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終究要學會Linux  Shell指令完整使用精解

你終究要學會Linux Shell指令完整使用精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超
图书标签:
  • Linux
  • Shell
  • 指令
  • 命令行
  • 系统管理
  • 运维
  • 开发
  • 学习
  • 教程
  • 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你終究有一天要回到Linux shell的,
為何不現在就開始?

  被Windows和MacOS帶壞的你,想當個稱職的工程師,終究還是得回到Command Line。自動化固定性的工作、玩弄作業系統於股掌之間、用編輯器之神vim、宗師級的oh-my-zsh,別再牽拖,現在就開始用!

  類Linux系列是全世界被最多人使用的作業系統(不是Windows哦,如果算上Android、MacOS和iOS的核心),他最強大的功能不是不會中毒,更不會是醜醜的GUI(你也可以讓他很漂亮!),一定就是那通殺每個工程師的shell指令。 這本書將會是你踏入專業領域最重要的一本工具書。

本書特色

  ◎針對初學者

  這本書簡單易學,絕不在一開始就堆砌專業術語,而是注重趣味性和參與感,學習的過程就像你一邊敲鍵盤,我們一邊在你身旁聊一聊那些讓你疑惑的點,聊著聊著你就學會了。除了帶大家一步步操作,書中還會重點講解想法與方法,說明不同部分之間的內在關聯和區別,以便大家建立知識網,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強調實用性
  書中每個概念、工具都儘量配合程式範例,方便各位自學。隨書程式開放原始碼a,以容器形式提供完整的作業環境,大家既可以手動架設環境,也可以先體驗效果,再決定要不要深入了解。除了介紹應用的使用方法,書中還包含安裝和移除方法—裝卸自如,大家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靈活取捨。

  ◎注重準確性
  網路資源浩如煙海,但準確性參差不齊,大家篩選的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精力。而我們經過多年的學習,本身已經掌握了大量互動列知識並閱讀消化了不少資料,因此,我們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遵循了一個原則:儘量使用第一手資料,避免大家被不可靠的轉述帶著走冤枉路。

  ◎針對多種作業系統
  本書以Linux 使用者為主,兼顧macOS 和Windows 使用者:介紹了在3種平台上架設互動列環境的方法,範例程式在Linux Mint 20、macOS 和Windows(WSL:Ubuntu 20.04 LTS)下通過測試。另外,還需要強調一點,這本書的寫作離不開開放原始碼工具和社區,期待讀者也能以開放的心態閱讀本書,學成之後可以積極參與開放原始碼活動,力爭為開放原始碼技術貢獻一份力量。
 
