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時搞懂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圖解版】

3小時搞懂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圖解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左卷健男
图书标签:
  • 科学普及
  • 日常生活
  • 物理
  • 化学
  • 生物
  • 趣味科学
  • 科普读物
  • 图解
  • 青少年
  • 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們周遭都是科技產品,你知道它們是怎麼運作的嗎?
  若不知道原理,使用起來不會擔心嗎?
 
  科學,不只是一門學問,更是大人得知道的基本知識。
  身邊所有的科學與技術,以及日常中與之相關的問題,在本書都可以找到答案。
 
  【打開這些生活產品的黑盒子!】
  相信多數人都認同,現在的生活如此便利,極大部分仰賴科學與創新技術所賜。但你可曾想過這些技術以及產品,運作的原理到底是什麼?他們又是透過怎樣的方式,幫助我們過上舒適的生活?
 
  在這本書裡,作者盡可能用淺顯的詞彙,說明這些科學與技術的發明原理,希望能幫助更多人從「只懂得操作」,轉變為「了解其中的發明原理,在生活中充分運用它們」。
 
  【本書獻給這樣的你!】
  ●對理科(科學)不在行但很有興趣。
  ●希望了解生活中各項物品的製造或應用原理。
  ●對周遭事物充滿好奇,想要深入探究。
 
  【5大章節、55個主題,日常科學輕鬆讀!】
  ●生活中的科學:人類發出的熱量等同於一個電燈泡?電插座的插孔為什麼左右不一樣大?
  ●打掃.洗衣.烹調的科學:洗潔劑放太多也沒有效果?加酵素的洗潔劑與一般洗潔劑有什麼不同?
  ●舒適生活的科學:「會隱形的原子筆」並不是擦掉墨水?抗菌用品真的有效果嗎?
  ●健康.安全管理的科學:殺蟲劑、防蟲劑、除蟲噴劑對人體無害嗎?營養飲料有多大的效果?
  ●尖端技術、交通工具的科學:觸控板如何測知手指的動作?生物辨識真的安全嗎?
 
