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元宇宙:解放自己,擴增夢想的次元

登入元宇宙:解放自己,擴增夢想的次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相均
图书标签:
  • 元宇宙
  • 虚拟现实
  • Web3
  • 未来科技
  • 个人成长
  • 梦想实现
  • 创新思维
  • 数字身份
  • 沉浸式体验
  • 科技趋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YES24網路書店2021讀者票選年度之書,9.1顆星好評!
★韓國上市兩個月,熱銷超過30,000本,至今已再版超過120刷。
★三星、LG、現代汽車、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等超過200家企業爭相徵詢建議的元宇宙權威!
★寫給每個人的未來之書,登入元宇宙世界旅行與生活的最佳指南。
★收錄作者5篇原創短篇小說,元宇宙也有陰暗面與副作用。

開拓嶄新世界的機運
看見每個人獨有的宇宙

  Facebook直接改名Meta宣誓投注在元宇宙的決心;
  Nvidia的創辦人黃仁勳宣稱元宇宙來了(The Metaverse is coming.),經濟規模終將超越現實世界;
  微軟、亞馬遜、Google、Apple、三星、LG、騰訊也爭相佈局。

  一夕之間,社群平台與各種媒體都在討論元宇宙(Metaverse),元宇宙到底是什麼,與個人生活有何相關?它是否只是企業巨頭競逐的遊樂場,是存在於另一個世界的喧囂?它從何而來,將往何處去?我們能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歡迎光臨元宇宙時代,我們都早已被註冊帳號,一起成為元宇宙的探險家吧!

  韓國首屈一指的「元宇宙」專家金相均將在本書中擔任你專屬的響導,用任何人都能輕易理解的語言導覽何謂 元宇宙,你手上握有四張旅遊門票,準備好一起出發前往一個全新的地球──數位虛擬的地球了嗎?雖然可能會稍微有點頭暈,但那只是初次接觸陌生事物時會發生的類似悸動的自然現象,所以無須害怕,希望你能完成這趟元宇宙的旅程。

  曾用過手機抓精靈寶可夢嗎?曾經開車時將導航地圖投影在擋風玻璃上嗎?
  ──你正在體驗擴增實境元宇宙(Augmented Reality,AR)
  曾將美食照上傳到Instagram嗎?有沒有看過韓國綜藝《我獨自生活》呢?
  ──你正在體驗生活日誌化元宇宙(Life Logging)
  用過Google Maps環遊世界嗎?加入過偶像歌手的官咖嗎?曾透過Airbnb預約住宿?
  ──你正在體驗鏡像世界元宇宙(Mirror World)
  玩過魔獸世界、動物森友會等線上遊戲嗎?看過史匹柏的電影《一級玩家》嗎?
  ──你正在體驗虛擬世界元宇宙(Virtual World)

  本書除了說明 元宇宙 如何一點一滴改變我們的生活,作者更進一步以韓國各產業界為例,舉出各家公司能如何利用此項科技的提案發想,強調縱使非科技公司,也能在了解後活用 元宇宙 以創造驚人效益,即使是非韓國本土企業也值得借鏡參考。

  未來將是與元宇宙共存的時代,我們也早已生活在各種元宇宙之中。

  我們在住家、職場、街頭和餐廳等場所,都會遇到相近世代或是不同世代的人,雖然好像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個空間、同一個地球上,但實際上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中,有多少人和你生活在同一個元宇宙裡?

  「我的小孩一看到我就躲開。我不曉得我的另一半都在想些什麼。最近的學生好像從外星來的孩子。這幾年的新進職員彷彿只有身體待在公司。」你如果曾經有過這些念頭,請你試著深入思考看看,你和那些人之間是否有共享的元宇宙。

  即使一片明亮也有光照不進來的地方,元宇宙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

  兼具小說家身分的金相均教授,也以自己原創的5篇短篇小說邀請大家一起思考元宇宙的陰暗面──只要戴上就能把眼前的對象變成夢中情人的隱形眼鏡、

  有人將元宇宙當作新的工作平台、有人將元宇宙當作新的遊樂場,也有人將元宇宙當作遠離現實的一個方法。金相均教授也發出警言:「元宇宙應該是拓展人類生活的領域,而非成為某人的避難所、某人的收容所。」提醒大眾除了擁抱新科技,亦不可偏廢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才能在享受更便利、更多采多姿生活的同時,不被不當利用科技的部分群體反噬。

  隨著covid-19疫情讓人們的物理接觸減少,我們已越來越難以不去接觸虛擬世界,而人類是社群動物,不可能獨活;所以元宇宙不只代表著一個集體虛擬共享世界,未來的趨勢,也是人們未來的生活方式。

名人推薦

  知識型YouTuber  Cheap
  驚喜製造 共同創辦人  林業軒、陳心龍
  HowHow  陳孜昊
  北科大元宇宙 XR 研發中心主任 曹筱玥
  加個零社群觀察  張嘉玲
  臺師大設計學系特聘教授 黃心健
  電獺集團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謝綸
  (按姓氏筆畫排列)
  聯合推薦

各界盛讚

  「你或許了解How哥宇宙,但你了解元宇宙嗎?趕快買這本《登入元宇宙》吧!」──HowHow  陳孜昊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總是非常生動地看見並體驗到他所說的未來,甚至都起了雞皮疙瘩。與其說是推薦,我真的很想跟金相均教授說聲謝謝,感謝他讓我有這樣的體驗。」──金慶日(김경일),《智慧的心理學》作者、認知心理學家&亞洲大學心理學教授

