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功力再昇華:實作Linux核心偵錯及實戰演練

大師功力再昇華:實作Linux核心偵錯及實戰演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笨叔
图书标签:
  • Linux内核
  • 内核调试
  • 系统编程
  • C语言
  • 实战演练
  • 性能分析
  • 故障排除
  • 嵌入式系统
  • 驱动开发
  • 底层原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Linux大師才讀核心,5.0最新版,適用X86及ARM64,洗禮一次,位列神人之境!
 
  會操作Linux不算什麼,看懂核心,並針對核心進行深入的研究,解決維護運行時所出現的難題,並且在了解核心後,針對整個系統進最佳化,這才是當代Linux大師該有的高度。
 
本書特色
 
  ■深入說明Linux核心模組
  本書主要講解Linux核心中核心模組的實現,因此以Linux 5.0核心為研究對象,主要針對ARM64架構講解,也提及了x86_64架構方面的部分內容。
 
  ■未來的趨勢Linux核心
  近幾年,作業系統和開放原始碼軟體的研究氣氛越來越濃厚,大公司開始以Linux核心打造自己的作業系統,包括手機作業系統、伺服器作業系統、IoT(物聯網)嵌入式系統等。另外,很多公司開始探索使用ARM64架構來建構自己的硬體生態系統,包括手機晶片、伺服器晶片等。
 