  黑箱化的事物構造,即使不知道也能活得好好的。很多製品只要會用按鍵開/關就能使用。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認為「了解這些小知識,會有幫助、有用處,讓人深感還好早知道。」──左卷健男
宇宙的奥秘与人体的奇迹:探索未知世界的百科全书 本书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学普及著作,旨在带领读者跨越日常生活的界限,深入探索宇宙的宏大尺度和微观世界的精妙运作。我们致力于揭示隐藏在自然现象背后的基本原理,激发读者对未知事物永恒的好奇心。全书内容涵盖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以清晰、生动的叙述方式,将复杂的科学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星辰的低语——宇宙的尺度与演化 我们从头顶的夜空开始,仰望那片浩瀚无垠的黑暗。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横跨光年的星际旅行。 1.1 恒星的诞生与消亡:宇宙的炼金术 恒星,这些宇宙中的巨大火炉,是如何从弥漫的星云中凝聚而成的?我们将详细解析恒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原恒星的引力坍缩,到主序星阶段的核聚变,直至红巨星的膨胀和最终归宿——白矮星、中子星或是最壮丽的黑洞。重点将放在核聚变反应上,解释氢如何转化为氦,以及更重元素(如碳、氧、铁)在超新星爆发中被锻造出来的过程。读者将理解,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原子,都源于数十亿年前恒星的死亡。 1.2 星系的结构与动力学 银河系仅仅是宇宙中数千亿星系中的一员。我们将探讨星系的形态分类(螺旋星系、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并深入研究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形成。引力如何塑造这些庞大的结构?暗物质——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在星系的旋转曲线中扮演了何种关键角色?本书将利用最新的观测数据,描绘出宇宙网状结构的宏伟蓝图。 1.3 时间与空间的本质:相对论的奇妙世界 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彻底颠覆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直觉认知。本章将用生动的比喻解释光速不变原理,以及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效应。对于广义相对论,我们将探讨引力的几何本质——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行星的轨道、引力透镜效应,乃至引力波的探测,都将作为理论的有力佐证被细致阐述。 第二部分:物质的低语——从夸克到分子的舞蹈 在探索了宏观的宇宙之后,我们将视角收缩到物质构成的最基本层面,揭示自然界四种基本力的作用机制。 2.1 量子世界的基石:原子与亚原子粒子 原子并非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而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其运行的电子构成的复杂系统。我们将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以及电子的能级结构。标准模型将作为框架,介绍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夸克、轻子)以及传递相互作用力的规范玻色子(光子、胶子、W/Z玻色子)。 2.2 化学键的魔力:分子世界的构建 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本部分将详尽分析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机制,以及范德华力和氢键等次级作用力对物质宏观性质(如熔点、溶解性)的影响。特别关注有机化学的基础,解释碳元素独特的成键能力如何催生出生命所需的复杂分子。 2.3 能量的流动:热力学定律的普适性 热力学是理解能量转换和系统趋势的学科。我们将从微观层面上解释温度和熵的概念。第一定律(能量守恒)指导着能量的转换,而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则决定了自然过程的方向性——为什么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熵增不仅解释了能量的“耗散”,也深刻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终极命运。 第三部分:生命的蓝图——生物学的核心机制 生命是宇宙中最复杂也最迷人的现象之一。本部分聚焦于生命体的结构、遗传信息和演化动力。 3.1 DNA:生命的源代码与复制机制 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如何存储海量信息?我们将详细解析基因的结构,以及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中心法则。重点介绍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解释细胞如何精确无误地传递和表达遗传指令。突变作为进化的原材料,其随机性与自然选择的定向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将被深入剖析。 3.2 细胞工厂的运作:新陈代谢与能量获取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我们将解剖真核细胞的结构,聚焦于线粒体——细胞的能量中心。详细描述有氧呼吸(糖酵解、克雷布斯循环、电子传递链)如何高效地将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ATP(细胞的能量货币)。同时,也会介绍植物如何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为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提供基础能源。 3.3 演化的长河:自然选择的力量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石。本书将超越简单的概念介绍,探讨适应性、遗传漂变、基因流等机制如何共同作用,驱动物种的起源与分化。我们将通过具体的化石记录、分子生物学证据以及现代生态学案例,展示生命在数十亿年间如何适应各种环境挑战,展现出惊人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第四部分:地球的脉动——地质与气候的动态系统 我们的家园——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不断变化的天体。本部分关注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其影响气候的宏大循环。 4.1 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板块构造 地球并非一个均匀的球体,而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复杂分层结构。我们将探讨地震波如何揭示了这些层的物理状态(固态、熔融态)。核心内容在于板块构造理论:地幔对流驱动着巨大的岩石板块运动,引发了地震、火山活动和造山运动。板块构造不仅塑造了大陆的分布,也深刻影响了全球的生物地理分布和气候历史。 4.2 水的循环与气候的调节 水是地球上生命得以存在的关键。本书将系统梳理水的三相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如何在地球表面构建起复杂的全球水循环系统。更进一步,我们将讨论大气环流模式(如科里奥利力驱动的气流)和洋流系统如何协同作用,将热量从赤道输送到两极,从而稳定和调节全球气候。最后,我们将简要探讨人类活动对这些自然循环的潜在影响,强调理解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性。 本书的撰写风格力求严谨而又不失趣味性,辅以清晰的逻辑结构,旨在为任何对世界运作原理抱有求知欲的读者提供一座坚实的知识桥梁,引导他们从日常经验走向科学理解的深邃殿堂。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左卷健男
 
  1949年出身於栃木縣小山市。畢業於千葉大學教育學系(物理化學科)。東京學藝大學研究所教育學研究科(物理化學學科)修畢。曾擔任東京大學教育學系附設高中(現東京大學教育學系附設中學)教師、京都工藝纖維大學教授、同志社女子大學教授等職,現為法政大學教職課程中心教授。同時擔任《理科的探險》( RikaTan )雜誌總編輯、國中理科教科書編輯委員、作家(東京書籍出版之教科書)。
 
審訂者簡介
 
徐桂珠
 
  交通大學光電工程所博士。曾任教於長庚大學及中央大學之光電所。
 
譯者簡介
 
陳嫻若
 
  日文系畢。曾為出版社日文編輯,目前專職日文翻譯。喜歡閱讀文學,也樂於探究各領域的知識,永遠在翻譯中學習。譯作有《今天也謝謝招待了》、《森之眠魚》、《宮澤賢治短篇小說集I》、《貓式生活──徹底解讀喵星人的100種狀態》、《小熊》、《怒》、《贖罪》等。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活」中拾手可得的科學
1 沒有葉片的電風扇,如何製造出風呢?
2 冷暖空調如何產生舒爽的空氣?
3 紅外線暖桌發出的光為什麼不是紅色的?
4 遙控器如何傳送指示?
5 電插座的插孔為什麼左右不一樣大?
6 碳鋅電池與鹼性電池有什麼不同?
7 人類發出的熱量等同於一個電燈泡
8 LED照明的電費會是螢光燈的一半?
9 CD、DVD、BD是如何記錄聲音與影像?
10 液晶電視如何映出影像?
11 4K電視能提供多好的畫質?
12 什麼是下世代螢幕有機EL?