  「《元宇宙》確實呈現出手機智人文明的細節和未來的方向。我建議期許自己有個成功的未來的人,或是想要有智慧地開發自我潛能的人,都一定要登陸元宇宙,嶄新的宇宙正在等待你。」──崔在鵬(최재붕),《手機智人》作者&成均館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

  「現在是該為後數位時代做準備的時候了。然而,這本書卻對在這種時代製作文化內容的我們提問:「目前為止你們做了什麼,現在正在做什麼,往後又該做什麼?你們有煩惱過這些問題嗎?」──金俊秀(김준수),SBS綜藝本部製作人&《叢林的法則》企劃

  「希望讀者能透過本書看見嶄新的世界、看見每個人獨有的宇宙。為了讓人在新常態時代旅行而誕生的嶄新數位導覽書《元宇宙》。」──鄭民植(정민식),CJ E&M tvN製作人&《為你讀書》、《怎麼辦大人》、SAPIENS STUDIO總企劃
《数字文明的浪潮:重塑个体与社会的边界》 引言:新时代的哲学思辨 我们正站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技术的迭代速度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模式和社会结构。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技术平台的应用指南,而是深入探讨数字信息革命对人类心智、伦理体系乃至国家治理带来的深层冲击与重塑。我们试图穿透技术表象的迷雾,探究在数据洪流中,个体如何维护其自主性,以及社会如何构建新的共识与秩序。 第一部分:认知革命与心智疆域的扩张 第一章:信息的熵增与心智的负担 在传统信息稀缺的时代,知识的获取是稀缺资源,心智资源主要用于记忆和理解。然而,进入信息爆炸的纪元,我们面临的挑战已不再是信息匮乏,而是信息过载——即认知的熵增。过量的、碎片化的信息流,正在不断稀释我们的注意力资源,并可能导致决策能力的退化。本章将分析这种信息环境如何重塑我们的思维习惯,从深度阅读转向快速浏览,从逻辑推演转向模式识别。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心智模型和批判性思维工具,在信息洪流中构建个人的“认知防火墙”。 第二章:算法的肖像与自我认知的重构 算法已不再是单纯的工具,它们正在成为我们感知世界、理解他人的中介。从推荐系统到搜索引擎的结果排序,算法无形中勾勒出了我们“应该看到什么”的现实图景。这种“算法肖像”对个体身份认同产生了微妙而持久的影响。当我们的兴趣、观点甚至情感反应都受到推荐机制的潜移默化影响时,我们如何界定“真实的我”与“算法塑造的我”?本章将深入剖析推荐逻辑背后的偏见与激励机制,并呼吁对数据驱动的自我认知进行审慎的反思。 第三章:连接的悖论:疏离与超级社群 互联网极大地增强了连接的可能性,理论上,个体能够轻易地找到全球范围内的同好群体。然而,这种普遍的连接性似乎并未带来普遍的亲密感,反而加剧了某些形式的社会疏离。虚拟社群的形成,往往基于高度同质化的兴趣点,形成了“回音室”效应。本书将分析这种新的社群结构如何影响社会凝聚力,探讨在超级连接时代,如何培养真正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平衡数字身份与物理存在的归属感。 第二部分:权力与治理的数字化转型 第四章:数据的权杖:主权与数字劳工 数据已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和地缘政治的关键筹码。对大数据的控制权,正在重塑传统的权力结构。企业通过数据积累的垄断优势,挑战着传统的市场监管框架。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我们作为数据“贡献者”的身份——我们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互动,都在为庞大的数据生态系统贡献价值,但这种价值的回馈机制却常常不透明。本章将讨论数字时代的“劳动”概念,并探究如何建立公平的数据所有权和收益分配模型。 第五章:透明度的幻象与数字威权主义的潜在风险 监控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使得政府和机构对社会运行的掌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度。一方面,这带来了提升公共安全和效率的承诺;另一方面,它也构成了对公民自由和隐私的根本性威胁。我们将审视“全景敞视主义”在数字时代的变体,分析利用大数据进行社会信用评估、行为预测等机制的潜在风险,并探讨如何在追求效率与维护基本权利之间划定清晰的边界。 第六章:跨越国界的治理挑战:数字主权与全球协同 信息和资本的流动性极大地削弱了传统民族国家的物理边界。网络安全、数据跨境流动、数字税收等议题,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焦点。各国在制定技术规范和伦理标准时,往往出现冲突与壁垒。本章将分析数字空间如何成为新的国际竞争场域,并探讨在去中心化技术与国家监管需求并存的背景下,构建有效的全球数字治理框架所需的原则和路径。 第三部分:伦理重塑与未来的人性定位 第七章:智能体的崛起与人类独特性的坚守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创造性、决策辅助等领域展现出的能力,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人类智能”的定义。当机器可以模仿甚至超越人类的某些认知功能时,我们的核心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何在?本书将超越对技术奇观的盲目崇拜,聚焦于人类独有的情感深度、道德直觉和非理性创造力,探讨在人机共存的未来,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和珍视这些“人性特质”。 第八章:伦理嵌入:从代码到法律的道德鸿沟 技术的进步总是快于伦理规范的建立。许多新兴技术在被广泛应用之前,其潜在的社会危害往往是未知的或被低估的。本书主张,伦理思考必须从开发阶段就嵌入技术设计之中,而非事后补救。我们将分析“技术中立性”的神话,强调开发者、政策制定者和使用者共同承担的道德责任,并提出建立敏捷、前瞻性的伦理审查机制的必要性。 第九章:重建意义的锚点:面向未来的审慎乐观 面对颠覆性的技术变革,恐慌和逃避都不是出路。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读者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塑造者。真正的解放并非在于沉溺于虚拟的构建,而在于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工具的本质及其局限性,从而有意识地选择技术的使用方式。我们必须在全球化、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化的浪潮中,重新锚定人类的核心目标——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公平的社会结构,以及更富有人文关怀的未来。 结语:在流变中保持清醒的航向 数字文明的航程已经开启,我们不能指望回到过去。这本书旨在提供一套思考的框架,帮助每一位身处信息时代的人,辨识前方的暗礁,掌握修正航向的工具,确保技术的发展最终服务于人类福祉的宏伟目标。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金相均 김상균