  ■實戰出擊,溫故知新
  本書以實戰案例出發點,對讀者提升實戰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另外也新增了解決當機難題的實戰案例。在實際專案中,我們常常會遇到系統當機(如手機當機、伺服器當機等),因此本書複習了多個當機案例,最精彩的就是利用Kdump+Crash工具來詳細分析如何解決當機難題,相當深入核心內部了。
系统与应用性能调优:深度剖析与实践指南 内容概要 本书聚焦于现代复杂系统环境下的性能优化这一核心议题,深入剖析了从硬件底层到应用层软件栈的各个关键环节。全书以理论为基础,辅以大量的实战案例和工具链详解,旨在为系统工程师、高级开发人员以及性能分析专家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性能调优方法论和实践工具箱。 第一部分:系统性能基础与测量 本部分首先确立了性能分析的理论框架。我们探讨了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中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包括内存层次结构(缓存、主存)、I/O子系统(存储器、网络)以及多核处理器上的并发与并行机制。 性能指标的量化与误区: 详细讲解了延迟(Latency)、吞吐量(Throughput)、利用率(Utilization)和等待时间(Wait Time)等核心指标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其相互关系。特别指出了在不同场景下过度关注单一指标可能导致的优化陷阱。 系统级性能分析工具链: 深入介绍了Linux环境下用于宏观诊断和微观分析的常用工具。重点剖析了`perf`工具集的强大功能,包括事件采样、硬件性能计数器(PMC)的使用、跟踪点(Tracepoints)的配置与分析,以及火焰图(Flame Graphs)在识别热点代码段中的应用。此外,对`vmstat`、`iostat`、`sar`等传统工具的深度使用方法进行了阐述,强调如何从它们的输出中解读系统瓶颈。 内核与用户空间交互分析: 讲解了系统调用(Syscalls)的开销分析、上下文切换(Context Switches)的成因及影响,并演示了如何利用eBPF(Extended Berkeley Packet Filter)技术进行高效、低开销的运行时监控和跟踪,实现对内核事件的精细化捕获。 第二部分:内存管理与虚拟化优化 内存系统是现代应用性能的常见瓶颈之一。本部分将内存分析提升到系统架构层面进行探讨。 内核内存分配机制详解: 深入剖析了Slab/SLUB分配器的工作原理、伙伴系统(Buddy System)的运作,以及在NUMA(Non-Uniform Memory Access)架构下内存页的放置策略对性能的影响。我们提供了如何通过调整内核参数(如`vm.zone_reclaim_mode`)来优化特定负载的内存行为。 虚拟内存与TLB效率: 详细阐述了页表遍历的开销、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的命中与失效机制。针对高内存访问密度的应用,我们探讨了Huge Pages的应用场景及其配置要求,以减少TLB压力。 用户空间内存调优: 聚焦于应用层面的堆(Heap)管理。对比了`glibc`的`malloc`/`free`实现,并针对特定内存分配器(如jemalloc, tcmalloc)的特性和参数进行调优指导。同时,讲解了内存碎片化问题及其在长时间运行服务中的缓解策略。 第三部分:I/O子系统性能工程 本部分专注于存储和网络I/O的性能瓶颈识别与消除。 块设备与存储栈分析: 剖析了从文件系统(如Ext4, XFS)到块设备驱动层的I/O路径。重点讲解了I/O调度器(如mq-deadline, Kyber)的选择对不同负载(随机读写、顺序读写)的影响。针对固态硬盘(SSD)的特性,我们讨论了写放大(Write Amplification)和队列深度(Queue Depth)对性能的影响。 网络性能调优(TCP/IP栈): 深入剖析了Linux网络栈的处理流程,包括中断处理、软中断、NAPI机制。我们详细介绍了网络缓冲区(`net.core.rmem_max`等)的合理配置,以及RPS/RFS(Receive Packet Steering/Flow Steering)在多核负载均衡中的作用。针对高吞吐量场景,应用层面探讨了零拷贝技术(如`sendfile()`)和内核绕行技术(如DPDK, XDP)的应用边界。 异步I/O与非阻塞操作: 对比了传统阻塞I/O、多路复用(`select`/`poll`/`epoll`)以及现代异步I/O框架(如`io_uring`)的性能特性和适用场景,指导读者选择最高效的I/O模型。 第四部分:并发、同步与调度优化 本部分深入研究多线程和多进程环境下的性能损失来源。 Linux调度器剖析: 详细解析了CFS(Completely Fair Scheduler)的工作原理,包括其时间片分配、优先级继承机制。本章指导读者如何利用`taskset`、cgroups来隔离工作负载、控制CPU亲和性,并诊断调度延迟。 锁竞争与内存屏障: 识别并量化锁(Mutex, Semaphore, Spinlock)引入的性能开销。我们探讨了无锁数据结构(Lock-Free Data Structures)的设计原则和实现挑战,以及编译器优化(如内存屏障/Memory Fences)对程序正确性和性能的影响。 缓存伪共享(False Sharing)与对齐: 讲解了CPU缓存行(Cache Line)的工作方式,重点分析了伪共享现象如何导致不必要的缓存一致性协议开销,并提供了通过数据结构对齐来避免此问题的实战技巧。 实践与案例 本书的每一章节都配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和真实环境下的故障排除案例。涵盖了数据库(如MySQL/PostgreSQL)的慢查询与I/O延迟定位、高并发Web服务器的连接处理优化、以及大规模计算任务的CPU亲和性调整等典型场景的端到端性能分析流程。重点强调了“先测量,再优化”的科学方法论,确保每一次优化都有数据支撑。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笨叔
 
  Linux核心愛好者,出版過多本Linux書籍,如。建立了「奔跑吧Linux社區」,為廣大Linux愛好者佈道。
 

图书目录

01 併發與同步
1.1 原子操作
1.2 記憶體屏障
1.3 經典迴旋栓鎖
1.4 MCS 鎖
1.5 排隊迴旋栓鎖
1.6 號誌
1.7 互斥鎖
1.8 讀寫鎖
1.9 讀寫訊號量
1.10 RCU
1.11 案例分析:記憶體管理中的鎖

02 中斷管理
2.1 中斷控制器
2.2 硬體中斷號和Linux 中斷號的映射
2.3 註冊中斷
2.4 ARM64 底層中斷處理
2.5 ARM64 高層中斷處理
2.6 軟體中斷和tasklet 
2.7 工作佇列

03 核心偵錯與性能最佳化
3.1 打造ARM64 實驗平台
3.2 ftrace
3.3 記憶體檢測
3.4 鎖死檢測
3.5 核心偵錯方法
3.6 使用perf 最佳化性能
3.7 SystemTap
3.8 eBPF 和BCC