第二章  「打掃.洗衣.烹調」中拾手可得的科學
13 掃地機器人的頭腦聰明嗎?
14 洗潔劑放太多也沒有效果?
15 加酵素的洗潔劑與一般洗潔劑有什麼不同?
16 微波爐如何加熱食物?
17 冰箱如何保冷?
18 「不沾平底鍋」為什麼不沾?
19 壓力鍋為什麼能在短時間做出可口的料理?
20 IH電磁爐如何加熱烹調?

第三章  「舒適生活」拾手可得的科學
21 日本的硬幣是用哪種金屬製造的?
22 「會隱形的原子筆」並不是擦掉墨水
23 抗菌用品真的有效果嗎?
24 紙尿布為什麼吸滿水分卻不會漏?
25 電子體溫計為什麼只要用幾十秒就能測出溫度?
26 最近的抽水馬桶也會發電?
27 「防霧鏡」為什麼入圍諾貝爾獎?
28 冒出碳酸氣泡的入浴劑有效果嗎?
29 體脂肪計在剛洗完澡時會出現誤差?
30 發熱衣那麼薄為什麼穿了卻很暖?

第四章  「健康.安全管理」拾手可得的科學
31 紫外線有助於鈣的吸收?
32 營養飲料有多大的效果?
33 氫水只不過是一般清涼飲料?
34 殺蟲劑、防蟲劑、除蟲噴劑對人體無害嗎?
35 「混用有危險」如果混合的話會怎麼樣?
36 感冒藥不能消滅病毒或細菌嗎?
37 為什麼流感會在春天大流行?
38 如何防止靜電的「啪嚓」感電?
39 幼兒誤食異物該如何處理?
40 為了防止熱休克死亡,最好在晚飯前洗澡?
41 冬季頻傳的一氧化碳中毒該如何防範?
42 發生火災的「發火點」與「引火點」是什麼?

第五章  「尖端技術、交通工具」中拾手可得的科學
43 太陽能電池如何發電
44 無人機與遙控直升機完全不一樣?
45 GPS如何鎖定位置?
46 3D列印是如何「列印」的呢?
47 IC卡或非接觸充電是怎麼做到的?
48 生物辨識真的安全嗎?
49 條碼或QR碼的原理是怎麼樣的?
50 手機如何連接網路?
51 觸控板如何測知手指的動作?
52 如果在行駛中的捷運裡跳躍會怎麼樣?
53 新幹線車頭為什麼像鴨嘴一樣突出?
54 飛機為什麼能飛上天空?
55 節能車的「節能」是怎麼樣的架構?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785844
  • 叢書系列:一本就懂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6 x 22.5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作者序
 
  各位讀者好。
  本書是為下列三種人寫的書。
  .對理科(科學)不擅長但有興趣的人。
  .想了解生活中各種製品的構造!
  .想了解生活四周應該注意的事!
 
  我們的生活受惠於科技,變得方便又舒適,但幾乎是在黑箱的狀態下使用它,它的內部是什麼樣子?架構如何?卻一無所知。
 
  本書的編撰成員,都是《RikaTan(理科的探險)》理科雜誌的編輯委員,這份雜誌的宗旨是「看科學、懂科學、玩科學」,雜誌的企畫與編輯都在努力向世界展現:「理科(科學)真的很有趣!」
 
  因此,這裡挑出55個主題,試著將它們「盡可能解說得簡單易懂」和「讓讀者明瞭這裡面有著這樣的架構」。
 
  雖然編撰者不只一位,但為了營造出統一感,所以初稿寫好後,大家會一起討論,也常常大幅度的改寫,讓本書看起來就像是「由一位可以簡單說明事物構造的人全部撰寫」的質感。
 
  不擅長理科(科學)的讀者,是本書最關注的對象。
 
  坦白說,黑箱化的事物構造,即使不知道也能活得好好的。很多製品只要會用按鍵開/關就能使用。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認為「了解這些小知識,會有幫助、有用處,讓人深感還好早知道。」
 