《精通现代数据结构与算法:从理论到实践的高效能编程指南》 --- 前言:驾驭复杂性的基石 在当今快速迭代的软件工程领域,性能、效率和可扩展性是衡量一个系统优劣的黄金标准。无论您是开发高性能交易系统、设计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还是构建下一代分布式数据库,底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都是驱动这一切的核心引擎。本书旨在超越教科书上对基本概念的简单介绍,深入剖析那些真正影响软件架构和运行效率的先进技术。我们聚焦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中的高性能解决方案,帮助读者构建出既优雅又健壮的应用程序。 第一部分:基础的深度重塑——高效能数据结构的再审视 本部分将对传统数据结构进行一次深度的、面向现代硬件和并发环境的重构与审视。我们不仅仅是回顾它们的定义,而是着重于它们的实际性能瓶颈和优化策略。 第一章:内存层级的艺术——缓存与数组的极限优化 缓存一致性与局部性原理的实战应用: 详细探讨L1/L2/L3缓存的工作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布局优化(如结构体填充、顺序访问)来最大化缓存命中率。 动态数组的高级管理: 深入研究`std::vector`(或类似语言中的动态数组实现)在内存分配、重新分配时的复杂性。介绍“指数增长策略”背后的数学原理,以及如何为特定负载定制预分配策略。 内存对齐与填充(Padding): 分析CPU如何处理未对齐的内存访问,以及如何在结构体定义中精确控制字节顺序和填充,以避免伪共享(False Sharing)问题,这对多线程性能至关重要。 第二章:平衡的艺术——超越二叉树的边界 B树与B+树的深度剖析: 重点阐述它们如何在磁盘I/O受限的环境中保持高性能,这是数据库和文件系统设计的核心。对比B树的节点结构与B+树的叶子节点链表结构在范围查询中的优劣。 跳跃表(Skip List)的并发潜力: 介绍跳跃表作为一种概率性数据结构,在实现高度并发、无锁或乐观锁数据结构时的优越性。我们将实现一个基础的并发跳跃表。 红黑树与AVL树的实际权衡: 讨论在现代C++标准库中(或Java等)为什么倾向于使用红黑树,而不是AVL树,从旋转操作的复杂度和常数因子开销进行对比。 第三章:散列的精妙:冲突解决与一致性 先进的冲突解决策略: 深入研究Cuckoo Hashing(布谷鸟散列)和Perfect Hashing(完美散列)。分析它们在保证$O(1)$最坏情况查找时间中的实现机制。 一致性哈希(Consistent Hashing): 详细介绍其在分布式系统(如缓存集群、负载均衡)中如何最小化节点增减时的数据迁移成本,并提供一个基于Rendezvous Hashing的实现案例。 密码学哈希函数(如SHA系列)的应用边界: 区分用于数据完整性校验的哈希与用于快速查找的散列表哈希,强调两者在设计目标上的根本区别。 第二部分:算法的深度挖掘——效率的极限探索 本部分聚焦于那些决定系统吞吐量和响应时间的核心算法,特别是在并行计算和大规模数据集背景下的优化。 第四章:图论的现代应用——从网络到推荐系统 稀疏图与稠密图的存储优化: 比较邻接矩阵、邻接表(特别是链式存储与向量存储)在内存占用和遍历速度上的差异。介绍压缩稀疏行(CSR)和压缩稀疏列(CSC)格式在科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最短路径算法的变体与加速: 深入Dijkstra算法的斐波那契堆优化(理论分析)与A搜索算法在启发式函数选择上的技巧。 流网络与最大流最小割: 讲解Edmonds-Karp与Dinic算法,以及它们在资源分配、匹配问题中的实际应用。 第五章:动态规划与记忆化搜索的范式转换 状态压缩与位掩码(Bitmasking): 如何利用位运算高效表示和转换DP状态,用于解决旅行推销员问题(TSP)的变体。 记忆化搜索与自顶向下DP的优势: 在子问题依赖关系不规则时,如何利用递归加缓存的方式构建解决方案,并分析其栈深度风险与解决方案。 背包问题的进阶: 探讨多维背包问题、有界背包问题和完全背包问题的状态转移方程的精确推导与优化。 第六章:排序与搜索的并行化策略 并行归并排序(Parallel Merge Sort): 讨论如何利用多核架构将归并过程分解,并解决合并阶段的同步与数据竞争问题。 快速排序的Pivot选择: 摒弃随机或固定首元素的策略,介绍“三数取中法”以及在并行环境下的高效Pivot选择机制。 二分查找的极限应用: 不仅限于有序数组,探讨如何在复杂数据结构(如平衡树的路径查找)中内嵌二分查找的思想,以达到快速定位的目的。 第三部分:高级主题——并发、近似与外部存储 本部分面向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和高并发环境的工程师,探讨超越单机内存限制的解决方案。 第七章:近似算法与概率数据结构 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的工程化: 详细解析布隆过滤器的误报率计算、哈希函数数量的最佳选择,以及在分布式缓存穿透防御中的部署实例。 HyperLogLog与Top-K问题: 介绍HyperLogLog如何用极小的内存空间估算海量数据中的不重复元素数量,以及Count-Min Sketch在流量监控中的应用。 贪心算法的正确应用场景: 强调贪心选择的两个关键性质(最优子结构和贪心选择性质),并给出反例以警示滥用。 第八章:I/O优化与外部存储算法 外部排序(External Sorting): 深入研究如何处理远大于内存容量的数据集,实现多路归并排序的I/O优化策略。 磁盘访问模型与算法设计: 讨论基于磁盘寻道时间(Seek Time)的算法设计原则,例如如何优化树的平衡因子以减少磁盘寻道次数(这再次指向了B树/B+树的重要性)。 第九章:并发数据结构的实现与挑战 无锁(Lock-Free)编程基础: 介绍CAS(Compare-And-Swap)操作,并用它来实现一个无锁的栈或队列。深入讨论ABA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读写锁与屏障(Memory Barriers): 分析在Java或C++等平台上,内存屏障如何保证并发操作的可见性和顺序性,这是构建高性能并发结构的关键。 总结与展望:持续演进的思维模式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读者一种“性能优先”的思维模式。数据结构和算法并非静态的知识点,而是随着硬件(如SSD、多核CPU、GPU)和数据规模的变化而不断演进的工具箱。掌握这些高级概念,意味着您能从根本上设计出更具竞争力的系统,无论面对的是PB级数据还是微秒级的延迟要求。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超