  韓國首屈一指的「元宇宙」專家。現任職韓國慶熙大學的金相均教授,定不下來又克制不了好奇心,因而遊走在許多不同的領域,四處探索。

  大學時期學習機器人學,卻在研究所及博士階段分別投入工業工程及認知科學研究,也曾投入教育工學,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將活用興趣的激勵機制以及遊戲機制套用在教育、企業經營和行銷當中。

  大體上就是在研究如何讓使用者移動至元宇宙並沉浸在其中。金相均教授以此主題為中心,並憑藉著獨特的跨域經驗參與了三星、LG、GS、現代汽車等集團、國家公務員人才開發院、中央教育研修院、食品醫藥品安全處、韓國科學創意財團、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等公家機關,以及國外教育和製造業的企劃,並在廣播、講座等各領域積極推廣介紹元宇宙。

  近二十年與產業界緊密結合的研究生活讓金相均深刻體會科技潮流之快速變動,及其對大眾日常生活看似不經意卻意義非凡的影響,希望能透過自己的第一手觀察,將知識和經驗分享給亟欲了解我們所活著的當下及未來的讀者。

  「我透過元宇宙和遊戲化為人們帶來新的體驗。嶄新體驗會在他們腦中掀起漣漪,當波瀾變大,心靈就會產生移動,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巨大的影響。這種變化改變了個人生活,組織未來,以及世界。打動人心,Mind Mover是我的身份。」金教授如是說。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登入元宇宙:解放自己,擴增夢想的次元(메타버스:디지털 지구, 뜨는 것들의 세상)》、《遊戲人(게임 인류:메타버스 시대, 게임 지능을 장착하라)》、《金相均教授的元宇宙》(김상균 교수의 메타버스)》;《記憶交易所(기억 거래소)》(小說,KBS買下影視版權)和《別再教了,趕快玩吧!(가르치지 말고 플레이하라:인적자원개발 게이미피케이션)》等書。

  聯絡信箱 : saviour@khu.ac.kr
  website : www.mindmover.guru

譯者簡介

張雅眉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喜歡透過工作傳遞生活的價值,因此在畢業後帶著熱忱踏入翻譯與教學的行業。主要翻譯領域有藝術、文化、飲食等,譯有《白》(韓江)、《薩哈公寓》(趙南柱)、《三十三歲的逆襲》(徐妍珠)等書。
 
  敬請賜教:alove10th@gmail.com

彭翊鈞

  曾任韓文翻譯與韓文編輯。
  出於對文字的熱愛和執著,希望透過翻譯這扇窗看見不同領域的世界。
  接觸的領域涵蓋心理勵志、親子教養、生活風格、商業理財等。

  聯絡信箱:angie15202003@gmail.com

图书目录

PART1 當人類遷徙至數位地球

1-1 嶄新的世界,數位地球:逐漸移動到元宇宙的生活
1-2 數位行星改造,在元宇宙裡:打造神人的遊樂場
1-3 X、Y、Z世代:你與誰共享同個元宇宙?
1-4 多元的溝通方式:在元宇宙裡重新學習說話
1-5 登陸數位地球的四張門票:一起到元宇宙旅行吧!

PART2 擴增實境世界:在現實中套上幻想效果及便利性

2-1 現實世界+幻想+便利=擴增實境
2-2 只採用0.005%的資訊:用擴增實境喚醒懶惰的腦
2-3 退化的智人:無字幕影片的沒落
2-4 玄彬&朴信惠的元宇宙: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
2-5 21世紀的《鳳伊金先達》 :Niantic地球占地遊戲
2-6 可口可樂的瞬間移動裝置:在新加坡下雪
2-7 竊盜大賽,偷到就是你的:藝術系列酒店的爆紅企劃
2-8 花錢把自己關入監獄的Z世代:密室逃脫
2-9 藉由擴增實境誕生的另一個我:SNOW&ZEPETO
2-10 擴增實境打造的智慧工廠:空中巴士(Airbus SE)&BMW
2-11 元宇宙的未來和陰暗面#1:擴增實境玫瑰色濾鏡