  如果各位看完本書,真的實現了我們這個心願,則不勝快慰。
 
  最後,明日香出版社的田中裕也編輯代表所有不擅理科(科學)的人,對各編寫者的稿子不斷挑毛病,督促改善,並且辛苦的完成編輯作業,我要在此向他獻上感謝。

用户评价

评分

欸,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真的有夠吸睛,那種用簡單插圖把複雜概念包裝起來的方式,我個人覺得超級適合我這種對科學只有一點點皮毛的讀者。我最近剛好在整理家裡,看到一堆日常用品,就忍不住想,這些東西背後到底藏了什麼原理?像是微波爐怎麼把食物弄熱的?電鍋的保溫機制又是怎麼一回事?其實以前上學的時候,這些東西都只是課本上的公式,背一背就過了,根本沒什麼感覺。但現在生活裡隨時都在跟這些科學應用打交道,反而激發了我去了解的慾望。這本書如果能把這些生活中的小疑問都徹底解開,那真的是太棒了。我期待它能用超級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而不是一堆拗口的物理化學名詞,畢竟我們又不是要去考證照,純粹就是想滿足好奇心嘛。如果能搭配一些有趣的歷史小故事,講講這些發明是怎麼誕生的,那就更完美了,這樣讀起來就不會覺得枯燥乏味。總之,光是這個「日常生活」跟「圖解」的組合,就讓我對這本書充滿了期待,希望它真的能讓我對身邊的世界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很強調「3小時」,這個時間設定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承諾。現代人時間很零碎,哪有大把時間去啃一本厚重的科學巨著?我希望這「3小時」指的是在不感到壓力、可以輕鬆讀完的狀態下,就能掌握核心概念。這意味著它必須在內容的取捨上非常精準,不能貪多嚼不爛。如果能把科學知識切分成幾個獨立的小單元,讓我可以在通勤或午休時間,每次只專注攻克一個主題,那對我這種時間管理大師(自稱的)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可不想為了搞懂一個概念,結果花了半小時在找那個概念的背景介紹上。所以,內容的結構化和效率性,會是我評估這本書實用度的重要標準。簡潔、有力、直擊核心,這就是我對「3小時」的期待。

评分

我對於「圖解」這兩個字特別有感觸。畢竟文字敘述再怎麼精妙,遇到一些空間概念或者動態過程的時候,光用想像力還是會打折。想想看,解釋流體力學的原理,如果沒有搭配清晰的剖面圖或者箭頭指示,根本很難抓住重點。我過去買過幾本強調圖解的書,有些圖畫得非常敷衍,根本沒幫上忙,反而分散了注意力。我希望這本《3小時搞懂日常生活中的科學!》裡的圖解是那種經過精心設計、邏輯性強的視覺輔助。它不只是「裝飾」,而是「溝通的工具」。如果它能做到把一個複雜的儀器拆解成零件,然後清楚標示出每個部分的功能,並且展示它們如何協同運作,那我就會給它一個大大的讚。畢竟,所謂的「搞懂」,很多時候就是建立在視覺化理解的基礎上,能快速建立起心智模型,才是王道。

评分

身為一個對生活品質有點要求的消費者,我還蠻在意出版社的用心程度。一本好的科普書,它的文字風格絕對不能是那種高高在上、彷彿在對讀者「說教」的語氣。我希望這本書的作者,是抱著一種「夥伴」的心態,跟我一起探索這個充滿奧秘的世界。可能是因為台灣的科普翻譯書比較多,所以很多時候會帶有一種「翻譯腔」,讀起來總覺得少了點人情味。我非常期待這本書的文字能充滿台灣本土的生活氣息,用我們日常掛在嘴邊的詞彙來解釋科學,這樣親切感才會油然而生。如果能帶點自嘲或生活觀察的幽默,那更是錦上添花。總之,這本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取決於它能否成功地「拉近」科學與一般大眾的距離,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本教科書,而是在聽一位有趣的朋友分享他的新發現。

评分

老實說,現在市面上科普書多到爆炸,很多都把重點放在講述最新的天文發現或是量子糾纏這種高深莫測的東西,對我這種「科學小白」來說,讀起來壓力超大,常常看到一半就決定闔上,去滑手機還比較輕鬆。我真正需要的,其實是那種能夠橋接「科學理論」和「我眼前這個世界」之間的橋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個超級厲害的導遊,帶著我走過我每天都會接觸的場景,然後輕輕鬆鬆地告訴我:「你看,這個其實就是牛頓定律在發揮作用!」或者「你知道嗎?你喝的這杯咖啡,背後是熱力學在支撐!」重點在於「應用」,而不是「理論的深度」。如果能用非常接地氣的語言,甚至帶點幽默感去詮釋,我絕對會把它推薦給我那些跟我一樣,對「讀懂科學」這件事感到卻步的朋友。畢竟,誰不想在跟朋友聊天時,可以拋出一些有趣的小知識來增加話題性呢?這本書如果能達到這個效果,那它的價值就遠遠超過書本本身的價格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