  算法工程師、北京理工大學博士,主要從事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算法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深度參與開源軟體的開發和維護,OpenEuler社區貢獻者。翻譯出版作品《精通Puppet配置管理工具(第2版)》《 Python函數式編程(第2版)》。

  個人博客:leetschau.github.io/。感興趣的研究領域:函數式編程、DevOps、高性能計算、範疇論。喜愛的語言:Python、Haskell、F#、C++等。

王曉晨

  某互聯網頭部企業算法工程師、電子科技大學碩士,主要從事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算法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對離散製造的派工優化、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網路安全等領域都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图书目录

第1 章 開闢鴻蒙:從零架設互動列環境
1.1 架設系統方案選擇
1.2 製作Linux 體驗隨身碟
1.3 啟動Linux 體驗系統
1.4 驗證硬體相容性
1.5 安裝並啟動正式的Linux 系統
1.6 系統初始設定
1.7 其他架設方案
1.8 小結
 
第2 章 腳踏實地:檔案系統及其管理
2.1 檔案樹和目錄跳躍
2.2 許可權系統
2.3 檢視檔案資訊
2.4 建立檔案和目錄
2.5 複製和更改檔案和目錄
2.6 刪除檔案和目錄
2.7 檔案系統核心概念和常用指令一覽
2.8 小結
 
第3 章 調兵遣將:應用和套件管理
3.1 應用和套件管理的由來
3.2 系統套件管理工具:apt 和dpkg
3.3 跨平台套件管理工具
3.4 管理可執行檔
3.5 管理手動編譯的應用
3.6 以語言為基礎的套件管理
3.7 常用套件管理指令一覽
3.8 小結
 
第4 章 王者歸來:互動列及shell 強化
4.1 shell 外掛程式系統
4.2 訂製互動提示字元
4.3 目錄跳躍
4.4 搜尋檔案和目錄
4.5 智慧輔助
4.6 別名機制
4.7 說明文件隨手查
4.8 常用互動列增強工具一覽
4.9 小結
 
第5 章 縱橫捭闔:文字瀏覽與處理
5.1 了解文字資料
5.2 文字瀏覽
5.3 文字搜尋
5.4 文字連接
5.5 文字轉換
5.6 常用文字處理指令一覽
5.7 小結
 
第6 章 點石成金:資料分析
6.1 資料格式和分析工具
6.2 產生範例資料
6.3 資料概覽
6.4 資料抽樣和排序
6.5 資料篩選
6.6 數值計算
6.7 分組整理
6.8 其他工具
6.9 常用資料分析工作和實現指令一覽
6.10 小結
 
第7 章 駕馭神器:Vim 文字編輯
7.1 Vim 核心:模式編輯
7.2 暫存器和巨集
7.3 說明系統
7.4 設定Vim
7.5 借助外掛程式系統強化Vim 功能
7.6 模式編輯常用指令和鍵位圖
7.7 小結
 
第8 章 運籌帷幄:執行緒管理和工作空間組織
8.1 執行緒管理
8.2 工作空間組織
8.3 常用執行緒和服務管理指令一覽
8.4 小結
 
附錄A
盲打指南
A.1 鍵盤
A.2 調整鍵盤設定
 
附錄B
推薦資源
B.1 常用生產力工具
B.2 閱讀書目和網路資源
 
後 記
讓我們一起創造歷史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46064
  • 規格:平裝 / 392頁 / 17 x 23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閱讀過程中,我特別留意了作者在處理不同難度內容時的節奏感。對於初學者友好的指令,如`ls`、`cd`,作者雖然也會詳述,但篇幅不會過長,點到為止,足夠建立基礎概念;而當進入到像`xargs`、`find`的複雜組合查詢,或是處理系統資源限制的部分時,作者的筆觸立刻變得極為細膩,不僅解釋了參數的功能,還繪製了流程圖輔助說明數據流動的方向。這使得即便是對於那些對系統底層不甚了解的初階使用者,也能夠跨越「語法障礙」去理解其背後的運算邏輯。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成功的一點,在於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橋樑,連接了「知道指令」和「理解系統」這兩個層次。我身邊不少同事,雖然每天都在用Linux,但遇到非標準問題就束手無策,這本書正是在教你如何成為那個能獨立解決問題的「架構師」,而不是僅僅做一個「指令輸入員」。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培養的是一種獨立思考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评分