04 基於x86_64 解決當機難題
4.1 Kdump 和Crash 工具
4.2 x86_64 架構基礎知識
4.3 在CentOS 7.6 中安裝和設定Kdump 和Crash
4.4 crash 命令 
4.5 案例1:一個簡單的當機案例
4.6 案例2:存取被刪除的鏈結串列
4.7 案例3:一個真實的驅動崩潰案例 
4.8 鎖死檢查機制
4.9 案例4:一個簡單的鎖死案例
4.10 案例5:分析和推導參數的值
4.11 案例6:一個複雜的當機案例
4.12 關於Crash 工具的偵錯技巧整理

05 基於ARM64 解決當機難題
5.1 架設Kdump 實驗環境
5.2 案例1:一個簡單的當機案例
5.3 案例2:恢復函數呼叫堆疊
5.4 案例3:分析和推導參數的值
5.5 案例4:一個複雜的當機案例

06 安全性漏洞分析
6.1 側通道攻擊
6.2 CPU 熔斷漏洞分析
6.3 CPU「幽靈」漏洞

A 使用DS-5 偵錯
ARM64 Linux 核心
A.1 DS-5 社區版下載和安裝
A.2 使用DS-5 偵錯核心的優勢
A.3 FVP 模擬器使用
A.4 單步偵錯核心

B ARM64 中的獨佔存取指令

C 圖解MESI 狀態轉換

C.1 初始化狀態為I
C.2 初始化狀態為M 
C.3 初始化狀態為S 
C.4 初始化狀態為E 

D 快取記憶體與記憶體屏障
D.1 儲存緩衝區與寫入記憶體屏障
D.2 無效佇列與讀取記憶體屏障
D.3 記憶體屏障指令複習
D.4 ARM64 的記憶體屏障指令的區別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0776201
  • 規格:平裝 / 544頁 / 17 x 23 x 2.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2019 年3 月3 日,Linux 核心創始人Linus Torvalds 在社區正式宣佈了Linux 5.0 核心的發佈。Linus Torvalds 在郵寄清單裡提到Linux 5.0 並不是一個大幅修改和具有很多新特性的版本。然而,因為Linux 4.20 核心的次版本編號太大了,所以才發佈了Linux 5.x 核心。但是Linux 核心的開發速度並沒有因此而變慢,依然每隔兩個多月會發佈一個新版本,新的版本支援更多的硬體和特性。從Linux 4.0 核心到Linux 5.0 核心經歷了20個版本,Linux 5.0 核心中新增了很多特性並且很多核心的實現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最近兩年,作業系統和開放原始碼軟體的研究氣氛越來越濃厚,很多大公司開始基於Linux 核心打造自己的作業系統,包括手機作業系統、伺服器作業系統、IoT(物聯網)嵌入式系統等。另外,很多公司開始探索使用ARM64 架構來建構自己的硬體生態系統,包括手機晶片、伺服器晶片等。
 
  ✤ 本書特色
  本書特色如下。
 
  ✓基於 Linux 5.0 和 ARM64/x86_64 架構。
  完全基於Linux 5.0 核心來講解。Linux 5.0 核心中,不少重要模組(如綠色排程器、迴旋栓鎖等)的實現相對於Linux 4.0 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同時,Linux 5.0 核心中修復了Linux 4.0 核心中的很多故障,比如KSM 導致的虛擬機器當機故障等。由於ARM64 架構和x86_64 架構是目前主流的處理器架構,因此本書主要基於ARM64/x86_64 架構來講解Linux 5.0 核心的實現。很多核心模組的實現與架構的相關性很低,因此本書也適合使用其他架構的讀者閱讀。在目前伺服器領域,大部分廠商依然使用x86_64 架構加上Red Hat 或UbuntuLinux 企業發行版本的方案,第4 章會介紹x86_64 架構伺服器的當機修復案例。
 
  ✓實戰案例分析。
  本書充滿了實戰案例,舉例來說,在記憶體管理方面新增了4 個實戰案例,這些案例都是從實際專案中抽出來的,對讀者提升實戰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另外也新增了解決當機難題的實戰案例。在實際專案中,我們常常會遇到系統當機(如手機當機、伺服器當機等),因此本書複習了多個當機案例,利用Kdump+Crash 工具來詳細分析如何解決當機難題。考慮到部分讀者使用ARM64 處理器做產品開發,部分讀者在x86_64 架構的伺服器上做運行維護和性能最佳化等工作,因此本書分別介紹了針對這兩個架構的處理器如何快速解決當機問題。2019 年出現的CPU 熔斷和CPU「幽靈」漏洞牽動了全球開發人員的心,了解這兩個漏洞對讀者熟悉電腦架構和Linux 核心的相關實現非常有幫助,因此第6 章會詳細分析這兩個漏洞的攻擊原理和Linux 核心修復方案。
 