PART3 生活日誌化的世界:將你我的生活複製到數位空間

3-1 現實的我-不想給別人看見的我+理想的我=生活日誌化世界
3-2 在元宇宙中朋友的意義:人生的同伴v.s旅行的同伴
3-3 元宇宙裡的史金納箱:受傷大腦的休憩處
3-4 全速奔馳的大腦:在元宇宙裡快上40%的時間
3-5 在元宇宙中協作成長的群體:我們是互相幫助的蠢螞蟻
3-6 21世紀的哲基爾和海德:多重角色融合的現代人生
3-7 在元宇宙中不會落單:社群媒體的黑暗效應
3-8 從《人間劇場》到《我獨自生活》
3-9 分享個人故事的元宇宙:作業不用寫,Vlog一定要拍
3-10 Facebook和YouTube的興盛 v.sCyworld的倒台
3-11 社群媒體的可控制性:我隨時都能把你刪掉!
3-12 吃下全世界運動大數據的Nike元宇宙
3-13 元宇宙的未來和陰暗面#2:YouTube之後是ViewTube
3-14 元宇宙的未來和陰暗面#3:大腦之旅

PART4 鏡像世界:將世界複製到數位空間

4-1 現實世界+效率+擴展=鏡像世界
4-2 猴子吃花生時的腦:鏡像神經元
4-3 Google為什麼要製作地圖?鏡像世界的基礎架構
4-4 微軟花費25億美元收購的元宇宙:《當個創世神》
4-5 沒有房間的酒店:Airbnb
4-6 不開伙的餐廳:外送民族
4-7 比哈佛更難考的大學:密涅瓦大學
4-8 零接觸的世界,大家的教室:Zoom
4-9 透過區塊鏈形成的鏡像世界:《Upland》
4-10 94.4%的韓國人移居進駐:Kakao宇宙
4-11 建立最龐大的實驗室:創造出愛滋病疫苗的元宇宙
4-12 映照出悲傷的鏡子:《癌症似龍》
4-13 元宇宙的未來和陰暗面#4:《粉紅色平等》

PART5 虛擬世界:創造出前所未有的世界

5-1 新世界+溝通+遊戲=虛擬世界
5-2 先讓孩子在現實世界建立歸屬,年輕野蠻人的遊樂場
5-3 失敗了重來就好:培養超人的遊樂場
5-4 透過替代經驗學習:心理狀態模擬平台
5-5 在虛擬世界戰勝過疫情的《魔獸世界》
5-6 孩子們主宰的元宇宙:《機器磚塊》
5-7 虛擬世界中的時空旅行:《碧血狂殺》與《電馭叛客2077》
5-8 人機大戰:元宇宙中人工智慧與人類的抗爭
5-9 踏入虛擬世界的企業:吞吃廣告的《要塞英雄》
5-10 向虛擬世界出發的精品業:LV與《英雄聯盟》的跨界合作
5-11 化為現實的科幻電影:《一級玩家》和《戰慄時空:艾莉克絲》
5-12 進軍元宇宙的政治家:在動物森友會插上旗幟的拜登
5-13 元宇宙的未來和陰暗面#5:將來會出現記憶交易所、天堂伺服器嗎?

PART6 一起開拓元宇宙吧!

6-1 三星電子:在《電馭叛客2077》置入產品吧
6-2 SK生物製藥:一起開設數位實驗室吧
6-3 現代汽車:放入《瘋狂麥斯》的世界觀吧
6-4 LG化學:在元宇宙裡建設化工廠吧
6-5 Kakao Talk:幫忙代寫自傳吧
6-6 賓格瑞:在《機器磚塊》建設賓格瑞王子的宮殿吧
6-7 麴醇堂:在《俠盜獵車手Online》裡開一家酒吧
6-8 愛茉莉太平洋:在元宇宙銷售數位化妝品吧
6-9 Big Hit娛樂:在Weverse建立K-POP王國吧
6-10 CJ大韓通運:為鏡像世界賦予故事價值吧

PART7 元宇宙不是樂園

7-1 現實會消失嗎?元宇宙與現實的關係
7-2 元宇宙的加法構造:是逃避?還是挑戰?
7-3 那個世界對我來說,也令我疲憊
7-4 亞馬遜真正可怕的原因,元宇宙的大手
7-5 一無所有或無一不缺的人:元宇宙的財產真屬於你嗎?
7-6 元宇宙中的飢餓遊戲:攔截者與闖關者的鬥爭
7-7 在元宇宙裡可以肆無忌憚嗎?NPC、人工智慧擁有人權嗎?
7-8 追求更多元的相遇:我們不問年齡、性別、名字
7-9 善意帶來更多善意vs.爆發的攻擊性

結語

莊周夢蝶與《駭客任務》
元宇宙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然後是元宇宙?
元宇宙的未來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18320
  • 叢書系列:FROM
  • 規格:平裝 / 364頁 / 14.8 x 21 x 1.8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金慶日(김경일) ──《智慧的心理學》作者、認知心理學家&亞洲大學心理學教授


  以《快樂為什麼不幸福?(Stumbling on happiness)》一書聞名的心理家丹尼爾.吉伯特(Daniel Gilbert),曾做過以下的研究——他問人們:「過去10 年,世界改變了多少?」大部分的人都說變了很多。接著他又問第二個問題:「你覺得往後10年世界會改變多少?」人們的回答卻沒上一個答案樂觀,大多都說往後10年不會有什麼變化。大部分的人都是這麼想。更令人惋惜的是,年紀越大的人越覺得過去10年缺乏改變,也推測未來的10年根本不會產生變化。