老實說,我一開始對於這類主題的書籍抱持著一份懷疑的態度,畢竟市場上充斥著太多「翻譯腔」過重,或者內容過於簡略的技術書籍。然而,這本《你終究要學會Linux Shell指令完整使用精解》,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語氣非常在地化,讀起來完全沒有翻譯書那種隔閡感,就像是身邊一位資深的工程師,用台灣人最習慣的邏輯和表達方式在跟你「搏感情」。我特別欣賞作者在編排章節時的用心,他並沒有按照指令字母順序來排,而是根據實際工作場景的需求來組織內容。例如,在講到系統監控和日誌分析時,他會把相關的`grep`、`tail`、`netstat`、`lsof`等指令整合在一起講解,這樣讀者在實戰中遇到問題時,就能夠很快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案組合,而不是東找西找。這種「情境式教學」的編排,極大地提高了我的學習效率,也讓我在幾次緊急的系統除錯中,能夠迅速定位問題核心。這種對讀者學習體驗的細膩考量,是很多純粹技術著作所欠缺的。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說實在的,第一眼看過去並不算特別吸睛,但那種樸實中帶著點「硬核」的氣息,反而讓我這個在IT界摸爬滾打了十來年的老鳥,忍不住想翻開來瞧瞧。我記得當時我正在為手上的專案處理一批老舊系統的遷移工作,手邊缺一本能真正從底層邏輯把Shell指令講透徹的參考書。網路上那些零散的教學,東拼西湊,講義氣的比較多,講原理的很少。這本書拿到手後,我立刻感受到一股紮實的學術氣息,它不是那種「教你快速上手,三分鐘變大師」的速成手冊,它更像是個耐心十足的師傅,坐在你旁邊,一條一條地跟你拆解每一個參數、每一個管道的真正作用。特別是關於正規表達式(Regex)的部分,作者用了非常生活化的比喻,讓我這個以前只會用幾個基本語法的傢伙,茅塞頓開。很多書在講`awk`和`sed`的時候,總是用一堆複雜的範例來嚇唬人,但這裡的講解,彷彿是把這些指令的靈魂都給剖析出來了,讓你明白它為什麼這樣運作,而不是死記硬背。對於想要從「會用」晉升到「精通」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書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本鎮山之寶。

评分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閱讀這本書的感受,那就是「暢快淋漓」。我本身的工作環境是混合型的,Windows和Linux並重,但隨著雲端和容器技術的普及,Shell腳本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過去我總覺得寫Shell是應急之策,直到我讀到書中關於「如何撰寫可維護、健壯的批次處理腳本」那幾章。作者非常深入地探討了錯誤處理機制(Error Handling)和變數的作用域問題,這兩塊通常是新手最容易忽略,但卻是專業級腳本的基石。書裡詳細分析了`set -e`, `set -u`, `set -o pipefail`這些選項的組合意義,並給出了大量的實例來展示,如果不使用這些保護機制,腳本在生產環境中可能帶來的隱患。這不單單是教你指令的用法,它是在傳授一種「工程師的紀律」。對於那些希望將自己的腳本能力提升到一個可以被團隊信賴的層級的讀者來說,書中關於腳本最佳實踐的探討,價值遠超書本本身的價格。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索引設計,也值得特別提出來讚賞一番。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一本技術書的「可檢索性」(Findability)跟內容本身一樣重要。我發現這本書的關鍵詞索引做得非常到位,而且註釋部分非常豐富,對於一些歷史遺留的指令參數,或者特定發行版(如Debian vs RHEL)之間細微的差異,作者都有用小框標註出來,這在進行跨平台維護時非常實用。更令人驚喜的是,它並沒有固步自封於傳統的Bash語法,而是對現代Shell(如Zsh的一些特性)也有所著墨,這顯示了作者對於技術發展趨勢的掌握度。舉例來說,書中對於陣列(Arrays)處理方式的講解,就明顯比我十年前看的那些老教材要先進得多。總體來說,這本書的厚度雖然給人一種「不好啃」的印象,但實際上,由於結構清晰,你完全可以把它當作一本「工具書」來查閱,需要的時候立刻就能找到你想知道的細節,這對於高壓力的技術工作環境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