  ✓核心偵錯和最佳化技巧。
  本書函蓋了很多核心偵錯和最佳化技巧。Linux 核心透過proc 和sysfs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記錄檔資訊。在記憶體管理、最佳化過程中,可以透過核心提供的記錄檔資訊(如meminfo、zone 等)快速了解和分析系統記憶體並進行核心偵錯與最佳化。第3 章裡新增了性能最佳化的內容,如使用perf 工具以及eBPF/BCC 來進行性能分析等。
 
  ✓充滿大量插圖和表格。
  為了分析Linux 核心的原理,本書充滿了很多插圖和表格。
 
  ✓ARM64 架構方面的內容。
  詳細介紹了ARM64 架構,這部分內容包括ARM64 指令集、ARM64暫存器、頁表、記憶體管理、TLB、記憶體屏障等。
 
  ✤ 本書精華內容
  精華內容如下。
 
  ✓perf、eBPF、BCC 工具,詳見第 3 章。
  ✓使用Kdump+Crash來解決x86_64伺服器當機難題的方法,詳見第4章。
  ✓使用 Kdump+Crash 來解決 ARM 當機難題的方法,詳見第 5 章。
  ✓CPU 熔斷和 CPU「幽靈」漏洞分析,詳見第 6 章。
 
  ✤ 本書主要內容
  本書主要介紹Linux 核心中的併發和同步、中斷管理、核心偵錯與性能最佳化、當機難題的解決方案以及安全性漏洞的攻擊原理和修復方案等內容。本書的側重點是實踐以及案例分析。
 
  本書共6 章。每一章的主要內容如下。
  第1 章介紹併發與同步,包括原子操作、記憶體屏障、經典迴旋栓鎖、MCS鎖、排隊迴旋栓鎖、號誌、互斥鎖、讀寫入鎖、讀寫訊號量、RCU 等。
 
  第2 章介紹中斷管理,包括中斷控制器、硬體中斷號和Linux 中斷號的映射、註冊中斷、ARM64 底層中斷處理、ARM64 高層中斷處理、軟體中斷、tasklet、工作佇列等。
 
  第3 章介紹核心偵錯與性能最佳化,包括ARM64 實驗平台的打造、ftrace工具、記憶體檢測、鎖死檢測、核心偵錯方法、perf 工具、SystemTap 工具、eBPF 與BCC 等內容。
 
  第4 章說明Kdump 工具、Crash 工具、crash 命令、鎖死檢查機制等,並展示6 個基於x86-64 的當機案例。
第5 章介紹Kdump 實驗環境的架設,並展示4 個基於ARM64 的當機案例。
 
  第6 章分析安全性漏洞,包括側通道攻擊的原理、CPU 熔斷漏洞、CPU「幽靈」漏洞的攻擊原理和修復方案等內容。
 
  由於作者知識水準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紕漏,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作者的電子郵件是runninglinuxkernel@126.com。
 
笨叔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說,身為一個在Linux打滾了快十年的老鳥,看到這本《大師功力再昇華》時,心裡其實有點複雜——「怎麼這麼晚才出!」這本書的深度已經遠超我預期,特別是在處理高併發和分散式系統下的核心問題時,作者提出的偵錯策略簡直是教科書等級。它的厲害之處在於,它不只是教你怎麼用GDB或KGDB,而是教你怎麼在系統忙碌到無法停下來的情況下,優雅且有效地收集到你需要的證據。書中對於如何設定非侵入式的監控點,以及如何從大量的日誌中篩選出關鍵事件的演算法描述,對我當前的專案幫助極大。光是那個關於I/O Path優化的章節,我發現我們團隊在幾個月前的一個效能瓶頸,其實都可以用書中提到的幾個核心參數調整來輕鬆解決。這本書的價值,絕對不只在於學習偵錯工具,更在於建立起一套系統化的問題排查心法。

