智慧型結合條件
9-5 進階結合類型
9-6 使用零件模型組態
9-7 組合件的爆炸視圖
9-8 機械結合
9-9 在組合件中產生零件(由上而下設計)
9-10 熔珠

CH10 工程視圖與註記
10-1 設定工程圖範本
10-2 工程圖選項設定
10-3 工程圖頁與圖頁格式
10-4 工程圖頁屬性
10-5 產生工程視圖
10-6 工程視圖顯示型式
10-7 模型視角
10-8 區域深度剖視圖
10-9 中心註記
10-10 剖面視圖
10-11 裁剪視圖
10-12 輔助視圖
10-13 旋轉剖面
10-14 移轉剖面
10-15 表面符號、公差配合與幾何公差
10-16 組合件工程圖
10-17 熔接符號
10-18 列印工程圖
10-19 綜合練習

CH11 鈑金
11-1 鈑金
11-2 基材凸緣
11-3 鈑金特徵
11-4 斜接凸緣
11-5 邊線凸緣
11-6 成形工具
11-7 平板型式編修
11-8 轉換零件為鈑金零件
11-9 綜合練習

CH12 eDrawing
12-1 eDrawing
12-2 產生eDrawing檔案(eDrawings Publishers)
12-3 開啟檔案
12-4 eDrawing視窗
12-5 檢視
12-6 動畫
12-7 剖面
12-8 量測
12-9 物質特性
12-10 壓印
12-11 檢視工程視圖
12-12 檢視組合件
12-13 標示評論
12-14 輸出檔案格式
12-15 下載網站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82391
  • 叢書系列:大專機械
  • 規格:平裝 / 640頁 / 19 x 26 x 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厚厚的書擺在桌上,光看封面就覺得很有份量,對於初學者來說,或許會有點望之卻步。我個人是那種喜歡邊做邊學的類型,所以對於這種強調「基礎範例應用」的書籍特別感興趣。畢竟理論再多,不如實際動手畫幾個零件來得實在。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老到的師傅,耐心地手把手帶領我從最基礎的草圖、特徵建立開始,一步步熟悉操作介面,理解設計邏輯。書裡應該會涵蓋許多基礎的零件建模,像是螺絲、墊片、齒輪這類常見物件的製作流程吧?我很想知道,它會不會深入講解參數設定的訣竅,讓我未來在修改設計時能事半功倍,而不是改一個地方,牽動全身,最後搞得一團亂麻。如果能附帶一些實務上的小技巧,例如如何有效率地管理樹狀結構,或者快速應用陣列、鏡射等功能,那就更完美了。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打好我未來進階學習的穩固地基,讓我不再對軟體感到手足無措。

评分

對於我這類屬於「視覺學習者」的讀者來說,圖片的清晰度和編排的邏輯性是決定閱讀體驗的關鍵要素。一本好的基礎應用書,其截圖必須要清楚標示出滑鼠點擊的路徑、功能選項的選單位置,甚至是快捷鍵的提示。如果書中能用不同的顏色或粗體字來突顯關鍵的輸入數值或選擇的選項,那就非常友好了。我還在乎的一個點是,範例的複雜度是否能循序漸進地讓讀者建立信心。也許前幾個章節是純粹的草圖練習,接著進入單一特徵的建立,然後才開始組合多個特徵來完成一個完整的零件。如果結構設計得能讓人一眼看出「這是從最簡單的概念開始擴展」的,那麼讀者在遇到困難時,也能快速回溯到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總而言之,清晰、直觀、邏輯嚴謹的圖文編排,是讓一本基礎範例書真正發揮其教育功效的必要條件。

评分

說真的,學軟體最怕的就是「半桶水晃呀晃」。基礎要打得扎實,但又不能過於冗長乏味。我希望這本範例書的設計案例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挑戰性」。如果所有範例都只是簡單的長方體、圓柱體疊加,那學完之後,面對真實世界的複雜零件依然束手無策。我期待看到一些包含多種特徵的綜合性範例,例如需要用到掃描填料(Sweep)、混成(Loft)、以及複雜的拔模(Draft)處理的結構件。更重要的是,我不只要求學會「畫出來」,更希望理解「為什麼要這樣畫」。例如,在設計需要注塑成型的塑膠件時,書中是否會提醒我們注意壁厚的均勻性、澆口的位置預留,或是脫模斜度的要求?如果範例之間能形成一種知識體系的遞進,從單純的幾何建模,逐漸過渡到考慮製造可行性的設計,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遠超過一本純粹的軟體教學書了。

评分

對於一個長期使用舊版軟體,這次決定升級到 2022 年版本的用戶來說,軟體介面的細微調整和新功能的導入是我最關心的部分。雖然基礎的操作邏輯不變,但畢竟人機互動的習慣需要重新建立。這本書如果能明確標示出與前幾個版本相比,哪些地方的操作流程有了顯著變化,或者哪些 2022 新增的工具被應用到範例中了,那將會省去我大量自行摸索的時間。舉例來說,2022 版本在曲面處理或鈑金模組上或許有些效率提升,如果基礎範例能恰當地穿插這些新工具的使用場景,那就值回票價了。我不希望它只是一本 2022 年版本的「換皮」操作手冊,而是能真正引導讀者掌握新版本帶來的設計優勢。此外,對於圖檔管理和協作流程的基礎介紹,也是衡量一本實用書籍的標準之一,希望書中能對此有所著墨,畢竟在現代設計環境中,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评分

坦白說,現在市面上的 CAD 教材多如牛毛,要挑到一本真正「接地氣」的實在不容易。很多書籍內容編排得像是教科書一樣生硬,每個指令都列得清清楚楚,但就是少了點「為什麼要這樣做」的設計思維。我比較期待這本《SOLIDWORKS 2022基礎範例應用》能真正將操作步驟與實際的工程應用連結起來。例如,當我們在畫一個機殼的邊角結構時,它會教我們用圓角(Fillet)還是倒角(Chamfer)?這背後牽涉到的是應力分析和後續加工的考量,如果書中能融入這些背景知識,哪怕只是簡單提一下,都能讓學習更有層次感。我尤其關注它在處理組合件(Assembly)方面的範例深度。基礎應用固然重要,但設計的精華往往在於如何把各個零件組裝起來,並確保它們之間能正確干涉或配合運動。如果書中能展示如何運用智慧型組件、各種約束條件的設定訣竅,那對於我這種剛從單一部件設計跨入系統整合的學習者來說,絕對是極大的助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