  這個結果讓我們體會到兩個扎心的事實。第一,人們會低估且小看未來的變化。第二,年紀越大越會如此。之後的研究結果更讓人不知該做何反應——年紀輕輕就事業有成的人,卻像上年紀的人那樣有小看未來的傾向。因此,想遇見一個看好未來的變化、年紀不大,而且還很成功的人,簡直猶如海底撈針。我回顧自已過去的10年,身為一名見過許多人的心理學家,那種人我見過幾個呢?我最先想到的人當然就是金相均教授。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總是非常生動地看見並體驗到他所說的未來,甚至都起了雞皮疙瘩。與其說是推薦,我真的很想跟他說聲謝謝,感謝他讓我有這樣的體驗。

金俊秀(김준수) ──SBS 綜藝本部製作人&《叢林的法則》企劃

  「在資訊無限多、內容無限多的時代卻無限匱乏?」

  「最近電視上真的都沒什麼好看的節目。」很多人這麼說。身為電視台綜藝節目的製作人,在因這些話感到負擔的同時,也覺得自己身負重任。2020年的此時是新冠肺炎的時代,也是因疫情而快速變成主流的零接觸的時代。或許是因為我專攻傳播媒體,所以自大學時期起,聽到耳朵快長繭的話題就是新媒體和數位時代。大學時曾學過的「電腦+ TV」、「媒體平台的合縱連橫」、「節目生產者及消費者合而為一的產消合一者(Prosumer)」的時代早就來了,現在是該為後數位時代做準備的時候了。然而,這本書卻對在這種時代製作文化內容的我們提問:「目前為止你們做了什麼, 現在正在做什麼,往後又該做什麼?你們有煩惱過這些問題嗎?」這促使綜藝企劃人回顧,自己在製作節目時,是否有嚴肅地思考過「綜藝節目是從何而來?現在在哪裡?往後又該往哪裡發展?」。我不經反省,在顧及收視率、廣告收入、話題性之餘,我是否每次都在重複製作同樣的內容。本書啟發文化內容製作者去反思這類的時代問題。

  金相均教授撰寫的這本《登入元宇宙》,正是告訴我們數位地球從哪裡來,現在在哪裡,往後又該朝哪裡前進的書。簡單地說,就是為生活在數位時代的我們指引方向的書。我們現在覺得理所當然的數位世界終究不是理所當然會出現的產物,本書會告訴我們現在的數位世界為什麼會誕生。當然, 關於數位時代的片面資訊,透過行動網路上的新聞就可以輕易接觸到,不過在本書中可以讀到關於數位時代系統化資訊的脈絡,這遠超過那種碎片化且有限的新媒體報導。電影《星際爭霸戰》化為現實的時代,擴增實境可以在遊戲、電影、電視節目等所有文化內容中呈現出來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中,跳脫既有綜藝節目型態——脫口秀、喜劇、真人實境、觀察型綜藝等——的元宇宙綜藝節目,究竟會有什麼樣的風格及內容?我認為關於新綜藝內容的答案就在這個元宇宙裡。我可以大膽地說:「綜藝內容的未來就是元宇宙。」

  若是文化內容相關的從業人員,我建議可以讀讀看這本即將在元宇宙時代成為指南的書籍。希望你可以馬上跑去書店買下這張元宇宙的門票。你將本書拿在手中的那瞬間,就等於是搭上了奔往數位時代的N 號元宇宙公車,光是坐在公車上,你就能親自感受到這班車即將駛往哪個終點站。

郭城煥(곽성환) ──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組長

  所有人的生活都因為今年春天的不速之客——新冠肺炎病毒——而持續在改變。零接觸在國家、社會、個人等各個領域都成了主流,導致我們生活在之前並不那麼了解的元宇宙裡。

  本書中有三個主題我很有共鳴,那就是Cyworld、科幻電影《一級玩家》和Zoom。自1999 年起,50 幾歲的人大多在那時初次於Cyworld 這個網路平台使用社群媒體,並且帶動了一股熱潮,但現在Cyworld 卻跟不上時代的潮流,被Facebook、Youtube 等取代,就這樣從記憶中消失了。2018 年在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執導的科幻電影《一級玩家》中,主角們使用HMD(Head-mounted display,頭戴顯示裝置)讓化身在虛擬世界中代為扮演自己的角色。創立於2011 年的線上平台Zoom,成為了在零接觸時代必備的線上會議系統,現在股價呈上漲趨勢。

  若你也一樣關注這些社會現象,就能知道我為何如此同意作者的觀點,只有理解和適應元宇宙的人才能在當前智慧型手機手機、電腦、網際網路等數位媒體時代過得很好。我推薦你讀這本書!