评分

翻閱這本《大師功力再昇華》的過程,就像是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師傅一起在機房裡實地操作,而不是坐在圖書館裡看理論。它的排版設計也很有趣,大量的實機操作截圖和關鍵程式碼片段穿插其中,讓人閱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講解複雜函式調用鏈時,會用簡單的比喻來輔助說明,這讓一些原本晦澀難懂的鎖定機制或記憶體區域的存取過程變得異常清晰。我記得我之前花了好幾個禮拜才搞懂的某個特定驅動的回撥機制,透過書中的一個圖表和三行註解,瞬間豁然開朗。這本書的「實戰演練」標題名副其實,它不是那種只會紙上談兵的書,它是在告訴你,當伺服器在凌晨三點因為不明原因CPU使用率飆高時,你應該先看哪幾個檔案、下哪個指令,然後如何定位到罪魁禍首。

评分

這本《大師功力再昇華:實作Linux核心偵錯及實戰演練》,光是書名就夠讓人心頭一震,感覺作者絕對是業界翹楚,不然哪敢用「再昇華」這麼大的詞彙。我最近在忙著弄那個新專案的底層驅動程式,遇到一堆匪夷所思的Kernel Panic,想說網路上找些神兵利器來救命。拿到這本書後,第一時間當然是翻閱目錄,發現它對Tracing、Kprobes、以及SystemTap的著墨非常深入,不像坊間很多書只停留在理論介紹,這本直接就是給你一刀見血的實戰案例。書中的範例程式碼都是可以直接Compile並在我的測試機上跑起來的,這點對於追求效率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福音。光是那個如何用eBPF去追蹤低層網路堆疊延遲的章節,我就學到好幾個以前從沒想過的技巧,感覺自己的除錯功力瞬間提升了一個層次。畢竟在Linux核心的世界裡,很多時候問題都是隱藏在最深層的結構體和中斷處理中,能有一本手把手帶你鑽進去看的書,實在是難得的寶物。這本書的編排邏輯也很清晰,從基礎工具的深入應用,到複雜場景的診斷,循序漸進,讓你不會因為一個看不懂的名詞就被卡住。

评分

這本《大師功力再昇華》的編纂,我感覺作者是把過去十年所有踩過的雷都濃縮進去了,然後用最精煉的方式呈現出來。對於剛接觸Linux核心除錯的新鮮人來說,這本書的入門門檻稍微高了一點,但對於有一定C語言和基礎Linux操作經驗的開發者來說,這簡直是打開了一扇通往「大師境界」的門。它的內容深度足以應付企業級產品開發中的各種極端情況,例如資源爭用、死結(Deadlock)的重現與分析,以及在虛擬化環境下進行Guest OS除錯的特殊技巧。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大的貢獻在於,它打破了許多人認為Linux核心除錯是「玄學」的迷思,用科學且系統化的方法,將複雜的問題拆解成可管理的小模塊。總之,如果你想在Linux底層開發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快,這本書絕對是值得你投入時間反覆研讀的工具書。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面上的技術書籍,很多都是翻譯過來、或是為了湊字數硬塞一堆不痛不癢的介紹。但這本《大師功力再昇華》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充滿了一種「硬核」的氣息,但這種硬核不是故弄玄虛,而是建立在豐富實戰經驗上的沉澱。我特別欣賞作者在描述核心結構體和記憶體管理時的細膩度,那種對細節的掌握程度,簡直像是在看頂尖外科醫生的手術過程。例如,書中提到如何利用`ftrace`來分析排程器的行為,並藉此優化即時系統的響應時間,我立刻拿來套用到我們那台對延遲要求極高的嵌入式設備上,結果真的抓到了一個因為不當的spinlock使用導致的潛在瓶頸。這種「即學即用,立竿見影」的效果,讓我對這本書的推薦指數爆表。對於想從一般系統管理員晉升到能深入修改核心的開發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必備的武功秘笈,它教的不是語法,而是思維模式,如何像核心一樣去思考問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