柳任相(류임상) ──首爾美術館學藝課長

  隨著零接觸文化快速擴展,活用空間特性且強調作品真偽的文化內容產業,大多遭遇了龐大的危機。大型美術館面臨非常重要的時期,現在必須從經營的根基開始重新思考。

  在金相均教授所撰寫的有趣書籍《登入元宇宙》中給了很棒的提示,指出傳統文化藝術體系克服這類危機的方法。所謂的藝術,基本上就是藝術家苦思如何讓他們構想的「虛擬世界」帶給觀眾樂趣的成果。元宇宙是不能再逃避的「嶄新藝術體驗的領域」。希望許多藝術企劃人都能藉由本書獲得靈感,跨入零接觸的世界,誕生出擁有新藝術、產生新共鳴的「ART 元宇宙」。

鄭民植(정민식) ──CJ E&M tvN 製作人&《為你讀書》、《怎麼辦大人》、SAPIENS STUDIO 總企劃

  即使時代改變,依然不會改變的最根本的本質就是人類這個存在,以及人類彼此之間的關係。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那般,若透過《登入元宇宙》來看世上,我們將會在人類身上以及人際關係中看見嶄新的基準和往來方式。希望讀者能透過本書看見嶄新的世界、看見每個人獨有的宇宙。真心支持為了讓人在新常態時代旅行而誕生的嶄新數位導覽書《登入元宇宙》。

崔在鵬(최재붕) ──《手機智人》作者&成均館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

  金相均教授是個奇怪的人。他專攻認知科學,卻放下該讀的書,完全沉浸在遊戲當中。而且他甚至還當上教授,打算正式地教導學生關於遊戲的一切。企圖用遊戲的視角來解讀世上萬事的奇異國度夢想家——金相均,我也因此很喜歡聽他談論事情。

  他所談的元宇宙,就是我研究的手機智人的新宇宙。在我腳踏實地地談論手機智人的同時,他的想法已經穿越了宇宙,創造出嶄新的世界,自由自在地穿梭在其中。為什麼手機智人的文明可以主導世界?我看著他研究的成果,既讚歎又深有同感。《登入元宇宙》確實呈現出手機智人文明的細節和未來的方向。我建議期許自己有個成功的未來的人,或是想要有智慧地開發自我潛能的人,都一定要登陸元宇宙, 嶄新的宇宙正在等待你。

作者自序

  突如其來的零接觸世界?其實只有你不知道元宇宙。


  與2020年一同到來的新冠肺炎,改變了我們生活中的許多部分。準確來說,比起改變,更接近革命。我們一直以來都認為見面是最棒的溝通方式。過去我們相信在咖啡廳、餐廳、教室、辦公室、公園等空間中,與人見面、一起玩耍、讀書、工作的生活方式是最棒的。但抱持這種想法的我們,卻因為疫情爆發而變得難以共處同一個物理空間。

  「零接觸(untact)」是接觸(contact)與表示否定的字首「un-」合併而成的新詞彙,這個詞彙以極快的速度融入我們的社會,成為了普遍文化。雲端、遠距教學、Zoom、WebEx、Teams,這些關鍵字在2019 年末之前,對我們來說都還是相當陌生的概念,但在疫情爆發之後,這些詞彙都變成了日常的單字,短短幾個月就滲透所有人的生活,從小學生到上了年紀的企業主管無一例外。零接觸時代,面對嶄新世界的開始,人們同時感到不安和新奇。

  零接觸世界是之前沒出現過的全新世界嗎?我不這麼認為。早在疫情爆發之前,零接觸世界就已經和現實世界共存了。在疫情之前,我們也會將日常生活的紀錄上傳到社群媒體,然後透過按讚、留言來與彼此互動;網路大學的教授和學生在線上以零接觸的方式來授課及聽課;國際企業使用各種視訊會議的協作工具與海外夥伴一起工作。另外,韓國國內約有過半的人口都在線上遊戲中度過自己的休息時間。韓國遊戲市場的規模超過120億美元,而咖啡廳的市場規模則為82億美元左右,光看這點也能推測出有非常多人花時間逗留在線上遊戲的世界裡。

  疫情前就存在的這種零接觸世界被稱為元宇宙(metaverse),也就是指存在於智慧型手機、電腦、網路等數位媒體的嶄新世界——數位化地球。人類憑藉數位技術打造出超越現實的各種世界,就是元宇宙。雖然元宇宙本來就在我們身邊,但在疫情爆發之前,比起元宇宙,人們還是花更多時間停留在現實世界裡。而大小不超過100 奈米的新冠肺炎病毒,強迫全世界的人類搬遷至龐大的元宇宙中。

  熟悉元宇宙世界的人,輕易就能適應零接觸的文化。然而,沒體驗過元宇宙的人,則覺得突如其來的零接觸文化很不方便且令人畏懼。即使疫情結束,我們所經歷的零接觸文化、零接觸革命依然會將元宇宙的意義深植於我們心中。我確信元宇宙的威力將會逐漸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經濟、文化等各個社會層面。如今人們已經很難只停留在類比地球、物理地球上了。嶄新的元宇宙已經臨近,而且早有許多人深陷元宇宙的意義及魅力之中。當然,元宇宙無法完全取代現實世界、物理地球,而且我認為也不該那麼做。不過,往後物理地球和數位地球——元宇宙——將會同時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在這種狀況下,如果你依然堅持停留在現實世界、物理地球,你就無法在名為元宇宙的嶄新世界中立足,最終會遭到孤立,自己留在物理地球。尤其你如果是經營企業的主事者或是決策者,就更不能單獨留在物理地球。因為忽視元宇宙的領導者所帶領的組織和成員,將會錯過一切在名為元宇宙的新世界中所能享受的意義、樂趣和經濟利益。在15世紀,歐洲各國搭船去探索新大陸,並且在那裡培養他們的勢力。在19世紀,先看見機械化世界未來價值的美國和西歐各國的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大幅成長,壓倒性地超越了其他國家。21世紀是元宇宙的時代。不論閱讀本書的你是誰,往後我們都得生活在元宇宙和現實世界共存的時代當中。

  若拒絕元宇宙,我們就會變成嗎啡成癮的老鼠

  一定要知道元宇宙這個龐大的概念嗎?不是用視訊會議工具或通訊軟體來處理必要的事情就夠了嗎?在現實世界中與人交往已經很疲憊了,還非得跑到鏡像世界或虛擬世界等元宇宙中和他人交際嗎?如果你這麼想,我希望你能稍微將注意力放在以下的例子上。我會簡單說明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布魯斯.K.亞歷山大(Bruce K. Alexander)教授做過的老鼠樂園實驗。

  亞歷山大教授打造了一個適合老鼠居住的小樂園,並將老鼠分成兩組,讓其中一組集體居住,使牠們能與彼此往來,另一組則分散開來獨立居住。亞歷山大教授在老鼠常走的路線上放置了混有嗎啡(會引起幻覺的強效止痛劑)的糖水。接著觀察群居的老鼠和自己獨居的老鼠哪一邊會更頻繁地攝取含有嗎啡的糖水。結果非常明確:獨居的老鼠出現了更明顯的嗎啡成癮現象。集體居住的老鼠在該群體內與其他老鼠起衝突、彼此爭鬥,也互相來往、彼此交配。雖然在這樣的社交行為中樂趣和困難共存,但正常的社交行為最終能促使老鼠遠離嗎啡。

  人也是一樣。我們要與彼此往來,才不會淪為嗎啡成癮的老鼠。然而這裡提到的往來、社交,並不一定要共享一個物理的空間。若覺得現實世界中的交際不足或缺乏效率,只要在元宇宙中發展更多元的社交關係即可。元宇宙並非為了擺脫現實世界而打造出來的世界,也不是為了逃避社交行為的一種手段。打造元宇宙,是為了讓人們更舒適地和更多人相處。我們必須在元宇宙中互相往來,一同創造出嶄新的價值。

  在元宇宙旅行的探險家

  我研究了各式各樣的學問。學生時代專攻機器人工學,並且自學遊戲入門開發。在還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我製作了一款原始型態的線上遊戲,開放多名玩家經由電話連線一同遊玩,從此開始提供商業服務。我向每人收取10韓元(約等於0.0082美元)的手續費,然後將部分收入分給電信公司,這就是該遊戲的商業模式。當時我24歲。後來我又在研究所取得工業工程碩士以及認知科學博士。基於對人心的好奇,我開始鑽研認知科學,卻在取得學位後留下更大的疑問。畫家保羅.高更(Paul Gauguin)在1897年完成了一幅名為《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D'où Venons Nous ? Que Sommes Nous ? Où Allons Nous ?)》的作品。這幅畫作的標題是我博士課程中的重要課題,然而關於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卻連邊都沒沾上。不過,我目前的推測是,那答案並不在20萬年前的時間洪流之中,也不在數百萬光年遠的宇宙裡,而是在生活於同個時代的我們身上。

  我研究人們會感受到什麼情感,會因此用什麼方法與彼此溝通,然後從溝通中獲得了什麼、失去了什麼,而那些成就和喪失又對我們的內心和行動造成了什麼影響。在這過程中,我涉獵過心理學、哲學、教育學、電腦工學、工業工學、遊戲化(gamification)等領域,這些帶我走入了某個世界,那就是元宇宙。雖然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同一個地球上,但根據各自的選擇,我們又同時生活在許多不同的元宇宙中。我期許當我不僅看著物理地球,另外還探索數位地球——各種元宇宙——時,能夠更靠近那個課題的答案。我的探險還會持續下去。雖然我不知道閱讀本書的各位為什麼選擇本書、現在在做什麼事情、往後有什麼樣的計畫,但此時此刻,元宇宙也正與各位連接在一起。各位和我,我們全部的人都要探索元宇宙才行。

  元宇宙的嚮導

  本書會將元宇宙分成四個面向介紹給大家。首先,在第一部會介紹元宇宙的登場背景、人類史上的意義、作為溝通工具的價值等。可以將這些內容看作啟程至元宇宙旅行前所需的準備。之後會按照順序到四個不同種類的元宇宙中旅行。擴增實境世界(第二部)、生活日誌化世界(第三部)、鏡像世界(第四部)、虛擬世界(第五部),會按照這個順序來說明。不需要完全按照這個順序旅行。可以先看一部分,如果看到頭暈,就暫時去探索其他元宇宙,之後再回來即可。不過,我希望你能完成這趟旅程。在第六部,我對多元產業中可代表韓國的企業提出了一些看法,建議他們該如何看待並活用元宇宙。就算各位所屬的組織沒有包含在第六部中,也可以看看產業領域或商業模式相似的企業,希望這會帶給你們幫助。元宇宙會變成烏托邦還是反烏托邦,目前還很難斷定。於是我在第七部提出了元宇宙必須解決的倫理、法律、經濟和心理等相關問題。元宇宙本身是個定義尚不明確的概念。因此,在元宇宙中該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都還需要持續討論。為了一同參與討論,第七章中會丟出幾個相關話題。

  期盼各位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能以宏觀的規模勾勒想像的國度。希望各位能想像看看,我們的下一代會如何在嶄新的元宇宙中學習並成長;希望各位想像看看,企業經營和產業環境會如何在嶄新的元宇宙中轉換;希望各位想像看看,國家系統和全球協力體系會在嶄新的元宇宙中產生什麼樣的變化。期許各位都能像小說《德米安:徬徨少年時(Demian: die geschichte von emil sinclairs jugend)》中的辛克萊一樣衝破蛋殼,飛向元宇宙。

2020年10月10日 寫於寶貴的某日 金相均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面上的這類「未來科技」書籍,很多都是同一套公式在操作:先渲染一番宏大的未來景象,再稍微提一下區塊鏈或VR眼鏡,然後就沒了。我對這種流於表面的介紹已經感到非常疲乏了。我比較想知道的是,作者是從一個什麼樣的基石出發,來建立這個「解放」的論述?他是從哲學、社會學、還是純粹的商業角度切入?如果只是單純的技術導覽,那Google搜尋一下可能更快。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往往藏在作者對於人類心靈深處慾望的洞察裡。畢竟,我們渴望進入元宇宙,最終目的不還是為了彌補現實中的某種缺失,或是去追逐那些在物理世界裡難以企及的成就感嗎?「擴增夢想的次元」聽起來很有詩意,但我想知道,當夢想被無限擴增後,我們是否會面臨新的困境?比如,當所有願望都能輕易達成時,人是否會失去前進的動力?我非常好奇作者有沒有準備好應對這些潛在的「元宇宙後遺症」,並提供給我們一個更平衡的視角,而不是一味地鼓吹科技萬能論。

评分

坦白說,最近幾年台灣社會對於新興科技的討論,常常流於「炒作」或「恐慌」的兩極化現象。對於「元宇宙」這種革命性的概念,大家要嘛過度樂觀地預期它能解決所有社會問題,要嘛就是恐懼它會導致更嚴重的社會疏離。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跳脫出這種二元對立的框架,提供一種更為細膩、更貼近台灣在地經驗的分析。例如,我們在地的文創產業、傳統廟宇文化,甚至是我們特有的社交習慣,如何能在這個新的數位維度中找到延續和發展的空間?「解放自己」這個詞,對於飽受階級固化和高房價壓力困擾的年輕世代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它暗示著或許在元宇宙裡,努力的回報可以更直接、更快速。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將如此宏大的全球趨勢,拉回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具體生活層面來進行解構和重塑。這種將高科技與人文關懷緊密結合的論述,往往最有力量。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標題設計,給我的感覺非常前衛,很有設計感,不像有些硬科幻書那樣冰冷難懂。這種帶有「心靈成長」色彩的標題,讓我聯想到或許它在探討的,是一種「數位禪修」的概念。在資訊過載的時代,真正的解放或許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學會如何在多個現實層面之間流暢切換,並保持自我意識的清晰。我猜測作者在書中一定會提到,這個新的「次元」如何重塑我們的社群關係和個人身份認同。畢竟,在虛擬空間裡,我可以是任何人,這對一個在現實生活中比較內向的人來說,簡直是天降甘霖。但同時,這種多重身份的並存,也會帶來身份認同的混亂吧?我期望它能給出一些指導方針,教我們如何有效地「設定邊界」,確保我們是在「使用」元宇宙,而不是被它「定義」。如果只是單純的鼓吹大家「沉浸」,那跟吸毒有什麼兩樣?我需要的是工具,而不是麻醉劑。

评分

哇塞,這本書光看名字就讓人心頭一震,感覺像是拿到了一把開啟全新世界的鑰匙!坦白說,我最近真的是被各種科技新聞轟炸,搞得有點焦慮,總覺得自己好像被時代拋在後面了。看到「元宇宙」這幾個字,第一反應當然是好奇,但更多的是一種對未知領域的敬畏。我對這類主題的書通常抱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畢竟網路上資訊爆炸,真假難辨。不過,這本書的書名中「解放自己」和「擴增夢想」這幾個詞語,真的很能打動人,它不只是在談技術,更像是在談一種生活態度上的轉變。我猜測,作者應該不只是想教我們怎麼操作虛擬世界,而是會更深入地探討,在這些新維度中,我們如何能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甚至找到比現實更廣闊的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非常具體的、可以付諸實踐的觀點,而不是一堆空泛的願景。畢竟,光有夢想是不夠的,還需要具體的「次元」來承載它嘛!希望讀完之後,我對那個虛擬世界的迷霧能撥開一些,不再是霧裡看花,而是能踏實地規劃下一步。

评分

光是「次元」這個詞的運用,就讓我對這本書的文字功底充滿信心。它不像一些技術手冊那樣乾巴巴,而是帶有一種文學性的張力。我個人對於這種「自我擴增」的概念非常感興趣,這聽起來不只是硬體設備的升級,更像是人類認知維度的進化。如果元宇宙真的能成為我們「夢想的擴增器」,那它最核心的價值應該在於「創造力」的釋放。在現實中,我們總會被物理定律、時間限制和資金規模所約束,但虛擬空間似乎能打破這些枷鎖。我猜測,作者可能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思維遷移」的技巧,也就是如何將在虛擬世界中獲得的無限可能性,有效地映射回我們的現實決策和生活規劃中去。如果讀完這本書,我能更勇敢地去嘗試那些原本覺得「不可能實現」的計畫,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遠超過一張入場券了,它將成為一種思維的催化劑。我非常期待能從中挖掘出那些能真正推動我向前跨出一步的深刻見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